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竹里馆》诗歌欣赏课教学设计

《竹里馆》诗歌欣赏课教学设计

《竹里馆》诗歌欣赏课教学设计
《竹里馆》诗歌欣赏课教学设计

《竹里馆》诗歌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

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2、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

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3、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

美好生活。

三、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环节一:读

1、师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环节二:赏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资料补充:1、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3、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资料补充:宴会、烹饪、饮酒、伶人及其表演、杂耍、摔跤、幻术、

驯兽表演、舞蹈、戏剧、傀儡戏、说书、打猎、蹴鞠、马

球、斗鸡、围棋、投壶……

——《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琵琶行》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胡旋女》

环节三:悟

1、出示《江雪》、《陋室铭》、《雅舍》等资料,让学生继续感悟

与品味中国文人代代相续的高雅情怀。

2、继续诵读诗歌,以低缓而韵味的朗读声结束课堂。

四、教后反思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说法不仅说明了王维诗画创作的特点,也开创了诗歌与绘画讨论的新领域,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歌和绘画是彼此联系的,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中国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传承了山水派的特点,往往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也是一幅画,或者几幅画面的有机融合。而这节课,我以“读”和“赏”为主,达到了一种诗画相连的效果。这一课,有诗,有画,有学生的沉浸,有老师的享受,感觉不错!

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春天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春天教案反思 大班语文活动诗歌-春季教案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诗歌内容和诗歌表达的春季兴趣,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班语文活动课,来看看诗歌-春季教案 活动目标:256以上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歌表达的春天的兴趣 2: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3:学会情绪化背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对文学作品越来越感兴趣 5:引导儿童在诗歌中学习和感受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活动流程: 1:听“春天在哪里”并进入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带给你的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的内容 (1)给我看看第一本书。这是哪种书?猜猜书里有什么? (2)给我看看第二本书。这是哪种书?(开口时询问) 书中谁笑了?孩子们,孩子们怎么笑?孩子们为什么笑? (3)给我看看第三本书。这是哪种书?(开口时询问) 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能在春天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和观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篇文章写成了一首好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丽 诗说春天是三本书,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个? (1)欣赏完第一段后,问: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个句子? (2)春天仍然是一本可以欢笑的书。让我们看看(欣赏)是谁 年春天笑了?春天还有谁微笑?小池塘如何微笑? 为什么小池塘微笑? (3)广播第三段问:书中你最喜欢的歌曲是谁? 5:背诵诗歌 (1)让我们完全听一听这首春天的诗(再欣赏一遍)。孩子们可以轻轻地跟着它,一起背诵它。 (2)和老师一起看图时读这首诗。 (3)春天真美。让我们用愉快的声音一起读这首诗。 (4)游戏:老师读诗的前半部分,孩子们读诗的后半部分 6:用封面展示春天的美丽 (1)将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结合起来,变成一本美丽的春书。让我们为这本书做一个漂亮的封面,好吗?儿童绘画 (2)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 (3)孩子们,美丽的春天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活动反映: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 一、概述 ·高二年语文选修模块,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是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高二年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容。安排一课时 ·学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小评:高二年的古诗文是教学之重点,洪老师紧紧把握单元重点进行阐述,很有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 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2、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评:洪老师紧紧扣住新课程理念,在细微处做文章,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引导学生,突出诗歌的审美功效。诗言志,作为诗之大国的新一代,实在很有必要进行诗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此之前,在必修模块就已经学习了诗歌,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诗歌的知识和能力。 2、学生的知识面窄,对于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准确,诗歌的情感也把握不准。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内容包括五个诗歌单元和五个散文单元,每个单元都把主题相同的诗歌和散文收集起来,且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精读、几篇略读、一个思考和探究和一篇文章。尤其是文章,诗歌部分几篇文章下来,“如何鉴赏诗歌”已有了章法可循;散文部分的文章也是如此。 必修课中已学过几篇出自大家之手的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他应把学生在必修课上学的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选修课中,使学生的鉴赏力和和审美力顺其自然合乎规律的发展。因此,我打算用学案教学法进行选修课的诗歌和散文教学。 下面先来谈一谈诗歌教学的学案: 一、挚情朗读 有位哲人说过“如果嚎叫就是诗,那么驴就是伟大的诗人”,可见,无论写诗还是读诗,都应该有真挚的情感在里面。 1、扫清字词障碍 2、培养学生初读感受 让学生谈一谈,读后作者写些什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知人论世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离学生并不遥远。诗歌是时代的最强音,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生平,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选修课教材,每篇诗歌后面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都附有作者简介,其中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简单事迹以及作品。可见,知人论世的重要,他是打开鉴赏诗歌大门的钥匙。三、抒发情感 学生在初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感情,情感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品味语言就成为鉴赏诗歌的重要部分。 四、品味语言 诗歌中某些字的锤炼,某些意象的含蓄,某些修辞的运用,就能为语言增色,为诗歌添彩,为情感表达服务。 (可见,抒发情感和品味语言这两块密不可分,不分主次先后,同时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课后都设有导读,学生借助导读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会更容易,体味语言会更深刻,更容易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上现代诗歌。) 五、表达技巧 要想很在行地鉴赏诗歌作品,还要适当地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探寻一些文学知识和鉴赏技巧。 表达技巧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修辞:比喻拟人等 表现手法:象征用典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想象联想等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欣赏诗歌《春天》(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教案-欣赏诗歌《春天》(四篇)目录: 幼儿园大班教案-欣赏诗歌《春天》一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春天》二 幼儿园大班语言诗歌《家》三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赛马》四 - 1 -

幼儿园大班教案:欣赏诗歌《春天 》 活动内容:欣赏诗歌——春天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 然的情感。活动准备:,三本书,绘画材料。活动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猜书里有什么?(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 开边问)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 为什么笑了?(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 开边问)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 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 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1)欣 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2)春天还是 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谁在春天里笑了?还有谁 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小池塘为什么笑?(3)播发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 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 封面,好吗?幼儿绘画。(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2 / 8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3当你老了 赏析指导 这是一首情诗,写给诗人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毛德冈。她是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但一直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 治运动,并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年轻时代,诗人 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堕入了情网,但遭到了拒绝,这段痛苦的恋情几乎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当你老了》一诗,写于诗人的感情受挫之后,诗歌成了化 解内心苦痛的方式。但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当时的感受, 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这种构思并非诗人的独创,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诗人或许受到了龙萨的启发,用同样的 方式演绎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节,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 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 感波澜。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 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 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 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 而历久弥坚。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

具有多重含义。首先,过去的政治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 变成往事,在炉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 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 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 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 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 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第二节,诗人从对“你”的描绘,转向了诉说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 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 ──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如果说上面读到的《故乡》,是一首独白的诗歌,那么这则是一首对话的诗,虽然“我” 没有直接出面,但诗句本身就是“我”的喃喃诉说,读者也 像参与了“我”与“你”之间想像的对话,被诗人的真情所 感染。 当然,诗歌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诗人并没有将有限的文字,耗费在内心的倾吐上,诗歌的最后一节,又回到炉火映 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 的逝去而感伤。最后出现的“爱情”一语,意义可能有点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参考: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的生命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的诗句还生发出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结归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种理论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幻灯显示)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③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幻灯显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另一首优美的词《如梦令》(幻灯显示)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吗? 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 明确: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幻灯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总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幻灯显示)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第二课时 一、自主鉴赏 下面,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打开课本P14)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感伤的、叹惋的。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3、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明确: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大班春天诗歌教案《春天》+《春天的颜色》

大班春天诗歌教案《春天》+《春天的颜色》 幼儿园大班春天诗歌教案及反思《春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2)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谁在春天里笑了?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

小池塘为什么笑? (3)播发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教学反思: 《春天》这首诗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诗歌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诗歌的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也便于幼儿的创编活动。 大班幼儿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经验的积累后,他们对于春天的季节特征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所以创编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同时幼儿眼中的春天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有自己的发现,更乐于自己去创造。 所以后来我给他们增加了自制小书的环节。引导幼儿运用简单、明了、形象的简笔画形式为诗歌画出了三幅各具特色的图,条理性更强,有效地吸引了幼儿学习的注意力,更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些自制小书也可为幼儿的复习活动提供材料,提高幼儿自主复习的能力。我们可将幼儿的诗歌创编也用这种图标的形式进行分类记录,把这本书作为幼儿对春天的观察记录、学习记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精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精选1.探究诗歌的情感。 2.探究诗歌的诗眼。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情感。 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的词语探究两手诗歌的情感。 探究诗歌的情感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诗歌的情感一般有一下几种: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

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抓住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意象),进而借助联想、想像,体会一种春江月夜的画意诗情。 2.学习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在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中,置身诗境,体会诗境。 教学重点: 1.读懂诗意 2.抓关键字词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张若虚仅存两首诗,而恰恰就是这其中一首诗使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有人评价说张若虚是“以一诗而压全唐”,足见其诗的艺术成就之高。闻一多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 二、作者简介: 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今山东)兵曹。唐中宗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唐玄宗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三、预习初读: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①滟滟(yàn)②皆似霰(xiàn)③捣衣砧(zhēn)④碣(jié)石 2、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标题是《春江花月夜》,涉及到五种景物,作者重点写了哪种景物?怎么写?有何特点?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

大班诗歌欣赏春天

大班诗歌欣赏春天

大班诗歌欣赏:春天是一本书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2.结合春天的美景,幼儿大胆想象,尝试按诗歌格式进行自主创编。 3.了解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活动准备: 1.轻音乐《晨光》。 2.图谱(桃花、柳叶、梨花、迎春花、雷电、水滴、燕子、青蛙、小池塘、小朋友)。 3.蜡笔、白纸每人一份。 4.篮子三个。 5.幼儿创编的图谱每一组一份,共4份。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对春天的初步想象。 1.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幼(合):春天。 2.师:小朋友心中春天是怎样的呢?请你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幼1:春天有粉红色的桃花开了。 师:你的眼睛真亮,发现了粉红色的桃花。 幼2:晶莹的露珠在碧绿的小草上滚动着。 师:你用的词语真好听。 幼3:小草长出来了,绿绿的。 师:你的观察很仔细,小草也长出来了呢。 幼4:小小的乌龟也开始动了。

师:你还观察到小动物的变化呢,真棒! 师:小朋友心中的春天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各种各样美丽的花都开了,冬眠的小动物也醒来了,到处都是温暖的样子呢。 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心中的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欣赏诗歌。 1.老师朗诵诗歌《春天是一本书》。 (朗诵完后,留几秒钟的时间给幼儿回味,接着给与提示“我的诗歌朗诵完了。”) 2.师:你听到了老师心中的春天是什么? 幼:老师心中的春天是一本书。(提醒幼儿将话说完整。) 师:春天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幼1: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出示相应的图谱) 幼2:春天是一本会唱歌的书。(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出示相应的图谱) 幼3: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出示相应的图谱) (三)分段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中的重难点部分。 1.师:让我们先来想一想,刚才诗歌中的这本彩色的书中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2.师:刚才我们一起读了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春天还是一本会唱歌的书呢。这本书中唱了什么歌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春天是一本会唱歌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叽叽叽,青蛙呱呱呱。”你听到了谁在唱歌? 幼1:燕子叽叽叽,青蛙呱呱呱。 师:你听到了小动物在唱歌呢! 幼2: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 师:你的小耳朵也很灵!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并用诗歌中的语言巩固强化。) 师:在这本会唱歌的书里,为什么会燕子叽叽叽,青蛙呱呱呱地唱歌呢?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离别诗鉴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离别诗鉴赏教案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今年湖北卷考查了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安徽卷考查了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 一、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走进诗的世界 教学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式: 1、自读品味法 2、导读提升法 3、讨论交流法 4、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1、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 2、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 教学过程安排: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外部特征 1、分行。 2、音乐性。 (二)内在特征 1、精美的语言 2、隽永的滋味 3、纯粹的情感

4、深刻的哲理 5、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1、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2、课文解读 ⑴《天狗》 总体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 最突出的特点: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 主要技法: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 知人论世: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 ⑵《井》

(综合知识)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 赏》教学策略 综合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作为一门选修课,老师们对待它有两 种偏激的态度,一是既为选修课,就干脆舍弃不修,提前进入高考复 习;二是把它当做必修课一样进行教学。 这两种做法都偏离了选修课 设置的根本意图。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设置这一门选修课的宗旨一是培 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 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 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 恰当的评价。如果要有效地落实这样的能力,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 键词,一是欣赏,二是积淀。 笔者认为欣赏、积淀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在有 效层面上的着力点。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笔者这样进行操作。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强选修必修的联系。 例如教学散文之部,我们可以回望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 文言津梁,加强选修与必修的联系。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 津梁有三个板块组成,即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因声求气重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要我们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要我们从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 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要我们从体会散文的 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 声情并茂地诵读, 仔细理会重在字词理解基础上的品味, 融会贯通就 是阅读的综合运用 选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为我们品味欣赏文言散文 提供了三种渠道。 角度去仔细理会,

再来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选了三类散文,独具韵味的山水风物的山水游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类,直观形象的事实呈现的寄寓言志类。第一类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致的真实描写;第二类散文的特点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精湛的场面描写、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第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寓言说理、铺叙夸饰、渲染描摹、繁简搭配、多种修辞的运用。如果我们在欣赏《项羽之死》之后,将《史 记》刻画人物的手法即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运用多种手法来描摹人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行总结,再来反观必修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两篇文章, 并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比较一下,学习就会更有文化意味。 二、欣赏诗文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破。 作为选修课,授人以渔是必要的,知识短文在于梳理欣赏的知识, 赏析示例在于明示学生欣赏的方法,自主赏析在于老师引领学生欣赏, 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提出两点,一是欣赏不求面面俱到,求突破重点。 二是规划每一篇的欣赏重点,在课外实践中加强,积淀学生素养。 例如教学诗歌之部,笔者首先研究确定单元欣赏方法的重点,那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重点在诵读,以意逆志的重点在体验,知人论世的重点在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点在想象。教学时,我们在某一方面突破,欣赏效果会最好,也利于学生迁移课外诗歌甚至高考诗歌鉴赏。例如教学《长恨歌》和《夜归鹿门歌》: 《长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欣赏重点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 究诗歌的主题。 一是让学生明白爱情说、讽喻说、爱情讽喻说这二说由来的根源。 二是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来探究主题。一要看作品怎么写和写了什么。二要看相对历史,文学作品作了哪些处理。三要将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同中之异。四要看创作时代背景。 《夜归鹿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在想象画面中辨清 衬托和烘托。江边的喧闹、山中的寂寥怎么组成一个有机统一和谐的意境,那就是衬托和烘托手法的运用。在这一首诗的教学中,笔者重点讲清衬托和烘托的手法,让学生迁移阅读其它运用同类手法的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教学计划清单

实用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交流材料 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关于教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所谓“置身诗境”,就是要求读者忘记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中。借助于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与诗人取得共鸣,达到美的享受。而“缘景明情”则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本单元所收录的九首诗歌也正是本着这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准备以“示范赏析”的《春江花月夜》鉴赏模式为标准,重点解决“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 作为“示范赏析”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吸收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和形式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而“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也是各具特色:《夜归鹿门歌》歌咏了归隐后清闲淡素的情怀志趣,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真实;《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记梦的游仙诗,写于唐天宝四年,是李白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之感而做,梦中的奇景瑰丽变幻,给我们展示了雄伟的意境;《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将爱国爱民的宽广胸襟与浩瀚的洞庭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菩萨蛮》则借描写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回的愁苦之情。 至于“推荐作品”部分的四首诗歌,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地阅读鉴赏,作为一种拓展的训练 二、关于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阅读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知识的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体味意境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涵咏,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散文名篇。 2、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以学生自主赏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诗歌春天是一本书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诗歌《春天是一 本书》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运用的比喻手法,感受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美。 2、借助图夹文的形式学习诗歌,尝试有重点地说出图片的内容,并完整地朗诵诗歌。 3、模仿诗歌的句式,利用各自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自制大书一本。 2、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 3、轻音乐 4、自制三张大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对春天的联想。 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春天花开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河面上冰冻化开了,小朋友们穿的衣服少了,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去春游了。 2、出示自制大书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出示自制大书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本有关春天的书。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春天是一本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中到底藏着春天的什么? 翻阅第一页继续翻。 一页一种花 个别幼儿回答 师:这是什么颜色的花?它叫什么名字? 这是什么颜色的花?它叫什么名字? 这是什么颜色的叶子?它是什么叶子? 这是什么颜色的花?它是什么名字? 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本书中都说到春天里的什么花呀? 翻阅第二段继续翻 小池塘、小朋友各一页 个别幼儿回答 师:这是什么?它怎么了?笑起来像什么? 这是谁?他们是什么表情?小嘴巴是什么样的?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用优美的语言说一下这本书中说到春天里的什么呢? 翻阅第三段继续翻 每种动物、事物各一页

个别幼儿回答 师:这是什么?春天打的雷叫什么?它响的时候是什么声音?谁愿意模仿一下呢? 这是什么?春天下的雨叫什么?是什么声音?谁愿意模仿一下呢? 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怎么叫的?谁愿意模仿一下呢? 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怎么叫的?谁愿意模仿一下呢?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用优美的语言说一下这本书中说到春天里的什么呢? 3、总结诗歌中的内容,为每一段取名字。 师:小朋友们真是位聪明的小诗人,把春天里的花、小池塘、小朋友、春雨、春雷、小动物用那么优美的诗歌描绘出来。 师:我们看完这本书了,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呀?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本书中有很特别的地方? 师:谁知道这三张空白页是做什么用的?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三段诗歌,这三段诗歌需要小朋友给取一个好听的小名字。小朋友们还记得第一段是什么内容吗?春天里的花颜色真多?你们觉得春天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小诗人们真棒,取得真么好听的小名字。我来把小诗人们取的名字用彩色的记号做一下标记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第二段是什么内容吗?春天里的小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