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续介质力学作业(第一章)答案

连续介质力学作业(第一章)答案

连续介质力学作业(第一章)答案
连续介质力学作业(第一章)答案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 1和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 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1-2; ②2-1; ③1+2; 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A、B,满足A=-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 1、F 2、F 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 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

哈工大材料力学性能大作业-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摘要:钢中铁碳马氏体的最主要特性是高强度、高硬度,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马氏体的强化机制是多种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的强化机制包括:相变强化、固溶强化、时效强化、形变强化和综合强化等。本文介绍了铁碳马氏体及其金相组织和力学特性,着重深入分析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关键词:铁碳马氏体强化机制 1.马氏体的概念,组织及力学特性 1.1马氏体的概念 马氏体,也有称为麻田散铁,是纯金属或合金从某一固相转变成另一固相时的产物;在转变过程中,原子不扩散,化学成分不改变,但晶格发生变化,同时新旧相间维持一定的位向关系并且具有切变共格的特征。 马氏体最先在淬火钢中发现,是由奥氏体转变成的,是碳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以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登斯(A.Martens)的名字命名;现在马氏体型相变的产物统称为“马氏体”。马氏体的开始和终止温度,分别称为M始点和M终点;钢中的马氏体在显微镜下常呈针状,并伴有未经转变的奥氏体(残留奥氏体);钢中的马氏体的硬度随碳量增加而增高;高碳钢的马氏体的硬度高而脆,而低碳钢的马氏体具有较高的韧性。 1.3马氏体的力学特性 铁碳马氏体最主要的性质就是高硬度、高强度,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碳含量达到6%时,淬火钢的硬度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碳含量进一步提高,虽然马氏体的硬度会提高但是由于残余奥氏体量的增加,使钢的硬度反而下降。 2.铁碳马氏体的晶体学特性和金相形貌 钢经马氏体转变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工业用钢中马氏体属于铁碳马氏体,是碳在体心立方结构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铁碳合金的奥氏体具有很宽的碳含量范围,所形成的马氏体在晶体学特性、亚结构和金相形貌方面差别很大。可以把铁碳马氏体按碳含量分为5个组别(见表)【1】。

岩石力学-2014东北大学试卷及答案

岩石力学复习题B 一、选择题 1、岩石与岩体的关系是( B )。 (A)岩石就是岩体(B)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 (C)岩石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2、大部分岩体属于( C )。 (A)均质连续材料(B)非均质材料 (C)非均质、非连接、各向异性材料 3、比较岩石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大小为( C )。 (A)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B)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C)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4、影响岩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为( B )。 (A)地下水(B)结构面(C)构造应力场 5、巴西试验是一种间接测定岩石( B )强度的试验方法。 (A)抗压(B)抗拉(C)抗剪 6、蠕变是指介质在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的外力作用下,介质的( B )随时 间的变化而增大的现象。 (A)应力(B)应变(C)粘性 7、下列参数不是岩石强度指标的为( A )。 (A)弹性模量(B)内聚力(C)摩擦角 8、格里菲斯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是由于( A )。 (A)拉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B)压应力引起的剪切破坏 (C)压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 9、按照库仑—莫尔强度理论,若岩石强度曲线是一条直线,则岩石破坏时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C )。 (A)45°(B)45 2 ? ?+ (C) 45 2 ? ?- (D)60° 10、岩石质量指标RQD是(A )以上岩芯累计长度和钻孔长度的百分比。A

(A )10cm (B )20cm (C )30cm 11、下列关于岩石长期强度S ∞和瞬间强度S 0的关系正确的是(D )。 (A )S ∞>S 0 (B )S ∞≤S 0 (C )S ∞≥S 0 (D )S ∞<S 0 12 A 13 C 二、 填空题 1. 就破坏机理而言,岩石材料破坏的主要形式有( 断裂破坏 )和 ( 流变破坏 )两种。 2. 岩石的弹性变形特性常用( 弹性模量 )和( 泊松比 )两 个常数来表示。 3. 岩石变形性质按卸载后变形是否可以恢复可分为( 弹性变形 )和 ( 塑性变形 )两类。 4. 岩石的剪切模量G 可用岩石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 2(1)E μ+ );同样岩石的拉梅常数λ也可以用岩石的弹性模量 E 和泊松比μ计算,其公式为( (1)(12)E μ μμ+- )。 5. 岩体基本质量应由受( 岩石坚硬程度 )和 ( 岩体完整程度 )。 6. 巴西劈裂试验中,P 为劈裂破坏时最大压力,D 为岩石圆盘的直径,T 为岩 石圆盘厚度,则岩石抗拉强度的公式为( 2t P DT σπ= )。 7本构关系,强度准则 8 松动和蠕动

武汉大学弹塑性力学简答题以及答案

弹塑性力学简答题 2002年 1什么是偏应力状态?什么是静水压力状态?举例说明? 静水压力状态时指微六面体的每个面只有正应力作用,偏应力状态是从应力状态中扣除静水压力后剩下的部分。 2从数学和物理的不同角度,阐述相容方程的意义。 从数学角度看,由于几何方程是6个,而待求的位移分量是3个,方程数目多于未知函数的数目,求解出的位移不单值。从物理角度看,物体各点可以想象成微小六面体,微单元体之间就会出现“裂缝”或者相互“嵌入”,即产生不连续。 3两个材料不同、但几何形状、边界条件及体积力(且体积力为常数)等都完全相同的线弹性平面问题,它们的应力分布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应力分布受到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及力边界条件,未涉及本构方程,与材料性质无关。 4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哪两组方程?推导原理时是否涉及到物理方程?该原理是否适用于塑性力学问题? 平衡微分方程和静力边界条件。不涉及物理方程。适用于塑性力学问题。 5应力状态是否可以位于加载面外?为什么? 不可以。保证位移单值连续。连续体的形变分量、、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关,否则导致位移不单值,不连续。 6什么是加载?什么是卸载?什么是中性变载?中性变载是否会产生塑性变形?加载:随着应力的增加,应变不断增加,材料在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还会产生新的塑性变形,这个过程称之为加载。

卸载:当减少应力时,应力与应变将不会沿着原来的路径返回,而是沿接近于直线的路径回到零应力,弹性变形被恢复,塑性变形保留,这个过程称之为卸载。 中性变载:应力增量沿着加载面,即与加载面相切。应力在同一个加载面上变化,内变量将保持不变,不会产生新的塑性变形,但因为应力改变,会产生弹性应变。 7用应力作为未知数求解弹性力学问题时,应力除应满足平衡方程外还需要满足哪些方程?协调方程和边界条件。 8薄板弯曲中,哪些应力和应变分量较大?哪些应力和应变分量较小? 平面内应力分量最大,最主要的是应力,横向剪应力较小,是次要的应力;z方向的挤压应力最小,是更次要的应力。 9什么是滑移线?物体内任意一点沿滑移线的方向的剪切应力是多少? 在塑性区内,将各点最大剪应力方向作为切线而连接起来的线,称之为滑移线。 剪切应力是最大剪应力。 10什么是随动强化?试用单轴加载的情况加以解释? 2004 1对于各项同性线弹性材料,应用广义胡克定律说明应力与应变主轴重合? ,当某个面上的剪切应力为零时,剪应变也为零,这说明应力的主方向与应变的主方向重合。 2应力边界条件所描述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物体边界点的平衡条件。 3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哪两组方程?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力学上机大作业(哈工大)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材料力学上机报告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设计题目: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院系:XXXXXX 班级:XXXXXX 设计者:XXXXXX 学号:XXXXXX 设计时间:2013.06.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一:课题要求 1.输入: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σx、σy、τxy);某截面方位角α 2.输出:输入点的主应力(σ1、σ2、σ3),方位角α斜截面上的应力σ α、τα。 及主方向角α 3.画出应力圆示意图。 4.程序运行时为界面显示形式。 二:程序框图 三:所编程序 x=str2double(get(handles.edit1,'string')); y=str2double(get(handles.edit2,'string')); xy=str2double(get(handles.edit3,'string'));

M=str2double(get(handles.edit4,'string')); %将窗口输入值分别赋给x,y,xy,M b=sqrt((x/2-y/2)^2+xy^2);x1=(x+y)/2+b;x3=(x+y)/2-b; x2=0; if x1<0 x2=x1; x1=0; end t=(x1-x3)/2; M=M*pi/180; b1=(x+y)/2+(x-y)*cos(2*M)/2-xy*sin(2*M); b2=(x-y)*sin(2*M)/2+xy*cos(2*M); b3=90*atan((-2*xy)/(x+y))/pi;%计算输出的主切应力大小、方向和截面上的应力并赋值set(handles.edit5,'string',x1); set(handles.edit6,'string',x2); set(handles.edit7,'string',x3); set(handles.edit9,'string',t); set(handles.edit10,'string',b3); set(handles.edit11,'string',b1); set(handles.edit12,'string',b2);%在输出窗口显示主切应力大小、方向和截面上应力 b4=sqrt(b.^2+t.^2); v1=(x+y)/2-b4:0.001:(x+y)/2+b4; b11=sqrt(b4.^2-(v1-(x+y)/2).^2);b12=-sqrt(b4.^2-(v1-(x+y)/2).^2); %绘制应力圆上的点 axes(handles.axes1); %选择应力圆的输出地址 plot(v1,b11,v1,b12);grid on%绘制应力圆 以上程序为在matlab中使用GUI编程时的主代码,界面代码请见m文件。四:运行过程、结果和应力圆 在matlab中打开m文件,按F5使程序运行,显示窗口如下: 左侧为输入窗口,中间为相应的主切应力和斜截面应力的输出窗口,右侧为二向

理论力学1课后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共268小题) 1、试题编号:200510701005310,答案:RetEncryption(A)。 质点是这样一种物体:它具有一定的质量,但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可忽略不计。() 2、试题编号:200510701005410,答案:RetEncryption(A)。 所谓刚体,就是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3、试题编号:200510701005510,答案:RetEncryption(B)。 在研究飞机的平衡、飞行规律以及机翼等零部件的变形时,都是把飞机看作刚体。()4、试题编号:200510701005610,答案:RetEncryption(B)。 力对物体的作用,是不会在产生外效应的同时产生内效应的。() 5、试题编号:200510701005710,答案:RetEncryption(A)。 力学上完全可以在某一点上用一个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显示出力的三要素。() 6、试题编号:200510701005810,答案:RetEncryption(B)。 若两个力大小相等,则这两个力就等效。()7、试题编号:200510701005910,答案:RetEncryption(B)。 凡是受二力作用的直杆就是二力杆。() 8、试题编号:200510701006010,答案:RetEncryption(A)。 若刚体受到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平衡,则此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9、试题编号:200510701006110,答案:RetEncryption(A)。 在任意一个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会改变原力系对变形体的作用效果。() 10、试题编号:200510701006210,答案:RetEncryption(A)。 绳索在受到等值、反向、沿绳索的二力作用时,并非一定是平衡的。() 11、试题编号:200510701006310,答案:RetEncryption(A)。 若两个力系只相差一个或几个平衡力系,则它们对刚体的作用是相同的,故可以相互等效替换。() 12、试题编号:200510701006410,答案:RetEncryption(B)。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刚体。() 13、试题编号:200510701006510,答案:RetEncryption(A)。 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后不会改变力对物体的外效应,但会改变力对物体的内效应。()14、试题编号:200510701006610,答案:RetEncryption(B)。 固定在基座上的电动机静止不动,正是因为电动机的重力与地球对电动机吸引力等值、反向、共线,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15、试题编号:200510701006710,答案:RetEncryption(B)。 皮带传动中,通常认为皮带轮轮缘处的受力总沿着轮缘切线方向,其指向与每个轮的转动的方向一致。() 16、试题编号:200510701006810,答案:RetEncryption(A)。 两个零件用圆柱销构成的铰链连接只能限制两个零件的相对移动,而不能限制两个零件的相对传动。() 17、试题编号:200510701006910,答案:RetEncryption(A)。当力作用于一物体时,若将此力沿其中作用线滑动一段距离,则不会改变力对某一点的力矩。() 18、试题编号:200510701007010,答案:RetEncryption(A)。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F2,若有 2 1 F F- =,,则该二力是一对平衡的力,或者组成一个偶。() 19、试题编号:200510701007110,答案:RetEncryption(A)。 力对于一点的矩不因为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20、试题编号:200510701007210,答案:RetEncryption(A)。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21、试题编号:200510701007310,答案:RetEncryption(A)。 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22、试题编号:200510701007410,答案:RetEncryption(B)。 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23、试题编号:200510702004710,答案:RetEncryption(A)。 论平面汇交力系所含汇交力的数目是多小,都可用力多边形法则求其合力。() 24、试题编号:200510702004810,答案:RetEncryption(A)。 用力多边形法则求合力时,若按不同顺序画各分力矢,最后所形成的力多边形形状将是不同的。() 25、试题编号:200510702004910,答案:RetEncryption(B)。 用力多边形法则求合力时,所得合矢量与几何相加时所取分矢量的次序有关。() 26、试题编号:200510702005010,答案:RetEncryption(B)。 平面汇交力系用几何法合成时,所得合矢量与几何相加时所取分矢量的次序有关。()27、试题编号:200510702005110,答案:RetEncryption(A)。 一个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画好后,最后一个力矢的终点,恰好与最初一个力矢的起点重合,表明此力系的合力一定等于零。()28、试题编号:200510702005210,答案:RetEncryption(B)。 用几何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可依次画出各个力矢,这样将会得到一个分力矢与合力矢首尾相接并自行封闭的力多边形。()29、试题编号:200510702005310,答案:RetEncryption(B)。 一平面力系作用于一刚体,这一平面力系的各力矢首尾相接,构成了一个自行封闭的力多边形,因此可以说该物体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 30、试题编号:200510702005410,答案:RetEncryption(B)。 若两个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必定相等。() 31、试题编号:200510702005510,答案:RetEncryption(B)。 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沿这两个坐标轴方向进行分解得到的分力的意义是相同的。() 32、试题编号:200510702005610,答案:RetEncryption(B)。 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取两投影轴必须相互垂直。() 33、试题编号:200510702005710,答案:RetEncryption(A)。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目录 第二章习题答案 设某点应力张量的分量值已知,求作用在过此点平面上的应力矢量,并求该应力矢量的法向分量。 解该平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余弦为 而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满足关系 而法向分量满足关系最后结果为 利用上题结果求应力分量为时,过平面处的应力矢量,及该矢量的法向分量及切向分量。 解求出后,可求出及,再利用关系

可求得。 最终的结果为 已知应力分量为,其特征方程为三次多项式,求。如设法作变换,把该方程变为形式,求以及与的关系。 解求主方向的应力特征方程为 式中:是三个应力不变量,并有公式 代入已知量得 为了使方程变为形式,可令代入,正好项被抵消,并可得关系 代入数据得,, 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 解在时容易求得三个应力不变量为, ,特征方程变为 求出三个根,如记,则三个主应力为 记 已知应力分量 ,是材料的屈服极限,求及主应力。 解先求平均应力,再求应力偏张量,, ,,,。由此求得 然后求得,,解出 然后按大小次序排列得到 ,,

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以及每个主应力所对应的方向余弦。 解特征方程为记,则其解为,,。对应于的方向余弦,,应满足下列关系 (a) (b) (c) 由(a),(b)式,得,,代入(c)式,得 ,由此求得 对,,代入得 对,,代入得 对,,代入得 当时,证明成立。 解 由,移项之得 证得 第三章习题答案 取为弹性常数,,是用应变不变量表示应力不变量。

解:由,可得, 由,得 物体内部的位移场由坐标的函数给出,为, ,,求点处微单元的应变张量、转动张量和转动矢量。 解:首先求出点的位移梯度张量 将它分解成对称张量和反对称张量之和 转动矢量的分量为 ,, 该点处微单元体的转动角度为 电阻应变计是一种量测物体表面一点沿一定方向相对伸长的装置,同常利用它可以量测得到一点的平面应变状态。如图所示,在一点的3个方向分别粘贴应变片,若测得这3个应变片的相对伸长为,,,,求该点的主应变和主方向。 解:根据式先求出剪应变。考察方向线元的线应变,将,,,,,代入其 中,可得 则主应变有 解得主应变,,。由最大主应变可得上式只有1个方程式独立的,可解得与轴的夹角为 于是有,同理,可解得与轴的夹角为。 物体内部一点的应变张量为 试求:在方向上的正应变。

材料力学重修课大作业

一、概念性题型 1.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下列各量中的某个量在各点处都相同: (A ) 应力; (B )应变; (C ) 材料的弹性常数; (D )位移; 正确答案是 。 2.根据各向同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下列各量中的某一种量在各方向都相同: (A) 应力; (B ) 应变; (C )材料的弹性常数; (D ) 位移; 正确答案是 。 3.关于确定截面内力的截面法的适用范围,有下列四种说法: (A) 仅适用于等截面直杆; (B) 仅适用于直杆承受基本变形; (C) 适用于不论基本变形还是组合变形,但限于直杆的横截面; (D) 适用于不论等截面或变截面、直杆或曲杆、基本变形或组合变形、横截面或任意截面的普遍情况; 正确答案是 。 4.判断下列结论的正确性: (A )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B ) 杆件某截面上的应力是该截面上内力的平均值; (C ) 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 ) 内力必大于应力; 正确答案是 。 5.甲、乙两杆,几何尺寸相同,轴向拉力P 相同,材料不同,它们的应力和变形有四种可能: (A ) 应力σ和变形l ?相同; (B ) 应力σ不同和变形l ?相同; (C ) 应力σ相同和变形l ?不同; (D ) 应力σ不同和变形l ?不同; 正确答案是 。 6.关于下列结论: 1) 应变分为线应变和角应变 ; 2) 应变为无量纲量; 3) 若物体的各部分均无变形,则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 4) 若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则物体无位移; 现有四种答案:(A )1、2对;(B )3、4对; (C )1、2、3对; (D )全对; 正确答案是 。 7.等截面直杆受轴向拉力P 作用而产生弹性伸长,已知杆长为l ,截面积为A ,材料弹性模量为E ,泊松比为ν,拉 伸理论告诉我们,影响该杆横截面上应力的因素是: (A )E 、ν、P ; (B )l 、A 、P ; (C )l 、A 、E 、ν、P ; (D ) A 、P ; 正确答案是 。 8.低碳钢试件拉伸时,其横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A N =σ; (A ) 只适用于σp σ≤;(B) 只适用于θσσ≤;(C ) 只适用于s σσ≤; (D ) 在试件拉断前都适用; 正确答案是 。 9.当低碳钢试件的试验应力s σσ=时,试件将: (A ) 完全失去承载能力;(B ) 破断; (C ) 发生局部颈缩现象;(D ) 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正确答案是 。 10.伸长率(延伸率)公式 ()?-=l l 1δ100% 中 1l 指的是什么? (A ) 断裂时试件的长度; (B ) 断裂后试件的长度; (C ) 断裂时试验段的长度; (D ) 断裂后试验段的长度; 正确答案是 。 11.低碳钢拉伸经过冷作硬化后,以下四种指标中哪种得到提高: (A ) 强度极限; (B ) 比例极限; (C ) 断面收缩率; (D ) 伸长率; 正确答案是 。 12.脆性材料具有以下哪种力学性质: (A ) 试件拉伸过程中出现屈服现象; (B ) 压缩强度极限比拉伸强度极限大得多; (C ) 抗冲击性能比塑性材料好; (D ) 若构件因开孔造成应力集中现象,对强度无明显影响; 正确答案是 。

理论力学复习题及答案_(1)

理论力学自测复习题 静力学部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所满足的条件称为 平衡条件 ,此力系称为 平衡 力系,并且力系中的任一力称为其余力的 平衡力 。 3、力的可传性原理适用于 刚体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刚体 。 4、将一平面力系向其作用面内任意两点简化,所得的主矢相等,主矩也相等,且主矩不为零,则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一个合力偶 5、下列各图为平面汇交力系所作的力多边形,试写出各力多边形中几个力之间的关系。 A 、 0321=++F F F 、 B 、 2341F F F F =++ C 、 14320F F F F +++= D 、 123F F F =+ 。 6、某物体只受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此三力不互相平行,则此三力必 并且 汇交于一点、共面 7、一平面力系的汇交点为A ,B 为力系作用面内的另一点,且满足方程∑m B =0。若此力系不平衡,则其可简化为 作用线过A 、B 两点的一个合力 。 8、长方形平板如右图所示。荷载集度分别为q 1、q 2、q 3、q 4的均匀分布荷载(亦称剪流)作用在板上,欲使板保持平衡,则荷载集度间必有如下关系: q 3=q 1= q 4=q 2 。 9、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二力矩式为 ∑F x = 0、∑M A = 0、∑M B = 0 ,其适用条件是 A 、B 两 点的连线不垂直于x 轴 10、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三力矩式为 ∑M A =0、∑M B =0、∑M C =0 ,其适用条件是 A 、B 、C 三点不共线 。 11、正方形平板受任意平面力系作用,其约束情况如下图所示,则其中 a b c f h 属于静定问题; d e g 属于超静定问题。 12、已知平面平行力系的五个力(下左图示)分别为F 1 = 10 N , F 2 = 4 N ,F 3 = 8 N ,F 4 = 8 N 和F 5 = 10 N ,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大小0.4 N·m、顺时针转的力偶 。 13、平面力系如右图,已知F 1 =F 2 = F 3 = F 4 =F ,则:⑴力系合力的大小为 F F R 2= ; ⑵力系合力作用线距O 点的距离为 a d 2 12-= (合力的方向和作用位置应在图中画出)。 14、二力构件是指 只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的轻质刚性构

最新最全岩石力学基础练习题复习完整版.doc

岩石力学练习题 (填空,选择,判断) 一、填空题 1.表征岩石抗剪性能的基本指数是()和()。 2.如果将岩石作为弹性体看待,表征其变形性质的基本指标是()和()。 3.岩石在单轴压力作用下,随加荷、卸荷次数的增加,变形总量逐次(),变形增量逐次()。4.所谓洞室围岩一般是指洞室周围()倍半径范围内的岩体。 5.边坡岩体中,滑移体的边界条件包括()、()和()三种类型。 6.垂直于岩石层面加压时,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顺层面加压时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 7.莫尔强度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仅与()应力和()应力有关,而与()应力无关。8.岩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发生剪切破坏时,破坏面的法线与最大主应力之间的夹角总是等于()的;而破坏面又总是与中间主应力()。 9.不论何种天然应力条件下,边坡形成后,在边坡表面岩体中的最大主应力的作用方向与边坡面(),最小主应力作用方向与边坡面()。 10.主要的岩体工程分类有()、()、()、()等。 11.水对边坡岩体的影响表现在()、()和()。 12.天然应力场的主要成分有()、()和()。 13.地质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和()。 14.结构面在法向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其变形性质用指标()表征。 15.岩石抗拉强度的试验室方法有()和()。 16.地质结构面按力学条件可分为()和()。 17.岩体结构类型可分为()、()、( )、()和()。 18.岩体的强度处在()强度与()强度之间。 19.结构面的线连续性系数是在()至()变化的。 20.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和()。 21.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破坏的原因是()。 22.八面体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破坏的原因是()。 23.有一对共轭剪性结构面,其中一组走向为N30E,而另一组为N30W,则岩体中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如果服从库仑-纳维尔判据,则岩体的内摩擦角为()。 24.软弱夹层的基本特点有()、()、( )、()和()。 25.岩体中逆断层形成时,最大主应力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为()。 26.原生结构面据其成因中划分为()、()、()。 27.表征岩块变形特性的指标有()和()。 28.根据库仑强度理论,最大主应力与破裂面的夹角为()。 29.据岩体力学的观点看,岩体的破坏类型有()和()。 30.岩体中的结构面据其地质成因分为()、()和()。 31.岩体中一点的水平天然应力与铅直天然应力之比称为()。 32.岩体中正断层形成时的应力状态是:最在主应力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为()。33.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岩体中的圆形洞室洞壁上一点的剪应力为()。 34.洞室围岩压力的基本类型有()、()、()和()。 35.边坡形成后,边坡表面岩体中的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与边坡面(),最小主应力作用方

工程力学大作业1(答案)

大作业(一) 一、填空题 1、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2、材料力学所研究的问题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脆性材料的抗压能力远比抗拉能力(强)。 4、同一种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横向应变ε/和纵向应变ε之间有如下关系:(ε/= -με) 5、(弹性模量E )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 6、(屈服点σs )和(抗拉强度σb )是反映材料强度的两个指标 7、(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是反映材料塑性的指标,一般把(δ>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把(δ<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8、应力集中的程度可以用(应力集中因数K )来衡量 9、(脆性材料)对应力集中十分敏感,设计时必须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10、挤压面是外力的作用面,与外力(垂直),挤压面为半圆弧面时,可将构件的直径截面视为(挤压面) 11、如图所示,铆接头的连接板厚度t=d ,则铆钉剪应力τ= ( 2 2d P πτ= ) ,挤压应力σbs =( td P bs 2=σ )。 P/2 P/2 二、选择题 1、构成构件的材料是可变形固体,材料力学中对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不包括(C ) A 、均匀连续性 B 、各向同性假设 C 、平面假设 D 、小变形假设 2、下列力学性能指标中,(B )是强度指标 A 、弹性模量E B 、屈服强度s σ C 、伸长率δ D 、许用应力σ 3、下列力学性能指标中,(C )是反映塑性的指标 A 、比例极限p σ B 、抗拉强度b σ C 、断面收缩率ψ D 、安全系数n 4、下列构件中,( C )不属于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 A 、 B 、 C 、 D 、

材料力学大作业-组合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材料力学电算大作业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设计题目:组合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作者院系: 作者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一、软件主要功能 X4,X5,X6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的形心位置X与面积的乘积 Y4,Y5,Y6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的形心位置Y与面积的乘积 Xc,Yc是总截面的形心坐标 Ix1,Ix2,Ix3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对通过形心且与x轴平行的轴的惯性矩 Iy1,Iy2,Iy3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对通过形心且与y轴平行的轴的惯性矩 Ixy1,Ixy2,Ixy3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对通过形心且与x,y轴平行的两轴的惯性积 a是通过形心的主轴与x轴的夹角 Imax,Imin分别是截面对形心主轴的主惯性矩 软件截图: 二、程序源代码 Dim n1 As Double Dim d1(10) As Double Dim X1(10) As Double Dim Y1(10) As Double Dim n2 As Double Dim d2(10) As Double

Dim d3(10) As Double Dim X2(10) As Double Dim Y2(10) As Double Dim n3 As Double Dim h(10) As Double Dim d(10) As Double Dim X3(10) As Double Dim Y3(10) As Double Dim S1 As Double, S2 As Double, S3 As Double Dim X4 As Double, Y4 As Double, X5 As Double, Y5 As Double, X6 As Double, Y6 As Double Dim Xc As Double, Yc As Double Dim Ix1 As Double, Iy1 As Double, Ix2 As Double, Iy2 As Double, Ix3 As Double, Iy3 As Double, Imax As Double, Imin As Double Dim Ixy1 As Double, Ixy2 As Double, Ixy3 As Double Dim a As Double Private Sub Text1_Change() n1 = Val(Text1.Text) For i = 1 To n1 d1(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直径")) X1(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圆心的x坐标值")) Y1(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圆心的y坐标值")) Next i For i = 1 To n1 S1 = S1 + 3.14159 * d1(i) * d1(i) / 4 X4 = X4 + X1(i) * 3.14159 * d1(i) * d1(i) / 4 Y4 = Y4 + Y1(i) * 3.14159 * d1(i) * d1(i) / 4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2_Change() n2 = Val(Text2.Text) For i = 1 To n2 d2(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环的外径")) d3(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环的内径")) X2(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圆心的x坐标值")) Y2(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圆心的y坐标值")) Next i For i = 1 To n2 S2 = S2 + 3.14159 * (d2(i) * d2(i) - d3(i) * d3(i)) / 4 X5 = X5 + X2(i) * 3.14159 * (d2(i) * d2(i) - d3(i) * d3(i)) / 4 Y5 = Y5 + Y2(i) * 3.14159 * (d2(i) * d2(i) - d3(i) * d3(i)) / 4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3_Change()

理论力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 二、填空题 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 如图1.2所示三铰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 搬移到构件BC 上,则A 、B 、C 各处的约束力 C 。 A. 都不变; B. 只有C 处的不改变;

尔雅选修课《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尔雅 选修课《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达尔文进化和演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的着作《地质学原理》影响。 ? A、
赫顿
? B、
拉塞尔
? C、
赖尔
? D、
马尔萨斯
我的答案:C
2
产业革命最早开始于()。 ? A、
农业
? B、
服装业
? C、
纺织业
? D、
采矿业
我的答案:C
3
通过对星星位置的观察,印度人确定了 27 宿,和中国 28 宿对应起来少了()宿。

? A、

? B、

? C、

? D、

我的答案:D
4
科学体制化的标志不包括()。 ? A、
专门的机构
? B、
资金的来源
? C、
社会的认同
? D、
学术的交流
我的答案:C
5
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角度看,细胞分裂的方式是()。 ? A、
有丝分裂
? B、
无丝分裂

? C、
减数分裂
? D、
不对称细胞分裂
我的答案:C
6
1606 年,()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出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 ? A、
汤若望
? B、
南怀仁
? C、
徐光启
? D、
李之藻
我的答案:C
7
《几何原本》最早于()传到了中国。 ? A、
13 世纪
? B、
14 世纪
? C、
15 世纪
? D、
16 世纪
我的答案:A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 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 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 (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

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 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 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B和一个力偶M B,且: 如图所示; 将R B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 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B。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 平行力系对A点的主矩是:

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A和一个力偶M A,且: 如图所示; 将R A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 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A。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

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 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 结果正确。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

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 结果正确。 习题4-5.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作业(含答案)

2—15.如图所示三角形截面水坝材料的比重为γ,水的比重为γ1。己求得应力解为: σx =ax+by ,σy =cx+dy-γy , τxy =-dx-ay ; 试根据直边及斜边上的边界条件,确定常数a 、b 、c 、d 。 解:首先列出OA 、OB 两边的应力边界条件: OA 边:l 1=-1 ;l 2=0 ;T x = γ1y ; T y =0 则σx =-γ1y ; τxy =0 代入:σx =ax+by ;τxy =-dx-ay 并注意此时:x =0 得:b=-γ1;a =0; OB 边:l 1=cos β;l 2=-sin β,T x =T y =0 则:cos sin 0cos sin 0x xy yx y σβτβτβσβ+=?? +=?………………………………(a ) 将己知条件:σx= -γ1y ;τxy =-dx ; σy =cx+dy-γy 代入(a )式得: ()()() 1cos sin 0cos sin 0y dx b dx cx dy y c γβββγβ-+=???--+-=??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化简(b )式得:d =γ1ctg 2β; 化简(c )式得:c =γctg β-2γ1 ctg 3β 2—17.己知一点处的应力张量为3 1260610010000Pa ??????????? 试求该点的最大主应力及其主方向。 解:由题意知该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且知:σx =12×103 σy =10×103 τxy =6×103,且该点的主应力可由下式求得: (()()3 1.2333 3 121010 2217.0831******* 6.082810 4.9172410 x y Pa σσσ?++?==????=?=±?=? 则显然:3 312317.08310 4.917100Pa Pa σσσ=?=?= σ1 与x 轴正向的夹角为:(按材力公式计算) ()22612sin 226 12102 cos 2xy x y tg τθθσσθ--?-++ ====+=--+ 显然2θ为第Ⅰ象限角:2θ=arctg (+6)=+80.5376° 则:θ=+40.2688B 40°16' 或(-139°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