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妆品行业相关概述报告

化妆品行业相关概述报告

化妆品行业相关概述报告
化妆品行业相关概述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化妆品行业相关概述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ad4467627.html,

1

目录

化妆品行业相关概述 (3)

第一节化妆品行业相关概述 (3)

一、化妆品产品概述 (3)

二、化妆品产品分类及用途 (3)

第二节化妆品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3)

一、生产模式 (3)

二、采购模式 (4)

三、销售模式 (4)

2

化妆品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化妆品行业相关概述

一、化妆品产品概述

化妆品(cosmetics):指以涂抹、洒、喷或其它类似方式,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牙齿和口腔粘膜,以达到清洁、芳香、改变外观、修正人体气味、保养、保持良好状态目的的产品。

二、化妆品产品分类及用途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化妆品行业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照功能性分类可分为普通化妆品行业(又称非特殊化妆品)和特殊类化妆品行业,普通化妆品包括发用品、护肤品、彩妆品、指趾甲用品和芳香品等,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是较为特殊的化妆品。

(2)、按照用途分类,化妆品行业包括:基础化妆品行业、美容化妆品行业、特殊用途化妆品行业三部分。基础化妆品是为了保护皮肤、毛发以及增进皮肤和毛发健康的制品;而美容化妆品是为了修饰脸面、指甲等部位,使之增加美丽而使用的制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面部、毛发等部位具有防御功能的特殊的理化处理的制品。所以不论是化妆品或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都不同于药品,其目的主要就是清洁、护肤、美化等作用。

(1)、按照对象分类,可分为:婴儿用化妆品、少年用化妆品、男用化妆品、孕妇化妆品、女化妆用品等行业。

第二节化妆品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一、生产模式

从生产方式来看,化妆品企业根据自身商业模式和产品的特点,一般通过自制生产、委托加工或两者相互结合的模式进行产品生产。目前大多数品牌化妆品企业将生产环节进行外包,即生产环节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门从事化妆品生产的加工型企业,而自身则专注于产品研发、品牌运营和营销管理等附加值较高的环

3

节。

二、采购模式

一般来说,正规大型化妆品商的采购途径有一定的共通性,有以下几种来源:

1、与厂家或地区代理等一级单位采购,因为具备大宗采购能力,化妆品商绝大部分产品是可以和厂家或地区代理商直接采购的。由渠道的上游供货,价格也会比较低廉。

2、从中间商采购。实际上化妆品商货源的供应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有一些机构会专门做这样的生意,从各个正规渠道收货,然后转供给采购商。中间商提供正规渠道开具的发票或其他有效凭证供采购商确认采购产品为正品。

3、分销商采购。于某些品牌的二级或三级分销商处采购。但这部分采购的成本价往往比较高,很难满足采购商的定价体系,所以一般只作为补充性的选择。

对于采购,化妆品商主要有四种采购模式,分别为:直采模式、代理采购模式、自有品牌供货模式、水货/串货模式。

三、销售模式

我国化妆品企业在营销渠道上大致可分为两类:“日化线”与“专业线”。所谓“日化线”是以超市、大卖场、商场专柜为通路的销售模式。采取这种终端形式的基本是品牌企业的天下,如小护士、羽西、郑明明等。其缺陷在于“受制于人”: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进场费、条码费、促销管理费、陈列费、店庆费、配货费等等层出不穷,各种特价、让利、赠送不断出现,再加上帐期越来越长、铺底越来越大,经营成本随之水涨船高,已成为化妆品厂家的切肤之痛。而且随着近年来一些卖场倒闭、破产等等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企业往往面临不进场销售就没有渠道、进场销售就面临极大风险的两难选择。

“专业线”是指以美容机构(院)为销售终端的营销模式。国内绝大多数化妆品专业线生产厂家因为规模、资金、时间等各方面的原因,普遍选择一种“厂家→代理经销商→美容院”的分销模式。如今风起云涌的各地美容化妆展览会,众多的厂家趋之若骛,也就是基于一种用较少的金钱、人力、时间投入来换取较多网络铺设的心理。勿庸置疑,这种分销模式为实力尚小的厂家在较短时间内进

4

化妆品行业的分析

中国化妆品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国内亦涌现出一批以美加净、六神、大宝、郁美净、舒蕾、欧珀莱、隆力奇等为代表的优秀民族化妆品品牌。目前有化妆品生产企业3600多家,据国家统计局对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化妆品企业统计,1998年化妆品工业总产值达350亿元(不包括发用类产品)。 (二)出现的问题 目前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还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整个市场给人们的感觉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乱”。其追根求源“乱”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没有一个完整的各项政策、法规来规范这个行业。美容行业是个边缘学科,涉及到皮肤学、生理学、营养学、美学、营销学、心理学等,没有专业机构来投入教育经费来培养专业人才;二、经常报道大量的负面现象,在社会中对这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媒体要正面引导这个行业的发展,三、从业人员本身文化素质不高,专业门槛低,容易产生浮躁,夸大效果,导致人们对这个行业的不信任。四、国际品牌进入并不断扩大销售。 二、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形成的环境及原因 (一)、国内环境 (1)不利环境 可以看出目前,外资品牌已占到我国化妆品总销量的60%左右,而销售额却占到总销量的90%左右,遍布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的商场、大卖场、超市内的化妆品专柜成了中外品牌搏杀的战场。 在过去的10年间,外资的进入,带动了一大批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涌现。但业内专家指出,本土企业大部分在中低端产品线、大众日用消费品上发展,他们拥有的最大优势是渠道,尤其是在二三级市场。根据对外公布的资料显示,宝洁2003年在我国的销售额为90亿元人民币,而欧莱雅2003年的销售额为15亿元人民币,安利公司2003年的销售额为80亿元人民币。 从上表及资料分析,尽管我国市场的容量在不断扩大,却无一家化妆品品牌能够跻身世界知名品牌的行列。我国化妆品业自开始以来就被人喻为:暴利下的围城。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这种暴利的泡沫正在逐渐消散。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在品牌的打造上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的增加导致这种所谓的暴利正逐渐演变成一种压缩后的画饼。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导致化妆品企业的成功率正越来越低,装在瓶子里的事业,也会因品牌的号召力差,诚信度低而受到消费者的抛弃,因此,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来自市场的挤压,盈利能力也逐日降低直至消亡。 (2)有利环境 1.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制和吸收境外投资,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扩大市场销售。最为典型的是上海家化集团,自改制后企业的经营规模高速增长,生产形势越来越好。此外,天津日化集团吸收德国威娜公司资本组成我国最早的合资企业;天津丽明工贸合营公司吸收日本奇

化妆品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全球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一、化妆品行业整体趋势 全球化妆品行业的零售额达253亿美元,而且持续5年强劲而稳定的增长趋势,尤其从1997-2000年,以每年11.7%的增长率递增。另一方面,据分析家预测,虽然化妆品行业近几年来销售业绩节节上升,但就整个行业来讲缺乏革新的观念,因此无论是生产者还是销售者都面临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品位的危机。 虽然近5年来化妆品行业不断涌现新品,但大多数只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加入护肤的成分而不是在配方上有所突破,因此,在全球化妆品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生产商和销售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各式各样女性美容时尚杂志及广告也成为推动化妆品行业革新的一个重要因妆品牌争先恐后推出其新品牌,其中脸部化妆品表现最为出众,占全球销售市场35%的份额,比较著名的品牌有露华浓的Skin lights 和Shin-brightening系列,LVMH旗下的纪梵希也准备推出两到三款星级产品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口红又是整个脸部化妆品中占有率最大的一部分,达30%,市场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各品牌相继推出的各式口红是市场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销售业绩,许多生产商还选定了中老年消费群,推出抗衰老口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使用及携带方便是另一个重要的市场因素,许多二合一及三合一的化妆品是近5年来市场的热卖品,表现出众的有妮维雅含维他命E及芦荟的三合一彩妆品。一些外形小巧的化妆品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成为化妆品市场的又一类畅销品。如2000年和2001年,化妆品厂商们把目标集中在20岁以下和20-25岁的年轻顾客,如Arcancil、Debby、Bourjois等。 2001年是化妆品市场的丰收年,一些加入了植物萃取精华及清爽配方的化妆品无论在大众还是高档品牌市场都大受欢迎。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地方购买,价格也会有所不同,在美国药店出售的价格为40.72美元的化妆品在百货公司可能只需要29.05美元,因此人们更愿意去百货公司购买化妆品。 分析家们同时还指出另外一个影响化妆品市场的因素:广告宣传中的产品意识不够强。随意翻开一本化妆品杂志,除去产品名称及广告宣传标语,都是千篇一律的美女,再加之现在的化妆品所含原料成分均是大同小异。因此消费者很难从中找出产品差异,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 谈到产品原料,全球香精香料的供应已从原来的50%缩减到20%,因为不含香精成分的化妆品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一些生产能力薄弱的小化妆品生产企业也在这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了。 排名前5位化妆品牌美国(2001) 品牌市场占有率% 1、倩碧(雅诗兰黛) 10.3 2、美宝莲(欧莱雅) 9.9 3、Cover girl(宝洁) 9.4

化妆品行业报告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1)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 化工/日用化工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时间:2001年 调查机构:博雅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来源:博雅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内容: 第一部份前言: 我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化妆品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 95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77亿元,96年是95亿元,97年是105亿元,98年是120亿元。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化妆品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化妆品是多种学科的结晶,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以及人类基因工程的起动,使化妆品向着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块钱,90年初上升到人均5块钱,到1998年上升到16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 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得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要占到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82年为2亿元(人民币),85年为10亿元,90年为40亿元,95年为190亿元,98年为280亿元。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至98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我国的美容行业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从97年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的美容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目前,我国的美容行业与开始相比也出现了很多变化,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中国美容行业发展历史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元,90年代初上升到人均5元钱,到2000年底已达到人均25元,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是很快的。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列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00元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6%。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从1998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关于美容行业,2002年也有人估计销售额在1000亿元。 二、我国美容行业的发展特点及现状 (一)从行业宏观来看 1、从消费者角度看,美容消费正越来越理性 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一样,美容行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从盲目消费逐步到理智消费的过程。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情况,美容行业的先行者利用消费者的美容知识缺乏,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在很多情况下误导消费者,并在此过程中谋取暴利。数据证明:65%的顾客是通过自己的详细了解来接受新产品,30%的是通过美容师推荐,27%的是通过朋友介绍,28%的人是通过广告产生购买;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顾客在经过一次次尝试后越来越相信自己 2、从国家监控力度看,正在不断加强 我国政府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力度的并走向规范。1987年,我国颁发了《中国化妆品生产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关于化妆品的第一部法规。条例对化妆品的定义、分类、生产要求、管理部门等都做出了规定。同年,还颁布了《中国化妆品卫生标准》 1989年颁发了《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对化妆品的生产及检验提出了具体要求。此法规首次提出了特殊化妆品概念,目前,我国获准生产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有1000多种。 1995年颁布了《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该标准首次提出了新创化妆品这一专业术语。

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化妆品的概述及分类 (一)、化妆品的定义 化妆品是以化妆为目的物品的总称,在希腊语中,化妆的词义就是“装饰的技巧”也就是说发扬自身优点,将缺陷加以弥补,在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将化妆品定义为:“是以涂搽、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包括:基础化妆品、美容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三部分。基础化妆品是为了保护皮肤、毛发以及增进皮肤和毛发健康的制品;而美容化妆品是为了修饰脸面、指甲等部位,使之增加美丽而使用的制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面部、毛发等部位具有防御功能的特殊的理化处理的制品。所以不论是化妆品或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都不同于药品,其目的主要就是清洁、护肤、美化等作用。 (二)化妆品的分类 清洁类、卫生类化妆品:如洗面奶、洁面奶、洁面水、洁面露、洁面霜、面膜、香波、磨面膏、 洗手液、洗发膏、花露水、爽身粉、空气清新剂、去痱水、足粉、古 龙水、洁面嗜喱等。 护肤类化妆品(包括营养类和药物类):如雪花膏、冷霜、营养霜、奶液、蜜、香脂、防裂油、精华素、美白露、防晒霜、防晒水、眼角霜、凡士林、防晒油、紧肤水、收敛水、保湿露等。 护发类化妆品:如护发素、头油、发乳、发蜡、防晒香波、药性发乳、调理香波、须后水等。 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香水、脱毛膏等。 美发类化妆品:如摩丝、定型水、定型嗜喱水、染发香波、直发剂、染发膏、染发摩丝、生 发水等。 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 香水、脱毛膏等。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一、前言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居民自我意识表达需求不断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未来增长潜力于规模最大的化妆品市场,2010年跃居世界四大化妆品生产和销售国之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年份达到41%,近几年需求持续增长,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预计2010~2015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仍将保持年均13%增长率。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从产品需求结构来看,中国广袤的地理区域和多层次的人口构成使得国内外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的需求均表现旺盛,其中中档产品表现出较佳的市场前景。同时,化妆品的消费群体地区分化较为明显:名牌和高档产品未大城市的主流,服务于白领阶层或部分高收入的消费者:中低档产品行销中小城市或收入偏低阶层,大部分为农村消费者接受,量大面广。 从消费心理开看,面对多样化的化妆品,中国的消费者渐渐理性,监测数据显示:65%顾客是通过自己详细了解来接受新产品,27%是通过朋友介绍,28%的通过广告产生购买动机。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顾客越来越相信自己,买化妆品带来的心理感觉已经大于化妆品本身,消费者越来越变为精神上的享受。 二、市场调研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程度,和了解化妆品市场的前景如何, 三、市场调研内容概述: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上班族,超市消费者,主要以女性消费者为主要调查对象,被调查者年龄18~35岁之间。 2、调查地点:校内,大型超市门口 3、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5日 4、调查成员:王雁萍林燕玉黄嘉炜徐荣生梁定思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0份,以下是调查分析: 1)化妆习惯分析: 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偶尔使用化妆品,上班族几乎每天都使用。大多数被调查者化妆花费的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之内。 2)购买注重因素分析: 对于女性在购买化妆品时关注的主要因素,关注度在前五的依次为使用效果、品牌知名度、适中的价格、产品品质及产品口碑。而很少有受访者提到广告代言人、售后、包装、购买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于收入进行消费细分后我们发现,各层对于化妆品购买决定因素的认同度较高,只有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女性组对于价格的关注率略少,而相对更为注重产品的品质。 而在年龄组中我们发现,30岁以下的两组对于使用效果有着更多的关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也日渐突出。 3)购买方式分析: 大部分女性会选择大型商场化妆品专柜和化妆品专卖店来购买化妆品,而还有一部分消费者会通过网络的方式购买,而小商品批发市场很难赢得女性消费者的信任。对于化妆品这类特

2019年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持续提升,人均化妆品消费额提升空间较大 (3) 二、我国中高端化妆品引领行业增长 (4) 三、外资品牌仍占主导,受益CS、电商渠道,国产品牌逐渐兴起 .. 5 四、中国化妆品市场需求旺盛 (6) 五、电商及旅游零售渠道持续发力 (7) 六、中高端化妆品增长显著,功效性护肤品需求提升 (8) 七、化妆品行业营销渠道更加多元,数字化营销趋势显著 (9) 八、中高端品牌、旅游零售表现亮眼,中国为主的亚太市场引领全球 (10)

中高端品牌需求强劲,中国化妆品市场长期景气。1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4102亿元/+12.29%,中高端化妆品市场份额30%,增速持续高于大众市场。外资化妆品企业在国内仍占主导地位,中高端市场表现更优。以欧莱雅为例,19H1亚太地区收入同比增24.3%,中国对中高端化妆品的旺盛需求、电商/旅游零售渠道的快速发展驱动亚太市场持续高增。 中国化妆品市场需求旺盛,电商及旅游零售渠道持续发力。中国消费者需求旺盛,电商及旅游零售成外资品牌加大中国市场渗透的重要渠道。以欧莱雅为例,19H1亚太地区收入同比增24.3%(Q1/Q2分别同比增23.2%/25.5%),相较北美(+0.0%)、西欧(+1.0%)等地区增长更快,其中中国市场为主要推动力。从渠道来看,中国电商渠道化妆品销售持续发力,18年我国化妆品电商渠道销售额1123.45亿元/+26.54%,占比达到27.4%,已成为化妆品销售的第一大渠道。欧莱雅19H1电商渠道收入增长48.5%,占比达到13.2%,其中中国市场线上销售占比超过35%;旅游零售19H1收入增速达21.2%,持续较快增长。 中高端化妆品增速显著,功效性护肤品需求提升。伴随消费升级,我国中高端化妆品增速更快,功效性护肤需求持续提升。以欧莱雅为例,19H1奢侈品/活性化妆品收入增速13.2%/13.6%,相较大众消费品/专业产品(+3.1%/+2.5%)增速突出。具体品牌来看,兰蔻、阿玛尼、圣罗兰、科颜氏四大中高端品牌增长超过16%,为奢侈品部门主要增长驱动。以理肤泉、薇姿为代表的活性化妆品在亚太、北美、拉丁美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 分析 第一章美容化妆品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 国家对美容化妆品市场的整顿源于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美容化妆品市场多次曝光,成分严重超标、铅汞中毒,针对目前美容化妆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权益的中消协“2005健康·维权年主题”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活动已经启动。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并同期开展消费教育活动。调查期间,其联合地方消协揭露美容化妆品的虚假、夸大宣传,公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和消费者对美容化妆 品市场的满意程度。 通过这一活动,推动相关标准和制度的建立,促进美容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权。美容化妆行业消费投诉致使该行业信任危机重重,但通过对美容化妆品市场近两年的研究

发现,美容化妆品市场并没有因为信任危机萎缩,反而增长更为迅速,并有向国际知名品牌集中的趋势,消费更加理性。而医药企业有在逆向中寻找市场机会的天然优势。 另外,目前我国的美容化妆品行业已发展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电子商务与家电产品之后的又一大热点行业。但美容化妆品市场规范程度不高,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屡禁不止,缺乏规范性的行业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消费者因使用化妆品和接受美容服务而引起的纠纷日渐增多。仅去年全国就受理美容化妆品投诉2.8万件。 除此之外,我过对于一些医药公司、化妆品、瘦身、丰胸等产品的广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化妆品这一块。所以,如果要在广告这一块做好那就是不能够有半点的夸大其功效,按照其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就要求我们的产品有足够的实力才可以在市场上站住脚。 二、经济环境 总体看,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以及潜在通胀压力上升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当前,供给条件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约束较轻,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较高,而资源环境成本又难以构成比较有效的硬约束。在结构矛盾突出、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的背景下,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

化妆品市场报告及趋势分析

2011化妆品市场报告及2012趋势分析 前言 有个老掉牙的故事说:“某老太太喜欢看天气预报,每天看完天气预报都不开心。天气预报说明天是晴天,老太太很郁闷,说这真是个坏消息,我大女儿是卖雨伞的,晴天雨伞就不好卖了。第二天看天气预报,终于下雨了,老太太还是很郁闷,说真是个坏消息,我二女儿是卖扇子的,下雨了,谁还买扇子呢?” 即将过去的2011年,对中国日化产业来说,对在座的各位老板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一、2011,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一)如果站在宏观经济的高度,2011对化妆品行业利好的消息不多。 1、CPI持续走高,回落缓慢。 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7%,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水平大幅增加了2.8个百分点,除了1月、2月之外,其余月份增幅均超过了5个百分点。所幸的是自2011年7月CPI创下同比上涨6.5%的高峰后,连续四个月开始回落,但是回落幅度并不大。国内经济学家普遍预测,2012年通胀走势应该是逐步回落的,全年的涨幅大致在3%~3.5%,其中,翘尾约2%~2.2%,新涨价1%~1.3%,全年的走势可能是“前高后低”。

2、RPI农村涨幅明显大于城市。 这种农村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城市的现象,建国以来,一共出现过10次。虽然这是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也多有研究。但是对日化企业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因为作为国内品牌的主战场——县城和乡镇居民的购买力在这种格局下肯定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尽管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但是整体上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而另一方面,农村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又高于城市。这一点,我相信去过县城市场的人都会有很明显的感受,现在有些县城的物价水平跟省会城市差不多。所以,事实上,农村居民承受的通胀压力要大于城市。 尽管国外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出现过所谓的“口红效应”,但是,我国的消费文化迥异与西方,化妆品对于农村和县城居民来说,能起到的心理安慰作用很小,相反,化妆品作为非生存必需品,在通胀的压力下,消费越来越谨慎,进而导致动销难,促销成本升高。在加上免费送这场恶战,预计2012年上半年,促销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3、消费者信心指数(CCI)总体成下降趋势 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呈现两边“分叉”的态势。满意指数不断走低,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到近十年的最低点。同时消费预期又远高于满意指数,持币观望现象加重,这带来的结果也是营销成本和难度增加。根据化妆品报的监测,这种促销的难度在今年十月份开始显现出其威力,来自品牌商和零售商的消息都显示,从十月份开始终端消化能力快速下降。

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 化妆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变化。1987年的产值仅18亿元,生产企业只有100家左右,发展到2000年,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达138亿元,拥有3000多家生产企业。从1987年到2000年,化妆品行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左右。 国际化妆品市场,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了经济衰退,但全球化妆品的销售情况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据《国际市场追踪》(MTI)的权威统计报告,国际化妆品市场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而另一家全球市场调查公司Euromonitor的调查资料显示,亚太地区化妆品市场增长较快,并预测今后亚太地区还会有较高的发展趋势 1、品牌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上,国际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欧莱雅集团:“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兰蔻、碧欧泉、赫莲娜、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等。 宝洁公司:“玉兰油、SK-Ⅱ、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润妍、伊卡露”等。 联合利华:“夏士莲、力士、旁氏”等。 法国LVMH集团:“迪奥、CD、纪梵希”等 法国产香水:“爱琪美、莲娜丽姿、欧洲之萃、香奈尔”等 巴黎贝丽丝香水有限公司:“贝丽丝” 意大利的“范思哲” 丝宝公司的:“丽花丝宝、舒蕾、洁婷、美涛、柏兰、风影”等。 资生堂的“欧珀莱、资生堂”。 雅芳化妆品公司:“雅芳”。 深圳靳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的“羽西、阿迪达斯”。

安利公司:“雅姿“ 郑明明化妆有限公司的“郑明明”。 自然美(NB)集团的“自然美”。 香港丽丝达:“小护士”。 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上海家化:“六神、清妃、美加净、佰草集、COCOOL、高夫、梦巴黎”。 北京三露厂:“大宝”。 奥尼化妆品有限公司:“奥尼、西亚斯、百年润发”。 珠海姗拉娜化妆品公司:“姗拉娜品牌、喜肤品牌”。 四川可采实业有限公司:“可采眼贴膜” 广东雅倩化妆品有限公司“雅倩、清逸、佳雪、玉丽”等。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本土化妆品行业的品牌和国际大公司品牌的产品比较,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还处于弱势。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01年和2002上半年发布的市场销售统计结果,我国彩妆第一品牌是:美宝莲,其次是郑明明、宝璐丝、欧珀莱、羽西、欧莱雅、露华浓、姬芮(Za)等;护肤第一品牌是欧珀莱,其次是郑明明、玉兰油、羽西、自然美、欧莱雅、SK-Ⅱ、资生堂等;发用品第一品牌是飘柔,其次是伊卡露、潘婷、海飞丝、沙宣、舒雷等;香水类的第一品牌是:CD,其次是纪梵希、贝丽丝、清妃等。 图表1上海、北京化妆品品牌市场销售情况 彩妆类护肤类洗发护发类香水类 品牌占有率% 品牌占有率% 品牌占有率% 品牌占有率% 2002年6月份上海美宝莲22.72 欧珀莱15.94 伊卡露13.03 CD 19.52 郑明明9.54 郑明明9.39 飘柔8.57 清妃5.8 北京欧珀莱15.76 飘柔8.66 CD 19.41 SK-Ⅱ 6.75 潘婷 6.44 贝丽丝13.29

国内化妆品pest分析

国内化妆品pest分析 所谓的化妆品行业“PEST”分析是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化妆品行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P——政治、法律角度:法律政策的制定对化妆品行业的定价、销售、宣传有较大影响 根据我国《消费税税目税率表》规定,对化妆品行业征收30%的消费税,这也是化妆品持续高价的一重大原因。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法律文件及其配套文件主要包括《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化妆品卫生规范》等对化妆品的质量都有严格地把关。在化妆品中包含一种保健化妆品,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明确规定不得含有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一些化妆品也被这一规定束缚了手脚。 E——经济角度:中高端市场外资品牌占领,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有较大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约有5000余家,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到化妆品企业的90%,市场份额不到20%,规模比较大的也只有广州采诗、上海家化、雅倩、江苏隆力奇等少数几家。高档化妆品市场仍然被外资品牌,如宝洁、联合日华、欧莱雅、资生堂等占领。中国本土化妆品更适应于中国居民,加之较低的成本,在中低端市场占有一

席之地。国际公司也有软肋,在二三线市场中,常犯营销层面的错误,频频受到来自消费者指责,部分陷入诚信危机,这对于本土企业却是好机会。从这个角度讲,抓住中低端市场是本土公司的首要任务,也是底线。 S——社会、文化角度:化妆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国内化妆品文化底蕴上稍逊一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对美化自身的化妆品自古以来就有不断的追求。我国化妆品在国际一直做不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创新不够,文化底蕴不深。创新从学习开始,学得好本身就是创新。对我国企业而言,应立足于服务华人,用外国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原料,结合东方人肌肤特性,汲取祖国传统养生精粹,创造出真正适合东方人肌肤特征的东方品牌。做品牌需要讲故事,没有故事的品牌没有内涵,也更无法保证更长久的生命力。像巴黎欧莱雅公司的一个高端产品LANCOME,该名称的构想就来自于法国中部的一座城堡LANCOSME,由于城堡的四周种满了玫瑰,充满浪漫意境,而玫瑰也成为其品牌的标志。还有OLAY的玉兰油,在编故事方面也做得很成功,而我国化妆品公司在这一方面则明显不足。 T——技术角度: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对快速占领市场有很大作用 化妆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皮肤表面有修护作用,但其含有的化学有毒元素如硫酸、硫酸亚铁、汞等对人体皮肤都有破坏,副作用较大。现代化妆品行业中强调天然、植物、无污染,在可预计的时间内,绿色纯天然的化妆品无疑会成为化妆品市场主流。如何生产出绿色纯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 告

全球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一、化妆品行业整体趋势 全球化妆品行业的零售额达253亿美元,而且持续5年强劲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特别从1997- ,以每年11.7%的增长率递增。另一方面,据分析家预测,虽然化妆品行业近几年来销售业绩节节上升,但就整个行业来讲缺乏革新的观念,因此无论是生产者还是销售者都面临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品位的危机。 虽然近5年来化妆品行业不断涌现新品,但大多数只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加入护肤的成分而不是在配方上有所突破,因此,在全球化妆品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生产商和销售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各式各样女性美容时尚杂志及广告也成为推动化妆品行业革新的一个重要因妆品牌争先恐后推出其新品牌,其中脸部化妆品表现最为出众,占全球销售市场35%的份额,比较著名的品牌有露华浓的Skin lights和Shin-brightening系列,LVMH旗下的纪梵希也准备推出两到三款星级产品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口红又是整个脸部化妆品中占有率最大的一部分,达30%,市场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各品牌相继推出的各式口红是市场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销售业绩,许多生产商还选定了中老年消费群,推出抗衰老口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使用及携

带方便是另一个重要的市场因素,许多二合一及三合一的化妆品是近5年来市场的热卖品,表现出众的有妮维雅含维她命E及芦荟的三合一彩妆品。一些外形小巧的化妆品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成为化妆品市场的又一类畅销品。如和,化妆品厂商们把目标集中在20岁以下和20-25岁的年轻顾客,如Arcancil、Debby、Bourjois等。 是化妆品市场的丰收年,一些加入了植物萃取精华及清爽配方的化妆品无论在大众还是高档品牌市场都大受欢迎。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地方购买,价格也会有所不同,在美国药店出售的价格为40.72美元的化妆品在百货公司可能只需要29.05美元,因此人们更愿意去百货公司购买化妆品。 分析家们同时还指出另外一个影响化妆品市场的因素:广告宣传中的产品意识不够强。随意翻开一本化妆品杂志,除去产品名称及广告宣传标语,都是千篇一律的美女,再加之现在的化妆品所含原料成分均是大同小异。因此消费者很难从中找出产品差异,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 谈到产品原料,全球香精香料的供应已从原来的50%缩减到20%,因为不含香精成分的化妆品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一些生产能力薄弱的小化妆品生产企业也在这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了。

化妆品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化妆品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化妆品市场概况 据美国弗里多尼亚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虽然现在经济处于不稳定的时期,甚至处于下滑阶段,但化妆品市场的潜力还是巨大的,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也在增长。尤其是中国化妆品市场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消费总量的提升将大大促进化妆品市场的增长;品牌溢价更加显著;新的市场机会点随时出现。因此,要研究什么才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形象,就不能单纯的理论分析,还应了解当前化妆品市场和消费特征,分析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变化。 (一)化妆品定义 化妆品是以化妆为目的物品的总称,在希腊语中,化妆的词义就是“装饰的技巧”也就是说发扬自身优点,将缺陷加以弥补,在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将化妆品定义为:“是以涂搽、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种类多样,但是主要包括:最经常使用的基础化妆品、修饰用的美容化妆品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具体来说就是,基础化妆品是为了保持健康,使用在人的皮肤、毛发等处的产品;美容化妆品主要是起到修饰作用,它可以修饰我们的皮肤、毛发、指甲等各处的制品,使用后可以使人变得更美丽;特殊用途化妆品主

要指针的是特殊人群,它具有防御、治疗的作用。化妆品或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其目的主要就是清洁、护肤、美化等作用。 (二)化妆品市场需求和趋势分析 业内人士预测,今后化妆品市场还是一直不停的大幅度增长,不仅是女性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在增大,而且男性化妆品市场我们更不可忽略,这块市场的增长将会更快,更高端化,在化妆品消费方面,有资料显示,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化妆品平均消费已经很高了,多的则达到了80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消费就明显低的多,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化妆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有待开发,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身要求的提高,对化妆品的需求就更多,这就使目标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加上中国众多人口基数和消费层次的多样化,市场细分就越明显,潜在需求就越大、空间就越广阔,快速发展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将出现新的格局: 1.高端个人护理产品持续升温。由于中国消费阶层的分化和中国平均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高端个人护理产品在未来几年的中国市场内将会持续走好,而中国的自主化妆品品牌在这方面比较少,相反国外一些知名品牌占领着我国的高端市场,而且现在己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特殊功能性、疗效性化妆品。这类化妆品介乎药品与化妆品之间,在国家卫生部化妆品分类上归属特殊化妆品类,对之管理甚严。众所周知这是化妆品业中利润最大的一块。主要有:美白、祛斑化妆品;抗衰老护肤品;抗污染护肤品等。

中国化妆品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化妆品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概况 1、市场潜力巨大 2018年7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货物进口增长11.5%,其中化妆品进口增长1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于2018年7月1日起,洗涤用品、护肤及美发等化妆品进口关税由8.4%降至2.9%。尽管中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但中国经济依然稳步健康发展,国民消费尤其是“化妆品人口”消费为中国化妆品行业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 全球著名化妆品跨国企业日本资生堂在中国提出核心“化妆品人口”概念,即按照以下标准来定义:(1)居住在城镇;(2)年龄大于20岁的女性;(3)年收入不低于30,000元。根据日本资生堂的统计,中国的核心“化妆品人口”数量从2005年的2,200万人已增长到2010年的1亿人,同时预计2020年将达到4亿人,远超日本2010年5,600万人核心“化妆品人口”。核心“化妆品人口”的成倍增长,必将带来化妆品市场的繁荣景象。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妆品和个人洗护行业市场规模为

3,616亿元,同比增长9.6%,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0%。中国整体化妆品及个人洗护行业增速高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化妆品市场之一。 2、行业集中度较低,跨国企业占据主流,国内企业逐渐崛起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显示,目前国内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为4,000余家,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产品超过35,000种,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据Euromonitor、招商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化妆品市场销售排名前十的企业基本为欧美及日韩等跨国企业,国内企业仅有上海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2.6%)、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3%)和伽蓝集团(2.2%)在列;同时虽然跨国企业占据优势市场地位,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依然不高,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

护肤品行业分析报告

护肤品行业分析报告 2004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达到580亿元,较2003年增长11.54%,预计2005年全年化妆品销售额将超过680亿元,较去年增长约18%。随着中国人消费水平的升级,化妆品行业发展也已经进入新的里程,呈现出了十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后几年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将以年平均13%以上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幅度显然大于经济速度;预计到200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800亿元左右。 一.润扶品中国市场品牌发展历程 在今天的中国,润肤品 / 护肤品已经从奢侈品变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2002 年市场规模约为 165.6 亿元人民币。 2003 年 12 月 11 日,在业界流传四年之久的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的传言终于成为事实,这不仅标志着国际巨头欧莱雅集团真正踏入了中国的大众护肤品市场,也意味着中国护肤品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总的来说,中国润肤品 / 护肤品品牌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70 年代 ~1982 年):上海品牌垄断国内市场 以上海家化为代表的上海润肤品 / 护肤品品牌在那时风靡全国。至今,很多人对美加净、郁美净、孩儿面、皇后牌珍珠膏等品牌仍然记忆犹新。 第二阶段( 1982~1996 年):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土洋品牌泾渭分明 这段时期,跨国品牌如欧莱雅、玉兰油、强生、资生堂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护肤品 / 润肤品营销真正起步,这些品牌以高定价瞄准高收入的年轻女性。与此同时,安利、雅芳等外国品牌把直销模式引入了中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广东军团如小护士、丁家宜等上升势头非常快,而大宝集团树立的价廉物美、平民化的品牌路线也非常成功。在这个阶段,跨国品牌和本土品牌各自占据着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正面交锋比较少。 第三阶段( 1996~2002 年):本土品牌专业细分市场突围 2002 年的市场规模是 1982 年的 200 多倍。同时,消费者对护肤品 / 润肤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滋润肌肤上,还出现了防晒、美白、保湿、祛痘、香熏美容、男性护肤等方面的需求。定位于大众消费品的国内品牌在产品功能上找卖点,从功能市场、细分市场、专业市场上突围。比较成功的有小护士(维他命防晒)、索肤特(木瓜减肥)、丁家宜(一洗白)、珊拉娜(祛痘)、大宝(男士也可以用)等。 第四阶段( 2002 年至今):跨国品牌中低端延伸,本土品牌中高端跨越 2002 年以来,跨国品牌对中低端市场发起了进攻。雅芳推出了价格超低的子品牌 UP2U ,资生堂在成功的推出了中档品牌 Aupress 之后,开始力推中低档品牌 Za ,欧莱雅历经 4 年终于得到了小护士。

2014年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化妆品行业分 析报告 2014年6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3) 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3) 三、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4) 1、上游行业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 (4) 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5) 四、行业竞争程度及行业壁垒 (5) 1、行业的竞争程度 (5) 2、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7) (1)品牌壁垒 (7) (2)销售渠道成熟度 (7) (3)产品质量要求 (8)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8) 1、有利因素 (8) (1)国内市场容量和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8) (2)监管不断规范化 (9) (3)网络、物流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9) 2、不利因素 (9) (1)行业竞争不规范 (9) (2)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不高 (10) 六、行业发展望 (10) 1、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0) 2、监管措施的不断增强,行业竞争环境不断改善 (10)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化妆品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相关部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国务院赋予的职能和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实施监督,主要负责卫生许可证管理,对企业生产条件和卫生状况进行监管,并负责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对化妆品进行检验,保证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生产许可证管理,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包装计量进行监管,对化妆品进行检验,保证化妆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我国化妆品行业的行业自律管理机构是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 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各地方协会,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等方面开展协作和咨询服务,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力;进行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及意见等。 目前,我国化妆品行业的监管部门和自律管理机构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战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控管理上。 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过去十年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从2001年的10.97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88万亿元。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人口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990-68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化妆品行业整体趋势 全球化妆品行业的零售额达253亿美元,而且持 续5年强劲而稳定的增长趋势,尤其从1997-XX年, 以每年11.7%的增长率递增。另一方面,据分析家预 测,虽然化妆品行业近几年来销售业绩节节上升,但 就整个行业来讲缺乏革新的观念,因此无论是生产者 还是销售者都面临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品 位的危机。 虽然近5年来化妆品行业不断涌现新品,但大多 数只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加入护肤的成分而不是在 配方上有所突破,因此,在全球化妆品市场日益成熟 的今天,生产商和销售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各式各j 样女性美容时尚杂志及广告也成为推动化

妆品行业革新的一个重要因妆品牌争先恐后推出其新品牌,其中脸部化妆品表现最为出众,占全球销售市场35%的份额,比较著名的品牌有露华浓的skin lights和shin-brightening系列,lvmh旗下的纪梵希也准备推出两到三款星级产品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口红又是整个脸部化妆品中占有率最大的一部分,达30%,市场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各品牌相继推出的各式口红是市场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销售业绩,许多生产商还选定了中老年消费群,推出抗衰老口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使用及携带方便是另一个重要的市场因素,许多二合一及三合一的化妆品是近5年来市场的热卖品,表现出 众的有妮维雅含维他命e及芦荟的三合一彩妆品。一些外形小巧的化妆品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成为化妆品市场的又一类畅销品。如XX年和XX年,化妆品厂商们把目标集中在20岁以下和20-25岁的年轻顾客,如arcancil、debby、bourjois等。

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根据国家质检局颁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化妆品主要是指以喷洒、涂抹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在人体表面,以达到清洁、美容、修饰或保养目的的精细化工品。化妆品的使用部位有很多,如面部、手部、指甲等,当前,化妆品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化妆品类销售额增长17.0%,总销售额达1765亿元,占全球化妆品销售额的14.7%,较10年前增长较大,就当前的化妆品销售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均化妆品消费还比较低,因此,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截止2012年底,我国持有有效生产许可证的化妆品企业有4598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而且中遍布外国企业,如美国的宝洁公司、法国的巴黎欧莱雅公司等,营业额要远远高于国内品牌生产厂家。生产经营的这些厂家,大部分都是外资或者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仅占五分之一。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发展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不断成长,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民族品牌,如丁家宜、李医生等,而与此同时,外国企业为了进一步拓展发展范围,

不断并购中国的化妆品企业,由此对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强生收购大宝,2010年,科蒂收购丁家宜,这对于我国民族自有化妆品品牌的形成造成了威胁。 对于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政府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同时还应当加强化妆品企业的生产运营控制,确保质量,促使企业满足品牌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政府可以就化妆品行业发展举行座谈会,就各个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尤其是对于实力较好的化妆品企业,引导其展开广告战略,准确定位消费人群,并采取创新的营销策略,以提升本土化妆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此外,对于不同的消费人群,化妆品企业应当生产不同类别的产品,实现多元化营销,从而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品牌知名度,如巴黎欧莱雅旗下17个国际品牌,在中国上市12个,涵盖低挡、中档、高档消费人群。企业还可以根据当前消费者的健康、绿色消费心理,及时变更生产及营销战略,突出主打风格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消费者。 当前,政府对于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扶持较少,使得企业发展只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这势必对化妆品行业进步造成一定制约。对此,应当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机制构建,对化妆品行业的各种税收实行有效的优惠政策,以起到促进彩妆市场发展作用,从而平衡消费结构,也为企业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