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10718124-沈瑞祥-实验3-2

1710718124-沈瑞祥-实验3-2

1710718124-沈瑞祥-实验3-2
1710718124-沈瑞祥-实验3-2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5 实验项目名称:队列的操作

附源程序清单:#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i;

int n=0;

QElemType j = 0;

SqQueue S;

InitQueue(S);

printf("元素入队列,回车结束\n");

while((i=getchar())!='\n')

{

EnQueue(S,i);

n++;

}

printf("元素出队列\n");

for(i=0 ; i

{

DeQueue(S,j);

printf("%c",j);

}

printf("\n");

}2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RROR 1

#define OK 0

#define OVERFLOW 1

typedef int Q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define MAXQSIZE 5

static int tag=1;

static int k=0;

typedef struct

{

QElemType *base;

int front;

int rear;

}SqQueue;

Status InitQueue (SqQueue &Q)

{

Q.base = (QElemType *) malloc (MAXQSIZE *sizeof (QElemType));

if (!Q.base) exit (OVERFLOW);

Q.front = Q.rear = 0;

return OK;

}

Status EnQueue (SqQueue &Q, QElemType e)

{

Q.base[Q.rear] = e;

Q.rear = (Q.rear+1) % MAXQ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 (SqQueue &Q, QElemType &e) {

e = Q.base[Q.front];

Q.front = (Q.front+1) % MAXQSIZE;

//

if((((Q.front) % MAXQSIZE))==Q.front)

{

tag=2;

}

k++;

return OK;

}

void main()

{

char i;

int n=0;

QElemType j = 0;

SqQueue S;

InitQueue(S);

printf("元素入队列,回车结束\n");

while((i=getchar())!='\n')

{

EnQueue(S,i);

n++;//4

}

printf("元素出队列\n");

for(i=0 ; i

{

DeQueue(S,j);

printf("%c",j);

}

// printf("%d",k);

if((k/MAXQSIZE)==1)

{

printf("\n头尾相连,队列为满");

}

if(tag==1)

{

printf("\n头尾相连,队列为空");

}

printf("\n");

}

实验3-1 顺序结构(1)

实验3-1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一) 1 【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语句——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2)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符和常用的数学函数的使用 (3)熟练掌握简单的数据输入输出的方法 【实验要求】 (1)熟练掌握赋值语句的使用 (2)熟练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符和常用的数学函数的使用 (3)熟练掌握简单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法 【实验环境】 (1) Microsoft XP操作系统 (2) Microsoft VC++ 6.0 【实验内容】 1、程序改错 题目描述:阅读下面程序段,编译调试程序,并改正错误语句。 #include < stdio.h > // 求球体体积 #define PI=3.1415927 int main() {

double r,volume; scanf("%lf\n",&r); volume=4/3*PI*r*r; printf("%lf\n",volume); return 0; } 输入:输入球体半径。 输出:球体体积 样例输入:1 样例输出:4.19 本题实验的目的: 学会读错误提示,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必须学会“切断点、单步执行”的方法。 2、浮点数https://www.doczj.com/doc/ad3668719.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895 题目描述:从键盘输入两个个小数,求其和,并按共六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的格式输出。 输入:两个小数 输出:两数之和,共六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样例输入:1.2 2.1 样例输出: 3.30 3、求平方根https://www.doczj.com/doc/ad3668719.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911

草酸溶液

草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简介:乙草酸又称乙二酸,是最简单的有机二元酸之一,分子式为H C2O4,分子量为 2 90.04。Leagene草酸水溶液(1%)主要由草酸、去离子水组成。属于弱酸,常用于漂白组织切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试剂。 一、配制: 1、0.1 mol/L草酸标准溶液 : 称取6.4g草酸,溶于1000ml水中,混匀。 2、仪器:量筒,三角瓶,烧杯,试管,酸式滴定管,天平,玻璃棒,容量瓶,PH试纸。 二、标定: 1、原理: KMnO4 + 3H2SO4 + 5H2C2O4→ 2MnSO4 + 10CO2↑ + 8H2O 2、标定过程: 准确量取20ml草酸溶液加到250ml三角瓶中,再加100ml含有8ml H2SO4的水溶液。用C (1/5KMnO4)= 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70℃,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3、计算;(V1-V2)×C1 C(1/2C2H2O4)= V 式中: C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摩尔浓度, mol/L;V1-滴定消耗高锰酸钾用量数, ml;V2 -空白试验高锰酸钾用量数, ml;V-吸取草酸溶液数, ml 三、配制标准草酸溶液(0.1mol·L-1) 用天平准确称取3.0~3.3g草酸(C2H2O4·2H2O),倒入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若一次加水不能溶解,先将上部溶液转入容量瓶中,再加少量水溶解,直至草酸全部溶解。注意溶解草酸用水总量应控制在150mL以内)。溶液转入250mL容量瓶中,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洗,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共需洗涤3~4次。加蒸馏水至容量瓶的刻度线,摇匀。 四、注意事项: 1、密闭保存,放置阴凉处,防止阳光直射。 2、一旦开启尽快用完,因为其有效成分易挥发。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口罩等)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4、操作时防止水溶液受热。 5、反应开始时速度很慢,为了加速反应,须将溶液温度加热至70℃左右,不可太高,否则将引起C2H2O4的分解: H2C2O4→ CO↑ + CO2↑ + H2O 6 .溶液有效期一个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大语文教学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重课内传授,轻课外实践。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紧抠教科书,隔绝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致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新课标提倡语 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主题单元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它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 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知识,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语文。 其次,新课程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消除了小学与初中的界线,使语文 学习更具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全盘考虑”的意识,对于每一阶段的 学习目标、内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实行单元主题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主 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有机整合,可以跨学科,也可以跨年级,形成相应的 知识体系。 2.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 尽管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但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 排的,如人教版的教材,首先确定贯穿 1-6 年级的主题领域,然后再确定每个年 级、每册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 (选编与主题相关的各种 类型、各种体裁的作品 )和一个“语文园地”。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 的学习单位。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学 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孤立地进行单篇 教学,割舍了内在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走向僵化。单篇文章与整个单元之间有何 关系,如何做到点与面的结合,让学生获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体验?这些都值得 在主题单元教学中进行尝试。 3.“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以情景为中心” 的课程的基本思想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情景” 而学习,

草酸主要生产工艺

草酸又叫乙二酸,分为氧化法和合成法2种生产工艺。全国主要的厂家有内蒙通辽,福建邵武,山东丰元,含量99.5%草酸最大的用量为药厂生产维生素,还有生产草酸二乙酯,草酸盐。在耐材,磨 料,清洗也有应用。 草酸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甲酸钠法、氧化法、羰基合成法、乙二醇氧化法、丙烯氧化法、一氧化碳偶联法。 1.甲酸钠法一氧化碳净化后在加压情况下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酸钠,然后经高温脱氢生成草酸钠,草酸钠再经铅化(或钙化)、酸化、结晶和脱水干燥等工序,得到成品草酸。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合成压力一般为1.8- 2.0MPa。脱氢温度为400℃。 2.氧化法以淀粉或葡萄糖母液为原料,在矾触媒存在下,与硝酸-硫酸进行氧化反应得草酸。废气中的氧化氮送吸收塔回收生成稀硝酸。

3.羰基合成法一氧化碳经提纯到90%以上,在钯催化剂存在下与丁醇发生羰基化反应,生成草酸二丁酯,然后通过水解得到草酸,此法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两种,气相法反应条件较低,反应压力为300-400kPa。而液相法反应压力为13.0-15.0MPa。 4.乙二醇氧化法以乙二醇为原料,在硝酸和硫酸存在下,用空气氧化而得。 5.丙烯氧化法氧化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硝酸氧化,使丙烯转化为α-硝基乳酸;然后进一步催化氧化得到草酸。第二步也可采用混酸为氧化剂。丙烯氧化法生产工业级草酸二水化合物,以丙烯计总收率大于90%。 原料消耗定额:焦炭(84%)510kg/t、硫酸(100%)950kg/t、烧碱(100%)920kg/t。 自然界中草酸通常以盐的形式存在于许多植物细胞膜中。从前工业上用木屑和强碱在240~250℃共熔,首先制取草酸盐,再经酸化即得草酸。后来,采用甲酸钠脱氢法生产草酸。工业上取一氧化碳(如黄磷生产尾气)经苛性钠吸收后,制得甲酸钠,后者在380℃下脱氢得到草酸钠,再经石灰、硫酸处理,制成草酸。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马中青 我校自开展主题学习实验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堂上更注重学生长期积累,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发展,注重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思想正在形成,并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逐步形成了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初见成效 1、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2、主题阅读有力地开发了教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得全面。 “海量阅读”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及“1+X”单元阅读教学模式,使读书已经不再成为需要,而那些必读篇目也不再是学生心上的一笔笔债务。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了当今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主题阅读丛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一本书了解一个主题的,借助一本书读很多篇书,借助一本书丰富阅读积累。 3、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通过交流,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可以促进写。 二、具体措施 1、主题阅读 操作方式是每教学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就补充与单元或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背景资料、补注等等,让学生充分阅读,通过这种补充和拓展阅读,促进学生对本单元本篇课文的理解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思想情感和语言积累。教学一篇课文至少要另外补充三篇左右的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课内阅读。

数据结构实验2.1顺序表

附页(实验2-1代码): 头文件“DEFINE2-1.h”: #define MaxSize 10 typedef struct { char data[MaxSize]; int length; }SqList; #include #include #include"DEFINE2-1.h" void InitList(SqList * &L) //初始化线性表 { L = (SqList*)malloc(sizeof(SqList)); //分配存放线性表的空间L->length = 0; //置空线性表长度为0 } bool ListInsert(SqList *&L, int i, char e) //插入数据元素 { int j; if (i<1 || i>L->length + 1) return false; //参数错误是返回false I--; //将顺序表逻辑序号转换为物理序号for (j = L->length; j>i; j--) //将data[i]及后面元素后移一个位置L->data[j] = L->data[j - 1]; L->data[i] = e; //插入元素e L->length++; //顺序表长度+1 return true; //成功插入返回true } void DispList(SqList *L) //输出线性表L { int i; for (i = 0; ilength; i++) //扫描顺序表输出各元素值printf("%3c", L->data[i]); printf("\n\n"); } int ListLength(SqList *L) //求线性表L的长度 { return (L->length); }

实验-4顺序结构

实验4: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名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成绩: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报告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标准输入/输出函数进行常见数据类型的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 2、初步培养编制程序框图和源程序、准备测试数据以及实际调试程序的独立编程能力。 二、实验内容 在Turbo C下完成程序题: (1)根据商品原价和折扣率,计算商品的实际售价(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2)根据圆柱体的半径和高,计算圆周长、圆面积、圆柱体表面积、圆柱体体积(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注:变量名可以自由选择,以易于理解为原则;数据由键盘输入。 三、实验要求 1、实验前编制程序框图、编写源程序、准备测试数据。 2、实验测试数据要求从键盘输入。应尽力追求程序的完美。比如要求输入数据,应当显示提示 字符串,提示用户输入;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 3、在Turbo C下完成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获得程序结果。如果结果有误,应找出原因, 并设法更正之。 4、编制的程序必须保存在D:\用户目录中。注:用户目录可以用学号或姓名拼音简写。 四、实验步骤、过程 1、启动操作系统,进入DOS窗口;切换到用户磁盘,创建、进入用户目录。(方法、命令与 实验1相同) 2、启动Turbo C集成开发环境。(方法与实验1相同) 3、完成2个程序题。(编辑、保存、编译连接、运行程序,步骤与实验1相同) 4、退出Turbo C集成开发环境,关机。

五、源程序清单、测试数据、结果。 1、根据商品原价和折扣率,计算商品的实际售价 程序框图: 程序 main() { float price,discount,fee; printf("Input Price,Discount:"); fee=price*(1-discount/100); } 运行: Input Price,Discount: Fee= 注:下划线表示程序运行后用户输入的数据,表示回车,以后不再解释。 2、根据圆柱体的半径和高,计算圆周长、圆面积、圆柱体表面积、圆柱体体积程序 void main() { float r,h,pi=3.1415926; float c0,s0,s,v; printf("Input r,h(m):"); scanf("%f,%f",&r,&h);

顺序结构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基础 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 1905B000201 实验名称顺序结构 实验地点软件技术实验室(2) 班级19软嵌2班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编程环境的使用 2、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和赋值; 3、掌握输入输出语句 4、理解顺序结构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问题1: 源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int num1,num2,sum,min,mul,yushu; float shang; printf("Enter num1:"); scanf("%d",&num1); printf("Enter num2:"); scanf("%d",&num2); sum=num1+num2; min=num1-num2; mul=num1*num2; shang= (float)num1/num2; yushu=num1%num2; printf("%d+%d=%d\n",num1,num2,sum); printf("%d-%d=%d\n",num1,num2,min);

printf("%d*%d=%d\n",num1,num2,mul); printf("%d/%d=%.2f\n",num1,num2,shang); printf("%d%%%d=%d\n",num1,num2,yushu); return 0; } 输入:5 3 结果: 问题2: 源代码: #include int main() { int time1, time2,m,n; printf("Enter time1:"); scanf( "%d" ,&time1); printf("Enter time2:"); scanf("%d",&time2); m=(time2-time1)/100;

数据结构实验 顺序表

信息学院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对顺序表的如下操作: 1)初始化 2)创建一个顺序表(表长度至少为10)3)输出所创建的顺序表 4)键盘输入插入位置和插入元素,完成对表中插入元素的运算 5)键盘输入删除位置,实现对删除算法的调用,并输出被删除元素的值 6)创建两张有序表,实现这两张有序表的合并,并输出合并后的有序表。 实验性质:√①综合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验证性实验实验时间:试验地点:机房 本实验所用设备:pc及C++6.0

【数据结构】: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elem[Maxsize]; int last; }SqeList;//建立顺序表; 【算法思想】: 通过基本算法熟悉数据结构。 创建表,运用增删改查实现表的操作后, 合并两表。 【算法描述】: void InitList(SqeList *L){printf("表已初始化!\n");L->last=-1;} void CreateForm(SqeList *L1){ InitList(L1); int i,n; printf("请输入要建表中的数组元素的个数,且不超过100:\n"); scanf("%d",&n); printf("你将输入的元素:\n"); for(i=0;ilast++; scanf("%5d",&L1->elem[i]); } }//CreateForm()函数的功能为建立一个线性表。 int Empty(SqeList *L1){ if(L1->last==-1){printf("表为空!");return 1;} else { printf("表不为空");return 0; } }//Empty()函数判断表是否为空 void Intsert(SqeList *L1,int i,ElemType e)//在顺序表中插入新元素。{ if(Empty(L1))printf("表已满,不可插入!\n"); else { printf("请输入插入的位置\n");scanf("%5d",&i); if(i<1||i>L1->last+2)printf("插入非法操作!\n");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课题方案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政治化倾向和应试目的使语文阅读热衷于宏大主题和追求功利价值,背离了通过语文阅读帮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使学生热爱生命和自然的真正目的,从而使语文阅读既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工具性特点,更没有发挥出人文素养养成的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在本世纪初掀起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产生了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由于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展开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就必然地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低于145万字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本课题正是基于以上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来确定自身的研究理念和建构自身的研究目的体系、内容系统及方法论的。本课题的研究理念可概括为: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精神生命。其特征为按照研究理念设计阅读主题,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根据参与实验的儿童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水平来选择和确定读物,在此基础上,以大语文和大文化的视野,将教材的学习与相关主题的文章阅读有机结合,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阅读主题群,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不同主题群,构建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探求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课堂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整体性的重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主题中得到整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升华学生的精神生命。

顺序表的应用数据结构实验报告记录

顺序表的应用数据结构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第(三)次实验实验名称顺序表的应用 学生姓名于歌专业班级学号 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日期2018年9月30日一、实验目的 1.学会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类型,实现C程序的基本结构,对线性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具体的函数定义。 2.掌握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实现顺序表的插入、删除、查找以及求并集等运算。 3.掌握对多函数程序的输入、编辑、调试和运行过程。 二、实验要求 1.预习C语言中结构体的定义与基本操作方法。 2.对顺序表的每个基本操作用单独的函数实现。 3.编写完整程序完成下面的实验内容并上机运行。 4.整理并上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顺序表,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2)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 (3)根据姓名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4)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 (5)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 (6)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 (7)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四、实验设计 1.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顺序表,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for(count=0; count

实验1-顺序和选择结构

实验1 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编程 程序填空题 1. 题目描述:根据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本题中使用海伦公式求解:area=sqrt(s*(s-a)*(s-b)*(s-c)),其中s是三边和的一半,即(a+b+c)/2。sqrt函数包含在cmath的头文件中,它的功能是求平方根。以下是完成此项工作的程序,请将未完成的部分填入,实现其功能,并在计算机上调试程序,以测试填入的部分是否正确。 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main() { double a,b,c,s,area; //输入三角形的面积a,b,c cin>>a>>b>>c; s=__(1)__; area=sqrt( __(2)__ ); //函数sqrt()用来计算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使用这个函数,需要在源程序中增加#include cout<<"area="<<__(3)__< using namespace std; main() { int a,b,c,max; //声明四个整型变量 cin>>a>>b>>c; if(a>b) max=a; else max=__(1)__; //将a和b中的较大值记录在max中 if( __(2)__ >max) max=c; //如果c是最大值 cout<<"max="<<__(3)__<

数据结构实验一顺序表的实现

数据结构实验一顺序表的实现 班级学号分数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在两种存储结构(顺序结构和链式结构)上的实现; 2.以线性表的各种操作的实现为重点; 3.通过本次学习帮助学生加深C语言的使用,掌握算法分析方法并对已经设计 出的算法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结果。 二、实验要求: 编写实验程序,上机运行本程序,保存程序的运行结果,结合程序进行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容及分析: 1.顺序表的建立 建立一个含n个数据元素的顺序表并输出该表中各元素的值及顺序表的长度。 程序如下: 头文件SqList.h的容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LIST_INIT_SIZE 100 #define LISTINCREMENT 1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elem; int length; int listsize; }SqList; Status InitList_Sq(SqList *L) { L->elem=(ElemType *)malloc(LIST_INIT_SIZE*sizeof(ElemType));

if(!L->elem) return(OVERFLOW); L->length=0; L->listsize=LIST_INIT_SIZE; return OK; } Status CreatList_Sq(SqList *L,int n) { int i; printf("输入%d个整数:\n",n); for(i=0;ielem[i]); return OK; } //以下是整个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SqList.h" int main() { int i,n; SqList a; SqList *l = &a; if(InitList_Sq(l)==-2) printf("分配失败"); printf("\n输入要建立的线性表l的长度n:");//输入线性表得长度scanf("%d",&n); l->length=n; printf("线性表的长度是:%d\n",l->length); CreatList_Sq(l,n);//生成线性表 printf("输出线性表l中的元素值:");//输出线性表中的元素 for(i=0;ilength;i++) printf("%7d",l->elem[i]); getchar(); } 程序的运行结果:

实验一 顺序结构与输入输出

实验一顺序结构与输入/输出方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C语言中赋值语句的使用 掌握C语言中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 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 二、实验要点 1、掌握C语言中的基本输入/输出语句 * scanf()输出函数 一般格式:scanf(“格式串”,地址表达式1[,地址表达式2,……,地址表达式n]); * printf()输入函数 一般格式:printf(“格式串”,[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n]); 2、掌握C++中的基本输入/输出 掌握:1)cout代表c++的输出流。 cin代表c++的输入流。 它们都是在头文件“iostream”中定义。 2)"cout"必须与"<<"一起使用,“<<”起到插入的作用。 在一条语句中可以多次使用“<<”输出多个数据。 如:cout<>”一同使用,“>>”起到提取的作用。 同样的在一条语句中可以多次使用“>>”输入多个数据。 如:cin>>a>>b;(输入a,b的值。) 4)输入输出是注意不能写成“cout<>a,b;" 简单的输入输出程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b; cout<<"请输入a,b的值"<>a>>b; cout<<"输出a的值"<

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红沙沟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主题学习”实验是依据语文学习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单元主题为一个学习整体,实现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为使我校的实验工作科学、顺利地开展,结合山东省潍坊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方案,制定计划如下:一、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意义 为了彻底改变语文教学方式,扭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我们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丰富了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主题学习目的 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探讨新的科学阅读方法,提高识字速度,扩大阅读数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自主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乐于探究,努力发现和求知的心理倾向。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积极的相互影响,来共享阅读资源和成果。 3、能自由、流畅地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切实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效率。

4、培养学生对信息(阅读资料)的处理能力,包括收 集资料质疑能力,分析能力,表达思想和交流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5、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研讨的氛围,培养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三、主题学习的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理念,深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提速”,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实现厚积薄发;让生活走进课堂,把学习语言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 四、主题学习的主要措施 (一)活动措施 1、结合主题学习,开展多种活动,巩固主题学习效果。定期开展学生的语文主题学习手抄报、作文比赛等语文素养展示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授予“小博士”、“小小演讲家”、等称号。 2、建立“主题学习”学生成长档案,如实跟踪记录实验班学生的成长历程,为实验过程做好客观真实的统计,为课题论证提供鲜活有力的论据,建立“语文主题学习成绩表”,来真实记录学生的测试成绩,科学测算阅读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操作的函数程序清单,分别用顺序表和链表结构完成,并在首页上表明团队名称、成员及个人的工作(函数),未来的成绩评定时将包含这一部分的团队成绩及个人的工作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上机环境,进一步掌握语言的结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及实现。 3.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的定义及实现。 4.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即顺序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5.掌握线性表在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顺序线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删除。 2.链式线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删除。 三、实验步骤 1.建立含n个数据元素的顺序表并输出该表中各元素的值及顺序表的长度。 2.利用前面的实验先建立一个顺序表L={21,23,14,5,56,17,31},然后在第i个位置插入元素68。 3.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结点的值域为整型数据。要求将用户输入的数据按尾插入法来建立相应单链表。 四、程序主要语句及作用(main函数程序清单) 程序1的主要代码(附简要注释)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24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vec[MAXSIZE]; int len; }sequenlist; elemtype geti(sequenlist s, int i); elemtype deli(sequenlist *s,int i); elemtype insi(sequenlist *s,int i,int b);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nt i,n,x; sequenlist a; printf("输入n(n>3):"); scanf("%d",&n);

数据结构实验一顺序表

数据结构实验一 1、实验目的 ?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特征 ?掌握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熟练掌握顺序表的基本运算 2、实验内容: 建立顺序表,完成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逆转、输出、销毁, 置空表、求表长、查找元素、判线性表是否为空; 1.问题描述:利用顺序表,设计一组输入数据(假定为一组整数),能够对顺序表进行如下操作: ?创建一个新的顺序表,实现动态空间分配的初始化; ?根据顺序表结点的位置插入一个新结点(位置插入),也可以根据给定的值进行插入(值插入),形成有序顺序表; ?根据顺序表结点的位置删除一个结点(位置删除),也可以根据给定的值删除对应的第一个结点,或者删除指定值的所有结点(值删除); ?利用最少的空间实现顺序表元素的逆转; ?实现顺序表的各个元素的输出; ?彻底销毁顺序线性表,回收所分配的空间; ?对顺序线性表的所有元素删除,置为空表; ?返回其数据元素个数; ?按序号查找,根据顺序表的特点,可以随机存取,直接可以定位于第i 个结点,查找该元素的值,对查找结果进行返回; ?按值查找,根据给定数据元素的值,只能顺序比较,查找该元素的位置,对查找结果进行返回; ?判断顺序表中是否有元素存在,对判断结果进行返回; .编写主程序,实现对各不同的算法调用。 2.实现要求: ?“初始化算法”的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顺序线性表。对顺序表的空间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动态分配、回收和增加存储空间; ?“位置插入算法”的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 已存在,给定的元素位置为i,且1≤i≤ListLength(L)+1 ; 操作结果:在L 中第i 个位置之前插入新的数据元素e,L 的长度加1; ?“位置删除算法”的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 已存在,1≤i≤ListLength(L) ; 操作结果:删除L 的第i 个数据元素,并用e 返回其值,L 的长度减1 ; ?“逆转算法”的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依次对L 的每个数据元素进行交换,为了使用最少的额外空间,对顺序表的元素进行交换; ?“输出算法”的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依次对L 的每个数据元素进行输出; ?“销毁算法”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 已存在;

实验一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的格式转换符。2 2. 学会使用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 3. 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 二、实验学时数 4学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TC 2.0编译系统,进入编辑界面,建立一个新文件。文件名自定。(要求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文件夹,每个同学的练习和作业的源程序命名形成系列,便于检查、查找和考核)。 利用一个小程序验证常量、变量的使用方法与特点,验证数据类型和表达式值的计算规则及其输出格式。 参考程序: main( ) { char c1,c2; c1=97;c2=98; printf(″%c,%c\n″,c1,c2); } (1)在此基础上加入以下printf语句,并运行。 printf(″%d,%d\n″,c1,c2); (2)将第二行改为以下语句,并运行。 int c1,c2; (3)将第三行改为以下语句,并运行。 c1=300;c2=400; 分别写出三次运行结果。 2.编程并调试运行 (1)编程序,用getchar函数读入两个字符给c1、c2,然后分别用putchar函数和printf 函数输出这两个字符。上机运行此程序,比较putchar和printf函数输出字符的特点。 (2)试编写程序,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要求改用小写字母输出。 3.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 1)main() { int x=1,y=1,z=1; y=y+x; x=x+y; printf(″%d\n″,x); printf(″%d\n″,y); } 2) main()

20110720草酸

5 10万吨/年草酸项目 5.1概述 草酸又名乙二酸,是最简单的二元酸,CAS 号:144-62-7;6153-56-6(二水合物)。无水透明晶体或粉末,味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水,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其晶体结构有两种形态,即α型(菱形)和β型(单斜晶形)。无嗅,味酸。熔点:α型:189.5℃,β型:182℃。沸点150℃(升华)。相对密度:1.653(二水物),1.9(无水物)。α型:1.900,β型:1.895。折射率:1.540。稳定性:189.5℃分解。 酸性比醋酸强1万倍,可以使碳酸钠(Na2CO3)分解。乙二酸的一级电离常数3.5×10-2,二级电离常数4.0×10-6。受热分解,有CO、CO2和H2O生成。乙二酸有很强的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成CO2。草酸晶体受热至100.1℃时失去结晶水,成为无水草酸。 草本植物中常含有草酸成分,多以钾盐或钙盐的形式存在,其中秋海棠、芭蕉中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在人尿中也含有少量的草酸,草酸钙是尿道结石的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OOH)2〃2H2O。 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可应用于很多领域。随着医药、染料、涂料工业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通,研究和发展草酸的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5.2 主要应用领域和用途 草酸是合成化学品的中间体或必要试剂。各个领域用户对草酸需求日渐增加。 在化学工业中用于淀粉水解生产纯糊精及葡萄糖,生产各种分析用的草酸盐试剂,合成草酸盐、草酸酯、乙醛酸、草酸胺、草酸氯等多种用途广泛的深加工产品。 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金霉素、维生素B2、连霉素、四环素、苯巴比妥、泛酸盐和冰片等药物。 纺织印染行业织物处理中用作棉、毛的媒染剂,羊毛特种花样染色的洗提剂, 棉织物耐火定型中将整理剂交联到织物上的催化剂和 纺织品的防燃处理。 草酸还被用于皮革的鞣制和漂白以及纸浆、软木、胶合板、麦秆、稻草的漂白;在冶金工业用以提炼高纯度镍、稀土金属及制造炭精棒。 草酸在合成树脂生产中用作冷固化酚醛树脂的固化剂,生产酚醛树脂清漆的酸性催化剂组分等。 此外,草酸还可用于墨水、油墨和涂料的生产、催化剂制备、摄影和晒图工艺、向日葵和菜籽油脱胶、金粉制造、无铅汽油的防爆、亚甲蓝脱色、混凝土抗蚀、泡花板增强、提高乳化燃料燃烧效率和麦芽糖氧化以及用作衣料杀虫剂组分和除垢剂中的有效成分。目前,合成化学品的中间体或必要试剂已逐渐成为草酸的又一重要需求领域。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顺序表基本运算

(封面)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专业班级: 09电子商务 姓名: 学号:

学生实验报告 (经管类专业用)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通过实验,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 2、内容及要求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下列功能: (1) 初始化顺序表L (2) 依次采用尾插法插入a,b,c,d,e (3) 输出顺序表L (4) 输出顺序表L长度; (5) 判断顺序表L是否为空; (6) 判断顺序表L 的第3个元素; (7) 输出元素‘a’的位置; (8) 在第4个元素位置上插入‘f’元素; (9) 输出顺序表L (10) 删除L的第3个元素; (11) 输出顺序表L (12) 释放顺序表L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查阅顺序表等相关资料,熟悉顺序表基本概念和流程 二、“开展”顺序表实验流程 三、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总结实验的过程,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顺序表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5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length; } SqList; void InitList(SqList *&L) { L=(SqList *)malloc(sizeof(SqList)); L->length=0; } void DestroyList(SqList *L) { free(L); } int ListEmpty(SqList *L) { return(L->length==0); } int ListLength(SqList *L) { return(L->length); }

数据结构实验2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2 实验项目名称:顺序表的操作

附源程序清单: 1. #include #include #define LIST_INIT_SIZE100 // 数组最大值 #define INIT_ERROR-1 //初始化出错判断用 typedef struct tadDATALIST//顺序表结构体 { int nLength; //长度 int anData[LIST_INIT_SIZE]; //数组 int *pElem; }List, *pList; List C; //A和B组合后的新数组 int InitList(pList D) { int nLength = 0; int nInput = 0; char cOverSign ; //读取所有整数,输入回车结束输入 while (1) { if (scanf("%d", &nInput) != 1) //对于非法出入给出判断 { printf("非法输入!!!\n"); return INIT_ERROR; }

D-> anData[nLength] = nInput; //赋值 nLength ++; if ((cOverSign = getchar()) == '\n') //按下回车键,结束输入 { return nLength; //返回长度 } } } int Alternate(pList anData_A, pList anData_B) { C.nLength = 0; //初始化新数组的长度为0 int nIndex1 = 0; int nIndex2 = 0; while((nIndex1 < anData_A -> nLength) && (nIndex2 < anData_B -> nLength)) //当有一个数组到达长度限制后,退出执行后两个while语句中的一个 { C.anData[C.nLength] = anData_A->anData[nIndex1]; //先把A的第一个元素给c nIndex1 ++; C.nLength++; C.anData[C.nLength] = anData_B->anData[nIndex2]; //接着把B的第一个元素给C nIndex2 ++; C.nLength++; } while (nIndex1 < anData_A->nLength) { C.anData[C.nLength] = anData_A->anData[nIndex1]; nIndex1 ++; C.nLength++; } while (nIndex2 < anData_B->nLength) { C.anData[C.nLength] = anData_B->anData[nIndex2]; nIndex2 ++; C.nLength++;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