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

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七月 1

目录

I................................................................................................................... 言前

31............................................................................................................... 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

件 ..............................................................................................

4 ..................................................................................................... 3术语和定义61:5万土地利用数据缩编技术指标 .. (4)

6 ..................................................................................................... 4.1数学基础64.2定位要

素 .....................................................................................................

64.3 ............................................................................................................ 地貌7交通运输用地

4.4..............................................................................................

8...................................................................................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5

10.................................................................................... 4.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4.7地类图

斑 ...................................................................................................

11 ................................................................................................... 零星地类4.811行政界

线 ................................................................................................... 4.9基本农田要

素 ............................................................................................ 4.1012注

记 .......................................................................................................... 4.1112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综

合缩编技术指标 ...................................................... 513数学基

础 ................................................................................................... 5.113定位要素

5.2 ................................................................................................... 13地

貌 .......................................................................................................... 135.3交通运输用

地 ............................................................................................ 135.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地 ................................................................................. 145.5城镇村及工矿用

地 ..................................................................................... 5.616地类图

斑 ................................................................................................... 5.717零星地

类 ................................................................................................... 185.8行政界

线 ................................................................................................... 185.9基本农田要

素 ............................................................................................ 5.1019注

记 .......................................................................................................... 195.111:25万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缩编技术指标6 ...................................................... 19数学基

础 ................................................................................................... 6.119定位要素

6.2 ................................................................................................... 20 I

20地貌 .......................................................................................................... 6.3 20............................................................................................ 6.4交通运输用地

216.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

23.................................................................................... .6.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地类图斑

6.7 ...................................................................................................

256.8零星地类 ...................................................................................................

基本农田要素6.10............................................................................................ 25注

记 .......................................................................................................... 6.11261:50万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缩编技术指标 ...................................................... 726数学基

础 ................................................................................................... 7.126定位要素

7.2 ................................................................................................... 27地

貌 .......................................................................................................... 277.3交通运输用地

7.4............................................................................................ 2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7.5................................................................................. 2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7.6 ..................................................................................... 30地类图

斑 ................................................................................................... 7.731零星地

类 ................................................................................................... 7.832行政界

线 ................................................................................................... 7.932基本农田要

素 ............................................................................................ 7.1032注

记 .......................................................................................................... 337.111:100万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缩编技术指标 .................................................... 383数学基

础 ................................................................................................... 8.133定位要

素 ................................................................................................... 8.233地貌

8.3 .......................................................................................................... 34交通运输用地

8.4 ............................................................................................ 3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8.5................................................................................. 35城镇村及工矿用

地 .8.6.................................................................................... 37地类图

类 ................................................................................................... 388.8行政界线

8.9 ................................................................................................... 39基本农田要素

8.10............................................................................................ 39注

记 .......................................................................................................... 8.11391:400万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缩编技术指标 .................................................... 409数学基

础 ................................................................................................... 9.140定位要素

9.2 ................................................................................................... 40地

貌 .......................................................................................................... 9.340交通运输用地

9.4............................................................................................ 40 II

4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5 43....................................................................................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6.44地类图

斑 ................................................................................................... 9.7

45 ................................................................................................... 行政界线9.845基本农田要素

9.9............................................................................................

注记 .......................................................................................................... 9.1045

III

言前

保证系列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体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相关要求,制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地区实际需要,对本规范的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并须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耀林、温明炬、韩永顺、张炳智、孙毅、李万东、曾珏、焦利民、高莉、辛丽璇、李琪、吴明辉、杨祝辉、杨淳惠、汪莹、刘中秋、周莲芳、梁耘、曾巍、霍淼、牛春盈、白晓飞。

I

II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由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核查成果数据库(1:1万)逐级综合缩编到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1:400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技术指标,用于指导和规范全国范围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核查成果数据综合缩编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本规范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规范性文件均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规范性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941.1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18315

GB/T 18316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GB/T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技术报告 XXX国土资源局 二○○九年七月 目录

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技术报告 洛阳市XXX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工作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数据库建设工作从2009年1月至2009年2月28日,经过6个月的不懈努力工程现已全部结束,特编写本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实施过程、技术方法、技术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 1.建库概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及《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要求,按照《XXX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具体方法,进行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工程,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洛阳市XXX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数据库建库目的和任务 第二次土地农村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通过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建立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权属和基本农田、后备资源为一体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立规范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体系,为我局实现高效、准确的动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用途管制、农用地转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为城市建设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制订土地利用计划提供依据。

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建立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后备资源等内容,集图形、图像、属性、表格和文档资料等数据为一体的、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依据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1997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用户手册

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 用户手册 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1数据准备 (1) 1.1目录组织 (1) 1.2注意事项 (1) 2软件操作指南 (2) 2.1注意事项 (2) 2.2检查内容 (3) 2.3检查流程 (3) 2.4操作指南 (3) 2.4.1数据库检查 (3) 2.4.2辅助工具 (36)

1 数据准备 1.1 目录组织 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按规定的要求组织数据,然后通过任务的方式来完成整个检查过程。 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接受的数据必须符合土地变更调查要求的数据内容 和组织方式,否则质检工作可能无法正常运行。 样例数据的文件目录组织方式如下图: 文件夹模板可以从下载的安装包中的“报送县级成果目录模板”获取,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修改主目录名。 整库成果主目录名的命名规则是:县名+“(”+行政区划代码+“)”+“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如莱阳市,主目录名为“莱阳市(370682)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基本农田成果主目录名的命名规则是:县名+“(”+行政区划代码+“)”+“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基本农田成果”。如莱阳市,主目录名为“莱阳市(370682)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基本农田成果”。 1.2 注意事项 关于数据成果及其目录安排有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 (1)子目录“汇总表格->Excel格式数据”中的文件需按本软件安装包提供的Excel 模板格式组织,且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权属单位代码

表存在且内容不能为空,否则报送的数据可能无法正常导入到系统中进行检查。 (2)子目录“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下只能包含一个VCT文件,该文件为Topo1格式,内容包含全辖区全图层要素。如果没有VCT文件,或VCT文件存在格式 错误无法正常读取,先删除该错误的VCT文件,然后直接拷贝SHP格式的数 据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原格式数据->矢量数据”目录下;注意SHP数据 必须带有空间参考信息(prj 文件),以便检查任务可以正常创建。 (3)子目录“原始数据格式->省级下发县级行政界线”中的内容必须为SHP格式的面状行政区(XZQ.SHP),“省级下发县级行政界线”文件夹下只能有这一层数据, 内容为全县辖区范围的面。该SHP数据必须带有空间参考信息( prj 文件)。该 面必须与报送的VCT中的行政区层保持一致,不能存在偏移和修改,否则检查 任务无法正常创建。 2 软件操作指南 2.1 注意事项 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不同用户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环境(如ArcGis版本、Framework版本等)的不同,可能会造成拓扑检查结果不稳定。 (2)在用户的电脑上,按照软件安装的步骤,配置好软件的运行环境。 (3)运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的安装包,当桌面出现“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的快捷图标时,说明安装成功,双击运行即可。 (4)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之前,用户需要对数据成果进行仔细确认,包括文件的组织结构和文件的命名方式等。 (5)在下载的压缩包中包含一个县级调查成果文件结构目录,用户可以根据要求将文档中的示例数据替换为本县真实数据。如果没有真实数据可以使用示例数据 熟悉软件操作。 (6)在双核3.0GHZ处理器 1G内存的计算机上,质检软件检查300M的数据时所需要的时间,数据导入时间大约是30分钟,自动检查(数据处理部分)时间大约 是60分钟,自动检查(执行自动检查部分)时间大约是120分钟,在检查过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是二次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 建设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国家对二次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借助于国土资源主干网和金土工程及“一张图”工程的支持,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基础数据,满足国家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建成长效的数据上报和快速更新机制,保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广泛需求。 (二)任务 1.建设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统一汇交和整合集成,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存储。在平面方向,保证各区域数据成为逻辑无缝的整体。在垂直方向,通过统一的空间坐标定位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叠加和套合。在数据内容上,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影像等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逻辑一体化管理。 2.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按照土地调查和软件开发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开展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等建设工作,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统计汇总、更新交换等功能完备的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国土资源日常应用需求。 3.长效的数据更新和上报机制建立。 开展土地调查数据上报及更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更新和上报的长效机制,开展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实现对变更信息的及时汇总统计,以及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维护,保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现势性。 二、原则与依据 (一)原则 1.统一标准。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和使用保密协议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和使用保密协议 甲方:市国土资源局 乙方: 为确保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安全保密,根据国家《保密法》、《测绘法》、《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为防止数据丢失、拷贝或者被盗等泄密问题发生,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保密协议: 第一条: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保密数据指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标准分幅图幅,图幅号。 、 第二条:保密数据使用范围 仅允许乙方在项目中使用该成果。 第二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从事涉密测绘成果生产、加工、保管和使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生产、加工、提供、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成果,应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必须按照保密要求,对数据严格管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该数据。 2、乙方必须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密级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严防泄密。

3、乙方对数据只享有有限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不得擅自将数据转让、转卖、借给他人(第三方),该数据的任何格式或者任何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乙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并应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修改、转换的内容向提供单位备案;不得将原始数据或者其衍生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登载。确需委托第三方加工生产的,经甲方同意后必须与第三方签订成果保密责任书,并报甲方备案。乙方应监督第三方在项目实施中加强数据保密管理,并在项目完成后监督其销毁,项目实施过程中和事后发生的该数据相关的泄密事故,乙方应承担连带责任。 4、甲方要按照项目的要求,及时向乙方发放数据。 第三条责任 * 1、甲方因管理数据不善,造成泄密损失,由甲方承担。甲方不因该数据本身的瑕疵而对使用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2、乙方在使用该数据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管部门的规定,其使用权即无条件终止;乙方因管理数据不善,造成泄密损失,由乙方承担一切法律责任。第三人擅自将数据转让、转卖、借给他人,使资料所有权人和国家蒙受重大政治、经济损失,由泄密方负全部法律责任,乙方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条协议时效 本协议长期有效。 第四条其他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数据库建设标准补充规定 一、关于《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补充内容 (一)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数据的数据结构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附录A的规定执行。基本农田图斑图层“基本农田图斑编号”字段长度由18位改为20位。 (二)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的层要素的约束条件修改为O(可选),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中不提交。 (三)坡度图。表9坡度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删除“田坎扣除系数”字段。 (四)地类图斑。表10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地类备注”字段,序号为“14”,字段名称为“地类备注”,字段代码为“DLBZ”,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约束条件为“O”,备注为“条件可选”。批而未用土地填写“P”。 增加“耕地坡度级”字段,序号为“15”,字段名称为“耕地坡度级”,字段代码为“GDPDJ”,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见表35”,约束条件为“O”,备注

为“耕地必选”。原序号为14-23的字段序号依次顺序递加。 (五)行政区。表5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描述说明”字段,序号为“7”,字段名称为“描述说明”,字段代码为“MSSM”,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非空”,约束条件为“M”,海岛区域填写代码01,非海岛区域填写00。 (六)宗地。“土地用途”字段约束条件改为“O”。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不需要提交宗地的相关扩展表(包括表15、16、17、18、19)。表21界址点属性结构描述表中,“界址点号”字段的备注内容为“全县统编”。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 5 数据库结构定义 (6) 6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5) 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8) 8 元数据 (28)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14 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ISO 19101] 3.2 要素属性feature 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 ISO 19109]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装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 3.5 实体 entity 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类。[GB/T 17798]

MapGI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

MapGI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流程数据是整个库体的灵魂,而数据准备是整个建库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农村土地建库中这几个文件是必须的:行政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代码表,接合图。 一、入库前数据准备 首先处理的数据是线(接边拼接后):线的图层(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等),线的拓扑检查(悬挂,自相交,重叠等情况),线微短线检查(长度小于0.8mm) 注记:线状宽度;权属名称;图斑号地类码等。线检查无误后就可以合并线进行检查造区:行政区,地类图斑。通过建库系统下的工具:建立属性结构,根据文件赋属性等功能自动批量赋入一下属性。需要手工赋入的属性项如下: 行政区:行政区代码。 界址点:界址点号,界标类型,界址点类型。 线状地物:宽度,地类码,权属性质,扣除比例。 地类图斑:地类编码,权属性质,坐落代码,权属代码,扣除地类系数。 1、行政区属性结构 表1 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

2、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见表6) 3、地类图斑属性结构(见表10)

二、建库 2.1影像管理 功能菜单如下: 2.1.1影像转入 主要是将TIF、JPEG、IMG等影像文件转为MSI影像文件,有如下对话框:

一、通过“转换数据类型”后面的“下拉列表”选择要转换的数据类型; 二、通过“添加文件”添加若干个要转换的文件,添加完毕后会在“转换文件列表”中列举出所选择的要转换的文件; 三、通过“目标文件目录”后面的按钮选择目标MSI文件的存放目录,如果不选择目标文件目录,则转换后的目标MSI文件会默认存放在和原文件同一个文件目录下; 四、点“转换”,执行影像转换,出现如下转换进度: 四、转换完毕后,会有如下操作成功的提示: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一、基本要求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成果汇总统计上表之前,应对数据库成果进行检查,数据满足如下要求: (一)数据库图形面积计算要求 数据库中图形的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国土调查办发[2008]32号)的要求进行,经过控制修正的图斑面积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椭球面积检查规则的要求。 (二)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要求 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的要求,进行图幅面积控制和分幅累加计算,并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三)各级面积统计逻辑基本要求 1.县辖区控制面积应等于村级单位控制面积之和,等于全县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2.村级单位控制面积应等于本村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3.乡级控制面积等于各村级单位控制面积汇总值。

二、基本步骤 (一)建立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从数据库中各图层生成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检查基础计算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二)将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的单位转换为公顷,强制调平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形成基础统计表,检查确保基础统计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三)基础统计表是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的基础,在基础数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类面积统计报表均由该基础统计表生成。 三、基础计算表结构 基础计算表按村级单位为单元,分组统计排列。基础计算表的单位为平方米,参考表结构如下(基础调平的基表结构仅供参考,各软件可接合自身软件特点设计基表,调平方法需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河南省××县二调文字成果 ××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成果分析报告 (农村部分) 组织实施单位:××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承担单位:××××××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四月

目录 一、概述 (1) (一)县域概况 (1) (二)土地利用特点 (1) 二、农村调查成果 (2) (一)外业调查成果 (2) (二)数据成果 (2) (三)图件成果 (2) (四)文字成果 (3) (五)数据库成果 (3) 三、成果分析 (3) (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 (3) (二)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 (6) (三)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7) (四)与前成果对比分析 (7) (五)成果应用前景分析 (16) 四、土地利用的经验及问题 (17) 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18) 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0) (一)向居民点要潜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21) (二)向违规用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1) (三)向低效土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2) 七、结论 (22)

一、概述 (一)县域概况 ××县位于豫东平原,…………。 (二)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 ××县全县未利用地仅有3161.64公顷,土地开发利用率高达97.77%,土地垦殖率70.65%。 2、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量少 ××县人均耕地量已接近土地承载极限。××县总人口131.56万,人口密度为896.28人/ Km2,是河南省人口密度(554人/Km2)的近一倍,人均土地资源量仅为0.11公顷(1.65亩);人均耕地量为0.08公顷(1.20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量(0.11公顷)的72.73%,河南省人均耕地量(0.09公顷)的88.89%。 3、城镇村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10.58公顷)比重较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41981.39公顷)的15.57%,高于河南省平均比重(11.08%)约4个百分点;纯农村居民点用地19993.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08%,人均居民点用地0.0171公顷(171m2),远远超出了《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农村居民用地标准。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2013-12-30 | 来源:地籍管理司| 【大中小】【打印】【关闭】 (2013年12月30日) 国土资源部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并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主要地类数据 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 其中,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上述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全国基本农田10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 园地: 1481.2万公顷(22218万亩) 林地:25395.0万公顷(380925万亩) 草地:28731.4万公顷(430970万亩)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73.9万公顷(43109万亩)

交通运输用地:794.2万公顷(11913万亩)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69.0万公顷(64036万亩) 另外为其他土地。 二、全国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 (一)耕地分布 全国耕地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耕地2629.7万公顷(39446万亩),占19.4%;中部地区耕地3071.5万公顷(46072万亩),占22.7%;西部地区耕地5043.5万公顷(75652万亩),占37.3%;东北地区耕地2793.8万公顷(41907万亩),占20.6%。 (二)耕地质量 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735.6万公顷(116034万亩),占57.1%;2~6度耕地2161.2万公顷(32418万亩),占15.9%;6~15度耕地2026.5万公顷(30397万亩),占15.0%;15~25度耕地1065.6万公顷(15984万亩),占7.9%;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244万亩),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见表1)。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107.6万公顷(91614万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见表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 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 )。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利用DEM确定耕地坡度分级 技术规定 (试行)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六月

目录 前言........................................................................................................................................................... I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 (1) 3.1 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 (1) 3.2 格网 (1) 3.3 格网单元 (1) 3.4 坡度 (1) 3.5 坡度栅格数据图 (1) 3.6 坡度分级图斑 (2) 3.7 坡度分级图 (2) 3.8 耕地坡度分级图 (2) 4总则 (2) 4.1 目的 (2) 4.2 组织形式 (2) 4.3 DEM选择 (2) 4.4 比例尺 (2) 4.5 数学基础 (2) 4.6 补充规定 (2) 5资料收集 (2) 5.1 DEM (3) 5.2 行政区域调查界线 (3) 6技术路线及流程 (3) 7生产坡度分级图 (4) 7.1 DEM预处理 (4) 7.2 坡度计算 (4) 7.3 坡度分级图 (5) 8确定耕地坡度分级 (5) 8.1 确定方法 (5) 8.2 要求 (6) 8.3 编制耕地坡度分级图 (6) 9成果 (6) 9.1 坡度分级图成果 (6) 9.2 耕地坡度分级图成果 (7) 10检查验收 (7) 10.1 坡度分级图 (7) 10.2 耕地坡度分级图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坡度分级要素属性表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耕地坡度分级图式图例 (11) 附录 C (参考性附录)坡度分级元数据文件 (1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核查软件用户手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核查软件用户手册

1 前言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核查软件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质量检查和成果核查工作提供高效的自动化辅助软件工具,通过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计算机辅助质量检查,实现对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数学基础、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正确性和精度的全面检查及评价,保证土地调查成果的正确性,提高数据质量检查工作效率,确保报送成果能够满足国家级成果数据库的入库质量要求。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核查软件检查的内容包括资料完整性检查、对数据库成果的质量检查、错误记录的查看和输出,以及对质量的评价。 通过本用户手册您可以查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核查软件的详细使用说明,了解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核查软件的功能,迅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2 软件使用指南 2.1 数据准备 2.1.1 数据要求 原始的汇交数据格式必须符合《关于报送第二次全国土调查县级调查成果的通知》的要求。 将原始的汇交数据导入到质检软件中,是从vct格式转换到个人数据库格式的过程,必须确保转换过程数据无损失。 注:本系统只支持GEOTIFF格式的影像数据。 2.1.2 核查任务 由县级单位提交原始汇交数据,在通过质检软件导入后生成质检任务,在核查软件中需要选择质检任务来新建核查任务,通过核查软件进行地类一致性判读。 2.2 检查内容 核查软件包括内业核查和外业核查两个部分。 内业核查包括面积汇总检查模块、地类一致性判读模块、基本农田检查模块、地方复核模块。但在数据库质量检查和面积汇总检核合格的基础上,成果核查软件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地类一致性核查,即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17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技术规范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前言 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证数据库成果质量,促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的相关要求,制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其中,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依据《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金土工程试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依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对本规范的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并须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备案。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附录R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全国土地调查办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温明炬、韩永顺、张炳智、孙毅、曾珏、高莉、李琪、吴明辉、辛丽璇 参加编写人员:杨祝晖、戴建旺、胡小华、陈红兵、梁耘、曾巍、陈金、王莉、王永俊、刘凤君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第一部分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2) 4 总体设计 (2) 4.1 建设任务 (2) 4.2 数据库体系结构 (2) 4.3 数据库逻辑结构 (3) 4.4数据库内容及分层 (4) 4.5 数据字典 (5) 4.6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5) 4.7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 (5) 4.8 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 (6) 5 准备工作 (8) 5.1 方案制定 (8) 5.2 人员准备 (8) 5.3 软硬件准备 (8) 5.4 管理制度建立 (9) 5.5 数据源准备 (9) 6 数据采集与处理 (12) 6.1 数据采集原则 (12) 6.2 数据采集方法 (12) 6.3 各要素数据采集 (22) 7 数据入库 (26) 7.1 数据入库流程 (26) 7.2 数据检查 (27) 7.3 数据库参数设置 (28) 7.4 矢量数据入库 (28) 7.5 DEM数据入库 (29) 7.6 正射影像数据入库 (29) 7.7 元数据入库 (29) 7.8 系统运行测试 (29)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 摘要:从地类调查图开始,通过全数字化处理手段和软件开发,阐述了全数字化内业处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介绍了一种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业处理方法。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类调查图;数据库;电子台帐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调查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调查,可以及时反映各地类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变更情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再分配提供必要的数据。这项工作的外业和内业都涉及大量的图形和数据信息,人工对其进行处理,往往效率低、误差大。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内业处理工作中,开发应用了相应的数字化处理软件,从而使之变得高效和准确。 一、设计思想 内业处理的设计思想是:外业调绘成果经正射投影编绘地类调查图,经扫描、影像处理、矢量化后成为数字化图后,按照一定规划将图斑号、地类代码、座落、权属、零星地物、线状地物、飞地、争议等信息标注到图上,余下工作便全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高效、准确地得到最终结果,形成变更数据及变更后的电子台帐。作业中我们使用的是洛德公司的土地详查变更软件,由于我们的数据与该软件保持了共享特性,只要将自己的电子台帐作简单转换,即可成为该软件的电子台帐。而为使该软件及其数据有更广泛的应用基础,对控制区、图斑的划分和编号采用与该软件相一致的方法。 二、控制区、图斑的划分及编号 控制区以统计最低级别的行政单位(一般是村)来划分,以图幅内村界和内图廊线所形成的每个区域为一个控制区,由于内图廊线的分割,同属一个村的土地,可能会有几个控制区。控制区的编号包括控制区号――乡镇号――村号三级编码;属于外县的控制区则按控制区号――乡镇号两级编码。控制区号以图幅为单位,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编定,邻县亦然;村号则按各乡镇内逐村编号,这样控

《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实施方案》解读

《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实施方案》解读近期,一批土地调查数据成果通过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土地调查成果共享应用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公开。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实施方案》新鲜出炉,相关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共享应用机制正紧锣密鼓建设之中。 土地调查数据由过去单一发布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到如今的主动公开、广泛共享,体现了国土资源部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聚焦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部地籍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题解读。 为什么要“主动公开、广泛共享”? 土地调查成果是记录土地位置、范围、地类、权属等信息的基础数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随着“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已成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各项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发改、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和行业,得到广泛认可。 然而,受制于机制和技术等因素,目前除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通过国土资源公报等方式公开外,大多数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和资料还停留在依申请公开和部门内部使用阶段,尚未真正建立起主动公开、广泛共享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随着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统一监管的需要,亟待加强数据共享应用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土地调查成果的对外公开与共享应用。 事实上,通过全国土地详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国土资源部目前已构建起集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应用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业务链条。 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初步完成,数据基础进一步夯实——目前,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积累数据量已近300TB,核心数据内容全国覆盖,各类调查专题数据无缝衔接。基于大数据技术,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对土地调查等各类成果的有效存储与管理,形成了管理有序、支撑有力、公益权威的数据资源基础设施。此外,经过多年努力,土地调查数据共享管理制度规范框架初步形成,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各类数据应用系统研发稳步推进,效果明显。这些都表明,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已经具备了相当基础。 哪些内容和对象将纳入共享应用? 按照数据内容,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城镇地籍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成果。按照数据类型,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统计汇总表、图形数据、影像数据以及文字报告等。 本次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部系统内部共享应用机制,理顺共享应用流程并满足移动办公需要;建立政府部门间高效畅通的部门数据共享应用机制;提高和扩大土地调查数据的社会化应用服务水平和应用范围,满足社会公众对土地调查数据的实际需要。 根据土地调查数据应用需求,公开与共享的数据内容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契入,主要包括历年来的土地调查统计数据、土地调查空间数据以及土地调查专题数据等。其中,面向部系统内部共享应用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以及土地调查数据库等空间数据成果;面向政府部门共享的数据,主要根据部门需求,在对土地调查数据库抽吸加工的土地调查部门空间数据成果;面向社会公众的数据包括土地调查统计数据、1∶100万以下土地利用缩编和图集数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 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七月 1 目录 I................................................................................................................... 言前 31............................................................................................................... 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 件 .............................................................................................. 4 ..................................................................................................... 3术语和定义61:5万土地利用数据缩编技术指标 .. (4) 6 ..................................................................................................... 4.1数学基础64.2定位要 素 ..................................................................................................... 64.3 ............................................................................................................ 地貌7交通运输用地 4.4.............................................................................................. 8...................................................................................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5 10.................................................................................... 4.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4.7地类图 斑 ................................................................................................... 11 ................................................................................................... 零星地类4.811行政界 线 ................................................................................................... 4.9基本农田要 素 ............................................................................................ 4.1012注 记 .......................................................................................................... 4.1112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综

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编写参考(供参考)

XX市第二次土地调查 报告(农村部分)编写参考 为保证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规范、统一,顺利开展成果验收工作,现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XX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等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以下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总体要求 (一)报告种类 土地调查报告是土地调查重要成果之一,是对土地调查工作过程和成果的全面总结、分析和评价,是调查成果应用的基础。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自检报告等,并将实施方案作为附件放在最后。上述报告应分别编写,但汇编装订在一起。 (二)基本要求 1、应符合国家和市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阐明土地调查技术路线的科学性、作业过程的严谨性、所获成果的可信性和权威性。 2、应从工作组织、技术方法、成果分析等不同角度对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做全面总结,能具体反映各级调查单位土地调查的组织实施、技术路线、成果质量等内容。 3、应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基本资料,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突出对成果的分析,使文字报告具有广泛性、实用性和现势性,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指导。 4、应反映本地特点、突出本地特色,并做到内容充实,层次清晰,文句通顺,条理性强,前后一致,文、表、图并茂。 5、文字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和原始资料数据的获取日期。 6、各报告引用数据应统一、一致。 7、报告封面需落款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承担单位两家。纸质报告需加盖县级二调办专用章。 二、报告格式 (一)报告的组成 报告一般由封面、目录、正文、附录等几部分组成。可以根据结构需要增加封

一、封二,其中封一一般用于说明编委会组成,封二一般用于编写前言、序或者说明等。 文字报告结构,一般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层次进行编写。成果分析报告和专题研究汇编等可以增加章、节。 正文由文字、表格、插图组成,正文后可以附图、表。 (二)排版要求 1、文字报告应使用能够进行图、文、表格等混排的文字处理软件编写,上报的电子文档应能被Microsoft Office2003的Word读出。纸质报告应双面打印装订。 2、目录、正文,均应以奇数页码开头,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小五号。目录用小写罗马数字编排页码,正文从“1”开始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偶数页码无文字可以空白。 3、目录用宋体五号。正文中一级标题编号采用“一、二、……”编号,用小三号黑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二级标题编号采用“(一)、(二)、……”编号,小三号楷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三级标题编号采用“1、2、……”编号,小三号仿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四级标题编号采用“(1)、(2)、……”编号,小三号仿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二级以下标题后可加句号,并直接接正文。正文采用小三号仿宋体,“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 4、正文中引用的各类图、表内容,应包括编号、名称、图表内容及注释等。其他内容根据需要增加。图、表可以统一按章编号,形式为“图N—M”(意为第N 章第M图)或“表N—M”(意为第N章第M表)。没有设章的,可以全文统一编号,形式为“图M”(意为第M图)或“表M”(意为第M表)。表的编号和名称统一置于表上方居中位置,图的编号和名称统一置于图下方居中位置。编号和名称中间空两字间距。文字内容在其所在单元格中垂直方向居中。数据内容水平方向右对齐,垂直方向居中。 5、图表编号和名称用四号黑体,图表单位用五号宋体,图表项目用五号黑体,图表内容用五号宋体,注释内容用五号宋体。 6、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标题用书名号括起来,发文字号用圆括号括起来。 7、所有文字报告用纸统一采用国际标准纸型A4型,要求格式统一,装订整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