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醛酮醌的性质

醛酮醌的性质

醛酮醌的性质
醛酮醌的性质

第八章 醛、酮、醌

第一节 醛、酮

一、 结构、命名

1. 结构:

羰基化合物:含有羰基( C=O )的化合物为羰基化合物。

R 1、R 2均为烷基时,分子称为酮;R 1、R 2有一个或二个为氢分子称为醛。 芳香醛酮:羰基与芳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醛、酮 脂肪醛酮:羰基与脂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不饱和醛酮:羰基与不饱和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羰基C 为sp 2杂化,杂化轨道分别与其他的原子形成三个σ键,余下的一个p 轨道与氧的p 轨道形成一个π键。π键电子云偏向O 、C 上带部分正电荷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

2. 命名:

⑴ 普通命名法:① 简单醛 烷基+“醛”

异丁醛 正十二醛 (月桂醛)

② 简单酮: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的名称来命名,按顺序规则,简单在前,名称为

“甲酮”。

甲(基)乙(基)酮 二乙(基)酮 2-羟基丙醛(α-羟基丙醛) ⑵ 系统命名法:

① 基本规则同前面讲过的其他化合物相似。注意:选主链时,要选含羰基的最长链为主链,编号时从离羰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名称为“醛”或“酮”。

4-甲基-2-戊酮 3-甲基丁醛 ② 分子中含苯环的,常以苯环作为取代基。

1-苯基-1-丙酮 苯乙酮

O R 1

C

R 2

O

R 1

C

R 2

¨¨

C H

O

C H C

H 3C H 3C H

O

C

H 3(CH 2)10C

H 31

C H 23

C H 3

4

O

C

2

C

H 31

C H 22

C H 24

C H 3

5

C

3

O

C H

1

C H 2

C

H 33

O H O

C H

1

C H 22

C H 3

C

H 34

C H 3

O

C H 3

1

C H 23

C H 4

C

H 35

C H 3

C

2

O

C

1

C H 2

2

C H 3

3

O C

1

C H 3

2

O

③ 复杂:

2-丁烯醛 4-庚烯-2-酮 二、 物理性质:

常温下,除甲醛是气体外,,十二个碳原子以下的醛酮是液体,高级的醛酮和芳香酮多为固体。分子一般具有较大的极性,因此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烃和醚要高,但比相应的醇要低。醛酮的分子可以与水形成氢键,低级的醛酮(四碳以下的脂肪醛酮)易溶于水,五碳以上的醛酮,微溶或不溶于水中,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三、 化学性质

1.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历程

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碳,羰基碳上带有部分正电荷,易受亲核试剂的进攻。

⑴ 与HCN 加成

① 历程:a 产生CN - ;

b CN -进攻羰基碳

② 反应活性:

碳上电荷密度越低,越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

③ 空间影响:羰基所连的基团越小越利于反应的进行。 ④ 反应条件:醛或甲基酮。

⑵ 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产物为醇。

其中R 为伯仲叔烷基;R 1、R 2为H 或烷基,即为醛或酮,也可以为CO 2,当为CO 2

时产物为酸。

C H

1

C H 2

C H 3

C

H 34

O

C H 3

1

C H 23

C H 4

C H 5

C H 26

C

H 37

C

2

O

C

O

H

H

δ

δ

+

C H

O R

R

C H O H

OH

O O H

R

C H

C

O H ++-增加一个碳的α羟基酸

C

O R

C H 3NaCN

R

C O H

C H 3O O H

R

C C

O H C

H 3

++H

δ

-H

C O

R 1

R 2

R MgX

δδδδ++

--R

C R 1R 2

R

C OH

R 1R 2

C O

H

H

C O

H

R

C O

R 1

R 2

>>

例如:

⑶ 与NaHSO 3加成

说明:a .此反应可逆;

b .产物不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于分离甲基酮、醛;

c .由于空间位阻作用,只有醛与甲基酮可以反应。 ⑷ 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

含氮的亲核试剂有:伯胺、羟胺、肼、2,4-二硝基苯肼以及氨基脲。

C H 2MgX

C H

O

C H 3C H 2C H

C H 3

O H 无水醚

O

H 2C H 2MgX

C C

H 3C H 3

C H 3

C

H 2O

C H 2C H 2C C

H 3C H 3C H 3

O H

无水醚

O

H 2不重排

C H 2MgX

C H 3C

H O H

C

H 3C H 3

C H 2C H

C H 2C

H 3O H

C H 3

无水醚

+O

H 2MgX C C

H 3C H 3

C H 3

C

C C

H 3C H 3C H 3

O

O H 无水醚

O

H 2CO 2

R

C H

O NaHSO 3

R C H SO 3Na

O H

羟基磺酸钠

R C H SO 3Na

O H

HCl

NaCl

SO 2

O

H 2+

+RCHO

NaCl

CO 2

O

H 2+

+RCHO

2C

NH—Y

H

H

O H C N—Y

H

H

O

H -

羰基试剂 说明:a .反应可用醋酸催化,增加羰基的活性。 b .反应不可用强酸催化,减弱羰基试剂的活性。

⑸ 与醇加成:醇中氧的亲核能力弱

反应条件:用无水HCl 催化。 历程:

缩醛(酮),在碱溶液中稳定,在酸的水溶液中易分解回原来的醛(酮)。

由于羰基比较活泼,而缩醛(酮)(胞二醚)比较稳定,故常用此法保护羰基。

例如:合成

C O

H

N

H 2R

N

2O H

N

H 2N H 2

N

H 2N H

O 2N

NO 2

O

N

H 2N H

C

N H 2

C

N

H R

C

N

O H

C N

H

H

N H 2

N H

O 2N

NO 2

N

O

C

N H 2

C

N

H

N

H

伯胺

西佛碱

,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腙

氨基脲

缩氨脲

N

H 2Y

H

NH 3

Y

++

¨

C

O

R 2

R 1

R 3O H

C O H R 2

R 1

O

R 3

R 3O H Cl

H C O R 2

R 1

O

R 3

R 3+

无水

半缩醛(酮)

缩醛(酮)

C O

R 2

R 1

H +

2

R 1C H

R 2

2

1

H

-C O R 2

R 1

O H R 3

H

C O 2

1

OH 2R 3

-2O H

-C O R 2

R 1

O R 3

R 32C O R 2

R 1

O R 3R 3

C O

R 2

R 1

R 3O H

⑹ 与水加成:

2. 还原

⑴ 催化氢化:强还原,产物为醇,可还原双键。

⑵ NaBH 4、LiAlH 4、Al(OCH(CH 3)2)3(异丙醇铝)还原:选择性还原,不还原双键、叁键。 例如:

⑶克莱门森还原(Clemmesen )还原:酸性条件,把羰基还原为亚甲基。 例如:

对于合成中,在苯环上引入直链烷基时,可先进行傅氏酰基化反应,然后用上述方法进行还

原。例如合成如下化合物。

+C O H R 2

R 1

O H

C O

R 2

R

1

O

H 2胞二醇(不稳定)

+C

H O H

O H Cl 3C

C H O

Cl

3C

O

H 2稳定,氯的吸电子作用使碳上电子云密度降低。

C H

O R

H 2

C H 2R

O H

C O R 1

R 2

H 2

C H R 1

R 2

O H

C

H 3C H

C H

C H

O

C

H 3C H

C H

C H 2O H

C H

O C H 2LiAlH C H 2C H 2O H

C O

R 2

R 1

Zn-Hg HCl

1

C H 2R 2

R 1

O

C C H 2C H 3

Zn-Hg HCl

C H 2C H 2C H 3

O

C

H 3C

C H 2Br

O C

H 3C

C H 2C H 2C H 2O H

O

C

H 3C

C H 2Br

C H 2C H 2O H O H

无水C

H 3C C H 2Br

C H 2C H 2

O O 无水乙醚

Mg

1

O

2H

O

C H 3C C H 2C H 2C H 2O H

下述合成可用,上面的方法进行。

3. 氧化:醛比酮易氧化。

⑴ 弱氧化:TollenS (吐伦)试剂:AgNO 3氨溶液。 Fehling (斐林)试剂:CuSO 4、NaCO 3、酒石酸钠溶液。、 Bnidict (本尼地)溶液:CuSO 4、NaCO 3、柠檬酸钠溶液。 其中起作用的为 Ag + 、Cu 2+

反应性:三种试剂不与酮反应,可与α-羟基酮反应,不与双键反应。 吐伦试剂: 与醛反应 与芳香醛反应 与甲醛反应 斐林试剂: 与醛反应 与芳香醛不反应 与甲醛反应 本尼地溶液: 与醛反应 与芳香醛不反应 与甲醛不反应

⑵ HNO 3氧化

制备的意义不大。

⑶ K 2C 2O 7氧化

4. 烃基上的反应

⑴ α氢的活性

即α-H 有一定的酸性,在强碱下可以失去质子。

C H 2C H 2C H 3

C H

O

R

Ag OH

COO R

-+Ag

C H

O R

Cu

OH

COO R

++

-+Cu 2O

2银镜反应

红棕色沉淀

C H

O

C H

C H

C H 3Ag +

+Ag

C

O C H

C H

C

H

3O H

Ag +

+Ag

C

O C H

C H

C

H 3O H

O

C O

C H 2C H 2C C H 3HNO 3

C O

C H 2C H 3C H 3

C

O

O H

C H 2C 3C O

O H C H 3O 2

++

O

C

C H 3

HNO +O

O H C

O

O H C H

C H 2C H 2C H 2C

C H 3O

O H C

O

O H

C H 2C H C H 2C H 2C

C H 3

C H 4

1

O

K 2C 2O 7O

O H C

O

O H

C H 2C H 2C H 2C H 2

C H SO C

O

C H 3

C

H 3C

C H 2

C

H 3O H 互变异构

负碳离子的稳定性:

⑵ 卤代反应和卤仿反应 a . 卤代:无碱催化,可控制于一元反应。

b .

此反应可用于鉴别甲基酮、甲基醇,现象是出现黄色沉淀。

⑶羟醛缩合反应:碱催化醛自身缩合。

历程:

1% 酮进行上述反应,要用到缩式提取器。

混合醛酮的反应得到混合物,没有多大的制备意义。

C

O

C H 3

C

H 2H

C

C H 3

C

H 2

O C

O

C H 3

CH 2

BH

B +

--C

O

C H 3

CH 2

--烯醇式负离子

3

R R R <

C

O C H

3

Br 2

H +

C

O

C H 2Br

C

O C H 3

NaOH

I

3

H

CHI 3

3

NaOH

I 3

C

H 3C H 2C H

C H 3

O H

C H 3C H 2C

O

O H

CHI 3

C

H 3C H 2C

C H 3

O

C

H 3C H

O

-

-C H 3C H O

C H 2C H

O

-

21

OH -

C H 3C H O H C H 2C H

O

C

H 3C O C H 3

C

H 3C

O H C H 2C O C H 3

C H 3

β-羟基醛

OH -C

H 3C H

O

+C

H 3C H

O

C

H 3C H

O H C H 2C H

O β-羟基醛

OH -

上述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物为α,β-不饱和醛酮:

再例:

合成:

解:

⑷ 芳环上的反应:

芳香醛在进行硝化时,醛基容易氧化,需要进行保护醛基。 ⑸ 歧化反应(Cannizzarp )(康尼扎罗反应)

无α-H 的醛,在浓碱条件下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历程

C

H 3C O

C H 3

C

H 3C

C H C O

C H 3

C H

3

OH -C

H 3C O C H 3

C

H 3C

C H

C O

C H 3

C H

3

OH -

C H 2C H

O

R 2

C H 2C H C H C H

O

O H R 1R 1

C H 2C H

O

R 1C H 2C H C H C H

O O H R 1

R 2

C H 2C H C H C H

O O H R 2

R 1

C H 2C H C H C H

O

O H R 2

R 2

+++++C H

O C

H 3C H

O

C H C H 2C H

O

O H

2-△

C H C H C H

O

O H

C

H

O

O H C

H O

C H 2CHO C H 2CHO

O 3

-CHO

NaOH

COONa

CH 2OH

浓CHO

COOH

CH 2OH

+-

第二节 醌

一、 命名,结构

邻苯醌 对苯醌 1,2-萘醌 9,10-蒽醌 9,10-菲醌 红 黄 橙黄 淡黄 橙红 制法:

大π共轭体系,因此有颜色。 二、 化学性质

1.羰基加成:羰基的性质

对苯醌单 对苯醌双

2.双键加成:碳碳双键的性质

3.1,4加成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N H 2

O O

O

N

H 2O H

N

O O H N

N

O H

O H

N

H 2O H

O

O

Cl 2

O

O

Cl

Cl

O

O

Cl

Cl

Cl

Cl

Cl 2

O

O

+Cl

H O H

O

Cl H

O H

O H

Cl

4. 还原

O

O

+H

+

O H

O H

氢醌电极

2

有机化学实验十二醛和酮的鉴定

实验十二醛和酮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醛、酮的特征反应,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 1.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 三.实验装置和药品: 主要实验仪器: 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烧杯锥形瓶布氏漏斗 抽滤瓶pH试纸水浴装置 主要化学试剂: 2,4—二硝基苯肼试剂乙醛水溶液丙酮苯乙酮稀硫酸浓硫酸95%乙醇5%硝酸银浓氨水甲醛苯甲醛铬酸试剂NaHSO3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溶液正丁醛Schiff试剂托伦试剂费林试剂(I 和II)淀粉溶液脱脂棉浓H2SO3 四.实验原理: (1)醛和酮都含有羰基,可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亚硫酸氢钠、羟胺、氨基脲等羰基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所得产物经适当处理可得到原来的醛酮,这些反应可用来分离提纯和鉴别醛,酮。 醛和酮在酸性条件下能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黄色、橙色和橙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沉 2,4—二硝基苯腙是有固定熔点的结晶,易从溶液中析出,即可作为检验醛,酮的定性试验,又可作为制备醛,酮衍生物的一种方法。 (2)鉴于醛比酮易被氧化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氧化试剂可以区别,区别醛,酮的一种灵敏的试剂是Tollens试剂,它是银氨络离子的碱性水溶液,反应时醛被氧化成酸,银离子被还原成银附着在试管壁上,故Tollens试验又称银镜反应。 RCHO+2Ag(NH3)2+OH- ——→2Ag↓+RCO2NH4+ H2O + 3NH3 铬酸试验也可用来区别醛,酮,由于铬酸在室温下很容易将醛氧化为相应的羧酸,溶液由橘黄色变成绿色,酮在类似条件下不发生反应。 3RCHO+H2Cr2O7+3H2SO4——→3RCO2H+Cr2(SO4)3+4H2O 橘黄绿色 由于伯醇和仲醇也咳被铬酸氧化,因此铬酸试验不是鉴别醛的特征反应,只有通过用2,4-二硝基苯肼鉴别出羧基后,才能用此法进一步区别醛和酮。 (3)一个鉴别甲基酮的简便方法是次碘酸钠试验,凡是有CH3CO—基团或其它易被次碘酸钠氧化成这种基团的化合物,如CH3—CH—均能被次碘酸钠作用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RCOCH3+3NaIO——→RCOCI3+3NaOH RCOCI3+NaOH——→RCOONa+CHI3(黄) (4)Fehling试剂是由等体积的CuSO4溶液(Fehling I)和酒石酸钾纳的NaOH溶液(Fehling II)组成的。醛跟氢氧化铜反应(也裴林反应):Cu(OH)2的碱溶液,能把脂肪醛氧化为羧酸,同时Cu(OH)2被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也是检验醛基的一种方法。 CuSO4+2NaOH→Cu(OH)2↓+Na2SO4

有机化学基础醛和酮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 § 3 烃的含氧衍生物 教案 §3-2 醛和酮 一、醛类 1、概念和分子组成结构 (1)醛类—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物。 讲解:醛基一定要连在碳原子上,例如: 讲解:特例 (2)分子组成:饱和一元脂肪醛:C n H 2n O(n ≥1) 示性式:C n H 2n+1CHO(n ≥0) 注意:饱和一元脂肪醛的Ω=1 注意:醛基必须写为-CHO ,绝对不能写成-COH ,且C-H 不要省略。 (3)分子结构:C=O 键类似C=C ,键角为120°,例如: 设问:插入氧原子为什么影响了氢原子数目 讲解:形成了双键。 (4)类别 按 烃 基:脂肪醛、脂环醛、芳香醛 按醛基数目: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 例如: (5)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练习:写出C 4H 8O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法和习惯法命名。 C H 3O C H O H O 苯(基)甲醛 H O 环己醛 H C H O

讲解:C 3H 7CHO 设问:还有什么同分异构体 讲解:不饱和醚和环醚,请举例。 设问:丙醛的如何变换成为丙酮 例题: 2、醛类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甲醛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注:37~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 。 乙醛为无色液体,易挥发(20.8℃),与水和乙醇互溶。 读书:P56图3-11、12、资料卡片 (2)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氧化成酸 A 、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演示:P57实验3-5 配置:1mL2%AgNO 3溶液,边振荡边滴入2%的氨水,直至沉淀刚好完全溶解。 反应:324Ag NH H O AgOH NH +++?=↓+、332AgOH+2NH =[Ag(NH )]OH 总式:32324Ag 3NH H O [Ag(NH )]OH NH ++++=+ 现象:无色溶液→白色沉淀→棕褐色沉淀→无色溶液 操作:在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加3滴乙醛,置于温水浴中。

醛酮的分类结构及物理性质

知识单元1 醛酮的分类,结构及物理性质 一、导学 内容概括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醛酮化合物的分类和基本结构,掌握醛酮官能团羰基中的电子杂化及分子结构,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羰基的结构特征及醛酮的电子杂化分布 二、醛酮(Aldehydes and Ketones)的分类和结构 (一)醛酮的分类 1.分类和结构 根据与羰基相连的烃基的不同,可将醛,酮分为脂肪族醛,酮,和芳香族醛,酮两大类。 图1 醛酮的分类 在分子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羰基的化合物称为多元醛,多元酮或醛酮。例如: 图2 多元醛和多元酮 2.醛酮结构:醛,酮官能团羰基中的碳和氧都是sp2杂化,碳原子与其相连的三个原子形成三个σ键并处在同一平面上,相互间键角约为120°.碳原子和氧原子未杂

化的两个p 轨道形成一个π键与分子骨架所在的平面垂直。在氧原子的两个未成键 的sp 2轨道上有两对电子 羰基双键的电子是偏向氧原子一方的,这种电子偏移是的碳氧双键具有明显的极性,碳原子上带有部分正电荷,具有亲电性;氧原子带有等量的负电荷,具有亲核性和弱碱性(路易斯碱).羰基的这种极性可以表示如下: 醛酮很活泼,可以发生许多反应得到各种有用的衍生物.醛酮的结构决定其反应的主要发生在三个活泼区域:具有路易斯碱性的氧,亲电性的碳及羰基相连的α-碳或α-氢。 (二)物理性质 形成羰基的极性增加了醛酮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醛酮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卤代烃,醚及烃的高;但比相对应的醇的低,例如: 思考题:为什么醛酮的沸点比相应的醇低,比相应的烷烃高?(网页上只给出思考题,答案点击出现) 答案:羰基能与水形成氢键,故比相应的烷烃高;而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沸点低于醇. 羰基能与水形成氢键,故低级醛酮与水混溶,高级醛酮溶解度随分子量增加而下降. 脂肪族醛酮的相对密度小于1,而芳香族醛酮的相对密度大于1. 三、练习/作业(网页上只给出练习题,答案点击呈现) 理化性质比较: (1)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沸点: A:①CH 3CH 2CH 2CH 3 ②CH 3CH 2CH 2CH 2OH ③CH 3CH 2CHCHO OH ③① CHO ②CHO HO CHO HO CHO ④ B: (2)比较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C O C + O

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醛酮性质的认识 2.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洗胶头滴管用),洗耳球 三.实验步骤 1.2,4-二硝基苯肼试验 (1)取2 mL2,4-二硝基苯肼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2-3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苯乙酮); (2)振荡、观察现象; (3)若无现象,静置几分钟后再观察。 2.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1)在2支试管中各加2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2)再分别加入1 mL纯丙酮和5%的丙酮溶液,振荡,把试管放在冰水中冷却,观察现象。 3.碘仿反应 (1)将5滴样品(乙醛,丙酮,95%的乙醇,异丙醇,苯乙酮)加入试管中,加1 mL I 2-KI溶液,再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至红色消失为止,观察现象; (2)如出现白色乳浊液,把试管放到水浴中温热至50-60 ℃,再观察。 3.斐林试剂试验 (1)把1 mL斐林试剂Ⅰ和平共处1 mL斐林试剂Ⅱ在试管里混合均匀,分装到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5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 (2)振荡后,把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观察现象。 4.银镜反应 (1)在洁净的试管中放入2 mL 2%的硝酸银溶液,加1小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滴加2%的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2)滴加2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静置几分钟后观察现象;

(3)若无变化。在水浴中温热至50-60℃,再观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表1 实验结果及分析表 点的黄色晶体。立即生成橘红色沉淀,且可倒置试管不流出, 振荡一会儿后变成浊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 溶液立即出现乳白色沉淀,静置后分层,上层

11章-醛和酮--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醛和酮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解:(1)2-甲基-3-戊酮 (2)4-甲基-2-乙基己醛 (3)(E)-4-己烯醛 (4)(Z)-3-甲基-2-庚烯-5-炔-4-酮 (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6)4-甲氧基苯乙酮 (7)(1R, 2R)-2-甲基环己甲醛 (8)(R)-3-溴-2-丁酮 (9)3-甲酰基戊二醛 (10)螺[4.5]-8-癸酮 2. 比较下列羰基化合物与HCN 加成时的平衡常数K 值大小。 解:(1)③>②>① (2)①>③>② 3.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羰基活性排序。 解:(1)③>①>② (2)④>③>②>① (3)③>②>① 4. 在下列化合物中,将活性亚甲基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 解:(1)>(4)>(2)>(3) 5. 下列羰基化合物都存在酮-烯醇式互变异构体,请按烯醇式含量大小排列。 解:(4)>(5)>(2)>(3)>(1) 6. 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两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 (1) CHO +H 2N CH N (2)HC CH + 2CH 2O HOCH 2C CCH 2OH (3) O + N H N (4) O +NH 2OH NOH (5) O HCN/OH -OH CN H 2O/H + OH COOH (6) O 3

(7)Ph O 2Ph OH Ph O Ph 次 +主 次 (8) O CH 3 + O EtO -O CH 3 O (9) O O + CHO EtO - CHO O O (10)CH 32Br O 22HCl O C O CH 3CH 2Br (11) O CH 3 +H 2 Pd/C O CH 3 CH 3 CH 3 CH 3 O (12)CH 3 CH 3 CH 3 OH NaBH 432H 3O + CH 3 CH 3 CH 3 OH +主 次 (13) O 3 H 3O + OH (主) (14)Ph O 3+ Ph CH 3 OH OH Ph CH 3 或 O Ph Ph (15) O +Br 2 HOAc CH 2Br O

醛酮化学性质教案

醛酮化学性质教案 【课堂引入】 装修引起的室内污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学生回答:甲醛);这两幅图片是形像逼真的生物标本,同学们知道它们是浸泡在什么中吗,(学生回答:福尔马林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就是——甲醛的水溶液。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甲醛具有这样的性质吗,(学生回答:)本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醛酮的化学性质”,学习完“醛酮的化学性质”,你就会了解甲醛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 (板书:二、醛酮的化学性质) 【师】:首先,我们来完成导学案上的“复习回顾”,给同学们1—2分钟的时间,小组内交流你的答案,整理出正确答案。(实物展台:展示2个小组的4题的答案,让其他组的同学找错)。【复习回顾】中的四道题 1、研究有机物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2、有哪些类别的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 3、醛和酮的结构中含有什么官能团,官能团中的碳原子是否饱和, 4、试着注明以下物质的带“—”C原子的氧化数。 CHCHOH CHCHO CHCOOH 3233 【师】:评价: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 【过渡】: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醛酮的化学性质”。 【师】:小组讨论:

要求:每个小组讨论出方案,并作出记录,然后班内交流。 (我的想法:让学生能讨论出两点:?因为存在C=O,所以醛酮能发生加成反应。?因为羰基中C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1和+2,所以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师】:总结并展示课件 【师】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种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加成反应的原理,我们在第一节已经学习了,下面请同学们用2-3分钟时间把导学案上关于“乙醛和丙酮与一些极性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的方程式”交流讨论,并整理出正确答案。 (实物展台:展示2个小组答案,让其他组的同学找错)。 【师】总结,并展示大屏幕:醛酮加成反应的规律动画。 【师】:思考: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还可以归为那种反应类型, (学生回答:还原反应,加氢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 【师】甲醛为什么有毒,实际上就是和蛋白质发生了加成反应,并进一步转化,从而使蛋白质失去了活性,甲醛能防腐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有兴趣的同学请课后阅读课本P72页的“身边的化学”。【师】:下面我们接着看醛酮的氧化反应。醛和酮都能发生氧化反应。请同学们思考:醛和酮都能被哪些氧化剂给氧化呢?(学生回答: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等。引导学生:我们在第一节氧化反应部分学到常见的氧化剂有哪些,)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一章-醛和酮-课后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一章-醛和酮-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醛和酮习题答案(最新版)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O CH 3CH 2 CH(CH 3)2(1) (2) CH 3CH 22CH 3 C 2H 5 CHO H 3C H H CH 2CH 2CHO (3) C C H 3C O H CH 3H 3C (4) CHO OCH 3 (5) COCH 3 3 (6) CH 3 H H (7)

H COCH 3 3 Br (8) OHCCH 2CHCH 2CHO (9) O (10) 解:(1) 2-甲基-3-戊酮 (2)4-甲基-2-乙基己醛 (3)反-4己烯醛 (4)Z-3-甲基-2庚烯-5-炔-4-酮 (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 (6)对甲氧基苯乙酮 (7)反-2-甲基环己基甲醛 (8)3R-3-溴-2-丁酮 (9)3-甲酰基戊二醛 (10)螺[4.5]癸-8-酮 2. 比较下列羰基化合物与HCN 加成时的平衡常数K 值大小。 (1)Ph 2CO (2)PhCOCH 3 (3)Cl 3CHO (4)ClCH 2CHO (5)PhCHO (6)CH 3CHO 解:(1)<(2)<(5)<(6)<(4)<(3) 原因: HCN 对羰基加成是亲核加成,能降低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结构因素将会使K 值增大,故K 值顺序是:(6)<(4)<(3),而羰基碳原子的空间位阻愈小,则K 值增大,

故K 值的顺序是:(1)<(2)<(5)<(6) ,综合考虑:则K 值顺序是:(1)<(2)<(5)<(6)<(4)<(3)。 6. 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2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 CHO + H 2N (1) HC CH + 2CH 2O (2) O N +(3) 苯 , 加热 O + (4) NH 2 HCN/OH -H 2O/H + ? (5)

醛酮的命名和结构特点

醛酮的命名和结构特点 一、醛酮的命名 (一)命名规则 1、含CO 、较多取代的最长碳链→?醛、?酮 2、CHO 总是1位,不饱和醛酮的C=O 位号﹤重键 3、酮离羰基最近端起编,羰基位次要标明(有些可省) 4、有环基取代→环基作取代基 5、环酮命名与酮类似,加前缀→环?酮 (二)例题 1、CHO 2、HO CHO 3、PhCH=CHCHO 4、OHC CHO 5、C O CH 3 6、C O 7、C O CH 2CH 3 9、H 3CO C O CH 3 9、 (CH 3)3CCOCHCH 3CH 310、CH 3CHCHCOCH 3 CH 311、CH 3COCH 2COCH 3 12、O Br 13、 CH 3O 14、CH 3O 15、CO HO OH 16、CH 3COCH 2NH 2 解:1、苯甲醛 2、对羟基苯甲醛 3、3-苯基-2-丙稀醛 4、乙二醛 5、苯乙酮 6、二苯甲酮 7、苯丙酮 8、对甲氧基苯乙酮 9、2,2,4-三甲基-3-戊酮 10、3-甲基-4-苯基-2-戊酮 11、2,4-戊二酮(乙酰丙酮,acac.) 12、2-溴环戊酮 13、4-甲基-2-环己烯酮 14、4-甲基-2,4-环己二烯酮 14、3,4’-二羟基二苯甲酮 16、对氨基苯-2-丙酮 二、醛酮的结构特点 C O δδ+ 1、醛酮中的羰基是极性双键,由于氧的电负性强,因此碳上带有δ+,氧上带有δ-;

2、δ+的碳与δ-的氧比较而言,前者更易受到试剂(亲核试剂)的进攻,因此羰基的加成属 于亲核加成; 3、受羰基影响,α-H具有一定的酸性,可发生卤代、羟醛缩合等反应; 4、羰基的氧化度处于中间状态,可继续氧化亦可被还原; 5、醛的氢直接连接羰基,较活泼,可发生醛的特性反应,如醛可被弱氧化剂养化。 由结构推知: 醛酮的典型反应示意图: H C α-H 的反应

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生科院B108实验室 温度: 实验名称: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实验性质:基础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五 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了解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观察、适用性强的特点; 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醇、酚、醛、酮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 1.卢卡氏实验: 因含C 3—-C6的各种醇类均溶于卢卡氏试剂,反应能生成不溶于试剂的氯代烷,使反应液呈浑浊状,静置后溶液有分层现象出现,反应前后有显着变化,便于观察; 2.高碘酸实验: CH 2(OH)(CHOH)nCH 2OH + (n +1) HIO 4 H 2O + 2HCHO + (n +1) HIO 3 3.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2 +2Fecl +2Fecl 3 +2HCl 4.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共轭醛酮与2,4-二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红色或桔红色; 5.碘仿反应: NaOH (R ) CH 3I + Nao (R) 三.实验器材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卢卡氏试剂、乙二醇、甘油水溶液、高碘酸溶液、饱和亚硫酸溶液、希夫试剂、苯酚、三氯化铁溶液、甲醛、乙醛、丙酮、2,4-二硝基苯肼试剂、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卢卡氏实验: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然后各加2mL 卢卡氏试剂;用软木塞塞住管口,观察记录混合液变混浊及分层时间; 2.高碘酸实验: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10%乙二醇、10%甘油水溶液,然后各加3滴5%高碘酸溶液,混合静置5min,各加3~4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最后再加1滴希夫试剂,静置数分钟,分别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苯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5滴苯酚,3滴1%三氯化铁溶液; 4.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试剂。边 OH OH CH 3 —C —OH O —C —H O

大学化学醛与酮的性质和反应

大学化学醛与酮的性质和反应 §分类、命名及其物理性质 分类和命名 1、分类 2、普通命名法 (1)醛 可由相应醇的普通名称出发,仅需将名称中的醇改成醛。 (2)酮 在酮字的前面加上所连接的两个烃基的名称。(与醚命名相似) 3、系统命名法 a)选主链——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b)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及名称写在醛酮名称前面,并注明酮分子中羰基的位置。物理性质 1、物态 甲醛为气体,其他C 12及以下脂肪一元醛酮为液体,C 12 以上的脂肪酮为固体。 2、相对密度

脂肪族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于1。 3、沸点 与分子量相近的醇、醚、烃相比,沸点:醇>醛、酮>醚>烃 原因:a、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b、醛、酮的偶极矩大于醚、烃的偶极矩。 4、水溶性 由于醛酮的羰基氧原子能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所以低级醛酮能溶于水。其它的醛酮的水溶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高级醛酮微溶或不溶于水,而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Ⅰ——亲核加成反应 羰基的结构 1、羰基的结构 2、亲电和亲核反应活性 羰基中的碳氧双键由于电负性O>C,因此π电子云靠近氧的一端: 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具有亲电性,易于和亲核试剂反应。 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具有亲核性,易于和亲电试剂反应。 但是带负电荷的氧比带正电荷的碳原子稳定。

总之,易于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3、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 ①羰基活性的影响 X=吸电子基,羰基碳正电荷↗,反应速度↗(平衡常数K c↗); X=推电子基,羰基碳正电荷↘,反应速度↘(平衡常数K c↘)。 ②亲核试剂因素 对于结构相同的醛酮,试剂的亲核性愈强,反应愈快(平衡常数就愈大)。 如亲核性:HCN>H 2 O ③空间效应的影响 因而羰基碳原子如果连有较大基团时,则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4、亲核加成反应活性 a)决定于羰基碳上的正电性δ+↗,则反应↗ b)决定于空间效应空间位阻↗,则反应↘ 反应活性: ①空间效应:HCHO>CH 3CHO>ArCHO>CH 3 COCH 3 >CH 3 COR>RCOR>ArCOAr? 醛的活性大于酮;脂肪族醛、酮大于芳香族醛、酮。亲核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第五第十一章 醛和酮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醛和酮习题答案(最新版)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O CH 3CH 2 CH(CH 3)2(1) (2) CH 3CH 22CH 3 C 2H 5 CHO H 3C H H CH 2CH 2CHO (3) C C H 3C O H CH 3H 3C (4) CHO OCH 3 (5) COCH 3 3(6) 3 (7) H COCH 3 3 Br (8) OHCCH 2CHCH 2CHO (9) O (10)

解:(1) 2-甲基-3-戊酮(2)4-甲基-2-乙基己醛 (3)反-4己烯醛(4)Z-3-甲基-2庚烯-5-炔-4-酮 (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对甲氧基苯乙酮 (7)反-2-甲基环己基甲醛(8)3R-3-溴-2-丁酮 (9)3-甲酰基戊二醛(10)螺[]癸-8-酮 2. 比较下列羰基化合物与HCN加成时的平衡常数K值大小。(1)Ph2CO (2)PhCOCH3(3)Cl3CHO (4)ClCH2CHO (5)PhCHO(6)CH3CHO 解:(1)<(2)<(5)<(6)<(4)<(3) 原因: HCN对羰基加成是亲核加成,能降低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结构因素将会使K值增大,故K值顺序是:(6)<(4)<(3),而羰基碳原子的空间位阻愈小,则K值增大,故K 值的顺序是:(1)<(2)<(5)<(6) ,综合考虑:则K值顺序是:(1)<(2)<(5)<(6)<(4)<(3)。 6. 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2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 CHO+H2N (1) (2) HC CH+2CH2O

有机化学第五版醛和酮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醛和酮习题答案(最新版)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解:(1) 2-甲基-3-戊酮(2)4-甲基-2-乙基己醛(3)反-4己烯醛(4)Z-3-甲基-2庚烯-5-炔-4-酮(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对甲氧基苯乙酮 (7)反-2-甲基环己基甲醛(8)3R-3-溴-2-丁酮 (9)3-甲酰基戊二醛(10)螺[]癸-8-酮 2. 比较下列羰基化合物与HCN加成时的平衡常数K值大小。(1)Ph2CO (2)PhCOCH3(3)Cl3CHO (4)ClCH2CHO (5)PhCHO(6)CH3CHO 解:(1)<(2)<(5)<(6)<(4)<(3) 原因: HCN对羰基加成是亲核加成,能降低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结构因素将会使K值增大,故K值顺序是: (6)<(4)<(3),而羰基碳原子的空间位阻愈小,则K值增大,故K 值的顺序是:(1)<(2)<(5)<(6) ,综合考虑:则K值顺序 是:(1)<(2)<(5)<(6)<(4)<(3)。 6. 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2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 解: 7. 鉴别下列化合物: 解: 或 12. 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解: 13. 以甲苯及必要的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 解: (1) (2) 14. 以苯及不超过2个碳的有机物合成下列化合物。 解: (2) 解: 18. 化合物F,分子式为C10H16O,能发生银镜反应,F对220 nm紫外线有强烈吸收,核磁共振数据表明F分子中有三个甲基,双键上的氢原子的核磁共振信号互相间无偶合作用,F经臭氧化还原水解后得等物质的量的乙二醛、丙酮和化合物G,G分子式为 C5H8O2,G能发生银镜反应和碘仿反应。试推出化合物F和G的合理结构。 解: 19. 化合物A,分子式为C6H12O3其IR谱在1710 cm-1有强吸收峰,当用I2-NaOH处理时能生成黄色沉淀,但不能与托伦试剂生成银镜,然而,在先经稀硝酸处理后,再与托伦试剂作用下,有银镜生成。A的I HNMR 谱如下: δ (s,3H),δ (d, 2H) , δ(s,6H) , δ(t,1H)。试推测其结构。 解: 20. 某化合物A,分子式为C5H12O,具有光学活性,当用K2Cr2O7氧化时得到没有旋光的B,分子式为 C5H10O,B与CH3CH2CH2MgBr

酮的性质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醛、酮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羰基上,以及受羰基影响较大的α-氢原子上。羰基碳原子是SP 2杂化,碳原子的三个SP 2杂化轨道分别与氧原子、氢原子或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键角约为120°,是平面三角形结构。碳原子没有参与杂化的P 轨道与氧原子的P 轨道侧面交盖形成π键。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吸引电子 的能力较强,碳氧双键之间的电子强烈地偏向氧原子一边,使羰基氧原子带有部9-1所示。 图9-1 碳基的结构 使得羰基碳原子易受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受羰基的影响α-H 也有一定的活性。羰基的反应部位如下所示: R C H C (1) C O 双键的亲核加成反应(2)羰基碳上氢原子的反应(3)a-H 的反应 醛、酮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酮中的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而 醛中的羰基与一个烃基及一个氢原子相连,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使它们化学性质也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醛比酮活泼,有些醛能进行的反应,酮却不能进行,现分别讨论如下。 一、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羰基的C=O 双键和C=C 双键相似,也能发生加成反应。但C=O 双键加成时,首先是试剂的亲核部分加到羰基碳原子上,然后是试剂的亲电部分加到羰基氧原子上。因此,与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不同,碳氧双键的加成是亲核加成。 (一)与氢氰酸的加成 在碱催化下,醛和酮与氢氰酸加成生成氰醇,又称为α-羟基腈。例如: HC N +-CH 3CH 2C O CH 3CH 2CH OH 2-羟基丁腈 HCN +- C O 3 CH 3 C OH CH 3 CN CH 3

醛酮

醇是碳链上连有C-OH 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醛是含有醛基-CHO 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酮:最重要官能团为-CO-的有机化合物,-CO-为羰基 醚:最重要官能团为氧桥(醚基)-O-,左右不能是氢 酚是指苯环上直接连接着羟基-OH 的化合物、 酯:最重要官能团为-COO-(酯基)的有机化合物, 酸;容于水能够电离出H 离子的化合物 第十章 醛和酮 醛和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 )官能团,它们都是羰基化合物。 第一节 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羰基碳原子上至少连有一个氢原子的化合物叫做醛,可用通式 表示。 在羰基的两端都连有烃基的化合物叫做酮,可用通式 表示。 一、醛和酮的结构 羰基是醛和酮的官能团。在羰基中,碳和氧以双键相连,与碳碳双键类似,碳氧双键也是由一个б键和一个π键组成,而且羰基也具有三角形平面结构。 (a) 羰基π键的形成 (b)甲醛的平面结构 (c)羰基π电子云分布示意图 二、醛和酮的分类 根据羰基所连接的烃基结构和方式不同,醛和酮可分类如下: CH 3CHO OHCCH 2CHO 根据烃基结构分类根据烃基是否饱和分类 根据羰基数目分类 脂环族醛(酮) 例如: 芳香族醛(酮) 例如: 一元醛(酮) 例如:多元醛(酮) 例如:醛(酮) (乙醛) (环己酮) (苯甲醛) (丁酮) (丙烯醛)(丙酮)(丙二醛) 脂肪族醛(酮) 例如:饱和醛(酮) 例如:不饱和醛(酮) 例如: 三、醛和酮的命名 H ____C O H R 1200 12001200O C H H C O O CHO CH 3CH 2CCH 3O CH 2CHCHO __O C __CH 3CH 3C O R R'____O C O C δδ +-O C

有机化学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醛和酮曾昭琼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十一章醛和酮习题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2) 4)((3) 6)((5) 2、写出下列有机物的构造式: (1)2-methylbutanal (2)cyclohexanecarbaldehyde (3)4-penten-2-one (4)5-chloro-3-methylpentanal (5)3-ethylbenzaldehyde (6)1-phenyl-2-buten-1-one 3、以沸点增高为序排列下列各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⑴CH=CHCHCHO ⑵CH=CHOCH=CH ⑶CH=CHCHCHOH 2222222⑷CHCHO 34、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OCH HNNH, NaOH223O(1)OCH二缩乙二醇3 MgB(2

AgO2(3)PhCH=CHCHO LiAlH4CHO(4) CH=CHCH22 NHNHCONH22COCHH(5) C356 ?CH SeO22O(6)C H2 O ONaCH52(7)+CHCOCH=CH256OHHC52CH3 OOH?(8)OHO CN?(9)OOH NaOH Br(10)OCHCHO+2 5、试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化学方法,帮助某工厂分析其排出的废水中是否含有醛类,是否含有甲醛?并说明理由。 6、以HCN对羰基加成反应平衡常数K增大为序,排列下列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1)(Ph)CO (2)PhCOCH (3)ClCCHO (4)ClCHCHO 2332CHO (6)CH3、预料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7.(S)-CH()CHO + CMgB

(6iAlH L4甲基环戊酮(S)-3-)(28、用反应方程式表明由苯甲醛制取苄醇的三种不同方法,并指出各有什么特点。 9、写出CHCOCH与苯肼反应的机制,并说明为什么弱酸性介质(PH~3.5)33反应速度快,而过强的酸及碱性介质都降低反应速率。 10、对下列反应提出合理的机理: ClCl SOH42(1) ClCCHO +Cl3CHCCl3 O NaOH COCHCH(2) CHCOCH3322CH311、我国盛产山苍子精油,用其主要成分柠檬醛A可以合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紫罗兰酮: 试回答:(1)在每个箭头上注明必需的试剂和催化剂;(2)拟出能解释上述反应的历程;-第二步反应中β紫罗兰酮是占优势的产物,为什么?(3) 可见光谱中,哪一个紫罗兰酮异构体吸收较长的光波,为什么?-在紫外(4). 环戊二醇和丙酮及少量酸的混合物进行回流,用分水器不断除水,、顺-1,2-12 A 对碱稳定,遇稀酸生成原料。CHO的产物A,获得分子式为2814 A的结构;(1)推测-1,2-环戊二醇进行同样的实验,却不发生反应,为什么?(2)用反NMR 处显一强吸收峰;O)碘仿实验呈阴性,IR谱中1690cm13、化合物B(CH-1109多重峰,试推测化合物=7.7(5H)=1.2(3H)三重峰,δ=3.0(2H)四重峰,δ谱中δ值的结构。B处显一强吸收峰,在IRB,碘仿实验呈阳性,谱中1705cmB的异构

醛酮的性质

实验四醛、酮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 二、仪器、药品 1、仪器:试管(Φ15×150mm)、温度计(150℃)、烧杯(300mL)、电炉。 2、药品:37%甲醛水溶液,40%乙醛、95%乙醇、丙酮、苯甲醛、葡萄糖、2,4—二硝基苯肼、斐林(Fehling)溶液(A)、斐林溶液(B)、2%AgNO3溶液,5%NaOH溶液,2%氨水,碘溶液、 2mol/LHCl。 三、实验步骤 1、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取四支试管各加2,4—二硝基苯肼溶液1Ml,然后分别加入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各5滴,振摇试管,观察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2、斐林试剂反应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10滴斐林溶液(A)和斐林溶液(B)摇匀。然后分别加入5滴甲醛、乙醛、丙酮,摇匀后放在沸水浴上加热,仔细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和结果。 3、与托伦(Tollens)试剂反应 取一只洁净的试管,加入2%AgNo3水溶液2mL5%NaOH溶液1~2

滴,然后逐滴加入2%氨水,振摇,直至新生成的沉淀物恰好溶解为止。将此新配制的硝酸银氨溶液分装在三支洁净的试管中,现分别加入3~5滴甲醛、乙醛、丙酮、葡萄糖,振摇(摇匀后不能再摇)后,把试管放在50~60℃水溶液中静置几分钟,观察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4、碘仿反应 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5滴甲醛、乙醛、丙酮、乙醇,再加碘溶液10滴,然后分别滴加5%NaOH溶液直到碘的颜色刚好消失,反应液为微黄色为止。观察并解释所发生的变化(如无沉淀,可在50~60℃水浴上加热数分钟)。 四、实验注意事项: 1、硝酸银溶液与皮肤接触,立即形成难于洗去的黑色金属银,故滴加和振摇时应小心操作! 2、配制银氨溶液时,切忌加人过量的氨水,否则将生成雷酸银受热后会引起爆炸,也会使试剂本身失去灵敏性。托伦试剂久置后会析出具有爆炸性的黑色氮化银(Ag3N)沉淀,因此需在实验前配制,不可贮存备用。 3、做银镜反应实验时,试管若不干净,则还原生成的银是黑色细粒状,无法形成银镜。因此试管必须清洗干净。做完银镜反应后,试管中的银镜,加少许浓硝酸即可洗去 思考题 1、醛和酮的性质有哪些异同之处?为什么?可用哪些简便方法鉴别它们?

醇和酚的性质及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4 醇和酚的性质及醛和酮的性质 1. 醇和酚的性质 (1) 醇的性质 (a) 醇钠的生成和水解, 在2支干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无水乙醇和1mL正丁醇,再各加入1~2粒绿豆大小的表面新鲜的金属钠,观察反应速度有何差异。待气体平稳放出时,把试管口靠近灯焰,观察有何现象发生。 乙醇与钠作用,溶液逐渐变稠,金属钠的外面包上一层固体的乙醇钠,反应逐渐变慢。这时,稍微加热和摇动试管,可使反应速度加快。如果反应几乎停止而金属钠又没有完全溶解时,可用镊子将钠取出放在乙醇中销毁。 把得到的溶液加入5mL水,摇匀后滴加2滴酚酞指示剂,观察现象。 (b) 醇的氧化

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0.5%高锰酸钾溶液和5滴5%碳酸钠溶液,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摇动试管,并用小火加热,观察混合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c) 卢卡斯(Lucas)试验:伯、仲、叔醇的鉴别 在3支干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lmL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然后各加入2mL卢卡斯试剂,用软木塞塞住试管口,摇动试管后静置(最好保持在26~27℃),观察变化,记下混合液变浑浊和出现两个液层的时间。 (1) 酚的性质 (a) 酚的弱酸性 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0.1g苯酚,再分别加入1mL水、5%氢氧化钠溶液和5%碳酸氢纳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如果苯酚溶解,再滴加少量10%盐酸溶液,观察其变化。 (b) 溴水试验 在试管中加入2~3滴苯酚的饱和水溶液和1mL水,摇匀后再滴

加饱和溴水溶液,观察其变化。 (c) 三氯化铁溶液显色试验 在试管中加入0.5mL苯酚的饱和水溶液和1mL水,摇匀后再滴加3~4滴1%三氯化铁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 醛和酮的性质 (a) 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2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再分别加入10滴纯丙酮和5%丙酮水溶液,用力振摇后,将试管放在冷水浴中冷却,观察是否有结晶析出,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结果,说明原因。 (b)与2, 4-二硝基苯肼的作用 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新配制的2, 4-二硝基苯肼试剂,然后再分别加入5滴甲醛、乙醛、丙酮,振荡试管,静置片到,观察有无沉淀生成,若无沉淀生成,可微热半分钟再振荡,冷却后再观察现象。 (c) 与托伦(Tollens)试剂反应

醛和酮的性质

醛和酮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醛、酮化学性质的认识,掌握鉴别醛、酮 的化学方法。 [教学重点] 醛、酮的化学性质,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教学难点]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碘仿试验和醛、酮的区别。 [教学方法] 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今天的实验内容是:醛和酮的性质,要求大家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讲述] 1.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1)2, 4-二硝基苯肼试验:析出的结晶一般为黄色、橙色或橙红色;非共轭的醛酮生成黄色沉淀,如甲醛、乙醛、丙酮;共轭的醛酮生成橙红色沉淀,如苯甲醛;含长共轭链的羰基化合物则生成红色沉淀,如二苯酮。 样品: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二苯酮[1] (2)与饱和NaHSO 3溶液加成 C O NaO OH O +C ONa SO 3H C OH 3Na 白色 R C OH H SO 3 RCHO + Na 2SO 3 + CO 2 + H 2O RCHO + NaCl + SO 2 + H 2O 醛、脂肪族甲基酮及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α-羟基磺酸钠。反应生成的α-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因而析出白色结晶。α-羟基磺酸钠若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分解为原来的醛和酮。因此,上述反应常用来分离和提纯醛和某些酮。 样品:乙醛、丙酮[2]、苯甲醛、环己酮 [讲述] 2. 醛、酮α-H 的活泼性—碘仿试验 醛酮的α-H 易被卤素取代,特别在碱性溶液中,反应进行得很顺利,其反应机理是碱先夺取α-H ,生成烯醇负离子,卤素再对碳碳双键加成而生成α-卤代醛酮,

醛酮化学性质教案

【课堂引入】 装修引起的室内污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学生回答:甲醛);这两幅图片是形像逼真的生物标本,同学们知道它们是浸泡在什么中吗?(学生回答:福尔马林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就是——甲醛的水溶液。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甲醛具有这样的性质吗?(学生回答:)本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醛酮的化学性质”,学习完“醛酮的化学性质”,你就会了解甲醛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 (板书:二、醛酮的化学性质) 【师】:首先,我们来完成导学案上的“复习回顾”,给同学们1—2分钟的时间,小组内交流你的答案,整理出正确答案。(实物展台:展示2个小组的4题的答案,让其他组的同学找错)。 【复习回顾】中的四道题 1、研究有机物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2、有哪些类别的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 3、醛和酮的结构中含有什么官能团?官能团中的碳原子是否饱和? 4、试着注明以下物质的带“—”C原子的氧化数。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师】:评价: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 【过渡】: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醛酮的化学性质”。 【师】:小组讨论: 要求:每个小组讨论出方案,并作出记录,然后班内交流。 (我的想法:让学生能讨论出两点:①因为存在C=O,所以醛酮能发生加成反应。②因为羰基中C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1和+2,所以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师】:总结并展示课件 【师】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种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加成反应的原理,我们在第一节已经学习了,下面请同学们用2-3分钟时间把导学案上关于“乙醛和丙酮与一些极性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的方程式”交流讨论,并整理出正确答案。

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醛酮性质的认识 2.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洗胶头滴管用),洗耳球 三.实验步骤 1.2,4-二硝基苯肼试验 (1)取2 mL2,4-二硝基苯肼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2-3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苯乙酮); (2)振荡、观察现象; (3)若无现象,静置几分钟后再观察。 2.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1)在2支试管中各加2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2)再分别加入1 mL纯丙酮和5%的丙酮溶液,振荡,把试管放在冰水中冷却,观察现象。 3.碘仿反应 (1)将5滴样品(乙醛,丙酮,95%的乙醇,异丙醇,苯乙酮)加入试管中,加1 mL I2-KI溶液,再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至红色消失为止,观察现象; (2)如出现白色乳浊液,把试管放到水浴中温热至50-60 ℃,再观察。 3.斐林试剂试验 (1)把1 mL斐林试剂Ⅰ和平共处1 mL斐林试剂Ⅱ在试管里混合均匀,分装到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5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 (2)振荡后,把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观察现象。

4.银镜反应 (1)在洁净的试管中放入2 mL 2%的硝酸银溶液,加1小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滴加2%的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2)滴加2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静置几分钟后观察现象; (3)若无变化。在水浴中温热至50-60℃,再观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表1 实验结果及分析表 项目序 号 实验内容结果原因分析 醛和 酮的性质1 2,4-二硝基 苯肼试验 乙醛黄色沉淀 2,4-二硝基苯肼与醛和酮 的羰基发生加成,再脱去 一分子水,生成缩合产 物,得到具有不同的熔点 的黄色晶体。 丙酮 无明显变化,溶液呈透明 棕黄色 苯甲醛 立即生成橘黄色沉淀,且 可倒置试管不流出,振荡 一会儿后变成浊液,静置 后分层,上层为透明黄色 液体,下层沉淀为橘黄色 苯乙酮 立即生成橘红色沉淀,且 可倒置试管不流出,振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