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复习习题)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复习习题)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复习习题)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复习习题)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

2、染色质

3、常染色质

4、异染色质

5、核小体

6、核基质

7、核型

8、带型

9、核定位信号

10、端粒

11、基因组

12、卫星DNA

13、小卫星DNA

14、微卫星DNA

15、

二、填空题

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颗粒,且常常与相连通。

2、核孔复合物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体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3、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

4、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已鉴定的脊椎动物的核孔复合物蛋白成分已达到十多种,其中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分,它们分别代表着核孔复合体蛋白质的两种类型。

5、细胞核中的区域含有编码rRNA的DNA序列拷贝。

6、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是、、。

7、染色质DNA按序列重复性可分为、、等

三类序列。

8、染色质从功能状态的不同上可以分为和。

9、按照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10、着丝粒-动粒复合体可分为、、三个结构域。

11、哺乳类动粒超微结构可分为、、三个区域,在无动粒微管结合时,覆盖在外板上的第4个区称为。

12、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13、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14、核孔复合体括的结构组分为、、、

15、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和,异染色质又可分为和。

16、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分为三种,即、、。

17、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

18、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中,一、二、三、四级结构所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分别

为、、、。

19、核孔复合物是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物的被动扩散方式有、两种形式;组蛋白等亲核蛋白、RNA分子、RNP颗粒等则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进入核内。

三、选择题

1、DNA的二级结构中,天然状态下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是()。

A、A型

B、Z型

C、B型

D、O型

2、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是()。

A、染色体

B、染色质

C、核仁

D、核纤层

3、每个核小体基本单位包括多少个碱基是()。

A 、100bp B、200bp C、300bp D、400bp

4、下列不是DNA二级结构类型的是()。

A、A型

B、B型

C、c型

D、Z型

5、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A、核基质

B、核基质、核孔复合物

C、核纤层、核基质

D、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

6、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较上看,核纤层蛋白属于()。

A、微管

B、微丝

C、中间纤维

D、核蛋白骨架

7、细胞核被膜常常与胞质中的()相连通。

A、光面内质网

B、粗面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8、下面有关核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B、rDNA定位于核仁区内

C、细胞在M期末和S期重新组织核仁

D、细胞在G2期,核仁消失

9、下列()组蛋白在进化上最不保守。

A、H1

B、H2A

C、H3

D、H4

10、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

A、DNA

B、核小体

C、螺线管

D、超螺线管

11、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12、异染色质是()。

A、高度凝集和转录活跃的

B、高度凝集和转录不活跃的

C、松散和转录活跃的

D、松散和转录不活跃的

四、判断题

1、端粒酶以端粒DNA为模板复制出更多的端粒重复单元,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

2、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 LBR)是内核膜上特有蛋白之一。()

3、常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倍)包含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

4、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面向胞质的一层为核内膜,面向核质的一层为核外膜。()

5、在细胞周期中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性。()

6、目前认为核定位信号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水量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常含有Pro。()

7、非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Arg)和赖

氨酸(Lys)等碱性氨基酸。

8、现在认为gp210的作用主要是将核孔复合物锚定在孔膜区。

9、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1-5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的微卫星序列。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却是高度保守的。

五、简答题

1、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染色质蛋白的类型及功能。

3、简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中期染色体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及功能。

5、简述染色体DNA三种功能元件及主要作用。

六、论述题

3、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多级螺旋模型)。

4、核孔复合物的主动运输具有严格的双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 一.选择题:1、A;2、B;3、D;4、A;5、B;6、C;7、A;8、B;9、A;10、D;11、A;12、D;13、B;14、D;15、A;16、C 1、已知 DNA 的碱基序列为 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 答:( ) A.缺失 B.插入 C.颠换 D.转换 2、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答:( ) A. 接合和转化 B. 转导和转化 C. 接合和转导 D. 接合 3、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答:( ) A. 生长速度快 B. 易得菌体 C. 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 D. 所有以上特点 4、在 Hfr 菌株中:答:( ) A. F 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 B. 在接合过程中,F 因子首先转移 C. 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 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 5、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答:( ) A. AGGCAA B. CTTTGA C. GUAAAU D. CGGAGA 6、在大肠杆菌 (E.coli) 的乳糖操纵子中,基因调节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 水平上。答:( ) A. 转化 B. 转导 C. 转录 D. 翻译 7、转座子 ___________。答:( ) A. 能从 DNA 分子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B.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粒 C. 是一种碱基类似物 D. 可引起嘌呤和嘧啶的化学修饰 8、当F+ F-杂交时答:( ) A. F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细胞中 B. F-菌株几乎总是成为 F+ C. 基因重组的发生频率较高 D. F因子经常插入到F-细胞染色体上 9、在 U 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菌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左臂发现有原养型菌出现,这一现象不是由于:答:( ) A . 接合 B. 转化 C. 普遍转导 D. 专性转导 10、细菌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答:( ) A. 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第十章《染色体畸变》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 第十章染色体畸变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机理 2.掌握异常核型的描述方法 3.了解染色体畸变的研究方法 二、习题 (一)A型选择题 1.四倍体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双雌受精B.双雄受精C.核内复制 D.不等交换E.染色体不分离 2.如果在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可形成 A.单倍体B.三倍体C.单体型D.三体型E.部分三体型 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通过着丝粒融合而形成的易位称为 A.单方易位B.串联易位C.罗伯逊易位D.复杂易位E.不平衡易位4.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减少一条则形成 A.单体型B.三倍体C.单倍体D.三体型E.部分三体型 5.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个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 A.多倍体B.非整倍体C.嵌合体D.三倍体E.三体型 6.某一个体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比二倍体多了3条,称为 A.亚二倍体B.超二倍体C.多倍体D.嵌合体E.三倍体 7.嵌合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卵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错误配对 B.卵裂过程中发生了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C.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丢失 D.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 E.卵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丢失 8.46,XY,t(4;6)(q35;q21)表示 A.一女性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插入 B.一男性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 C.一男性细胞带有等臂染色体 D.一女性细胞内带有易位型的畸变染色体 E.一男性细胞含有缺失型的畸变染色体 9.若某一个体核型为46,XX/47,XX,+21则表明该个体为 A.常染色体结构异常B.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 C.性染色体结构异常D.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 E.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嵌合体 10.含有三个细胞系的嵌合体可能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填空题 1、非组蛋白是指与染色体上特异_____结合的蛋白质,它实质上是基因表达的_____。 2、人工染色体应有的关键序列是_____、_____、_____。 3、核膜在细胞进化上有很大的意义,它具有两大功能:_____、_____。 4、在胞质内合成并输入至核内的亲核蛋白,都含有特殊的_____序列,起_____作用。 5、染色体制备的_____技术是由美籍华人_____于1952年发明的。 6、核小体中几种组蛋白是依赖_____、_____力相互作用的。 7、着丝粒与着丝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化学本质也不相同,前者是_____,后者则是_____。 8、核纤层蛋白含有与核纤层蛋白分子行为有关的序列,其中_____与核纤层蛋白在细胞核 内的定位有关,_____与核膜的结合相关。 9、染色体工程是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_____、_____和_____同种或异种染色体或其一 部分的方法和技术。 10、核小体是染色质包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1个 _____和一分子的_____。 1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颗粒,且常常与相连通。 12、核孔复合物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 体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13、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 14、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已鉴定的脊椎动物的核孔复合物蛋白成分已达到十 多种,其中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分,它们分别代表着核孔复合体蛋白质的两种类型。 15、细胞核中的区域含有编码rRNA的DNA序列拷贝。 16、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是、、。 17、染色质DNA按序列重复性可分为、、等三类 序列。 18、染色质从功能状态的不同上可以分为和。 19按照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20、着丝粒-动粒复合体可分为、、三个结构域。 21、哺乳类动粒超微结构可分为、、三个区域, 在无动粒微管结合时,覆盖在外板上的第4个区称为。 22、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23、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24、核孔复合体括的结构组分为、、、。 25、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和,异染色质又 可分为和。 26、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分为三种,即、、。 27、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 28、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中,一、二、三、四级结构所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分别 为、、、。 29、核孔复合物是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物的被动扩散方式 有、两种形式;组蛋白等亲核蛋白、RNA分子、RNP颗粒等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核 知识点

第八章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rER)相连; 核纤层),决定细 胞核形态; : 内、外膜相互融合形成的环状开口,嵌有核孔复合体 2.核孔复合物 (1)结构 环:胞质环、核质环(核篮); 辐: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 中央栓 (2)功能------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 被动运输:孔径10nm,≤60kDa 主动运输:孔径20nm >亲核蛋白的核输入信号:核定位信号(NLS) ;10个氨基酸的短肽,指导亲核蛋白完成核输入后并不切除 (NLS 、NES、信号肽和信号斑) (importinα/β、nucleoporin、Ran—GTP/GDP) >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①亲核蛋白通过NLS识别importin α,与可溶性NLS 受体importinα/β异二聚体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 ②在importinβ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 ③转运复合物通过改变构象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被转移到核质面; ④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与Ran-GTP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释放;

⑤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Ran并与importinβ解离,Ran-GDP返回核内再转换成Ran-GTP状态。 >mRNA 、tRNA和核糖体亚基的核输出: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请说明Ran在亲核蛋白的核输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在细胞质内, 受体(importin)与cargo protein的NLS结合 ②受体/亲核蛋白复合物和Ran-GDP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③在核质内,在GEF作用下Ran-GDP 转变为Ran-GTP,并与受体importin结合 ④构象改变导致受体释放出cargo protein ⑤受体-Ran-GTP complex 被运回细胞质, 在GAP 作用下Ran-GTP被水解为Ran-GDP, Ran与受体importin分离 3.核纤层lamina 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 (1)结构和组成:由核纤层蛋白laminA、B、C组成 (2)功能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核膜提供一个支架; 在分裂细胞中,核纤层的可逆性解聚调节核膜的崩解和重建;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时,核膜崩解;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时,核膜重建;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染色质提供核周锚锭部位,维持和稳定间期染色质高度有序的结构; 调节基因表达,调节DNA修复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 1.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与染色质DNA结合的蛋白质负责DNA分子遗传信息的组织、复制 (1)组蛋白·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 富含Arg和Lys的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在pH10.0以上, 可以和酸性DNA紧密结合,分为H1, H2A, H2B, H3, H4五种。H2A, H2B, H3, H4为核小体组蛋白,在进化上十分保守,没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H1的种族保守性低,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Histone在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Histone与DNA在细胞周期的S期合成。DNA复制停止,Histone合成也立即停止。 (2)非组蛋白·主要指导与特异DNA序列结合的蛋白质 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色氨酸的酸性蛋白质。 占染色体蛋白质的60—70%,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都有不同类型的非组蛋白合成。 能识别并结合在特异的DNA序列上,识别和结合靠氢键和离子键。 非组蛋白在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式 锌指模式 Cys2/His2 锌指单位和Cys2/ Cys2锌指单位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第3节变异教案

第八章第3节变异 一、教材分析: 遗传使物种保持稳定,变异则为生物发展进化提供可能,本节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人工诱变及其控制四个方面介绍变异、变异的原理和意义以及人类对变异的利用。 首先运用大量实例说明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然后依次探讨各种变异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有关基因重组的知识不仅与前面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是相关知识有机的整合。通过花生米形状、豚鼠毛色等实际问题引出,引导学生分析基因重组发生的机理:①通过有性生殖的过程实现;②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为基因重组提供了物质基础;③配子的随机组合等。由此归纳出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是由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因素造成遗传物质繁盛了改变从而导致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变化。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为此,通过列举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因基因突变而使血友病在皇室中传递,引导学生分析基因突变的本质和意义,同时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就可能传递给后代。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则可通过绿色植物白化、水稻矮杆和雄性不育等事例说明,并讨论育种中对突变形状的利用。 染色体畸变是细胞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通过让学生辨认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图,比较染色体结构变异4种基本类型。重点介绍染色体整倍化变异。对学生而言染色体组是一个不容易掌握的概念,教材中不强调染色体组这个概念,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人类体细胞和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了解“染色体组”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讨论多倍体的特点。 在人工诱变及其控制这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培育无籽西瓜的过程,了解多倍体人工育种的常用措施。还可利用“阅读与思考”中介绍的“太空育种”开阔学生眼界,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再通过育种方法探讨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自己将育种方法的种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感悟知识与社会、技术、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课题:第八章第3节变异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变异的普遍性。 列表比较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 合理设计采用人工诱变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DNA分子结构、复制和表达过程,叙述基因突变的原因与结果。 举例说明环境因子对细胞变异的影响。 收集遗传育种的具体实例,注意总结育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可遗传变异对物种发展的意义,认识生命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第十章染色体畸变

第十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6h) 教学目的: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遗传学效应及单倍体、多倍体、单体、三体等概念;明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鉴别;了解染色体畸变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遗传学效应、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有关遗传学效应。 第一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一、果蝇唾腺染色体 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三、缺失 四、重复 五、倒位 六、易位 七、影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因素 第二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一、染色体组与染色体倍性 二、整倍体 三、非整倍体 四、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疾病 第三节染色体变化在进化中的意义

第十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6h) 第一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一、果蝇唾腺染色体 一般动植物的染色体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特征。但在光镜下要识别每条染色体的不同区段是很难的。即使染色体上发生结构变异也不大容易发现。目前有关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知识主要来自对果蝇和玉米等少数几种生物的研究。特别是果蝇的唾腺染色体。数目少,且很大,其上有易识别的标记。因此是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好材料。果蝇唾腺染色体具有什么特点? 果蝇唾腺染色体:在果蝇唾腺细胞中内,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每条染色体经多次复制(10-11)。每次复制后不分开,仍并列聚合在一起。故每条染色体含有多条染色质线,故又叫多线染色体。所以看起来特别粗,约是其它体细胞染色体的200倍。 特点:①巨大性;②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配对;③染色体着丝粒相互靠拢,形成的结构――染色中心(从染色中心伸出5个长臂和一个短臂,有的短臂包含于染色中心);④经碱性染料着色后,每条臂上有疏密不同或相同的带纹。这些条纹均具种的特征。 唾腺染色体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具有带纹。每条臂上所具有的带纹的大小和位置是恒定的。一般在同一种内的带纹一致,在不同种内表现不同。当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时,就可从的不同排列上显示出来。为了研究方便,把果蝇唾腺染色体的6个臂分为102个部。每部又分为6个分部(A-F)。每个分部里包括若干条带纹。给以编号(1、2、3……)。如3G:第三部的细胞分部第7带纹。 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一)一般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提问)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是一裸露的DNA分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由DNA、RNA 和蛋白质(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成。在细胞间期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2个染色单体。有丝分裂中期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_第10章_染色体畸变

第十章遗传物质的改变(1)- 染色体畸变 1 什么叫染色体畸变?解答: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1 )染色体结构畸变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并以异常的组合方式重新连接。其畸变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 )染色体数目畸变指以二倍体为标准所出现的成倍性增减或某一对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统称为染色体畸变。前一类变化产生多倍体,后一类称为非整倍体畸变。 2 解释下列名词: (1)缺失;(2)重复;(3)倒位;(4)易位。 解答:缺失:缺失指的是染色体丢失了某一个区段。重复:重复是指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区段倒位:倒位是指染色体某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了。易位:易位是指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3 什么叫平衡致死品系?在遗传学研究中,它有什么用处?解答:紧密连锁或中间具有倒位片段的相邻基因由于生殖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不能交换,所以可以产生非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这种利用倒位对交换抑制的效应,保存非等位基因的纯合隐性致死基因,该品系被称为平衡致死系。平衡致死的个体真实遗传,并且它们的遗传行为和表型表现模拟了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因此平衡致死系又称永久杂种。 平衡致死品系在遗传学研究中的用处: 1)利用所谓的交换抑制子保存致死突变品系- 平衡致死系可以检测隐形突变 (2)用于实验室中致死、半致死或不育突变体培养的保存( 3 )检测性别 4解释下列名词: (1)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2)单体,缺体,三体。

(3)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解答: (1)单倍体(haploid):是指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二倍体(diploid):细胞核内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为二倍体。 多倍体(polyploid):细胞中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2)单体(monosomic):是指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缺少一条的个体(2n -1 )缺体(nu llosomic):是指生物体细胞中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2n —2),它仅存在于多倍体生物中,二倍体生物中的缺体不能存活。 三体(trisomic):是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较正常2n个体增加一条的变异类型,即某一对染色体有三条染色体(2n + 1 )。 (3)同源多倍体:由同一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含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 称为同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具有2个或2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染色体组。 5用图解说明无籽西瓜制种原理。 解答:优良二倍体西瓜品种 1,人工加倍 早四倍体X二倍体$ 早三倍体X二倍体$ 样联会紊乱 三倍体无籽西瓜 6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 解答:普通小麦X黑麦

7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教学目的】 在掌握突变的概念、类型和后果的基础上,学习化学致突变的发生机理和机体的反应,学习如何检测化学致突变作用,怎样评价遗传危害。 【教学要求】 1.掌握:基本概念(突变、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致突变作用与致突变物);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致突变试验的遗传性终点和试验组合的选择;Ames试验;微核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2.熟悉:化学毒物致突变机制(直接以DNA为靶的突变、不以DNA为靶的突变);突变的不良后果(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生殖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显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 3.了解: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突变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和遗传学基础:突变、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致突变作用与致突变物。 2.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非整倍体和多倍体。 3.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直接以DNA为靶的突变;不以DNA为靶的突变;突变的后果。 4.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DNA损伤的修复;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5.观察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观察项目的选择;常用的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致突变试验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掌握) 生物在世代繁衍中存在着遗传与变异,它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生命现象。生物物种可以通过各种繁殖方式来保证世代间生命的延续,这个过程称为遗传。遗传是保持生物种族特性的根本。遗传的稳定是相对的,一方面生物的遗传物质在自我复制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生物个体发育在受到复杂变化的内外环境条件影响下,性状的发育可能有所不同。于是在亲子之间或于代个体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物种推陈出新的来源。 造成生物变异的原因有: ①亲代个体杂交产生子体,由于重组而发生; ②由于基因突变而发生,它是新基因产生的根本来源; ③由于生物的染色体组成或细胞质发生变化而产生。 1.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称为,突变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①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②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举例:有益的突变:花,情人节,蓝色妖姬 杂交水稻;大铃棉 另一方面,突变也会引起人类键康的危害. 有害的突变:物理因素(如X射线)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 遗传毒理学: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突变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 主要研究致突变的作用机制,应用检测系统发现和探究致突变物,提出致突变物健康危害的方法。2.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广义概念是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因子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此种改变可随同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简单地说,突变的发生及其过程即为致突变作用。 3.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一个或几个DNA碱基对的改变。 4.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到染色体的结构及数目改变。

第八章细胞核

第八章细胞核 一、选择题 1.关于核被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2.A.由两层单位膜组成 3.B.有核孔 4.C.有核孔复合体 5.D.外膜附着核蛋白体 6.E.是封闭的膜结构 7.核膜的特殊作用是________ 8.A.控制核一质之间的物质交流 9.B.与粗面内质网相通 10.C.把遗传物质DNA集中于细胞内特定区域 11.D.附着核糖体 12.E.控制RNA分子在核一质之间进出 13.下列细胞器未发现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 14.A.质膜 15.B.核糖体 16.C.核膜 17.D.细胞壁 18.E.液泡 19.在DNA分子中没有的碱基是_________ 20.A.胸腺嘧啶 21.B.胞嘧啶 22.C.鸟嘌呤 23.D.尿嘧啶 24.E.腺嘌呤 25.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布在___________ 26.A.细胞核

27.B.细胞质 28.C.细胞核和内质网 29.D.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30.E.细胞核和线粒体 31.rRNA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 32.A.高尔基体 33.B.细胞质 34.C.粗面内质网 35.D.核仁组织区 36.E.滑面内质网 37.关于细胞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38.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核 39.B.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遗传信息 40.C.核的形态有时和细胞的形态相适应 41.D.每个真核细胞只能有一个核 42.E.核仁存在于核内 43.电镜下见到的间期细胞核内侧高电子密度的物质是_________ 44.A.RNA 45.B.组蛋白 46.C.异染色质 47.D.常染色质 48.E.核仁 49.核质比反映了细胞核和细胞体积之间的关系,当核质比变大时,说明_______ 50.A.细胞质随细胞核的增加而增加 51.B.细胞核不变而细胞质增加 52.C.细胞质不变而核增大 53.D.细胞核与细胞质均不变 54.E.细胞质不变而核减小。 55.rRNA是由_________

细胞核与染色体word版

细胞核与染色体 学习方法归纳: 第一、认识细胞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正如原子是物理性质的最小单位,分子是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50年代以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大都授予了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可见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性。如果你将来打算从事生物学相关的工作,学好细胞生物学能加深你对生命的理解。 第二、明确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即:结构、功能、生活史。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每一种结构都有特定的功能,每一种功能的实现都需要特定的物质基础。如肌肉可以收缩、那么动力是谁提供的、能量从何而来的? 第三、从显微、超微和分子三个层次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每一个层次的结构都有特定的功能,另一方面各层次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第四、将所学过的知识关联起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细胞生物学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几乎所有生物系学过的课程,将学过的知识与细胞生物学课程中讲到的内容关联起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为什么?尽可能形成对细胞和生命的完整印象,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一方面细胞生物学各章节之间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如我们在学习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时候,要联想起细胞物质运输章节中学过的DNP、FCCP 等质子载体对线粒体会有什么影响,学习微管结构时要问问为什么β微管蛋白是一种G蛋白,而α微管蛋白不是,学习细胞分裂时要想想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起什么作用,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 第五、紧跟学科前沿,当前的热点主要有“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等。细胞生物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知识的半衰期很短(可能不足5年),国内教科书由于编撰周期较长,一般滞后于学科实际水平5-10年左右,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已是陈旧知识。有很多办法可以使你紧跟学科前沿:一是选择国外的最新教材,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读者服务部那里可以买到很多价廉物美的正宗原版教材(一般200-400元,只相当于国外价格的1/5);二是经常读一些最新的期刊资料,如果条件所限查不到国外资料,可以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查一些综述文章,这些文章很多

染色体畸变习题

第十章染色体畸变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机理 2.掌握异常核型的描述方法 3.了解染色体畸变的研究方法 二、习题 (一) A 型选择题 1.四倍体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 双雌受精 B .双雄受精 C .核内复制 D.不等交换 E ?染色体不分离 2. 如果在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可形成 A. 单倍体B .三倍体C .单体型D .三体型E .部分三体型 3.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通过着丝粒融合而形成的易位称为 A. 单方易位B ?串联易位C ?罗伯逊易位D ?复杂易位E ?不平衡 易位 4. 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减少一条则形成 A.单体型B .三倍体C .单倍体D .三体型E .部分三体型 5. 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个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 A.多倍体B .非整倍体C .嵌合体D .三倍体E .三体型 6. 某一个体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比二倍体多了3 条,称为 A.亚二倍体B .超二倍体C .多倍体D .嵌合体E .三倍体 7. 嵌合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卵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错误配对 B. 卵裂过程中发生了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C.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丢失 D.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 E. 卵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丢失 8. 46,XY,t(4 ;6)(q35 ;q21)表示 A. —女性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插入 B. —男性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 C. 一男性细胞带有等臂染色体 D. —女性细胞内带有易位型的畸变染色体 E. —男性细胞含有缺失型的畸变染色体 9. 若某一个体核型为46,XX/47,XX,+21 则表明该个体为 A.常染色体结构异常 B .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 C. 性染色体结构异常 D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 E. 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嵌合体 10. 含有三个细胞系的嵌合体可能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 A. 减数分裂中第一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 B. 减数分裂中第二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 C. 受精卵第一次卵裂时染色体不分离 D. 受精卵第二次卵裂之后染色体不分离 E. 受精卵第二次卵裂之后染色体丢失 11. 某种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6 条,称为

161203140143111_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A卷)20161203134522答案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2016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A卷)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 专业: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30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12小题,共48分) 1、隔离子 答案:防止处于阻遏状态与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结构特点向两侧扩展的染色质DNA序列。 2、左旋DNA 答案: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ich首先发现左旋DNA。左手螺旋是指5'端→3'端链前进的方向对着自己,链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左旋DNA的整个糖-磷酸骨架呈“Z”字形曲折,在天然DNA中,某些富GC区往往呈左旋。这种DNA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与基因调控有关,另外与细胞癌变有关。 3、核(纤)层蛋白 答案:组成脊椎动物核纤层的非膜蛋白质。核层蛋白是属于中等纤维的多肽。根据其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所出现的3条特征性的带,将构成核层的蛋白分为核层蛋白A、B、C,分子质量在60 000~70 000 Da左右,这3种蛋白构成一个纤维网络,既与核内膜上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又与染色质特定部位相连系。 4、核型模式图 答案: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5、A-型DNA 答案:相对湿度为75%时的DNA钠盐纤维,右手双股螺旋,每圈螺旋11个碱基对,螺距3.2 nm,螺旋扭角为33 ,每个碱基对的螺旋上升值为0.29 nm,碱基倾角13 ,碱基平面 不与螺旋轴垂直。 6、微卫星DNA 答案: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具高度多态性,在遗传上高度保守,为重要的遗传标志。人类基因组中有30000个不同的微卫星位点。 7、单一DNA序列 答案:其顺序在基因组中只有一次或少数几个拷贝,多是结构基因顺序,能转录mRNA,是最终合成蛋白质的密码。只占5%左右。 8、卫星DNA 答案:在等密度CsCl梯度离心时,在DNA主沉降带以外的DNA小沉降带,是一部分碱基组成特殊(G-C碱基对高,有较高的浮力密度,处在主沉降带的下面)而又高度重复的DNA。重复单位长5~100 bp,主要分布在着丝粒区。

遗传与优生试题与答案

第七章: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 组长:谢少兰组员:钟雨渊张小芳谢素丽林润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染色体数目整倍性改变的个体多在( B )死亡 A.受精卵 B.胚胎期 C 婴幼儿 D 青少年 E 中老年 2.染色体整倍性改变导致个体死亡约占自然流产胎儿的( C ) A 12% B 20% C 22% D 23% E 32% 3.染色体数目整倍性改变以( C )倍体为主 A 单 B二 C三 D 四 E 六 4.人类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是( C ) A 单体型 B 二体型 C 三体型 D 四体型 E 五倍体 5.染色体不分离多发生在( A )时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 A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有丝分裂间期 D 有丝分裂前期 E 有丝分裂中期 6.下列哪项是发病率最高的染色体病( A) A.先天愚型三体综合征综合征 D.染色体数目畸变 E.染色体结构畸变 7.下列哪项是人类最早确定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病(A ) 三体型三体型综合征 D.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征 E.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8.下列哪项核型是先天愚型诊断时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A ) 三体型 B.嵌合型 C.易位型 D.突变型 E.变构型 9.下列哪项是5P综合征婴幼儿时最主要的临床特征( A ) A.哭声似猫叫 B.哭声似狗叫 C.罢平足 D.低位耳 E.斜视 10.下面关于肿瘤的说法错误的是( E )

A肿瘤是细胞不受限制地增殖和生长形成的 B 一切肿瘤都可能涉及遗传因素 C同一肿瘤在不同能够人种中发病率高低不同 D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E一般年把肿瘤叫做癌 11.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表现为( D ) A家族癌 B聚集癌 C癌聚集 D家族性癌 E家族聚集性癌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 ) A肿瘤细胞多为整倍体 B肿瘤的染色体常见有结构异常 C超二倍体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而且是完整倍数 D肿瘤细胞的染色体一定会发生断裂和重排 E多异倍体即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但又不是完整倍数 13.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是(A_)描述的。 A. klinefelter B. Turner E. Lejeune 14.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核型为(C) A 46,xxY ,xx ,xxY ,Xy ,xxx 15.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又称(B) 综合症综合症综合症症 E. Down症 4. Klinefelter综合症表现为(A) A.不产生精子 B.原发性闭经 C. 长脸 D. 四肢较短 E.斜视 16.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是(A)发现的 A. Lubs B. Klinefelter 17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的核型为(A) ,x ,x ,x D. 44,x E .45 ,xx 18. 盾状胸为(B)的临床特征 A.Klinefelter 综合症 B. Turner综合症 C. Lubs 综合症 D. Down 症 E。Lejeune症 19.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患者的核型为(A) ,frax(q27)y B. 47,frax(q27)y ,fray(q27)x ,fray(q27)y ,frax(q27)x

8第八章染色体畸变

第八章染色体畸变 一、名词解释 1、拟显性效应: 缺失部分如果包括某些显性基因,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表现。 2、假连锁: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受到抑制,原来不连锁的基因表现连锁遗传。 3、罗伯逊易位:两个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着丝粒区断裂,长臂相互重接成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短臂形成小染色体,最后丢失。 4、染色体基数: 某一个物种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目。 5、平衡致死系: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各带一个座位不同的隐性致死基因,这种永远以杂种状态保存下来的、不发生分离的品系。 6、多单倍体: 由某一多倍体产生的单倍体。n≠x,如普通小麦六倍体,2n=6x=42, n=3x=21 二、填空 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易位)、(重复)和(倒位)四种类型。 2、2n含义是(体细胞),n是(性细胞或配子),x是真正体现(倍性)。 3、普通小麦属于(异)源(六)倍体,2n等于(42)条染色体。 4、慢粒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人的第(22号)染色体的(长臂)缺失了一段引起的,核型是46XX(XY),22q-。这条染色体叫(费城染色体)。 5、单体是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缺少了(一)条的个体即染色体为(2n-1)。雌鸭子是(ZO)性别决定类型,属于表型正常的(单)体。三、判断 (√)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阻止纺锤丝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2、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引起的疾病。 (√)3、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邻近式分离和交互式分离几率均等,各占50%,产生的配子有一半是不育的,即半不孕现象。 (√)4、果蝇的棒眼遗传是由于X染色体上复眼基因16A横纹区的重复产生的剂量效应,使小眼数减少,形成棒眼。(╳)5、拟显性效应(假显性效应)因缺失部分如果包括某些隐性基因,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表现。 (√)6、人的染色体组型:44+XX(XY)+21,是表示人类21三体。四、选择填空 1、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可以联会并形成(C )型图象。 A O型 B 8字 C十字 D 倒8字 2、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如果倒位环内发生了一个交换,那么在后期Ⅰ就会出现(A )。 A 桥和断片 B断片 C 环状染色体 D桥 3、罗伯逊易位可使染色体数目(A)。A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不确定 4、多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C )。 A n=x B n=2x C n≠x D n=3x 5、中间缺失杂合体的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但(A)上多余的区段形成缺失环。 A正常染色体 B 姊妹染色体 C缺失染色体D 非同源染色体 6、多单倍体是从多倍体物种产生的单倍体,染色体数目(D )。 A n=x B n=2x C n=3x D n≠x 五、回答问题 1、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及注意事项?为什么无籽? 答: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育成的。 二倍体西瓜幼苗(2n=2x=22) ↓秋水仙素 加倍 ↓ 四倍体种子(2n=4x=44) ↓

第07章 染色体病

第七章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ease)是由于体内﹑外因素导致的先天性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经研究表明,染色体是核基因的载体。人类的二倍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构成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所携带的基因构成1个基因组,基因在染色体上按严格的序列呈直线排列,并且每个毗邻的基因位置是恒定的,一旦发生染色体数目增减或结构改变,势必导致多种基因的增加或缺失,而这些基因表达结果,可引起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异常。临床上表现出一组症状群,如智力低下﹑多发畸形等,故又称为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本章共分四大部分,既正常核型、分子细胞遗传学、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病。从正常染色体识别及相应发展起来的染色体技术介绍,逐渐深入到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和应用,着重讨论了染色体畸变类型、发生机制及几种染色体病病的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发生机制。 在正常核型一节中讲解了染色体形态结构和类型,着重对染色体分组、核型与各种显带技术介绍。在介绍分子细胞遗传学内容时,列举最新、适用、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引物原位标记(PRISH)技术、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DNA fiber-FISH)技术、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染色体涂染检测技术。在讲解染色体畸变一节中,从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大类进行分析,前者分为整倍性改变和非整倍性改变两种;后者主要有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和倒位等。不管数目畸变,还是结构畸变,其实质是涉及染色体或染色体节段上基因群的增减或位置的转移,使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都可以导致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或染色体病。详细分析了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重点讨论了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机制和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并说明了染色体畸变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由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染色体病又称为染色体畸变综合征,包括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这类疾病对人类危害很大,无特异性治疗措施。目前主要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予以预防。本节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的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发生机制,扼要介绍了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的分类和相应的遗传效应。

(完整版)第八章遗传和变异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例如豌豆的紫花和白花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呈现出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例如A与a 4、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 5、纯合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例如:AA,aa, AAbb 6、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在F1形成配子时,等 位基因会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现象; 9、基因重组:指生物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结果使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类型; 10、基因突变:这种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加而使基因特定核苷酸系列(实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1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12、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13、单倍体:指生物体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生物个体; 基础知识: 1、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内容(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提出者(奥地利人孟德尔),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一一人工去雄、套上纸袋、人工授粉、套上纸袋),实验材料(豌豆; 优点:严格自花传粉并且是闭花传粉,具有多对区分明显的相对性状),研究思路(由简到繁、先易 后难),数据处理(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大胆提出假说,假说验证方法(测交),坚持不懈地科研精 神(8年潜心研究) 2、遗传图解符号:亲本(P);子一代(F1);子二代(F2);杂交(X);自交() 3、测交遗传图解三步:第一步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第二步测交亲本的配子类型及相应比例 第三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 5、显性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判断方法:植物(自交);动物(测交) 6、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间期核的性质 (一)形状:一般来说,间期核的形状是与细胞形状相对应的。当细胞呈等直径形(圆球形、立方形、对称多角形),核呈圆形;当细胞呈长形(柱状、管状、棱状)核则呈椭圆形;当细胞是扁平状,核呈扁盘形。另外,亦有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的,例如:白血细胞(核呈多叶形),纤毛虫(核呈链珠形),蚕丝腺细胞(核呈分枝形),胚乳细胞(核呈网状)。(二)大小:一般来说,间期核的体积与细胞体积成正比关系,但不同发育时期也有变化。 (三)数量:通常细胞中都是单核,但也有双核或多核的。例如。乳管细胞(菊科植物)及骨藻细胞中,核有几百个。动物横纹肌细胞及骨骼内的破骨细胞中,核也达一百个左右。这些多核细胞是由于核分裂次数多于胞质分裂次数所导致的,或者是由于天然发生的细胞融合所造成的(合胞体)。此外,还有少数类型细胞是无细胞核的,例如人的成熟红细胞及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皆是由于细胞分化而导致丧失了核,故再不能分裂增殖了,寿命亦十分有限。 (四)位置:胚胎细胞和幼龄细胞内,细胞核居中,但随着细胞生长和分化,有时核会移位和变形。例如成熟的植物细胞之中,细胞核常被中央液泡挤到一侧边位置。 二、间期核的结构 (一)核膜nuclear envelope 1.形态结构:电镜下观察,核膜是由两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组成,即核外膜和核内膜,每层膜的厚度约7.5nm,在内、外膜之间有宽为20-50nm的间隙,称为核周隙(perinuclear

space)。核外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其部分区域与糙面内质网膜相连,∴核周隙与内质网腔是连通的。核内膜上无核糖体附着,其内侧有一层纤维网状结构。称为核纤层nuclear lamina,核纤层的厚度因细胞而异,一般在30nm以下,组成核纤层的蛋白纤维是由3种多肽——核纤层蛋白A、B、C(MW60—75KD)装配而成,这种纤维可与核内膜中的laminB受体结合,又可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异染色质)连接,∴核纤层是维系核膜及染色质的结构支架。核膜上具有能贯通内外的孔道,称为核孔nulear pore,核孔在核膜上的数量和密度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凡代谢旺盛、转录活跃的细胞则核孔多而密。核孔中有复杂结构,故统称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动、植物细胞核膜上都具有 此结构。其具体构型为:在核孔外 缘和内缘各有一胞质环和核质环, 由这两环分别朝核内外各伸出8条 纤丝,胞质纤丝短而卷曲,核质纤 丝细长伸入核内,末端还形成一小 环(由8个颗粒组成),型似捕鱼 笼。此外,在核孔复合体内部 又有一平面对称分布的8个 颗粒及1个中央颗粒(或称中 央栓),这些结构物皆是核糖 核蛋白构成。总之,核孔复合 体的基本结构特点是:对垂直 于核膜的中心轴是呈八重对称分布格局,而对核膜内外则是不对称分布。应用电镜免疫测定,核孔复合体的标志蛋白是gp210(跨膜糖蛋白),是起锚定核孔复合体作用。另外,中央颗粒上还有一种P62蛋白。从酵母到人,各类生物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