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答案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物理化学答案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物理化学答案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物理化学答案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作为物理的一部分,流体力学在很早以前就得到发展。在19世纪,流体力学沿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将流体视为无粘性的,有一大批有名的力学数学家从事理论研究,对数学物理方法和复变函数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灌溉、给排水、造船,及各种工业中管道流体输运的需要,使得工程流体力学,特别是水力学得到高度发展。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关键是本世纪初边界层理论的提出,其中心思想是在大部分区域,因流体粘性起的作用很小,流体确实可以看成是无粘的。这样,很多理想流体力学理论就有了应用的地方。但在邻近物体表面附近的一薄层中,粘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能忽略。边界层理论则提供了一个将这两个区域结合起来的理论框架。边界层这样一个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德国的普朗特在水槽中直接观察到的。这虽也是很多人可以观察到的,却未引起重视,普朗特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处理这种把两个物理机制不同的区域结合起来的理论方法。这一理论提出后,在经过约10年的时间,奠定了近代流体力学的基础。 流体力学又是很多工业的基础。最突出的例子是航空航天工业。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流体力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航空航天技术。当然,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也是流体力学,特别是空气动力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就以亚音速的民航机为例,如果坐在一架波音747飞机上,想一下这种有400多人坐在其中,总重量超过300吨,总的长宽有大半个足球场大的飞机,竟是由比鸿毛还轻的空气支托着,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不惊叹流体力学的成就。更不用说今后会将出现更大、飞行速度更快的飞机。 同样,也不可能想象,没有流体力学的发展,能设计制造排水量超过50万吨的船舶,能建造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这种超大规模工程,能设计90万kW汽轮机组,能建造每台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海上采油平台,能进行气候的中长期预报,等等。甚至天文上观测到的一些宇宙现象,如星系螺旋结构形成的机理,也通过流体力学中形成的理论得到了解释。近年来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对鱼类游动原理的研究,发现了采用只是摆动尾部(指身体大部不动)来产生推进力的鱼类,最好的尾型应该是细长的月牙型。这正是经过几亿年进化而形成的鲨鱼和鲸鱼的尾型,而这些鱼类的游动能力在鱼类中是最好的。这就为生物学进化方面提供了说明,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很大兴趣。 所以很明显,流体力学研究,既对整个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又对很多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工业和工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既有基础学科的性质,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是工程科学或技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流体力学的发展仍应二者并重。 本世纪的流体力学取得多方面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本世纪下半叶,由于实验测试技术、数值计算手段和分析方法上的进步,在多种非线性流动以及力学和其他物理、化学效应相耦合的流动等方面呈现了丰富多采的发展态势。 在实验方面,已经建立了适合于研究不同马赫数、雷诺数范围典型流动的风洞、激波管、弹道靶以及水槽、水洞、转盘等实验设备,发展了热线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技术和速度、温度、浓度及涡度的测量技术,流动显示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量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成为可能,为提供新现象和验证新理论创造了条件。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几千年前,劳动人民为了生存,修水利,除水害,在治河防洪,农田灌溉,河道航运,水能利用等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秦代李冰父子根据“深淘滩,低作堰”的工程经验,修建设计的四川都江堰工程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水平,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明渠流和堰流的认识已经达

物理化学动力学 试题2

物理化学动力学试卷2 一、选择题( 共16题26分) 1. 298 K时两个级数相同的反应Ⅰ、Ⅱ,活化能EⅠ= EⅡ,若速率常数kⅠ= 10kⅡ,则两 反应之活化熵相差:( ) (A) 0.6 J·K-1·mol-1 (B) 10 J·K-1·mol-1 (C) 19 J·K-1·mol-1 (D) 190 J·K-1·mol-1 2. 实验活化能E a,临界能E c,势垒E b,零度活化能E0概念不同,数值也不完全相等, 但在一定条件下,四者近似相等,其条件是:( ) (A) E0很小(B) E b很小 (C) 温度很低(D) 基态振动频率大 3.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反应物分子能量消耗的选择性和产物能量分配的特殊性有对应关系,因此对正向反应产物主要是平动激发,则对逆向反应更有利于促进反应进行的能量形式 应为:() (A)振动能(B)转动能 (C)平动能(D)能量形式不限,只要足够高 4. 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k以cm3·s-1为量纲换算为以mol-1·dm3·s-1为量纲时,应乘以 因子() (A) L(B) 103L (C) 106L2(D) 10-3L 5. 2 分(6037)6037 分子的数密度若以cm-3计,浓度以mol·dm-3计,则k N与k c之关系应为:( ) (A) k c=103Lk N(B) k c=10-3Lk N (C) k c=106L2k N(D) k c=10-6L2k N 6. 2 分(6531)6531 酶催化作用有很多特征,但其主要的缺点是:() (A) 对温度反应迟钝(B) 选择性不高 (C) 催化活性低(D) 极易受酶杂质影响 7. 2 分(6479)6479 光化学反应A2+hν→2A的反应历程为: A2+hν→A2*A2*k1 2AA 2 *+A 2 k2 2A2 可得:r=k1I a/(k1+k2[A2])则该反应之量子产率Φ为( ) (A) 1 (B) 2 (C) k1/(k1+k2[A2]) (D) k2/(k1+k2[A2])·2 8. 2 分(6409)6409 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具有速控步的反应历程中,达到稳态后,速控步后的各个步骤的反应速 率都等于速控步的反应速率,速控步前的各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 (B)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在反应历程中不可能出现2A →C + 3D 这样的基 元反应 (C) 在光化学反应中,体系的Gibbs自由能总是在不断地降低 (D) 在采用温度跃变的驰豫法来研究溶液中的快速反应时,该反应必须是放热

物理化学(专)

物理化学 网络教学考前辅导(专科) 2010.4 幻灯片 2 物质的pVT 关系 和热性质 幻灯片 3 一、系统及其种类 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基本特征 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函数 幻灯片 4 三、热力学温度和物质的量物质的基本单元: 273.15C /K /+= t T L N n /B B =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 2Ca ,Ca 2 1 2+, O 21H 22+,O,H 2O 2H 222→+…3Al(OH)3 1 , 幻灯片 5 四、强度性质和广延性质强度性质:与物质的量无关广延性质: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五、状态函数的基本假定:均相系统,0 '=W ) ,,,,,(21k n n n p T V V ???=) ,,(n p T V V =多组分纯物质六、热力学平衡态的条件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 幻灯片 6 一、理想气体 简化的微观模型: 分子无体积、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宏观表现:pV = nRT 流体的pVT 关系和气液相变 道尔顿分压定律和分容定律: + ++=p p p p py p = + ++=V V V V RT n V =RT n pV = 幻灯片 7 二、实际流体 压缩因子: id def )/()(V V p nRT V nRT pV Z ====问题 1. 试说明压缩因子的物理意义。 2.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不可能等于1,对吗? 3.理想气体的压缩因子总是等于1,对吗? 幻灯片 8 CO 2 的p -V 图液化的必要条件:T < T C 气液相变特征: 水平线段三、气液相变及其特征: 临界点是物质的特 性? 临界温度越高的物质越难液化? 幻灯片 9 水的相图 S L V 点、线、面的物理意义冰的熔点随压力升高而升高? 幻灯片 10 RT b V V a p =-+))((m 2 m )(2 m V a p +:弹性碰撞 )(m b V -:自由体积 范德华气体的微观模型: 只具有吸引力的硬球 四、范德华方程 幻灯片 11 一、热和功 热(Q ):系统吸热:Q > 0;放热:Q < 0功(W ):系统得功:W > 0;做功:W < 0 体积功:?-=2 1 d V V V p W 外二、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W Q U +=?W Q U - -+=d d d 热力学第一定律 适用条件? 幻灯片 12 恒容过程:恒压过程: 三、第一定律的两个重要推论—盖斯定律 四、热力学标准状态 气体:下处于理想气体状态的气态纯物质。液体和固体:下的液态和固态纯物质。 U Q U Q V V d d ,=?=- H Q p ?= ,d d def 焓???+===- pV U H H Q p p p 幻灯片 13 理想气体的热容: ?=?=2 1 d m ,T T V V T C n U Q ?=?=2 1 d m ,T T p p T C n H Q R C R C p V 25 ,23 : m ,m ,== 单原子R C R C p V 2 7 ,25 :m ,m ,==双原子热容 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幻灯片 14 蒸发时分子的热运 动能不变,而分子间距增大,要克服其间相互作用,需供给能量。 0 ,; ,m vap c m vap =?=↓?↑ H T T H T 标准相变焓 幻灯片 15 一、标准摩尔生成焓 最稳定的单质:H 2(g), N 2(g), O 2(g), Cl 2(g), C(石墨), S(正交硫),Hg (l), Sn(白锡), Cu (s), …二、标准摩尔燃烧焓 规定的燃烧产物:CO 2(g), H 2O (l), SO 2(g), N 2(g), … )(m f H ?)(m c H ?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燃烧焓 幻灯片 16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十一章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 1.反应为一级气相反应,320 oC时 。问在320 oC加热90 min的分解分数为若干?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的分解分数为11.2% 2.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10 min。求1h后剩余A的分数。 解:同上题, 答:还剩余A 1.56%。 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反应掉50%需时19.4 min。

4. 25 oC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 的动力学数据如下(蔗糖的初始浓度c0为1.0023 mol·dm-3,时刻t的浓度为c) 使用作图法证明此反应为一级反应。求算速率常数及半衰期;问蔗糖转化95%需时若干? 解:数据标为 利用Powell-plot method判断该反应为一级反应,

拟合公式 蔗糖转化95%需时 5. N -氯代乙酰苯胺异构化为乙酰对氯苯胺 为一级反应。反应进程由加KI溶液,并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来测定。KI只与A反应。数据如下: 计算速率常数,以表示之。。 解:反应方程如下

根据反应式,N -氯代乙酰苯胺的物质的量应为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的二分之一, 作图 。

6.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对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 解:转化率定义为,对于一级反应, 对于二级反应, 7.偶氮甲烷分解反应 为一级反应。287 oC时,一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力为21.332 kPa,1000 s后总压为22.732 kPa,求。 解:设在t时刻的分压为p, 1000 s后,对密闭容器中的气相反应,可以用分压表示组成:

物理化学动力学 试题3

物理化学动力学试卷3 一、选择题( 共16题26分) 1. 2 分(6453)6453 除多光子吸收外,一般引起化学反应的光谱,其波长范围应是: (A) 可见光(400 - 800 nm) 及紫外光(150 - 400 nm) (B) X射线(5 - 10-4 nm) (C) 远红外射线 (D) 微波及无线电波 2. 2 分(6181)6181 单原子分子A与双原子分子B生成非线性过渡态时,据A(TST)=(k B T/h)[q≠/(q A q B)] 计算A时,q≠为 (A) f t3f r2f v3(B) f t3f r2f v4 (C) f t3f r3f v3(D) f t3f r3f v2 3. 2 分(6104)6104 在过渡态理论的速率方程中,因数RT /Lh或k B T/h对所有反应都是一样的。其值约为∶ (A) 103 s-1 (B) 1013 s (C) 1013 s-1 (D) 103 s 4. 2 分(6109)6109 设气体A和B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发生化合A + B = C,已知一维平动配分函数 f t = 108,一维转动配分函数f r= 10。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T时,反应的频率因子为: (A) 10-22k B T/h (B) 10-21k B T/h (C) 10-23k B T/h (D) 1023k B T/h 5. 下列双分子反应中: (1) Br + Br →Br2 (2) CH3CH2OH + CH3COOH →CH3CH2COOCH3+ H2O (3) CH4+ Br2→CH3Br + HBr 碰撞理论中方位因子P的相对大小是∶ (A) P(1) > P(2) > P(3) (B) P(1) > P(3) > P(2) (C) P(1) < P(2) < P(3) (D) P(1) < P(3) < P(2) 6. D+B→产物,从各物理量均以基本单位计算所得之k N ,换算为以mol·dm-3为量纲的k c,它们的关系为: (A) k c =Lk N(B) k c=106L2 (C) k c=103Lk N(D) k c=10-3Lk N 7. 理想气体反应A + BC[ABC]≠→产物,若设E a为阿累尼乌斯活化能,?≠H m$表示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在标准状态下的焓差,则 $+ RT (A) E a= ?≠H m

物理化学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1、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的可能性。热力学上不能发生的过程,现实中肯定不发生。 2、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机理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3、*热力学:研究过程的可能性;动力学:研究过程的现实性。 4、*热力学不考虑时间因素,所以热力学上可以发生的过程只是现实可能发生的过程,不是必然发生的。比如一个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尽管为负,但由于反应阻力很大,有可能实际上并不发生,因而必须研究动力学问题,即过程发生的速度问题。 11.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的定义: R→P 2、反应进度(extent of reaction ): 对某化学反应的计量方程为: B B 0B ν=∑ 转化速率定义为: B B d 1d d d n t t ξξν? = = 3、反应速率: d 1d V t ξ = v B B 1d d c t ν=(恒容) 4、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参数与时间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微分式或积分式。 d /d c t =v 5、基元反应简称元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反 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6、*反应机理:表示一个反应是由那些基元反应组成的,又称反应历程。 7、如果一个化学计量式代表了若干个基元反应的总结果,那这种反应称为总包反应或总反应。 8、 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程中各反应物的系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9、在基元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分子数目称为反应分子数。可区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10、*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 11、反应速率: ???=- =B A B A A A n n c kc dt dc v nA 、nB 是反应组分A 、B 的分级数,而n= nA + nB +……是反应的总级数, k 是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系数。 12、反应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molXm -3)1-n X s -1,与反应级数有关。物理意义是当反应物的浓度均为单位浓度时 k 等于反应速率。 13、在速率方程中,若某一物质的浓度远远大于其他反应物的浓度,或是出现在速率方程中的催化剂浓度项,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认为没有变化,可并入速率系数项,这时反应总级数可相应下降,下降后的级数称为准级数反应。 ''(1) [A][B] [A][B] [B] ( [A]) r k r k k k =>>==准一级反应 §11.2 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1、*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常见的零级反应有表面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A → P v A = k 2、★考,计算。半衰期: A A,0 A,0A 0 A d d c t c c k c kt c t -==? ? A A,0A,012 1 22c c c t k == ★考反应物反应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用t1/2表示。 3、★考填空。零级反应的特点 (1)速率系数k 的单位为[浓度][时间]-1

物理化学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选择题 1. 反应 A →产物 为一级反应,2B → 产物 为二级反应,t 1(A) 和 t 1(B) 分别表示两反应的半衰期, 设 A 和 B 的初始浓度相等,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t = 2t 12(A) 和 t = 2t 12 (B) 时,A ,B 物质的浓 度 c A ,c B 的大小关系为: ( ) (A) c A > c B (B) c A = c B (C) c A < c B (D) 两者无一定关系 2. 在反应 A k 1B k 2C ,A k 3 D 中,活化能 E 1> E 2> E 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 (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 3. 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 E 2> E 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则: (A)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B)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C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D) 21d d d d k k T T > 4. 400 K 时,某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k p = 10-3(kPa)-1·s -1,如速率常数用 k C 表示,则 k C 应为: ( ) (A) 3.326 (mol ·dm -3)-1·s -1 (B) 3.0×10-4 (mol ·dm -3)-1·s -1 (C) 3326 (mol ·dm -3)-1·s -1 (D) 3.0×10-7 (mol ·dm -3)-1·s -1 5. 如果臭氧 (O 3) 分解反应 2O 3→ 3O 2的反应机理是: O 3→ O + O 2 (1) O + O 3→ 2O 2 2) 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 O 3而言可能是: ( )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5 级反应 6. 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k 1B ,A k 2C ,下列哪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 ) (A) k 总= k 1+ k 2 (B) k 1/k 2= [B]/[C] (C) E 总= E 1+ E 2 (D) t 1= 0.693/(k 1+ k 2) 7. 某反应物反应掉 7/8 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它反应掉 1/2 所需时间的 3 倍,则该反 应的级数是:( ) (A) 零级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8. 某气相 1-1 级平行反应 M k 1R ;M k 2S ,其指前因子 A 1= A 2,活化能 E 1≠E 2,但均与温度无关,现测得 298 K 时 ,k 1/ k 2= 100,则 754 K 时 k 1/k 2为: ( ) (A) 2500 (B) 2.5 (C) 6.2 (D) 缺活化能数据,无法解 9. 下表列出反应 A + B → C 的初始浓度和初速: 初 始 浓 度 /mol ·dm -3 初 速 /mol ·dm -3·s -1 c A,0 c B,0 1.0 1.0 0.15 2.0 1.0 0.30 3.0 1.0 0.45 1.0 2.0 0.15 1.0 3.0 0.15 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 (A) r = k c B (B) r = k c A c B (C) r = k c A (c B )2 (D) r = k c A 10. 某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 为 4.62×10-2 min -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

物理化学第七章动力学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11.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的定义 非依时计量学反应: 若某反应不存在中间物,或虽有中间物,但其浓度甚微可忽略不计,则此类反应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符合一定的计量式。那么,这类反应就称为非依时计量学反应 某反应的化学计量式:B B 0B ν=∑ 对非依时计量学反应,反应进度ξ定义为:B B d d /n ξν= 转化速率为:B B d /d (1/)(d /d )t n t ξξν== 反应速率为:B B /(1/)(d /d )r V V n t ξν== 即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来定义反应速率。对非依时计量学反应,此定义与用来表示速率的物质B 的选择无关,与化学计量式的写法有关。 对于恒容反应,反应速率可表示为:B B (1/)(d /d )r c t ν= 对任何反应: E F G H e f g h +=+ G E F H d d d d 1111d d d d c c c c r e t f t g t h t =- =-== 2.基元反应 定义: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 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基元反应为组成一切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例如: 2222C +M =2C +M C + H =HC +H H +C =HC +C 2C +M =C +M

化学反应方程,除非特别注明,一般都属于化学计量方程,而不代表基元反应。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又称为反应历程。在总反应中,连续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称为反应机理,在有些情况下,反应机理还要给出所经历的每一步的立体化学结构图。3.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 (1)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称为反应分子数。 (2)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 乘积成正比。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程中各反应物的系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例如:单分子反应:A ?? →产物,A A d /d c t kc -= 双分子反应:A B +?? →产物,A A B d /d c t kc c -= A A +??→产物,2A d /d A c t kc -= (3)说明: 速率方程中的比例常数k ,叫做反应速率常数。温度一定,反应速率常数为一定值,与浓度无关;它是反应本身的属性。同一温度下,比较几个反应的k , k 越大,则反应越快。 基元反应按反应分子数可划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对于非基元反应,只有分解为若干个基元反应时,才能对每个基元反应逐个运用质量作用定律。 4.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 对于化学计量反应 A B Y Z a b y z ++?????→???++由实验数据得出的经验速率 方程,一般形式为: A A A B d d c r kc c t αβ =- =??? 反应级数: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项上的指数称为该反应物的级数。

物理化学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 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反应掉50%需时19.4 min。 6.偶氮甲烷分解反应 为一级反应。287 oC时,一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力为21.332 kPa,1000 s后总压为22.732 kPa,求。 解:设在t时刻的分压为p, 1000 s后,对密闭容器中的气相反应,可以用分压表示组成:

8. 某一级反应,初始速率为,1 h 后速率为 。求 和初始浓度 。 解: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 11.某二级反应 ,两种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皆为,经10 min 后反应掉25 %,求 。 解:由于A 和B 的计量系数和初始浓度相同,因此在反应过程中, 令,由速率方程的积分式的 18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22g HBr g Br g H →+符合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即在某温度下,当31.02 2 -?==dm mol c c Br H 及322 2 -?==dm mol c c Br H 时,反应速率 为v ,其他不同浓度时的速率如下表所示。

求反应的分级数。 解:从题目所给数据中可以看出,此题应该结合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来考虑。按图所给的式子 [] [] [][]3 2 1 22n n n HBr Br H k dt HBr d = 得知,在某一时刻的反应速率是取决于[]1 2n H ,[]2 2n Br 及[]3 n HBr 的,如这三者中任 何一个浓度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反应速率,而影响的倍数则取决于n 。利用表中速率数据便能求出321,n n n 及。 [] v dm mol dm mol dm mol k dt HBr d n n n =???=---3 2 1) 2() 1.0()1.0(3 3 3 (1) [] v dm mol dm mol dm mol k dt HBr d n n n 8) 2()4.0()1.0(3 213 3 3 =???=--- (2) [] v dm mol dm mol dm mol k dt HBr d n n n 16) 2()4.0()2.0(3 213 3 3 =???=--- (3) [] v dm mol dm mol dm mol k dt HBr d n n n 88.1) 3()2.0()1.0(3 213 3 3 =???=--- (4) 将(1)除以(2)得 8 14.01.02 33 = ??? ? ? ???--n dm mol dm mol 得到 5.12=n 同理可得11=n ,13-=n

物理化学学科代码表

物理化学学科代码表B0301 结构化学 B030101 体相静态结构 B030102 表面结构 B030103 溶液结构 B030104 动态结构 B030105 谱学 B030106 结构化学方法和理论B0302 量子化学 B030201 基础量子化学 B030202 应用量子化学 B0303 催化 B030301 多相催化 B030302 均相催化 B030303 人工酶催化 B030304 光催化 B0304 化学动力学 B0300401 宏观反应动力学 B0300402 分子动态学 B0300403 反应途径和过渡态B0300404 快速反应动力学 B0300405 结晶过程动力学 B0305 胶体与界面化学 B030501 表面活性剂 B030502 分散体系 B030503 流体性能 B030504 界面吸附现象 B030505 超细粉和颗粒 B0306 电化学 B030601 电极过程动力学 B030602 腐蚀电化学B030603 熔盐电化学 B030604 光电化学 B030605 半导体电化学 B030606 生物电化学 B030607 表面电化学 B030608 电化学技术 B030609 电催化 B0307 光化学 B030701 激光闪光光解 B030702 激发态化学 B030703 电子转移光化学B030704 光合作用 B030705 大气光化学 B0308 热化学 B030801 热力学参数 B030802 相平衡 B030803 电解质溶液化学B030804 非电解质溶液化学B030805 生物热化学 B030806 量热学 B0309 高能化学 B030901 辐射化学 B030902 等离子体化学 B030903 激光化学 B0310 计算化学 B031001 化学信息的运筹B031002 计算模拟 B031003 计算控制 B031004 计算方法的最优化B031100 材料

流体力学知识点

第一章流体流动§1.1.1、概述 1、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流体具有三个特点①流动性,即抗剪抗张能力都很小。 ②无固定形状,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③在外力作用下流体内部发生相对运动。 2、流体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 流体分子自由程<流体质点尺寸<设备大小,流体质点成为研究流体宏观运动规律的考察对象。 3、流体连续性假设: 假设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空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连续性假设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复杂的分子运动,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流体的流动规律,这时,流体的物理性质及运动参数在空间作连续分布,从而可用连续函数的数学工具加以描述。 流体流动规律是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 ①流体的输送 研究流体的流动规律以便进行管路的设计、输送机械的选择 及所需功率的计算。 ② 压强、流速及流量的测 量为了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需要对管路或设备内的压强、流量及流速等一系列的参数进行测量,这些测量仪表的操作原理又多以流体的静止或流动规律为依据的。 ③ 为强化设备提供适宜的 流动条件化工生产中的传热、传质过程都是在流体流动的情况下进行的。 设备的操作效率与流体流动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流体流动对寻找设备的强化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着重讨论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流体在管内的流动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及规律来分析和计算流体的输送问题。 第二节流体静力学方程 流体静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本节只讨论流体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1.2.1流体的密度和比容 1、流体的密度:单位体积的流体所具有的质量。 /m V ρ=?? 当V ?趋近于零时,/m V ??的极限值为流体内部某点的密度,可以写成: 0lim V m V ρ?→?=? 各种流体的密度可以从物理化学手册和有关资料中查得。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及膨胀性,故其密度随温度及压强而变化,因此对气体密度必须标出其所处的状态。从手册中查出的气体密度是某指定状态下的数值 ,应用时一定要换算到操作条件下的数值。当气体的压强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按理想气体来处理,即热力学温度、压强和体积间具有如下关系: 000p V pV T T = 上式等号两侧除以一定质量m 后,变为: 000000p pT p T T p T ρρρρ=?= 下标0表示由手册中查得的条件。 在某指定的温度和压强下,理想气体的密度也可直接用气体状态方程来求算,即 m m pM pV nRT RT M V RT ρ== ?== 若气体为混合气体,计算密度的最简单方法是将式中的气体摩尔质量M 换成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m 。由加和规律求得: 1122....m n n M M y M y M y =+++ y :混合气体中组分的摩尔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 化工厂中所处理的液体经常是混合液体,是若干单纯液体的混合物。从手册中难于查到混合液体的密度。液体混合时体积略有变化,为了便于计算,一般忽略这种体积变化,认为各纯液体混合后总体积为各纯液体体积之和。以1kg 混合液为基准,混合液的平均密度为: 1 2 1 2 1 ...n m n a a a ρρρρ= + ++ 或 1 2 1 2 1 ...m n n a a a ρρρρ= + ++

物理化学动力学

第十一、十二章 动力学概念理解 1. 反应233O 2O →,速率方程2232d[O ] [O ][O ]d k t - =或2332d[O ][O ][O ]d k t '-=,k 与k '的关系应为: A. 2k =k ' B. k = k ' C. 3k =2k ' D. 2k =3k ' 2. 简单反应A B D a b d +=,已知a b c <<,则速率常数A k 、B k 、D k 的关系为: A. A B D k k k a b d << B. A B D k k k << C. A B D k k k >> D. A B D k k k a b d >> 3. 关于反应速率r ,表达不准确的是: A. 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的大小有关 B. 与各物质的浓度标度选择有关 C.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D. 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 4. 基元反应A 2D 3G +→,在298K 以及23dm 的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0.3-1mol s ?,则此时的G 的生速率(单位:-3-1mol dm s ??)为: A. 0.15 B. 0.9 C. 0.45 D.0.2 5. 基元反应A B G a b 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准确的是: A. A d[A][A][B]d a b k t - = B. B d[B] [A][B]d a b k t -= C. G d[G][G]d g k t = D. G d[G][A][B]d a b k t = 6. 某一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0/c k ,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三级 7. 某一基元反应,2A(g)B(g)E(g)+→,将2mol 的A 与1mol B 放入1L 的容器中混合并反应,那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率间的比值是: A. 1:2 B. 1:4 C. 1:6 D. 1:8 8. 关于反应级数,说法准确的是: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 D. 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9. 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的时间1t 与反应完成50%的时间2t 之间的关系为: A. 12t t = B. 124t t = C. 127t t = D. 125t t = 10. 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 %的时间的两倍,则x 为: A. 32 B. 36 C. 40 D. 60

流体动力学总结

环境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 环境主要指水环境与大气环境。 主要任务是研究污染物质在水体或大气中的扩散或输移规律,如废水排放或废气排放。环境流体力学又称污染流体力学。 主要目标是污染物排入水体或大气后,由于扩散或输移所造成的污染物浓度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主要方法是研究示踪物质(tracer)在水体或大气中的扩散或输移,不考虑由化学或生物等因素所产生的转化或降解作用。 示踪物质指在流体中扩散和输移时不发生化学反应或生化反应的物质,其存在不影响流场特性的改变。 河口污染问题 入海河口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排放污染物也较集中。并且容易发生海水倒灌、河水漫滩。 入海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的过渡段,是河流与海洋两种动力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的区域。复杂的动力因素使河口的污染物迁移扩散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湖泊与河流水文条件不同,湖水流动缓慢、蒸发量大、有相对稳定的水体。 湖泊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多 湖水稀释和输运污染物能力弱 湖泊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积累和转化能力强。有些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分解,从而有利于湖水净化。而有些生物把毒性不强的无机物转化成毒性很强的有机物,并在食物链中传递浓缩,使污染危害加重。

热污染问题 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热电厂、核电站及冶炼等使用的冷却水是产生热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温升高,会降低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并且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增大耗氧作用,并使水体中某些毒物的毒性提高。水温升高还破坏生态平衡的温度环境条件。 污染趋势 由支流向主干延伸 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 由陆域向海域发展 水体污染的定义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改变,正常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水体原有的使用价值,造成环境质量、资源质量和人群健康等方面的损失和威胁。 水体污染的机理 ?(1)物理作用: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水力和自身力量的作用下扩大在水中所占的空间,随着分布范围扩大,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降低。 ?例如稀释、扩散、迁移、沉降、挥发和悬浮等 ?(2)化学与物理化学作用:污染物质在随水流运动的过程中多以离子和分子状态存在,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改变污染物质的存在形态,污染物质发生迁移转化。 ?(3)生物与生物化学作用:污染物质在水中受到生物的生理、生化作用,通过食物链传递发生分解、转化和富集,使水质净化或水质恶化。 水体污染的特点 ?溶解氧下降 ?水生生态系统改变 ?毒性增强 水体污染的危害 ?影响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 ?影响渔业和工、农业生产 ?损坏旅游资源 ?加剧水资源短缺,并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研究内容 ●传统水力学主要是研究水流自身运动规律

物理化学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十一章课后 题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7.若为对行一级反应,A的初始浓度为;时间为t时,A 和B 的浓度分别为和。 (1)试证 (3)已知为,为,,求100 s后A 的转化率。 证:对行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为 转化率: 40.高温下乙酸分解反应如下:

在1089K 时,1174.3-=s k ,1265.4-=s k 。 (1)试计算乙酸反应掉99%所需的时间; (2)当乙酸全部分解时,在给定温度下能够获得乙烯酮的最大产量是多少? 解:(1)根据1k 和2k 的单位知:该反应为一级平行反应,速率方程为 t k k c c A A )(ln 210 ,+= 得s c c k k t A A 55.0ln 1 0,21=+= (2)若乙酸全部分解,则 0,A A B c c c =+ 21//k k c c A B = 联立两式解得0,0,2 12 554.0A A A c c k k k c =+= 即在给定温度下能够获得乙烯酮的最大产量是0.5540,A c 。 41. 对于两平行反应:

若总反应的活化能为E ,试证明: 证明:设两反应均为n 级反应,且指前因子相同,则反应速率方程为 上式对T 求导数 43.气相反应2HI(g)(g)H (g)I 22→+是二级反应。现在一含有过量固化碘的反应器中充入50.663 kPa 的(g)H 2。已知673.2K 时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119s kPa 109.868---??=k ,固体碘的饱和蒸汽压为121.59kPa (假设固体碘与 碘蒸气处于快速平衡),且没有逆反应。 (1)计算所加入的(g)H 2反应掉一般所需要的时间; (2)验证下述机理符合二次反应速率方程。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流体力学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技术 计划学时:64 一、课程性质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有特色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流体力学课程是学生理解掌握现代化石油勘探、设计、运行与管理的知识基础,也是学生继续深造及将来从事研究工作的重要工具,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奠定基础。本课程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培养目标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立足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石油工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石化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从事石化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利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体魄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和工作内容的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中、高级工的应知理论、应会技能和必备的职业素养。成为满足石化企业分析检验岗位对所需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探究型的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流体力学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维护工作,能够解决能源化工等工程中遇到的流体力学问题,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2.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对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原理的应用能力。

物理化学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选择题 1.反应A →产物为一级反应,2B →产物为二级反应,t 12 (A)和t 12 (B)分别表示两反应的半衰期,设A 和B 的 初始浓度相等,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t =2t 12 (A)和t =2t 12 (B)时,A ,B 物质的浓度c A ,c B 的大小关系 为:() (A)c A >c B (B)c A =c B (C)c A E 2>E 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 度考虑,为了提高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A)较高反应温度 (B)较低反应温度 (C)适中反应温度 (D)任意反应温度 3.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E 2>E 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则: (A)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B)21 d ln d ln d d k k T T < (C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D)21d d d d k k T T > 4.400K 时,某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k p =10-3(kPa)-1·s -1,如速率常数用k C 表示,则k C 应为:() (A)3.326(mol ·dm -3)-1·s -1(B)3.0×10-4(mol ·dm -3)-1·s -1 (C)3326(mol ·dm -3)-1·s -1(D)3.0×10-7(mol ·dm -3)-1·s -1 5.如果臭氧(O 3)分解反应2O 3→3O 2的反应机理是:O 3→O+O 2(1) O+O 3→2O 22)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O 3而言可能是:() (A)0级反应(B)1级反应(C)2级反应(D)1.5级反应 6.两个一级平行反应A k 1 B ,A k 2 C ,下列哪个结论是不正确的:()(A)k 总 =k 1+k 2(B)k 1/k 2=[B]/[C](C)E 总=E 1+E 2(D)t 12 =0.693/(k 1+k 2) 7.某反应物反应掉7/8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它反应掉1/2所需时间的3倍,则该反 应的级数是:() (A)零级(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 8.某气相1-1级平行反应M k 1 R ;M k 2 S ,其指前因子A 1=A 2,活化能E 1≠E 2,但均与温度无 关,现测得298K 时,k 1/k 2=100,则754K 时k 1/k 2为:() (A)2500(B)2.5(C)6.2(D)缺活化能数据,无法解 9.下表列出反应A+B →C 的初始浓度和初速: 初始浓度/mol ·dm -3 初速 /mol ·dm -3·s -1 c A,0 c B,0 1.0 1.0 0.15 2.0 1.0 0.30 3.0 1.0 0.45 1.0 2.0 0.15 1.0 3.0 0.15 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A)r =kc B (B)r =kc A c B (C)r =kc A (c B )2(D)r =kc A 10.某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 为4.62×10-2min -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 0.1mol ·dm -3,该反应的半衰期应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