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_副本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_副本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_副本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_副本

一引入

1.What Is Language Transfer?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举两个例子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 Odlin (1989: 27)

迁移是由于目标语与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奥德林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He only eat two meal a day. Morphological transfer (词形迁移)Neither nouns nor verbs have inflections in Chinese. 在汉语中,名词和动词都没有形态变化。

Shanghai is said to have thirteen million population. Collocation transfer (搭配迁移)The noun renkou,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population’, can have a numerical pre-modifier. Population的汉语对应词“人口”在汉语中可以用前置数词来修饰。

3.中文的竹式结构,英文的树式结构能够举例说明

从前这里有一个渔村,村里住着十户人家,这十户人家全靠打鱼、种地为生,生活艰苦,但很安宁。

开始家人是不让父亲抽烟的,得了绝症后,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想抽就抽。

The chunks of a sentence seem to be connected and yet separated, like sections of a bamboo linked by the joints and ye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self-contained.

As a nation of gifted people who comprise about one-fourth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Jimmy Carter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Trunk line: S + V + (O)

二主语差别

5.英语的主谓提挈机制-6个基本句型

The policemen are carefully searching the room. SVO Subject(主语)+Verb(谓语)+Object(宾语)

He works at a university. SV A Subject(主语)+Verb(谓语)+Adverbial(状语)

He has taught English for ten years. SVOA Subject(主语)+Verb(谓语)+Object(宾语)+Adverbial(状语)

He asks us to study hard. SVOC Subject(主语)+Verb(谓语)+Object(宾语)+Complement(补语)

He gives us English lessons. S V Oi Od Subject(主语)+Verb(谓语)+Indirect Verb(间接宾语)+Direct Verb(直接宾语)

Mr. Wang is a teacher. SVP Subject(主语)+Link.V(系动词)+Predicative(表语)

6.汉语的“话题”及界定

我吃了一碗饭。这碗饭我不吃了。桌上搁着一碗饭。

I ate a bowl of rice. I’m not going to eat this bowl of rice. A bowl of rice is on the table.

锅里正在蒸饭。这点饭够吃吗?今儿早上吃的什么饭?

Rice is being steamed in the cooker. Is the rice enough? 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this morning?

7.汉英翻译中的主语转换问题(举例说明)

对应Equivalence

这种药治感冒特别灵。This medicine is death on colds. (以名词作主语:原语以专有名词及普通名词作主语时,名词对应式的可能性很大。)

坐下来看不清,站起来才看得清。Sitting obstructs your view; standing up makes it better. (以动词或动词短语(非主谓结构或词组)作主语的句子也可以形成对应。)

转移Shift

词类转换式主语转移你走吧,还有我在呢。Off you go, I’m here close at hand.

推导式主语转移我的法语看报很吃力,你呢?I can't read newspaper in French without difficulty, how about you? 反逆式主语转移业精于勤。Diligence brings about professional expertise [,eksp?:'ti:z] .

Supplement 补充

补充泛指性代词或名词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With a knowledge of natural sciences, one can go anywhere in the world.

补充人称代词三天没洗澡,一身臭汗。We are smelling of three-day old sweat.

补充逻辑推导产生的主语只有等着瞧了。Only time can tell.

8.主语转移的一般规(背下来)

必须紧扣原意,只要不违背全句的总体意义,选择可灵活变通,不拘一格。

必须密切顾及英语的习惯表达法。

必须同时顾及便于英语句子的成形,也就是说必须顺应英语SV提挈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必须充分注意到不同的主语选择可能带来的意义差别,特别是强调意义的差别。

9.推导主语的规(背下来)

原句的动词常常是我们展开推导的出发点和根据。一般说来,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准确的、边切的推导线索,推导出与之搭配的施动者。

原句的总体意义是我们展开推导的最重要的依据,特别是在汉语原句中没有谓语动词时,全局的总体意义就

是最重要的根据。

推出补加主语时,常常必须把握住原语材料的关涉对象,即文章为谁而写、议论为谁而发、容牵涉到谁,等等。

三名词差异

11.英汉名词的翻译原则(举例说明)

Principle of Amplification 增词原则Adversaries ['?dv?s?ri] are powerful without question.毫无疑问,每一个对手的实力都很强大。

Principle of Omission 省略原则一条条新修的公路把这个小镇和外界连在一起。The new-built roads connect this small town to the outside world.

四动词差异

12.六个差异概念说明,其中第五点连动式、兼语式举个例子

(一) 现代汉语以动词占优势,也就是说,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子不限于只用一个动词,可以连续使用几个动词,即所谓“动词连用”。动词连用是现代汉语句法显著特征之一。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定式动词(finite ['fainait] verb),唯一例外型式是并列句动词谓语。所以汉语动词翻成英语时,有时只需要用一个动词,其他动词被转换成英语的名词、介词、非谓语动词或其他词类。

(二)英语动词有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和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之分。汉语动词多数都是及物的,只有极少数是不及物的。因此,在翻译时就会出现交错的现象。为了防止混淆,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有些动词英语是及物的,汉语却是不及物的。

2.有些动词英语是不及物的,汉语却是及物的。

3.英语有些及物动词变成不及物动词时,意义要起变化。

4.英语及物动词一般都要带宾语,汉语在一定上下文中却可以省略。

(三)英语动词表“时”(tense),主要通过语法手段,即字形的变化。如:go,going,went,gone等。汉语却用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来表示“时”的变化。如用“了”、“着”、“过”、“已经”、“就要”、“现在”、“将来”、“正在”、“过去”、“今天”、“明天”、“昨天”等词,此外汉语有时不用特殊的时间词,而用整个句子的叙述、论说、判断等来表示时间。即用句法手段。

(四)英语谓语动词的时态复杂,但汉语谓语的构成却比英语复杂。英语谓语主要是动词,但汉语除了用动词作谓语外,还可以用形容词、籍贯、天气和日子的名词来作谓语。

(五)如上所述,汉语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些句子往往连用两个或更多的动词,中间不用任何关联词语。我们称之为复杂的谓语结构。这种结构又可分为两种类型:连动式和兼语式。

汉语连动式的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

他们热烈鼓掌欢迎日本来宾。(前一个动作表示后一个动作的方式)

汉语兼语式的特点:谓语有两个动词,前一动词的宾语,又是后一动词的主语,前后两个动词不共一个主语。他叫我到这里来。

(六)从上面几节中所述,我们知道,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和介词。认识英汉不同词类优势或用词倾向,这对于提高译文质量很有益处。可以使译文更加通顺,确切。

四副词差异

13.有的与形容词同形的副词,有无-ly,意思却不同。

He was famous even then.即使在那时他已有名气了。She spread the butter evenly on the bread.

她把奶油均匀地涂在面包上。

She came home late.她很晚才回家。She hasn't been home lately.她最近不在家。

Call me at seven sharp. 准七点钟打给我。He answered me sharply. 他尖刻地回答我。

The dog came near. 狗走近来。It's nearly done.这件事快完成了。I nearly fell into the river.我差点掉进河里。

14.有些形容词与副词同形,但有不同的句法功能和意义。

We had an early breakfast.我们吃了早餐。We had breakfast early.我们早就吃了早餐。

We went by a fast train.我们乘快车去。Don’t speak so fast.不要说那么快。

Run in a straight fine.跑直钱。Go straight to the school without stopping.不要停一直跑到学校去。

有些表示时间的词,如,daily,weekly,quarterly,monthly, yearly等词也有类似用法。例如:

Daily newspapers are published daily.日报天天出版。

15.句子中有几个状语出现,英语与汉语不同的语序(背下来并举个例子说明)

英语中如果有几个状语出现,一般是较短的在较长的之前,方式状语在地点状语之前,地点状语在时间状语之前。翻译时,要按照英汉语习惯调整如下:

英语:主+谓+宾+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汉语:主+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谓语

They discussed the plan animatedly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afternoon.他们昨天下午在教室里热烈地讨论这计划。

16.如果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或地点状语,通常是较小在前,较大在后.译成汉语时,较大在前,较小在后,词序恰恰相反

五感叹词差异(常见的感叹词要认识,拟声词会翻译)

Oh(o)表示惊奇、恐惧、痛苦、懊恼、高兴等

0h! So you are here! 啊,你原来在这儿!Oh! It is too late already! 唉,已经太晚了! O,John,what are you doing over there?嗳,约翰,你在那儿干吗呀? Oh,boy,that's something!哇!还真不错!

注:boy为美式口语的感叹词。和名词boy并无关系。

Ah表示惊奇、恐惧、高兴、痛苦、恳求、松一口气等

Ah.that's right.嗯,这样就对了。 Ah! So you are back now.啊!你回来了!Ah Mary,why are you so impatient today!嗳,玛丽,你今天怎么这样不耐烦!

一些感叹词:Hurrah 好! Bravo 好! Aha 啊哈! Alas 哎哟! Alack 唉!Fie [fai] 呸! Pooh 呸! Pshaw 啐![qi四声]

Eh 嗯!呃! Hem 哼! Hullo 喂,你好! Tut 咄! Hush 嘘! Hi 嗨,喂!

英语还有一些本来有词汇意义的词,在使用中逐渐虚化而成为感叹词,表示人的某种感情。

Well表示惊奇、满意等Well,here we are at last!好了,终于到了! Well,who would have thought it?

嗨,谁会想得到呀! Well,well,well,how can that be? 呀呀,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dear me表示惊讶等Oh dear!Why should you be so stubborn!天哪!你怎么这样固执! Dear me!I didn't know you were so sharp-tongued.嗨,我不知道你嘴这么厉害。

Why表示惊奇和换口气等。“How should we answer this question?'’“Why, that's simple enough………”

“这问题怎么回答?”“嗨,这简单……”

类似的还有:Oh lord 嗬同呵! Now 喂! Come 喂! My 乖乖! Shame 真羞耻啊!

拟声词:狗叫,汉语是:汪!汪!但英语却摹拟为bowwow,bark,yap等。又如水滴声,汉语是:滴滴答答,英语却是:drip-drop。又如表示枪声词,汉语用:叭、吧、啪等,英语则用crack,bang等词

英语中crack可以表示爆裂、打裂、断裂等声音,还可以表示屈指声,挥鞭声,用拳打击的声音

拟声词的英译汉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英汉拟声词的不同。Whee-ee-ee!Whee-ee-ee!The police whistles shrilled suddenly.“呜!呜!”突然警笛响了。 Thump[θ?mp]! A table was overturned!“哗啦!”桌子推翻了。

2.英语中的拟声词多半属于动词或名词,往往在句中作谓语、主语或宾语·汉语拟声词多半带有形容词性质,在句中可作定语、状语或谓语。英汉拟声词各有自己的习惯用法,互译时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上下文,进行适当的转换。

But as the door banged[b??],she seemed to come to life again.可是当门砰地关上的时候,她好像又清醒过来了。They heard the twitter of birds among the bushes.他们听到树林丛中鸟儿发出的喊喊喳喳声。

A mosquito [m?'ski:t?u] hums and hums.一只蚊子哼哼哼。

3.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的声音,英语多由专词表达,汉语却往往把生物与非生物的声音简单笼统表达为“……叫”,“……鸣”,“……声”或“……响”等等。

We heard the machines whirr.[hw?:]我们听到了机器声。The screeching of the brakes got on my nerves.

煞车声刺激了我的神经。The creaking of the cart was already audible ['?:d?bl].已经听得见木头车响。

汉语也往往把各物的叫声,笼统译为“……叫”,“……鸣”。

The frogs in the fields outside the town were croaking[kr?uk] cheerfully.青蛙在城郊田野里起劲地叫着。

I heard a bird chirping [t??:p] among the flowers·我听一只鸟在花丛中鸣叫。

汉语以前表达各种动物的叫声,也由专词来表达,

如:“狗吠”、“狼嗥[háo]”、“鹤唳[lì]”、“鹊噪[zào] ”、“马嘶”、“虎啸”、“狮吼”、“鸟啭[zhuàn]”、“蝉噪”、“猿啸”

有时汉语也用专词来表达生物与非生物的声音。

the cooing of a dove 鸽子的咕咕叫the clang of a bell 铃儿的铿锵声the crack of a whip 鞭子的劈啪声

the clatter of dishes 碟子的咔嗒声the jingling of bells 铃儿响叮当the clangour of the gong 锣的锵锵声

the jangling of the bicycle 单车叮呤叮呤声the rataplan of the drum 鼓的咚咚声the roll of the thunder雷的隆隆声the roar of the storm 暴风雨的咆哮 the shrieking [?ri:k] of the siren['sai?r?n] 汽笛的尖叫the swish[swi?] of the waves 波浪的汩汩声the tinkling of the bells 清脆的铃儿叮铛声the whisper of a breeze 风的沙沙声

4.英语原文没有拟声词,汉译时加用拟声词,以加强译文的表达力。

The kids are crying loudly.孩子们在哇哇大哭。The stone fell on his head.石头叭嗒落在他的头上。

Tom fell asleep almost immediately.汤姆几乎倒头就呼呼睡了。The child fell into the water.小孩扑通落到水中去了。

六介词的差异

17.中国学生在使用介词时,典型错误大约有下面几点(1-4点各举例子说明)

(1)受汉语的影响:我们努力学习,为了以后能为人民服务。We are studying hard so that we can serve for the people in the future.(错)你必须面对现实。You must face to reality.(错)无论什么事情都逃不了他的眼睛。Nothing can escape from his eyes.(错)就我的意见而言,他是对的。According to my opinion,he is right.(错) 应为:In my opinion,he is right.他坐在下。He was sitting under the sun.(错)应为:He was sitting at the sun.(2)分不清及物与不及物:有人敲门。Someone is knocking the door.(错)应为:Someone is knocking at the door.你应该注意听老师讲课。You should listen the teacher attentively。(错)应为:You should listen加the teacher attentively.他坚持要送我回家。He insisted seeing me home.(错)应为:He insisted on seeing me home.

我们在中午到达目的地。We arrived our destination at noon.(错)应为:We arrived at our destination at noon。或:We reached our destination at noon.

(3)对词义理解错了:我曾听人说起他,但是我并不认识他。I have heard him,but I don't know him.(错)

应为:I have heard of him,but I don't know him.学生正忙着准备大考。 The students are busy preparing the final examination.(错)应为:The students are busy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His mother is preparing feast.

The teacher is preparing his lecture.那个男孩子在玩皮球。The boy is playing his ball. (错)应为:The boy is playing with his ball.

(4)误用介词:他努力学习,因此学业上取得很大进步。He studied hard.With a result,h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studies.(错) 句中“with a result”应改为“as a result”。教师要我们把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译出来。

The teacher wanted us to paraphrase the sentence with our own words.(错) 句中“with our own words"应改为:“in our own words”。开始他们都把他当成了外国人。At first they took him as a foreigner.(错) 句中“as a foreigner"应改为“for a foreigner"。

七连词的差异

连词(conjunction)具有连接字与字,句与句,子句与子句的作用,可分为对等连接词与从属连接词。

英汉连词的作用有许多共同点,但英语的连词比汉语多,且用得也比汉语广泛。因为英语短语与短语,句与句之间多采用形合法(hypotaxis [,haip?u't?ksis]),即要求结构上的完整。汉语则不同,短语与短语之间,句与句之间多采用意合法(parataxis[,p?r?'t?ksis])。汉语句子结构一般都按时间顺庄和逻辑关系排列,语序固定,关系明确,不需要用那么多连接词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时甚至用“却”、“就”、“边”、“再”等副词表示连接关系。因此,英译汉时,不少并列复合句或从属复合句中的连词往往省略。试比较下面句子:(一)英译汉:I help him and he helps me.我帮助他,他帮助我。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Work hard and you will pass the examination.你用功就会考试及格。Buy and sell books.

买书卖书。1 won't go if you are not going.你不去,我也不去。 Whenever he is free,he will come and see me.他一有空就来看我。

(二)汉译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As long as the green mountains are there,one should not worry about firewood.饮水思源。When one drinks water, one must not forget where it comes from.任重道远。The task entrusted to you is heavy and your road ahead is a long one.只要请求他,一切就没有问题。Ask him.and 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他那么年轻,就知道那么多。So young,and he knows so much.他收到这封信马上就动身了。.He started as soon as he received the letter.

(三)几个常见英语连词的用法与翻译:

英汉连词都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和句子的。根据连词本身含义及其连接成分的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等立连词(co-ordinate conjunction),一类叫从属连词(subordinate conjunction)等立连词所连接的部分彼此是并列关系。如:

and(和) or(或)but(但是) for(因为)not only……but also(不仅……而且)neither……nor(既不……也不)

从属连词是引导从句的。用来引导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的连词有:if(是否)that(引导名词性从句,无词汇意义)whether(是否)

用来引导状语从句的有:when(在……时候)though(虽然)if(假如),because(因为)so that(因此)等

汉语常用的连词不过二三十个,英语却有好几十。但英语的连词并不是很纯的,其中有些驳杂的现象。如:After we had listened to the report,we held a discussion on it.在这句里,“after”是介词用作连词的,不属于典型的连词。

八定语的语序

18.短语定语的位置

英语中的分词短语(participial phrase)、不定式短语(infinitive phrase)、介词短语,(prepositional phrase)、形容词短语(adjective phrase)和长度短语(length phrase)等,通常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后。译成汉语时,大多数要前置。

He had made a thorough study of all the dialects spoken in Scotland.他对格兰所有的方言都做了透彻的研究。

I he woman holding a bin her arms is waiting to see the doctor.那个手里抱着婴儿的妇女正等着医生看病。

It was a bolt from the blue.这真是个晴天霹雳。

On the top of the hill there is a pagoda [p?'ɡ?ud?] about a hundred feet high.

类似的还有一些表示年岁、方圆的形容词也可以置于名词后。如ten years old,all day long,all the year round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语言对比练习

Chapter 1 Ⅰ. Answer Questions Directions: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English briefly, with examples if necessary. 1. What are synthetic languages(综合语)? How are they characterized? 2. What are analytical languages(分析语)? How are they characterized? 3. How man formal changes are possible to English words? Is there any formal change(形态变化)in Chinese language? 4. Why English language is more flexible is word order(语序)? Why is it not so in Chinese? 5. What is the usual word order in English sentences? Which are the nine types of inversion in English sentences? 6. What are the E—C differences in formal words(形式词)? 7. How many kinds of formal words (形式词)are there in English language? 8. How is English phonological system(语音系统) formed? How is Chinese one? 9. Does Chinese phonological and characteristic system have any advantage in literary forms? 10. Why Chinese is called Tone Language(声调语言)? Ⅱ. Fill in the Blanks Directions: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best answer you have found in the textbook. 11.综合语的特征是,分析语的特征是。 12. 英语有变化,词序比汉语,但相对。 13. 英语属于语言。 14. 、和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 15. 形态变化就是词的变化,包括形态和形态。 16. 现代英语的变化主要包括、、、、、、、等变化。 17. 汉语的数量助词有,动态助词有、和等。 18. 汉语结构助词、、类似于应用英语形态变化,但缺乏普遍性。 19. 英汉语在主谓宾的排列上都是顺序。 20. 汉语的定语一般放在名词的,英语的定语一般放在名词的。 21. 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少用或不用词,没有从句,名词之前定语的长度。 22. 汉语的事件顺序和逻辑顺序是按照、、的顺序。 23.英语的虚词包括、、、、。 24.汉语的虚词包括、和。 25. 英语的语音系统由、、和组成。 26. 汉语的语音系统由、和组成 Ⅲ.Translation between E/C Languages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Chinese/English sentences into their target langu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omission strategy. Try to make your translation brief. 27. 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what is right is right, what is wrong is wrong, no matter he is a Chinese or foreigner, dead or alive). 28. 她有野心,她姐姐野心更大,想成为一个大明星。 29. 在当今中国,人人都在练功夫,功夫课也成为中国中部地区一些中学的必修课。 30.上学的,上学了;下海的,下海了。(some went to college, and the other got into business) 31. 这是一部美国的热门影片。 32. 周恩来举止优雅,待人体贴。 33. 如蒙早日寄来样品和报价,我方将不胜感激。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e13983604.html,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作者:张俊娜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通过大量典型的实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对比;句子结构 【作者简介】张俊娜,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比分析理论概述 归纳对比分析时Theo Van Els指出:对比分析有助于分析母语和所学外语的异同,从而能解释和预测外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为语言教学提供教学材料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重视语言之间的对比,强调的重点在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上,正如Lado所言:如果目标语中的知识与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学起来会感到很容易;如果与母语不同,则学习者学起来会很困难。本研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对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学习重点,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大量实例,使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异,促进英语的学习。 1.词汇层面对比分析。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因为英汉语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按照汉语逐字翻译为相应汉语。英汉词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词语搭配。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翻译时要注意词语搭配,避免两种语言词语搭配的混淆。例如,“看书”的看应翻译成“read”而不是“watch,look”,又如汉语的“开”,通常翻译为“open”,但“开”同时有很多含义:开始,举行,等,如:开门( open the door),开会( hold a meeting),开业( start a business),开公司( form a company)。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应用,总结英语的搭配规律,整体记忆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第三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三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词的意义方面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就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英汉两种语言之所以能够转换,是由人类思维的共性所决定的。与此同时,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语言组织方式也不同。语言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词的意义也是如此。如英语中的goose有"愚蠢"的内涵意义,但汉语中的"鹅"却没有这种不好的内涵意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词义,英汉词语的词义对应情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A.完全对应。这类英汉词语多为专有名词、术语或普通名 词,其数量极为有限。 如;The U.S 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机语言学 … 补充:CIA—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美国)中央情报局 smog 烟雾 carob 角豆树 cardia 贲门carbinol 甲醇 zoology 动物学 holoscope 全息照相机 B. 部分对应。有许多英汉语词语在词义上只是部分对应。它们的意义范围有广狭之分、抽象与具体之分、一般与个别

之分。如:marriage 娶、嫁 gun 枪、炮 Sister 姐、妹 Morning 早晨、上午 补充:uncle(广义)-叔父,伯父,姑父,姨父,舅父(狭义) milk 奶(抽象);人奶,牛奶,羊奶(具体);film 胶卷(一般),影片(个别)还有些英汉词语在概念意义上是对应的,但在内涵意义上却是不对应的,如:vinegar:有"不高兴,坏脾气"的内涵意义,醋有"妒忌"的内涵意义。 C. 不对应。由于文化差异,英语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尚无确切的对应词来表达。它们主要是一些具有文化含义的词语,翻译时多用加注或释义。如: hippie 嬉皮士 breaker 跳布瑞克舞者,跳霹雳舞者rigjacker 劫持近海油井设备的人;eggathon 吃煮硬了的鸡蛋的竞赛 congressperson 美国国会(尤其是众议员院)议员(男议员或女议员) D. 交叉对应。英语中有许多多义词,其各个意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语 对应。如下面各例中的light 一词就是这样: light music 轻音乐(light=intended chiefly to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 - 副本

一引入 1.What Is Language Transfer?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举两个例子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 Odlin (1989: 27) 迁移是由于目标语与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奥德林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He only eat two meal a day. Morphological transfer (词形迁移)Neither nouns nor verbs have inflections in Chinese. 在汉语中,名词和动词都没有形态变化。 Shanghai is said to have thirteen million population. Collocation transfer (搭配迁移)The noun renkou,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population’, can have a numerical pre-modifier. Population的汉语对应词“人口”在汉语中可以用前置数词来修饰。 3.中文的竹式结构,英文的树式结构能够举例说明 从前这里有一个渔村,村里住着十户人家,这十户人家全靠打鱼、种地为生,生活艰苦,但很安宁。 开始家人是不让父亲抽烟的,得了绝症后,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想抽就抽。 The chunks of a sentence seem to be connected and yet separated, like sections of a bamboo linked by the joints and ye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self-contained. As a nation of gifted people who comprise about one-fourth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Jimmy Carter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Trunk line: S + V + (O)

英汉语言风格比较

光风霁月与雾里瞧花 ——英汉语言风格比较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田卫平 由于语言类型不同,英汉语言在风格上呈现着一些各异其趣得风貌:英语显得较为精准、周严、直露,汉语则显得较为模糊、简约、含蓄;比较起来,一个语言表达如光风霁月,一个语言表达似雾里瞧花;一个呈现着语言得澄明之美,一个呈现着语言得朦胧之美。 一、精准与模糊 在语言风格上,英语与汉语呈现出精准与模糊得差异。 季羡林指出:“汉语得历史演变中有一个很有趣得现象:代表古代语言得文言文,越古越简单,单音词越多。由于没有形态变化,一句之中,字与字得关系有时难以确定,可以有多种解释,灵活圆通,模糊性强。学习与理解这种语言,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靠语感,靠个人得悟性。可就是语感这玩意儿恍兮惚兮,不易得到,非长期诵读,难以得其门径。根据我们每个人自己得经验,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古代皓首穷经得儒者都难免有误读之处,遑论我们现代人,遑论外国得汉学家! 到了后来,用在不同程度上接近人民口语得文体写得东西逐渐多了。五四以后,白话文成了写文章得正统。一方面,由于语言内部发展规律得制约;另一方面,由于欧风东渐译书渐多得影响。虽然汉字仍然没有形态变化,白话文中字与字之间得关系逐渐清楚起来,理解得灵活圆通性逐渐减少了。理解起来,靠语感得成分渐减,靠分析得成分渐增。对外国人来说,学习白话文,比起学习中国古典来,就容易得多了。说一口流利汉语得外国汉学家越来越多了。 但就是,不管怎么说,汉语毕竟还就是汉语,它依然没有语法形态变化,它得综合性依然存在,因而模糊性也就依然存在,多义性也依然存在。”(1) 汉语“模糊性强”,就是汉语语义型特征决定得;相比之下,英语精准性强,这又就是英语语法型特征决定得;这两点反映到风格上,形成精准与模糊得不同修辞特点与语言美感。例如: 曹禺《日出》有一段描写:“……外面打地基得小工们早聚集在一起,迎着晨光由远处‘哼哼唷,哼哼唷’地以整齐严肃得步伐迈到楼前。”(2) 翻译成英语就是这样得: “……and outside the window the labourers working 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new building have already assembled and now, with the sun on their faces, they are ing closer and closer with grave, rhythmical tread,their ‘hung-hung-yow,hung-hung-yow’sounding in the distance、”(3) “打地基得小工们”用英语表达为“the labourers working 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new building”,多出得“the new building”使语意较汉语更为精准。汉语“地基”单瞧确实比英语模糊,但在上下文语境中意思就是清晰得:结尾处得“楼前”与“地基”呼应,使“地基”语意表述得简约而清晰,由此更能瞧出汉语得表达与理解要依靠更大得语境。“谁”“迎着晨光”,“谁”“哼哼唷,哼哼唷”,在汉语里无须出现;而被译为英语后,“their ”就是不能缺少得。精准与模糊得差异在诗歌语言里更为突出。“玉容寂寞泪阑干,一枝梨花春带雨”。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比喻还就是象征,汉语无须指明,而英语若就是比喻必有“like”一类喻词。如: my luve is like a red,red rose、 Robert Burns《my luve is like a red,red rose》(4) 如没有使用“like”一类喻词,就会被视为一种新得修辞手法。如: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Ezra Pound《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这就是西方现代诗歌意象派得一首名作,作者就是意象派大师庞德。庞德创作得灵感来自中国古典诗歌,“这首诗得两行之间没有联系词,所以其间关系如何全靠读者得想象。这种结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 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 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

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 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1]260根据“蜜蜂(bee)”、“猪(pig)”、“猴(monkey)”等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点,英汉语言中都有“忙碌”、“懒惰”、“精明、淘气”等语义。 (二)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语言意义。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 gentle as a lamb / as meek as a sheep”。“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对待另外一些动物,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表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褒贬语义。例如在对待“鸡(chick)”、“鱼(fish)”、“蝙蝠(bat)”等词语方面,由于这些动物名称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福(happiness)”,因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2]33-36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这

中英语言特点对比大学翻译课

Take care of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However, it is always easier said than done. Negative transfer: Chinese thinking mode, which has been implanted into our sub-consciousness, will easily lead to some mistakes in our C-E translation. Can you translate a Chinese sentence into English correctly?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Syntax Between C & E Chinese:parataxis意合(the placing of related clauses, etc. in a series without the use of connecting words ) English:hypotaxis形合 (the dependent relation of a clause or construction on another) 你来,我就走。 If you come, I'll go.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Syntax Between C & E Chinese:topic-prominent 主题显著( the subject does not have to be the topic) English:subject-prominent 主语显著( the subject is always the topic) determination of the subject A. Use the original subject 如果说,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那么,句子便是文章的“基本部件”。 If vocabulary is the “building materials”for language, sentences are the “fundamental parts”of writings. 帮助真正的穷人,要比仅仅缩小贫富差距更有价值。 Helping the truly poor is much worthier than merely narrowing inequalities. B. Re-select a subject 他的身材魁梧,生一副大长方脸,嘴巴阔大,肌肤呈着紫檀色。 He was a giant of a man with a long square face, a wide mouth and a complexion suffused with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语: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分析语: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 名词化:Nominalization refers to the replacement of clauses,which contain finite verbs,with complex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nouns and noun adjuncts. 词化:lexicalization refers to the device that one word is used to express the meaning that one clause or phrase denotes. 形合: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意合: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1.英语、汉语语篇模式 英语:演绎式是英语语篇结构的基本模式。英国人习惯开门见山,一落笔就点明主题、交代要点。然后再逐层细叙、分析推理,较常按照从一般到细节、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 汉语:比较注重话题,注重意识流,注重事理和先后顺序,常常采用非演绎式的、往往是领悟式的归纳型或是螺旋式的思维模式 英译汉时破局重组化繁为简 Eg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一推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 2 形合意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英语形合:关系词和连接词介词形态变化形式等其他连接手段 汉语意合: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紧缩局四字格 3英语句子扩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增加句子修饰语 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 基本句型的组合 4名词作形容词举例注意那些方面 报刊标题Job Opportunity Discrimination 科技文章space shuttle flight test program 注意方面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存在种种不同的语义关系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常常不能从字面上判断出来也不能简单的把前一个名词理解为修饰语而已 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往往还要联系其语境甚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过分堆积名词,认为这会使语言失去活力,缺乏动态感,有时还会造成语义含混,甚至产生歧义 几个名词连用,也会让人分不清修饰词与被修饰词,甚至分不清词类。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第二章 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二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英汉语言的异同 重点、难点:英汉句法的异同 方法:讲解、提问、讨论 教学内容: 两个民族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和思想方法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的性质和特点。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的对比 从语义上来说,所有的语言都可以包含四大类:(1)物体词(objects),表示发出动作的人和物;(2)活动词(events),表示动作过程或事物的状态;(3)抽象词(abstracts),表示事物活动及其他抽象概念的特性、数量和程度;(4)关系词(relations),表示其他三类中词与词间的关系。 1999年毕业的大学生 the class of 1999 一块肥肉 a piece of fat meat 汉语: 猫头鹰和狗 “燕”、“玛”、“松”、“梅”、“雪”、“月” 在…肯定?与…否定?的表述方式上 英国人是针对对方提问的“事实”是否肯定来回答的。中国人则是根据自己是否同意对方提出的问题来回答的。 You don't like it,do yon?你不喜欢,是吗? No,I don't like it.是的,我不喜欢。 Yes,I like it very much.不,我很喜欢。 “You haven't finished your home work,have you? The student shook his head and said,“No, I have not.” 你还没有完成作业吧,是吗? 学生点点头说,“是的,还没有。” 因为中西方习惯的不同,有时对同一概念英语用肯定的说法,汉语用否定的说法,有时则相反。 请勿受潮Keep dry 油漆未干Wet paint! 反饥饿游行hunger march 反恐怖活动的战争terror wa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