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脂异常及其对策

血脂异常及其对策

血脂异常及其对策
血脂异常及其对策

血脂异常及其对策

目前血脂异常问题以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本篇文献综述在此主要以血脂异常及其对策的为主题,讨论它的现状、危害、分型、危险因子、运动干预,以及对策。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血脂代谢异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以及上述情况的不同组合。

(一)关于血脂问题的现状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目前全国约有1.65亿血脂异常患者,但其控制状况却远没有达到要求,血脂控制的达标率只有26.5%,冠心病患者的达标率仅16.6%。血脂异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我国每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每年死亡的人数中,心血管疾病占1/3,

目前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控制率及达标率仍较低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总体上在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比80年代的人群血脂水平明显增加,尤其在北方大城市,估计约有30—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超过边缘性标准的血脂代谢异常即高血脂。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和控制高血脂势在必行

(二)血脂的分型

血脂异常可以根据脂质电泳不同脂蛋白升高来分类。

分型[1]:

·I型-乳糜颗粒升高,与脂蛋白酯酶缺失和载脂蛋白apoC-II 缺失有关

·IIa型-LDL升高,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肾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有关·IIb型- LDL及VLDL升高,升高,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有关

III型-中间密度脂蛋白升高,与脂蛋白不良血症有关

IV型-VLDL升高,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及糖尿病有关

·V型-乳糜颗粒及VLDL升高,与糖尿病有关

更为简便及实际的分类为[2]:

·单传高胆固醇血症:主要是LDL胆固醇升高

·混合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或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仅有甘油三酯升高

·低HDL胆固醇血症:单纯低HDL胆固醇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或高甘油三脂血症。低HDL胆固醇的原因包括腹型肥胖合并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脂血症、吸烟、遗传性疾病如apoA-I或卵磷

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缺乏。

(三)危害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它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加速的主要原因,造成隐匿性、进行性、全身性和器质性的损害。血液中血脂水平关系着心血管的健康,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基础,也是决定心血管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核心提示:血脂异常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它会悄然让你出现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何有效降血脂,可以多吃一些海带、菇类和每天一个苹果。

血脂高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血脂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四)危险因子

哪些是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人体血管表面的上皮细胞对血管有“密封”的作用,血脂无法进入血管壁。那到底是何方神圣帮助血脂突破这重屏障,侵入血管壁的呢?对此,医学界经过了多年研究,归纳出以下六大危险因素:

第一位:吸烟。吸烟已被证实为导致高血脂的头号危险因素。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逐渐损伤血管的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间的缝隙增大。这样一来,血脂随血液流经这段血管时,就能像水中的泥沙一样通过上皮细胞的缝隙,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血栓。周教授介绍,前一段时间医院就有一位28岁的病人由于长期吸烟引起高血脂、动脉硬化,最后因心肌梗塞死亡。

第二位:高血压。血压过高,使血管上皮细胞长期受到高压冲击,发生变性、功能减退,从而让血脂伺机进入血管壁。

第三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血脂。它

能够在血管壁内外自由往来,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血脂重新“搬”出来,“逆转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过程”,周教授说。但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都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影响,比如吸烟、缺乏运动就会使其含量减少。

第四位: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如果市民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男性发病早于55岁,女性早于65岁),很有可能其本人基因上也有缺陷,天生血管内壁功能不好,同样有可能导致高血脂。

第五位:糖尿病。糖尿病对血管壁上皮细胞的危害与冠心病相当,同样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位:年龄。血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也会随年龄渐长而退化,当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就要注意积极防治高血脂。

凡是有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应该高度关注自己的血脂情况。“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专家特别强调,由于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等到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等症状时,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也不远了。

(五)运动干预

总的运动指导

目标: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有氧体力活动:运动时体内代谢有充足的氧供应

如散步、游泳、慢跑、体操等

?运动过程:5分钟热身、20分钟运动、5分钟恢复

?运动种类: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增强肌肉的运动

?运动强度:安全最高心率=170 -年龄

?

血脂异常人群运动健身时应在运动处方的指导下科学地进行。运动方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是获得良好锻炼效果的前提。能够改善身体机能的运动方式有许多种,如走跑锻炼、乒乓球、羽毛球、柔力球、游泳、骑自行车、跳交谊舞、跳绳、太极拳、秧歌、登山、力量练习等,但它们并不都能使血脂异常得到有效改善。其中,走跑锻炼是治疗血脂异常的一种有效的运动,可作为首选的调脂运动方式。走跑锻炼的形式包括走或跑,其动作要求为:抬头挺胸收腹、双眼平视、肩部放松、肘部弯曲约90度,并随走跑节奏前后摆动。

运动强度血脂异常人群要通过锻炼获得较好的调脂效果,必须注意采用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过小,收不到锻炼效果:运动强度过大,可能会诱发心脏病,甚至出现意外事故。所以在制定运动处方时,一定要确定合理的运动强度。进行走跑锻炼时,运动强度不是影响血脂异常改善效果的主要因素,低强度的走跑锻炼就可收到较好的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而中等强度的走跑锻炼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有益性改变。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比运动强度更为重要,较为全面的血脂状况改善要在较长的锻炼周期(6个月)后才能出现。因此,锻炼要持之以恒。根据研究,走跑锻炼的运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0%~60%。

运动时间根据研究,每次锻炼的有效运动时间应达到30~60分钟,锻炼前应有5~10分钟的准备活动,锻炼后应有5~10分钟的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幅度,降低肌肉韧带的粘滞性,提高心肺功能以适应将要开始的运动,整理活动则有助于调整心率和血压恢复到接近安静时的水平,促进疲劳的消除。

每次锻炼的有效运动时间达到30分钟,即可起到有效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达到60分钟则效果更好。故建议血脂异常患者在按上述运动处方锻炼时,在身体能够承受的情况下,适当加长运动时间,以获得更好的血脂改善效果。

运动频率每天锻炼1次,每周锻炼5天。

另外,感冒时最好不要运动;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减慢速度、逐渐停下来;雨天,雪天锻炼时应注意减小步幅、减慢速度、防止因滑倒而受伤;夏季锻炼出汗多,需要注意水分和盐分的补充。锻炼后可少量多次喝些淡盐水和低糖水,以防止身体因缺乏矿物质而发生抽筋。

体育锻炼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应操之过急,超出自己的适应能力,加重心脏负担。运动量的大小以不发生主观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为原则。

运动疗法必须要有足够的运动量并持之以恒。轻微而短暂的运动对高脂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以及肥胖患者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只有达到一定运动量,对血清脂质才能产生有益的作用并减轻肥胖患

者的体重。

运动方式则要强调呼吸运动,例如轻快的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和打网球。这些运动方式会对心肺系统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改善心肺的健康状况。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轻快散步1小时将消耗1.67千焦的热量。每天进行这种运动量的轻快散步可以使体重减轻。但是,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应在数周后逐渐增加。对于肥胖患者和惯于久坐的患者也应在数月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会导致更大程度的体重减轻。

(六)对策

除了上述的运动干预外,还有很多的对策。有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和药物治疗,以使血脂达到治疗目标。

2.1 TLC的基本措施包括(1)饮食调节:控制总热量、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及粘性可溶性纤维摄入。(2)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BMI。(3)适量体育活动。(4)戒烟。(5)限制酒精摄入。

2.2 调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他如普罗布考等。

3 干预时间及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等级,血脂水平的高低,确定何时进行干预,用何种手段进行干预,确定治疗的目标值,危险等级越高,宜越早进行干预,治疗目标值越低。高其中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可分为非药物措施和药物措施

1.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调节,用于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对象。其目的是保持合适的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兼顾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限制食盐量。具体方式包括: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尤其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减少饮酒和戒烈性酒。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运动锻炼和戒烟。在降压药物治疗中注意噻嗪类利尿药可能增高TC与LDL-C或TG,?茁阻滞剂可能增高TG和降低HDL-C。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血脂影响较少。

2.药物治疗措施①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阿托伐他汀10~80mg,qd;洛伐他汀,10~80mg每晚一次或bid口服;辛伐他汀,5~40mg每晚一次口服;普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氟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②胆酸隔置剂:考来烯胺,4~24g每晚一次或bid口服;考来替哌,5~20g每晚一次或bid 口服。③贝丁酸类:非诺贝特,100mg,tid或微粒型200mg,qd口服;苯扎贝特,200mg,tid或缓释型400mg,qd口服;吉非罗齐,300mg,tid或600mg,bid,或缓释型900mg,qd口服。④烟酸类:烟酸,100mg,tid渐增至1~3g/天口服;阿西莫司,250mg每天l~3次口服。⑤依折麦布及复方制剂:新型调脂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可与小肠壁上特异的转运蛋白NPC1L1结合,选择性地强效抑制小肠胆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吸收(可达54%),使得肝脏胆固醇贮量降低,从而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清除。

总结:总之血脂异常以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在医学还没发达到可以彻底快速有效的治疗血脂异常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说不。

参考文献

[1]王淼,赵东,王薇等.中国35~64岁人群血清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10):940.

[2] Fredrickson DS, Levy RI, Lees RS. Fat transport in lipoproteins --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mechanisms and disorder. N Engl J Med.

1967;276:273-281.

pubmed摘要| 全文链接

[3] Farmer JA, Gotto AMJ. Choosing the right lipid-regulating agent. A guide to selection. Drugs. 1996;52:649-661.

摘要

[4]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90-409.

运动人体科学09级3班

卞秀玲

学号:2009520126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 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脂血症。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高血脂症的治疗 中药 2.决明子海带汤:草决明20g、海带30g。水煎滤药除渣,吃海带饮汤,每日1次,一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1~3疗程,此方有祛脂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或肥胖病人食用。 3.泽泻:泽泻汤加味治疗法采用泽泻汤中配合补脾、活血、润肠类中药对治疗高血脂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4.三七:研究表面三七叶苷对食物性高血脂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柴胡: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 7.首乌片:每次口服5片,一日3次,连服2~4个月。本药的降脂作用,主要机理是滋补肝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关实验研究表明,首乌含大黄根酸,能促进肠道运动,阻止或减少脂类在肠道吸收,因而血脂下降。 8.红花:其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药物 利压肽 主要成分:由菊花、槐米、槐花、菊苣、紫苏、蒲公英、酸枣仁、橘皮、覆盆子、藿香、茯苓、砂仁、青果、桃仁等多种中药制剂而成; 主要功效:对血压血脂有双向调节功效,可以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维脂康胶囊: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周伟杰

·论著·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周伟杰,诸芸,刘萍,丁新良 江苏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214023 DOI:10.3969/j .issn.1006-9070.2012.06.008基金项目:无锡市科技局项目(CSE000815 )作者简介:周伟杰(1971-) ,男,江苏江阴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无锡市2 102名35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次表(SQFFQ)进行膳食调查并同时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3.86%,以单纯TG升高为主要类型,占41.2%;农村居民患病率(47.3%)高于城市(40.6%)(P<0.01),55~6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49.46%;血脂异常组蛋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水果摄入量低于血脂正常组,而食用油的摄入量则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超重组及高血压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无锡市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膳食中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存,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高血压密切相关。应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关键词:居民;血脂异常;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膳食调查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70(2012)06-0020-03 Epidemiology survey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ZHOU Wei-jie*,ZHU Yun,LIU Ping,DING Xin-ling * Wuxi Municipal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uxi 21402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Methods A Total of 2 102persons aged over 35year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the investigation with multi-stage randomcluster sampling.Diet survey with SQFFQ,meanwhile,physical examination,laboratory testing(total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triglycerides)were conducted for them,and the data were mad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prevalence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residents over 35years in Wuxi was 43.86%,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was the leading category.Thep 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in rural area(47.3%)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area(40.6%),and it was highest for resi-dents ages ranged from 55-64years old.Intakes of eggs,milk,beans and fruits in pati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those in control group,while intake of oil was opposite(P<0.05).The p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groups of obesity,overweight and hypert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P<0.001).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of dyslipidemia in Wuxi is a higher level,and dyslipidemia showed a younger trend,dyslipidem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obesityand hypertension.There are 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diet.Suitable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proposed to improvedietary pattern and strengthen physical activity to control the epidemiology  of dyslipidemia.Key  words:residents;dyslipidemia;risk factors;overweight/obesity;hypertension;hyperlipemia;diet survey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 或)甘油三酯升高,通常称为高血脂症,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残、 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 系[1] 。据卫生部疾病统计,我国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2,3]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做好高脂血症防治工作,成为近阶段我国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 脂水平检测,以期了解无锡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分析评价膳食等因素对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制定居民高脂血症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2009年2月,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无锡市滨湖区4个社区中年龄≥35岁居 民2 400人作为调查对象,实际调查2  102人。·02·江苏预防医学2012年11月第23卷第6期 Jiang su J Prev Med,November,2012,Vol.23,No.6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脂血症。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毫摩尔/升。 高血脂症的治疗 中药 2.:草决明20g、海带30g。水煎滤药除渣,吃海带饮汤,每日1次,一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1~3疗程,此方有祛脂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或肥胖病人食用。 3.泽泻:泽泻汤加味治疗法采用泽泻汤中配合补脾、活血、润肠类中药对治疗高血脂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4.三七:研究表面三七叶苷对食物性高血脂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柴胡: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 7.首乌片:每次口服5片,一日3次,连服2~4个月。本药的降脂作用,主要机理是滋补肝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关实验研究表明,首乌含大黄根酸,能促进运动,阻止或减少脂类在肠道吸收,因而血脂下降。 8.红花:其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的作用。 药物 利压肽 主要成分:由菊花、槐米、槐花、菊苣、紫苏、蒲公英、酸枣仁、橘皮、覆盆子、藿香、茯苓、砂仁、青果、桃仁等多种中药制剂而成; 主要功效:对血压血脂有双向调节功效,可以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维脂康胶囊: 主要成分:三七、大蒜粉、、陈皮、、陈皮、槐花 主要功效:行气,活血,降浊。适用于气质痰浊性高脂血症。从源头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 三七花 主要成分:三七皂苷、多糖类、类、三七素等。 主要功效:三七花性凉味甘,清热、解毒、凉血、、调脂、免疫调节、活血通脉、养生抗衰、消炎镇痛作用的人参二醇型三七皂甙、黄酮、多糖等有效成份;具有显着的平肝、祛痰、平喘、镇痛安眠、扩冠、抗过敏、促进及DNA、RNA合成,排毒养颜,主要包括: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我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关键词】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3],而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8]。因此,了解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起步较晚,但近30年来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同行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开展了许多大型的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monica)研究(1984—1993年),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年),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年),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2000—2001年),第4次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2004—2006年)等等。此外,还有许多不同地区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尽管这些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情况,但这些研究提供了我国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还有血脂异常患病率等数据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等。从这些研究不仅看到我国人群与欧美等国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同时还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群血脂及其他代谢异常的重要作用和不利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对主要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现就上述资料,对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特征(地域、民族、性别和年龄),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发病率,血脂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人群血脂临床控制状况分别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3],而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8]。因此,了解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起步较晚,但近30年来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同行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开展了许多大型的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monica)研究(1984—1993年),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年),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年),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2000—2001年),第4次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2004—2006年)等等。此外,还有许多不同地区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尽管这些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情况,但这些研究提供了我国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还有血脂异常患病率等数据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等。从这些研究不仅看到我国人群与欧美等国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同时还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群血脂及其他代谢异常的重要作用和不利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对主要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现就上述资料,对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特征(地域、民族、性别和年龄),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发病率,血脂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人群血脂临床控制状况分别进行简要阐述。 1 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的特征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 年第10 版,确定高血脂症界限: 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 6. 2mmol/ L ; 甘油三脂(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 C) < 0. 09mmol/ L。其诊断标准为: 近期2 次(相隔2 周以上)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h) 男性≤1104 mmol/ L , 女性≤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 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同时也将血清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 1.血清LDL-C L(140mg/dl)以上; 2.血清HDL-C L(35mg/dl)以下; 3.血清TG L(150mg/dl)以上; 4.血清TC L(220mg/dl)以上; 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 者; 2.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 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4.有黄瘤或黄疣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该接受血脂检 查。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简介如下: ⑴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 1)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需要饮食控制; 2)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应考虑饮食/药物治疗; 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⑵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 1)一般人群最佳胆固醇浓度为<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胆固醇为~毫摩尔/升(200~250毫克/分升)的人应接受一般饮食咨询和危险因素建议; 3)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的人饮食或饮食加药物治疗,除非其HDL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77毫克/分升); 4)胆固醇低于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很少需要药物治疗。固醇在~毫摩尔/升(250~300毫克/分升)时,少数病人需要药物治疗。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时,大多数病人需要药的治疗。 ⑶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现行政策(见表3)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临床上常见的血脂参数是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载脂蛋白B 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下。急性心肌梗塞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D.糖尿病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3.属于早发性冠心病的家族史。姐姐70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B.母亲60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我的回答: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 4混合性高脂血症是指A.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酸酯C.血清甘油三酸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D.血清低胆固醇增加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我们需要考虑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情况:A.血清LDL-C≥5mmol / L B.血清T4和T3水平升高C.血清肌酐200μmmol / LD。糖基化血红蛋白7.6%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尚未6. ASCVD的临床情况是糖尿病+ LDL-C 2.2mmol / l B.血液HDL-C 0.8mmol / c。血液LDL-C 5.6mmol / lD。高危ASCVD患者的LDL-C临界点低于a.1.8 b.2.6 c.3.4 d.4.1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尚未8.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低于A.100 cm b.95 cm c.90

cm d.80 cm我的回答:C参考答案:C一线降脂药物最强基于证据的血脂异常的医学证据是他汀类药物B.β。C.烟酸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10.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高强度B.中强度C.低强度D.大剂量我的回答:目前没有答案

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近二十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提供了不同年代中国人群血脂平均水平、分布特征(包括地理、人群、时间)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宝贵数据,而且全面研究了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危险的关系。本文拟总结其中一些主要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和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数据。 一. 中国人群大型血脂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介绍 (一)中国MONICA研究(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1984-1993)中国MONICA研究对中国16个省市(19个监测中心)500万人群进行了为期10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在1984-1993的10年间,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1984-1985,1988-1989和1993进行了3次包括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在内的横断面的危险因素调查[1,2]。每次横断面研究样本均在20000人以上。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5-64岁。这项大型国际合作研究包括27个国家,为中国人群血脂与多国人群的比较提供宝贵数据。 (二)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 这是一项著名的国际合作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北京和广州35-54岁工人和农民。研究用国际标准化的方法检查了南北两地工人、农民人群血脂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 (三)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 是目前我国样本较大、年龄范围较宽(25-64岁)、地理覆盖面较广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采用非随机整群选样,加上群内按年龄性别组随机抽样取得样本,年龄范围为35-64岁,样本达到30000人。并在血脂检查中增加了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3]。。 (四)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这项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对中国14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共15000名35-59岁人群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地理覆盖面较广,且研究了不同职业人群血脂的分布特征。 (五)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 这项研究对中国六大区14万余人群中筛查的11677例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横断面的调查。对血清总胆固醇(TC)、LDL-C、HDL-C和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的水平进行了研究分析。 (六)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 InterASIA)(2000-2001) 1

高血脂的用药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血脂用药有哪些种类,治疗高血脂的药物品种繁多,目前将调脂药分为他汀类、贝特类以及中药类。 1.他汀类常用药有: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常见的药品名 有立普妥、舒降之、来适可、普拉固、辛可、京必舒新、清芝灵片、脉舒胶囊等。 2.贝特类常用药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常见的药品名有力平之、利必非等。 3.中药类以及其它类常用药有:红花注射液、松龄血脉康胶囊、茶色素胶囊、脂 脉康胶囊、心脉通片、心血宁片、丹田降脂丸、血脂康胶囊等。 了解了高血脂用药类别及药品名后必须要知道的就是高血脂用药的注意事项了。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一:防治结合,非药物应用相结合。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二:据高血脂种类不同而辨型,如服用长效调脂药,宜每晚服用一次,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三:用药后至少每3-6个月或按医生嘱咐去医院复查,根据血脂、肝肾功能等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监测副作用。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四:要了解什么情况下禁忌使用何种降脂药,肾功能障碍患者禁忌使用苯扎贝特(优降脂)、非诺贝特等贝特类降脂药,丙丁酚(普罗布考)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者忌用。他汀类降脂药忌与贝特类降脂药同时使用,丙丁脂降脂药不得与特非那定(得敏功)、阿司咪唑(息斯敏)同时使用,树脂类降脂药不得与降糖药阿卡波糖或降脂药氟法他汀同时使用,否则可影响前二种药物吸收。必须同时使用时,在医生指导下,延长两类药用药间隔。 以上就是对高血脂用药的简述,总之在高血脂用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希望能早日恢复健康。 目前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俗称他汀类药物。应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达30%~35%,除了能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以外,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甘油三脂。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他汀类药物除血脂康(洛伐他汀)外,大多是进口产品如普拉固(普伐他汀)、舒降之(辛伐他汀)、来适可(氟伐他汀)、力必妥(阿托伐他汀)。它们的调脂作用主要通过减少胆固醇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使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此外,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对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有良好作用,其机制与稳定斑块、减少炎症细胞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内移、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等有关。 当然不是所有血脂升高的病人都必须立即服药治疗,也不是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越低越好,对血脂轻度增高的人,建议先采取非药物治疗,从严格控制饮食(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食品)、减肥、增加运动、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酒着手,若3个月后无效,则应考虑药物治疗。 如何选择他汀类药物和剂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强调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如对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的患者应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对于无冠心病但具有二个以上危险因子(家族史、高血压、肥胖、严重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的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20毫克/分升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 /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 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分四大类

高脂血症分四大类 2013年10月11日07:22 《生命时报》 血脂检测已经成为体检的必查项目。血脂报告中的诸多指标该怎么看?这些箭头上上下下,如何才算异常?本期,本版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建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清带领广大读者,走近高脂血症。 诊断 不能只看化验单 血浆中的脂类统称为血脂,是供应体内能量的物质,主要由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构成。胆固醇又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通常,血脂检查的化验单上列有4个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TG)。它们主要用于诊断以下4种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1.70毫摩尔/升。 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5.72毫摩尔/升。 混合型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1.0毫摩尔/升。 诱发高脂血症的原因多种多样。第一,基因决定,尤其是原发性的高脂血症。第二,其他疾病继发的,如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以及使用特定药物等,都可能诱发高脂血症。第三,吸烟、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食物,都可能导致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看到化验单中上上下下的“箭头”,就以为是高脂血症,然后大量用药,还有人觉得只要不出现箭头,就是正常。这些都是误区。 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或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脑卒中者,被视为控制血脂的高危人群。其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更严格,不能仅靠化验单显示的正常值来判断。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也属于“防控重点人群”,其诊断标准也应更严。 因此,每个人情况不同,诊断高脂血症的标准也不一样。患者应该在心内科、内分泌等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风险分层,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所谓“极高危”,是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心病或脑卒中伴有糖尿病者;高危患者是指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如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值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1]。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or 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由于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导致TC、LDL-C 或TG异常增高,是一个可改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性胰腺炎等,致残、致死率高[2]。高脂血症和低HDL-C 血症统称为血脂异常,常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以冠心病及脑中风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这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TC水平正逐步升高。本文对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出现了极大的改变,进而导致疾病谱出现十分明显的变化。当人们致力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与治疗的过程中,慢性非传染疾病渐渐变成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高血脂的发病率呈现日益上升的态势,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要素[3]。针对这种情况,掌握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与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对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4 年10 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病率上升迅速。欧美国家,人群以高总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点;而在我国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类型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2002 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居民与营养状况调查”,在对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调查中发现: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老年人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并趋年轻化[4]。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的患病率因调查对象的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不同而差异很大。 2相关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尽管大多数人都受到一定的饮食影响,但是有些人饮食的效果比其他人更敏感。一个人可以吃大量的动物脂肪,总胆固醇水平不超越期望的水平。另一个人可以按照严格的低脂饮食,总胆固醇不低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种差异似乎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一个人的基因构成影响人体使用和处置脂肪的速度。此外,紧靠体重来预测胆固醇的水平是不确切的。有些超重的人具有较低的胆固醇水平,有的瘦的人有很高的水平。另外,有些疾病,包括一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血脂异常,常导致血脂水平增加。糖尿病的控制不佳或肾功能衰竭可引起总胆固醇水平或甘油三酯水平增加。某些肝脏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可引起总胆固醇水平增加[5]。

2016 高脂血症指南

重磅发布|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 10 月24 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正式在京发布。 该部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以及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等对2007 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并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国循环杂志》同时刊登。 那么指南更新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梳理重点,带你先睹为快。1概览 血脂异常疾病负担: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 40.40%,较2002 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 年~2030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 920 万。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TC 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 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 的发病及死亡危险。

依据ASCVD 发病危险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是血脂异常防治的核心策略。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是血脂异常治疗决策的基础;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应按推荐的流程进行;对年龄低于55 岁人群应关注心血管病余生危险。定期检查血脂是血脂异常防治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笔者小结: 降LDL-C 是防控重点,年龄低于55 岁应关注心血管余生危险,定期检查血脂。 2危险分层、干预靶点和治疗目标值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 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 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定期检查血脂是血脂异常防治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危险分层

(1)干预靶点 干预靶点:血脂异常尤其是LDL-C 升高是导致ASCVD 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推荐以LDL-C 为首要干预靶点(I 类推荐,A 级证据)。而非-HDL-C 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Ⅱa类推荐,B 级证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