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N109991130A】一种岩石水溶液原油体系中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评价方法【专利】

【CN109991130A】一种岩石水溶液原油体系中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评价方法【专利】

【CN109991130A】一种岩石水溶液原油体系中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评价方法【专利】
【CN109991130A】一种岩石水溶液原油体系中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评价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07578.4

(22)申请日 2019.04.17

(71)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

25号

申请人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72)发明人 华朝 张健 王秀军 靖波 

陈文娟 王姗姗 胡科 朱玥珺 

杨光 王大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51)Int.Cl.

G01N 13/00(2006.01)

G01N 1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岩石-水溶液-原油体系中岩石表面润

湿性的评价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水溶液-原油体系

中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评价方法。本发明通过测定

岩石表面zeta电位、油水界面zeta电位和油水界

面张力计算接触角来评价岩石-水溶液-油体系

中岩石表面润湿性,评价方法方便可靠、灵敏度

高。对岩石样品表面光滑度、致密性不做要求,能

评价不同形状岩石表面润湿性,能评价微缝隙或

孔喉中岩石表面润湿性。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09991130 A 2019.07.09

C N 109991130

A

1.一种岩石-水溶液-原油体系中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测岩石研磨成颗粒与水溶液混合,制成悬浮液,测定所述悬浮液上层中岩石颗粒表面Zeta 电位,记为ξ1;

2)将原油与所述水溶液混合,制成O/W乳状液,测定所述O/W乳状液下层乳状液中油滴表面Zeta电位,记为ξ2;

并测定油水界面张力,记为σ;3)根据下式Ⅰ,计算待测岩石-水溶液-油体系中所述待测岩石颗粒与所述原油油滴间

分离压;

式Ⅰ;

式Ⅰ中,Π是指岩石与油滴间分离压,Pa;ΠVDW 、ΠE 、ΠS 分别为岩石与油滴间的范德华力、静电力和结构力,Pa;c是指水溶液离子浓度,mol ·L -1;T为体系温度,K;ξ1,ξ2为zeta电位,V;h是指岩石表面与油滴间的水膜厚度,m;

4)当油滴与岩石表面间水膜厚度达到平衡值时,式Ⅰ中Π等于P c ,将c、T、ξ1、ξ2的数值代入方程Π=P c ,求解得到h,记方程的解为水膜平衡厚度h eq ;

其中,P c 是指拉普拉斯压力或毛管力,Pa;

5)根据下式Ⅲ,计算得到所述待测岩石-水溶液-油体系中水溶液在岩石表面上接触角,记为θ,通过θ以评价所述岩石-水溶液-

原油体系中岩石表面润湿性;

式Ⅲ中,θ表示岩石-水溶液-油体系中水溶液在岩石表面上接触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液为不含多价离子的盐溶液和/或碱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溶液选自NaCl、KCl和NaBr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碱溶液选自NaOH和/或KOH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与所述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0~200;

制成所述O/W乳状液采用高速搅拌;所述高速搅拌速率为5000转/min~10000转/min,时间为2~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岩石表面为平面时,P c =0;

当岩石表面为储层孔道壁面时,按照如下式Ⅱ计算得到P c

式Ⅱ中,P c 是指拉普拉斯压力或毛管力,Pa;σ为油水界面张力,N/m,r为孔道半径,m。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方程Π=P c 存在多个解时,取最小解为水膜平衡厚度h eq 。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09991130 A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润湿性

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7.9.12 成绩: 班级: 石工1504 学号: 1502010404 姓名: 张蕾 教师: 张俨彬 同组者: 宋学玲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D h tg 22= θ 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图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 10-1~10-2 mN/m 。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 21ρρρ-=Δ , e sn n d d S = 式中,σ—界面张力,mN/m ; 2 e gd H ρσ?=

21ρρ、—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g/cm3; 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g/cm3; e d —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e d n 10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 n S —液滴e d n 10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 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a )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 ( b ) 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 图3 HARKE-SPCA 接触角测定仪器

岩石力学试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实验中心编

目录 一、岩石比重的测定 二、岩石含水率的测定 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 四、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测定 五、岩石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抗剪强度 试验) 六、岩石变形参数的测定 七、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

实验一、岩石比重的测定 岩石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岩石(不包括孔隙)在105~110o C 下烘至恒重的重量与同体积4o C 纯水重量的比值。 一、仪器设备 岩石粉碎机、瓷体或玛瑙体、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天平(量0.001克)、烘箱、干燥器、沙浴、比重瓶。 二、试验步骤 1、岩样制备:取有代表性的岩样300克左右,用机械粉碎,并全部通过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后待用。 2、将蒸馏水煮沸并冷却至室温取瓶颈与瓶塞相符的100毫升比重瓶,用蒸馏水洗净,注入三分之一的蒸馏水,擦干瓶的外表面。 3、取15g 岩样(称准到0.001克)得g 借助漏斗小心倒入盛有三分之一蒸馏水的比重瓶中,注意勿使岩样抛撒或粘在瓶颈上。 4、将盛有蒸馏水和岩样的比重瓶放在沙浴上煮沸后再继续煮1~1.5小时。 5、将煮沸后的比重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注入蒸馏水,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注意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1。 6、将岩样倒出,比重瓶洗净,最后用蒸馏水刷一遍,向比重瓶内注满蒸馏水,同样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2。 三、结果:按下式计算: s d g g g g d 1 2-+= 式中:d ——岩石比重; g ——岩样重、克; g 1——比重瓶、岩样和蒸馏水合重、克; g 2——比重瓶和满瓶蒸馏水合重、克; d s ——室温下蒸馏水的比重、d s ≈1

岩石物理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作业指导书岩石物理试验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岩石物理试验实施细则 一、含水率试验 1.试验方法 岩石含水率试验应采用烘干法,并适用于不含结晶水矿物的岩石。 2. 试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保持天然含水率的试件应在现场采取,不得采用爆破或湿钻法。试件在采取、运输、储存和制备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不应超过1%。 2.2每个试件的尺寸应大于组成岩石最大颗粒的10倍。 2.3每个试件的质量不得小于40g。 2.4每组试验试件的数量不宜少于5个。 3.试件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3.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 3.2为保持试件含水状态所采取的措施。 4. 主要仪器和设备应包括下列各项: 4.1烘箱和干燥器。 4.2天平。 5.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5.1称制备好的试件质量。 5.2将试件置于烘箱内,在105~110℃的恒温下烘干试件。 5.3将试件从烘箱中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试件质量。 5.4重复本条5.2、5.3程序,直到将试件烘干至恒量为止,即相邻24h两次称量之差不超过后一次称量的0.1%。 5.5称量精确至0.01g。 6. 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6.1按下列公式计算岩石含水率: 0100s s m m m ω-= ? 式中ω-----岩石含水率(%); 0m -----试样烘干前的质量(g ); s m -----干试样的质量。 6.2计算值精确至0.1。 6.3含水率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试件编号、试件描述、试件烘干前后的质量。 二、颗粒密度试验 1.试验方法 岩石颗粒密度试验应采用比重瓶法,并适用于各类岩石。 2.试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将岩石用粉碎机粉碎成岩粉,使之全部通过0.25mm 筛孔,用磁铁吸去铁屑。 2.2对含有磁性矿物的岩石,ω应采用瓷研钵或玛瑙研钵粉碎岩石,使全部通过0.25mm 筛孔。 3.试件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3.1粉碎前应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 3.2岩石的粉碎方法。 4. 主要仪器和设备应包括下列各项: 4.1粉碎机、瓷研钵或玛瑙研钵、磁铁块和孔径为0.25mm 的筛。 4.2天平。 4.3烘箱和干燥器。 4.4真空抽气设备和煮沸设备。 4.5恒温水槽。

第二章岩石物性分析方法2

第二章
第二章 储层岩石物性参数的确定 及应用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1、油水界面张力
研究内容
第一节 取心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常规岩心分析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2、岩石润湿性 3、岩石毛管力曲线 4、岩石相对渗透率曲线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1、油水界面张力测定
1)界面张力定义
1、油水界面张力测定
σ
a
(1)吊板法:
吊板平衡时受到的拉力为:
定义1:界面单位面积上所具有的界面能的大 小。 U σ = s 焦耳= 1牛? m = 牛 m A m2 m2
b
F = σ1.2COS ? L θ
L——吊板的周长;
定义2: 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
收缩力,亦称为界面张力。 注:吊板为亲水的表 面光滑的人造或天然 材料;所用油、水及 温度应保持与油藏条 件相同。
2)界面张力测定
界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很多,如液滴(气泡)最大压力法、 吊板法,悬滴法等。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2)最大气泡法原理:
2、岩石润湿性测定 (1)吊板法测润湿角 Pc = 2 δ cos θ r (2)光学投影法测润湿角
Pc max =
2δ r
P max = ρghamx c
Pcmax-液滴形成过程中的最大压差,达因/厘米2 测量时控制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气泡或液珠形成的速 度,记录压差计的最大压力。 如何设计测定高温高压下的界面张力?
tg
θ
2
=
2h D
?矿物表面要求十分光滑、洁净,液体必须模拟油藏条件;常用 石英代表砂岩;用方解石表面代表碳酸岩。 ?液滴要有一定的稳定时间(几天,甚至数月),否则润湿角相差很 大。
1

岩石的吸水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岩石的吸水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2试验目的及试验范围: 2.1吸水性用吸水率和饱水率来表示。岩石的吸水率和饱水率能有效地反映岩石微裂隙的发育程度,可以用判断岩石的抗冻和抗风化性能。 2.2岩石的吸水率采用自由吸水法测定,饱和吸水率采用煮沸法或真空抽气法测定。 2.3本试验适用于遇水不崩解,不溶解或不干缩湿胀的岩石。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4.2试样制备 4.2.1规则试样制备 4.2.1.1建筑地基的岩石试验,采用圆柱体作为标准试件,直径为50mm±2mm、高径比为2:1。每组试件共6个。 4.2.1.2桥梁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直径为70mm±2mm、每组试件共6个。 4.2.1.3路面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圆柱体或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直径或边长均为50mm±2mm、每组试件共6个。 4.2.2不规则试样宜采用边长或直径为40mm—50mm的浑圆形岩块。 5.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T0205-2005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岩石的吸水率和饱水率分别按公式(T0205-1)、(T0205-2)计算:精确到0.1% m1-m

w a= ————×100 (T0205-1) m m2-m w sa= ————×100 (T0205-2) m 式中w a—岩石吸水率,%; W sa—岩石饱和吸水率,%; m1—烘至恒量时的试件质量,g; m2—强制饱和后的试件质量,g; m—烘至恒量时的试件质量,g; 冻融后岩石的质量损失率取3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6.2岩石的饱水系数按公式(T0205-3)计算:精确到0.01% w a K w= ————(T0205-3) W sa 式中K w—饱水系数; 7.试验记录及报告:吸水性试验记录应包括岩石名称、试验编号、试件编号、试件描述、试验方法、干试件质量、试件浸水后质量、试件强制饱水后质量。 8.试验注意事项: 9.1试件形状可采用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如是不规则的要近似立方体。 9.2吸水时间是本试验的关键。试验证明,浸水12小时,一般可达到绝对吸水率的85%,浸水48小时,一般可达到绝

岩石力学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一单轴压缩试验 一、实验得目得 以白垩系软岩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得冻结温度,分别对岩样进行一次冻融循环,并测定其冻融前后得单轴抗压强度与杨氏弹性模量,且绘出应力—应变曲线。当无侧限试样在纵向压力作用下出现压缩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得载荷称为岩石得单轴抗压强度,即式样破坏时得最大载荷与垂直与加载方向得截面积之比. 本次试验主要测定饱与状态下试样得单轴抗压强度。 二、试样制备 (1)样品可用钻孔岩芯或在坑槽中采取得岩块,在取样与试样制备过程中,不允许发生人为裂隙。 (2)试样规格:经过钻取岩芯、岩样尺寸切割、岩样打磨几道工序制备成直径5cm、高10cm得圆柱体。 (3)试样制备得精度应満足如下要求: a沿试样高度,直径得误差不超过0.03cm; b试样两端面不平行度误差,最大不超过0.005cm; c端面应垂直于轴线,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d方柱体试样得相邻两面应互相垂直,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制样设备:钻石机、切石机及磨石机. 2、测量平台、角尺、游标卡尺、放大镜、低温箱等。

3、压力试验机。 四、实验步骤 1、取加工好得岩石试样15块,放入抽真空设备中进行饱水处理,浸泡24h; 2、a.(1)从饱水后得试样中取3块,进行冻结前常温(+20℃)条件下岩石得单轴压缩试验,并记录应力—应变曲线等信息;(2)从剩下得饱水岩样中取出6块放入低温箱中,在恒温—10℃条件下冻结48h;(3)取出冻结后得3块岩样,进行冻结-10℃条件下岩石得单轴压缩试验,并记录应力-应变曲线等信息;(4)取出冻结后另外3块岩样,在室内常温环境下自然解冻后,进行岩石冻结解冻后恢复到常温条件下岩石得单轴压缩试验,并记录应力-应变曲线等信息; b、以剩余得6块试样为对象,把冻结温度设置为—30℃,重复a中步骤(2)~(4); 3、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在两种冻结温度下,岩样冻结前、冻结中与冻结解冻后三种状态下三种岩石单轴压缩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及弹性模量等参数得变化情况. 五.成果整理与计算 1、按下式计算岩石得单轴抗压强度: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 ———-最大破坏荷载,N; -—-—垂直于加载方向得试样横截面积,mm2。 2、固体材料得弹性模量就是指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得比值,反映材料得坚固性.计算割线弹性模量E50,即应力应变曲线零荷载点与单

岩石力学习题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习题 1、某岩样试件,测得容量3/9.1cm kg =γ,比重69.2=?,含水量0029=d ω试求该岩样的孔隙比v ε,孔隙度n ,饱和度s r 和干容量d γ。 2、某岩样测得其容量3/2厘米克=γ,天然含水量为W 0024=d ,及比重71.2=?,试计算该岩样的孔隙度n ,孔隙比v ε,水下容量/γ及饱和度S r 。 3、设岩石的容量 3/0025.0cm kg =γ,孔隙度n=2.5%,求其密度及比重。 4、在岩石力学中,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目前常用的是劈裂法,其计算公式为 S dt P t π2= 。拟请证明上式。 5、三块3555cm ?? 立方体试件,分别作倾角为48°,55°,64°的抗剪强度试验,其施加的最大载荷分别为4.5T,2.8T 和2T ,求岩石的C 、Φ值,并绘出抗剪强度的曲线图。 6、试用莫尔应力圆画出: (1)单向拉伸;(2)纯剪切;(3)单向压缩;(4)双向拉伸;(5)双向压缩 7、有一块几何尺寸为7×7×7cm 3的石英岩立方体试块。当试块承受20吨压力后,试块轴向缩短了0.003cm ,横向增长了0.000238cm.试求石英岩试块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8、推导马克斯威尔模型应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9、已知石灰岩的比重23/1048.2cm kg -?=?,容重33/102.2cm kg -?=γ,孔隙度005=n 。试求该岩石的孔隙比,单位体积的岩石孔隙体积,岩石颗粒体积和水的体积。 10、有三块几何尺寸()cm 555??相同的花岗岩试件,在自然状态下称的重量分别为312.5克,337.5克和325克。经过烘干后的恒重分别为290.4克,332.1克和311.25克。将烘干试件放入水中后测得孔隙的体积为0.753cm ,0.53cm 和0.6253cm .试求该花岗岩的容重γ,比重?,孔隙度n ,孔隙比v ε,含水量d W 和饱和度Sr 。 11、6块玄武岩试件,有3块几何尺寸是3555cm ??的立方体试件,破坏时施加最大受压载荷分别为t P 401=,t P 372=,t P 35 3=。另外3块试件,由于加工不准,几何尺寸变为31077cm ??,破坏时施加最大受压荷载分别为t P 704=,t P 675=,t P 586=,试求玄武岩的单向抗压强度。 12、已知大理岩单向抗压强度2/800cm kg s c =,内摩擦角 25=Φ,试计算侧压力为2/400cm kg 时,其三轴抗压强度为多少? 13、已知岩石的抗剪强度的C 和Φ值。试求应力圆与强度曲线的关系,求该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和

吸水率试验

吸水率试验(T 0205-2005) 4.5.1 目的与适用范围 4.5.1.1 岩石的吸水性用吸水率和饱和吸水率表示。岩石的吸水率和饱和吸水率能有效地放放映岩石微裂隙的发育程度,可用来判断岩石的抗冻和抗风化等性能。 4.5.1.2 岩石吸水率采用自由吸水法测定,饱和吸水率采用沸煮法或真空抽气法测定。 4.5.1.3 本试验适用于遇水不崩解、不溶解或不干缩湿胀的岩石。 4.5.2 仪器设备 切石机、钻石机、磨石机等岩石试件加工设备。 天平、烘箱、抽气设备、沸煮水槽 4.5.3 试件步骤 4.5.3.1 将试件放入温度为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重,烘干时间为12h~24h,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20℃±2℃),称其质量,精确至0.01g (后同) 4.5.3.2 将称量后的试件置于盛水容器内,先注水至试件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注水至试件高度的1/2和3/4处,6h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20mm,以利试件内空气逸出。试件全部被水淹没后再自由吸水48h.。 4.5.3.3 取出浸水试件,用纱布擦去试件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 4.5.3.4 试件强制饱和,任选如下一种方法: 用沸煮法饱和试件:将称量后的试件放入水槽中,注水至试件高度的一半,静置2h,再加水使试件浸没,煮沸6h以上,并保持水的深度不变。煮沸停止后静置水槽,待其冷却,取出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 用真空抽气法饱和试件:将称量后的试件置于真空干燥器中,注入洁净水,睡眠高出试件顶面20mm,开动抽气机,抽气时真空压力需达100kPa,保持此真空状态直至无气泡发生为止(不小于4h)。经真空抽气的试件应放置在原容器中,在大气压力下静置4h,取出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

润湿性的测量方法

润湿性的测量方法 测量润湿性的方法很多,按测量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其中定量方法主要有接触角法、渗吸与排驱法(Amott方法)和USBM(美国矿物局)方法。定性测量方法种类很多,包括渗吸率、显微镜检测、浮选法、玻璃滑动法、相对渗透率曲线法、渗透率与饱和度关系曲线、毛管压力曲线、毛细测量法、排驱毛管压力、油藏测井曲线、核磁共振法以及染色吸附法。 一润湿性的定量测量方法 一般定量测量常用以下三种方法:(1)接触角法;(2)Amott方法(渗吸和排驱);(3)USBM 方法。 1.接触角法: 接触角法测量的是一个特定表面的润湿性。在油水系统中就是测量光滑矿物表面上油和水的润湿性。 石油工业中一般用悬滴法测量接触角,第一步要全部彻底的清洗仪器,因为即使微量的杂质也能改变润湿性。当用纯净流体和人造岩心时接触角法是最好的测量方法。此法也用来检验实验条件对润湿性的影响,如压力、温度和水的化学性质。 润湿角测量的一个问题是滞后现象。测量的接触角有前进角和后退角两种,前进角是向前推液滴边缘测得的,而后退角是向后拉测得的,二者之差就是接触角滞后。引起滞后的原因有三种:a、表面粗糙度;b、表面非均质性;c、大分子水垢的表面固定性。 将接触角用于油藏岩石的第二个问题是它仅仅反映岩石局部的润湿性,不能考虑岩石表面的非均质性。第三个限制是得不到有关岩石上是否存在永久连接有机覆盖物的信息。2.Amott方法 USBM方法和Amott方法测量的是岩心的平均润湿性。当测量天然状态岩心或恢复原态岩心时,这两种方法要好于接触角法。确定岩心是否清洗完全必须用USBM方法或Amott方法。USBM方法有时要优于Amott方法,因为后者在中性润湿附近不敏感。改进的USBM 方法可以进行USBM和Amott两种方法的指数计算。 Amott方法是把渗吸和驱替结合起来测量岩石的平均润湿性。测量之前,所用的岩心先要在水中通过离心作用直至达到残余油饱和度(ROS),然后才可进行Amott方法实验。 Amott方法主要由以下四步组成: ①将岩心浸入油中,20小时后测量被油的自发吸入所排出的水的体积; ②岩心在油中离心达到束缚水饱和度(IWS),测量排出的水的总量; ③将岩心浸入水中,20小时后测量被水的自吸排出的油的体积; ④在水中离心直至达到残余油饱和度,测量排出的油的总量。 注意:岩心可能是通过流动而不是离心达到ROS和IWS,尤其对于不能用离心机的非固态物质必须如此。 分别引入油驱比和水驱比的定义如下: 油驱比: 水驱比: 其中δo--- 油驱比 δw--- 水驱比 Vwsp--- 通过油的自吸所排出的水的体积 V osp--- 通过水的自吸所排出的油的体积

岩石分类及硬度级别

岩石分类及硬度级别 岩石级别坚固程度代表性岩石 Ⅰ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 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f=20) Ⅱ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 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 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 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 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 矿,不坚固的花岗岩。(f=8) 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 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f=5) 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 石。(f=4) 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 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 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 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 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f=1.5) 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f=1) 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f=0.8) 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f=0.6) 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 (f=0.5) Ⅹ流沙状流沙,沼泽土壤,含水黄土及其他含水土壤. (f=0.3) A

表示矿岩的坚固性的量化指标.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岩石不容易破坏,有一些则难于破碎。难于破碎的岩石一般也难于凿岩,难于爆破,则它们的硬度也比较大,概括的说就是比较坚固。因此,人们就用岩石的坚固性这个概念来表示岩石在破碎时的难易程度。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值)。 坚固性系数f=R/100 (R单位kg/cm2) 式中R——为岩石标准试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值。 通常用的普氏岩石分及法就是根据坚固性系数来进行岩石分级的。 如: ①极坚固岩石f=15~20(坚固的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等) ②坚硬岩石f=8 ~10(如不坚固的花岗岩,坚固的砂岩等) ③中等坚固岩石f=4 ~6 (如普通砂岩,铁矿等) ④不坚固岩石f=0.8~3 (如黄土、仅为0.3) 矿岩的坚固性也是一种抵抗外力的性质,但它与矿岩的强度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强度是指矿岩抵抗压缩,拉伸,弯曲及剪切等单向作用的性能。而坚固性所抵抗的外力却是一种综合的外力。(如抵抗锹,稿,机械碎破,炸药的综合作用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2h tg= 2D 式中,θ—润湿角,°; h—液滴高度,mm; D—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图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10-1~10-2mN m。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2 gd =H ερσ? ,12=ρρρ?- ,sn n d =d S ε 式中,σ—界面张力,mN m ; 12ρρ、 —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3 g cm ; 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3g cm ; d ε—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n d 10 ε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 n S —液滴 n d 10 ε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 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a )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 (b )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

岩石作业指导书详解

参照规程编号JTG E41-2005 文件编号HNHW-ZD-002-13 T 0221一2005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是测定规则形状岩石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的方法,主要用于岩石的分级和岩性描述。 本法采用饱和状态下的岩石立方体(或圆住体)试件一的抗压强度来评定岩石强度(包括碎石或卵石的原始岩石强度)。 在某些情况下,试件含水状态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天然状态、烘干状态或冻融循环后状态。试件的含水状态要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2 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 (2)钻石机、切石机、磨石机等岩石试件加工设备。 (3)烘箱、于燥器、游标卡尺、角尺及水池等。 3试件制备 3.1建筑地基的岩石试验,采用圆柱体作为标准试件,直径为50mm±2mm、高径比为2:1. 每组试件共6个. 3.2 桥梁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立方体试件,边长为70mm±2mm。每组试件共6个 3.3 路面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圆柱体或立方体试件,其直径或边长和高均为50mm ±2mm。每组试件共6个 有显著层理的岩石,分别沿平行和垂直层理方向各取试件6个。试件上、下端面应平行和磨平,试件端面的平面度公差应小于0.05 mm,端面对于试件轴线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0.250。对于非标准圆柱体试件,试验后抗压强度试验值按本章条文说明中公式(TO221一3)进行换算。 4试验步骤 4.1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尺寸(精确至0.1mm),对立方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上各量取其边长,以各个面上相互平行的两个边长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其承压面积;对于圆柱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分别测量两个相互正交的直径,并以其各自的算术平均值分别计算底面和顶面的面积,取其顶面和底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4.2试件的含水状态可根据需要选择烘干状态、天然状态、饱和状态、冻融循环后状态。试件烘千和饱和状态应符合本规程T 0205中相关条款的规定,试件冻融循环后状态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

第一讲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之一) 一、内容提要: 本讲主要讲述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岩石的强度特性。 二、重点、难点: 岩石的强度特性,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及其试验方法作一般了解。 一、概述 岩体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岩体力学性能的理论和应用的科学,是探讨岩石和岩体对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的变化作出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所谓的岩石是指由矿物和岩屑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成的自然体。由于成因的不同,岩石可分成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体是指在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通常认为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所谓的结构面是指没有或者具有极低抗拉强度的力学不连续面,它包括一切地质分离面。这些地质分离面大到延伸几公里的断层,小到岩石矿物中的片理和解理等。从结构面的力学来看,它往往是岩体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控制岩体的力学特性,控制岩体的强度和变形。 【例题1】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 )三大类。 A.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B.花岗岩、砂页岩、片麻岩 C.火成岩、深成岩、浅成岩 D.坚硬岩、硬岩、软岩答案:A 【例题2】片麻岩属于( )。 A.火成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答案:C 【例题3】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岩体的力学特性,控制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的是( )。 A.岩石的种类 B.岩石的矿物组成 C.结构面的力学特性 D.岩石的体积大小答案:C 二、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 (一)岩石的质量指标 与岩石的质量有关的指标是岩石的最基本的,也是在岩石工程中最常用的指标。 1岩石的颗粒密度(原称为比重) 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值。岩石颗粒密度通常采用比重瓶法来求得。其试验方法见相关的国家标准。岩石颗粒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2岩石的块体密度 岩石的块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块的质量。按照岩块含水率的不同,可分成干密度、饱和密度和湿密度。 (1)岩石的干密度 岩石的干密度通常是指在烘干状态下岩块单位体积的质量。该指标一般都采用量积法求得。即将岩块加工成标准试件(所谓的标准试件是指满足圆柱体直径为48~54mm,高径比为2.0~2.5,含大颗粒的岩石,其试件直径应大于岩石最大颗粒直径的10倍;并对试件加工具有以下的要求;沿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的误差不得大于0.3mm;试件两端面的不平整度误差不得大于0.05mm;端面垂直于试件轴线,最大偏差不得大于0.25。)。测量试件直径或边长以及高度后,将试件置于烘箱中,在105~110℃的恒温下烘24h,再将试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重温,最后称试件的质量。岩块干

岩石力学实验-煤和岩石吸水性测定实验

实验八、岩石吸水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煤和岩石吸水率分为强制吸水率和自然吸水率,煤和岩石自然吸水率是指煤和岩石在标准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件下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固体质量的比值,煤和岩石强制吸水率是指煤和岩石在强制状态下最大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固体质量的比值。通过本实验,要了解煤(岩石)自然吸水率测试程序及测试仪器设备,掌握煤(岩石)自然吸水率测试过程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工具 1、干燥器 2、天平 3、水盆 三、实验原理 实验的自然吸水率应按照下式计算: ?1)×100% ωz=(M1 M 式中 ωz—煤或岩石的自然吸水率; M—试件烘干后的质量,g; M1—试件自然饱和吸水后的质量,g。 四、实验步骤 自然吸水率的测定 (1)将试件放在105~110°C的烘箱中干燥24h,取出试件,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得M。 (2)在盛水容器中放置几根直径相同的玻璃棒,每根玻璃棒间距 1~2cm,将岩块架在玻璃棒上,每个试件间距1~2cm。 (3)向容器中注水至试件的四分之一高度,以后每隔2h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使容器液面升高数值等于试件高度的四分之一,直至最后液面高出试件1~2cm为止。 (4)24h后将试件取出,用湿毛巾擦去表面水分,第一次称重。称重后仍放回盛水容器中,以后每隔24h称重一次,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01g为止。最后一次的称重即为试件吸水后的质量M1。 五、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

六、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将实验数据带入上述公式得: ?1)×100% ωz=(M1 M =1.56% 即所测试件的自然饱和吸水率为1.56%。 七、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测定煤和岩石的含水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且了解到自然吸水率与强制吸水率的不同之处。煤岩物理性质的研究对于井下环境的判断有重大影响,做好基础研究是矿山安全的重要保障。

岩石单轴抗压试验记录表

岩石单轴抗压试验记录表 表格编号: 工程名称:钻孔或探坑编号:取样地点: 环境条件:样品特性描述:试验日期:年月日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依据标准名称或代号: 其它信息: 岩石名称试验编号受力方向含水状态 试样尺寸破坏最大 载荷 (kN) 单轴抗压 强度 (MPa) 备注平均直径 (cm) 平均高度 (cm) 横截面积 (cm2) 试验:记录:计算:校核: 1

2 岩石变形试验计录表 表格编号: 工程名称: 试验直径: Eso=: (MPa)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岩石名称: 试样高度: μ : 试样编号: 试样面积: R : (MPa) 依据标准名称或代号: 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其它信息: 时间 加载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体积应变 备注 h min sec 载荷 (kN) 轴向应力 (MPa) 测量值 平均 测量值 平均 1 2 3 1 2 3 试验: 记录: 计算: 校核:

岩石劈裂法试验记录表 表格编号: 工程名称:钻孔或探坑编号:取样地点: 环境条件:样品特性描述:试验日期:年月日依据标准名称或代号: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其它信息: 岩石名称试样编号受力方向含水状态 试样尺寸破坏最大 荷载 (kN) 岩石抗拉 强度 (MPa) 备注平均直径 (cm) 平均高度 (cm) 横截面积 (cm2) 试样描述 试验:记录:计算:校核: 3

岩石容重试验记录表(容积法) 表格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特性描述:钻孔或探坑编号: 取样地点:环境条件:试验日期:年月日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依据标准名称或代号: 其它信息: 岩石名称试样编号 试样尺寸(cm) 试样体积 (cm3) 烘干试样 (g) 岩石容重 (g/cm3) 备注直径或边长高度 测定值平均值测定值平均值 试验:记录:计算:校核: 4

岩石硬度分级

1、按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RC分类 用岩块单轴抗压强度进行分类,简单、早期,因此在工程上采 用了较长的时间(普氏系数)。 (一)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分类(表5-1) 由于岩石点荷载试验可在现场测定,数量多而简便,所以用点荷载强度指标分类得到重视。由伦敦地质学会与Franklin等人提出, 见图5-1

一)斯梯尼(Stini)分类 根据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类,如表5-2所示。

(二)前苏联巴库地铁分类 根据岩石抗压强度、工程地质条件和开挖时岩体稳定破坏现象,分四类,并有相应的施工措施,见表5-3

岩石硬度分级 岩石级别坚固程度代表性岩石 I 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它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f=20) II 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 III 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 III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黄铁矿、不坚固的花岗岩。(f=8) IV 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 IV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f=5) V 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石。(f=4)V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 VI 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 VI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f=1.5) VII 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f=1)VII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f=0.8)

岩石润湿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0.12.17 成绩: 班级: 石工10-15班 学号: 10131504 姓名: 于秀玲 教师: 王玉靖 同组者: 秘荣冉 宋文辉 岩石润湿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 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D h tg 22 = θ 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三.实验仪器 HARKE-SPCA接触角测定仪如图2所示 四.实验步骤 1.将直流电源的插头一端插入接线板内另一端插入仪器后面的电源插座内。 2.将通讯线连接主机与计算机COM2通讯口。 3.打开接线板的电源开关。 4.旋转仪器后面的光源旋钮,顺时针旋转,看到光源亮度逐渐增强。 5.打开接触角软件图标。 6.开启视频。 7.调整滴液针头。初次使用接触角测定仪对焦比较繁琐,首先向下移动滴液针头,停在变倍显微镜水平线以下的位置,然后旋转固定在上下移动器上的水平移动旋钮,左右调整针头,当软件图像显示窗口出现针头虚影时停止。 8.调整调焦手轮,直到图像清晰。 9.将显微镜放大倍数调整到1.5倍。 10.将吸液管吸满液体安装在固定夹上。旋转测微头,液体将缓缓流出,形成液滴。11.用脱脂巾擦干针头上的液体,再在工作台上放置被测的固体试样。最好是长条的20×60mm左右。 12.点击配置栏,在试验设置对话框,在相关栏添入相关数值。 13.上升移动工作台至界面上红色水平线的下方(1mm左右),见图3。 14.旋转测微头,当针头流出大约3-5ul左右的液体时停止。 15.旋转工作台升降手轮,使试样表面接触液滴,然后下降一点。液滴显示在视窗内,见图4。 16.点击开始试验绿色三角形图标,试验将按照设置的时间间隔自动拍摄图像,直至完毕。17.关闭视频,点击软件界面下面的电影图片任意一张,图片将显示在大窗口中,见图5。 图3 图4 图5五.接触角分析方法 1. 切线法

油层物理-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10、10成绩: 班级:石工学号: 姓名:教师: 同组者: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得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得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得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得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得高度h与它与岩石接触处得长度D,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式中θ—润湿角,(); h—液滴高度,mm; D—液滴与固体表面接触得弦长,mm。 图1 投影法测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得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得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10-1~10-2 mN/m。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测量液滴得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式中—界面张力,mN/m; 、—待测两相流体得密度,g/cm3; —两相待测试样得密度差,g/cm3; —实际液滴得最大水平直径,cm;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高度处液滴得直径,cm; —液滴高度处得直径与最大直径得比值; —液滴形态得修正值,由查表得到。

(a)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b)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流程 图3接触角测定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打开接线板得电源开关。 2、顺时针旋转仪器后面得光源旋钮,光源亮度逐渐增强。 3、打开接触角软件图标,开启视频。 4、调整滴液针头:先向下移动滴液针头,停在变倍显微镜水平线以上得位置,然后旋转固定在上下移动器上得水平移动旋钮,左右调整针头,当软件图像显示窗口出现针头虚影时停止。 5、调整调焦手轮,直到图像清晰。 6、将显微镜放大倍数调整到1、5倍。 7、将吸液管吸满液体安装在固定夹上。旋转测微头,液体将缓缓流出,形成液滴。 8、用脱脂巾擦干针头上得液体,再在工作台上放置被测得固体试样。 9、上升移动工作台至界面上红色水平线得下方(1mm左右),见图4。

[建筑]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编制说明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征求意见稿) 修订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文件油标委字[2005]5号转发《关于下发2005年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通知修订本标准,序号为。(有待确定)二. 修订本标准的目的意义 油藏岩石的表面形式即润湿性是岩石与流体综合特性的体现,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影响油藏的原始油水分布、束缚水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大小,同时也对相对渗透率曲线、毛管压力曲线、油藏电性和三次采油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准确测量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对于油田开发动态模拟和选择提高采收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现行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行业标准为SY/T 5153-1999。该标准至今已使用6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取芯方式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不断完善。 原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和科研的需要,部分内容需要修改和增加,为了保持标准的综合性、完整性,将该标准进行修订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起草工作的简要过程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原标准的修订工作,200 年月申请立项修订该行业标准。由于长期从事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和渗流特性的测试与研究工作,了解掌握国内外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从年月起到2006年6月,先后多次到油田、石油院校调研,向有关专家征求意见,收集资料。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修订了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行业标准,并完成了征求意见稿。于2006年7月13日分别给个标准化委员和有关专家寄去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修订本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油层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及国内同行业生产研究中对润湿性测定的要求,参考了美国岩心公司关于该参数测定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修改。 五.新旧标准的比较 本标准与修订前的标准相比,新标准主要做了如下重要修订: 1.增加了弱胶结或未胶结油藏岩石类型的取样、样品制备及保存方式;

岩石润湿性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9.24 成绩: 班级: 石工12-7班 学号: 12021307 姓名: 李东杰 教师: 张俨彬 同组者: 董希鹏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D h tg 22 = θ 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图 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 围为10-1~10-2 mN/m 。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 21ρρρ-=Δ , e sn n d d S = 式中,σ—界面张力,mN/m ; 21ρρ、—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g/cm 3; 2 e gd H ρσ?=

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g/cm 3 ; e d —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e d n 10 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 n S —液滴e d n 10 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 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a )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 (b ) 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 图3 HARKE-SPCA 接触角测定仪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 2.顺时针旋转仪器后面的光源旋钮,看到光源亮度逐渐增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