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是什么,有哪些应用在英语学习中,语用学和语义学学习和使用的重要性;合理的英语学习方法:既注重英语词汇和句子使用的正确性,更要注重其使用的得体性.深入探究,力求探索出一条英语学习和研究的有效途径。这里我推荐一个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网站给大家——阿卡索外教网来辅助学习,它一节课15元,外教很不错,有欧美和菲律宾的,可以随意选择,上课体验很好,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他们的英语免费试听课。

一、语用学:语言形式的功能与语境

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语用学要求我们学习和使用的要是得体的语言,在一个语言环境中,与之最适应、最协调的语言就是得体的语言,它可以在这个语境中最有效地体现出交际功能。所以,如果学生对语用学的基础知识不了解,那么在交际中出现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就不可避免了。用词不当而导致语言语用失误会给交流带来很多麻烦。例如:A对B和c说:Thangks a lot.That’s very kind of you.B回答:Never mind.C回答说:No.That’s what I should do.很明显Never mind在这里用错了地方。Never mind通常表示自己不介意对方的过失原谅对方的抱歉,是一句安慰对方的客套语。No.That’s whatI should do.这句话就凸现了大多数人使用英语的通病——用母语的使用习惯来套用英语的使用,根本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中国人讲究谦虚礼让,所以中国人在请客时,即使满桌佳肴但也还会客气一番:I don’t think I cancook the best dinner for you today.但西方人会不高兴,他认为你不烧拿手菜招待他,甚至还会拂袖而去。因此,我们在请外籍客人的时后应该这样表达:This is the best dish my husband cooked.这样,客人就会感觉主人很真诚、很热情地招待了他们,他们会对如此款待表示感谢。

语言结构与语言应用的实际意义之间存在着实际距离,语言是具有可变性的。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句子也可以有不同的含义,起不同的作用,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英语中,虽然有固定的、单一的解释的词汇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多义词的使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语言中极其重要而又十分普遍的现象,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和与不同的表达对象交流时表达同一交际功能,例如邀请对

方参加篮球比赛可采用以下几种语言形式:Would yOU l ike to Come to the basketbal 1 game?Can you come to the basketball game?I’d like you to come to the basketbalI game.I’ll be happy if you come to the basketballgame·Come,the basketball game will be wonderful! Do come to the basketball game! Why not come to the basketball game!上述不同语言形式的句子都表达了同一个请求,只是语境不同,对象不同,语用自然也就不同。由此可见,句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该把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语言的交际方式,不要只局限于分析单独的句子,更要掌握更全面的语境知识,来分析文章的不同风格、作者的意图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对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同时培养我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地使用和理解语言的功能。

二、语义学:词汇的内涵和搭配

语义在英语学习中也十分重要。许多入认为语义是英语学习中最简单的事情,无非是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字就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英语中并不是所有单词都像sun、eye、horse、apple这样能在汉语里找到一个且惟一的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词汇,这种语言的偶合现象是极少的。G.Leech在它的Semantics--书中就把语义划分七种不同的类型,包括概念意义、内涵意义、语体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下面就其中概念、搭配、内涵、语体意义简述它们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例:Theboy is too young to wear himself.It’S cold,had onyour overcoat.从例句中可以看出,说话者在词义概念上存在问题,并没有分清穿和穿戴这两个词所表达的不同概念。穿表示的是动作,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动词和词组是toput on和to dress。穿着表示的是状态,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动词和词组是to be dressed in,to wear,to have on。上面两个句子应分别改为The boy is too young to dresshimself.It’s cold,put on your overcoat.词汇搭配关系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组合关系,及什么词经常与什么词搭配使用。在汉语里我们说送礼、送还、送客人、送信儿,动词都是送,按上面词组顺序译为giwesomebody a present,return,see somebody off, sendword.词汇的语体也是英语使用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英语词汇教学中如果不注意语体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我们把不同语体的词搭配使用,会出

现语体搭配不当的错误。例如He mounted hiS gee-gee.He go to his steed.第一句中mount是一个庄重、正式的用语,而gee-gee是儿童语言。第二句中go to 是典型的口语词,而steed则是诗歌用语,这种不同语体的搭配显然是很不协调的。应改成He go to hisgee—gee.He mounted his steed.在词汇学习中我们也要注意分析某些词汇的内涵意义。例如英语的fox和汉语的狐狸都带有狡猾的内涵意义;还有一些词与另外一些词搭配起来后没有了原意,产生了新的引申意义,如Indian summer译为晚秋或初冬的温暖天气(不是印度的夏天),mother wit译为天生的智慧(不是妈妈的聪明)。

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切忌讲单个的或孤立的词,一个词的词义是通过与其他词的连用来确定的,绝不能按字面推测词的意思。因此,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必须认识到学好英语不仅仅要学会正确地使用英语的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要学会得体地使用它们,通过对语用学和语义的研究,讲出符合交际情景要求的英语。

最新英语语用学教程教案

英语语用学教程 English Pragmatics: A Coursebook 1. Background and definitions Warming up activity What does the boy still need to learn about using language? A little boy comes in the front door. Mother: Wipe your feet, please. He removes his muddy shoes and socks and carefully wipes his clean feeton the doormat. 1.1Background of pragmatics 1.1Definitions of pragmatics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how the speaker produces and how the hearerunderstands the peculiar uses of language. 1.2Component vs. perspective分相论与综观论 1.2.1Component view of pragmatics Davis points out in his book Pragmatics: A Reader(1991) that pragmatics,likephonetics,phonology,morphology,syntaxandsemantics,isacomponent of linguistics. 1.2.2Perspective view of pragmatics Verschueren(1999) proposes that pragmatics is not a component oflinguistics, but a new way of looking at language. Pragmaticsisspecifiedas“ageneralcognitive,social,andculturalperspective on linguistic phenomena in relation to their usage in forms ofbehavior”(Verschueren,1999)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 一、文献综述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语义学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在1893 年首先提出来的。1897 年,Breal 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1900 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Semantics :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随后,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语义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 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70 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个显著的特点。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规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从蒙塔古最初建立规范语义学到后来克里普克等人的继续发展,出现了诸如类型理论,模态理论范畴语法,博弈语义学等新的学说,特别是后来帕蒂等人对蒙塔古语义学的不断完善,充分表明了规范语义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而国内近十年的语义学研究也遍布了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对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例如张辉的《认知语义学述评》;对框架语义学的研究,例如陶明忠、马玉蕾合著的《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语义学在对隐喻的研究中的应用,例如于莹的《认知语义学框架下的隐喻研究》;对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例如康灿辉的《试论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对语义学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例如王向君的《浅谈语义学与语法教学》。而对于歧义现象的语义学研究主要是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研究,例如高桂莲、陈颖、王海岩合著的《对英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却鲜有对汉语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所以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二、歧义的成因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引起歧义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笔者将对歧义的主要成因进行分类和剖析。 (一)、语音歧义 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素引起的,一般存在于口语中。语音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同音字引起的歧义 例句:甲:“请问您贵姓?” 乙:“免贵姓zhang。” 在这个例句中,zhang既可以是“张”,也可以是“章”。在汉语中,有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语音歧义。 2、一词多音引起的歧义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语用学在汉语称呼语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学在汉语称呼语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称呼语具有指称特征和语用特征。翻译称呼语应该充分考虑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等制约因素,通过一定的转换实现最大程度的“等值”效用。 关键词:称呼语;语用特征;语境;翻译 称呼语是指发话人在直接语言交际语境中用于称呼受话人的人称指示语。在各民族的日常交往中,称呼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传递给受话人的第一信息。称呼语不仅具有一般的人称指示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礼貌功能(肖旭月,2003) 。恰当的称呼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呼则会阻止交际的正常进行。由于发话人与受话人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和辈份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亲疏、情感和当时情景不同,称呼语的选择使用也会不同。因此称呼语具有表达“角色、地位、亲疏、态度、情感”等多种语用功能。 中西方一些学者大多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对称呼语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美国语言学家布朗( Roger Brown) 和福特(Marguerite Ford) 就美国英语中的称呼语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欧·特里普( Ervin ·Tripp ) 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称呼语选择中可能的制约因素。中国语言学家的代表人赵元任先生和陈原先生从历史、文化、民族的角度研究了称呼语的意义和演变。本文通过分析英汉称呼语的类别和语用特征,探讨如何在语境制约下实现英汉称呼语的“等值”翻译。 一、称呼语的类别 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必须使用某种称呼语。汉英两种文化有各自不同的称呼特点。王得杏先生指出,与汉语中多样化的称呼形式不同的是,英美国家基本称呼形式只有两种: (1) 称谓词+ 姓; (2) 名(王得杏,1998) 。笔者认为,英语中的称呼语形式并不像王得杏先生所说的那样简单,它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英汉称呼语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一) 姓名称呼语 英语中对姓名的称呼形式是“名”(first name, FN) 和“称谓词+ 姓”(title + last name, TLN) 。例如,人们可以称“Tom Smith”为“Tom”或“Mr. Smith”。英语没有“称谓词+ 名”(title + first name) 这种称呼形式,例如上面的“Tom Smith”不能被称为“Mr. Tom”。汉语的姓名称呼语则灵活得多,可以称呼“姓+ 名”,“名”,“姓+称谓词”,“名+称谓词”,“姓名+称谓词”,还可以称呼“小/ 老+ 姓”和“姓+老”。例如,人们可以称“张大民”为“张大民”,“大民”,“张先生”,“大民先生”,“张大民先生”,“小张/老张”,“张老”。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唐建萍执笔人:唐建萍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课程名称:语用学 课程编号:043103 英文名称:Pragmatics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 总学时:18 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 学分:1 开设专业:英语 先修课程:语言学导论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语用学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本课程主要通过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言语行为”和“语境”使学生掌握其相互作用和构成在话语交际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语用学中指示、预设、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话语逻辑等若干论题的研究,使学生可以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知晓语言行为是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并可以运用社会规约结合语用知识去解释某些语言现象。让语言研究变成“语言—使用者—语境”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立体研究,对语言的认识从必然性跨越到自由性,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分析向整体扩展,凝结出跨文化交际行为适合性的精髓。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 区分语用学与语义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在研究意义上的差别; 2. 在了解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以后,从语言使用的各种情况解释语言使用的意义、规 则和条件,从而以更高、更广的视角了解语言的特征; 3. 了解近二、三十年来语用学的发展、目前最新的研究动态及趋势,增强外语教学与

学习中的语用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引论 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并初步了解语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语用学同其它交叉学科的关系与学习意义 第一节语用学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节语用学的定义 第二章指示现象 使学生从语用角度了解指示词语的功能,脱离结构主义对指示词语的狭义理解,把话语和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 第一节指示语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人称指示 第三节时间指示和空间指示 第四节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 第三章语用预设 使学生了解预设、前提的定义及前提的反射问题。培养学生对话语命题进行逻辑切分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一节前提的定义 第二节前提的种类 第三节前提的映射问题 第四节前提与蕴涵的关系 第四章会话含义(I):合作原则 要求学生掌握会话合作原则,并能应用到话语交际中,在话语轮回中动态的判断信息量,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及谈话方式,发现话语的隐含意义 第一节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 第二节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语用效果 第三节隐含意义的定义及分类

语义学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究

语义学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究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基。大学英语学习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很多时候已经无法解决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结合语义学原理和教学实践,重点探究语义学中并置理论、结构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语义成分分析、格语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标签:语义学;词汇教学;词语搭配;格语法 中图分类号: G424.1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突破,教学重点开始转向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词汇问题成为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仅仅要求学生识记单词的发音、拼写、汉语意思,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单词是孤立的,从而出现学生无法辨别近义词、词语搭配不当、英语“汉化”等现象。如何让学生正确快速的学会词汇,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和语义学理论,归纳出以下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质量。 2 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2.1 并置理论 并置理论是研究英语中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的一种相关的关系。如“mother”(母亲)这个词在语言的应用中经常与nail varnish(指甲油)、son(儿子)、father(爸爸)等词一起使用,而很少和to shave(刮胡子)连用。由此可见,并置理论不是指词汇的含义,而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关系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的习惯用法。 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普遍出现词语搭配不当,只记住英语词汇的汉语意思,不了解词语的习惯用法和潜在含义的情况。例如:grow children(应为rear children)。此外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干扰,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进行词语搭配。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王燕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刊名: 大众商务(下半月) 英文刊名:POPULAR BUSINESS 年,卷(期):2010(7) 参考文献(4条) 1.Sarcevic,S New Approaches to Leagal Translation 1997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1997 3.何自然语用学讲稿 2003 4.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1992(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俊冰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翻译[期刊论文]-剑南文学2010(6) 2.秦毅.QIN Yi语用学理论之于翻译等值[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 3.容曙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期刊论文]-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 4.郭光霞浅谈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9) 5.马骁骁.庞亚飞.MA Xiao-xiao.PANG Ya-fei从语用学理论探讨翻译的本质[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 6.曹宏伟.CAO Hong-wei翻译中应遵循的语用学原理[期刊论文]-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18(3) 7.薛雁.戴炜华语用视野下的翻译[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8.任丽丽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12) 9.赵艳丽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分析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3) 10.盛婧从语用学角度看等效翻译[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27)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e5087428.html,/Periodical_dzsw-tzb201007174.aspx

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作用(1)

2010年第2期(总第74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rllJRE No.2.20lO GeneralNo.74 【教育纵横】 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于松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英语教学都采取传统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词汇、语法以及句子分析的能力,造成了学生的满腹理论而不知如何应用的结果。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应用并已被应用到众多领域。在英语教学中结合语用学的理论不但可以教会学生学会基本的语言知识,更可以促使其掌握语用知识,正确的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学理论;英语教学;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0)02-0156-02 一、引言 当代英语教学大都将英语视为一种语言知识进行传授,只注重孤立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单词、语法、句法、翻译、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可以在应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然而在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却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各方面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掌握了具体的语言形式所具有的功能并结合一定的语境,才能真正掌握和使用一门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应重视对英语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注重语用方面的教学,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书面阅读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理解,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并不仅仅是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对语言环境、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进行语用分析。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明确提出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贯彻执行这一目标。 1.语用学对词汇教学的作用 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往往注重词汇本身的意义和语法意义,孤立地讲词义而不是将词汇放人具体语境去教词义,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的记住某一单词的各种意义,但到了实际应用时却一头雾水,常常出现语用错误。由于同一单词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只知道该词的基本意义,因此在理解文本时产生障碍,不能有效的进行认知。例如good一词,简单的定义为“好的”是不合适的,例如:“heisagoodboy”并不一定表示“他是个好男孩”。如果在前面加上“hehasstolen10,000bicycles.”则表示“他是个坏男孩。”此外,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让学生注意到某些词汇用法的局限。 例如,conference一词简单的定义为会议,但它往往不能与我们较熟悉的meeting互换。原因是前者用法较正式通常指较大型的会议。后者指一般的、较小型的、常见的会议。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tIleteacheraskedMarytoattendthecIass.roommeetingat120’clock.”而不是用“theteach.eraskedMarytoattendtheclassroomconference.” 2.语用学与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也同样采用孤立的教学方式。语法教学的常规模式通常是教师以一本语法书为基础,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向学生罗列语法知识,而学生在课堂上主要的任务就是不停地记笔记,课后花费大力气记住老师所讲的语法要点。这种教学方法的后果往往是学生有着很好的理论基础,可是实际应用时却错误百出。另一种结果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大量的练习,考试时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可考完试后所学的语法知识便忘在脑后。教授语法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用能力,掌握语法知识和句型是正确运用英语的前提,但有了这一前提并不代表有了语用能力,如果把语法教学与语用知识结合起来无疑会收到更好的 收稿日期:2009-09.15 作者简介:于松(1985一),女,黑龙江尚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围删一舢Jw哪蝴 万方数据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语言学研究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王 宏 军 (嘉兴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 要:语用学介入翻译,为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语用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加以论述。语用等效理论是一种避免翻译尴尬且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是在翻译语用意义时牵涉到的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其语用原则不尽相同,它们有助于推导语用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的语用等效翻译。无论在翻译中使用哪种理论,其语用含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可见,意义的决定在于使用,而使用的重要因素是语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语用翻译的探索将是无止境的。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翻译;语用等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境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7)01-0063-04 引 言 Nida 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他说“翻译就 是交际”。Newmark 也曾指出“交际是翻译的职 能”。这种交际是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一种行为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双向的心理过程。按语用学原理,这是作者与译者之间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译者的解码过程实际上就是翻译的过程。语言学家把语用学看作是研究语言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这就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诠释。 一、语义与翻译 人们对意义的研究有着不同视角和出发点,意 义不仅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而且还属于逻辑的、哲学的、认知心理学的以及社会文化学的范畴。这就将意义切分为纯语言意义观和语用学意义观。对翻译理论而言,这两者都有着重要的价值。Newmark 曾说,语义学的所有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体系中的符号意义,或称规约的意 义,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的意义。语义翻译只是将 目的语的语义直接译成母语,力求在句义上的等价。人们一般认为语义翻译似乎忠实原文,它能将目的语的词义准确地译成母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使用语言的规约也各不相同,由此会产生理解和翻译上的失误。我们说“失误”而不说“错误”是因为某个词或句译出的含义与目的语的含义不同,因而只能说是母语表达不符合原作者的用意而已。 二、语用与翻译 Levins on 说:“语用学是非语义学的语义研究”。 语用翻译是译者将原作与译作在语用用意上的等价翻译,能用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原作的用意。语用学的意义观着重语言成分的用义,即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语用含义是用义的表现,指一种依赖于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意义,这种推导出来的语句的含义是一种话语意义。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说话意义,也就是语言结构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实际含义或非规约意义,即语用含义。如:Shall 收稿日期:2006-12-25 作者简介:王宏军(1962-  ),男,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用学。第3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72007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6

浅议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浅议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1.语用学相关定义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虽然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英语词汇对教学的影响

1.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 Wilkins (威尔金斯) 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without 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这句话指出了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词汇 2.( Lexis)不仅仅包括单个的词,还包括语言使用者大脑中所储存的所有短语搭配,惯用话语等,这样就大大扩充了词汇的范畴。 3.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只有掌握了有效的词汇量,才能更好的用语言进行交流。 4.成丽英(探索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 通过让学生完成难度不一的学习任务,在“识记——联想记忆——感受词义——尝试运用”的过程中达到真正理解和熟练运用所学词汇。 5.陈燕(试论词源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传统的词汇教学注重发音,拼写,意义等共时层面进行教学,忽视了历时层面的学习,词的来源,对于词汇学习时相当重要的。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能根据现有信息作出合理决定。一旦我们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便理解和记忆,意义学习便发生了。通过意义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合理系统地将新知识结合进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习得并保持知识。本文以意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探讨词源教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2)词源是指关于词,短语或义项的形成过程的信息。 (3)词源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已有的内化的知识与新信息联系起来,通过反复机械的记忆与练习,使之巩固不易忘记。学生将已有的词汇作为基础,从历时的角度,探究次的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来龙去脉,增进词汇知识,加深理解。 (4)意义:开拓思维方式、增加词汇量,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词汇产出水平。产出能力,是指主动的正确使用词汇的能力。 论文启示:运用词汇构成进行教学(词根,词缀,合成词) 6.胡春洞,在其《英语教学法》一书中指出;“词汇教学原则包括以下三方面:((1)质量并重,逐层加深。(2)立足于词汇教学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补。”只有在遵循一定的词汇教学原则,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英语词汇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7.梁晓波(认知语言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重点论述英语语言学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汇,词义语义理解,词语多义之间深层联系,词语隐喻义和认知语义学理论等方面对当前英语词汇教学的指示作用,文中指出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大有好处。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A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semantics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meaning, which studies literal, structural or lexical meaning conveyed by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What we concerned with is the denotation of the word, nam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 phrases and sentences not the possible connotations. It is context independent, de-contextualized.and it deals with what is said. while pragmatics is a study which can be defined as the analysis of meaning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which studies non-literal, implicit meaning.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ontext that are basic to language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is context dependent, contextualized. What we concerned is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a speaker and interpreted by a listener.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we can see that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both concern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But they research the different sides of language,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study methods. The study objects of semantics is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what we need to know is their meaning, sense , reference and presupposes. Different words may have the same or similar meaning, the same one word may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 And one word may belong to another word. So we can conclude the words to these relations, Such as synonymy, polysemy, homonymy,hyponymy and antonymy. And when we talk about the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 ,we may think of presupposes. Whether it is right under the presupposes. All those are semantics. It would not change with the

语用学研究方向必读之物

语用学方向必读之物 1. Austin, J. L. 196 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 Brown, G. & G. Yule. 198 3. Discourse Analysis[M]. Cambridge: CUP. 3. Grice, H. P. 1975[1991]. Logic and conversation[A]. In P. Cole & J. Morgan (eds).Syntax and Semantics,V ol. 3: Speech Acts[C]. NY: Academic Press:43-58. reprinted in S. Davis (ed). Pragmatics: a Reader[C]. NY & Oxford: OUP:305-315. 4. Halliday, M. A. K. 1994/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Leech, G. 1974/1981. 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M]. Harmondsworth, Middlesex, UK: Penguin. 6. 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7. Leech, G. 2005. Politeness: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J]. 外国语(6):3-31. 8. Levinson, S. C. 1983. Pragmatics[M]. Cambridge: CUP. 9. Lyons, J. 1977[2000]. Semantic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CUP. 10. Mey, J. 1993.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1. Peccei, J. S. 2000. Pragmatic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Routledge. 12. Saeed, J. L. 1997. Semantics[M]. Oxford: Blackwell. 13. Searle, J. 1969[2001].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 Cambridge: CUP;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CUP. 14. Searle, J. 1979[1981].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 Cambridge: CUP. 15. Sperber, D. & D. Wilson. J. 1986/1995/2001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6. Thomas, J. 1995.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 London and NY: Longman. 17. Ungerer, F. & J. Schmi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8. Verschueren. J. 2000.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 19. Wilson, D. 2000. Relevance and understanding[A]. In G. Brown et al. (eds). Language andUnderstanding[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5-58. 20. Yule, G. 2000. Pragmatics[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1. 何兆熊. 2003. 语用学文献选读[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2. 何兆熊等. 2000. 新编语用学概要[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3. 何自然. 1988.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4. 何自然. 1997.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5. 何自然. 2003. 语用学讲稿[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用学推荐书目

1.语用学研究 H030/32/1 馆藏复本:6 可借复本:4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中文图书2.语用学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研究 F713.80/19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杨永和, 周冬华, 鲁娅辉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 西文图书3.Pragmatics = 语用学 / H030/H874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Huang, Ya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009. 中文图书4.顾曰国语言学海外自选集:语用学与话语分析研究 H319.3/145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顾曰国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中文图书5.新编语用学概论 H030/3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何自然, 冉永平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中文图书6.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 H059/165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侯国金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中文图书7.语用学的多维研究 H03/4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曾文雄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西文图书8.Pragmatics :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 H030/C971(C)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Cummings, Louise.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中文图书9.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 H313.3/13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彭庆华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0.语用学翻译研究 H059/124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曾文雄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1.语用学纵横 H030/20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冉永平, 张新红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2.语用学:现象与分析 H030/1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冉永平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中文图书13.语用学 H03/3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严辰松, 高航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西文图书14.Pragmatics :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 语用学 : 理论及应用 / H030/J61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0 Jiang, Wangqi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西文图书15.Pragmatics = 语用学 / H030/Y95 馆藏复本:11 可借复本:10 Yule, Georg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 摘要:歧义是存在于古今中外所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含义模糊现象,或者存在两种或多种意义解释的现象称之为语言歧义。由于英语的词汇量很大,语法又比较灵活,语言歧义现象在英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引言 语义学,也可以称为“语意学”,是涉及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专用术语,以自然语言涵义为对象,以对语言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主要内容。歧义的“歧”是指“不一致”,“义”指的是意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歧义现象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①。歧义在语言运用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说:“歧义是语言中反常的通病”②。因此,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不仅能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还能有效避免语言歧义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障碍,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从语义学角度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词汇歧义现象分析 2.1 多义词歧义 多义词指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意义的词。在句子中,多义词的出现往往使句子产生歧义。美国语言学家G.L.Brook曾说:“一词多义是歧义的语言基础”③。把一个多义词用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情况下它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如果一个多义词的几种意义在同一个句子中都能成立,那么,此句就有了歧义。例如“Are you engaged?”一句既可以理解成“你忙吗?”又可以理解成“你定婚了吗?”。 2.2 同形异义词歧义 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拼写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同形异义词并不是同一个词,它不同于多义词,而是有着不同词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式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一种语言现象。同形异义词又可以分为:同音异义词、同形同音异义词及同形异义词三种形式。例如:I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这是摩尔牌香烟广告,该商标的同音同形异义词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与数量有关的形容词。 为什么我们能同时处理多个意义而不产生混乱呢?认知语义学中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能够说明其原因,“家族成员中具有某种相似特征:体态、相貌、眼睛的颜色、步态和气质都有一些相似和重叠地方”④。人们凭直觉既可准确判断某人属于某一家族,又可识别其家族成员之间的细微差别。世界是由无限种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