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成本控制与核算方法

现代成本控制与核算方法

现代成本控制与核算方法
现代成本控制与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与操纵

第1节概述

1.成本概念

2.成本分类

3.成本流淌余财务报表的关系

4.成本计算原理

5.成本治理

第2节定单法与分步法

1.定单法

2.分步法

第3节标准成本系统

1.引言

2.成本中心的确定

3.标准成本制定

4.成本业绩计量

5.成本差异分析

6.成本反馈报告

第4节现代成本操纵

1.引言

2.作业成本系统

3.目标成本系统

第1节概述

不管对组织依旧个人,不管对盈利组织依旧非盈利组织,也不管对大型跨国公司还街头小卖部,成本始终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在盈利组织中,成本知识不仅是会计人员而且也是所有其他治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董事长)工商治理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盈利组织的任何决策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成本,只是涉及的程度深浅不同而已。成本知识的内容专门多,本章无法面面俱到,我们将从成本信息用户或决策者的角度,重点讨论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治理操纵系统、成本标准制定及成本业绩评价与报告。

一、成本概念

所谓成本,是指特定主体为了达成特定目的所作出的“牺牲”

(Sacrifice)。这种牺牲通常用耗费或放弃的经济资源来计量或计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完全免费的午餐”,做什么情况,都必须有所耗费。换句话讲,成本是市场交易的结果,是“为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东西而放弃的自己所拥有的有价值的东西。”理解成本概念需要注意两个要点:(1)计算盈亏的角度看,不同的主体使用的不同的成本概念。在那个地点,主体是指耗

费或放弃经济资源的个人或组织。正如本书前面所述,一家正规的公司,其厂场设备必须计提折旧,然后作为成本的组成部分去抵减收入,计算盈亏;我国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日常并不领取工资,工资因此也不计入成本,而是包括在年终分红当中;更有甚者,大街上卖冰棍儿的老太太每天收摊儿后计算盈亏时通常既不对运载冰棍儿的手推车计提折旧,也不计算自己的工资。主体的多样化必定导致成本概念的多样化。本书使用的成本概念,是在“剩余主体理论”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

(2)从治理的角度看,不同目的需要不同成本概念。正如以下各节次所述,为了控

制成本,必须有标准(打算或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为了进行决策,必须有相关成本、沉入成本、不可幸免成本和机会成

本等等;

二、成本的分类

为了系统地理解和运用成本概念,必须对成本进行分类。成本种类专门多,其中最重要的分类是按经济内容,兹以制造业企业为例予以讲明。

按照经济内容,制造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成本可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1.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指与以重新销售为目的而购入或制造的产品相关的成本。一般分成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简称“料工费”。直接材料确实是产品制造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通常构成完工产品的实体。例如电器公司生产电冰箱使用的薄钢板,杂志社出版杂志使用的纸张等等。直接人工确实是直接生产产品的职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例如计算机装配厂装配工人的工资,汽车零部件厂车工的工资等等。制造费用是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不能直接追溯到产品上去的各项间接费用,并可进一步分成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的内容专门多,如折旧

费、保险费、水气电等公用事业费、车间治理人职员资、厂场设备维护费等等。

对产品成本,还能够按计入产品的方式分成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者包括制造费用。由此推延出来的成本计算原则确实是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间接成本先分门不类地归集,然后再分配计入产品。

2.期间成本

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成本中除了产品成本,剩余的确实是期间成本。顾名思义,期间成本确实是与特定期间相联系,因此也与产品的生产有关,但与产品的生产数量没有直接联系,在计算成本的过程中,期间成本直接在损益表中摊销,而不必追溯到特定产品之上。期间成本一般包括营业费用、治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营业费用要紧包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治理费用要紧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和行政治理成本。财务费用要紧包括利息、银行手续费和汇兑损益等。

除上述按经济内容和计入产品的方式分类之外,还有几种分类特不值得讲明:

1.按成本性态将成本分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种分

类在第X章差不多介绍,此

不赘述。

2.按计算时刻将成本可分成实际成本和标准(打算或目标)成本。前者依照成本实

际发生的数额计算;后者则在成本实际发生之前计算,是进行成本打算、操纵和决策的工具。

3.按决策权利将成本分成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在企业中,假如一个人的决策阻碍到某个成本项目是否发生或在多大程度上发生,那么,该成本项目就由那个人负责,属于那个人的可控成本,否则,即是不可控成本。在企业中所有的成本差不多上可控的(例如因为总经理可通过关闭工厂将成本降低为零),关于具体的成本项目来讲,需要弄清晰的是该项目对谁或对哪个部门是可控的。

三、成本流淌与财务报表的关系

按经济内容分类成本的要紧用途之一是反映成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流淌;之二是便利编制财务财务报表,因此,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成本与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

(如图表14-1所示)。

图表14-1:成本流淌及其与财务报表的关系

图表14-1表明:(1)对产品成本的三个类不而言,先是材料采购,然后转化为材料存货,最后投入生产过程变成在制品存货的一部分;直接人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并成为在制品存货的一部分;至于制造费用,因为它是间接成本一般是先分门不类地归集然后在分配各种在制品之上。

(2)当在制品转化为产成品之后,通过在制品归集起来的成

本也转化为产成品成本。

(3)当产成品销售之后,产成品成本转化为销售产品成本。

(4)材料存货、在制品存货和产成品存货是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的三个子项目。

材料存货表示差不多采购入库但尚未投产的材料数额;在制品存货表示差不多投产但尚未完工产品所耗费的料工费数额;产成品存货表示差不多完工但尚未销售的产品的料工费数额。

(5)销售产品成本及营业费用、治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成本是损益表项目。销

售产品成本与销售的产品有直接联系,并与该产品的销售收入

相配比。期间成本的三个子项目与销售的产品没有直接联系,

也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在它们发生的那个期间直接在损益表

中摊销。

四、成本的计算原理

我们将逐渐领会到:不管成本会计依旧成本治理,其起点

是计算成本。毫无疑问,在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系统中,成本

计算的大部分工作差不多由计算机来完成,但计算机不能够设

计会计系统,也不能在风险条件下取代决策者将会计信息加工

成能够直接实施的决策。因此,掌握成本计算原理和了解成本计算的过程,关于参与和指导会计系统的设计、从决策的角度动身理解和提供成本信息将大有裨益。我们先从6各方面介绍成本计算原理。

(一)成本对象

所谓成本对象,确实是成本发生后所达到的目的。“目的”

是一个特不宽泛的概念,例

如购买一辆轿车、使用一天钻床、执行一套流程、印刷一份杂志等等,但有3点需要特不注意:

1.通常成本对象要紧是指产品、服务或客户。

2.在实行成本责任制的条件下,成本对象是指作为决策者的人,计算人的责任成本。

这与产品、服务或客户作为成本对象并非相互排斥,例如产品,其在生产过程所耗费的成本差不多上在决策者的决策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决策者的责任成本。

3.国外最新进展是将作业(Activity)当作中间性的成本对象。作业是指具有特定

目的的工作单位(如一个事件或一项交易等),是描述企业经营过程的一个差不多的计量单位。换句话讲,企业经营过程或者

讲产品的生产过程确实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的。相关的作业连接起来称为作业链,实际上确实是流程;优化的流程称为价值链,与企业战略紧密相关。本章往后能够看到,将作业当作中间性的成本对象,从而计算作业成本,最终再计算产品成本或责任成本,是一个特不有创见的思路。

(二)成本计算的差不多思路与成本动因

那么,如何计算成本对象的成本呢?

计算成本的差不多思路确实是首先将成本项目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后按照“直

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对象,间接成本先分门不类地归集起来然后再分配计入成本对象”的原则,计算成本对象的成本。诚如上述,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对象是产品,计算产品成本确实是计算产品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成本。因此,对制造业企业来讲,一旦选定成本对象,其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确实是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按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将间接制造费用先分门不类地归集,然后再分配到成本对象上去。图表14-2以印刷厂为例讲明了成本计算的思路。

在图表14-2中,成本对象为印刷的杂志。成本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成本,包括纸张(直接材料)和工资(直接人工)等,

这些成本直接归集到杂志上;另一类是间接成本,包括杂志社房租、差旅费等,这首先要按照房租和差旅费分不归集,然后分不分配到杂志上去。其中,间接成本的分类归集与直接成本的直接归集不没有本质的区不,只是多了一个“分门不类”的步骤。然而,将归集起来的每一类间接成本分配到相关的成本对象上,则是完全不同的处理。

图表14-2:成本计算差不多思路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分类归集与分配

例如杂志社房租、差旅费等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成本计算的思路,我们引进成本库成

本动因的概念。成本库(Cost Pool)是指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将不同成本项目归类集中起来存放的地点,有时也称之为成本归集中心。其类不宽泛,规模也可大可小。例如在印刷杂志案例中,杂志的所有生产成本确实是一个总成本库,但校对或排版一个环节、差旅或租房也都能够作成本库。成本动因(Cost Driver)是一个全新的但能够简明地讲明问题的概念,是指阻碍特定成本项目的成本总额变动的因素。在印刷杂志的案例中,为了计算杂志的成本,我们必须计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直接成本(或者讲纸张或工资等项目)总额的变动、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间接成本(或者讲杂志社房租或差旅费等项目)总额的变动呢?关于纸张成本或工资,成本动因显然是产量;关于房租和差旅费,产量不是它们的成本动因,而不同杂志所占用的房屋面积则是房租的成本动因。至于差旅费成本动因的确定就复杂多了。因为一方面出差次数、每次出差人数以及出差时的食宿标准差不多上差旅费的成本动因,另一方面对印刷的各种杂志(成本对象)来讲,又是什么因素引起出差的发生。在理论上,任何成本的发生多有其动因,但在实务上不一定能找出来,有时也不是非找出来不可。成本动因的概念表明成本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正确地把握

和运用成本库和成本动因的概念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

(三)成本分配

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假如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时,为了计

算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就产生了间接成本的分配问题,也确实是讲将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分配基础在不同产品或服务之间分配。在如此的意义上,间接成本相当于共同费用。

成本分配基础(Cost-Allocation Base),是指将一个或一组间接成本项目与成本对象联系起来的因素。在制造企业中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直接材料成本等等,是比较常见的间接成本配基础。成本分配基础与成本动因有时意义完全相同,但也有明显的区不。成本动因是使得成本与成本对象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成本分配基础将成本与成本对象联系起来了,但未必使它们具有因果关系;同时,成本动因适合所有成本项目,而成本分配基础仅适用间接成本项目。

为了分配间接成本项目,还必须依照成本分配基础和已知的

间接成本项目数额计算间接成本(或制造费用)分配率,再来分配成本。间接成本分配率工时如下:

某间接成本项目分配率 = 该成本项目数额 / 成本分配基础

在制造企业,间接成本项目的分配有三种方法,兹分不讲明如下:

1.一次分配:全厂一个分配率

在这种方法下,通常将整个企业的间接成本按照单一成本分配基础计算一个间接成本分配率,然后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或服务上去。从历史上看,人们更喜爱使用直接人工小时作为那个单一的成本分配基础。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放的做法,假如企业规模小、品种少,这种方法因其简单,也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然而,假如企业规模大、品种多,使用这种方法,专门可能会严峻地歪曲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2.两次分配:部门分配率

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有5类部门:差不多生产(如汽车制造厂的零部件加工车间、装配

车间等)、辅助生产(如水、汽、电供应车间等)、采购、销售和职能科室。制造费用一部分发生在生产部门内部,另一部分发生在生产部门外部的辅助生产部门。同时,辅助生产部门的

成本并不差不多上为差不多生产部门发生的。所谓两次分配,确实是先按选定的成本分配基础所计算的部门分配率,将发生在生产部门之外的制造费用(要紧是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分配到各生产部门;然后,再按选定的成本分配基础所计算的产品分配率,将生产部门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与从外部分配来的制造费用一并分配到该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上。图表14-3简要地讲明了成本分配的部门分配率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假如选定的成本分配基础能够体现出间接成本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怀,这时,成本分配基础确实是成本动因。但在实务上是专门难做到的,因而部门分配率法仍然有可能歪曲产品成本,尽管它比全厂一个分配率精细得多。

图表14-3 成本分配的部门分配率方法

依照文献改编。参见Ray H.Garrison et al: Managerial Accounting, McGraw-Hill,1999,p213。

3.两次分配:以作业为基础的分配率

前面,我们曾将作业当作“中间性的成本对象”。实际上,假如使用作业概念来计算

产品成本,作业就成了产品成本的动因。在制造企业,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专门多,例如调整设备、发送采购订单、发运产品、检验质量、下达生产指令或打算、机器工时、消耗电力、验收材料、搬运存货、维修保养设备等等。因此,与其他两种分配率方法比较,以作业为基础的分配率方法至少在理论上能够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这种分配率方法的差不多原理是:“产品耗费作业,作业耗费资源”。由于计算某种产品的成本确实是计算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因此,按照上述原理计算产品成本自然会引申出两个差不多的步骤,即所谓的两次分配:

(1)在作业或作业中心确定的前提下,将耗费的各种资源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那个地点,作业或作业中心发挥着成本库的职能。各项作业通常依照生产过程或流程来确定,其方法如同流程的确定。由于有关作业资料或信息详实而又零碎,在实务上确定作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另外,企业经营过程确实是由各种作业组成,因此,确定的作业在数量上可能成

千上万,为了幸免繁琐和节约核算成本,通常将若干项作业合并为作业中心。例如我们能够将消耗电力、维护保养设备、车间机物料和辅助工人工资等合并为机器作业中心。还有,制造费用对产品是间接成本,而对作业则有相当的部分转化为直接成本——直接能够追溯到特定作业上去的成本;另一部分可能与另外一项或几项作业共同发生,即所谓的共同成本,因而需要在相关的几项作业之间进行分配。但必须注意,这种分配与全厂一个分配率方法和两次分配的部门分配率方法是不同,它特不强调按成本(或资源)动因分配。

图表14-4:以作业为基础的分配率方法

依照

Accounting, McGraw-Hill,1999,p222。

(2)按照成本(或作业)动因,将按作 业或作中心归集起来的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那个地点,最关键是选择成本动因。因为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按某项作业或作业中心归集起来的成

成本管理计算公式

成本管理计算公式: 1、三角分布: 可用来估算时间和成本 期望=(乐观+最可能+悲观)/3; 2、贝塔分布、PERT三点估算: 可用来估算时间和成本 均值/期望值=(乐观+4*最可能+悲观)/6,;标准差=(悲观-乐观)/6 3、进度偏差: SV=EV-PV; SV<0进度落后; SV=0符合进度; SV>0进度提前; 4、进度绩效指数: SPI=EV/PV; SPI<1进度落后; SPI=1符合进度; SPI>1进度提前; 5、成本偏差: CV=EV-AC; CV<0成本超支;

CV=0符合成本; CV>0成本结余; 6、成本绩效指数: CPI=EV/AC; CPI<1成本超支; CPI=1符合成本; CPI>1成本结余; 7、完工偏差: VAC=BAC-EAC; 8、ETC 完工尚需估算: 1)非典型偏差:ETC=BAC-EV; 2)典型偏差:ETC=(BAC-EV)/CPI; 9、EAC完工估算: EAC=AC+ETC 1)非典型偏差:EAC=BAC-CV; 2)典型偏差:EAC=BAC/CPI; 10、利用SPI预测完工时间: 1)典型:EACt =原计划完工时间/SPI; 2)非典型:EACt=当前实际时间+剩余工作的计划时间; ★关于典型与非典型的区分: 1)非典型偏差:未来绩效将会改进,接下来的工作按时、按预算完成;

2)典型偏差:继续保持目前绩效,按目前趋势;(题目没有特殊说明默认典型偏差) 11、TC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 完工尚需绩效指数=剩余工作/剩余资金。 1)基于BAC:TCPI=(BAC-EV)/(BAC-AC);(没有特殊说明默认基于BAC) 2)基于EAC:TCPI=(BAC-EV)/(EAC-AC); 例1:在项目预计工期中途,项目经理发现实际成本为75,000美元,但项目总预算为100,000美元。经过详细的分析,项目经理发现项目活动已经完成了60%。委员会决定未来的开支应保持在当前的绩效水平上。该项目的完工估算是多少? A.135,000美元 B.166,667美元 C.175,000美元 D.125,000美元 参考答案:D 解析:题干关键字“保持在当前的绩效水平上”,说明这是典型偏差,我们利用典型偏差的公式来计算此题:EAC=BAC/CPI。活动完成了60%,EV=100000*60%=60000,AC=75000,CPI=EV/AC=60000/75000=0.8,EAC=BAC/CPI=100000/0.8=125000。 例2:以下是为项目计算的:

工程量计算公式及规则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 一、人工平整场地: S=S底+2*L外+16 二、挖沟槽: 1. 垫层底部放坡: V=L*(a+2c+kH)*H 2. 垫层表面放坡 V=L*{(a+2c+KH1)H1+(a+2c)H2} 三、挖基坑(放坡) 方形: V=( a+2c+KH)* ( b+2c+KH)*H+1/3*K2H3 圆形: V=∏/3*h*(R2+Rr+r2) 放坡系数 类别放坡起点人工挖土机械挖土 坑内作业坑上作业 一、二类别 1.20 1:0.5 1:0.33 1:0.75 三类土 1.50 1:0.33 1:0.25 1:0.67 四类土 2.00 1:0.25 1:0.10 1:0.33 土石方工程 1.0.1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前,应确定下列各项资料; 1 土石方工土壤及岩石类别的划分,依照工程勘测资料与《计价规范》表A1.4-1《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对照后确定; 2 地下水位标高及排(降)水方法; 3 土方、沟槽、基坑挖(填)起止标高、施工方法及运距; 4 岩石开凿、爆破方法、石碴清运方法及运距; 5 其他有关资料。 1.0.2 土方工程 1 平整场地: 1)平整场地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挖、填土方厚度在±30cm以内及找平。挖、填土方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 挖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3 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4 沟槽、基坑划分: 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内,且沟槽长大于槽宽三倍以上的为沟槽; 凡图示基坑底面积在20m2以内的为基坑; 凡图示沟槽底3m以外,坑底面积20m2以外,平整场地挖土方厚度在±30cm以外,均按挖土方计算。 5 挖沟槽、基坑需支挡土板时。挡土板面积,按槽、坑垂直支撑面积计算,支挡土板后,不得计算放坡。 6 挖沟槽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按图示基础底面之间净长线长度(即基础垫层底之间净长度)计算;内外突出部分(垛、附墙烟囱等)体积并入沟槽土方工程量内计算。 7 地下室土方大开挖后再挖地槽、地坑,其深度以大开挖后土面至槽、坑底标高计算,加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如室外地面发生水平运输,则另计一次水平运输。 8 人工挖土方深度超过1.5m时,按表一增加工日。 表一 人工挖土方超深增加工日表 ┏━━━━━┯━━━━┯━━━━┯━━━━┓ ┃深度(以内)│2m │4m │6m ┃ ┠─────┼────┼────┼────┨ ┃工日/100m3│ 4.72│ 14.96│ 22.24┃ ┗━━━━━┷━━━━┷━━━━┷━━━━┛

管理学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规划成

管理学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 略规划成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成本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作者:网络搜集 下载前请注意: 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 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 时间:2010-06-10 21:17:10 [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及成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成本管理策略手段 众所周知,现代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及成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能与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目前,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性费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 2.利益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以权谋私、吞占国家财产,企业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加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3.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

做好精益成本管理的六个基本步骤

做好精益成本管理的六个基本步骤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 1 - 成本管理原则是指导组织建立和有效实施成本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组织运用这些指导思想,是组织获得成功的有力武器。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认和运用管理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 - 2 - 一、关注、控制成本动量和成本发生过程。成本动量是决定和驱动成本的可变量,是消耗资源和成本形成的本源,关注和控制成本动量才是成本管理的根本。成本在过程中发生,关注成本发生过程就是关注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何时发生?应该在何处发生?应该由谁来发生?成本在过程中发生,只有控制成本发生的过程,才能达到控制成本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系统地和全面地控制成本。在组织内部成本全面发生是成本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覆盖了组织的所有系统。因此,组织必须系统地和全面地控制成本。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对成本进行系统的全面控制,即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 三、以战略为导向,以形成模式为结果。成本管理是组织全局性的长期工作,组织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和战略的眼光,并以战略为导向努力打造出一个有差异化的、低成本的运作模式。 四、领导作用、科学决策。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领导者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全体人员都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者的科学决策是组织获得成功的关键。 五、成本保证。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就是使企业在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得到立法保证、组织保证、方法保证、资源保证、活动保证和人员的意识和能力保证,为顾客和组织管理者满意提供信任。 六、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每个人都发生成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成本管理与控制,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低成本收益。 七、预先控制成本风险。成本是有风险的,识别、确定、预防和控制成本风险是组织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预防不期望情况的发生,要比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更重要。以预防为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发生多少成本、付出多大代价?

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常见图形公式汇总

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图片] 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量。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量合并于总土量中。 2、开挖土计算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底面积: 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的体积:土体积=挖土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法计算S中和S下

成本管理计算题

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成率。(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第一工序70%×50%=35% 第二工序70%+30%*50%=85% (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第一工序300×35%=105件第二工序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元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360)=2.7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 (4)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 2、某企业生产A产品,本月份产量及其他有关费用的资料如下:产量及其他有关材料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 分析对象:2956800-3000000=-43200元 计划材料费用=200×30×500=3000000 第一次替代=220×30×500=3300000 第二次替代=220×28×500=3080000 实际材料费用=220×28×480=2956800 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3300000-3000000=3000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3080000-3300000=-2200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956800-3080000=-123200元 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有的影响程度=300000-220000-123200=-43200元 3、根据下列表中资料,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确定各有关因素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 甲产品材料消耗资料表 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影响如下: 材料计划成本=200×300×15=900000元材料实际成本=190×320×20=1216000元 分析对象:1216000-900000=316000元计划指标:200×300×15=900000元 第一次替代:190×300×15=855000元第二次替代:190×320×15=912000元 第三次替代:190×320×20=1216000元 由于产量减少,使材料成本下降了45000元;由于单耗上升,使材料成本上升了57000元;由于材料单价上升,使材料成本上升了304000元。以上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使材料总成本上升了316000(-45000+57000+304000)元。 4、某企业第一车间每月需要甲零件2000件,该零件既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购。如果自制,每件发生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1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4元,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12元,另外还需购置一专用模具,需支出2000元。如果外购,外购单价为46元。要求:(1)做出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应自制甲零件。 (2)如果该零件外购后,闲置的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销售收入10000元,发生变动成本4000元,每件分配固定成本2元。做出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应外购甲零件。 5、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估计为50%,甲产品本月完工100件,月末在产品为20件。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如下表所示。要求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中。 6元,锅炉车间本月份直接发生的费用金额为5032元。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数量及各受益单位耗用量如下: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直接分析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中。

成本管理计算题(本科)

1. 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原料2000千克,单价20元,原料费用合计400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300件,乙产品200件。甲产品单位消耗定额10千克,乙产品为25千克,要求采用材料定 答:材料费用分配率=40000 ÷ (300×10+200×25)=5元/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料费用=3000×5=15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料费用=5000×5=25000(元) 2、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 答:(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一工序 70%×50%=35% 第二工序 70%+30%×50%=85% (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工序 300×35%=105(件)第二工序 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 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360)=2.7(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 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 (4)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 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 1. 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企业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预测下一年度的保本销量及保本销售额。 答:本年销量=84000/6=14000(单位) 本年销售收入=84000/40%=210000(元) 单价=210000/14000=15(元) 固定成本=(15-6)*14000-18000=108000(元) 保本销量=108000/(15-6)=12000(单位) 保本额=12000*15=180000(元) 2. 某企业每年需用A零件2000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为19000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7000元。如果改从市场上采购,单价为8元,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B零件,可节约外购成本2000元。 要求:为企业作出自制或外购A零件的决策。 答:依题意编制相关成本分析表如下:相关成本分析表单位:元 方案/项目自制A零件外购A零件 变动成本19000-7000=12000 2000*8=16000 机会成本2000 0 相关成本合计14000 16000 因为14000元<16000元,所以应自制A零件,这样可以使企业节约2000元的成本。 决策结论:应自制A零件。 1、某企业生产A产品,本月份产量及其他有关材料费用的资料如计算的结果如下:产量及其他有关资料 项目计划数实际数 产品产量(件)200 22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千克)30 28 材料单价(元)500 480 材料费用 3 000 000 2 956 80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种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 答:分析对象:2 956 800-3 000 000=-43 200(元) 计划材料费用=200×30×500=3 000 000 第一次替代=220×30×500=3 300 000 第二次替代=220×28×500=3 080 000 实际材料费用=220×28×480=2 956 800 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3 300 000-3 000 000=300 000(元)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3 080 000-3 300 000=-220 0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 956 800-3 080 000=-123 200(元) 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300 000-220 000-123 200=-43 200(元) 2. RT公司可比产品的有关资料如表下:计划产量:甲产品60吨,乙产品48吨计划降低任务:降低额1 200千元,降低率12.5% 要求:采用连环替代法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答:RT公司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 (1)实际降低额=10 000—8 600=1400(千元) 实际降低率=1400/10000×100%=14% (2)分析对象降低额=1400—1200=200(千元) 降低率=14%—12.5%=1.5% (3)因素分析 各因素影响计算表单位:千元 影响因素计算方法 步骤产量品种构成单位成本降低额降低率 1 计划计划计划1200 12.5% 2 实际计划计划12.5%×10000=1250 12.5% 3 实际实际计划10000-8700=1300 1300/10000×100%=13% 4 实际实际实际1400 14% ②—①:产量影响1250-1200=+50 0 ③—②:品种构成影响1300-1250=+50 13%-12.5%=+0.5% ④—③:单位成本影响1400-1300=+100 14%-13%=+1% 合计+200 +1.5%

工程量计算公式规则汇总模板

直线内插法 也就是已知A1、A2、B1、B2、C1求C2,在C2单元格里输入: =(B2-A2)/(B1-A1)*(C1-A1)+A2 即可,使用时可直接将上一行复制到C2格内。 圆的周长=2πr 弧是圆的一部分, 因此 弧长=圆的周长*( 弧所正确圆心角度数/360°) =2πr*圆心角/360° 因为2π=360° 因此 扇形圆心角=弧长/半径 所得单位是弧度数,要换为角度数 圆面积=r2π半径*半径*π圆周长2乘以πR 圆形公式是: S=πR2(π是圆周率约等于3.14、R2是半径的平方) 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因此扇形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圆心角度数÷360 公式是: S=n/360πR2 ( 2) S=1/2LR

( L是弧长, R是半径n是圆心角) L=2π r n/360°=π r n/180°(r=半径*n=圆弧的角度的绝对值)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 1) 清单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 2) 定额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 1) 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 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 2) 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 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 1) 、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 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 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 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

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 弧线部分不好处理, 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 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 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 2) 、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 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 1) 、清单规则: 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 2) 、定额规则: 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 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 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 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成本控制的6大方法

成本控制的6大方法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工厂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经济利益,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那么就是要努力提 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精打细算,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工厂企业的经营管理离开不两件事:提升营业额,降低成本。企业要发展,离不开销售,按理说,销 售越好,营业额越高,企业的发展就越大,事实上,销售好,营业额高,还需重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的控制。 3、一般情况下,成本降低的幅度,要比利润增加的幅度要大,即成本降低10%,利润可能增加20%甚至 更多。所以说进行成本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关键工作。它影响着产品的设计成本、采购成本、质量成本、销售成本、工作流程、资金占用、减少库存各个阶段。 4、良好的成本控制管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 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改进,最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掌握五大成本管理要点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途径着手进行。 1、财务领域控制 (1)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第三要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 (2)财务人员要抓好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3)严格控制、节约费用开支,可以控制的费用应尽量少开支,节约开支,如材料费、差旅费等。企业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厂,反对铺张浪费,尽量降低制造费用,节约生产费用,严格控制期间费用,压缩非生产费用。 2、策略管理领域控制 (1)技术创新,寻求新出路。在成本降低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只有从创新着手来降低成本,从技术创新上来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价格较高的材料;

斜屋面、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斜屋面、工程量计算规则及 公式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斜屋面、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2017-09-20广联达客服 1、平屋面工程量 (1)屋面面积;(2)找平层;(3)保温层;(4)屋面卷材防水;(5)铁皮;(6)UPVC雨水斗;(7)铸铁落水口;(8)UPVC弯头;(9)排水管。 2、屋面工程量计算方法 (1)屋面面积瓦屋面、型材屋面(包括挑檐部分)均按设计图示尺寸水平投影面积乘以屋面坡度系数(见屋面坡度系数表)以斜面积计算。 ①不扣除房上烟囱、风帽底座、风道、屋面小气窗和斜沟等所占面积。 ②屋面小气窗出檐与屋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增加,但天窗出檐部分重叠的面积计入相应的屋面工程量内。 ③瓦屋面的出线、披水、稍头抹灰、脊瓦加腮等工、料均不另计算。 (2)屋面防水面积屋面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按设计图示尺寸按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①斜屋顶(不包括平屋顶找坡)按图示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乘以屋面坡度延尺系数按斜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平屋顶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由于屋面泛水引起的坡度延长不另考虑。 ②不扣除房上烟囱、风帽底座、风道、屋面小气窗和斜沟所占面积,其根部弯起部分不另计算。 ③屋面的女儿墙、伸缩缝和天窗等处的弯起部分,并入屋面工程量内。天窗出檐部分重叠的面积应按图示尺寸,以平方米计算,并入卷材屋面工程内。如图纸未注明尺寸,伸缩缝、女儿墙可按25cm,天窗处按50cm计算。 ④涂膜屋面的工程量计算同卷材屋面。涂膜屋面的油膏嵌缝、玻璃布盖缝、屋面分隔缝,以延长米计算。

(3)屋面抹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工程量与卷材屋面相同 (4)屋面保温层的工程量与卷材屋面相同。 (5)屋面工程量中铁皮、UPVC雨水斗,铸铁落水口,铸铁、UPVC弯头、短管,铅丝网球按个计算。 (6)屋面排水管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展开长度计算。如设计未标注尺寸,以檐口下皮算至设计室外地平以上15cm为止,下端与铸铁弯头连接者,算至接头处。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e4291752.html,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于化冰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9期 摘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经济效益是企业运行过程首要考虑的因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其中控制成本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这篇文章最先说明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随后阐述了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最后对如何有效控制成本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重要性现状措施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也需要与时俱进,逐渐实现现代化,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各项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反作用,企业通过对成本的监督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不足,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浪费,这些都需要企业及时进行补救和改善。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神经中枢,是企业永恒发展的主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权衡企业生产经营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难题,如果同一种产品的功能、性能和质量基本相同,那么决定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是价格,然而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就是成本的高低,所以说,只有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才能使产品获得价格优势。成本控制需要在生产全过程中渗透,不仅需要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还需要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成本得到明显的降低,从社会角度来看,只有真正做到成本节约,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第一,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具有管理方式单一、落后的现象,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使用品种法的企业基本占市场的才分支五十七,使用分步法的企业占市场的百分之四十一,使用分批法的企业占市场的百分之六左右,剩余的一部分是平行结转法和逐步结转法的结合,从成本计算方法可以看出,成本计算方法还简单的停留在数量统计上。第二,随着当前企业岗位设置的精细化发展,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上存在着反映时间长等缺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本管理难度。另外,大多数员工普遍认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属于管理层的工作职责或者是财务工作者的职责,这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工作来说一大误区。 三、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率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职责分工 2 第三章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5 第四章成本计划7 第五章成本控制9 第六章成本分析10 第七章成本核算原则11 第八章成本费用核算内容和程序13 第九章成本费用核算细则 15 第十章成本考核20 第十一章其他 21 第十二章附则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规范成本预算、控制、核算、分析等行为,保证成本准确核算、有效控制,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结合公司成本管理工作流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本办法适用公司下属各车间及部门的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

第三条成本管理工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基本任务为: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成果,挖掘产品成本潜力,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管理工作重点: (一)、坚持质量第一,一切降低成本的手段不能以牺牲质量为前提; (二)、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统计工作; (三)、确定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四)、对主营产品实施成本预测; (五)、编制合理、可行的成本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六)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损耗,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七)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八)根据成本计划及费用预算执行结果,定期开展成本控制责任考核。 第四条公司实施全员成本管理。管理目标需逐一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车间、部门及人员。 第五条成本管理工作贯彻责、权、利三结合原则,公司定期对各级成本管理责任人的成本控制成果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将影响人员全年绩效考评。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全员成本管理由总经理牵头,按分工职责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确保办理成本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岗位人员应定期作适当调整和更换,避免同一人员长时间担任同一业务。

工程造价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 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成本管理计算题

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 70%,第二道工序 30%。 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 300 件,第二工序 300 件。该月完工产品 140 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 为:原材料费用 2900 元,加工费用 1350 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解:)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一工序:70%×50%=35% 第二工序:70%+30%×50%=85% (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工序:300×35%=105(件) 第二工序: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 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360)=2.7(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加工费用=140×2.7=378(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加工费用=360×2.7=972(元) (4)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 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元) 1. 某企业生产 A 产品,本月份产量及其他有关材料费用的资料如下: 产量及其他有关资料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种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 响程度。 项 目 计划数 实际数 产品产量(件) 200 220

企业成本管理的六种方法

企业成本管理的六种方法 企业成本管理的六种方法对于许多企业成本管理人员来说,并不了解有这么多的可供选择的成本管理方法,他们所使用的方法通常只是其中的一两种。极少数的企业虽然并用了这六种手法,或采取了其中主要几种方法,但由于受多方面的实施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他们使用的并不专业和得心应手,因而其应有的效果被大大地打了折扣。以下本文简要的介绍这六种方法。 一、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方法 这是一种最为基础的和较低级别的,但是应用最为普遍,在一定的条件下效果也是十分好的一种成本管理法。大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都是由此开始的,而其他每一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最底层部分其实都是由此构成的。 它是管理者借助过去的经验来现实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从而追求较高的质量、效率和避免或减少浪费的过程。比如说,经验告诉我们,在采购的过程中,“货比三家、反复招标、尽量杀价”,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于是管理者就要求他们的下属在采购时“货比三家、反复招标、尽量杀价”。又比如,经验告诫我们,对外采购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有的采购人员就可能产生自私行为,从而导致企业损失,于是大量的企业常常不惜牺牲效率和成本设置“关卡”来防止采购人员的自私行为。还比如,人们注意到只要对员工盯紧一点,员工的工作效率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于是企业普遍十分强调对员工行为的监督。 毫无疑问,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时是最有效用的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和管理成本的措施。一个从最基层销售员干起,一直干到营销副总经理职务的管理者,他所管理的销售人员,一般较少有机会犯直接蓄意损害企业利益的错误。然而,经验有时是也是不可靠的。一位企业总经理过去管理文化层次较低的工作人员的经验告诉他,加强对犯错员工的处罚可能减少员工犯错,从而减少或避免企业的损失,然而如果他现在管理的工作人员文化层次较高,且都是独生子女一代,那么他的这一经验可能不但不管用,甚至走向反面。 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法有时并不管用,一般出于两点原因:一是经验带有严重的个人色彩,当变化的环境问题超过经验的范围时,经验可能失去效用。二是经验往往是“就事论事”的,不是系统思维的结果。因此经验在实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系统性消极后果,即对具体的对象而言它们有助于管理甚至降低成本,但就总体而言它们则可能无助于管理成本,甚至造成系统性成本上升。此外,实施经验化的成本管理,可能在未来留下历史的阴影。

工程造价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 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墙基槽长度以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

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如右图:四、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是指把开挖后的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回填。土方运输应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距分别以立方米计算。 运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成本管理计算题

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费甲种材料,其实际成本为10000元。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8元,B产品4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600件,B产品800件。 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解答:分配率=10000/(600×8+800×4)=1.25 A产品原材料费用=600×8×1.25=6000(元) B产品原材料费用=800×4×1.25=4000(元) 2、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道工序300件。该月完工产品14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产品的成本。 解答:第一道工序的完工率=70%×50%=35% 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率=70%+30%×50%=85%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0×35%+300×85%=360(件)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 加工费用的分配率=1350/(140+360)=2.7 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 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 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元) 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价为2000元,销售量为3000件,税率为10%,成本利润率20%。要求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 解答:目标成本=2000×3000×(1-10%)/(1+20%)=4500000(元) 2、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企业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其它条件不变。要求:预计下一年度的保本销量及保本销售额。 解: 本年销量=84000÷6=14000(单位) 本年销售收入=84000÷40%=210000(元) 单价=210000÷14000=15(元) 固定成本=(15-6)×14000-18000=108000(元) 保本销量=108000÷(15-6)=12000(单位) 保本额=12000×15=180000(元) 3、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 (1)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不能用于其它方面,C产品应否停产? (2)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可以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15000元,C产品应否停产? C产品贡献边际=200000-190000=10000 解答:(1)C产品贡献边际>0,∴ C产品不停产。 (2)C产品贡献边际<15000,∴ C产品停产,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 4、某企业每年零用某零件3000件,一车间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发生的成本如下:变动生产成本20000元,固定生产成本7000元,追加工具一套,价值4000元。如果外购,每件单价为8元,同时闲置的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2000元。要求做出外购与自制的决策。 解答:外购成本=3000×8=24000(元) 自制成本=20000+4000+2000=26000(元)∴应外购。 1、某企业有关产品产量、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资料如下: 解答:商品产品成本表 产品名称单位成本本月总成本本年累计总成本 本 月 实 际 本年 累计 实际 平均 按上 年实 际平 均单 位成 本计 算 按本年 计划单 位成本 计算 本月 实际 按上年 实际平 均单位 成本计 算 按本年 计划单 位成本 计算 本年实 际 5 6 7 8 9 10 11 12 可比 产品成本合计15100 149200 14370 174000 1723000 166700 A 750 760 80000 78000 720000 702000 B 450 470 15000 14400 250000 240000 C 690 680 56000 56800 770000 781000 不可 比产品成本合计123300 12690 00 1522400 145960 00 D 125 1100 345000 3680000 E 149 1420 888000 1154400 全部 商品产品成本合计138 220 1412 700 169470 00 1626300 2、某企业本年度各种产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解答:成本对比分析表 项目本年计 划成本 本年实际成 本 成本差异 额 成本差异 率 A产品1000000 980000 -20000 -2% B产品2500000 2600000 +100000 +4% C产品3800000 4000000 +200000 +5.26% 合计7300000 7580000 +280000 +3.836%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各种产品的成本差额额和成本差异率,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上表中。 3、某企业生产A产品,本月份产量及其他有关材料费用的资料如下: 解答:总差异=2956800-3000000=-43200(元) 产量变动的影响=(220-200)×30×500=300000(元) 材料单耗变动的影响=220×(28-30)×500=-220000(元) 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220×28×(480-500)=-123200(元) 各因素变动的影响=300000-220000-123200=-43200(元) 1、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道工序300件。该月完工产品14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成率。(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第一工序70%×50%=35% 第二工序70%+30%*50%=85% (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第一工序300×35%=105件第二工序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元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360)=2.7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 (4)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