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发展学视角下的农户生计资产_李琳一

浅析发展学视角下的农户生计资产_李琳一

浅析发展学视角下的农户生计资产_李琳一
浅析发展学视角下的农户生计资产_李琳一

浅析发展学视角下的农户生计资产

*

李琳一 李小云

[摘要]本研究通过把定量与定性的方法与农户层面分析相结合,为从微观水平上支持一个可持续性的农户生计方式提供了基础的分析起点。生计资产的分析以可持续性生计框架为基础,分别探讨了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不同类型农户中的特征及对生计策略的意义。

[关键词]生计 生计资产 生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07)—10—0100(05)[作者]李琳一 博士研究生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市 100094

李小云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市 100094

*本文系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项目“中国高等教育中参与式学习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02009-001)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长期以来,国内对农户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农民收入问题,有关生计的研究也是在以收入为主体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国际发展领域对农户生计的思考,开始于Robert Cham bers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工作,后来又被他本人及Conw ay 等人所发展。Cham bers 和Conw ay 提出的生计概念是:一种生计“包括能力、资产(即储备、资源、要求权、可获得性)以及一种生活方式所需要的活动。”这个生计定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直接关注人们在追求能够提高生存所需要的收入水平的过程中,资产和人们所拥有的选择之间的联系。研究贫困与农村发展问题的学者们认为,生计的概念与“工作”、“收入”和“职业”相比,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更能完整地描绘穷人的生存状况的复杂性,从而更利于理解穷人为

了生存安全而采取的策略。

〔1〕

事实上,农户拥有或可以获得的资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福利,并对他们摆脱贫困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增加穷人的资产,可以增强他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增强他们对自身的控制力。

本研究在宁夏Y 县Q 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贫困地区相对富裕户、一般户和贫困户的生计资产状况,以及资产的构成与农户生计策略和福利结果的

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

二、农户生计结构中的生计资产形态

本研究参照DFID 的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把农户看作是在脆弱的背景中生存的发展单元,在其中,他们可利用一定的资产及资产的配置,实现所期望的成果或状况,从而满足他们的生计目标。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核心是五种生计资产,分别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1.农户的自然资本

从土地和产出上看,在三类农户之间,耕地的差别在于根据家庭的规模,即人口数量来分得土地;土地质量上是有差别的,在有水浇地的村庄,土地的生产率高于靠天吃饭的旱作农业的生产率,种植品种增多,种植的玉米为养殖生产提供了饲料,减少了相应的生产投入。调查村普遍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人均退耕面积从 1.7亩到3亩不等,每退耕1亩地就种1.2亩柠条等有利于生态的植物。目前,柠条只发挥了它的生态作用,今后可加工成精饲料,即可减少养羊的饲料开销。除此之外,近两年来农户开始种植苜蓿,由国家发放种子,种植苜蓿不需要大量的化肥、农药等投入,仅需投入一点化肥和较少的人力,收获的牧草可作饲料。当地已有专门的企业收购苜

蓿,并正在开拓国内外市场,该项种植可以为农户带来一定的收入。

自然资本中的水资源在农户的生产和生活中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资源。G村在2000年建设了扬黄灌渠,人均水浇地 1.5亩;M村也有水浇地。对农户来说,拥有水浇地改变了过去被动的种植业生产条件,农户尝试种植以前从未种过的粮食和蔬菜品种。水资源的可获得性为农户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机会,并因此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

自然资本尽管发挥了重要的生计功能,但并不能将其作为衡量家庭收入的标准,原因在于:在调查村,家庭整体状况好的农户并不是土地数量最多的人家,种植业收入在收入结构中只占10%左右的份额。由于兼业化生产,农户的收入可能更多的来自于打工或者其它非农收入,而并不仅仅依靠来自土地的收入。土地对农户来说不是值多少钱的问题,它已成为他们的生存保障和生活方式。预期支出的刚性和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迫使农民将经营土地作为最后的退路,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需要。

2.农户的物质资本

在调查村,大多数农户的房屋都用于自家居住,只有个别农户利用自家的房屋作为小卖部、医务室的场地,他们的房屋才可称其为物质资本。但根据房屋的类型可以比较不同类型农户的居住状况,从土木结构、砖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到砖瓦结构,反映了不同农户是否有安全的居所,体现他们的一种生存状况:贫困户各类型房屋的比例分别为66.7%、12.1%、15.1%、6.1%;一般户各类型房屋的比例分别为40.4%、19.1%、31.9%、8.5%;相对富裕户各类型房屋的比例分别为20%、25%、25%和30%。同时,还需要考虑影响农户房屋质量的其他因素,因为盖房的费用是一笔可观的支出,有的农户因为没有盖新房,家里就有富余的钱用于其他的发展项目;同样,有的农户可能因为娶亲而借钱盖房,虽然居住条件相对较好,但是在几年之内家庭的收入需要偿还盖房的支出,相应地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水平。

生产手段影响着农户的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生计的水平也因此得到改善或受到阻碍。三轮车、拖拉机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只要农户经济能力允许,他们是愿意拥有的。而摩托车可以看成是一种生活消费品,对贫困户来说不是必需的生产性工具,只是提供出行方便,因而从拥有的水平上看是有差别的。现实情况是,相对富裕户由于拥有大型生产工具,年收入就比较稳定而可观,这也是做农户生活状况分类时参考的一项指标。一般户大多拥有生产性的工具和机械,如拖拉机和三轮车,这些基本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拥有与使用保证了农户正常的农业生产。而贫困户没有大型的生产工具,有三轮车和拖拉机。极困难的农户的土地生产依靠的仍然是比较原始的劳动方式。另外,手扶拖拉机等农用运输车可以作为销售农产品的运输工具,如将农产品运到相邻乡镇的集市,售价要高于商贩的收购价。

促进生计多样性的一类重要的物质资本就是基础设施,如道路、电力、供水和能源设施。在调查村, M村靠近公路,村民出行便利,另外三个村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土路,即便如此,道路在减少资源与产出之间交易的空间成本方面发挥了多重影响:它方便人们的流动,从而获得创收的机会;同时也使农户与附近乡镇的集市连接起来,方便出售产品和获得市场信息。通电改变了农户的生活方式,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为农户的发展带来信息。自来水的使用节省了取水的劳动时间,而且可以避免因为饮用不清洁的水而得病。调查村中只有G村在2001年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工程,水质较好,其他村仍在饮用水质较差的高氟水,长年饮用造成黄牙和黑牙,不到40岁就弯腰驼背,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人力资本的降低进而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在能源利用方面, G村和F村先后建起“三位一体”的能源设施,使用情况良好,农户反映这样养猪很干净,应用“三位一体”能源方便农户烧水做饭,除冬天外,其他的季节从地里回来后便能使用,方便了很多,尤其是减少了妇女“户内”劳动的时间。应用这种有利于环境的农业技术对农户的生计有积极的影响,但目前由于农户养殖规模不大并且这项技术应用的时间不久,该技术对生计的影响评价有待进一步分析。

3.农户的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主要是指存款及以各种形式获得的借贷。储蓄和贷款都不是直接的生产性的资本,其在农户资产组合中的作用在于:它们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资本,也就是可以直接用于消费,作为农户发展生产、应对风险和打击的最直接的储备。金融资本的可获得性体现了农户在创造收入、动员和运用资源方面的能力。除了金钱储备外,在没有金融机构,或者是对金融机构不被信任的地方,人们会以其他的形式进行储蓄,例如养殖家畜常常在储备财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把它作为应对不利时期的一种缓冲措施。〔1〕

(1)存款与养殖储备。家庭收入是农户不愿透露

的信息,也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农户处于收支相抵的状态,而且农户手头能够动用的钱也是一种应对风险的储备金,回答有存款的农户极少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留在家中方便及时取用;另外的原因是因为金融机构在农村社区没有常设机构,农民一旦要用钱,取款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多。除现金形式的存款外,对大多数的农户来说,养殖的羊只可以被变卖以应对风险与打击,解决生活上急需的开销,例如支付学生的学费和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购买生产资料等。

(2)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社区还存在着非正规形式的金融,例如私人之间的借贷。在调查村,农户可能向本村或者外村的个人借钱,这种借款通常是有利息的,月利在3%左右,清偿期限从一个月到更长时间不等。在有亲缘关系的农户之间的借贷是没有利息的,而且在还款的期限上一般没有约束。

 表1 不同类型农户的农行贷款状况

类型贷款额度可获得性用 途

贫困户1000~5000元61.8%生活性开销47.6%(家用、盖房、娶亲、看病),生产性开销47.6%(养殖、种植、农用车),教育4.8%

一般户1000~14000元82.9%生活性开销35.9%(家用、周转、娶亲、看病),生产性开销46.2%(种植、养殖、买车、生意),教育15.4%,放贷 2.5%

相对富裕户2000~50000元75%生活性开销33.3%,生产性开销46.7%(种植、养殖、生意),教育20%

(3)金融机构的贷款。在F村,几乎每户都能得到农业银行的“千村扶贫”低息贷款,利息2厘4,但是各户在金额分配上是有区别的,额度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见表1)。农户贷款金额的确定是由村支书、村长和组长根据各户的发展能力和还款能力来决策的,农户基本上对这种分配没有异议。农户有了这笔资金后,可以投入生产,而这种金融资本只需要每年清偿利息,在10年的贷款期限内不需要还本,因而这部分资金的利用是可持续的。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息相对较高,大概在7%左右。信用社贷款在不同类型农户间的规模和用途见表2。

从表1和表2可看出,在调查村中,商业贷款在生产性投入方面的比例都占到相当大的份额,区别在于贫困户还是把这种资金用在传统的种植、养殖上,一般户和相对富裕户用在了多样性的生计活动中。贫困户在贷款的获得性并不占优,相对富裕户和一般户更容易得到金融资本的支持。农户从农业银行得到的扶贫贷款,其发放的初衷是为了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以使其脱贫致富,在实际操作中却受到农户其他资本的影响而产生了偏差。

 表2 不同类型农户信用社贷款状况

类型贷款额度可获得性用 途

贫困户1500~10000元44.1%

生活性开销33.3%(家

用、娶亲、看病),生产性开

销60%(养殖、种植、农用

车),教育6.7%一般户1000~60000元46.8%

生活性开销45.5%(家

用、娶亲、看病),生产性开

销40.9%(种植、养殖、买

车、生意),教育9.1%,放

贷 4.5%

相对

富裕户

2000~70000元60%

生活性开销25%(家用、

周转、娶亲、盖房),生产性

开销58.3%(种植、养殖、

生意),教育16.7%

(4)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面向农村妇女的一种发展资金,虽然利息较高,大概12%(9.6%作为年利交给县小额信贷中心,另外的 2.4%作为村大组的公用资金,用于组织日常活动),但是对于想要发展生产而手头又紧的农村妇女来说,这个利息还是低于高利贷的,而且相对于从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来讲,申请难度较小,程序上也没有那么复杂。除个别情况外,借钱后,由于有了周转的资金,资金都是实实在在地用在了发展项目上。虽然有时由于养殖的家禽、家畜没能及时卖掉,到还款期限的时候需要借一部分钱先还款,但是很快又能申请到下一轮的贷款,还清欠款后,剩下的钱接着转入发展项目中,也会在还款期限到来之前得到养殖收入。参加小额信贷的妇女,70%来自中等水平的家庭,30%是条件较差的家庭,真正实现了资金用于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发展的目的。那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农户的妇女,对于小额信贷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活动较多(每半月一次的村组活动),比较麻烦,且贷款的额度较小(首轮1000元,每个周期增加100元,目前最高2500元),所以也就没有参加进来,即便他们开始时参加了,也在经历了一、两轮贷款之后退出来了。

在小额贷款资金的使用上,一般户偏向于生活

性的支出,而贫困户和相对富裕户都有把资金用于教育支出,说明小额贷款的本意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是存在偏差的。小额信贷项目的运作改善了农村妇女的人力资本。80%以上的小额信贷户由单一的家庭经营发展到多种经营,生产规模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扩大。小额信贷不仅给农民提供贷款,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民的有效组织,有效的技术跟踪服务,使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G村在小额信贷组织的基础上还发展成立了养猪协会和养鸡协会。金融资本的运作过程中,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交往,结成了新的人际联系,潜移默化中扩大了社会资本的积累。

4.农户的人力资本

本研究从受教育程度、年龄、身体状况和技能几个方面考察了户主的人力资本情况。比较而言,相对富裕户和一般户的受教育程度都要好于贫困户。尽管如此,贫困农户普遍希望子女能接受教育,有条件的话能在外边找到好工作,教育投资被看作是摆脱贫困的最主要的途径,因而教育支出往往在家庭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对农户支出的分析,教育支出成为农户的三种最大支出之一,占到支出总额的21.9%。有的农户因为家里供养一个或两个大学生、中专生而借钱让孩子继续读书,这是一种因教育致贫的情况。

除了受教育程度之外,户主在年龄、身体状况、特长上的一些特点也体现出农户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质量:户主一般都是家庭主要的劳动力,良好的身体状况不仅能保证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而且相应的减少了家庭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在医疗上的支出,避免因病致贫的状况。从农户支出上看,贫困户、一般户和相对富裕户的医疗支出分别占家庭总支出的28.9%、21.6%和25.6%。另一方面,户主有某种特长就可以创造途径进行兼业化生产,使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相对富裕户户主有特长的占45%,较之一般户的31.92%和贫困户的9.09%,就能更好地从多样化的生计方式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户主的人力资本状况对家庭生计和福利的意义在于:首先,户主的健康保证了家庭最基本的农事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以此来保障最基本的收入来源;其次,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也影响该户是否有能力从事非农的生产活动,是否有意识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最后,户主通常是家中生产、生活决策者,会影响家庭的生产安排与教育投资。

此外,从家庭规模的角度考察农户的人力资本,调查村贫困户的家庭规模平均为4.9人,劳动力平均有 1.9人;一般户的家庭规模平均有 4.45人,劳动力平均有 2.23人;相对富裕户的家庭规模平均有4.75人,而劳动力平均有2.6人。国家统计局曾做过相关调查并得出结论认为: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的数量随家庭人口规模扩大而增加。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过多的人口数量使每个人能够享用的资源量下降,从而导致贫困的加重。通过比较,贫困户的人口负担更大,在人力资本上不具有优势。而在通常情况下,只有拥有了良好的人力资本,才谈得上发展生产,从而获得其他的资本。所以,贫困户在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数量上的不充分性也是阻碍其获取其他生计方式以增加收入的原因之一。

5.农户的社会资本

在调查村,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网络、基于地缘关系的邻居网络和基于情感关系的朋友网络。

(1)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网络支持——互助与合作。69.7%的贫困户表示在农业生产上不需要帮助,若有需要会求助于亲戚和朋友;57.5%的一般户需要求助他人的帮助,但可以从亲朋、邻居中找到人;由于相对富裕户不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生产中就较少需要帮助,20%的人表示可以通过花钱雇人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家庭网络有经济合作的功能。在生产实践中,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有许多不便之处。生产资料的购置、农副产品的销售、技术和信息的获取,一家一户的操作有诸多困难。家庭网络能提供技术互助,加强生产经营上的信息交流,集中资金开展较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2)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社会网络支持——生活照应。在日常生活上的相互照应方面,农村的互助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婚丧大事上的互助、盖房互助、外出帮忙看家的安全互助,以及借少量的钱、粮食及衣物的物质互助以帮助贫困户暂时度过难关等方面。调查发现,农户在生活上遇到困难首先从家庭网络寻求帮助。农村的家庭网络得到强化,其发挥着情感交流等重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农户参与社会保险的比例微乎其微,家庭成员有教师和公务员的人会有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除了一些农户因为孩子在学校上学,必须要参加的学生保险外,没有一个农户参与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家庭常常需要有集中的力量提供帮助,这包括对老弱病残的照顾、年轻人上学、生活费用的调剂、农忙时对家庭的照顾等,家庭网络的扩展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尽管家庭网络对农户的生计安全有重要的作用,但在调查村,由于农户的经济条件是相近的,当家庭网络圈比较小而且是同质的时候,影响某个农户的问题很可能影响到其他农户,亲缘关系就可能不会提供什么帮助。朋友和邻居的支持也是有限度、有代价的,主要问题是这些网络本身也没有什么外来资源可用,而网络内的其他成员可能也处于同样的困境之中,特别是在整个社区的脆弱性增大的危机或紧张的时期,例如遭受严重的旱灾,资源对每一户来说都非常稀缺,这时候能提供的“保障”可能仅仅是名义上的。

(3)农户的其他社会网络支持——信息的获取、信任和组织。在信息获取方面,除了可从亲戚、朋友、邻居、技术人员和村干部那里得到信息外,通过分析获得信息的“其他”方式可看出,在不同类型农户间它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贫困户通过电视、书报获得有用的信息;相对富裕户通过电视、科技书报和自学来获得信息。一般户除了上述几种途径外,还可能从赶集的过程中或者从种子公司、农业站或者外援办得到信息;不仅如此,一般户还从技术人员那里寻求信息。由此可见,一般户在信息的需求方面更为主动,他们是农村社区中动脑筋求发展的那些人。

关于“村民在借贷之中是否信任,信任的程度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在不同类型的农户间差别不是很大,因为在农村社区这样的熟人社会中人们在精神上还是彼此信任的。但是由于农户本身的资本存量很少,真正发生借贷行为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认为信任程度降低的农户觉得现在借钱一般是在有利息的情况下才能借到,不似从前那样“慷慨”帮忙了,这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网络关系的变化。

现阶段农民自我组织的程度不高,反映在农户参加某种协会或组织的比例都不高。面向妇女的小额信贷,成立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大组,每半月活动一次,除了让妇女存款的事务性活动,还有技术培训、借阅科技书报以及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交往增强。组内成员间由于联保都能得到贷款,也开始关注自己和伙伴的信用问题,这有利于良好的信贷关系的确立。而一开始活跃发展的养鸡协会和养猪协会,参加者都是自家搞养殖且养殖数量较多的人,在几次不成功的营销活动后,协会现在成了有章程的空架子。由此可见,社区内的组织和起码的社会网络能组织农户共同应付市场风险,有利于村庄的产业发育。但是,不成功的组织却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应对农民组织的建立和初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社会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意义在于:社会资本在农户生产和生活困难的时候提供了外部支持和帮助,拥有异质的社会资本对农户的生计质量有积极的影响,个人摄取社会资源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谋求建立社会关系网络被人们当作占有社会资源的捷径,关系网络也因此转化为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本,并对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

三、讨论与思考

农户的生计状况是五种生计资本综合作用的成果,农户实施不同生计策略的能力取决于所拥有的资产状况,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生计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相互结合起来以实现生计策略。〔2〕对农户生计资本的研究只是探讨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的起点,为支持一个可持续的生计方式,不同资本之间的组合方式是很重要的。

另外,可持续生计框架还包括脆弱性背景与环境(包括外部打击、季节性等)、变革中的组织(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私有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和程序(包括政策、法律、文化等),〔3〕这些都可能对农户的生计资本产生影响。因此,对农户生计问题的研究,需要在一定的发展背景下进行较为综合的考量。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农户不同生计资本的特质,创造农户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支持多样化的生计策略,对农户的增收和农村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更加微观的水平上推动直接活跃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行农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发展满足农户生产、生活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基于农民特殊的社会网络的乡土的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等。

参考文献:

〔1〕Fra nk Ellis.Rural Liv elihoods and Div ersity in Dev eloping Countries[M].Ox ford U niver sity Pr ess,2000.

〔2〕李 斌,李小云,左 停.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J].农业技术经济,2004,(04).

〔3〕李 鸥等.中国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区域农村发展专业系列教材:发展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校 对:

杨建伟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绪论 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 一、文献综述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语义学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在1893 年首先提出来的。1897 年,Breal 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1900 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Semantics :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随后,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语义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 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70 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个显著的特点。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规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从蒙塔古最初建立规范语义学到后来克里普克等人的继续发展,出现了诸如类型理论,模态理论范畴语法,博弈语义学等新的学说,特别是后来帕蒂等人对蒙塔古语义学的不断完善,充分表明了规范语义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而国内近十年的语义学研究也遍布了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对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例如张辉的《认知语义学述评》;对框架语义学的研究,例如陶明忠、马玉蕾合著的《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语义学在对隐喻的研究中的应用,例如于莹的《认知语义学框架下的隐喻研究》;对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例如康灿辉的《试论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对语义学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例如王向君的《浅谈语义学与语法教学》。而对于歧义现象的语义学研究主要是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研究,例如高桂莲、陈颖、王海岩合著的《对英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却鲜有对汉语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所以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二、歧义的成因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引起歧义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笔者将对歧义的主要成因进行分类和剖析。 (一)、语音歧义 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素引起的,一般存在于口语中。语音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同音字引起的歧义 例句:甲:“请问您贵姓?” 乙:“免贵姓zhang。” 在这个例句中,zhang既可以是“张”,也可以是“章”。在汉语中,有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语音歧义。 2、一词多音引起的歧义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来重新理解绿色经济。文中首先表明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随后提到了目前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与想法,以期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绿色经济、制度、改进与完善

对于绿色经济这个名词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它,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同时,绿色经济也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1 中国与绿色经济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都已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于是,人类开始对自己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进行反思,力图揭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经济根源。自然,中国也绿色经济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具体说明一下中国与绿色经济的关系。 1.1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从多个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对于中国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1)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世界各国都已经感觉到了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运行模式,这对中国是一种挑战。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据此,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应当把绿色产业作为第一大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是必然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08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 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城市中出现的雾霾天气以及PM2.5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绿色经济。 (3)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当前人们绿

歧义现象的研究

英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从语音、多义词、兼类词等方面,对由词汇产生的歧义进行简要分类。在语用学角度,通过例举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例子,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了歧义在广告、笑话、文学作品中的积极效应,以及在合同纠纷、英汉互译中带来的消极效应。 关键词:英语;语义学;歧义;分类 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运用当中都会产生这种语义模糊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歧义的产生和形成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本文将就英语中的一些典型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发挥语言歧义的积极作用,消除语言歧义的负面影响。 一、产生英语歧义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歧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按照不同标准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一)由语音产生的歧义 1.发音 在英语之中,有许多单词和词语都具有相同的发音。例如: ①/maidi?/,既可能是my dear,也可能是my deer。 2.停顿 ①They don't know how/good ice cream tastes. ②They don't know/how good ice cream tastes. 3.语音语调 英语单词有重音,句子也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读音的轻重可能成为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源。英语的重音变化常引起词义变化,特别是复合词的重音变化。例如:blackboard(黑板),black board(黑色的板);greenhouse(温室),green house(绿色的房子)。。(二)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多义词,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词汇内容,若句子里某个词是多义词,就可能产生歧义现象。这种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例如:

英语习语解析——认知语义学视角

Vol.28No.3 M a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3期(下) 2012年3月英语习语凝聚了英语民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英语语言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体现了英语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英语习语可以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一扇窗.可是,英语习语却因其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差异,涉及面广泛繁杂,大多与民族历史发展、地理环境、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有关,而使学生深感习语语义难以理解,难以记忆,用法难以掌握.认知语义学研究表明,语言的意义与人的认知经验密切相关,习语的意义也是在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认知机制发展起来的,本文拟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来揭示英语习语的本质,并运用概念隐喻、转喻与常规知识等主要认知机制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1 传统语义学对习语语义的阐释 传统语义学认为,习语是具有固定的结构,在语义和语法上能独立运用的词组.它的意义一般不能由各组成部分推断出来(王宗炎,1988).习语是独立于大脑理性思维和人类认知经验之外的抽象符号,它的本质是词汇,是语言系统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概念性的. 习语语义具有完整性,我们必须把习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失去了它们独立的语义,正如构成单词的每一个字母一般,分开以后毫无意义可言.习语的意义不是构成它的各个单词的意义的相加;如果将其拆分开,尽管可以理解每个单词的意义,但是仍然无法理解这个习语的意义.比如,“I am under the weather ”一句中,un-der the weather 意指“unhappy ”,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毫无无法解释,一个人怎么能“在天气之下”呢?这也正是传统语言学家从习语的语义整体性来研究习语的原因. 习语具有结构的固定性,一般不能用别的词来代替,即使是同义词也不可以,比如,have an axe to grind (另有打算),不能换成“have a hatchet to grind ”.还有,习语中冠词的用法,名词单复数的用法,动词的主动或被动形式等都是固定的,大部分都不能随便进行句法转换.传统语义学认为,习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是一种死喻,对于习语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模仿和记忆.2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习语意义阐释 2.1 习语是概念化的产物 针对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学观点,Lakoff &Johnson (1999)提出了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义观.他们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并非符号结构,也不能与客观世界直接对应,人类的知识结构,是概念结构,是人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意义是基于体验的心智现象,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意义需依靠原型范畴,概念化、意象图示来限定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对客观外界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完全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从认识空间和自身开始认识世界的.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形成了范畴和概念,与此同时也就形成了意义(王寅,2007).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习语也是人类认知和体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语言和现实之间存在思维和认知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赖范畴知识、概念结构和认知方式,就无法接近现实.习语是人类概念体系的产物,不仅仅属于语言本身的问题.习语确实有它的特殊意义,我们应看到这些特殊意义正是来源于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我们的概念体系正体现了这种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以head 一词为例,the head of deparment,head of state,head of government,head of page,head of queue,head of a flower,head of stairs,head of a bed,head of a tape recorder,head of syntactic construction …在head 的所有例子中,所表达的概念都与“头”这一概念紧密联系,表达“the front part of …”或“the vitally important part ”. 比如,在英语中有大量这样以身体词汇概念,产生的习语,play it by ear(随机应变,见机行事),rack your brains (绞尽脑汁想),turn a blind eye (熟视无睹),a stiff upper lip (泰然自若,坚定不移),keep your mouth shut and your eyes open (多看少说),从这些习语的语义,可以看出人类的认知 英语习语解析———认知语义学视角 李红珍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不可分析、任意的.认知语义学则认为习语是概念体系的产物,其意义有理据和可分析性.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解释和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关键词:习语;认知语义学;认知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250-02 250--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公租房制度建设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公租房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于住房的需求量增加。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公租房制度建设,推动我国建设工作的发展,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此外在公租房制度建设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居民住房问题上出现“夹心层”的问题。政府应对公租房的建设给予便利,对其进行一定的资金、政策支持,提出科学建设的相关的建议,本文旨在从公共经济学视角下进行討论,分析了公租房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发展障碍,并对所出现的障碍进行研究,提出了公租房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战略和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公租房制度建设的发展。 标签:公共经济学;公租房;制度建设 1、公共经济学的相关阐述 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分析政府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阐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价值和行为,解决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做的学科。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2、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2.1公租房制度贯彻过程中的问题 现阶段,各地区和国家都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对低收入者的公租房建设政策和公租房的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都十分重视,但是在我国在公租房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依然没有欧美国家完善,在融资、工程建筑、分配、管理等部分都要充分的学习相关国家的建设经验。因为资金周转、建设工期较长等问题,导致单方面的保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公租房的需求,从而形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住房政策进一步落实,我国之前以分配为主的住房制度被打破,商品房的大规模建设成为居民所关注的对象,许多政府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激励追求房屋产权,“租不如买”的心理成为普遍居民所接受的观念,人们在房屋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购买房屋,导致公租房制度无法进一步落实。 各地对于公租房这一制度都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而且由于资金支持等问题,造成公租房的选址等方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政府如果没有在公租房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完善相关的公租房政策,就会导致公租房空置的情况,无法真正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水平。 2.2公租房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公共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第3章 1、有两个公民的埃奇沃思盒子: 张三与李四,只有两种商品A与B。A的总数量就是 12 单位,B的总数量就是12单位。回答:如果张三的效用函数就是: U C(B,P)=B+P, 李四的效用函数就是U T(B,P)=B+P,找出帕累托最优点。 2、假设一个只有两个消费者的经济:张三与李四。如果社会福利函数就是W = U L + U P,效用可能性边界就是:UPF = U L + 2U P,,求解最优点。 3、如果张三的效用曲线就是下式所述,她在商品X与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就是多少? U = 2X1/4Y3/4? 4、一个交换经济,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比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大,就是帕累托均衡不? 5、假设一家竞争性厂商的边际成本就是MC=2+2q。假设厂商产品的市场价格就是$13。 a) 求厂商的产量。 b) 求生产者剩余。 1、因为埃奇沃思盒子中的每一点MRSs都相等,所以每一点都就是帕累托最优点 2、最优点就是一个边角解,好像商品就是完全替代品,李四什么都没有,张三得到全部 3、为了求MRS, 分别求X的偏微分与Y的偏微分,得到(1/3)(Y/X)、 4、可能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选取点,使得边际转化率等于MRS,从数学的观点来瞧,找到这些点就是很困难的,有时根本不可能。 5、q = 11/2、生产者剩余= ?(11/2)11 = 121/4、 计算题 1、假设有两个人,需求曲线相同,都就是Q = (33/2) – (P/2),求水平相加与垂直相加的需 求曲线。 3、如果市场供给曲线就是P=10,用第一题中垂直相加得到的市场需求曲线找出市场 均衡产量。 4、给定下列需求曲线:Q = 32 – P 与Q = 16 – (P/2) ,垂直加总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5、假设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就是: X = (P/3) – (32/3) 。进一步假定该产品的市场 需求就是X = 25 –P。求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 计算题答案 1、水平加总: Q = 33 –P, 垂直加总: P = 66 –4Q、 3、Q* = 1 4、 4、需求曲线有两部分:Q 介于0 与16之间,需求曲线就是Q = (64/3) –(P/3); Q介于 16 与32之间,需求曲线就是Q = 32 –P。 5、两条曲线不会相交,因而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量就是0。 计算题 1、假设一家工厂A生产假发。由于生产假发,还会有相应的副产品,必须排放有毒的 气体。汽车制造厂B紧邻工厂A,受到了假发厂外部性的影响。假设假发厂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供给曲线)就是X=(2/5)P- 2, 市场需求曲线就是X d=15 - P/2。假发的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因为它研究的既不 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

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 【摘要】滋生于欧美的当代比较语言学,并不一定能成功解决所有语言教学难题,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文章从词汇层次,特别是从语义学角度的词义分类和动机方面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可为进一步作这方面的研究起一定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对比分析《呼啸山庄》语义学动机词义分类 词汇的对比研究包括分析词态学和语义学。本文从后者,即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语义学是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1984年在美国举行的一 次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六年后英文本《语言学》出版。Breal 在书中首次对语义学的研究从目标和方法角度作出了系统 分析。语义学被确立为一门分支学科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早期语义学、语源学、结构语义学和多元语义系统研究。与传统语义学不同,现代语义学注重对词汇语义学和句法语义学的研究。本文把重点放在词汇语义学上,这对于从词汇角度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中译很重要。 许余龙曾对比较语言学这样下定义:比较语言学是一门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有系统的共时描述,旨在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和相异之处,并找

出这种相似和相异含义的语言学分支。这为一些语言学家所接受,比较语言学也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开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关注过或一直重视着比较研究这一课题,如赵元任、吕淑湘、刘糜庆、王宗言、许国璋和B.L.Worf,Robert Lado(1957), Catford, Holmes, Hatim。《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英文原版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艾米莉?q勃朗特的作品,艾米莉?q勃朗特因所写小说的独特而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称为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中国大陆上出现了三种中译版本,其中以杨苡和张玲、张扬两种译本最为流行,本文选这两种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 一、文献回顾 1、词义的分类 毋庸置疑,现代语义学的研究目标是词汇意义,而词义是难以定义和分类的。根据现代朗文英语词典,“meaning”(意义)一词指的是:①意思;含义。②重要性;价值;意义。 ③意味深长的。[1]684本文在此采用第一种定义。一般而言,西方语言学界对词义有三种典型的分类。Grice从应用语言的角度把语义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意义、应用永恒意义、场景意义和说话场景意义。而Kitty则在Grice的研究基础上把句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横跨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又是政治学几个分支之中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政治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公共经济学就是一门经济学角度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一门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要弄清楚政府是什么;第二,要研究政府应该做什么,要履行哪些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职能,如调节社会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做出生产决策”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以事实依据和调查材料为基础,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来解释事物现象的本事和内在运行规律。也就是说,会带事物现象本身“是什么”以及“将会怎样”这些问题是实证研究法的核心。用事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What is) 规范研究法: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四、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 1、与微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看来,最基本的单个经济单位是居民和企业,前者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后者是经济中的生产者,每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大化。 2、与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正式借鉴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政府行为进行了更广泛研究,细致考察了政府经济行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后果。 3、与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把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等基本概论作为自己评价政府经济行为的出发点。 4、与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 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运动。 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为着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开竞争,由此形成的经济内部的必然的联系和影响。 供求机制:是指通过商品、劳务和各种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来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一种机制。通过商品价格作为中介发挥作用。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公共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第3章 1. 有两个公民的埃奇沃思盒子:张三和李四,只有两种商品A和B。A的总数量 是12 单位,B的总数量是12单位。回答:如果张三的效用函数是:U C(B,P)=B+P,李四的效用函数是U T(B,P)=B+P,找出帕累托最优点。 2. 假设一个只有两个消费者的经济:张三和李四。如果社会福利函数是W = U L + U P,效用可能性边界是:UPF = U L + 2U P,,求解最优点。 3. 如果张三的效用曲线是下式所述,他在商品X和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U = 2X1/4Y3/4? 4. 一个交换经济,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比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大,是帕累托均衡吗? 5. 假设一家竞争性厂商的边际成本是MC=2+2q。假设厂商产品的市场价格是$13。 a) 求厂商的产量。 b) 求生产者剩余。 1. 因为埃奇沃思盒子中的每一点MRSs都相等,所以每一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 2. 最优点是一个边角解,好像商品是完全替代品,李四什么都没有,张三得到全部 3. 为了求MRS, 分别求X的偏微分和Y的偏微分,得到(1/3)(Y/X). 4. 可能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选取点,使得边际转化率等于MRS,从数学的观点来看,找到这些点是很困难的,有时根本不可能。 5. q = 11/2. 生产者剩余= ?(11/2)11 = 121/4. 计算题 1. 假设有两个人,需求曲线相同,都是Q = (33/2) – (P/2),求水平相加和垂直相加的 需求曲线。 3. 如果市场供给曲线是P=10,用第一题中垂直相加得到的市场需求曲线找出市场均 衡产量。 4. 给定下列需求曲线:Q = 32 – P 和Q = 16 – (P/2) ,垂直加总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5. 假设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X = (P/3) – (32/3) 。进一步假定该产品的市场 需求是X = 25 –P。求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 计算题答案 1. 水平加总:Q = 33 –P,垂直加总:P = 66 –4Q. 3. Q* = 1 4. 4. 需求曲线有两部分:Q 介于0 和16之间,需求曲线是Q = (64/3) –(P/3);Q 介于16 和32之间,需求曲线是Q = 32 –P。 5. 两条曲线不会相交,因而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量是0。 计算题 1. 假设一家工厂A生产假发。由于生产假发,还会有相应的副产品,必须排放有毒 的气体。汽车制造厂B紧邻工厂A,受到了假发厂外部性的影响。假设假发厂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供给曲线)是X=(2/5)P- 2,市场需求曲线是X d=15 - P/2。假发的生产导致的边际损害是X=P – 1/2. 。 a. 求假发厂假发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b. 求社会最优的假发产量水平和价格。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出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出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 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答: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 摘要:歧义是存在于古今中外所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含义模糊现象,或者存在两种或多种意义解释的现象称之为语言歧义。由于英语的词汇量很大,语法又比较灵活,语言歧义现象在英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引言 语义学,也可以称为“语意学”,是涉及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专用术语,以自然语言涵义为对象,以对语言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主要内容。歧义的“歧”是指“不一致”,“义”指的是意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歧义现象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①。歧义在语言运用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说:“歧义是语言中反常的通病”②。因此,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不仅能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还能有效避免语言歧义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障碍,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从语义学角度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词汇歧义现象分析 2.1 多义词歧义 多义词指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意义的词。在句子中,多义词的出现往往使句子产生歧义。美国语言学家G.L.Brook曾说:“一词多义是歧义的语言基础”③。把一个多义词用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情况下它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如果一个多义词的几种意义在同一个句子中都能成立,那么,此句就有了歧义。例如“Are you engaged?”一句既可以理解成“你忙吗?”又可以理解成“你定婚了吗?”。 2.2 同形异义词歧义 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拼写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同形异义词并不是同一个词,它不同于多义词,而是有着不同词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式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一种语言现象。同形异义词又可以分为:同音异义词、同形同音异义词及同形异义词三种形式。例如:I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这是摩尔牌香烟广告,该商标的同音同形异义词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与数量有关的形容词。 为什么我们能同时处理多个意义而不产生混乱呢?认知语义学中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能够说明其原因,“家族成员中具有某种相似特征:体态、相貌、眼睛的颜色、步态和气质都有一些相似和重叠地方”④。人们凭直觉既可准确判断某人属于某一家族,又可识别其家族成员之间的细微差别。世界是由无限种类

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第二版(蒋洪)第十八章复习资料及答案

第十八章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在汇总纳税时,下列哪项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A.不允许 B.限定条件准予 C.准予 D.无条件 答案与解析:选B。 2.下列项目中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一部分费用的是()。 A.分得的红利 B.股票转让收入 C.有奖销售中奖 D.租赁财产所得 答案与解析:选D。 3.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分得的利润,在中国境内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按哪个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纳所得税税款?() A.40% B.50% C.60%

D.100% 答案与解析:选D。 4.下列资源中,属于我国资源税的应税资源有()。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利资源 D.土地资源 答案与解析:选B。资源税是以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 5.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 A.房产市价 B.房产余值 C.房产原值 D.房产净值 答案与解析:选B。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企业所得税征收时,允许在税前列支的税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答案与解析:选ABCD。 2.下列个人所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每月减除费用800元的项目有()。 A.偶然所得 B.工资薪金所得 C.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D.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E.股利收入 答案与解析:选BC。 3.关联企业间的购销业务不能按照独立企业间的业务往来作价时,税务机关有对其交易价格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 A.按照独立企业间同类业务活动的价格 B.按关联企业之间协定的价格 C.按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 D.按再销售的第三者的价格 答案与解析:选A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B.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保证用于城市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 C.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与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同时缴纳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C 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 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 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 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 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

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中的歧义现象

2010 年 1 月
ISSN 1009-5039
hwsy@https://www.doczj.com/doc/af16569892.html,
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 https://www.doczj.com/doc/af16569892.html,
Overseas English 海 外 英 语
Tel:+86-551-5690811 5690812
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中的歧义现象
周 燕
(广东工业大学 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95 )
摘要:歧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它指一个词或短语有多个不同的意义。 歧义在广告中广泛应用。 该文试从歧义的定义、歧义的 分类以及歧义在广告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歧义在广告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有用性。 关键词:歧义;一词多义;广告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0)01-0147-02 义之间有历史渊源,这样的多义就是一词多义 ,以 下 是 一 个 典 型例子: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 这 是 Weigh-watcher 冰 淇 淋 公 司 专 为 减 肥 者 设 计 的 冰 淇 淋的广告。 “spoil oneself ”指尽情享受,“spoil one's figure ”指身 材变胖。 该广告的意义在于说明 Weigh-watcher 冰淇淋味道好 又不会让人变胖。 天仙牌风扇的广告:“吹出来的名牌”。 此 处 的 “吹 ”为 一 词 多 义 ,它 有 两 种 含 义 :“吹 风 ”和 “吹 牛”。 电风扇厂家的意旨显然不在后者,不 过 通 过 有 意 制 造 歧 义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 定义及其语言学意义
歧义指一个词或短语有多于一个 意 义 , 通 常 提 供 其 他 信 息可消除歧义。 以 下 是 一 个 歧 义 的 例 子 :I promise I'll give
you a ring tomorrow. “giving someone a ring ”的意思可以是给某
人打电话。 但是,很明显上句话中的“ring ”还可以 指 手 上 带 的 首饰,因此这是一个歧义句。 对意义的解释是理解歧义的关键。 “什 么 是 意 义 ”这 个 问 题历来是语言学家、修辞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伍 谦光教授在其《语义学导论》中这样说:“意义是 语 言 和 世 界 之 间的联系,我们用语言来传达信息或表达意愿” [1]。成功的交际 在于双方对信息的理解, 这里的 “信息” 就 是 我 们 所 说 的 意 义。 但是,交际意义和字面意义通常不一样,我们所说的意义 应该包括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两个方面。 Sperber 和 Wilson 在 他 们 的 《关 联 理 论 》中 [2],都 从 语 用 角 度 对 歧 义 有 类 似 的 论 述 。 因此,说话者有时有意使用歧义句来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 正 是意义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语言充满活力。 因此,人们非但不 避 免 歧 义 ,而 且 将 其 广 泛 应 用 于 文 学 、政 治 、法 庭 辩 论 以 及 幽 默等场合 [3]。
② 同音同形异义:它是指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和一词多
义 的 区 别 在 于 :首 先 ,这 些 意 义 之 间 没 有 什 么 规 律 ,意 义 之 间 不具有相互推断性;其次,这些意义缺乏一个中心意义。
I'm More satisfied. Ask for more. 这 是 摩 尔 牌 香 烟 广 告 ,该
商标的同音同形异义词是英语中一个常用 的 与 数 量 有 关 的 形 容词。 再看看下面这些例子。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 东风汽车广 告 ) ”,和“春兰,盛开在妩媚的春天 ( 春兰空调机 ) ”都使用了与上 面类似的手法。 还有如“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早 晚 ”既 指早上和晚上,又指迟早。 为什么我们能同时处理多个意义 而 不 产 生 混 乱 呢 ? 认 知 语 义 学 中 的 家 族 相 似 性 (family resemblance )理 论 能 够 说 明 其 原因,“家族 成 员 中 具 有 某 种 相 似 特 征 :体 态 、相 貌 、 眼 睛 的 颜 色、 步态和气质都有一些相似和重叠地方 [5]”。人们凭直觉既可 准确判断某人属于某一家族, 又可识别其 家 族 成 员 之 间 的 细 微差别。 世界是由无限种类繁多,性质、形状 和 颜 色 各 异 的 物 体组成的。 我们不是单个逐一地认识世界,而是按照群体去认 识。 也就是说,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范畴化。 Labov 曾经说 过,“如果语言学是关于任何问题的研究,那就是范畴。 即研究 如何通过对各自不同的单位或单位群进行 范 畴 化 将 意 义 转 化 为声音”[6]。
2 歧义在广告语中的重要性
广告在现代高度商业化社会具有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对 人 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广告商力图用广告来影响消费者, 因此广告文体应运而生。 由于消费者不愿 花 较 长 时 间 来 研 读 广告, 广告必须能在较短时间内抓住读者 的 注 意 力 并 说 服 他 们。 广告语言同样不能回避歧义,一个好的广 告 必 须 具 有 “销 售力”,即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同时还要具有 “记 忆 价 值 ”,即 让人们能记住它。 在广告中恰当使用歧义 能 增 强 广 告 的 销 售 力及记忆价值 [4] 。
3 广告语中歧义的分类及作用
在这一部分, 我将具体分析歧义 是 如 何 增 添 广 告 的 魅 力 的。 总的来说,歧义可以分为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
1) 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可以分为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
义。
2) 语 法 / 句 法 歧 义 :语 法 歧 义 指 一 个 句 子 能 进 行 多 种 语 法
分析的性质。 出现语法歧义时可能一个词 有 两 种 词 性 或 一 个 句子含有多个同音同形异义词。 下面是一些例子:
① 一词多义:如果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并且这些意
收稿日期:2009-12-18
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语言学研究
1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