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复习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后跟踪训练10含答案

高中地理复习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后跟踪训练10含答案

高中地理复习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后跟踪训练10含答案
高中地理复习1.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后跟踪训练10含答案

课后跟踪训练(十)

一、选择题

(2019·湖南衡阳一中月考)《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下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下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

C.水汽输送D.径流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环节的蒸发,A错误;海水蒸发后,遇见温度较低的塑料薄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D错误;水滴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B错误;该集水装置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故选C。

[答案]C

2.据右上图推断,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2时前后B.6时前后

C.14时前后D.18时前后

[解析]本题考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最佳时段的推断。获取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从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14时前后,选择C。

[答案]C

(2019·山西临汾一中期末)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

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图,完成3~4题。

3.雨水花园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D.蒸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根据材料可知,雨水花园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因此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C正确。雨水花园无法影响降水和水汽输送,因为它不能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和强度,A、B排除。雨水花园通过汇聚雨水可以间接增大区域水分蒸发量,但这并非直接影响,D排除。故选C。

[答案]C

4.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A.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B.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C.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D.加速地下水的净化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暗管位于砂砾排水层,其功能与排水层相似,当径流进入蓄水区的量持续增加且超过砂砾层排水速度时,暗管能加快排水速度,以便及时排除下渗的雨水,B正确;表层土壤可以吸收下渗的雨水,但暗管无法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A错误;暗管无法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且经表层土壤简单过滤的雨水并不是可利用的地下水,C错误;地下水的净化与其本身的自净能力有关,与暗管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答案]B

(2019·山东济南一中期中)长白山主峰海拔约2700米,2000米以上至山顶为高山苔原带。长白山天池(海拔约2189米,面积9.82 km2)位于长白山主峰凹地上,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湖形呈椭圆,是松花江的发源地。如图为天池自然风光图片。

据此完成5~6题。

5.长白山天池的补给水源主要源自()

A.降水和地下水B.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降水D.积雪融水和河流水

[解析]本题考查湖泊水的补给方式。由材料“长白山天池(海拔约2189米,面积9.82 km2)位于长白山主峰凹地上,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湖形呈椭圆,是松花江的发源地”可知,长白山天池的补给水源有地下水;长白山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所以有大气降水,A正确。天池是松花江的发源地,故没有河流水补给,C、D错误。结合长白山的纬度和海拔,该地没有冰川融水补给,B错误。故选A。

[答案]A

6.长白山天池水体更新周期较长,主要是因为()

A.湖泊面积大B.湖泊海拔高

C.湖泊深度大D.湖泊蒸发弱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速度的影响因素。长白山天池水体更新周期较长与海拔高、蒸发弱、水体深有关。长白山天池是外流湖,其地表径流流出的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因此影响天池水体更新速度的主要因素肯定不是海拔以及蒸发量,而是径流量。由于水深太深,因此径流量相对较小,能流出的水量太少,因此周期长。因此,湖水更新速度受水深影响更大,C正确。面积大,蒸发快,水循环速度快,A错误。海拔高、蒸发弱不是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C。

[答案]C

(2019·河南联考)橡胶坝是一种新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由高强度帆布做强力骨架锚固在基础底板上,形成密封袋型,通过充(放)水(气)进行蓄(泄)洪。灞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浐河又是灞河的一级支流,自南向北汇入灞河。在西安市未央区和灞桥区的浐灞生态区内,浐河和灞河上修建了多座橡胶坝。如图示意灞河、浐河西安市区河段橡胶坝完工后的地下水水位(单位:米)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灞河、浐河橡胶坝完工后,地下水和河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是()

A.灞河右岸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B.灞河左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C.灞河A坝下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D.浐河两岸都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解析]本题以河流地下水水位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水体补给关系。浅层地下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灞河右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左岸为地下水补给河水。浐河A坝附近右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在河流交汇口的灞河A坝下游,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C

8.在浐河和灞河上修建橡胶坝拦水的影响是()

A.水质明显提高,周边绿地面积扩大

B.可利用水量增多,优美景观增加

C.沉积物减少,河流清淤工作减少

D.地下水水位抬升,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减少

[解析]本题以修筑水坝为背景,考查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橡胶坝可储存大量的地表水资源,使得可利用水量增多,利于城市植被恢复、绿地面积扩大,给城市增加优美的景观。橡胶坝蓄水会减缓河流流速和河水交换速度,水质可能下降。库区沉积物增加,清淤工作增加。抬升了河水水位,增加了河水与地下水的交换量。

[答案]B

(2019·鄂东南示范高中教改联盟期中)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

山北麓,最终消失于内蒙古沙漠地区。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在其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地循环往复。据此回答9~11题。

9.对近年来对黑河流域水循环(多年平均)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B.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C.径流量小于实际蒸发量D.径流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解析]近年来,黑河流域水量收入项为降水量加冰川消融量,支出项为实际蒸发量。该河水量最终全部蒸发,多年平均情况应为收入项等于支出项(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实际蒸发量),所以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选B。

[答案]B

10.每年3~5月黑河下游流量最小,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中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B.下游盆地降水量小

C.下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D.下游盆区蒸发量大

[解析]每年3~5月,区域气温回升,作物开始生长,中游农业区进入春耕灌溉高峰,导致黑河下游流量最小。

[答案]A

11.据图比较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A.中游流量小于下游B.中游流速小于下游

C.中游下渗量小于下游D.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解析]由材料可知,黑河为内流河,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小,中游流量大于下游;中游落差大,流速大于下游;图中显示中游下渗量大于下游;由于水源来自上游,故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答案]D

(2019·湖南六校联考)“水足迹”是用来提示水资源宝贵性的一个概念。它是指

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为部分国家水足迹统计表。据此完成12~13题。

12.根据表中材料可知,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是()

A.印度B.英国

C.美国D.法国

[解析]表中数据显示,四个备选国家中,英国外部水足迹比例最高,说明英国消费的水资源数量中大多依靠他国提供,因而反映该国水资源最匮乏。

[答案]B

13.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有效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保护湿地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③培育耐旱农作物,发展滴灌技术④海水淡化

A.②③B.①②

C.③④D.①④

[解析]减少内部水足迹,就是要减少本国消费中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比重。可以通过降低本国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耗水量或提高本国消费中他国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比重来实现,即②③符合。

[答案]A

二、综合题

14.(2019·河南郑州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向东北流经毛乌素沙漠南缘,后向东南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在清涧县注入黄河。

图甲示意无定河流域及水系结构,图乙示意1976~2010年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

(1)无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等而得名。从气候的角度,说明“无定河”名称的由来。

(2)试对无定河“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简述图乙所示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无定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4)分析无定河上述水文特征的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1)“流量不定、深浅不定”体现的是径流量的变化大。从气候角度分析,就是要分析降水的变化大。(2)河流本质是地表水在狭长的地势较低处汇集形成的,则可从降水与地形的角度分析支流多少与长短。(3)依据图例可看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表现: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及其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4)注意要结合区域特征与水文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

[答案](1)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因此河流流量不定,深浅不定。

(2)无定河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降水相对较多,且由于处于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众多,利于河流发育;北部处于毛乌素沙漠,地形平坦,

且降水少,蒸发旺盛,不利于河流的形成。

(3)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4)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可减轻水旱灾害;河流含沙量减少,水土、肥力能得以保持;河水变清,减少水库等设施的淤积,有利于灌溉。

15.(2019·河北唐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该河流域的类型。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

[解析](1)由图中巴音河东侧支流判断,巴音河东侧海拔高,巴音河最终注入可鲁克湖,进而判断河流流向,图示该区域地表水不能流到海洋,则为内流区。

(2)图示莲湖中部有岩浆喷出,且形成陆地使湖泊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湖泊。(3)淡水湖变为咸水湖,说明湖泊盐分含量变高了,可从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注入,但最终水分蒸发而盐类物质在此集聚角度分析。(4)可从湖泊水分损失(蒸发或用水过度)、盐类物质不能通过两湖之间河流外泄角度分析。

[答案](1)流向:自东南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

(2)阶段Ⅰ至阶段Ⅱ: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Ⅱ至阶段Ⅲ: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一、字头记忆法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

【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七、归类记忆法

【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八、比较法

【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说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们觉得地理特别抽象和生活没太大关系,我想说,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例如阴晴冷暖,昼夜更替,日长日短,抽洗脸池子按钮的旋转,冬夏季节影子长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好地理其实真的不难,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