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政策分析

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政策分析

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政策分析
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政策分析

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政策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是一国(地区)高等教育有无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出台鼓励、倡导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针、政策,国内高等教育走出去才有可能,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先导,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可缺少的前提因素。1

一、国家及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特点分析

(一)云南省政策与国家政策的契合度不高,从比率看,只能达到60%。

按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与云南省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的比率来看,国家(从2000年起至今)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现收集到的)共有15个,云南省根据国家政策相应出台的具体方案有9个,云南省相应方案数量占国家总政策数量的60%,在这60%的范围里,云南省对应国家政策出台的相应方案最多达3个,最少为1个。

(二)具体规定资金的政策内容较少,只占所有文件的22%。

云南省相应的9个政策中,2个政策提及资金方面的具体内容,资金政策内容约占云南省这9个政策的22%。

政策名称

具体内容

《云南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

从2000年起,每年从地方公派留学专款中划出25万美元。

《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

①第二十三条积极争取国家奖学金,同时设立云南省政府奖学金。

②第二十四条鉴于周边国家经济较为贫困,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接受周边国家学生时可采取提供部分奖学金的办法,但幅度须在常规收费实际额40%以内。

(三)较多政策提及建设“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比率达到56%,但是未找到具体规定“人才培养基地”的内涵、形式与具体实施程序。

在9个云南省政策中有5个政策提及“在云南省建立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约占比例为56%。

政策名称

具体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若干意见》

通过积极培养小语种人才、建立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孔子学院等多种方式,与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

立教育合作关系。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力度,加速境外孔子学院(课堂)和汉语培训中心建设

《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海外特别是南亚、东南亚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

《云南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实施非通用语种教学基地建设,建设云南东南亚国际文化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建设10所国际学校和50个国际部。建设12个国际化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心、5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学院,吸引世界500强和跨国企业来云南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或成为第一车间。

《关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

在境外、国外建设10个孔子学院和一批汉语中心,建成10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四)“专业设置”是政策中较受重视的问题,比较偏重文科语言类的专业设置。

9个政策中,4个政策提及具体的“专业设置”的内容,约占比例44%。

政策名称

具体内容

《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六条学校接受外国学生的专业必须是对外开放专业。为外国学生单独设立新的学历教育专业,经云南省教育厅审核后报国家教育部审批。

《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

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培养人才,各级各类学校接受周边国家学生可适当放宽专业标准。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进一步推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继续开展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

《关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合作研究,弥补我省特殊人才的不足,填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特殊专业设置空白。

二、云南省高校高等教育政策的特点分析

(一)在现有的59所高等大学中,有22所大学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有相关合作,与此同时在能查到的学校中,几乎都存在与国外大学的合作。

(二)在现有信息的38所大学中,有14所能够查到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效应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效应研究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具有服务外交、促进教育交流合作与发展的作用,还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文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国际交流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促进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还能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商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人力资本和缓解就业等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还通过学生教师的国际化、科研交流合作、高校的国际知名度等影响中外文化交流。作为一种服务外交的手段,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政治方面还有助于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理解,扩大国际交往范围,建立新型政治伙伴关系等。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做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建立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系,尽快推进我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是我国政府和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为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做贡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几经曲折,在经历初创期、快速发展期、全面停滞期和改革开放以后快速发展期等多个阶段的发展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对于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来说依然不够成熟,面临的问题也依然众多,比如教育服务贸易逆差严重,高等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依然有差距,国际知名度不高、留学生层次和结构构成差、地区分布不均匀等,这些都会使我国不能完全开发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高等院校的国际知名度不高,在国际化进程的激烈竞争中没有优势,文化软实力

缺乏国际竞争力。鉴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质量的局限,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中处于劣势,国际化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和现实基础,本文以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效应为研究对象, 首先分析了目前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争论,在总结对比了多位学者的观点之后,本文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并且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个发展历程,同时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了分析。其次,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经济、社会宏观关系的角度出发,理论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效应,并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效应分为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社会效应和政治效应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着重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时,通过将学生国际流动引入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在一系列假设的前提下,理论分析了学生国际流动对流出国和流入国总体的经济效应以及经 济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问题。结果发现,在一个简化为两国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整体来说是有益的。但是收益需要在两国之间进行分配。国家是否受益于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由众多参数共同决定,主要包括留学生人数占比,留学归国人数占比等。模型中还分别论述了学生国际流动的短期水平效应和长期增长效应。短期的水平效应是指短期内收入可能会降低,但是长期来讲,还是会带来收益,比如,国外学生大量流向国内,对于东道国而言,首先要支付大量培养费用,会在短期内将低收入,但是因为长期增长效用的存在,在长期中

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比较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等教育在国家的发展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因为人才是保持本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跨文化与全球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服务与传递当中的意识、活动、能力与过程。美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最为发达的国家,自从二战以后,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投入巨大资源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这种跨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经历既能加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又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因此,本文以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变迁为考察对象,分析其自二战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发展过程和政策特点,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特点,以期从中得到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益启示。 1 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价值取向比较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80年代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之一,美国开始输出制定国际教育政策,建立国际教育制度向输出自己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制度。50-60年代,国际教育以海外教育交流计划的方式在帮助美国巩固其西半球的地位中立下汗马功劳;70-80年代,国际教育以发展教育的新姿态,在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美国的自由市经济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充当排头兵。在后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解体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使美国的国际教育由服务于政治、经济与文化制度需要转向服务于全球经济竞争的需要,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90年代至今,国际教育以全球教育的形式,成为美国向全球输出其政治观念与价值观,以及保护“全球安全”和实施“全球治理”的工具。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改革开放以后初露端倪,1979年由国务院批转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纪要”中,就“博采各国高等教育之长”达成共识;到1983年,邓小平更是明确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观点,以此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上高教国际化之路。进入21世纪后,国际合作交流成为各领域的主流趋向。外界国际组织介入要求开放,内在本国政治体制改革深入,这两点因素促成我国高等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在21世纪向着全球化、国际化迅速深入发展。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不仅有国家出台战略决策保证发展,更随着政治改革深入、教育权利下放,由各大高校为主力引领方向,从课程建设、师资生源、基础设备、精神内涵等领域全方位发展。 2 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内容比较分析 从政策的制定上看,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为国家整体发展目标服务,这体现了教育为经济、政治服务的积极作用。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在八十年代才刚刚起步,对应于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提出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中外合作与交流,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上看是顺应了国情的发展。

职业教育国际化

国际化的职业教育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 ocational Education) 教学背景(The teaching background)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是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的必然选择,对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vocational school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t is also the only choice to develop the strategy of “go out ”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popularity . 一、教学内容( The teaching Content) 1.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及其成果(the practice and conseq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2.认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3.认识中国的高职教育(To underst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二、教学重点、难点(The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国际化(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三、教学目标(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1.知识目标(The knowledge objectives) 了解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工作重点的变更(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work centrality) 2.能力目标(The ability goals) 掌握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 To master the mea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3.情感目标(the emotional aims) 老师拥有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The teacher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train international talents ) 四、教学步骤(The teaching process) 1.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间及其结果(The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school and its result) 1)起步及发展过程( the beginning and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起步:在于领导的意识和决策;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认识和态度 发展过程:初级起步阶段,项目开发阶段,规划发展阶段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is at the decision of the leaders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relative workers)

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探究

第15卷第9期职业技术Vol.15No.9 2016年9月Vocational Technology September , 2016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探究 徐常翠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110136) 摘 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面临的主 要困境,从制定国际化发展规划、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建立国际合作办学平台、打造国际教学团队、建立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做了探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对策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9-0004-03 On the Strategy Study of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XU Changcui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110136,China ) Abstract :To adopt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significant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makes explor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formula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plans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connotation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forging the international teaching team ,and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system and curriculum system.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notation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6-09-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市社会科学2016年度课题 ,《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SYSK2016-16-06)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徐常翠(1978-),女。辽宁沈阳人, 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0引言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涵盖了教育、外事、法律、经济和产业结构、行业和市场等领域,需要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也需要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部门的密切协作,精心实施、有效推进,才 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国际化持续健康发展。1 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在新一轮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国际化大潮中,紧密依托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而起步的,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学生互换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总体上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国际化发展实践策略、办学水平亟待提高。1.1 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理念和办学模式相对落后。一是国家层面对于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过于宏观,缺乏配套政策。虽然国家在诸多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但是至今未能制定具有战略思维和宏观设计的发展规 — 4—

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1.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概念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可以认为是一种概念,同时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通常认为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领域内的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同时,全球化也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的理念。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历史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与生产力迅速的发展,以经济因素为主导的社会生活、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全球社会向一个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全球化进程伴随着15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开拓出现,然而,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化进程才真正地趋于成熟,并逐渐以成熟的态势和逼人的速度显著地在宏观上改变着世界格局。 实际上,全球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历史过程,而并非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事物,它的本质特征在于通过自身的优势力量去跨越地理上的障碍,其中包括独立的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融合与一体化过程的增强。同时,这些超越了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国家又必须共同面对和克服在全球化过程中涌现的全球性问题,这就又使得全球化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现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全球化也属于一种认知工具,是我们更加全面的分析、观察

与解决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新视角、新背景与新框架。 而经济上的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提供服务、资本流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要前提与物质基础,为其他领域全球化的展开开辟了道路。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是指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理念和方式。它要求从产品中抽离所有地域语言,国家或者地区和文化相关的元素,使之符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生活需求。例如,A公司生产一款口杯,在设计款式的同时,设计师把所有有需求的地区的生活习惯、文化理念融合到一起进行设计,把所有地区中的个性剔除,留其共性,从而生产出受不同地区喜爱的口杯。这就体现出了一种国际化生产趋势。 2.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联系 经济全球化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加速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地使世界金融市场的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也更加紧密了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使得世界经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那么,不可避免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知识对经济的作用也日渐加强,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强化,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实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日益扩大的当今世界,知识在生产力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全球性的经济融合、知识流动也促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影响与分布。1985年莱维提出“全球化”概念来形容这一变化,尽管“全球化”针对的主要是经济领域,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一些非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带动教育体制的变革。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与必然后,教育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面对这一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势在必行,然而面对中国的现状,我们有应该何去何从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制定科学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必须尽快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要从思想、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切入,创造条件,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接轨,争取和扩大话语权。要根据国情,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积极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要积极参与到高等教育国际研究与行政组织中去,发挥推动、协调和组织的作用。同时,在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中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保护、引进与输出以及短期应对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不可照搬西方模式。必须尽快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规划。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当是一种各国文化平等、双向的融合过程,而不应是某一个国家的一种文化的泛世界化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结果应当是一种包含着差异的辩证统一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完全一致”。只要我们把握和利用好这一国际化发展趋势,一种各国文化教育既相互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必将到来。 二、构建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必须构建国际化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培养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不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世界他国文化、能够突破文化差异的障碍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树立世界公民意识,同时加强外语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素质及管理经验的教育,尤其是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高层次人才和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劳动力。首先,课程结构要国际化。要在国际化理念指导下,调整优化现有课程结构,淘汰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加具有国际化内

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要有高境界

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要有高境界 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职业教育发展在地区之间、院校之间并不均衡,应该如何看待国际化问题,依然值得分析。 一、对标国际化的勇气 我国职业教育在规模、水平上均有了大的突破,也具有了新时代实现国际化的良好背景,应该瞄准国际标准制定发展目标,并进行大胆尝试。在巨大体量的基础上,我国关于国际化的探索将不仅具有本土意义,也是在提供国际化发展的中国方案,对世界教育互动交流和共同进步也是积极贡献。办学水平方面也有良好基础。一是办学水平得到巨大提升。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平台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极大提高,校园面貌极大改观。二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三是推动了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每年有近300万家庭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二、拥有国际化的视野 国际化的视野既包括放到国际范围内对我国职业教育 发展进行衡量与评判,更好肯定成绩、理清问题、把握方向,也包括看到多样化、发现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案。比如,对于

就业市场的人才层次高移,放在际化和全球化的背景可以更好看到这种趋势与图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岗位的知识性、技能化程度更高,对职业人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概莫能外。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问题在国际化背景下也会有更完整的表现。在职业院校学生升学问题上,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坚持了限制升学的政策,但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加大了支持力度。尤其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提出后,职业教育上下贯通的道路逐渐通畅。应该说,这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布局。普职比1∶1的争论放在世界背景中可以发现,我国单独一个省(区)在发展水平、文化特色上均可能与某一个国家相似,不同国家在处理普职结构上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可能的借鉴。 三、构建国际化的体系 构建国际合作的体系框架方面,国际化合作平台构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包括双语教学在内的教学改革等均在此列。《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两个重要指导性文件的出台,明确了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使命。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是体系框架设计的大背景。 以平台为例,借力国际合作平台的对接机构及人员是重要方面。可借力的平台至少包括政府搭建的跨校平台和院校

加强高校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重。例如,选择一些医学杂志上典型的统计误用问题(实验设计不当、统计方法选择错误、统计图表和相对数误用等),让学生利用已学到的统计学知识从其设计、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和统计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全面评价。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上述考试的内容正是把学习、考试和应用融为一体的作法。同时,通过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建立标准题库和非主讲教师命题等有效措施,实现教考分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医学统计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适当增加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比重 课堂讨论对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有益处。例如,将医学科研和医疗卫生实践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结合统计理论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内容纳入课堂讨论之中。针对其内容展开辩论、评价,各抒己见,然后由教师给予总结归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尽快巩固课堂教学 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综合判断和理解运用理论知识的素质,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而任课教学也能突破“写板书、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近五年我教研室数位教师在研究生班进行了这种尝试,同学收益匪浅,基本上摆脱了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的传统作法。例如选择一些适合教学的开题报告,请写报告的本人上讲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平时若提问:“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基本无人举手,但是围绕开题报告的课堂气氛却大不一样,同学们发言非常热烈,争先恐后,既谈试验设计的理论,又谈专业上的问题,采取此种教学的结果既完善了台上同学的开题报告涉及的设计方案,又使台下同学把课堂教学内容和专业实际进行一次大融合,把原来脱节的知识联系起来了,而且还触动了平时不发言同学的思想,尤其是对那种单纯知识型的学生很有振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高校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高淑贤 (新疆医科大学社科部)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指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博采世界各国教育之长,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当前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趋势影响到教育,要求各个国家之间要相互合作,互通信息。在高等教育上,各国高校之间只有加强合作,相互交流、沟通,才能共同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共同促进各国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21在学科发展上需要各国科学家共同攻克“科学堡垒”。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很多学科领域不断地拓宽和加深,人们对科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各国科学家既竞争又合作,互相促进。 31当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战争、爱滋病等,单靠一国是无法解决的。处在科研攻关前沿的各国高校只有加强交流,加强合作,共同研究,才能找出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危机和困难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41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局面,必须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这也必须依靠交流与合作,才有可能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加速本国社会的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参与与实施者是高校的教师及科研人员,他们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高校教师的积极参与,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无法实现的。在当前先进国家的大学中,国际化战略的相当部分工作(尤其是高校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直接落到了教师身上。 1993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所作的调查中,有183所大学的90%回答者认为,在推进高校国际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凡是那些教师对国际化事务不感兴趣的学校,基本上都远离国际化的轨道。 二、高校教师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1高校教师承担着向外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一个民族要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使其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高校是向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前沿阵地,高校教师自然责无旁贷。一方面他们向本国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在高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通过出国进修学习、讲学、合作研究及对外国留学生教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宣传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使民族教育走向国际,成为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21高校教师承担着向国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文化的重任。高校是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汇聚地,各种文化充斥其间,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选择、吸收引进什么样的文化,高校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是本国学术、文化的精英,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能够根据本国实际选择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并将其融汇到本民族的文化之中,取长补短,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充实更新,更有利于本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昌盛发展。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与选拔。 31高校教师承担着发展科技、创造人类共同文明的职责。当今世界许多新的发明、创造,许多科研成果都是在大学中生成的,高校教师是科研队伍的骨干力量,而且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国内国外许多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开发的结果。如日本的东京理科大学里,就有很多来自中国新疆一些大学的教师及科研人员,他们同日本的科研人员一起,在能源、智能材料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41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国际人才的重任。人类即将步入知识经济社会。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各国的相互联系与依赖日益紧密,这就必然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 581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JOU RNAL O F X I N J I A N G M ED I CAL UN I V ER S IT Y 2000Jun.,23(2)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成功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d8069319.html,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成功因素 作者:李兰冬邢文英张学龙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4期 摘要:美国的高等教育以其前沿性、高质量为特征。在这种全球领先的地位背后,其成 功的因素值得探究。本文试图从教育国际化策略、重视高等教育本身、校企结合、充盈的经济资助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成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1 毋庸置疑,谈到高等教育,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联想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诸如此类。这说明,美国不仅拥有全世界顶尖的高校,还几乎成了成功高等教育的代名词。据统计,全世界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大学供职。全球约30%的科学和工程类论 文及44%的最常被引用的论文出自美国大学。同时,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也雄踞全世界榜首。在如此惊人的数字背后,有许多因素值得我们去探究。因为正是这些因素的环环相扣,才使得美国高等教育走在世界前沿。 一、教育国际化策略 美国高等教育大至经历了三次国际化浪潮。第一次是二战前;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至今。这三次浪潮中,有一项内容是始终被重视的,那就是对外交流。同时,美国是一个极具危机感的国家,他们认为辉煌的过去代表不了明天,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实力。然而,美国本土的青年却不是特别热衷于跻身专业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据统计:在2001-2002学年全美留学身及其家属对美国经济总贡献值达到119.5亿美元,2004-2005学年,已增至132.9亿美元。 二、重视高等教育本身 美国大学把自己定位为:大学应该做真理的发现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真知灼见;大学应该做社会正义的守护者,对现有体制的不足提出批评;大学应该成为变革社会的力量,做指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灯塔。 正因为此,八十年代以来,回归教育风靡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人们普遍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学习和工作不断交替,相互结合的过程,从学校毕业的就业人士,在工作到一定时期以后,应能定期地回到学校进修学习,掌握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有的放矢地选修与职业有关的课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325万人。不少中国人认为,今天中国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上什么样大学的问题。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若从高考录取率看,情况似乎就是如此。统计表明,2013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达到89%,而2012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5%。但若从毛入学率看,到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30%,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是说,中国适龄人口中绝大多数青年没有享受上大学的权利,这还不包括数以亿计的成年人因为过去高等教育规模小而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还不具有接受成年人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生源不足问题困扰着高校的办学;另_方面,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能力非常有限,社会受众还只是很少部分群体。何去何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政策选择

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3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趋势相向而行,加快大众化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化进程,推进大学自主办学,建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国际化水平,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显著提高。①在变幻莫测的当今世界,与其他国家一样,人口、经济和大众化本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平问题;进入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与人口结构之间便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关系。在整个20世纪,在适龄人口数量庞大、上大学的机会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能够满足近30%的适龄人口上大学的需求,高等教育政策不能继续无视人口结构的变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增速持续下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总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年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 王庆石,刘伟 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职能的拓展 1 9 6 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召开4 4个国家参加的高等教育会议,会议对高等教育的解释是:“高等教育是指大学、文学院、理工学院和师范学院等机构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教育而言,其基本入学条件为完成中等教育。一般入学年龄为 1 8 岁,学完课程后授予学位、文凭或证书,作为完成高等学业的证明。”从高等教育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在各国高等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对高等教育的研究通常以大学为代表进行研究。“大学”一词产生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职能是由大学本身性质决定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1 1 —1 2世纪,在欧洲诞生的中世纪大学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产生的,教学是它最基本的功能,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1 9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的职能进一步发展,高等学校成为发现、创新知识的场所。洪堡在l 9世纪初创办柏林大学时期明确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思想和“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至此,科学研究正式称为大学的第二项职能。1 8 6 2年,《莫雷尔法案》创造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赠地学院”,“赠地学院”开创了高等学校从“象牙塔”向“社会服务站”转变的先河,威斯康星大学的“威斯康星思想”更是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从此,应用知识在高等学校有了新的内涵,服务社会成为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市场陆续开放,高等院校也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才能参与世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更好地服务社会,国际化在大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因此,大学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学的第四项职能,其作用在于推动大学的其他三项职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大学国际化必将成为大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界定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涉及面很广,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一是理解

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 市建设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每个城市的具体定位和表述不尽相同,比如,广州市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重庆市规划建设国际中心城市;天津市规划建设经济中心城市、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北京市和上海市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球城市,等等。 中心城市不同的功能定位将直接决定城市的发展路径、高等教育的地位和国际化策略。现代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和房地产的无限度膨胀,以及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高度聚拢,其核心应该是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文明创造能力、人类发展的引领能力。为此,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关键中的关键。 当代社会处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是一个日渐开放的社会,因此中心城市还具有国际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质。通过对外开放与国际合 作,构建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既是推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又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与发展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心城市的建设,外延靠房地产发展和要素扩张,内涵则取决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文章简要介绍上海市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

体设想与做法。 一、战略导向 所谓战略导向问题,即上海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原因所在,这与上海的城市定位有直接关系。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海要加快建成“四个中心”(即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而建成世界城市。上海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有其自身的发展劣势与优势。最大的劣势是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最大的优势是具有沟通内陆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便利。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必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这关键取决于高水平的人才与高质量的教育。 正基于此,上海市政府提出了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旨在全面提升本市教育国际化水平,面向国际社会全方位开放本地教育市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快培养、集聚国际化高水平人才,为早日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其中,重点领域是推进本地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就是说,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 上海市政府于2010年颁布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战略方向,并在全国较早地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对推进教育国际化进行全面部署。 二、战略目标

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 韦家朝 (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具有国际视野的办学理念、别具一格的办学体制、世界一流的师资力量等方面,这些特点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可以概括为:我国高等教育应树立国际化观念,科学、准确地确立并坚持自己的发展定位,选聘优秀校长,引进一流师资等。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Characteristics of t 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 igher Education of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Its Enlighten m ent on China sH igher Education WE I J ia -chao (R esearch I 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 ji n g Un i v ersity ,N 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 n ter nationalization o f h i g her educati o n o f Stanford Un iversity are m a i n l y e mbod ied i n its school-runn i n g i d ea w ith i n ternati o na l v ision,t h e unique schoo l-runn i n g syste m, the world-c lass teaching force , etc The enli g htenm en t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on Ch i n a s h i g her education can be summ arized as f o llo w s :Ch i n a s higher education shou l d develop inter national concepts ,estab lish and adhere to the ir o w n sc i e n tifi c and accurate deve l o p m enta l orientati o ns ,se lect ou tstanding pri n c i p als ,i n v ite first-class teach i n g fo rce and so on K eyw ords :S tanford U niversity ; internati o na lizati o n of higher education ; characteristic ;enlighten m ent 1995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教育法指出:国家鼓励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我们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兴起、发展和现状 (一)兴起 斯坦福大学(Stanfo r d University )注册于 112 * 收稿日期 2009-09-18 资助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新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项目编号:08J YB010)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韦家朝(1972-)男,广西贵港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战略政策述评

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战略政策述评 摘要:在面临高等教育严峻的生源流失情况下,韩国实施了“留学韩国计划”,该计划旨在提高韩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第一阶段“留学韩国计划”的结束,在总结第一阶段实施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重在改进外国留学生吸引工作质量。 关键词: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留学韩国计划”;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XX)02-0085-05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吸引优秀留学生就读本国高校,加快改善国内教育品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增进国家及地区间友好互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和计划,推动和深化国际化办学战略实施,而留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引人注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作为我国的近邻,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一、“留学韩国计划”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 在“教育立国”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韩国在经济上一度创造了“汉江奇迹”,赢得了“亚洲四小龙”的美誉,现已跻身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韩国社会高度重视子女教育,推动和助长着家长的教育投资热情,再加上高校办学审批不严和准入门槛较低,导致高校数量快速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0%,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然而,韩国的教育质量却和社会公众渴求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服务的期望相差甚远。因此,广大家长把子女教育的阵地转移至海外高校,造成和出国留学相关的各种考试培训机构蓬勃发展,培育出了韩国独有的“三高”(大学入学率高、课外辅导率高和子女海外留学率高),形成了巨大的教育逆差,也给国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2004年韩国海外留学生人数高达217959人,占学生总数的5.4%,而外国来韩留学生数则仅占学生总数的0.22%,教育逆差问题极其严重(《韩国最新教育政策改革调研报告》)。与此同时,韩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导致高校新生入学率骤减,很多高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生源严重不足给高校运营带来了极大冲击,加上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社会普遍重视学校名声等因素,导致一些高校面临关门或被合并的局面。另外,中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中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措施,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加大吸引外国留学生就读本国院校,也对韩国的高等教育造成了一定冲击。 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国内国外“内忧外患”的局面下,韩国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