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一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一、地震的分布与危害

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喜马拉雅地震带③华北地震带④东南沿海地震带

⑤南北地震带⑥西北地震带⑦青藏高原地震带⑧滇西地震带

东经105度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

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里氏6级以上地震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浅源地震,破坏严重

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

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

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

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

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

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4. 产生的条件:

地形: 崎岖的山区,沟谷上游有坡度较大的汇水面积;

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大的地区;

物质条件:地表岩层破碎,山坡为松散土层或厚层风化物所覆盖;

水流条件:暴雨强度大,或在高山地带有多量融雪、融冰水的活动;

植被条件:稀疏;

人为因素:山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

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及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

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

4.发生的条件 : 地下水丰富和坡面有积水的地方,特别是连续性降雨后,有大量雨水下渗时,滑坡容易发生;地面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面、节理面及岩层面是天然的软弱面,尤其在断层面或岩层内夹有粘土层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崩落;风化作用、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人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行蓄水灌溉,坡面植被的破坏,都能诱发滑坡的发生。

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台风:形成在热带和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中国的气象灾害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1.台风在西太平洋生成后多向西北方向移动

2.台风的路径主要有三条

①是台风生成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移动,进入南海,在我国广东、海南沿海或越南

沿海登陆。

②是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岛或琉球群岛,在我国福建、浙江

和江苏沿海一带登陆。

③是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后,转向东北,袭击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风暴潮构成

风暴潮概念: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风暴潮——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

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

①广阔的暖洋面,海

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

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

定大气层结,促使空

气上升及水汽凝结

致雨。

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台风带来的强风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华南和华东等地的“伏旱”,暂时消除酷暑。

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1)寒潮发生的季节:一般出现在每年的秋末至初春之间

(2)强冷空气的源地: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

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

①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

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

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

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缓解冬春旱情;天然“杀虫剂”;净化城市空气;

带来风能资源等

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4、我国区域旱灾类型与特点

洪涝灾害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灾情严重。

海洋灾害定义: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雾等。

按成因分类:气象因素:热带气旋、风暴潮岩石圈活动:海啸多种因素:海冰、海雾海啸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巨浪称为海啸。成因: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特点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特点。

比较海啸和风暴潮

相同:都是短时间海水暴涨

产生破坏性的巨浪

不同:风暴潮多发生热带、温带气旋频繁的地区

风暴潮来临,船只应转移到避风港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等地质灾害所引起的巨浪

海啸发生,船只则应尽快驶向宽阔、深邃的外海

海冰和冰山

海冰:狭义的海冰是指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湖冰等淡水冰。

形成:在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危害: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发生的推力和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冰山:是淡水冰的一种,是指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块。

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

一农作物病虫害

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

2危害①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②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经济损失。我国三大主产棉区

黄河流域棉产区新疆棉产区(南疆)长江流域棉产区

森林病虫害

1危害①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

②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③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

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三 蝗灾和鼠害

1蝗灾 与旱灾、洪涝并称为中国农业三大自然灾害

(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

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先旱后涝,蚂蚱成片)

第五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区差异 灾情具有区域分异特点

灾害类型的区域差异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频次高,分布广。 多发的原因: ①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处;

②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③山区面积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④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和雨带的推移,导致我国旱涝频繁

牲畜掉膘、死亡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灾情表现

牧业灾害风险大 农业灾害风险大 风险 雪灾、旱灾、虫灾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主要受灾灾种

靠天养畜 舍饲、半舍饲, 高密度养畜

畜牧业 经营方式 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为主 农业部门

草原广阔 耕地面积大 土地类型 干旱、半干旱; 高原、山地 湿润、半湿润; 平原、丘陵 气候、地形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中国近十年重大自然灾害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力超过8级,能见度不到2米,汽车大灯全开只能照亮眼前3米左右的路面。据推测,黑风暴将于25日凌晨左右抵达华北地区,或将减弱至沙尘暴。 4月25日,台湾一条交通要道北二高七堵路段山崩,从空中鸟瞰,有大面积的崩坍。 4月26日10点59分台湾东部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央在台东外海190公里,深度20公里,全台有感。先岛群岛以南海域(经度123.7,纬度22.3),而美国地质勘测局报告称,台湾东南部26日发生里氏6.9级强烈地震。根据气象部门测报数据显示,这起地震震中是在兰屿地震侦测站东偏北的地方,地震深度20公里,其中台东成功出现最大震度是3.3,台北也明显感受得到这起地震。 4月26日13时40分左右,石家庄市区突然暗云压境,西部天空完全被昏黄暗红的云层笼罩,市区能见度霎时降低,有如黑夜即将降临。河北64县市今日午后遭遇8级大风袭击,其中邯郸市区一座大型铁塔倒地造成交通阻塞。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昼如黑夜,天空出现“红云”。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对自然灾害类的分级规定: (一)水旱灾害 1.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2.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干旱,或一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7)多个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 1.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1个或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三)地震灾害 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 (2)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 2. 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2)发生在首都圈、长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4.0级以上地震; (3)发生在国内其他地区(含港澳台地区)5.0级以上地震; (4)发生在周边国家6.5级以上、其他国家和地区7.0级以上地震(无人地区和海域除外); (5)国内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 (四)地质灾害 1. 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灾害险情; (3)因地质灾害造成大江大河支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得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与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得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得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得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得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与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得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降雨导致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洪涝受灾,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受灾较重,针对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省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此次大范围洪涝过程共造成299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7人,失踪10人,紧急安置转移254、0万人;农作物受灾1429、9千公顷,绝收207、2千公顷;倒塌房屋12、4万间,损坏房屋36、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四节国的生物灾害 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 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 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 而积之…… 思考探究:上述材料记录了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 提示:蝗虫灾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蝗虫 (1)特点:群聚群迁;集群庞大;远距离迁飞。 (2)危害:在迁飞过程中,蝗群片刻工夫就会把一大片庄稼吃成光秆,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3)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4)防治: 化学防治:包括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方法。 生物防治:包括牧鸡食蝗和微孢子虫灭蝗等方法。 2.水稻螟虫 (1)特点: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正在扩大,暴发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2)危害:从幼虫起就能钻入稻株的叶鞘和茎秆中,取食营养物质,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3)防治:

①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②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放养水稻螟虫的天敌。 ③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 3.黏虫 (1)危害对象:黏虫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棉花、甜菜、白菜等。 (2)危害:黏虫危害严重时,可将农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3)发生与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四次大规模黏虫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4)防治: ①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等。 ②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③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农药。 4.松毛虫 (1)危害对象:松毛虫是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 (2)特点:危害大,每年松毛虫成灾面积约200万公顷,减少林木产量300万立方米。 (3)危害: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农作物虫害形成的原因 二、我国的蝗灾 水、旱、蝗虫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农业自然灾害,蝗虫的发生、分布与旱涝关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2015国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国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4·25”西藏地震灾害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后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265次。震中位于博克拉,最大烈度为X度,重烈度区从震中向东延伸。其后,同日17时17分,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北纬28.4度,东经87.3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这是一场西藏近80年来最大的地震灾害,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最大的地质灾害。震后,吉隆情况不明,聂拉木失去联系,定日请求支援。“4?25”地震的震中虽然在尼泊尔,但波及我区19个县区。在8.1级强烈地震和两次7.0级以上余震冲击下,约有2700座房屋倒塌。由于自治区党委、政府措施果断、救援及时,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地震共造成31名中国人(其中西藏境内27人,尼泊尔境内4人)死亡,865人受伤。地震造成中国西藏自治区2511户房屋倒塌、24797户房屋受损,82座寺庙受损(其中严重受损13座、中度受损18座),直接经济损失共计348.84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471.17亿元(人民币)。 提高西藏地区的民用建筑物的质量迫在眉睫,同时,也应加大地震灾害的宣传,挺高藏区人民的灾害意识。 2.“7?3”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害 2015年7月3日,北京时间09时07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7.6度,东经78.2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报告,截至7月3日11时初步统计,皮山6.5级地震已造成6人死亡,倒塌房屋1.2万余间,其中严重损坏房屋5860余间,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6万人,初步核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详细介绍了国家地震局应急工作组在灾区的所见所感和开展工作的情况。他说,这次皮山 6.5级地震,虽不是近十几年来新疆震级最高的地震,但由于震源浅、余震密集、烈度高达8级,地震破坏力巨大,房屋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然而,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比较少,这得益于自治区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安居富民房在这次地震中无一垮塌;得益于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广泛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得益于自治区各部门应急联动和迅速反应机制。在救援中,工作组感到,自治区党委部署迅速、安排得当,统筹各方救援力量形成合力,抗震救灾工作科学、高效、

第2讲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2讲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考点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强化专练 1.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其成因是、。(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选)()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1)干旱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 (3)春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4)带来丰富的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5)ACD 考点二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强化专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安徽等省的交通、电力、农业、供水、通信等造成巨大影响,灾情十分严重。 材料二

(1)受冰冻雨雪影响最突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这次冰冻雪灾引起输电线路损坏,造成京广线部分路段因停电而中断,导致广州火车站数十万北上返乡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旅客东走广深线转线,西走广廉(江)线、黎湛线、湘桂线和线,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路线返乡。(2)粤北和湖南郴州地区是冰冻雪灾的重灾区,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A.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 C.位于南岭地区,地势较高 D.大气环流异常稳定,造成持续的低温环境 E.位于平原地区,积雪深厚 F.恰逢春节广州返乡旅客高峰期 (3)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瑞雪兆丰年”,就是说冬季雨雪多预示着来年农业生产可能会获得大丰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谈谈其中的科学道理。 答案(1)公路运输京九焦柳 (2)BCD (3)①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有利于来年春播和作物生长;②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③低温不利于害虫的越冬,能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考点三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强化专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答案(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地处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内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增加灾害发生几率;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考点四我国的虫灾和鼠灾 强化专练 4.下面关于我国虫灾和鼠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生物灾害的发生、流行以致成灾都有很大的 区域差异 B.稻飞虱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C.农田鼠类的危害形式可分为地上鼠和地下鼠 D.干旱的地理环境往往造成鼠类灾害严重 答案 A

[整理]中国主要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课标要求] 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 原因。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流构成 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从自然和人文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在中国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结合中国的实际,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总结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地质灾害 1.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有、、等。 2. 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请以该区为例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⑵人文原因: 3.简要描述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直击高考] 1.(04上海地理卷)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D.内 蒙古高原 2.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图示地点(34.4°N,7 3.6°E)发生里氏 7.6级地震(下左图)。该地强烈地震的发生是由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张裂加剧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减弱C.非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挤压加剧 D.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速度加快 3.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 有。 4.(05江苏文综卷)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 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2015版)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2015版) 本预案为《华能集团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的专项预案,其内容与综合应急预案内容相衔接,适用于公司应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产业、区域公司和基层企业的预案应与本预案相衔接。 1 风险分析 1.1 危险源辨识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每年自然灾害频发,地质和气象灾害的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危害大。公司企业遍布全国,不可避免要遭受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强寒流、高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稳定构成较大的危害和威胁。 1.1.1超标准降雨、地震可能引发的水电站大坝、围堰、火电厂灰坝等垮塌、溃坝事故;排水不畅造成水淹厂房及设备的事故、暴雨及泥石流冲毁厂房事故;大面积低温冰冻以及台风、冰雹、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引发的输电线路瘫痪可 — 85 —

能使机组被迫大面积停运,造成供电、供热中断;道路、桥梁等设备设施毁损及环境污染等事故。 1.1.2在电力、煤矿建设及生产运营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行业具有安全风险高、危险性大的特点,易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灾害。 1.1.3 交通运输、港口等行业受天气、海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易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灾害。 1.1.4 赤潮、海蜇等海洋灾害造成沿海电厂循环水系统中断,机组被迫停运。 1.1.5 因森林草原火灾造成邻近电厂生产中断,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和威胁。 1.2 灾害类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自然灾害分为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几大类。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洪水、台风、海啸、寒潮、暴风雪、风雹、低温冰冻、雪灾、热害等气象灾害。— 86 —

201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专 题 201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一、华西秋雨灾害 2011年9月上中旬,华西和黄淮等地降水量异常偏多,秋雨影响范围广、局地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偏低,河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连续降水日数突破历史极值。尤其是陕西中南部秋雨异常突出,降雨量大、雨日多。嘉陵江、汉江和陕西渭河等江河出现超警以上洪水。四川、陕西、湖北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暴雨洪涝和次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2319.3万人受灾,109人死亡,14人失踪,20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其中避险转移75.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2千公顷,其中绝收138.9千公顷,房屋倒塌35.8万间,损坏7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5.6亿元。 二、西南地区夏秋连旱 夏秋季节,我国西南大部降雨持续偏少,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高,江河来水不断减少,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发生了严重的伏旱,其中贵州和云南两省的旱情尤为严重。由于干旱发生在大春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对秋粮和经济作物造成较大损失。此次旱灾共造成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4440.8万人受灾,1017.4万人需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191.3千公顷,其中绝收1119.8千公顷,饮水困难人口1716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720.1万 头(只),直接经济损失314.7亿元。 三、云南盈江5.8级地震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12秒,云 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 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 距盈江县城仅2公里。云南省保山市、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6县(市)35.1 万人受灾,25人死亡,12.7万人紧急转 移安置;房屋倒塌7.4万间,损坏9.9万 间;直接经济损失23.8亿元。 四、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 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 江河来水和湖库蓄水严重偏少,出现较 为罕见的春夏连旱。且由于少雨程度 重、持续时间长、干旱区集中、旱情反 复导致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据统计,此 次旱灾共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湖 北、湖南等省4327.9万人受灾,629.1 万人需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3417千公 顷,其中绝收153.3千公顷,饮水困难人 口586.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22.3亿元。 五、6月南方洪涝灾害 2011年6月份,我国南方先后遭受 4轮大范围强降雨袭击,降水量普遍在 200-400毫米,局部超过800毫米。长江 近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中国减灾》杂志社承办的201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此次评选综合考虑了因灾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影响等各项指标。华西秋雨灾害、西南地区夏秋连旱、云南盈江5.8级地震等入选201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2《中国减灾》 2012.1.上 总第172期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 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群发期,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两汉宇宙期”。其重要表征就是地震频率明显增多。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说:“秦汉四百四十年中,灾害发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计旱灾八十一次,水灾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时期共发生两次地震,分别在秦王嬴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和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都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因此,邓云特所统计的68次地震皆在两汉时期。另据王会安、闻黎明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一卷中的统计数字,两汉时期共发生地震118次,平均不到四年就发生一次,足见两汉时期地震之频繁。在这些众多的地震中,较为严重的是以下几次。 公元前70年6月1日,在山东的诸城昌乐一带发生了7级的大地震,当时的《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邪坏祖宗庙城廓,杀六千余人”。 143年10月后,在甘肃甘谷西发生了7级的地震,伤亡惨重,在《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饬裂,

坏败城寺,伤害人物”。 180年秋,甘肃高台西发生了7.5级的地震,损害极大,根据《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灵帝光和三年秋-四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两汉时期的地震发生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地震的次数东汉较西汉大为增加,区域以长江以北为主。在68次地震中,其中西汉(含新莽天凤三年)17次,占地震总数的1/4;东汉51次,占总数的3/4,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和帝、安帝、顺帝和桓帝时期,地震更为频繁。从地震发生的区域范围来看,绝大多数是在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北方地区。长安、洛阳作为两汉的都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比较集中,地震造成的危害较大,对地震的记载自然就十分详细。在68 次地震中,其中京师地区就达42次,占总数的61%以上,有些年份中记载只有地震两字,并未指出具体地点,但一般来说,凡此“往往为国都之事”。而江南及其他地区记载极少,但并不说明这些地区在这一时期就未发生过地震, 只不过是没有被人记载下来而起。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五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五节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情景导入先思考——————— 经核定,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 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2 704.1亿元。自然灾害以地震、台风、泥石流为主;风雹、 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思考探究:(1)中国有哪些自然灾害? 提示: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 (2)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 流控制。 ——————基础知识要记牢——————— 1.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原因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和 社会经济 条件差异很大。 2.类型的差异 (1)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 (2) 。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下游 平原 旱灾:以西北、 (3) 华北 、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部最为严重。 (4) 海洋灾害:以 东海 海域最突出,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及岛屿。(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在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 地带。 阶梯的 过渡 3.危害程度的差异原因:除了受自然灾害 (1) 活动强度 影响外,还与人口和受灾财产等承灾体的类型、价 值及其 时空分布 等密切相关。 (2) 地域特点: 东部 省区损失大,中部省区居中,西部省区较小。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 直接危害较轻,但引发的 、环境破坏效应最为显著。 资源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及原因 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强烈的地壳运动、多山的地貌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差异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 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稀疏 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 方式 主要受灾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种类 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大牲畜掉膘或死亡 [拓展提升] 东部灾害区是我国的重灾区,表现为:①这里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洪水、暴雨集中;②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影响较多,北部有旱灾和虫灾;③灾害种类多;④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1~3题。

我国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学生1:大家好,下面播报全球新闻。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给沿岸各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地区在海啸中的遇难者总人数超过了25万人。 学生2:大家好,下面播报国内新闻。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1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0人遇难,374159人受伤,失踪17428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万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计。 学生3:接下来请听地方新闻。据沂蒙生活报报道:2006年我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至今降水总量不足往年同期的30%,全市有719.4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重旱面积437.5万亩,绝产达80万亩,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罕见。 学生4:大家好,下面播报国内新闻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大家好,下面播报国内新闻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

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大家好,下面播报国内新闻 1959一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1959年全国干旱范围广,旱情严重;1960年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早情重,春季又出现倒春寒;1961年旱情较重,冬小麦遭受“卡脖旱”,北方冬麦区还遭受较重的于热风危害。所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连续二年没有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加上长期劳动紧张和疾病流行,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净减少1000万人。经济困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大家好,下面播报国内新闻 1963年8月,海河大水。8月上旬河北省连续7天下了5场暴雨,其中内丘县樟狐公社过程降水量2050毫米,暴雨面积大,过程总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5560平方公里,淹没104个县市7294多万亩耕地,水库崩塌,桥梁被毁,京广线中断,天津告急,2200余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大家好,下面播报国内新闻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死亡8182人,受伤51395人,倒塌房屋508万间。 大家好,下面播报国内新闻 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死亡15621人,受伤26783人,倒塌房屋338456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三节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风暴潮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