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是指现代

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汉语从结构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汉族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时称为“雅言”汉代时“通

语”,明代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新中国称“普通话”。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

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

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6.现代汉语的特点有:㈠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声调。

㈡词汇方面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②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③双音节词占优势。㈢语法方面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第二章语音

1.语音有三种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

本质属性。

2.语音的物理属性1.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在一

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振动次数的多少,叫频率。频率越高声音越高。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强。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越持久,声音就越长。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三方面的原因①发音体不同。②发音方法不同。③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3.语音单位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气流在

口腔或者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

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㈡音节是语音结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㈢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中元音牵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指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㈣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4.记音符号:汉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①用汉字记音,有直音法和反切法。

②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后的“注音字母”。③用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

5.《汉语拼音方案》用途:①给汉字注音。②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③作为

我国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

6.声调符号:一二三四声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符号标在主要母音上。

轻声不标。

7.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

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1、看阻碍的方式:①塞音②擦音③赛擦音④鼻音⑤边音2、看声带是否颤动,分为清音和浊音。3、看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8.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也有的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韵母按照结构可分为单

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型又可以分为开口呼合口呼撮口呼和齐齿呼四类。㈠单元音韵母:1、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元音:看舌位的高低(开口度的大小)、看舌位的前后、看圆唇不圆唇。2.单元音韵母包括舌面元音单韵母和舌尖元音单韵母。㈡复元音韵母是由复元音构成,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有的韵母可以分为韵头、腹韵、韵尾,三者的轻重长短并不一致。可以充当韵头的只有i、u、ü,可以充当韵尾的只有i、u、和n、ng。其中,韵腹在前的叫“前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后的叫“后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居中的叫做“中响复元音韵母”㈢带鼻音的韵母9.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

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的语音特点有①调值主要是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②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语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也没有跳跃。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在统一基调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调

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0.标调法:①声调符号一定要标在一个元音的主要元音即韵腹上。②iu和ui

这两个韵母中,声调符号应该标在后面的u或是i上。③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略掉。④轻声音节不标调。

11.所谓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之中的一种特殊音变,即

在一定条件下读的又短又轻的调子,轻声有区别意义和区别词性的作用。12.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

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儿化有以下左右:1.区别词义2.区别词性

3.表示细小亲切或者喜爱的感情色彩。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

左右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

14.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一方面是

出于人的生理上的货句子结构上的的需要,停下来换气或者使结构层次分明,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从意义上的联系来看,词与词可以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义整体,这就叫做“意群”。“意群”可大可小,在较大的意群里,还可以按照疏密不同的意义关系和结构层次再划成更小的一些的意义整体,这就叫做“节拍群”。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地音叫做重音,有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有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形式。

第三章文字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汉字是记

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2.汉字的字体:汉字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

及草书、行书等字体。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是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一般以石鼓文和刘文。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简化而

成的。隶书分为秦隶、汉隶两种。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秦代篆书隶书并用,小篆是官方运用的标准字体,秦隶是下级人员运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秦隶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隶又称古隶,实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秦隶和汉隶的主要区别是秦隶的笔形是平直方折的,汉隶有撇捺和长横有波磔;秦隶残存着隶书的某些篆书的某些痕迹,汉隶就很少有篆书的痕迹了。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楷”是规矩整齐、可为楷模的意思。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来的,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楷书同汉隶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笔形不同,楷书的笔画没有波磔,字形方正,书写简便。以上几种字体都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正是运用的字体,而草书、行书一直是辅助性的字体。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保留了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体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是楷书的草鞋,没有章草的波势,今草简易快速,但大都不易辨认。狂草是唐代产生的,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很少有实用价值。行书产生于东汉末,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它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好写好认,切合实用。

3.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而是平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

点和线,复合笔画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笔画的组合有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偏旁由笔画构成。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4.造字法: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象形就是描绘食物形

状的造字法,象形字为数不多,但是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活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方法。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他们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这种造字法也有局限性,因为用象征性的符号和提示符号来表示词义是

很困难的。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做会意,分为异体会意字和同体会意字。有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做形声字。

5.汉字简化原则:①简化偏旁②同音代替③草书楷化④换用简单符号⑤保留特

征或轮廓⑥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汉字的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定量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现代通用汉字大体在6000到9000之间。现代汉语常用字在三四千个。定形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这其中包括整理异体字、异体词等。定音是规定现代汉语用语的标准读音。定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主要有义序法(按照字义进行分类来排列顺序)、音序法(按照字音排列字的顺序)和形序法(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三类。其中形序法主要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和号码法。

第四章词汇

1.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确定语素可以用代替法,如“蜡烛”,包括

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自由语素是指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半自由语素是指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结合成词,构词位置不固定。不自由语素是指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其他的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固定。

3.词是在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是“剩余

法。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识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是“扩展法”。

4.词的构成: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

担者。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单纯词有单音节的和多音节的。多音节的有以下几类:⑴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分为①双声的: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联绵词。②叠韵的: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③其他的。

⑵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相叠而构成。⑶音译外来词。由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⑴复合式①联合型②偏正型③补充型④动宾型⑤主谓型⑵重叠式⑶附加式①词缀+词根②词根+词缀。5.词义的性质:⑴词义是词的内容。⑵词义的概括性。⑶词义的模糊性。⑷词

义的民族性。

6.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般说来,实词多有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色彩

义。⑴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叫概念义。⑵词还有附属的色彩义,也可以称作附属义。分为①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②语体色彩,可以分为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③形象色彩。

7.词义的分解可以分为义项和义素。㈠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①词

有几个义项,其中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这叫基本义。其他的义项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而来的,叫转义。转义主要是通过比喻和引申两种方法产生的。②词根据义项的多少可以分为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和多义词(有两个以上的义项)③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而意义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㈡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一组词可以有共同语素和区别语素。义素分析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明确分析对象。②进行词义比较,找出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③义素确定之后,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也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联系。

8.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他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

来的类。语义场可以分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

9.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

词。同义词的差别:⑴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①意义的轻重②范围的大小③个体与集体的不同④搭配对象的不同⑵色彩方面的不同①感性色彩不同②语体色彩不同⑶词性方面的差异。同义词的作用:⑴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⑵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⑶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⑷可以使语气委婉。⑸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10.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构成反

义词的两个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反义义场的类型有:⑴互补反义义场(不是A就是B,没有中间状态),如生和死。⑵极性反义义场(肯定A 就否定B,但是有中间状态),如大小。反义词的作用:⑴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现出来⑵多组反义词的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势的作用,强调意思的作用。⑶反义词可以构成及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⑷反义词具有鲜明

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颖而又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⑸反义词作为语素可以用来构成合成词。

11.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语境对词

义的作用:⑴根据语境解释词义。⑵语境使词义单一化。⑶语境使词义具体化。⑷语境增加临时性的意义。⑸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12.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⑴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

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一般词汇是指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⑵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古语词又包括历史词和文言词。古语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①可以使语言简洁匀称。②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③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包括

①音译外来词②音意兼译外来词③音译加意译外来词④字母外来词。⑶行业

语是各种行业应用词语,或者叫专有词语。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

13.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包括成语、

惯用语、歇后语。⑴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征。成语一般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例外。四字格有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连谓、兼语几种形式。⑵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有动宾式、偏正式、主谓式。简明生动、通俗有趣事惯用语的主要特征。⑶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14.词汇的发展变化:⑴新词的产生。⑵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⑶词义的演变

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

第五章语法

1.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和

民族性。

2.语法单位可以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型

叫做句类,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类型叫做句型。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又分为名词主

谓句、动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3.句子成分:主语是谓语陈述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动语在前,表示动作

行为,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成分,并与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修饰语可以分为定语和状语。定语时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谓语有时候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4.词类的划分有三种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意义,其中主要是词的语法

意义。其中以功能划分,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当然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

5.实词⑴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⑵动

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其中比较特殊的有①判断动词是。②能愿动词③趋向动词。⑶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⑷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⑸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⑹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又叫单位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和复合量词。

⑺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⑻代词

有代替、指示作用。可以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或者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⑼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⑽叹词是表示感叹以及呼唤、应答的词。

6.虚词:⑴介词: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

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⑵连词:用于连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⑶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语法意义,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和其他助词。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依据所表示的语气不同,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7.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

词组。短语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其中助词短语包括的字短语(如该来的)、所字短语(如我所知道的)、比况短语(暴风雨般的掌声)。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做句子成分,另一方面是成句。

8.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

条件下也可用名词性词语充当。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主要是就主语所表示的人、事物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说的,可以概括为施事、受事和当事三种。宾语的构成材料也可以分为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宾语的意义类型也可以分为三类: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当事宾语。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描写性短语和限制性短语。

状语不只是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等充当;状语的意义类别可粗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类。

9.补语前面的中心语是谓词性词语,补语可以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

短语充当。包括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间处所补语、可能补语。

10.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者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

成分,但是句意上又是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独立语可以分为四种:插入语、呼应语、感叹语、拟声语。句子可以根据不同的的标准来分类,根据语气分出的类叫做句类。根据结构特点分出的类叫做句型。句类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是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疑问句是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祈使句是要求对方做或者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

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叫做感叹句。句型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指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可以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其中动词谓语句较为复杂,可以分为:⑴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⑵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让、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⑶连谓语: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做连谓句。⑷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者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做兼语句⑸动词之后先后出现近宾语远宾语两层宾语的句子叫做双宾语⑹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主谓句,可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

11.句子的各个成分处于通常位置上的是常式句,为了强调、突出某一句子成分,

或者为了变换句法而点到原有语序的是变式句。常见的变式句有主语和谓语

倒置、定于状语和中心语倒置。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说话时往往会省略去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叫做省略句。

12.复句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类

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所谓结构上互不包含,是说互不做句子成分。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用关联词语来表达的,叫关联法,不用关联词语表达分句间的结构关系的叫做意合法。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其中联合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关系、顺承关系解说关系、选择关系、递进关系。偏正复句可以分为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多重复句是指有多个结构层次的复句,其分句间层次关系在两层以上。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的。紧,是紧凑,指复句的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好些词语被压缩掉了,它是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13.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句群

和复句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句群和复句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句群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类型和复句的分句间的关系类型基本是相同的。句群和复句的根本区别是构成单位构成单位不同:句群的构成单位是句子,复句的构成单位是分句;其次,二者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不同,在复句中经常成对运用的关联词语,有些在句群中不能出现。句群的类型可以分为:并列句群、顺承句群、解说句群、递进句群、选择句群、转折句群、因果句群、目的句群、假设句群、条件句群、衬附句群。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句群叫多重句群,又叫复杂句群。只有一个层次的叫一重句群或简单句群。

第六章修辞

1.修辞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

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言环境也称语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

等。

3.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入手。⑴意义的锤炼

①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②力求准确妥帖。③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

整体和谐。④力求色彩鲜明,这包括感情色彩鲜明和语体色彩鲜明。⑵声音的锤炼①注意音节整齐匀称。②注意声调平仄相间。③力求韵脚和谐。④讲求叠音自然。⑤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4.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长

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从长句的形式看,一般包括四种因素:⑴修饰语较多。⑵联合成分较多。

⑶某一成分结构复杂。⑷分句中结构层次较多。

5.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做整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

用的一组句子叫做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结构不同,所用的句式也多种多样,因此所表达的内容不像整句那么集中,但是散而不乱,也比较灵活,容易避免单调、呆板,能取得生动、感人的效果。

6.对事物做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同

一事物虽然可以用肯定句或否定句来表达,但是两者语意轻重强弱有别。在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口语句式;把在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很少出现的句子叫书面语句式。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三方面:

⑴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复杂,比较

严谨,多用长句。⑵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关联词语用得较多。⑶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

7.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者说明道理,这种词格叫比喻。比喻里被

比方的事物叫做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的词语叫喻词。

比喻中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是像、仿佛、似的、有如、一般等等。暗喻又叫隐语,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成为、变成、等于等喻词。借喻不说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本体事物不具有喻体事物的某方面的特性,以反托正,相反相成,这叫反喻。

8.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者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

格叫做叫做比拟。被比拟的事物成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成为拟体。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9.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

代,也叫做“换名”。借代的种类可以分为⑴特征、标志代本体⑵专名代泛称

⑶具体代抽象⑷部分代整体⑸结果代原因。

10.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

连,又叫“顺拈”。拈连的种类可以分为全式拈连(甲乙两事物拈连词都出现)和略式拈连(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拈连词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11.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做夸张。

夸张可以分为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12.利用语言或者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

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做双关。双关的种类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13.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者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这种辞格叫做仿词。仿词可以分为音仿和义仿。

14.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做反语,也

称“倒反”“反话”。反语的种类可以分为以正当反和以反当正两类。

15.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

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做婉曲,也叫“婉转”。婉曲的种类叫做婉言和曲语两类

16.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

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叫做对偶。对偶,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对偶的种类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17.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

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辞格叫做排比。排比的种类可以分为句子排比和句子成分排比两类。

18.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者递降的语句,表达层

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做层递。它借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层递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

19.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这种辞格叫做顶真,也叫联珠。顶真的修辞作用是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

周密。⑵状物叙事,条理清晰。⑶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20.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

系,这种辞格叫做回环。回环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21.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辞格,

也叫对照。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的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对比的种类可以分为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两类。对比和对偶不同: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的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的对称。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上说是对比,就形式上说是对偶。这是辞格的类属兼属现象。

22.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

做映衬,也叫衬托。映衬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23.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

做反复。反复的种类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类。

24.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做设问。反

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但是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的意思包涵在问句里。

25.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

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相互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26.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叫做警策,也叫精警或

警句。警策的种类可以分为1、主宾重复判断。2、表意相反相成。3、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27.辞格的综合运用,包括辞格的连用、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套用。辞格的连用

是指同类辞格或者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连接使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28.语体风格: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语体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交际目的的不同,语体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公文语体又叫事物语体,它是适应事务交往目的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公文语体使用的词语⑴有多种专用词语、文言词语。⑵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内容、范围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词语:⑴大量运用专业术语⑵不断吸取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政论语体也称宣传鼓动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政论语体使用的词语具有以下特点:⑴具有广泛性⑵不断吸收新词语。文艺语体也称艺术语体,它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在运用语言的声音、意义、色彩和结构等方面,文艺语体努力追求艺术化,给人以美的教育和享受。文艺语体的语言特征包括:⑴情感性⑵形象性。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 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 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 3)音节结构表 4)拼合规律表 5)变调的规则4条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汉语声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调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轻声 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 (区分声母、韵母) 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 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āng 中的“ng” 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án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ā , xiā ,guài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如:gān , gēng ,guān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án 和lán :共 h , l, a , n 4个音位 hán 和nán :共 h , l, a 3个音位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2.国际音标 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原则:“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二、语法的性质 (一)抽象性(二)稳固性(三)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单独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称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实词)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实词都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是不同类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2)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这有两种表现:(甲)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乙)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词的形态有两种:其一指构形形态。其二指构词形态。 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现代汉语上期末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但它一发即逝,不能流传久远。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易于反复琢磨、加工,使之周密,因此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现代汉语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北方方言: 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 (3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以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为代表;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三汉语的地位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 汉语的国内、国际地位 1980 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确定普通话为各民族之间交际的法定共同语。 1973 年 12 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将中文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工作语言,使得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1 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 2 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 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 3 语法方面(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短语和句子 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4量词十分 丰富 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的民族的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间交往的大事,也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工程。1.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不同方言区区的人们人际交流2.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3.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手段。

笔记 现代汉语(下)课堂总结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2.语法的含义(1)语法规律的本身 (2)语法学 3.语法学 含义: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发展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分类:词法,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4.语法体系的含义(1)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德真题,是自成的系统。 (2)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语法是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众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语法也不例外。但是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的多。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联系的系统。如果废弃旧的规则而马上换一套新的规则,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不同语言的语法有同有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之所在。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 (1)语法单位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单位。 (2)句类: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 按照语气标准,句子分为四类: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 (3)句型: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 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A.主谓句:a名词谓语句 b.动词谓语句 (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划分) c.形容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B.非谓语句:a.名词性非谓语句 b.动词性非谓语句 (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划分) c.形容词性非谓语句 d.叹词性非谓语句

现代汉语辅助笔记1

第一章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从结构上: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xx话代表xx: xx话湘方言: xx话赣方言: xx话客家方言: xxxx话闽方言: xx话粤方言: 广州话 3.现代汉语特点: P7 词汇方面: 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语法方面:

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用语序和虚词,词、短语、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第二章(重点) 第一节语音概说 1.语音: 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语音性质: (1)物理属性: 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各自定义见P15) (2)生理属性 (3)社会属性: 语音的本质属性 3语音单位: (1)音素: 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角度划分。Eg: 爸(ba)可分为b和a两个不同音素 音素分: 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 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如: b p m f 元音: 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 o e 辅音与元音区别(P20见课本):1.受阻与否: 最主要区别, (2)音节: 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Eg: 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 个音节,一般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3)声母: 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注意: 声母可以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做声母,只做韵尾。如: 光(guang)中的辅音ng)韵母: 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如,海(hai)中ai就是他的韵母(其他详P21) (4)声调: 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现代汉语笔记

第六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二、修辞和语境 语境一般分为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两种。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密切。它指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主观语境因素;二是客观语境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致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语料随语境而变异、创新,表达方式也随语境而定,从而不难明确语境的作用:一是制约语言活动的内容;二是对顶言语的表达方式。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作用:(一)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二)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三)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修辞的作用也决定了我们学校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词语锤炼需要富于创新精神。锤炼词语首先要锤炼思想。语境的制约,词语的调度,都不可忽视。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一、意义的锤炼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意义锤炼牵涉多方面:要 (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要力求准确、妥帖; (三)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四)要力求色彩鲜明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为褒,改变情感色彩 (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北语黄廖版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北语黄廖版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北京爱考机构https://www.doczj.com/doc/af2138164.html,北语最权威的专业课辅导机构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

《现代汉语》杨润陆、周一民北师大版(笔记)讲解

现代汉语·笔记 绪论 Ⅰ.现代汉语引论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定义:人们发声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语音符号。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 (2)书面语形成之后,反过来也会对口语的发展和规范起一定的影响作用。3.语言符号的特点:规约性、系统性、生成性、能指性。 4.语言的本质: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现象。(3和4 注意看书理解)5.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是一门接近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 6.语言类型: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综合语。 7.语系:九个;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 8.我国的语系:汉藏、阿尔泰、印欧、南岛、南亚。 二.汉语与汉语言文字学 三.现代汉语的含义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重点) Ⅱ.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一.共同语和方言 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1.脉络:(1)书面语:唐宋以后的白话白话文运动 ————五四—双流合一 (2)口语:金元以来的官话国语运动三.现代汉语方言概述 1.闽、粤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最大,吴方言次之,客家、赣、湘方言与普通话

的差别比闽、粤、吴方言小。 2.差别成因:主要是由于历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而人口分布、移民迁徙、地理环境、异族接触又是形成的差异的主要原因。 3.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北方方言:北方话或官方方言;北京话代表;分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上海话代表; (3)湘方言:长沙话代表 (4)赣方言:南昌话 (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代表 (6)闽方言:闽南厦门话;闽东福州话 (7)粤方言:广州话代表(白话) Ⅲ.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一.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声调作用大 4.浊音数量少 (二)词汇方面 1.语素以单音节为主 2.复合构词法占优势 3.双音节词占优势 4.私自词丰富 (三)语法方面 1.不以词的形态变化为主要语法形式是汉语同印欧语系区别最大的特点,可将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 a.语用的语序变化 b.语义的语序变化 c.语法的语序变化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标准、功能标准见教材第174-176页 2.实词与虚词的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 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 4.各词类的语法特点及内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 第三节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句型系统 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见教材第209页 2. 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现代汉语通论》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以上属语音的韵律特征,与音色相对 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结合以下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1.3.语音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7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1.语法分析有哪些基本手续? 答:三个手续: ①切分 ②归并:语音形式和意义相同,既具有同一性,同一性的单位可以归并为一个单位。 ③分类 2.什么叫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有哪几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语法单位即从语流中切分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和语法研究相关的片断。 (2)语法单位分四种: ①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有意义的片段/成分) ②词:最小的独立运用的语言成分/语法单位/片断。 ③词组:任何词和词的组合都是词组。 ④句子:处于单说状态的语言成分就是句子。 (3)语法单位间的关系 1数量上的变化关系 2)实现关系性质上的变化关系 3.如何切分语素和词?什么叫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如何切分出来的? 答:(1) ①语素的切分:运用对比法切分语素 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1)音译2)剩余语素(一用语素)3)简称语素4)并合语素(两个语素,同时成分,无法线性区分) ②词的切分 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语言成分,独立运用有两个要求:一是可以单说,二是固定组合。 这就可以通过扩展性和透明性切分词: 1)扩展性:词的内部通常是不能扩展的。

扩展的原则:a、保持基本意 B、用来扩展和插入的成分一次只能包含一个层面 2)透明性:根据原则可推导或视而可识 A、意义透明:不可以由组成成分的意思推导出整体的意思 B、结构透明:一个组合的结构关系可以看得清楚(结构的重新分析也属于结构不透明) C、功能透明:[因为功能不透明,所以前面可以加程度副词] 特殊情况:离合词:可以扩展的词,不连续词。 词的切分的总的原则是看它的凝固性 (2) 4.如何确定语素和词的同一性? 答:归并的标准是同一性,包括意义的同一和语音形式的同一。 5.汉语有哪几种句法结构?能区分各种句法结构。 答:五种句法结构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语音 (4) 第三章文字 (8) 第四章词汇 (10)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概念: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文学语言: 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3.语言: 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共同语与民族共同语: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基础方言: (1)含义: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2)以何种方言为基础方言: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方言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人口等。 6.现代汉语的两种形式: (1)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2)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7.现代汉语规范化: (1)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 (2)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 ①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 ②词汇方面: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 ③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不代表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是说北方话词汇有很大的普遍性,但并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说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白话文著作为典范,但应指出的是以这种著作的一般用例而不是特殊用例作为语法规范。 (4)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首先,必须依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 其次,要做好调整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楚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哪些分歧或不合规范的现象及其原因,然后找出处理办法。

北大现代汉语语法笔记

北大现代汉语语法重要考点 1、语法分析有哪些基本手续? 语法分析的基本手续:切分、归并、分类。 ○ 1切分是由语流切分成片段。切分出的单位有:篇章、段落、句群、句子、词组、词、语素。其中句子、词组、词、语素和语法有关。○ 2归并是把具有同一性的词(在语音形式和意义上相同的词)归纳在一起。 ○ 3分类应是在归并的基础上进行的。 2、什么叫语法单位?单位有哪几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 (1)语法单位就是从话语中切分出的跟语法有关的大大小小的单位。语法单位是音义结合体,研究符号的组合。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有:○1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2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或语言单位)。○3词组:词和词的组合。○4句子:最小的独立表达的语音片段(音义结合体)〖或最小的单说的语言片段〗。 (3)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性质的不同分成四级。 最小单位组合单位性质 1、 2、 3、 4、句子 (独立表达) 3、如何切分语素?什么叫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如何切分出来的? (1)切分语素的方法:○ 1基本方法:对比法。到别的环境里去找与之音义相同的成分,若有,则可分出一个语素。○ 2剩余法:根据假设,如果我们断定其中一个成分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 (2)剩余语素:只能与某一个语素结合的语素,只能在一个环境出现,又叫一用语素。剩余语素大多为音译词和借词。如:菠菜、沙丁鱼、哈巴狗、卡宾枪、苹果。〖注〗蝴蝶是一个语素。 (3)剩余语素的切分:在一个词中,如果我们先用对比法确定其中一个成分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称为剩余语素。 4、如何确定语素和词的同一性? 一个语素独立运用时成为词。独立运用包括单说和临时组合。如:白/衣服,是一种临时组合,其中“白”就成为一个词。 5、汉语有哪几种句法结构?能区分各种句法结构。 汉语有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述宾结构、主谓结构和联合结构。 6、什么是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什么叫层次分析法?能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 (1)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词在组合中是线性排列的,但他们在组合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相邻的两个词不一

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汉语和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的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劳动创造了语言。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从外部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从内容结构上来看,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 2.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名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 1.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1973,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的历史一般可以分成四个时期: 1.上古汉语 2.中古汉语 3.近代汉语 4.现代汉语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 现代汉语是系带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其实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 书面语方面,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口语方面,“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到了唐宋时代,形成了“白话”,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书面形式的来源。 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口头形式

现代汉语 笔记

现代汉语 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一民语法 一。绪论 1.从听读者的角度看,语法是理解话语意思的认知规则。例如:“一锅饭吃三个人”,如果只从词义本身去解释是无法正确理解的。汉语中这种特定的句子模式表示“多少东西供多少人做什么”,整个句子是“一锅饭供三个人吃”的意思。223 2.在世界范围内,语法学有许多流派,我们所要学习的是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进行静态描写的语法,属于教学语法,以传统语法为主要框架,同时吸收了新的观点和方法。225 3.在中国,成系统的科学语法著作出现很晚,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是清末马建忠所著的《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现代汉语语法自五四时期开始受到注意,国内第一部系统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是黎锦熙(1890-1978)的《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于1924年。该书继承并修改了《马氏文通》的一些论点,借鉴了J.C.纳斯菲尔德的《英语语法》,结合汉语实际设计了“句本位”的语法体系。黎氏语法是20年代直至解放初期影响最大的语法体系。225 4.50年代一部重要的语法著作是丁声树(1909-1989)、吕叔湘、李荣(1920-)等合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这本书开始引进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按词得分布给词分类,采用层次分析法,例句精当,分析入微,产生很大影响,并引起了词类(1953-1954)、主语宾语(1955-1956)两次大的讨论。1956年产生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教学语法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226 5.陆俭明,马真的《现代汉语虚词散论》。 6.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语法学理论,不断探索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 60年来,语法研究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就,但是由于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现有的汉语语法体系的结论远不是完善的,突出表现在内部有一些矛盾,解释能力还不是很强。227 7.现代汉语语法的一大特点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错综复杂,不像印欧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对应那样整齐简单。例如英语的名词主要充当主宾语,不能作谓语;副词充当状语。而汉语的情况则复杂的多,名词除了做主语,宾语,定语外,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充当谓语;副词可以作状语,形容词也经常做状语。 分析型语言。语义分析。结合现代汉语特点。深入词类。 8.学习语法要注意区别一般与特殊。不能因为有少数特例的存在就否定一般规律,要充分利用一般规律的类推解释语法现象。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研究特殊现象,根据它们的出现条件总结出特殊的规律。229 二,词类比黄版讲的细

现代汉语笔记_黄廖版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2分)具体表现如下: ⒈没有复辅音; ⒉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⒊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二)词汇方面: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⒉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⒊双音节词占优势。(什么是双音节词:在汉语中,一个字相当于一个音节。而双音节词就相当与把一个字在词义相同的条件下扩展为两个字。列如:“将”字变双音节词就是“将来”、“将要”等。) (三)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⒈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的定义)

⒉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⒊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⒋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⒌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一定要注意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住。一段话如果没看明白,先放那,看后面,等看了后面的再往前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二章语音 4.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5.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汉语中)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DOC)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考研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汉语:刘邦始建都于汉中,汉中因汉水而得名。公元前206年,刘邦得天下,国号称“汉”。后外族人称中原人为汉人,于是沿用下来,因而也有了“汉语”的名称。汉语虽然是由汉朝而得名的,但汉语的实际存在却远在先秦之前。对外族人原有“南蛮、北狄、西羌、东夷”之称,后统称北方、西方之少数民族为“胡”人。公元304年,汉胡民族开始大融合,胡人说汉语不太标准,于是有“胡言汉(乱)语”的说法,后又派生出许多词语:胡闹、胡扯、胡说、胡缠、胡臭、胡思乱想、胡搅蛮缠、胡说八道,又有了胡椒、胡杨、胡琴、胡萝卜等词语。 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上确定,由国务院颁发的。这是狭义的现代汉语,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共同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符合人们使用汉语的客观情况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共同语都需要有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作为标准音,而不能把不同地方的语音拼凑成一种标准音,汉民族共同语也是这样。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辽、金、元、明、清以来的800多年,大多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即“官话”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五四”运动以后的“国语”、“国音”也都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以北京语音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大势所趋。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系统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并不包括北京人口语中的土音以及过多的轻声、儿化现象等。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北方话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宋代话本、元朝的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用北方话写成。这些作品长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方话也通过这些作品得以广泛传播。“五四”以后众多的白话作品也多由北方话写成,这些作品的流传更扩大了北方话的影响,北方话成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历史的必然。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同时也意味着普通话的词汇标准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普通话词汇来源于北方话,但并不是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那些不具普遍意义、地方性很强的土俗的词语就不宜吸收到普通话中。另一方面,为了使用的需要,普通话也可适当吸收非基础方言中的有用成分,如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等,来丰富普通话词汇。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由于经过作者加工的书面语语法比口语语法更具抽象性、概括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而宜以书面语著作作为语法标准的依据。但并不是现代白话文著作的所有用例都可作为规范,作品中的特殊用例、方言语法成分及语法方面的错误用例等均要排除在外。因而这一条理解为“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一般用例为语法规范”更为准确。 三、现代汉语方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音差别最大,其次是词汇和语法,因此划分方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讲课教案

精品文档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1) 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2) 音节结构表3) 4)拼合规律表 5)变调的规则4条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2)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3 二、语音概说语音的性质(一)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1.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2. .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物理性质汉语声调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语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轻声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音色(音质) 2)发音方法不同(区分声母、韵母))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3 (二)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 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āngng”中的“ nán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 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是韵尾末尾的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guài ,ā , xiāt如: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gān , gēng ,guān 如: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án lán h , l, a , n 个音位共4和:hán nán : h , l, a 3个音位和共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现代汉语 下册课堂笔记2

现代汉语下册(课堂笔记2)接上节有需要的可以查一下动词比较复杂,有三类需要单独加以说明: (1)判断动词“是”表示肯定。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重意义关系。兼副词,作状语。 (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在句子里长做状语。 (3)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 及物动词又可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课本中第八页有解释)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长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 形容词 1{+谓}{+定} 2{-宾} 3{+很} (2)形容词不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四)区别词 1.区别词的意义 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别事物的分类作用。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句。 {+定} (2)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加“非”。 {-不}{+非} (五)数词 (六)量词 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分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此外有一种有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叫复合量词。 (七)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2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加状语。 {+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语,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 (3)部分副词能够兼有关联作用。 还要细心分辨作状语的副词和形容词: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 要注意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他们的相似点都是表示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