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含试卷)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含试卷)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含试卷)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含试卷)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复习

1. 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让学生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3×9÷6 75+360÷20+5 (75+360) ÷(20-5)

(2)让学生交流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出示运算顺序,让学生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运算顺序来,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新内容做铺垫

2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新授:教学例4

(1)学生读题,明确已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条思路。

A可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米,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可以先算出

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 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根据题意,应先求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列式计算。尝试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中学生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 教学例5

(1)学生分析运算顺序。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

(3)汇报自己的计算顺序及过程。

3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交流.

师小结.纠正.板书。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以及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进一步与整数算式进行对比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练习,使训练面广知识点更全面对所学知识掌握更牢固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的有关习题。

分数混合运算

3×9÷6 彩带长8米,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一共可以先做了多少朵花。送小花5朵,小红还剩几朵花,

75+360÷20+5 8 ÷2∕3-5

75+360÷20+5 =8×3∕2-5 =12-5

=7(朵)

答小红还剩7朵花。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1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4厘米,它的周长是( )

A .16厘米

B .20厘米

C .16厘米或20厘米

2.一列数1,2,2,3,3,3,4,4,4,4,….中的第35个数为( )

A .6

B .7

C .8

D .无答案

3.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 )是蓝色的。

A .可能

B .一定

C .不可能

4.表示12比x 的3倍少8的式子是( )

A .3x +8=12

B .3x -8=12

C .12-3x =8

5.一件衣服,先降价20%后再提价25%,最后的价格是( )。

A .比原价低

B .比原价高

C .无法判断

D .与原价相同

6.从学校步行到电影院,甲需要6分钟,乙比甲多用1分钟,甲与乙的速度比是( )

A .6:7

B .7:6

C .6:13、

7.540÷(3×2)的商是( )位数。

A .1

B .2

C .3

8.已知7X = 8Y ,那么下面式子成立的是( )。

A. 7:8 = X :Y

B. 8:7 = Y :X

C. 7:Y=8:X

9.—个书架,把第一层书的30%放入第二层,第二层的书本数正好是第一层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来第二层比第一层多30%

B .原来第二层比第一层多10%

C .原来第一层比第二层少10%

D .原来第二层比第一层多60%

10.( )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二、填空题

11.列式:b 与2之和的6倍________

12.填空。

6÷8=3:________=________

13.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cm ,高是10cm ,侧面积是________cm 2 , 表面积是________cm 2 , 体积是________cm 3

14.里面有___个 , 里面有___个 , ____ 。 15.一块饼平均切成8块,妈妈吃了3块,小明吃了2块,一共吃了这块饼的________。

16.质数就是质因数。(____)

17.一个最简分数,若给分子加上1,约分后得,若分母加上1,约分后是,这个最简分数是________。

18.下边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_______千米,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_______∶_______。

19.把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削去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20.________∶15=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三、判断题

21.冬冬比小红高20%,也就是说小红比冬冬矮20%。(____)

22.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车轮的周长.______.

23.一个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____)

24.把一个三角形按2:1放大后,它每个角的度数、每条边的长度都要扩大到原来的2倍。(____)25.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个位上的数字c,这个三位数可以用式子abc 表示。(_____)

四、作图题

26.操作题

(1)把图A按2∶1的比放大。

(2)把图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五、解答题

27.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共450袋,其中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大米和面粉各运来多少袋?

28.要用铁皮做一个底面直径是1dm、高是5dm的无盖水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29.有一台小型收割机,作业宽度是1.5m,每小时行3km,大约多少小时可以收割完下面这块麦地?(得数保留整数)

30.百货商场第一季度销售空调464台,第二季度销售空调580台,这个商场上半年平均每个月销售空调多少台?

31.小明家用5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菜地,要求菜地的长与宽的比是5:4。

(1)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按1:200的比例画出这个长方形的平面图,那么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2.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小号红领巾是底边和腰长分别为1m和0.6m的等腰三角形,大号红领巾是小号红领巾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已知大号红领巾底边长1.2m,求腰长?(用比例解)

33.一辆运货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10小时到达.回来时空车原路返回,每小时可行90千米,多少小时能够返回原地?(用比例解)

六、计算题

3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5 6×15.31+

5

6

×2.69 24×

1

5

+76÷5 14.25-2.83-0.17

375+450÷18×25 [8

33

×(

5

6

3

8

)]÷

2

3

35.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D B B C B B 二、填空题

11.6(b+2)

12.12

16

(答案不唯一)

13.4 244.92 282.6 14.7 大于

15.

16.错误

17.

18.1 2000000

19.44 110.08

20.120 12

三、判断题

21.错误

22.正确

23.×

24.错误

25.×

四、作图题

26.

五、解答题

27.大米330袋;面粉120袋28.3454平方厘米

29.4小时

30.174台

31.(1)180平方米(2)45平方厘米32.72米

33.8小时

六、计算题

34.15; 20; 11.25;

1000;1 6

35.0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个不同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

A.偶数B.质数C.合数

2.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有一个角是45°,那么这个三角形不可能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3.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将得不到()

A.平等四边形B.梯形C.正方形

4.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D.既可能成批比例,又可能成正比例

5.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360,减数与差的比是1:2,差是()

A.60 B.120 C.90 D.180

6.已知x,y都是自然数,并且+,那么x+y的值是()。

A.2 B.5 C.4 D.3

7.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的一角斜折过去,使顶点A落在A,,BC为折痕,如果BD为∠A,BE的平分线,那么∠CBD=()。

A.80°B.90°C.100°D.70°

8.将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则()

A.表面积不变,体积减少150dm3

B.表面积减少1.5m2,体积不变

C.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

D.表面积减少75cm2,体积不变

9.王刚今年a岁,比她妈妈小b岁,再过x年后,王刚与她妈妈相差()岁.

A.b B.a C.(a+b)﹣ax

10.下面四个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2 B. C. D.

二、填空题

11.一个长方体所有棱长之和为192厘米,长、宽、高的比是7:5:4。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立方厘米

12.一条绳子长ɑ米,用去后,余下_____米.

13.求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dm)

________

14.有一个正方体骰子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掷一次骰子,得到合数朝上的可能性______得到质数朝上的可能性。(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一个数由3个亿,6个千万,4个千,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______,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万,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______亿.

16.一筐苹果分成A、B、C、D四袋,其中A袋占总数的1

6

,B袋占总数的

1

4

,C袋是A、B之差的4倍,

那么D袋与A、B、C三袋中的________袋同样多。

17.八亿九千零五写作________,把它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________。

18.据百度查找显示,2018年全国小学生人数约为105657005人.读作:_____.由于用眼习惯不好,其中近视率将近30%约有31697101人,省略万位后面尾数是_____.

19.一个圆,它的半径的长度是123,那么它的面积的数值与周长的数值之比值是____.(答案用带分数

表示,并写成最简分数)

20.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扩大_____倍或加_____.

三、判断题

21.素数没有因数。(_____)

22.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____)

23.质数都是奇数。(______)

24.因为3

4

=75%,所以

3

4

千克等于75%千克.(_______)

25.一棵大树比一座房子高5米.(______)

四、作图题

26.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画一个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梯形.

五、解答题

27.甲、乙两个仓库原有货物的数量比是6:5,后来甲仓库运出了8吨货物,乙仓库运进了5吨货物,这时甲、乙两个仓库货物的数量比是11:10.原来甲、乙两个仓库各有多少吨货物?

28.如图是王叔叔坐出租车从家去展览馆的路线图.已知出租车在3千米以内(含3千米)按起步价8元计算,以后每增加1千米车费就增加1.8元.

(1)王叔叔家在文化馆_____偏_____的方向上.

(2)王叔叔从家经过文化馆去展览馆要行_____千米的路程.

(3)王叔叔坐出租车从家经过文化馆去展览馆需要_____元出租车费.

29.甲、乙、丙三人按7:3:1的比例分配一袋面粉,乙比丙多分得12千克,三人各分得面粉多少千克?30.国美电器三分店昨天卖出了2台柜式空调,每台都按8400卖出,其中一台赚了40%,而另一台赔了40%。聪明的小朋友,请你算一算卖出这两台柜式空调是赚了还是赔了?赚了或赔了多少元?

31.甲乙两数的和是253,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与乙数相等,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

32.有一张长34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彩纸,从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再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

(1)这个纸盒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乐乐说:“如果从彩纸的四个角减去的正方形边长越大,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纸盒的容积也越大。”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用计算说明你的理由。

33.丫丫一家寒假去丽水景宁自驾游,去时道路畅通,平均时速80千米,大约用了4.2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遇到了返程高峰,平均时速只有50千米,几小时才能到家?(用比例解)

六、计算题

34.直接写出得数。

1- 2.7×= = 33×

2,6-= (+ )×24 = ×÷×=

35.直接写得数。

÷7=×9×=×=×(18+)=

+×12=÷60%=(3+)×0= 50% +=

×÷× = 17.15-(3.5-2.8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D B B A A

二、填空题

11.3780

12.

13.2250

14.小于

15.36000.4008 4

16.B

17.8.00009005亿 8亿

18.一亿零五百六十五万七千零五 3170万

19.

20.8

三、判断题

21.错误

22.√

23.错误

24.×

25.正确

四、作图题

26.如图:

五、解答题

27.甲仓库:162吨;乙仓库:135吨

28.东北40° 15 29.6

29.甲分到42千克,乙分到18千克,丙分到6千克30.赔了 3200元

31.23;230

32.(1)664平方厘米

(2)960立方厘米

(3)略

33.72小时

六、计算题

34.8 9 1.7 28

35.3

49

;2;

5

12

;15

1

5

42

3

10

9

;0;

13

12

1

9

;16.5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教学反思(全册)

Unit 1 第一课时 课题: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Part A Let’s learn 课型:词汇课 Learning aims a.我能借助读音规则、录音和图片,在老师的帮助下,听、说、读、写四会 单词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store, cinema, hospital,能读懂句子 Where is the … ? It’s next to the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达到语音清晰,语 调自然。(重点) b.我会借助图片,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实际情境中模仿范例写句子,达到书 写规范,格式正确。(难点) 学习过程: Step 1:Warm-up 1. Greeting. 2. Everyday English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3. Introduce every group name and evaluation system(介绍组名和评价机制) 4. Show the learning aims. 5. Let’s review.(通过提示写出next的同类词,复习三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 册学过的单词:in,on,under,behind,in front of。句子:Where is the … ? It’s next to the ….) Step 2:Pre-task stage Using the pictures to lead out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pattern of this lesson.(通过图片和熟知的句子,师生以问答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store, cinema, hospital Where is the … ? It’s next to the …. Step 3: While-task stage 1.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ape. 2.Read after the teacher. 3.Read with your partner and recite the words https://www.doczj.com/doc/ae10803630.html,ing the pictures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s.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圆柱的表面积》 一、教学构思 圆柱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状的笔筒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笔筒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圆柱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圆锥的表面积?做的笔筒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笔筒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圆柱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概念,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圆柱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圆柱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圆柱的面有什么特点?圆柱的表面积是指什么?圆柱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圆柱的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总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4 一定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面料,是求圆柱的什么?你会算吗?小结:这顶厨师帽的下面应该是没有的,所以在这里,不需要我们算圆柱的下面,也就是说少算一个底面。 二、笔筒的制作问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圆柱3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比如我们刚做的那道题,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1.帮助学生回忆笔筒的形状(圆柱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课本第16页第10题: (出示笔筒模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背景与导读:《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前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本课例中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诱人的问题情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和说一说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感受成功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用大圆规、直尺、自制的《圆的认识》课件。 学生准备:自带剪刀、白纸、直尺、画圆的工具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教师出示课件,显示各种美丽的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美吗?请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很美!这些图案都是由圆形组成的。 师:对!这么美的图案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不能。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圆的知识,相信大家不但能够学会圆的许多知识,还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评:学生在感受用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了探究的主题:圆的认识。)2、联系生活,揭示新课。 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圆形吗? 生1: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 生2:篮球乒乓球是圆的; 生3:硬币是圆的…… 3、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要指出自行车汽车轮子的轮廓是圆,篮球乒乓球的横切面是圆,硬币的正反两面是圆等,同时课件演示圆与球体的不同) (评: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画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齐答)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画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画圆。(师巡视、收集信息。) (2)学生汇报,集中反馈。教师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 教 学 反 思 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第一周 《位置》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第三周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第四周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案例 课题名称《What Does She Do?》 一. 教学内容:PEP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二.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单词:singer, writer, actress, actor, artist , TV reporter 、 (2) 能够理解、认读白体句子: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 ? He’s/She’s…… (3) 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Family”、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简单介绍人物职业,如:She’s a singer 、 (2) 能够运用句型“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询问她人的工作情况,并给出相应回答。 (3) 能够按要求较好完成group work等活动。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她人劳动。 (四) 策略目标 能积极与她人合作,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本课重点就是掌握 A Let’s learn 部分的五种职业的英文表达,并能简单回答、介绍,表达自己的理想。 (二)本课难点就是在正确区分运用冠词an与a,如:an actress, a writer 、 四. 课前准备 (一)本课的录音带与小学英语空中课堂光盘,多媒体课件。 (二)教师准备本课单词卡片,部分已经学过的职业类单词卡片,she, he, it 等代词卡片、Sarah 等人物的头饰、一些名人的照片。 (三) 学生准备本课单词卡片。 本节课的知识就是能够听说读写本课单词:singer, writer, actress, actor artist , TV reporter 、能够理解、认读白体句子: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 ? He’s/She’s……能够简单介绍人物职业,如:She’s a singer 、能够运用句型“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询问她人的工作情况,并给出相应回答。 五. 教学步骤 (一).Warm-up(热身): 1、Organize teaching组织教学:Sing a song、 T: Nice to meet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too、 T: Today we’ll study the new lesson、 At first,we’ll sing a song together,OK? Ss :OK 、 T : let’s sing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生跟唱,边唱边做动作。 【目的:教学热身就是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形式之一,课前唱一首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有良好的情绪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分组 T: I’ll divide you into two groups and see which group will be the best 、 The best group can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完整版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转折点。务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务必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用心的透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务必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明白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期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下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期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简单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一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一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在今后教学中,我必须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用心参与、操作、交流、动脑、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整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关于“鸡兔同笼”问题。本节课依据“从生活中走来,走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设计一条主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解决周围的问题。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通过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应用猜测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达到训练大脑、拓展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本节课借助《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原题进行介绍,并通过学生冥思苦想该问题的画面激发学生解决该类问题的兴趣。由于“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材以化繁为简的思想为指导,先在例1中安排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教材先让学生利用列表法来解决问题,再向学生介绍“假设法”和列方程的解题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学习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接触过类似的问题,尝试过用方程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的程度会参差不齐。学生对这个问题很陌生,很难找准有效的连接点,如何引导和开启学生的思维,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2.过程与方法: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大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大家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PEP六年级上册UnitBLet'stalk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设计课件

说课设计 伦教培教小学谭淑玲 2007年3月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32页Unit 3中的B. Let’s talk. 2.教材所处地位 本套教材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都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内容的安排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表达在过去时间内所做的事情。而一般过去时涉及到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和读音规则,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这节课的主要句型是:Did you reed books /…? Yes, I did. / No, I didn’t. 难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动词的原形和过去式形式。 3.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并掌握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的用法。而且,经过前面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一般过去时的含义、句子结构、用法以及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则已经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创设真实情境、组织有意义的任务或活动来展开一般过去时的教学。(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4.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Did you read books? Yes, I did. No, I didn’t. 学会在句子中正确互换使用动词的原形和过去式形式。 (2)能够完成Let’s find out.部分的活动。

(3)能够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练习。 (4)能够理解并会吟唱本单元的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 ㈡能力目标 (1)能够用主要句型询问他人在过去时间里所做的事情并作答。 (2)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适时强化尊老爱幼的教育。 5.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听、硕、读、写句型Did you read books? Yes, I did. / No, I didn’t.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动词的原形和过去式形式。 二.说教法 1.采用“全部动作反应法”。在教学Let’schant.时,我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活泼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 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从而 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采用愉快教学法。通过游戏、比赛、歌谣或对话的表演等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积极参与语言实 践活动,并以高涨的积极情绪在富有情趣的师生互动中主动地接受 和领会教材中提供的信息。 3.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演练对话、小组合 作完成Let’s find out的调查汇报活动,以学习,讨论、交流等 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语言实践活动。 三.说学法 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会配合身体语言更好地理解、掌握动词以及使用句型进行交流;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同伴合作

六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本学期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例如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学完后,给出已知条件:“六(1)班男生23人,女生10人”。提出编题比赛,比一比,谁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 学生通过编题比赛,发现一个简单的条件,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50多个问题,从编题中,学生把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都在题中体现,明白了一些在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而编的分数应用题改成比的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不但数量上多了两倍,又把分数应用题,比的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对比,加深了对它们联系的理解。 这种教学思路,我在五年级讲长方体与正方体时也用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自己量出长、宽、高并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解决了五、六年级数学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 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的 能力差。 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表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 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 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4、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有的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实用文档 《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课上通过引导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 实用文档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2发现等学习方法,实验、操作、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 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我发现有些地方还存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学生对于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本节课小组合

作学习的实效性没关系理解不够透彻;在尊重学生方面还应注意不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扇形》教学反思 实用文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 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理解扇形概念知道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心角和扇形。形大小。我对本节课作如下反思 我属于概念教学,1、本课内容简单比较好理解,并总结出什么是设置的自探提示是让学生直接看书,弧,什么是圆心角以及什么是扇形。但是在课堂上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中看出我这么设置自探提示其实并不适合,应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独自探索并总结出什么是弧、圆心角、扇形。这样让学生独自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印象会更加深刻。、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应该采用画一画、剪2点燃他们学习的热一剪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在一些课堂中,尤其是数学课堂,必要的数学活动是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在讲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大小的关系时,3 只我只是让学生在黑板的圆形里画一个不同的扇形,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空间与图形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位置》、第四单元《圆》. 一、关于位置地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地位置. 2.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地位置. (二)教材总体安排特点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地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地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地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地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地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地已有经验,培养学生地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地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地已有经验.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地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地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地经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但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地这些已有经验.例如,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地座位这个学生熟悉地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地学习,同时借助教师操作台上地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地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地方法. 2. 呈现丰富地生活情境并注意联系学生地已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地方法.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地生活情境.例如,联系国际象棋地棋盘,让学生确定棋子地位置;通过呈现地图册中地某一页,让学生了解在地图册中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地位置.使学生在熟悉地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地方法.教材还在“生活中地数学”中介绍了在围棋盘上用19条横线和19条纵线确定棋子位置及地球上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点位置地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PEP 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2 Part B Let’learn优秀教学案例 涉县辽城明德小学李彦海 一、案例背景: 1.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语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空间思维能力和方向感还比较弱。而本课时的教学既有turn left,turn right等表示左右的词汇,又有east, south, west, north 等表示东、南、西、北的词汇,学生学习运用起来会比较吃力。因此,在设计本堂课的时候,本人把east, south, west, north 四个词移到下一课Let’s talk中去教学,要求学生基本学会用“Go straight,then turn left/ at the.... I t’s on your left/right.”等语言来指路。 2.教学内容 词汇: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句型:Go straight,then turn left/ at the... I t’s on your left/right.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够听、说、认读词汇: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②能够听、说、认读句型:Go straight,then turn left/ at the... I t’s on your left/right. (2)能力目标: ①能够基本学会帮人指路。 ②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能够听、说、认读词汇: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②能够听、说、认读句型:Go straight,then turn left/ at the... I t’s on your left/right.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分清左右,并能正确指路。 5.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每组准备两张地图:一张教室模拟小镇平面图,一张小镇平面图。 (3)教室场景布置:整个教室为一个模拟小镇,每个小组为一个具体的场所。 二、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介绍教室场景:

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负数教学反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今天的气温零下4度到零上7度”。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举一些生活中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三. 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初步认识负数后,我通过生活情境:以树为起点,一个向东走5米,一个向西走5米,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负数,右边大于左边;二是,两个负数,数值大的反而小。这样学生才会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获得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活力。 四.借助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的常识和社会的知识教材中安排的许多习题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教学时,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六上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位置 教后反思: 文本对话引起我对教材的进一步解读 经过了一个暑假的休整,孩子们上学的欲望空前高涨。许多学生早已在家里完成了第一单元的预习。从教学前测来看,只有个别学生存在下列问题:1、写数对时,行与列的位置正好写反;2、数对没有打小括号。还有不少学生提早开始完成弹性化作业,其中一位学生在练习中遇到这样一题:设计一幅图案在方格中涂色,并用数对表示出涂色方格的位置。(如方格图) 她困惑:要用数对标出方格,横轴和纵轴上的数据是否应该标在每格的中间?为什么书上第二课时练习课 练习中有的题目数字标在格子中,而有的题目数字又标在点上呢? 孩子们的困惑促使我在备课时解读教材例1与例2的区别?通过研读,发现例1是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实际座位的问题,所以它的示意图行与列的起始数据都是1,数对所表示的结果是一个位置。例2是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所以方格纸上行与列的起始数据是0,数对所描述的结果是点的位置。 第一课时 练习课 教学反思: 测中发现练习4第2小题许多学生画成了五边形,所以在教学时要前要引导学生注意题目中的两个词——“依次”和“封闭”。“依次”是指依照字母的顺序连接;“封闭”则要求将最后一个字母E与起点字母A相连。此题正确结果应该是五角星。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感觉有两处较难推进: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课前考虑到学生对此知识可能有些回生,所以特别在复习中通过一道文字题帮助学生回忆乘法的意义。但学生普遍反映以前没学过。到例1教学中,请学生根据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再次表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时仍旧困难重重。 2、2/11×3为什么计算时可以写成(2×3)/11呢?许多学生会算,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见在课前文本对话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对话成效仅止步于机械套用法则的层面。果然,课堂上仅极个别学生能够讲明算理。有的学生回答“3=3/1,所以2/11×3/1,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种回答其实是将分数乘法的法则进行了统一,但却并未从算理的角度进行阐述。还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想的:2/11×3=2÷11×3=2×3÷11=6÷11=6/11。他巧妙地利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也推导出计算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灌输式教学。对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在1/5×1/4的列式过程及直观示意图中,学生并未得到理解,感觉结论的得出是老师强制性灌输的。而这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学习却十分重要,所以下次再教时应在这部分教学中多花功夫。 2、数形结合困难。1/5×1/4为什么得1/20?示意图与算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绝大多数学生即使阅读文本也没能理解,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示意图,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使学生不仅掌握方法,而且知其所以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时间: 目标: 知识:知道学生主动识字,认真写字应做到有一定的速度。 能力:继续训练学生识字和书写能力。 情感:积累与人格平等有关的名言警句。 重、难点:识字与抄写。 教法:练习法。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 流程: 一、练: 1.本单元你自己认识了哪些字?请选几个写在横线上。 (1)让学生回报自己主动认识的字,写在本子上。 (2)展示(事物投影) 2.比一比,在组词 (1)先让学生自己比较组词。 (2)教师在提供一些相关练习,拓展训练。 3.抄写下面一段话,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重现学生的书写过程,给足时间让学生抄写。 二、日积月累: 1.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再说说他们的意思。 2.请学生把这些语言材料整下来。 三、知识窗: 1.自由读一读这则知识短文,简单谈谈感想。 2.自由找一找相关的短文读一读,扩大知识面,丰富积累。 四、开心一刻: 1.课外搜集:查找有关的幽默故事。

2.交流回报:开一个故事会,向大家讲述自己搜集的故事。 Zho单元测试讲评 时间: 一、形近字组词 碾()坎()遥()锐() 辗()砍()摇()悦() 二、填字组词语: 铁()无()花天()()浴()奋() 浪涛()()()无()惮咬()切() 三、差字典填空: 1.廉共()笔,部首是(),第六笔是()。 2.吏读()声,是(),部首是(),共()笔。 3.瞬是()结构的字,部首是(),组词()。 四、造句: 尽管但是 那么那么 五、扩句: 1.会场想起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主席拿起茶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见试卷。 方法 其一,语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效率高。 其二,多读多练,培养语感。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今年,我教学六年级数学课,而且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动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增强水平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使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增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实行了提升和协助。 二、增强四则运算的练习。因为学生计算水平较差,且又粗心马虎,我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增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学生的四则计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水平都差。针对这个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多说、从量到质,逐

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的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有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教学成绩。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7—58 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2、学生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 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3、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验图形与生活 的联系,感觉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 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材料:生——圆规、直尺、剪刀、、A4 纸、圆形物体。(提前让学生回去玩圆规,试着画圆) 师——教学用的圆规一把、直尺一把、课件、“研究记录单”、白纸一些。事先画好一个圆在黑板上,并将大圆规“定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圆,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圆吗?(学生交流说出生活中表面是圆形的物体。) 瞧,盛开的向日葵,碧绿的荷叶,宁静水面上激起的波纹,雄伟的建

筑,精巧的工品,美的舞蹈??(件出示) 欣完了,有什么感受,真的是——太美了,正如古希腊的数学家 所,在一切平面形中,是最美的。 今天,就我一起去,走近,去探其中的奥秘。 (板:的) 【意:引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生在交流中建立的初步表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揭示概念 才我看到了很多,想不想自己手画一个,我可以借用身的形物体或工具来画,看画得又快又好。 (1)学生手画。 (2)引学生交流所画的,并是怎么画的。(学生介, 教作出恰当的价) 【意:感知的基本特征,激的趣】 (3)上眼,想象一下的子。与我以前学的平面形有什么不同? (投影出示与以前学的平面形的基本形状,突出)教引学 生出是由曲成的平面形。 【析:学生在活中得关于的初步感受与其他平面形作比,突出是 曲形一特征。】 2、学画

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生本对话”课题研究,全班已基本形成课前自学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提高了对预习的要求(不仅要完成课后“做一做”,而且要尝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也想逐步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问题带动全课的教学推进。 今天,学生在例1环节只提出了教材中的一个问题“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并追问了“为什么”,再无其它疑问。对于“为什么”也回答得很清晰,看来生活积淀为负数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补充了认识温度计上的温度这一知识点。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为第二课时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做准备;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所绘制的温度计是以5℃为一个单位长度,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读或指温度时有错误,主要是—16℃与—14℃易混淆。在此引导学生辨析,并教给他们方法。 在例2中学生质疑的问题明显增加。有(1)“正数、负数的意义是什么”;(2)“正数、负数的区别是什么”;(3)“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算式中的会有负数吗?如果有,它和减号如何区分?”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本节课内容,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初中的代数知识。学生们答疑的水平较高。如第一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像教材那样用举例子的方式来描述正、负数的意义,而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总结其含义。“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多棒呀,看来学生的能力不可小瞧!第三个问题是由我解释,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其原因。最后一个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中小衔

接,我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此次质疑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对读法较忽视。为此,我补充提问了“+”号可以省略吗?省略后怎样读?它还是正数吗?“—”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怎样读?强调读法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最后,根据本班学情,我补充了下列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下面记录的是3位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以他们的平均成绩为标准,把平均分记为0分,超过平均分记为正、不足的分数为负,在表格中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分数。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