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量一量,比一比

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设计

2比一比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就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就是比长短与比高矮,这样化分就是为了突出长短与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就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就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就是相通的,就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就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就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与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与高矮就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与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她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3训练………………………………1课时 计3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与主动参与学习与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这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是###为大家整理的,希 望对大家有所协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 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 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 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能够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 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 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水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 中发现并提出相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 的想法。, (2)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 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 数学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 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 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自经历中感悟、体会、理解。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 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 做好铺垫。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一)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

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_____),最大的单位是(_____)。 2、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3、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拼在一起一定组成一个________角。 4、6个4相加的和是________。 5、用0、1、2、3、4五个数字,一共可以组成(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6、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它是一个(___________)位数。 7、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手掌的宽约8(______)一条跳绳长2(______) 一支粉笔长10(______)教室长7(______) 小军身高120(______) 伸开你的两臂,两臂间的距离大约是1(______) 8、图中有(______)条线段,有(______)个角,其中有(_______)个直角。 9、下图中一共有(____)条线段。 1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位数。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直尺上5厘米至l2厘米之间长()厘米。 A.5 B.12 C.7 2、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A.条形统计图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 3、3个8相加,正确的算式是()。 A.3+8 B.8×8 C.3×8 D.3×3 4、小文从窗外看到的情景是( ) A. B. C. 5、第二列第四行,用数对(2,4)来表示,第六列第一行,可以用()来表示。 A.(1,6 ) B.(6,1) C.(0,6)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 4、最大的三位数加上1,就是最小的四位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一练《量一量比一比》课时达标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同步练习 1.连线。 一只鸡一头大象一个苹果课桌的长度 70厘米 2千克 3吨 50克. 2.如图,“吋”是电视机常用尺寸,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则7吋长相当于()。 A.一支粉笔的长度 B.课桌的长度 C.黑板的宽度 D.数学课本的宽度 3.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米 B.一张课桌长度约为1米 C.一名初中生体重约为500公斤 D.一个鸡蛋的重量约为50毫克 4.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50cm的是()。 A.一个杯子的高 B.一支铅笔的长 C.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D.一课桌的宽度 5.最接近16m的一个长度量是()。 A.足球直径 B.课桌高度 C.班上最高的同学身高 D.我校实验楼高度 6.小青“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小芹“一拃”的长度是8厘米.一张课桌的长,小青量大约是8拃长,小芹量大约是几拃长?这张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7.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算出你的数学课本、课桌面的一周长分别是多少? 8.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参考答案 1. 【解析】根据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只鸡的质量应用“千克”做单位,所以和2千克连接;计量大象体重应用“吨”做单位,所以和3吨连接;计量一个苹果的重量应用“克”做单位,所以和50克连接;计量课桌的长度应用“厘米”做单位,所以和70厘米连接,直接解答。 考点:量一量比一比。 总结: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2.D 【解析】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大约有3--4厘米,7吋长是它的7倍. 考点:量一量比一比。 总结: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基本的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解答时可联系生活实际去解。 3.B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 总结: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4.D 【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考点:长度的估测。 总结: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5.D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

(完整)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练习题(一) 一、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在最短的后面画“√”,在最长的后面画“○”。 2、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3、在苹果最多的树下面打“√”,在苹果最少的树下面打“×”。 ()()() 三、比一比(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四、按要求画。 画出比●多1个的△画出和□一样多的○ ● ● ●□ □ □ □ □ □ △ 画出比●少1个的△画出比□少4个的○ ● ● ● ● ●□ □ □ □ □ □ □ 五、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 △△△△△△△△△ □□□□□□□□ 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少,_______比_______少,_______比_______少。

四、画一画(共20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测试(一) 一、根据组成画点子。 二、根据数的组成画点子。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 3○1 2○3 1○2 四、分一分、填一填、画一画。 (1) (2) (3) 五、算一算。 2+1= 3-2= 1+2= 3-1= 2-1= 2+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测试(二) 一、填空 二、计算 9+8=□ 9+4=□ 9+6=□ 9+2=□ 9+7=□ 9+9=□ 9+3=□ 9+5=□ 三、计算 1+8+5= 3+6+4= 2+7+6= 4+5+8= 5+4+2= 7+2+9= 6+3+7= 7+2+3= 四、在○里填上“>”、“<”或“=”。 9+4○13 8+9○ 18 9+9○17 16-6○9 9+8○1 9+5○8+6 五、算一算。 六、按要求填数。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全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全面)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填上合适的单位。 妈妈工作时间是8________ 李红跑50米的时间是12________ 一根棒球棒长5________ 一篮子水果重2________ 教室黑板长42________ 汽车每小时行驶80________ 小树的身高是156________ 鸡蛋重是50________。 2、锐角都比直角(______),钝角都比直角(______)。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位数。 4、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___)、(___)、(___)。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___)。 5、填上“米”或“厘米”。 高15(_____)长2(_____)身高135(_____)长20(_____) 6、有20朵鲜花,每5朵插入一个花瓶里,需要(________)个花瓶。 7、34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成这样的(__)段,还剩(___)米。 8、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上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9、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______)。 10、9的3倍是________,9是3的________倍。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张阿姨水果店买了一个火龙果13元,一把香蕉29元,张阿姨付给售货员100元,这两种水果一共()元。 A.58 B.16 C.42 2、由钢笔:15元,帽子:8元,篮球:25元得知,()这两件物品价格的和最接近30元。 A.钢笔和帽子B.帽子和篮球C.钢笔和篮球 3、下面是同一只小闹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请你从下面的4只钟里去找是哪一只() A.B.C.D. 4、3个8相加,正确的算式是()。 A.3+8 B.8×8 C.3×8 D.3×3 5、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A.条形统计图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2、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3、把一个平角分成2个角,其中的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一定是钝角。() 4、商店里有9个红气球,11个黄气球,卖出13个,还剩7个.() 5、把18个苹果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定能分到3个苹果。()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三年级王德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9-71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并能运用已学统计知识和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 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示篮球比赛结果的统计表。师:这是某小组比赛的情况,谁能根据统计表帮老师把这场比赛的统计图完成呢? 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一)活动二:那一小组的实力更强一些 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哪个组的实力更强一些呢?(展示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 师: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给优秀裁判以表扬,各小组加油哟!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 问:在比赛中,男生组一共投中了25个,女生组一共投中了24个,但人数不相同,哪组的实力更强一些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 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 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5+8+4+2+6)÷5=5(个) (板书)第四组(6+5+6+7)÷4=6(个) 师生小结比赛的结果。 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考篮球比赛的实力,最后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比赛人数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 (二)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反馈意见,师生共同评价,意见合理都要给与鼓励。 (三)练习: 1、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到过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说说看。 2、教材P71第1题,第2题,第3题,问题(3)的最后一个问题不做 (四)课后练习: 1、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部分学生汇报身高,师适时强调同学们要加强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指名汇报,师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平时要积极思考,善于积累数学知识。 2、实践活动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2012.3.7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为0),积可能是_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_位数。 2、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多55千克,小老虎体重____千克。 3、一个角有(____)个顶点,(____)条边。 4、一支铅笔长约16(_________),教室宽约6(_________)。 5、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_个顶点. 6、34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成这样的(_____)段,还剩(_____)米。 7、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_______)。 8、一个三角板中有(_____)个角,其中直角有(_____)个。 9、10个一是(_____),10个十是(_____),10个一百是(_____)。 10、填上“米”或“厘米”。 高15(_____)长2(_____)身高135(_____)长20(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二年级口算比赛小明用了1分40秒,小刚用了2分钟,两人相差()。A.20分B.20秒C.20小时D.2天 2、如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则新图形中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 3、教室里,聪聪坐在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3,3)B.(4,3)C.(3,2)D.(4,1) 4、为灾区儿童捐款,小华捐了19元,小丽捐了28元,她们共捐的钱数( ) A.大于40元 B.小于40元 C.小于30元 5、小明家收了15个西瓜,(),要用几个筐? A.用了3个筐装 B.平均每个筐装5个 C.要把15个西瓜装在筐里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小猫吃了7条鱼,盘子里还剩下6条鱼,它一共钓了13条鱼。() 3、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4、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四、计算题。(10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完整)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完整)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10个一是(_____),10个十是(_____),10个一百是(_____)。 2、是由________个和一样大的三角形组成的。 3、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______)比一比。 4、根据六八四十八写出的算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座楼房大约高18(_________)(2)小红的身高约145(______)(3)一支铅笔长20(_____________)(4)教室长9(____________) 6、在里填上“>”“<”或“=”。 1065965 3763760 500厘米50分米 61036130 205502 2千米200米 7、从一点起,用尺子向(_____)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能画成一个角。 8、一个三角尺上有(___________)个角,有(___________)直角。 9、15÷5=3读作(________)除数是(____),被除数是(_____),用口诀(_____)计算。 10、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___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下面是同一只小闹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请你从下面的4只钟里去找是哪一只()

A.B.C.D. 2、以广场为观测点,学校在北偏西30°方向上,下图中正确的是()。A.B. C. 3、下图中,一共有( )个锐角。 A.5 B.6 C.7 D.8 4、把20-15= 5、 5×6=30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A.20-15×6 B.5×6-20 C.(20-15)×6 5、在放大镜下看,这个角的大小( )。 A.变小B.不变C.变大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程标准要求: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长度的认识也较模糊,因此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和事物去观察和认识米和厘米。 教学目标: 1.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 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主要研究问题: 1.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 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件 课时分配:6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学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二年级数学科单元检测卷(一) (内容:至练习二完)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当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作单位。 2、笔算两位数加法,首先要()对齐,从()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就向()位进1。 3、15厘米+8厘米=()厘米400厘米=()米 4、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厘米这支铅笔长()厘米。 5、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哥哥的身高1()28() 6、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条()条()条()条二、在○里填上“>”“<”或“=”。(12分) 15厘米+12厘米○27米15-5○15-1048○30+18 1米○50厘米18+12○12+1823+32○23+40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8分) 1、1米的木棒和100厘米的铁丝一样长。……………………() 2、长度单位米可以用“cm”来表示。…………………………………………() 3、小明每天上学大约要走30厘米。……………………………………() 2、小红的爸爸身高是170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下面三条线中,()是线段。 【①②③】 2、你的椅子大约高()。 【①45厘米②45米③100米】 3、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①厘米②米】 四、量一量。(4分)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厘米 第二条()厘米 ①两条一共有()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厘米。 五、画一画。(6分)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总复习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一朵花有5片花瓣,3朵花有(____)片花瓣,6朵花有(____)片花瓣。 2、长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3、小青蛙1步跳3格,3步跳(_______)格,4步跳(_______)格,(_______)步跳18格。 4、从一点起,用尺子向(_____)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能画成一个角。 5、800里面有(__________)个百,700是由(_________)个十组成的。 6、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___)、(___)、(___)。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___)。 7、正方形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 8、5+5+5+5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_________)或(______)。 9、6只小动物聚餐,每一位一双筷子,需要(_______)根筷子。 10、1平角=________直角1周角=________直角=________平角。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教室里,聪聪坐在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3,3)B.(4,3)C.(3,2)D.(4,1) 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下面的线段中最长的是()。 A. B. C. 3、1分钟之内,小华不可能完成下面哪件事?() A.跳绳40次 B.步行500米 C.做口算题10道 4、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A.变大了B.变小了C.不变 5、从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B.半圆形C.环形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是80,两个减数都是30,差是50。() 2、计算减法的时候,可以用加法验算。() 3、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4、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5、把17+19=36和80-36=44合并成一个算式是80-17+19。() 四、计算题。(10分) 9×4=8×7=75-32=78-30-6=7×6+11= 3+7=8×8=31-2=90-78+56=10-2×2= 8×2=5×8=36+6=41-24+7=6+5×4= 5×9=6×5=8+51=14+15+16=80-8×9=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练习题(一) 班级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在最短的后面画“√”,在最长的后面画“○”。 2、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3、在苹果最多的树下面打“√”,在苹果最少的树下面打“×”。 ()()()三、比一比(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四、按要求画。 画出比●多1个的△画出和□一样多的○ ●●●□□□□□□ △ 画出比●少1个的△画出比□少4个的○ ●●●●●□□□□□□□ 五、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 △△△△△△△△△ □□□□□□□□ _______比_______多, _______比_______多, _______比_______多, _______比_______少, _______比_______少, _______比_______少。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检练习题(二) 一、比比、涂涂 。 1.谁最高?在她旁边的()里画“√”。谁最矮,在她旁边的()里画“×” 3.把少的一行水果涂上适合它的颜色。 4.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胡萝卜?在它旁边的□里画“○”。 二、你会选吗?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1.动物搬家。每个动物住一间,够吗?

2.买手套。 3.小猴吃蟠桃。 4.数珠子。 三、比比看(共36分) 1.跑得快的画“√”,跑得慢的画“×”。 2.胖的画“√”,瘦的画“×”。

3.绳子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4.高的画“√”,矮的画“×”。 5.在多的后面画√。 6.在少的后面画√。 7.在同样多的物体下面画√。 8.在矮的动物旁边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整理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设计 第1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1、例2、例3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第2题。 内容简析 例1借助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这一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例2先借助厘米尺感知1厘米有多长,再通过比画、比较等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同时认识表示厘米的字母符号“cm”。借助估计图钉长大约是1厘米和量一量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两个活动,使用多种直观物体帮助学生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1厘米的表象。 例3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生用厘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1.运用设疑引入法创设认知冲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巩固练习法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交流归纳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讨论总结法。承前启后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相声导入: 课件播放郭德纲与于谦表演的《卖布头》片段。 出示几句关键台词: 郭:真正烟薰皂,烟煤搀煤灰,……什么汽车马车飞机那迫击炮那机关枪都追不上它,怎么回子事? 于:怎么回事啊? 郭:刮跑啦。 于:那不废话嘛!可不刮跑了嘛! 郭:那位先生说,卖布头儿的,多少钱一尺?站稳脚儿,庹一庹尺寸,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 于:诶,连我一块儿卖啊! 教师问:听了相声,笑一笑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郭德纲说的“庹一庹、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是什么意思? 学生叽叽喳喳地回答。 教师:很不错!一庹就是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古时人们用庹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人用庹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品析:运用相声片段引入,情景有趣,引导学生在笑声中思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很自然地由“庹”的认识进入长度单位的探究学习中,不留任何做作痕迹,感悟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情景)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忙重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只好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他回家要求爸爸做5拃长的小栏杆。师: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做法可行吗?你想到用身边的小物体来量物体的长度吗?【品析:通过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和情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大头儿子所遇到的问题情景中,思考“拃”的含义、用“拃”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 儿歌导入: 师: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有一把小尺子,可是我们平时学习很少用到它。它有什么用途呢?还是让儿歌来告诉我们吧!课件出示儿歌:小尺子,细又长,测量东西本领强。比一比,量一量,分清宽窄和短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考试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考试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12÷2=6,读作(___________),其中被除数是(____),除数是(____),商是(_____)。 2、(_____)元(_____)元(_____)角(_____)元(_____)角 3、在中有________个角,其中有________个直角。 4、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是64,这两个数相加的和是(______)。 5、每两个人握一次手,3个人要握(_____)次手,(_____)个人要握6次手。 6、填上合适的单位。 妈妈工作时间是8________ 李红跑50米的时间是12________ 一根棒球棒长5________ 一篮子水果重2________ 教室黑板长42________ 汽车每小时行驶80________ 小树的身高是156________ 鸡蛋重是50________。 7、在一个乘法算式中,积是其中一个因数的12倍,另一个因数是(______)。 8、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______)。 9、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一棵大树高约15(_______);铅笔的长大约是18(_______); 数学书长约20(_______);爸爸的身高是170(________); 10、图中有________个角。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海洋舰的位置是()。 A.东偏北60° B.东偏北30° C.北偏西60° D.西偏南30° 2、为灾区儿童捐款,小华捐了19元,小丽捐了28元,她们共捐的钱数( ) A.大于40元 B.小于40元 C.小于30元 3、爸爸今年31岁,外婆比爸爸大26岁,外婆今年 ( )。 A.56岁 B.67岁 C.57岁 4、3个人每人做6朵花,共做了多少朵花?列式不正确的为()。 A.3+3+3 B.6+6+6 C.6×3 5、一个密码锁由五个数字组成,每一位数字都是0~9之中的一个,小春只记得其中的三个,则他最多试()次就能打开锁。 A.5 B.2 C.20 D.100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2、我们观察物体时,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3、计算4+3×2时,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4、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把9颗糖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 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把米尺,一个皮尺,2张练习纸和一台身高仪,学生尺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 (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学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 用学生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

而要测量教室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板书:米) 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量一量 1.出示教材第88页情景图。 (1)谈话: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的摆设,你们知道教室的长大约是多少?讲台大约有多长吗? (2)让学生先自己估一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一量。 (3)先同桌汇报一下自己测量的结果,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一下选择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 2.引导学生选择身边最常见的物品估一估,量一量。 (1)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2)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4)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把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5)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二)描述长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单元测试卷

i 3.小猴吃蟠桃。 不够匚 多口 口 (2007—2008)学年度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二) (比一比) 、比比、涂涂(共20分) 1谁最高?在她旁边的()里画 I 4 7 ) 3.把少的一行水果涂上 适合它的颜色。 000000 b / b b b 4.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胡萝卜?在它旁边的□里画“O 、你会选吗?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V” (共24分) 1.动物搬家。每个动物住 一间,够吗? 动物之家 够 L 不够□ 商店里一共有这么多手套: 4鸟松4鸟4鸟 够我们每人一副吗? 班级 姓名 分数 ■”。谁最矮,在她旁边的()里画“ X”。 () 2.请给长的纸片涂上绿色。 2 ?买手套。 去买手套喽! ? □ 够匚 一年级数学 2- 1

一年级数学 2-2 4.数珠子。 4.0和?谁多?你能接着画少的 珠 子,使两种珠子同样多吗? ■:多匚 多匚 和 同样多 三、比比看(共36分) 1.跑得快的画“V”,跑得慢的画“X” “X” 。 3.绳子最长的画“V” “X” 。 5.在多的后面画V 。 最短的画“X” H □ 7.在同样多的物体下面画V 。 □ 20分) □ 四、画一画(共 1.画一,比樽?多2个。 2. *多匚 多 *和 同样多 2 .胖的画“V” 4 .高的画“/” ,瘦的画 O □ W. ,矮的画 6.在少的后面画V 。 鬻鬱薄磔 □ W^il l^il _____ 'S s s s s n S8 W W S8 SB LJ 8.在矮的动物旁边画V 。 画…’,比少1个。 ??????? 3.画「,和 奈豪*崇 同样多。

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总复习及答案

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1米-50厘米=________厘米6米+39米=________米 2、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_____)和(_____),1米=(_____)厘米。 3、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_______)。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________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________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________叫做________。 5、在一个乘法算式中,积是其中一个因数的12倍,另一个因数是(______)。 6、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_____. 7、8040读作:(_________________);三千零五写作:(____________) 8、按规律接着填数:980、985、990、(__________)、(__________)、1005. 9、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______)。 10、至少要用(_____)个同样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新的大正方体。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甲数比乙数少65,甲数是135,乙数是() A.150 B.76 C.200 D.24 2、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是() A.三位数B.四位数C.四位数或五位数 3、爸爸今年31岁,外婆比爸爸大26岁,外婆今年 ( )。 A.56岁 B.67岁 C.57岁 4、小红、小芳和小兰三人跳绳比赛,她们跳了100、112、135下,小红说:“我

跳的不是最多”,小芳说:“我刚好跳到100下”,小兰跳了()下。A.100 B.112 C.135 5、动物园里有15只老虎,猴子比老虎多12只,这两种动物一共有( )只。A.27 B.39 C.42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一个因数正好与积相等,另一个因数一定是1。()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3、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小立家在小军家的东北方向,则小军家在小立家的西南方向。() 四、计算题。(10分) 38-7=43+8=71-6=58+8= 3×4=5×3=2×6=4×6= 4+30=70-30=6×5=3×6= 五、列式计算。(10分)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