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中方言与古汉语的承继关系

关中方言与古汉语的承继关系

关中方言与古汉语的承继关系
关中方言与古汉语的承继关系

关中方言与古汉语的承继关系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

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二者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是和推广的标准话相对的。训诂学家齐佩瑢先生曾在《训诂概论》中提到:“语言文字本无雅俗之分,古之俚语今之雅言。”这充分说明了方言与标准话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我们国家今天推广的标准话,吸收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语言中的精髓,形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覆盖面广、表现力强,能为全民族所接受。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用自发感知的表达而形成的语言交流形式——方言,是今天普通话的根基。所以说方言是生活的、知识的、历史的、原生态的汉语,不可以随便地放弃,而应加以重视。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对方言的研究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雅言之说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华民族共同语早期是没有形成的,但是各民族在共同的生活和经济交往中总要进行必要的交际和交流,因而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某种方言作为交流的媒介,古人把这种共同交流的媒介语言称之为“雅言”。《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①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在周朝地方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即“夏语”就是当时的全国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雅言就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不仅官方交往如此,当时文人讲学也都使用雅言。《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

①参见网络“百度百科”“雅言”词条。

礼皆雅言也。”清代刘台拱《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生长于鲁,不能不鲁语。惟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②孔子在日常交往中使用鲁语,而诵诗书和参加祭祀时则使用雅言。可见周朝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它的影响力已远及山东等地。此外,西周王朝为了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还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言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和语音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③

到了秦代,秦始皇吞六国,平天下,使“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将秦文字定为天下的标准文字,无疑也提高了秦方言的地位。汉代,随着政治经济势力的北上,秦方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秦晋这两个有一定差异的方言逐渐融合成一个方言区,作为当时“雅言”的基础方言,杨雄在《方言》中就以秦晋方言作为参照系来解释其他方言。隋唐时期是关中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以长安为中心,向东面、西南、西北等地辐射,作为当时官方语言的关中话在向外发展蔓延的同时,也吸收其他方言的一些因素,使自身得以丰富完善,后经宋、元、明、清诸代逐渐形成了现代关中的方言。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通用语使用,不仅是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而且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特点,听起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人人学习的国家正音,学说秦声雅言成为当时附庸风雅之风尚。④中原雅言有着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周以后,各朝随着国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方言也随之变化和修正,历代正统汉族王朝,都不遗余力的推广雅言。在唐宋时期,雅言发展到了最高峰,每个字都有其固定的读音,唐诗宋词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也都争相学习中原雅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十三朝国都的关中地区,其方言多被当作为官方语言普遍应用,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还传承着更为广泛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蕴含的语言文化含量也较现代汉语更为丰富,而且,最重要的是,与其他方言相比它是书面化程度最完善的一种方言,至今还保留着相当丰富的古汉语词汇。研究和整理这些词汇,不仅有利于陕西民风、民俗的研究,而且对于现代汉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于词书的编写以及古籍的整理等诸多工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②伍永尚:《原生态的西安话》,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3页。

③参见网络“百度百科”“雅言”词条。

④参见“通网”《曾为国语的西安方言》,作者:未知,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06年5月04日。

二、关中方言所属地域略说

尽管古代对“关中”范围的解释稍有出入,但从方言特点来看,关中应在函谷关、临晋关、萧关、散关和武关所框定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关中方言片除了渭河平原以外,南面包括陕南商洛和安康两地区的部分县市;西面包括豫西陕县、灵宝、卢氏等地和晋西南汾河谷地十数县;北面包括陕北南部的5个县;西面包括宁夏固原地区东南、甘肃平凉和庆阳两地区。

这样,关中方言片包括56个县市,它们是:

西安市、蓝田、临潼、长安、周至、户县、高陵(西安地区)、铜川市、耀县、宜君(铜川地区)、宝鸡市、宝鸡、岐山、麟游、太白、凤翔、扶风、凤县、眉县、千阳、陇县(宝鸡地区)、咸阳市、武功、兴平、泾阳、三原、永寿、乾县、礼泉、彬县、长武、淳化、旬邑(咸阳地区)、渭南市、韩城市、华县、合阳、潼关、华阴、白水、澄城、富平、大荔、蒲城(渭南地区)、商州市、洛南、山阳、丹凤(商洛地区)、安康、旬阳(安康地区)、黄陵、黄龙、洛川、宜川、富县(延安地区)、定边(榆林地区)。关中方言片的人口,据《陕西统计报告》(1997)载,西安地区6620578人,铜川地区817121,宝鸡地区3516293人,咸阳地区4730540人,渭南地区5168004人,安康地区两县市916624人,商洛地区四县1684076人,延安地区五县601379人。总计24054615人,占全省人口的69%。⑤

本文研究主要涉及陕西境内的方言,尤以关中方言的代表西安话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关中方言与古汉语在词汇上的关系

关中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古汉语词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与我们普遍推广的普通话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可以把保留在关中方言里的这些古老词汇分为以下几类:

1、有音有字

1.1词形相同,意义完全不同。例如:

“辿”,chān方言音chàn。《说文解字》:“安步辿辿。”本指缓缓慢步而行,引申为从容不迫,比喻合适、美好。关中人说“事情办得辿”,即恰到好处。好日子说“日子过得辿”。好事说“辿事”。好得很说“辿的很”。事情很合适,日子美满、很舒服说“辿合”。

“亘”,gan方言音gēn。主要意思为伸手求取。《说文解字》:“求亘也,回⑤张维佳:《关中方言的形成及新时期关中方言研究现状》,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形上下所求物也。”关中人通常说“亘不见”,就是看不见、够不到的意思。孩子们看戏,大人在前面挡着,小孩抱怨说:“亘不见。”便踮着脚尖,伸着脖子“亘着亘着看”,使劲拔高。“亘”与“弥”还往往结合使用。如当太高、太长、太短而无法亘到时,就需要“弥”。裤子短了再弥一截,绳子长了可弥一段等等。比如“你到房檐下亘一串辣子”是说到高处摘取。如果太高,下面就要就得弥高一点才可以求取得到。

“墙”,方言音同qiáng。《说文解字》:“墙,垣蔽也。”砖、土、石、竹、木等材料筑成的垣壁。墙有两个作用:垣,阻挡。如城墙、院墙、围墙等。蔽,则是遮蔽、遮掩、藏身。关中人把人或物藏起来就叫“墙了”。如“这娃光耍不写字,我把耍货给墙了。”意思就是说孩子贪玩不好好写字,大人把玩具给藏起来了。

1.2词形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关。例如:

“饥”,jī方言音jǐ⑥。《说文》:“饥,饿也。”许慎将饥释为饿之意。在古代汉语中“饥”和“饿”是同义词,但是二者存在意义轻重上的差别,“饥”表示一般意义的“饿”。“饿”是因长久吃不上饭,饿得很严重,已经是一种病理现象。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晋灵公不君》下注释为“饿,因挨饿而病倒”。

⑦“不食三日矣”可见其饥饿的程度,在此时就不能说“饥”。在今天关中方言里“饥”保留了古代这一意义。人肚子饿了关中人总是说“饥咧”,比如“还不下课,肚子都饥咧”。在关中老派方言中表示“饥饿”之意,一般不会说“饿咧”。只有非常饿时才会说“饿咧”,而且一般要加上程度副词修饰,如“饿太太”或“饿太”,意为非常饿。

“毕”,bì方言音bǐ。完毕,结束的意思。《广雅·释话》:“毕,竟也”(见卷三)。“毕”训为“完结”,词义也是很古的了。《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意为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这里“毕”就解释为完结。今关中人经常说“饭吃毕咧”,“活干毕咧”。“毕”都是完的意思。这个意思还引申为完蛋了、糟糕了。如:“这下毕咧,叫人把钱骗走了。”

“项”,xiàng方言音hang。“项”意为脖子。《说文》“项,头后也。”《史记·张丞相列传》“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⑥本篇文章所有标注上声的字音,与普通话不同,声调均为21.

⑦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8页。

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⑧“骑周昌项”意为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关中方言表“脖子”之意,多为“脖项(bó hang)”同义连用,而不说脖子。这是古语词在关中方言中的保留。如“脖项脏太太”或者“脖项脏太”意为脖子非常脏。

2、有音无字。例如:

“挏”,方言音dòng 。本意是搅和、拥引。《玉篇》:“动也。”《说文解字》:“挏,拥引也。汉有挏马官,作马酒。” 拥引,当推拉讲。这里指用马奶做酒,类似用牛奶打酥油,必须使劲推拉拌动。《汉书?礼乐志》:“给大官挏马酒。”颜师古注引李奇曰:“以马乳为酒,撞挏乃成也。”《淮南子?俶真训》:“撢掞挺挏,世之风俗。”撢、掞、挺、挏都指几种动作。综上所述,“挏”字的解释有推拉、拥抱、搅和、拌动,引申为一个字:搞。挏字在关中用的很普遍。陕西人说“挏乱子”就是闯祸了。“胡挏”,一是拉乱,二是挥霍,如:“家里那点钱着得住你胡挏!”“挏咧一河滩”就是拉乱了一大滩。

“捊”báo、póu,方言音báo。意思是拨动或揽取。《说文解字》:“引取也。步侯切。或从包,徐铉等曰:今作薄报切。” 捊,本指原始耕种田地的行动。《礼?礼运》:“人情以为田。”注:“田人所捊治也。”疏:“谓以手捊聚,即耕种耘锄也。”关中人把东西用手拨过来,叫“捊过来”,指引取。把分散的东西聚集到一起,叫“捊到一块儿”,把不要的用手推到一边儿,叫“捊走”,指弃去。小贩将卖到最后的不好卖的菜果凑成堆,一揽子处理,叫“捊堆堆儿”。挑选货物,拉来推去,叫“胡捊”。捊字的结构:提手旁的爪子,即人手和鸡脚。关中人常说:“把鸡放到麦囤子里也要乱捊,这是天性。”捊通掊,掊:《集韵》:“蒲交切,音庖,引取也。或作捊,又作抱。” 指手扒土。《汉书?郊祀志上》:“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指把土掊开一看原是一尊古鼎。《后汉书?百官志》盐官注:“盐官掊坑而得盐。”二字通用。

“礭”,方言音quǒ。《说文》:“礭,敲击也。”《汉书·五行志》:“先是高后鸩杀如意,支断其母戚夫人手足,其眼,以为人彘。”颜师古注:“礭,谓敲击去其精也。”《北堂书抄?郭子》:“何次道尝诣,王丞相以麈尾礭床,呼何共坐。”敲打。关中人把捣蒜泥说成“礭蒜”,衍生的俗语有:“沙锅礭蒜,一槌子买卖。”沙锅本脆弱,不堪一击,一砸就碎。生活中比喻只做一次,其后拉倒。

3、无音无字。例如:

⑧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677页。

“”,方言音sá。意为头。《说文》:“颡,额也。”《荀子·大略》:“至地曰稽颡”。近岁关中街头有一种食物叫“老鸹”,《集韵》:“ ,肉杂也。”无头之意,而人们往往误以“”为“颡”。可为什么把头叫?从组成“”字“月、天、韭”的结构和人头的传说来诠释。月,即人们说的“肉月”,证明此字所表明的含义与人体相关;天,古人把头称天,《易·睽》:“其人天且劓。”指周时割鼻子的刑罚。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凿其额曰天。”关中人把头顶叫“天门盖”;韭,据过去的老学究讲,仓颉造字时考虑到韭菜叶细如胡须,并长在地里而发明的韭字。《说文解字》:“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形在以之上。一,地也。”韭字,如同胡须状的细叶从地而生,又与胡须一样“刈之复生”。上边的天字可视为人的最高部位——头顶,下面的韭字好似一张长着两腮颧脸胡的脸。形成一个有肉、有额、有须的人头形象字。关中人说“我的颡有些痛。”意思是说自己头痛。把理发叫“剃”;把头巾叫“巾”;把怯弱叫“软 ”;把头痛事叫“ 大咧”;把孩子王叫“娃娃 ”;把小气鬼叫“雀儿 ”;把面疙瘩叫“老鸹 ”;把列宁头叫“谢顶 ”,把“当头”叫“驾 子” 等等。

“”,方言音biáng。陕西有一道美食叫做“油泼辣子面”。近几年,在西安的街面上这个字已屡见不鲜。有时很勉强的出现在报纸里,但因笔画太多而很难看清楚。至于这个字的起源,已无法考究。据耄耋老人讲,他们的爷爷是从爷爷那里学来的。事实上,远古时,人们把面条叫做“汤饼”。束皙《饼赋》:“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最佳。”饼代表片状,关中人喜欢吃又宽又长的汤饼,即长形汤饼,倒念为饼长。长时间的简化,使“饼”的声母与“长”的韵母合在一起,就成为biáng。

三、关中方言与古汉语在语音上的关系

关中方言,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汉语语音。如:鞋读孩,国读归,墨读煤,闲读含,赫读黑。客读kěi,策读cěi,色读sěi等等。有些《诗经》、唐诗用关中语音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韵脚相押。例如:

《诗·雅·大明》:“德不回,以受方国。……大邦有子,天之妹。在恰之阳,迎亲于渭。”这里的回、国、妹、渭是同韵ei。

《诗·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这里国、随同韵ui。

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话发“sa”音,没法押韵,按陕西

话发sěi音,才能和“黑”押韵。

诗圣杜甫《梦李白》:“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水深破浪阔,天使蛟龙得。”按陕西话将“测”读cěi,“色”读sěi,“得”读děi,全诗才能押韵。

以上部分对关中方言的语音及词汇做了简单的介绍和说明,要想对关中方言有更深入的研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研究方言可为汉语方言的分区提供依据,可以用来说明不同方言之间的亲疏关系,为方言间的关系定位,有助于了解方言形成时代和复杂的过程,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词汇的深入研究。关中地区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和周秦汉唐等王朝建都之所,有着悠久的历史,此地方言曾在整个汉语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周边省市的语言有着强烈的辐射作用。深入研究关中方言,对于探究方言中的文化现象、明确方言在汉语史中的重要地位、推动陕西方言的纵深研究以及现代汉语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对关中方言的研究极具价值。

陕西方言

陕西方言大全 形容类: 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 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究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物,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物,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用十二属相形容人: 奸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尾一样。 用地理名词形容: 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 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太罗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用数字形容: 二 对懒汉无赖通常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赖子、二毛子等; 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通常用:二蛋子、二楞子、二杆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货子、二荐子、二尚子、二八卦子等。 用定语的形容: 活泼好动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的,穿戴时兴的人飘的,思想迟钝的人闷的,干活偷懒的人奸的,甩膀大干的人实的,逢迎献媚的人轻的,不听忠告的人瓷的,意气风发的人兴的,风面卖乖的人滑的,有本事的人能的,汉有耐的人肉的,爱逞能的人奔的,长的太聪明的人蛮的。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牛B—扎式 惊讶—我的神啊笨蛋—瓜怂 懒惰—死人 试试—试火 缓慢—幕囊 没门—莫项 还行—罢咧 坏蛋—哈怂 批评—弹嫌 困难—难常 厉害—增怂 说话—谝闲传 心烦—木乱 是吗—得是 撒谎—糟怪 吱声—言传 乞丐—要饭 完蛋—逼咧 ; 小朋友—碎怂 不讲理—麻迷 舍不得—涩皮 无所谓—怂管 同乡人—乡党 不和—不卯 干扰—打搅 发痒—害咬 适合—刚好 断绝—拉倒 马虎—毛草 矮人—矬子 体胖人—福太 瘦人—干猴 不行—失气 笛子—篾管 胡琴—弦弦

小锣—当当 梆子—咣咣 铙钹—镲镲 唢呐—喇叭 烧饼—饦饦 干面—粘面 糊糊—搅团 馒头—蒸馍 饺子—煮角 棉鞋—窝窝 快点—可里麻擦 迟钝—瓷马格登 不讲道理的人-麻糜儿 不正经—崽拐 对-奏是 结束—毕了 巴结人—舔尻子 出外散步—转转 向别人表功—摆亏欠 嫌弃讨厌—走远 无关紧要—提不上串 左顾右看—卖脸 挑剔毛病—弹嫌 办事周密—严攒 脾气暴躁—脏板 不多不少—刚谄 歪曲事实—胡粘 调皮淘气—捣蛋 大声哭嚎——唤 骂人隐私—揭短 背后告人—干板 梆子戏—莲花落 蛮干胡扑的人—二百五不顺眼的人或者事—丧眼没问题—没麻达

逛—浪 节约—细发 丢盹—打瞌睡 冒失-张 没门路-没眼隙 结实—瓷实 皮实—经得住摔打 害怕—怯火 思绪烦乱-木乱 还行——罢列 差劲-马卡 行动-迟缓—幕囊 邋遢-扑西来海 麻达-麻烦、问题 完蛋了-毕咧 乱七八糟一大堆—噶达马西一河滩一边去——趔远 干脆利落——麻利 哥们—伙计 你别说了—你包说列 一案子起-一边去 赶快——圪利麻擦 不机灵-瓷麻二愣: 怎么了-咋咧 偏僻角落-疙崂夹巷:、 太笨了-瓜实了: 什么东西—啥货 打你一巴掌-扇你一撇儿子 笨蛋-闷耸 增地很-厉害 恶作剧-花搅、 好舒服-颤活 热情过分讨好献媚-骚轻 说不该说的话—皮干 这里-只达 那里-勿达-

陕西风情与陕西方言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陕西风情与陕西方言 ——附:陕西方言常用词 秦士 陕西地域辽阔,陕西方言种类繁多。但一般所说的陕西方言,指的是关中话,地域上则包括陕西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铜川、商洛、安康八个地区,属北方方言,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通话相比,咬字重,声调低沉,短促有力。 陕西方言也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结构简练,幽默风趣,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随我去听听。——因 为用的是陕西方言,所以有些字是按方言的音写的,不是普通话用的“字”,诸位乡党可不要求全责备啊! 1 陕西农村人一赶早在巷子口一见面,大都有如下对话: “吃咧么?” “吃咧。” “吃的啥?” “米汤馍。” “咥(dié吃)咧几个?” “九个。” “饿的达呀,你咋奏跟个猪一样些!” 2 陕西人老朋友见面,为了表示亲热关系美,先是一顿嬉笑怒骂,拳打脚踢。 “你狗日的咋好长光景莫见咧?”给上一拳。 “羞你先人哩,还好意思说,也不给我用电话吱哇一声。”踢一脚。 “去你娘个脚!” “去你达奈腿!” 然后奏握手,正儿八经地说话。 说的不过是夜个弄咧些啥丢人现眼的事,今儿个有啥马眼事,明儿个预备挨些啥错等。 3 两个寒人在巷子口或大街道上闹纠纷咧,互相逗火,话说多咧,声高咧,就这样。 “你皮干啥哩?” “你皮干啥哩?” 后一句声音一定高于前一句。 “我给你娃说,少胡皮干!” “咋咧?” “你说咋咧?” “把你个碎猴!” “你才碎猴!” “咋家?” “你咋家?” 要是莫人劝,可能奏摞到一担尼咧。 4

农村人且的早,鸡叫三遍后,天麻麻明就起来咧,先上茅子倒尿盆,然后婆娘用笤除扫院子,男人一赶早奏到地里气奏活,晌午回来吃一哈饭,再干一后晌,天麻茬儿黑就收工。 早饭一般是米汤馍,一碟红萝卜丝或者寒菜。晌乎饭通常是捞髯面,碗底搁几片葱叶,一勺荤油。吃饭时,都蹴在自家门口的台台子上,端个老碗,把面挑的有三尺高,往嘴里刨的呼噜呼噜,奏是想炫耀一哈老婆的面擀的好。黑咧的饭十分简单,一碗煎水,一个辣子夹馍就打发咧。 陕西人莫事咧就谝寒传,七八个男的女的圪蹴在墙底哈,胡吹冒撂。谁要说一句不踏犁沟的话或者瓤人的话,大伙奏都成咧二杆子咧,一拥而上,揪他的耳朵,甚至扒他的裤子,闹得他吱哩哇啦乱叫唤。 农村人的日子,见天都是这个样子。 5 春天要种地,要给地里头上粪。得把锄、犁、耱、耙等嘎达马西从旮旯拐角倒腾出来,把牛马驴骡育得饱饱的,等地开咧,就忙活咧。 热天收麦,挣人得很,乏的人在地里光丢盹儿。吃几个油泼辣子夹软馍,一哈子就有劲咧,乃馍比啥啥都香。 秋天爱哈霖雨,哈多咧奏把房能泡失塌。碰上哈冰溜子,能把恩颅砸几个豁豁。 冬里冻的要死,莫事咧就窜到被儿窝里,和婆娘说些屁不顶的话,给娃们胡谝城里的洋楼,门面房里的洋货东西。 6 农村人的红白喜事,无非就是埋人、打发娃、娶媳妇、牙牙子满月等等,一律叫过事。 过事要寻门户,埋人要送献餮,打发女子、娶媳妇要送料子布,娃满月要送挈子。 过事奏要吃席,奏要割肉买菜,请厨子,叫隔壁邻伸的人帮忙。掌柜的负责料理好各种嘎西马达的事,招呼好头前人、舅家爷、舅家母;屋里人管理锅碗瓢盆,安排妇女择菜洗碗倒恶水。 过事咧,大事碎事总得有个丈夫,丈夫不是老婆的老汉,是主事人。 席桌要用展布抹得净净的,要摆酒盅盅,菜碟碟。吃席时不要太丧眼,吃一筷子,停一筷子;夹一口菜,咬一口馍。吃到中间时,尽量不要往后院跑,憋不住咧跑咧,回来要记着洗手。吃毕咧临走,要给主儿家打个招呼。 事毕咧,主儿家还要谢承厨子、丈夫等劳苦功高的人。麻达着哩。 7 农村大人皮实,娃也皮实,扛得住风吹雨打,轻易不着凉不得病。要是挨咧啥挫,踢猪尻子一脚,奏把气消咧。心里头把做咧,窝到被儿里头闷一觉,奏啥都想开咧。 没钱人的日子总是挣挣巴巴的,就怕啥地方发麻达咧,弄失塌咧。亲戚朋友见咧面,总要问:“最近咋个相?”如果说“嘹得太太”、“嘹得很”,自然皆大欢喜;设乎说的是“莫松相”、“难场得很着哩”,就安慰一番,说几句宽心话。 见人不要说伤脸的话,不要把脸顶得平平的。遇事咧不要急里马慌的,扑西赖害的。为人办事要克利马嚓,不要圪圪拧拧的。有些鸡尻子掏蛋的急事,也要拿得稳稳的。 8 现在的农村人洗脸也知道用腻子咧,洗衣裳也懂得用洋碱洗衣粉咧。 平时渴咧也很少从水瓮舀凉水喝咧,而是从电壶里倒煎水喝;也知道龙井茶香,牛奶养人。也不再吃煎水泡馍咧,顿顿都有菜。 再不二糊糊地啥也不灵醒,也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啥咧的,得空咧到网吧跟全国各地的婆娘碎娃谝谝闲传,怪有意思哩。萨达姆被美国人逮住那天,我奏是在网上看到的。 冰箱不是咱农村人买不且,觉得喔狗失的蛮费电、费钱的,喔电钱要买多少洋糖啊!电视一到黑咧都看,看电视里人家的日子摩里各缝的,酣水能流一脸盆子。 9 农村啥人都有。 对先生要尊重,有的先生会教书,有的先生会看病,都是好人。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13、瓜?(简化为:上尺下从):后面这个简化字竟然打不出来,所以老乡们整天用它,却不知道怎么写,也有情可原。此字念song,指男性的生殖器、精液之类;还有一个骂人的话“瓜屄(bi)”,陕西人读音gua'pi,就是指的女性的生殖器。可见,乡村野人用什么来衡量一个人。有人将瓜(上尺下从)写作“瓜怂”,是不对的。查一下字典就知道,怂,是惊怕的意思,与傻瓜的“瓜”不搭配; 14、甑(zeng)糕:关中许多人念做jin/jing'gao,是一种用米、枣混合蒸成的食品,甜而粘。甑,蒸食品的器具,去博物馆里看看就知道,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已大量使用。只是不知道这甑糕起源于何时; 15、多(duo)人:这种称谓现在的关中年轻人都不怎么用了,这一词以及因而赋予“多”这个字的一个重要涵义将消失!所以,要救一救方言!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多,除了与“少”相对的意思外,多还有高尚、尊崇的意思。古书中经常有什么不足多、以什么为多的语句。现在关中人常说多(音tuo)人,是指长辈、老人。再看看“爹”字,父字下面一个多字,据某研究关中方言的专家说“爹”和关中人指父亲的“大”字,都起源于多字; 16、撴(dun)住:关中人说把什么抓住、抓紧,就说

撴住、撴紧,如:“把绳子撴紧,不敢丢!” 17、呇(men):一场大暴雨后,堡子被雨水呇了。指被水淹了。此字的原意为:水从地下涌出; 18、可憎:关中人常说某人可憎地很!指人不讨人喜欢、故意炫耀、矫情、不通人情等; 19、避:关中人让人走开、滚蛋,只用一个字避(pi),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时还加个语气助词斯,避斯! 20、?:ba,大便,即是动词,又是名词。?下了!有时指发生意外、出事了,或者情况不妙。可英译为“Oh!Shit!”; 21、奘:大家通过《西游记》都知道了玄奘法师。可说起这名字的来头,连我也不知道。只是关中人说某人奘地很!脾气奘,就是指某人脾气厉害,语气生硬; 22、黡(yan)子:黑色的痣; 23、吝啬:关中人常说“看把你吝得!”“哪个家伙啬得很!”,把吝啬这个词汇拆开来用。吝,一般表示自己有某物而别人没有时,向别人炫耀;啬,则指某人有某物,但不给别人。两字略有区别; 24、霖雨:连续几日下雨; 25、霈(pei)雨:关中人把夏秋季来势迅猛、降雨量大的雨称作霈雨。查现代汉语词典,霈,即大雨。但字典注明是书面语用字。谁能想到陕西的老百姓口头上就在说呢; 26、莳(shi)弄:莳,移栽秧苗。莳花弄草,指栽种花

关中方言及古汉语的承继关系

关中方言与古汉语的承继关系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 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二者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是和推广的标准话相对的。训诂学家齐佩瑢先生曾在《训诂概论》中提到:“语言文字本无雅俗之分,古之俚语今之雅言。”这充分说明了方言与标准话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我们国家今天推广的标准话,吸收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语言中的精髓,形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覆盖面广、表现力强,能为全民族所接受。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用自发感知的表达而形成的语言交流形式——方言,是今天普通话的根基。所以说方言是生活的、知识的、历史的、原生态的汉语,不可以随便地放弃,而应加以重视。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对方言的研究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雅言之说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华民族共同语早期是没有形成的,但是各民族在共同的生活和经济交往中总要进行必要的交际和交流,因而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某种方言作为交流的媒介,古人把这种共同交流的媒介语言称之为“雅言”。《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①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在周朝地方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即“夏语”就是当时的全国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雅言就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不仅官方交往如此,当时文人讲学也都使用雅言。《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 ①参见网络“百度百科”“雅言”词条。

关中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

关中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还以为农民说的话,比较土气,生冷硬噌,难登大雅乊堂。而实际上,在古代它是中国的官话,被称为雅言,《诗经》《唐诗》要用古代的官话,也就是现在的关中方言来读,才算是标准读音。伍永尚是一位研究陕西方言的专家。他举例说,只有用陕西话才能读通唐诗,读出韵味。 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挃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话发“se”音,没法押韵,按陕西话发sěi音,才能和陕西话“黑”押韵。 诗圣杜甫《梦李白》:“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水深破浪阔,天使蛟龙得。”其中的测,黑,色,得,都必须用陕西话来读才能押韵.按陕西话,“测”读cei,“黑”读hei,“色”读sei,“得”读dei,全诗才能押韵。 诗仙李白的《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着,冠盖何辉赫。”其中的陌、宅、赫须按陕西方言分别读作mei、zei、hei,才能押韵。

王维《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敀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这其中的白、脉用普通话来读,不能与末句的客字押韵。但用陕西话分别读作“北”“们”“肯”,就全部押韵了。 高适著名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电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按陕西方言,“色”念sei,才押韵。 陕西方言中“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乊间或渭乊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乊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乊“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乢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朱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1级4班重庆永川 402160) 提要各地方言都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也不例外。本文把重庆地区方言从以前的四川话区分出来独立的进行古语词的考证。重庆地区所保留的古语词和四川、湖广地区有较多相同的情况,这也说明了迁徙活动对现代方言的影响。 关键词重庆地区;方言;古语词;本字

Archaism word in the modern dialect of area of Chongqing Zhuy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lass four Grade four Chongqing Yongchuan 402160) Abstract The regional dialects have all kept a large number of archaismwords, the modern dialect of area of Chongqing is no exception. This text distinguish come outcarrying on textual criticism , archaism of wording independent Chongqing area dialect from Sichuan in the past. There are more the same situations in archaism word and wide area on Sichuan , lake where the area of Chongqing keeps, this has stated and migrated the impact on modern dialect of the activity too. Keyword Area of Chongqing; Dialect; Archaism word; Original form of a character

陕西顺口溜

陕西顺口溜 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 蛮临潼,鬼合阳,韩城是个球咬腿 白水能出二秆子,不如富平的八点子 金周至,银户县 ,杀人放火长安县 二球出在澄城县土匪出在两华县 孟原的风,赤水的葱 武功县的烧鸡公。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三原的媳妇不能看。 继续 长安南路砍过树,秦始皇陵盗过墓,此生行尽天涯路,陕西楞娃就是酷娱乐场所打过仗,火凤凰里嫖过娼,万里长城万里长,陕西楞娃就是强东大街上下过海,长安县上挂过彩,青山颜色终不改,陕西楞娃就是拽华清池里洗过澡,兴庆公园赛过跑,天若有情天亦老,陕西楞娃就是刁八里村口打过劫,政法门口飙过血,意气精魄坚如铁,陕西楞娃就是烈长军武校练过武,和平年代hi过舞,天下英雄皆入土,陕西楞娃就是虎婆娘床上流过汗,五一饭店吃过饭,也曾弯弓射鸟蛋,陕西楞娃就是蛮小寨路口吹过风,打架砍人立过功,万山览遍此为峰,陕西楞娃就是凶派出所里睡过觉,公安局里报过到,曾与将军驱虎豹,陕西楞娃就是暴 挖坑桌上翻过本,1+1里嗑过粉,千秋家国血未冷,陕西楞娃就是猛 往下看: 灰吴旗,愣志丹,自做聪明是延安穷黄龙,瘦宜川,甘泉醉鬼满街转 鬼洛川,贼富县,子洲公鸡住医院憨延長,瞎延川,安塞野鸡桥头站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神府的碳榆林的盖老上千万, 定靖的婊子蛮街转横佳俩地尽灰汉,吴堡出的尽山汉

呵呵,子洲出了一个王名万! 扯面宽得像裤带,男女帕帕头上戴; 四季一身黑穿戴,瞪眼锅盔像锅盖; 羊肉泡馍大碗卖,有了辣子不吃菜; 男人唱戏吼起来,女人唱戏装病态; 哭丧说唱分不开,香烟不抽耳根塞; 吃面涎水倒回来,皇上按着两行埋; 人名都被动物代,固守本土不出外; 老人都把皮影爱,手背身后走路快;家家厢房半边盖,信教只有老太太 接着往下: 陕西旧语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 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 陕西旧语 出了南门往北走, 路上碰见人咬狗。 拾起狗来砸砖头, 反被砖头咬了手。 顺手扔进河里头, 溅了一身黄干土。 蚂蚱身上害疥疮, 老牛卧在鸡架上。 蚂蚁踏的锅盖响, 老鼠骑到猫脖项。 他大十七娃十八, 月子娃娃做庄稼。 说了白话说实话, 初九过了是初八。 还有;还有:

陕西方言字

小谈陕西方言字“挏” 摘要:方言中许多有地域特色的词语,有些虽然在字形上已消失,但字音还保留在方言中,对这类字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方言字的文化渊源,也是对书面语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悠久古老的陕西关中方言里保存了许多古音古义,是汉语的活化石,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财富。本文从语音、语义、与其它方言的联系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陕西方言字“挏”。 关键字:研究;方言;“挏”;汉字 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1】这句话是说北方人说话质朴直率,言辞中保留着许多古语。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陕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其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言词和古音,是历代文化长期积聚沉淀的产物。陕西的关中方言尤然,关中方言保存了许多古音古义,是汉语的活化石, 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财富。然而,自普通话普及之后,地方语言逐渐被普通话代替,一些极雅的文言渐渐消失,或被认为是俗语而遭摒弃,以致出现大量存其音佚其字,或有其字而不识其字的现象。本文从语音、语义和、与其它方言的联系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陕西方言字“挏”。 从语音角度讲,陕西方言中经常会把衣服弄脏了,说:“把衣裳dònɡ脏了。”孩子闯祸了,说:“娃dònɡ乱子了。”手里有了钱乱花,不节约,人们责备他说:“胡dònɡ呢。”小孩儿不注意卫生,大人抱怨说:“看把屋里dònɡ得脏的,也不知道拾掇。”婴儿拉屎,小脚蹬的满床都是,大人一边收拾,一边说:“看娃dònɡ了个淫匀。”著名秦腔剧作家高培支写的《夺锦楼》里就有:“谁料到这事儿越dònɡ越大。”此意引申就是事情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例如说,事情越挏越大了。可见这个“dònɡ”使用的广泛性、普遍性和重要性。但到底是哪个字呢?陕西话是中国古老的语言,这个字显然也是一个很古老的文字,经过许多学者的推敲研究,证明它就是“挏”。

陕西土话才不土

好多不知道的的,陕西人来学习一下吧 古汉语中的“陕西话” 陕西人把“小”称为“蕞”(sui)。如陕西关中人常说:蕞马、蕞个子、蕞娃.... 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左传》:“抑语曰:"蕞尔国。" 杜预注:蕞,小 陕西人把脑袋称为:“颡”,本意为额,引伸为头。孔子: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 陕西关中方言称父母或已经亡故的祖先为"先人"。《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 陕西关中人把"妯娌"称为"先后". 《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颜师古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也。 陕西关中方言把“不耐烦”称为“叵烦”《说文》:“叵,不可也。”《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叵烦,不可烦。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

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倭也”。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喝汤(喝水)。说到“喝汤”,这汤非土话,乃文词也。蓝田人现在还这样说。汤即热水也。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 “瓤人”。陕西话里有“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记得中学课本里《信灵君窃伏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让信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彘”字。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有趣的关中方言

有趣的关中方言 方言,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一方的语言,关中的方言很有特点。(图1) 一)源远流长 有很多方言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些语言在古代是雅言,即社会流行的官语,就像今天流行的普通话。这些雅语有的可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而大多数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比如:“失鬼”一词,就来自古代的“饰诡”。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就解释为“诡,变也”。关中人用“失鬼倒棒槌”来形容一些人搞歪门邪道。 二)民族串语 就是借用少数民族的语言。 据考证,关中人把父亲叫“大”,就是从羌族转借过来的。 再如:“嘎搭马希”就是维吾尔族语。 “喀里马查”、“瓷马咯登”就是蒙古语。 “托尔木”就是阿拉伯语。 三)约定俗成 百年以来,随着外商和传教士的进入,“洋”字就出现在中国人的词汇里了。在关中地区尤其是这样,凡是舶来品或者用机器制造的物品,都被贯以洋字。 如:面粉叫洋面面火柴叫洋火 蜡烛叫洋蜡肥皂叫洋碱 煤油叫洋油鸦片叫洋烟 机织布叫洋布水果糖叫洋糖 土豆叫洋芋番茄叫洋柿子 时髦叫洋来搞笑叫洋相 就这样,“洋”字被关中人无形中纳入了自己的语言体系。 四)吸收宗教词语

如:“阿弥陀佛”就是佛教语言, “寿比南山”就是道家语言, “上帝保佑”就是基督教语言。 五)读音转异 同样的字,由于地域的不同,读音往往也就有了差异。如:“说”,普通话读Shuo, 在东府地区读“雪”,Xue, 在西府地区读“设”,She。 又如:“水”,普通话读Shui, 在东府地区读“匪”,Fei, 在西府地区读“付”,Fu。 再如:普通话的“北京”,关中话念“北京”。 普通话的“上海”,关中话念“上海”。 六)用字有趣 最典型的,就是关中方言在形容词上的使用是非常有趣的。在形容人方面: 1.有用十二属相来形容和比喻的 如:贼的跟老鼠一样犟的跟牛一样 凶的跟老虎一样跑的跟兔子一样 大的跟龙一样毒的跟蛇一样 欢的跟马驹一样绵的跟羊一样 精的跟猴一样好斗的跟鸡一样

粤语中的古汉语文化

浅谈粤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曾不止一次听人说起,粤语与古汉语有颇多相似之处,更有人说,粤语就是古代通用语言,虽然这个说法略为荒诞,却也道出了粤语比现时的现代汉语更为接近古汉语的事实。 一、平仄 古代诗词、对联写作讲究平仄,但部分诗词、对联用今日的普通话读来,却并不符合平仄规律,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海无涯苦作舟(平仄平平仄仄平)。按照对仗规则,学字本应为仄声,若是用普通话朗读,学字却是阳平。但是,如果我们用粤语朗读,这副对联就符合对仗的规则,因为“学”在粤语中为入声。又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用普通话朗读,应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并不整齐。但用粤语朗读,则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对仗严格工整。这样的例子还能在对平仄格式规定更为细致、多样的词中找到,如:《渔歌子》: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例: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用普通话朗读时,“西”字应为平,但在粤语中,“西”字为仄;“流”在现代汉语中为平,在粤语中为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粤方言的声调的确更接近古代声调。现代汉语共有四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粤语共有九声六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不难发现,粤语比现代汉语多了入声,而中古四声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由繁到简的演变,入声韵逐渐消失。下面一首小诗,反映的就是方言中塞音韵尾、合口鼻音韵尾的消失: 戏妻族语不正 唐·胡曾 呼十却为石, 呼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 总道是天因。 另据明代《中原音韵》揭示,当时已发生的声调变化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所以现代汉语是缺少入声的,而南方方言,包括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却大多完整保留了入声的塞音韵尾和合口韵尾,因而用南方方言朗读古诗,能更容易发现和体会韵律。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的是,粤语更为多样丰富的声调与古汉语中的四声更为接近,利用粤语可以更为直接地研究古音韵,粤语对于我们研究古代韵律,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陕西省商洛市方言荟萃

陕西省商洛市方言荟萃商洛人把蚂蚁叫马爷 把蚯蚓叫出窜 把蛇叫长葱 把青蛙叫河马 把贝壳叫海巴子 把螃蟹叫盘夹夹 把知了叫唔鹰 把鸟雀叫桥桥 把乌鸦叫老娃 把鸽子叫蒲果 把蚊子叫莫子 把西红柿叫洋四子 把马铃薯叫芋头 把甘薯叫红薯,也叫红勺 把深山里的人叫三里毛老鼠 把深山叫深山仡佬子 把杏子叫横 把下叫哈 把前面叫前头 把后面叫颌斗 把去年叫年死 把稻草叫桃草 把玉米叫苞谷

把你没有用叫你能chua! 撒谎叫胡说,胡扯 把那边叫乌达 把这边叫只达 把下叫哈 把骗人叫哄森呢 把谁叫森 把干什么叫干撒哩 把啥叫撒 把讨厌叫祟人,泼烦 把串门子叫游门子 把到家里歇一歇叫坐一哈嘛 把休息叫歇一哈 把讨好别人叫舔么人,也叫加摸人,添沟子把眼睛叫眼窝 把来不及了叫跟不上了 把赶集叫上旗啊,上旗起啊 把膝盖叫乞子盖 把上不去叫不得上乞; 把玉米糊叫糊汤 把父亲叫大 把大伯叫大悲 把迟了叫次啦 把漂亮叫看你西的太

把高兴叫兴的 把聪明叫灵醒 把吝啬叫参皮 把对人热情叫稀气的 把岳父叫丈人 把岳母叫丈母娘 把姐妹的丈夫叫翘担子,一翘子把飞机叫虚机 把土匪叫偷许 把非常叫须长 把妻子叫婆娘,西子 把跪下叫困哈 把被人打了叫叫人杰啦 把说话叫年传 把乱跑叫葛宁 把垃圾叫我撒 把串门叫游门子 把就是叫四得 把特别多叫多地太太 把树枝叫树股子 把没问题叫么马达 把瞬间叫翁的一哈 把蹲下叫个各旧哈 把一团叫一疙瘩

把好极了叫聊咋了 把吵架叫嚷仗 把傻子叫二干、二球,二怂; 把小混混叫二流子 把跑得狼狈叫栽死也或 把颜色混杂叫五马六道 把乱七八糟叫乱马石窝 屁股叫勾子; 把上山叫上坡!把烦恼叫挠草,把蛇叫长虫,把开始叫嘎势吧,把急忙叫紧忙,把颜色叫年瑟,把一半叫半砸 商州方言 虽没有特别之处 但早已深深烙上商州人的气息 那么朴实 那么醇厚 商洛方言好似母语陪着一代又一代的商洛人做个商洛人真好! 商洛人把蚂蚁叫马爷 把蚯蚓叫出窜 把蛇叫长葱 把青蛙叫河马 把贝壳叫海巴子 把螃蟹叫盘夹夹 把知了叫唔鹰 把鸟雀叫桥桥

粤方言与古汉语的联系

(一)引子 我们每天都在说粤语,但我们真的了 解粤语吗?许多人对粤语只是有个模糊的 概念。 粤语作为一种活化石语言,在中华文 化中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我们的研究是深 入了解与探究粤语。 (二)研究背景与方法 作为一名地道的东人,必须会说粤语 和懂粤语。虽然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但许多的广东人都放不下那蕴涵着浓浓流水气息的粤方言,究竟是什么让粤语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通过研究了解这古老的粤方言。 一课题背景 在现在这个文化大融合的社会,粤语面对着国内外的文化误解,处境愈发艰难。在古代就有“南蛮”的称呼,许多北方人都认为南方没有多少的文化底蕴,而粤语就更加是蛮夷的语言,但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粤语是保留古汉语特征最多的语言。而在外语,特别是英语,冲击下粤语正被不断地变化。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小组决定对粤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粤语正名。 在人们的意识中总会忘记粤语是最古老的古汉语继承者,或者只是模糊的有这样的概念,但就没有更深入的认识。所以,我们决定从起源,语音、字词、语法与古汉语的联系出发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我们用到了查阅书籍、上网查找、发放调查表、咨询老师与专家等对粤语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在此要感谢所有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士。 查阅书籍:我们查看了古县志、现代城市介绍、相关专业书籍、杂志、报刊等近200份。 上网查找:我们上网阅读了有关的调查与论坛、一些人士的研讨,并在网上咨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 发放调查表:我们在研究中一共做过两次调查,基本上是关于人们对粤语的了解情况的调查。 咨询老师与专家:我们通过面谈、电话、网上论坛等途径与一些有较丰富相关知识的人士了解与请教相关知识。 观看记录片:我们研究时一共观看了3部有关的记录片,也查看了一些相关的电影。 听童谣与粤剧:为了更好的了解与体会粤语的魅力,我们在研究中部忘听一些粤语表达最精华的粤剧与童谣。

经典陕西方言

陕西土话才不土——没想到陕西话这么内涵!(转来的,有意见的劳烦您绕道) 2010-01- 12 03:48 | (分类:默认分类 好多不知道的的,陕西人来学习一下吧 古汉语中的“陕西话” 陕西人把“小”称为“蕞”(sui)。如陕西关中人常说:蕞马、蕞个子、蕞娃.... 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左传》:“抑语曰:"蕞 尔国。" 杜预注:蕞,小 陕西人把脑袋称为:“颡”,本意为额,引伸为头。孔子: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 陕西关中方言称父母或已经亡故的祖先为"先人"。《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 陕西关中人把"妯娌"称为"先后". 《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颜师古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也。 陕西关中方言把“不耐烦”称为“叵烦”《说文》:“叵,不可也。”《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叵烦,不可烦。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倭也”。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喝汤(喝水)。说到“喝汤”,这汤非土话,乃文词也。蓝田人现在还这样说。汤即热水也。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 “瓤人”。陕西话里有“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记得中学课本里《信灵君窃伏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让信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彘”字。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拔剑切而啖之”。 “乡党”。“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随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和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了下来。 “毕了”(完了的意思)。来自古语:六王毕,四海一。 “林檎”。陕西农民将沙果称为“林檎”,一直以为名字很土,可是查字典,居然是文辞:高级汉语大词典,檎 qin ――“林檎”:落叶小乔木,开粉红色花,果实像苹果而小,可以吃。 国际标准汉字大词典,〔林~〕a.落叶小乔木,果实像苹果而小,是常见的水果;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花红”、“沙果”。 “得是得”。陕西话中疑问句的发问方式是将疑问助词“得是得”放在句末。日语中的疑问句发问方式和助词都与陕西方言基本相同(日语中用“得斯嘎”)。

陕西方言歌曲

陕西方言歌曲《陕西木有啥》 唉咱大家吃好了没有?好咧。. 吃好了咱把喔家伙拿出来热闹一哈 军校,啊,备马,啊,抬刀伺候.。.喂儿.。. 【段落1】 中国版图最中间陕北关中连陕南秦岭中间分界线一声秦腔吼破天 陕西到底咋个向赶紧听我给你唱中华文明这发祥文化渊源时间长 陕西其实木有啥始皇嬴政统天下唐僧译经大雁塔西游故事传万家 名城名景扬中华百位皇帝埋地下炎黄二帝渭水源文人墨客誉华夏 丝路从咱这出发向西横穿了欧亚昭君出塞别西汉幽思自叹弹琵琶 贞观之治稳江山开元盛世商业繁科举制度贤能现文化包容后人赞 西周初年把名起清朝正名叫陕西至今声名未曾变横跨秦川八百里 周秦汉唐名天下辉煌成就耀中华革命精神代代传文脉深厚最文化 【段落2】 从东往西咱慢慢谝关中东头是潼关陕西的东门黄河边人间路止潼关险当年联军把皇帝撵一路狂奔来西安慈禧老佛爷进潼关关键时候得靠老陕再往里到韩城县史记之乡逛一遍鲤鱼摆尾跃龙门古城文庙包忘看 党家村的四合院建筑瑰宝专家赞华阴旁边立华山华山论剑英雄传 西岳庙藏宫殿要论年头始于汉帝王出行游玩处金碧辉煌你得看 走到临潼骊山头烽火台上戏诸侯褒姒一笑江山丢倾国倾城满玉楼 你说陕西木有啥我们都在这儿长大你说陕西木有啥五千年的故事厚厚一沓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寸土地都有时光一茬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座城市都有那文化一大把 【段落3】 秦始皇陵兵马俑屹立千年黄土中华清池,温泉宫贵妃醉酒在其中 唐明皇,有情男三千宠爱为玉环比翼鸟连理枝长恨之歌肝肠断 骊山脚下兵谏亭西安事变让内战停临潼过了是蓝田蓝田玉石迷人眼 韩愈老汉说的颤雪拥蓝关马不前蓝田猿人百万年半坡遗址比他晚 西安东边白鹿原小说电影话变迁老房老陕关中汉手里端着大老碗 到西安你得听我谝八百里秦川正中间博物馆遗址随处见说多你可包木乱这里美食是一活摊凉皮肉夹馍最经典羊肉泡馍喋一碗让你尝尝撒叫颤西安话也有特点克里马擦不拐弯头叫撒好叫颤听不懂你赶紧念传 【段落4】 关中自古英雄汉增愣噌倔少念传高人都把姓名埋墙根蹲着谝闲传 长安古乐调独弹距今一千三百年音乐里的活化石唐代宫廷最常见 走两步咱逛咸阳大地原点可别忘biangbiang面要尝一尝有个口诀得会唱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 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 推个车车逛咸阳推个车车逛咸阳逛咸阳 秦朝的皇帝秦始皇秦朝的宫殿叫阿房项羽一把火烧光昔日繁华一片荒咸阳一过到杨凌中国第一农科城特色产业真叫猛农业研究玩滴精 往西路过法门寺皇家寺庙存舍利大唐国宝一大堆两千多件不是吹 宝鸡自古称陈仓城市形象为凤凰民间工艺美术乡周秦文明这发祥 炎帝故里青铜乡佛骨圣地周礼邦西府小吃你喋不完尝遍才知道撒叫香

方言中的古汉语

方言中的古汉语班级 09 文秘学号 06 姓名黄华 摘要: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现在人们已经再也听不到纯正的古汉语了,但是我们在方言中依然能看到古汉语的身影。可以说方言就是古语考证的一个“活化石”。因为它不仅保留了完整的古汉语的声调,古汉语全浊声母,还保留了古代汉语通语的用词和构词方式。这一切对古代汉语的研究都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方言古汉语古音保留词汇 现代人没哪个曾经听过“古人”说话,特别是古人的语音,因为汉语没有注音的特点,我们也很难找到史料来推断古汉语。可实际上,语言学家们却总是能告诉你这个字古代怎么读,那个字古代怎么读。汉语语言学家是怎么寻找古汉语的踪迹的呢?方言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从学术意义上而言,方言的确是古语考证的一个“活化石”。中国南北各地的诸种方言中,古汉语的“基因”都无处不在。 近600年来,汉语发展出了7个主要的地域方言: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后六种方言主要集中于中国东南地区。它们都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成分。 中国使用最多的方言是北方方言,近1000年来,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唐宋白话到元曲到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创作的,再加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从元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脏地带,向来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方言,因而有“官话”的名称。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但是在北方方言中也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以关中方言为例,自西周建都陕西开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由于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国都,陕西方言曾经是当时的官方语言,因此古汉语、史记以及唐诗,都需要以陕西方言来读,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词汇,读出当时的味道来。“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

陕西关中方言中一些生活常用语

陕西关中方言中一些生活常用语 1. 制达-----这里 2. 雾达-----那里 3. 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瓦 4. 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 野儿个-----昨天 6. 前儿个-----前天 7. 后个-----后天 8. 明个-----明天 9. 年四个-----去年 10. 截活-----厉害 11.截-----吃饭、打人 12. 四火-----试一试, 13. 难场-----困难,不容易办的 14. 谝喔-----聊天,说话 15. 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16. 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 禅活-----好,舒服 18. 骚情-----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 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 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 21. 马卡-----差劲 22. 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23. 细香、细法-----细致、仔细节省。

24. 了咋列-----很好,很美,非常好 25. 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26. 跟前-----周围、附近 27. 麻达-----麻烦、问题 28. 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 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 克里马擦-----快点,形容人动作快。英文:hurry up 31. 毙咧-----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 噶达马西一和滩一-----乱七八糟一大堆 33. 列远-----一边去,离远点 34. 都成怂咧-----都成什么样了啊? 35. ….成嘛咧-----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嘛咧,漂亮成嘛咧 36. 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 日踏了-----死了坏了糟了 38. 饿-----人称代词我 39. nia-----人家 40. 再-----咱们 41. 伙计-----一般指朋友、哥们、女孩子的男朋友 42. 怪----厉害 43. 寺-----是 44. 社-----说 45. 博-----不,例如:"你包社列"就"是你别说了" 46. 灾拐-----哈耸 .坏蛋, 47. 锤子-----特指男人的东西在女性面前禁说 48. 辟-----滚, 常和远连用如匹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