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元素

【考纲点击】

1.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核心要点突破】

一、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共性和特性

1.常见非金属单质:Cl2、Br2、I2、O2、S、N2、P4、H2、C、Si

(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

①位置:在已知的元素中,非金属共22种(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除氢元素位于周期表的ⅠA族外,其余都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阶梯线(硼、硅、砷、碲、砹斜线)的右上方。

②原子结构特点及化合价:

Ⅰ.最外层电子均大于、等于3(除H以外),与其主族序数相同。

Ⅱ.最高正价分别为:+4 +5 +6 +7(与族序数相等)

对应最低负价:-4 -3 -2 -1(等于族序数减8)

Ⅲ.非金属元素一般都有变价:除呈现上述最高价及最低价以外,有的非金属还呈现其它价态。如:

S:+4价;N:+1 +2 +3 +4价; Cl:+1 +3 +5价。

③非金属单质的聚集状态和同素异形体:

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如:F2、Cl2、Br2、I2、O2、S、N2、P4、H2,这些晶体表现为硬度不大,熔点不高,易挥发、不导电,它们在常温下聚集态为气态(“气”字头)液态(“氵”旁)或固态(“石”字旁)

2°碳(金刚石)、硅、硼为原子晶体,硬度很大,熔沸点很高。由于原子晶体中没有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固态和熔融态都不导电。但某些原子晶体,如单晶硅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

3°非金属元素常出现同素异形现象。如:金刚石与石墨;白磷与红磷;O2与O3;S2、S4、S8等互为同分异构体。

(2)物理性质

①色态:多数常温下为气态,而Br2为液态,I2、S、C、Si为固态;Cl2为黄绿色,Br2为红棕色,I2为紫黑

②熔沸点:一般较低,但金刚石、石墨、单晶硅很高

③毒性:Cl2、Br2、I2、有一定的毒性

(3)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的聚集状态)①

2.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1)常见的氧化物:SO2、 SO3、NO 、NO2、CO 、CO2、SiO2 (2)物理性质:

①SO2、NO2 有刺激性气味

②NO2是红棕色气体

③除CO2、SiO2外均有毒

④SO2易液化、SiO2是坚硬、难溶的固体

(3)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SO2、 SO3、NO2 、CO2 能与水反应

②与碱反应 SO2、 SO3、SiO2 、CO2 与OH- 反应生产酸式盐或正盐,

③氧化性

④还原性

⑤特性

【典题训练1】(2010·山东高考·T13·4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二、常见无机酸的重要规律和重要特性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的组成和酸性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的组成

(2)酸性强弱规律

①对于同种非金属形成的不同含氧酸,其非金属价态越高,酸性越强。如:

HClO4>HClO3>HClO2>HClO,H2SO4>H2SO3,HNO3>HNO2

②证明酸性强弱顺序,可用“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如:

Na2SiO3+CO2+2H2O=Na2CO3+H4SiO4↓(水玻璃敞口放置变浑浊)

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遇CO2产生HClO)

③常见酸的酸性强弱顺序:

2.重要特性

(1)(或)为难溶性酸,浓盐酸、浓硝酸为挥发性酸。

(2)硝酸、浓、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硝酸、见光受热易分解。

(3)浓和(足量)、浓和(足量)、浓盐酸和(足量)在反应时,随着反应的

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

(4)浓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5)常温下,铁、铝遇浓、浓发生钝化。

【典题训练2】(2010·安徽高考·T12·6分)如图是三种稀酸对Fe-C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

B.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6HNO3(稀)Fe(NO3)3+3NO2↑+3H2O

C.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

D.随着Cr含量增加,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

三、常见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的检验

离子采用试剂操作步骤和反应现象有关离子方程式

H+

石蕊试液,

Na2CO3溶液

或pH试纸

取含有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有气

泡;取溶液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少量滴到蓝色石蕊

试纸或pH试纸上,呈红色.

2H+ +CO32- =CO2↑+H2O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5 (2008·上海高考)如图的装置中,干燥

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

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

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6 (2007·海南高考)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7 (2010·福建理综·T9·6分)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8 (2010·全国卷I ·T7·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

B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

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

还原成Cu

9 (2008·广东高考)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 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由纯SiHCl 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 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 2SiO 3、HCl 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2还原SiHCl 3过程中若混入O 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泥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陶瓷和轴承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E.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3)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振荡。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10·广东高考·T33·16分) 某科研小组用MnO 2和浓盐酸制备Cl 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 2的NaOH 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完成SO 2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 2+2NaOH

________________.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

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

...空气的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

..实验试剂:3moL·L-1H2SO4、1moL·L-1NaOH、0.01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

-1H

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

于A、B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11 (2010·全国卷Ⅱ·T28·15分)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 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

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③B和E都能使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⑥ 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 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 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滴并产生A。[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ae13351693.html,]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

(2) 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