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5--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5--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5--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5--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六章第三节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5—其它氧化还原滴定

学习目标:

1、了解溴量法的测定原理和应用

2、了解铈量法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氧化还原滴定的分类:

2、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法,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测

定采用的是法。

课堂学习

(阅读课本P166—P167,完成下列问题)

(一)溴酸钾法

1、定义:。

2、溴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发生的电极反应

为:,φ? =

3、溴酸钾法的分类:

可分为和,后者又可以称为法。4、直接溴酸钾法的测定原理:直接溴酸钾法是在溶液中以或

为指示剂,用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测定待测物质,化学计量点后稍过量的溴酸钾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褪色即为终点。这种方法可用于测定等还原性物质。

5、间接溴酸钾法也叫法,常与法配合使用测定有机物。其测

定方法通常是:在溴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将溶液酸化,发生反应,生成的溴单质与被测的有机物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用KI还原剩余的溴单质,发生反应,再用标准滴定溶液

滴定析出的I2。例如:苯酚含量的测定:

在盛于碘量瓶的苯酚试样中,加入过量的KBrO3-KBr 标准溶液,然后加入

溶液酸化,发生的反应为;

生成的溴与苯酚反应;

待反应完全后,加入KI还原剩余的溴,加氯仿摇匀,再用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析出的I2,发生的反应为

当溶液呈浅黄绿色时加指示剂,滴定至时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实验。

(二)铈量法:

1、定义:。

2、硫酸铈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溶液中易水解,需在溶液中使

用。发生的电极反应为:,φ? = 。

Ce4+/Ce3+电对的条件电位与酸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在介质中电位最高,其次是和。

3、与高锰酸钾法相比铈量法的优点:

4、铈量法的缺点:

①硫酸铈用作自身指示剂灵敏度不高,一般使用做指示剂。

及时练习

一、选择

1.铈量法的主要优点()

A.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制备

B.反应简单,不形成中间产物

C.可在硝酸溶液中滴定多种还原剂

D.可直接测定许多药品中的铁含量 E.无须另加指示剂2.下列侧定中必须使用碘量瓶的有()

A.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 B.溴酸钾法测定苯酚

C.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离子

D.用已知准确浓度的Na

2S

2

O

3

溶液标定I

2

E.重铬酸钾法测定铁

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一)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常用指示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身指示剂 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颜色,而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就无需另加指示剂,本身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叫作自身指示剂。 MnO4-(紫红色)+ 5Fe2+ + 8H+ = Mn2+(肉色,近无色)+ 5Fe3+ + H2O KMnO4的浓度约为2×10-6 mol/L 时就可以看到溶液呈粉红色,KMnO4滴定无色或浅色的还原剂溶液,不须外加指示剂。KMnO4称为自身指示剂。 (2).显色指示剂 有些物质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滴定剂或被测物质产生特殊的颜色,因而可指示滴定颜色。 I2 + SO2 + 2H2O = 2I- + SO42- + 4H+ 可溶性淀粉与碘溶液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化合物,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室温下,用淀粉可检出10-5mol/L 的碘溶液。温度升高,灵敏度降低。 (3).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 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由氧化态变为还原态,或由还原态变为氧化态,根据颜色的突变来指示终点。 作用原理:设指示剂氧化还原电对为 式中In(O)和In(R)分别代表具有不同颜色的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电位值发生变化,指示剂的也按能斯特方程所示的关系发生变化:

变色范围 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选择:使 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例如 Cr 2O 72-(黄色) + 6 Fe 2+ + 14 H + = 2Cr 3+(绿色)+ 6Fe 3+ + 7H 2O 需外加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如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紫红→无色。 指示剂变色的电势范围为: 'In In 0.059 (V)E E n θ?≤± (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条件电势尽量与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势一致。 (4)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 ① 二苯胺磺酸钠: H + 氧化剂 二苯胺磺酸钠 二苯胺磺酸 二苯联苯胺磺酸 (还原型) (无色) 氧化剂 二苯联苯胺磺酸紫(紫色)(氧化型) 反应的 n =2,变色电位范围:2059.085.0-~2 059.085.0+ 即 0.82 ~ 0.88 (V) 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空白值: 产生原因:a.指示剂用量;b.滴定剂加入速度、被滴定剂浓度及滴定时间等因素有关 消除办法:用含量与分析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或标准溶液在同样条件下标定K 2Cr 2O 7 。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选择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对的电位越高,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 A.越强 B.越弱 C.无影响 2、在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反应中MnO 2是____。 A.催化剂 B.氧化剂 C.还原剂 D.干燥剂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A .浓度 B.压力 C.温度 D.催化剂 4、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纵坐标是______。 A.ψ B.PM C.PH D.C 氧化剂 E.C 还原剂 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上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 A .浓度 B) 电子得失数 C) 两电对标准电位差 6、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 A.自身指示剂 B.酸碱指示剂 C.淀粉指示剂 D.氧化还原指示剂 7、常见的主要价态是______。 A .Mn(Ⅶ) B.Mn(Ⅵ) C.Mn(Ⅳ) D.Mn(Ⅲ) E.Mn(Ⅱ) 8、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MnO 2能使KMnO 4溶液保持稳定; B)Mn 2+能催化KMnO 4溶液的分解; C)用KMnO 4溶液滴定Fe 2+时,最适宜在盐酸介质中进行; D)用KMnO 4溶液滴定H 2C 2O 4时,不能加热,否则草酸会分解; E)滴定时KMnO 4溶液应当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9、催化剂中锰含量的测定采用________。 A .滴定法 B.络合滴定法 C.氧化还原滴定法 D.沉淀滴定法 10、已知在 1mol ·L -1H 2SO 4溶液中,φMn 4 o /Mn 2+=1.45V,φFe 3+/Fe 2+= 0.68V。在此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 2+,其等当点的电位为_______。 A.0.38V B.0.73V C. 0.89V D.1.32V 11、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它的氧化能力在______溶液中更强。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任何 12、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时,反应须在什么条件下进行________。 A 酸性条件下〈100℃,回流2hr B 中性条件下沸腾回流30分钟 C 强酸性条件下300℃沸腾回流2小时 D 强碱性条件下300℃ 2小时 13、标定KMnO 4的基准物可选用________。 (A )K 2Cr 2O 7 B )Na 2S 2O 3 (C )KBrO 3(D )H 2C 2O 4·2H 2O 14、溶液中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草酸盐反应的催化剂是________。 (A )KMnO 4 (B )Mn 2+ (C )MnO 2 (D )C 2O 42-

【3年高考】2016版高考化学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精品精彩试题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2014理综,7,5分)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CH3CH3+Cl2 CH3CH2Cl+HCl CH2 CH2+HCl 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B 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C Cl2+2Br- 2Cl-+Br2 Zn+Cu2+ Zn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D 2Na2O2+2H2O 4NaOH+O2↑ Cl2+H2O HCl+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2.(2013理综,1,6分)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 B.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和互为同系物 D.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3.(2012理综,10,4分)下列应用不涉及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4.(2012理综,2,6分)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aHSO4水溶液显中性 B.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C.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5.(2012单科,6,2分)将0.195 g锌粉加入到20.0 mL的0.100 mol·L-1 M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A.M B.M2+ C.M3+ D.MO2+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2014大纲全国,13,6分)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 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 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的围:a mol≤≤a 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论产量为a mol 2.(2013理综,12,6分)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Fe3+/Fe2+电对的电极电位升高和()因素无关。 (A)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使Fe3+活度系数增加(B)温度升高 (C)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D)Fe2+的浓度降低 2.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 (A)自身指示剂(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D)其他指示剂 3.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A)滴定开始前(B)滴定开始后 (C)滴定至近终点时(D)滴定至红棕色褪尽至无色时 4.在间接碘量法中,若滴定开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测定结果将() (A)偏低(B)偏高(C)无影响(D)无法确定 5.碘量法测Cu2+时,KI最主要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配位剂(D)沉淀剂 6.在Sn2+、Fe3+的混合溶液中,欲使Sn2+氧化为Sn4+而Fe2+不被氧化,应选择的氧化剂是( )(>) (A)KIO3(>) (B)H2O2(>) (C)HgCl2(>) (D)SO32-(>) 7.以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时,用0.02mol/L K2Cr2O7 滴定。设试样含铁以Fe2O3(其摩尔质量为150.7g/mol)计约为50%,则试样称取量应为( ) (A)0.1g左右(B)0.2g左右(C)1g左右(D)0.35g左右 8.()是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 (A)升华碘(B)KIO3 (C)K2Cr2O7 (D)KBrO3 9.用草酸钠作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开始反应速度慢,稍后,反应速度明显加快,这是()起催化作用。 (A)氢离子(B)MnO4-(C)Mn2+ (D)CO2 10. KMnO4滴定所需的介质是() (A)硫酸(B)盐酸(C)磷酸(D)硝酸 11.在间接碘法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边滴定边快速摇动 (B)加入过量KI,并在室温和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滴定 (C)在70-80℃恒温条件下滴定 (D)滴定一开始就加入淀粉指示剂. 12.间接碘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测定,若酸度大高,将会( ) (A)反应不定量(B)I2 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D)I- 被氧化,Na2S2O3 被分解 13.KMnO4法测石灰中Ca含量,先沉淀为CaC2O4,再经过滤、洗涤后溶于H2SO4中,最后用KMnO4滴定H2C2O4,Ca的基本单元为()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课时练

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练: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2010年高考全国Ⅱ理综)若(NH 4)2SO 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 2、N 2、NH 3和H 2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 ) A .1∶4 B .1∶2 C .2∶1 D .4∶1 解析:(NH 4)2SO 4分解生成SO 2、N 2、NH 3和H 2O 的方程式为3(NH 4)2SO 4=====△3SO 2↑+N 2↑+ 4NH 3↑+6H 2O ,故选B 。 答案:B 2.(2011年枣庄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C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同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反应,如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A 不正确;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也不一定强,如C 原子,C 不 正确;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3O 2=====放电2O 3。 答案:B 3.(2011年合肥模拟)已知Co 2O 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 2+ ,Co 2O 3、Cl 2、FeCl 3、I 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3Cl 2+6FeI 2===2FeCl 3+4FeI 3 B .Cl 2+FeI 2===FeCl 2+I 2 C .Co 2O 3+6HCl===2CoCl 2+Cl 2↑+3H 2O D .2Fe 3++2I -===2Fe 2++I 2 解析:由题意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o 2O 3>Cl 2>FeCl 3>I 2。氧化还原反应能顺利进行,必须满足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A 项中氧化性:Fe 3+>I 2,I -应被氧化成I 2。 答案:A 4.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l 2+FeI 2===FeCl 2+I 2 ②2Fe 2++Br 2===2Fe 3++2Br - ③Co 2O 3+6HCl===2CoCl 2+Cl 2↑+3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 2、Fe 3+、CoCl 2 B .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 2>Fe 3+>Co 2O 3 C .可以推理得到Cl 2+FeBr 2===FeCl 2+Br 2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计算在H2SO4介质中,H+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mol·L-1的溶液中VO2+/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 V) 根据Hg22+/Hg和Hg2Cl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如果溶液中Cl-浓度为mol·L-1,Hg2Cl2/Hg电对的电位为多少

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已知=,pH=7,抗坏血酸p K a1=,p K a2=。

在1 溶液中用Fe3+溶液滴定Sn2+时,计算: (1) 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2) 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

计算pH = ,c NH 3= 的溶液中Zn2+/Z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 1 =, lg 2 =, lg 3 =, lg 4 = ;NH4+的离解常数为K a =。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2+时,KMnO4溶液的浓度是mol·L-1,求用(1)Fe;(2) Fe2O3;(3)表示的滴定度。

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 g,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 g纯Na2C2O4充分反应,最后以mol·L-1 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至终点时消耗mL。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 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3+还原为Fe2+,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一、判断题: 1.所有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位与该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无关。( ) 2.氧化还原条件电位是指一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为1mol·L-1时的电极电位。( ) 3.凡是条件电位差???'>0.4V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 4.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 ) 5.H2C2O4·2H2O可作为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也可作为标定KMnO4溶液的基准物。( ) 6.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中的铁含量时,常用SnCl2使Fe3+转变为Fe2+。( ) 7.用Ce(SO4)2溶液滴定FeSO4溶液的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浓度关系不大。( ) 8.条件电位就是某条件下电对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分析浓度都等于1mol/L时的电极电位。( ) 9.碘量法中加入过量KI的作用之一是与I2形成I3-,以增大I2溶解度,降低I2的挥发性。( ) 10. K2Cr2O7标准溶液有颜色,应于棕色瓶中保存,防止其见光分解。( ) 11.在HCl介质中用KMnO4滴定Fe2+时,将产生正误差。( ) 12.直接碘量法用I2标准溶液滴定还原性物质,间接碘量法用KI标准溶液滴定氧化性物质。( ) 13.间接碘量法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是:2n(Na2S2O3)= n(I2)。( ) 14.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电位范围是?=??'In(O)/In(R)±1(伏特)。( ) 15.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的Cu2+,若不加KSCN,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 16.以KBrO3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时,在临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 17.在间接碘量法中,用于标定Na2S2O3溶液常用的基准试剂为KI。( ) 18.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能加速另一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称为氧化还原诱导作用。( ) 19.KMnO4法中一般不用另外加指示剂,KMnO4自身可作指示剂。( ) 20.在标准状态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条件电位。( ) 21.为防止I-被氧化,碘量法应在碱性溶液中进行。( ) 22.以K2Cr2O7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时,在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 23.将任何氧化还原体系的溶液进行稀释,由于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按相同比例减小,因此其电位不变。( ) 二、选择题: 24.用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的有效氯(Cl)时,常用( )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淀粉 C、铁铵矾 D、二苯胺磺酸钠 25.间接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不可代替的试剂是( )。 A、K2Cr2O7 B、KI C、H2SO4 D、CH3COOH 26.分别用K2Cr2O7和KMnO4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亚铁盐溶液,当滴定进行到( )时,两滴定体系的电极电位不相等。 A、开始时 B、滴定至50% C、滴定至99.9% D、滴定至100% 27.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含量时,调节酸度时应选用( )。 A、HAc B、HCl C、HNO3 D、H2SO4 28.KMnO4在强酸性溶液中,其半反应(电极反应)为( )。 A、MnO4-+e MnO42- B、MnO4-+2H2O+3e MnO2↓+4OH- C、MnO4-+4H++2e MnO2↓+2H2O D、MnO4-+8H++5e Mn2++4H2O 29.用KMnO4法滴定Na2C2O4时,被滴溶液要加热至75?C~85?C,目的是( )。 A、赶去氧气,防止诱导反应的发生 B、防止指示剂的封闭 C、使指示剂变色敏锐 D、加快滴定反应的速度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学案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 [考纲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简单配平方法。2.能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然________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配平的步骤: (1)标好价: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2)列变化: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3)求总数:求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 数。 (4)配系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细检查:利用“守恒”三原则(即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逐项检查配平的方程式是否 正确。

典例 根据 FeS 2+O 2―→Fe 2O 3+SO 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 (2)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为________,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________。 (3)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为________,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为________。 (4)配平后各物质的系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失误防范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关键是正确标出化合价,找准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在计算时,往往容易忽略氧化剂、还原剂中的粒子个数。 题组一 正向配平类 1. (1)____HCl(浓)+____MnO 2=====△ ____Cl 2↑+____MnCl 2+____H 2O (2)____Cu +____HNO 3(稀)===____Cu(NO 3)2+____NO ↑+____H 2O (3)____KI +____KIO 3+____H 2SO 4===____I 2+____K 2SO 4+____H 2O (4)____MnO -4+____H ++____Cl -===____Mn 2++____Cl 2↑+____H 2O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_300805321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中?为什么?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7.试比较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说明它们共性和特性。 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分为几类?各自如何指示滴定终点? 9.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与酸碱指示剂有何异同? 10.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的处理?预处理时对所用的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11.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为什么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中进行? 12.比较用KMnO4’K2Cr2O7和Ce(SO4)2作滴定剂的优缺点。 13.设计一个分别测定混合溶液中AsO33-和AsO43-的分析方案(原理、简单步骤和计算公式)。 14.在Cl-、Br-和I-三种离子的混合物溶液中,欲将I-氧化为I2,而又不使Br-和Cl-氧化在常用的氧化剂Fe2(SO4)3和KMnO4中应选择哪一种? 15.计算在1mol/LHCl溶液中,当[Cl-]=1.0mol/L时,Ag+/Ag电对的条件电位。 16.计算在 1.5mol/LHCl介质中,当c Cr(VI)=0.10mol/L,c Cr(III)=0.020mol/L时Cr2O72-/Cr3+电对的电极电位。 17.计算pH=10.0,[NH4+]+[NH3]=0.20mol/L时Zn2+/Zn电对条件电位。若 C Zn(II)=0.020mol/L,体系的电位是多少? 18.分别计算[H+]=2.0mol/L和pH=2.00时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 19.用碘量法测定铬铁矿中铬的含量时,试液中共存的Fe3+有干扰。此时若溶液的pH=2.0,Fe(III)的浓度为0.10mol/L, Fe(Ⅱ)的浓度为1.0×10-5mol/L,加入EDTA 并使其过量的浓度为0.10mol/L。问此条件下,Fe3+的干扰能否被消除?

(全国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 课时作业(五)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五)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 基础热身 1.[2012·常州测试] 在下列变化:①工业制盐酸;②工业制漂白粉;③实验室制氯气中,按氯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2.[2012·杭州师大附中]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11.2 L Cl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C.难失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3.[2012·合肥质检] 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能致癌。酸性KMnO4溶液与NaNO2的反应方程式是:MnO-4+NO-2+K―→Mn2++NO-3+H2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NO-2被还原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减小 C.生成1 mol NaNO3需消耗0.4 mol KMnO4 D.K中的粒子是OH- 4.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 x)(3Z2>B2>A3+ D.X2+是XO-4的还原产物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氧化还原滴定: 2..电极电位: 3..标准电位: 4. 条件电极电位: 5..诱导反应: 6.自身指示剂: 7..显色指示剂: 8..高锰酸钾法: 9.。重铬酸钾法: 10.碘量法: 二、填空题 1.(1)用K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还原速率被加速_________。 (2) MnO4-滴定C2O42-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_________。 (3)Ag+存在时,Mn2+被S2O82-氧化为MnO4-_________。 A.催化反应 B.自动催化反应 C.副反应 D.诱导反应 2、向20.00mL0.1000mol/L的Ce4+溶液分别加入15.00mL及25.00mL0.1000mol/L的Fe2+溶 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为_________及_________。(; ) 3、配制I2标准溶液时,必须加入KI,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As2O3 为基准物质标定I2溶液的浓度时,溶液应控制在pH为_________左右。 4、称取K2Cr2O7基准物质时,有少K2Cr2O7量撒在天平盘上而未发现,则配得的标准溶液真实浓度将偏________;用此溶液测定试样中Fe的含量时,将引起_________误差(填正或负),用它标定Na2S2O3溶液,则所得浓度将会偏________;以此Na2S2O3溶液测定试样中Cu含量时,将引起_______误差(正或负)。 5、已知在1mol/LHCl介质中,则下列滴定反应: 2Fe3+Sn2+=2Fe2++Sn4+平衡常数为_________;化学计量点电位为_________;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c(Fe2+)/c(Fe3+)为________。 6、已知在1mol/LHCl介质中;,则以Fe3+滴定Sn2+至99.9%时的平衡电位为_________;化学计量点电位为_________;滴定至100.1%时的平衡电位为_________;计量点前后电位改变不对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A组基础题组 1.(2017北京海淀期中,1)下列常用化学品标志所涉及的物质中,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 D 2.(2017北京东城一模,6)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场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爆竹声 中一岁除 ——黑火 药受热爆 炸 B.烈火焚 烧若等闲 ——石灰 石分解 C.蜡炬成 灰泪始干 ——石蜡 的燃烧 D.炉火照 天地,红星 乱紫烟— —铁的冶 炼 3.(2017北京海淀二模,7)银器久置变黑多是表面生成银锈Ag2S所致。用铝制容器配制含小苏打和食盐的稀溶液,将变黑银器浸入溶液中,并使银器与铝制容器接触,一段时间后,黑锈褪去,而银却极少损失。上述过程中,起还原作用的物质是 ( ) A.Ag2S B.NaCl C.Al D.NaHCO3 4.(2018北京朝阳期中)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A.NH3使CuO固体变为红色 B.CO2使Na2O2固体变为白色 C.HCl使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 D.Cl2使FeBr2溶液变为黄色 5.(2017北京昌平期末,4)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工业冶炼钛的第一步反应为:TiO2+2C+2Cl2TiCl4+2C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iO2是氧化剂 B.四氯化钛是还原产物 C.Cl2发生氧化反应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6.(2018北京海淀期末)钴酸锂废极片中钴回收的某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废极片的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O2)和金属铝,最终可得到Co2O3及锂盐。 (1)“还原酸浸”过程中,大部分LiCoO2可转化为CoSO4,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LiCoO2+3H2SO4+ CoSO4+ + + 。 (2)“还原酸浸”过程中,Co、Al浸出率(进入溶液中的某元素质量占固体中该元素总质量的百分数)受硫酸浓度及温度(T)的影响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工艺流程中所选择的硫酸浓度为2 mol·L-1,温度为80 ℃,推测其原因是。 A.Co的浸出率较高 B.Co和Al浸出的速率较快 C.Al的浸出率较高 D.H2O2较易分解 图1

分析化学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20 姓名谈中山 课程代码20036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评阅教师刘霞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 B ) A.—1g B.~ C. ~ D ~ 2.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 B. 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3. 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D ) A. 做对照实验 B. 校正仪器 C. 做空白实验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 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A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增加测定次数 C. 认真细心操作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5.滴定终点是指( A ) A. 滴定液和待测物质质量完全相等的那一点 B.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 C. 滴定液与待测组份按化学反比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 D.待测液与滴定液体积相等的那一点 6.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 A.盐酸 B. 碳酸钠 C.重铬酸钾 D.邻苯二甲酸氢钾

7.NaOH滴定HCl属于何种滴定方法( A ) A.返滴定法 B.置换滴定法 C.直接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8.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为( B )。 A. K a×K b=1 B. K a×K b=K w C. K a/K b=K w D. K b/K a=K w 9. HPO42-的共轭碱是( A ) B. H3PO4 C.PO43- D. OH- 10、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B )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 D.溴酚蓝 (pT = 1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试样中若含有NaOH和Na2CO3,则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 A ) A. V1=V2 B. V1V2 D. V2=0 12. 不是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 B )。 A. Zn B K2Cr2O7 C CaCO3 D ZnO 13. 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干扰的方法是( D ) A. 配位掩蔽法 B. 氧化还原掩蔽法 C. 沉淀分离法 D. 沉淀掩蔽法 14.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 C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 A 、 C 兼有之 15. 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滴定管未校准 B. 试样吸水 C. 砝码被腐蚀 D. 测量时温度变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用“√”或“×”,表示对 或错的判断)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返回 授课时数:10:课堂练习:2:讲评作业:1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利用能斯特方程式 2?算有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并据此判断反应方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反应条件对反应程度的影 响 3?滴左过程中电极电位的计算,特别是化学计量点、滴泄突跃范囤的讣算及指示剂的选择 二、难点: 1. 理解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计算条件电极电位(涉及到各种副反应系数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2?滴左分析结果计算,找出被测物质与滴左剂间的计量比 § 5-1概述 以氧化还原为基础的滴泄分析方法。与酸碱、配位滴左法相似,选择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滴定试液中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待测组分,在滴左过程中,随着滴立剂的不断加入,溶液的氧化态、还原态浓度不断变化,使得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改变,在计量点附近,电位发生突变,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指示终点;不同点:基于电子转移,不是离子、分子间的简单组合,牵涉电子层结构变化,如MnOi ------------------------------- M n=\从负电荷含氧酸根到正电荷简单离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反应速度慢,反应机理复杂,除主反应外,有时伴有各种副反应,使反应物之间没有确左的讣量关系:当得失电子数大于1时,反应往往分步进行,使反应复杂化,因此,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宦时,除选择合适的滴定反应外,还需注意控制好反应条件 § 5-2氧化还原平衡 普通化学里,用什么参数来衡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还原能力? 一、电极电位 对于可逆氧化还原电对(可逆电对:能迅速建立起氧化还原平衡,所显示的实际电位与按能斯特公式汁算所得的理论电位相等,或差距甚小:不可逆电对:在反应任一瞬间,并不能真正建立起按氧化还原反应所示的平衡,实际电位与按其能斯特计算的相差颇大,0.1V或0.2V以上,如: Cr2O727Cr3+. MnO4/Mn2+. S4O627S2O32-> H2O2/H2O但用能斯特计算结果判断仍有意义), Ox+ne=Red ,电位可通过能斯特方程式求得。 E()x/ Rc d = E()x/ Re d + ' lg (25°C) n a Red 活度: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 在电解质溶液中,带不同电荷离子之间存在着吸引力,相同电荷的离子之间存在着排斥力,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作用力,这些作用力的存在,影响离子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减弱了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能力,使得离子参加化学反应的有效浓度比实际浓度低 活度与浓度的比值一一活度系数了=秸,对于强电解质,当浓度极稀时,离子间距藹大,之间相互作用力可略,视为理想溶液,此时,活度=平衡浓度,活度系数T,活动性大,活动厉害,最大为1:当浓度较大,离子间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大,活度小于平衡浓度,活度系数小于1。因此,活度系数是说明离子间力大小的,衡量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之间差別的尺度,活度系数小, 活动性小,离子间力大。 而离子间力与两个因素有关:1.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总浓度有关:2.与各离子的电荷数有关,综合考虑两方而因素,引入离子强度I的概念 /=—》C7Z「lg7 = —°?50Z「(一-0.30/),活度系数可计算,也可查表 标准电极电位:在一泄温度下(通常25°C), %组分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或分子活度等于1mol/L (气

【化学】2020年高考化学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doc高中化学

【化学】2020年高考化学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doc高中化学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概念定义注意点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 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能够是同一 种产物,也能够是不同产物,还能够是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产物。如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 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 的生成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爽朗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爽朗或较爽朗的金属;如K、Na、Z 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 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 [例1]〔2018·茂名一模〕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bCl2+cC aTiCl4+cCO ……反应① TiCl4+2Mg Ti +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 g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⑤ [解析]②中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氧化;经运算知⑤中每生成19.2 g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3.2 mol e- [答案]D [知识规律] 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弱氧化性 ↑↑ 变化

氧化还原滴定法答案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1 对Ox-Red 电对, 25℃时条件电位(E?') 等于(D ) (A) E?+ 0059 . lg n a a Ox Red (B) E?+ 0059 . lg n c c Ox Red (C) E?+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Ox Red Red ? ? (D) E? +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Red Red Ox ? ? 2 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氧化)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若要增加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还原)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3. 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与pH的关系是( B ) (A) E?'= E? -0.047pH (B) E?'= E? -0.094pH (C) E?'= E? -0.12pH (D) E?'= E? -0.47pH 4. Fe3+与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为( B ) (E? (Fe3+/Fe2+)= 0.77 V, E? (Sn4+/Sn2+)= 0.15 V) (A) (0.77-0.15)/0.059 (B) 2×(0.77-0.15)/0.059 (C) 3×(0.77-0.15)/0.059 (D) 2×(0.15-0.77)/0.059 5. 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 B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6 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 和2, 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 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C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7. 欲以氧化剂O T滴定还原剂Rx, O T+n1e=R T Ox=Rx-n2e,设n1=n2=1,要使化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达到99.9%,两个半反应的标准电位的最小差值应为( B ) (A) 0.177V (B) 0.354V (C) 0.118V (D) 0.236V

(完整版)分析化学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答案.doc

第 六 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思考题 2. 条件电位与标准电极电位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引入条件电位的概念?它在氧化还原 滴定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 :在离子浓度为 1mol/L ,气体压强为 101.3kPa ,温度为 25℃时,把 2H +/H 2 的电位人为地定为零,通过测定 H +/H 2 与其他电对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相对 确定每一种电对的电极电位.这样测得的电极电位叫做标准电极电位,用 来表 示。 条件电位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将其与标准电极电位合并得到的常数,是特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均为 1mol/L (或比值 C Ox /C Red =1 )时的实际电位值。两者区别 :条件电位和标准电极电位不同。对于一定的电极电对,温度一定标准电极电位为一固定值,即标准电极电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条件电位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它的数值与溶液中电解质的组成和浓度,特别是能与电对发生负反应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关。只有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条件电位才有固定的值。 条件电位概念的引入 :在实际工作中,溶液的离子强度对电对电位会有影响,且溶液组分改变时,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存在形式也随之改变,从而引起电位的变化,如果忽略这些影响因素而采用标准电位代入能斯特公式计算出的电对电位,即使是可逆的氧化还原电对,其计算结果和实际结果仍会相差较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当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的影响时的能斯特公式为: Ox / Re d Ox / Re d 0.059 lg f Ox Re d 0.059 lg c Ox n f Re d Ox n c Re d 即条件电位 ? 为: ' 0.059 f Ox Re d Ox / Re d Ox / Re d n lg f Re d Ox ' 0.059 lg Re d 若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 为: Ox / Re d Ox / Re d n Ox 1

练案5第2章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

练案[5]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 A 组 基础必做题 1.(2018·安徽宣城模拟)有人说“五颜六色”形象地说出了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下列颜色变化中是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是导学号 50812961( A ) ①在氯水中加入NaOH 溶液 ②在FeCl 3溶液中加入铁粉 ③在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 ④在Na 2CO 3溶液中滴入酚酞 ⑤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解析] ①在氯水中加入NaOH 溶液,氯水颜色消失,生成NaCl 、NaClO ,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在FeCl 3溶液中加入铁粉,生成氯化亚铁,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在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品红溶液褪色,发生化合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④在Na 2CO 3溶液中滴入酚酞,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⑤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铜、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2017·福建南安一中月考)如图为二氧化锰的有关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50812962( B ) A .反应①~⑥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C .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 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 D .反应②中Cl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解析] 反应①~⑥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 正确;反应①: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