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参考文献

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参考文献

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参考文献
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参考文献

政治哲学参考文献

(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为序)

阿尔瓦热兹,2009:《马基雅维里的事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阿尔杜塞,2003:《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巴克,2003:《希腊政治理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贝拉米,2005:《重新思考自由主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柏拉图,1986:《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伯林,2002:《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南京:译林出版社。

伯纳德特,2003:《弓弦与竖琴》,程志敏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布鲁姆,2005:《巨人与侏儒》,北京:华夏出版社。

布伦戴尔,2009:《扶友损敌》,包利民等译,北京:三联书店。

布克哈特,200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

策勒,2007:《古希腊哲学史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程志敏,2005:《宫墙之门——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北京:华夏出版社。

德拉孔波(编),2004:《赫西俄德:神话之艺》,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迪蒙,2003:《论个体主义》,谷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尔凯姆,2001:《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欧根尼,2003:《名哲言行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欧根尼》中文精选版编辑委员会,2007:《哲学家的休息》,北京:商务印书馆。

费勃,2010:《哲人的无知》,王师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弗格森,2005:《希腊帝国主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弗思,2002:《克伦威尔传》,北京:商务印书馆。

甘阳,2003:《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载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葛四友,2007:《正义与运气》,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戈登,2005:《控制国家——从古代雅典到今天的宪政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哈贝马斯,2002:《后民族结构》,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海德格尔,2008:《论真理的本质》,赵卫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赫费,2005:《政治的正义性》,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赫西俄德,1991:《工作与时日神谱》,张竹明、蒋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贺照田(编),2002:《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亨尼斯,2006:《探索“新政治科学”》,载于《思想与社会》编委会:《托克维尔:民主的政治科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霍布斯,1997:《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论公民》,应星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金里卡,2004:《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卡西尔,1999:《国家的神话》,北京:华夏出版社。

康福德,2006:《修昔底德》,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科瓦略夫,2007:《古代罗马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克尔凯郭尔,2005:《论反讽概念》,汤晨溪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克莱因,2009:《柏拉图的三部曲》,成官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库朗热,2006:《古代城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劳埃德,2008:《古代世界的现代思考》,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莱斯诺夫等,2005:《社会契约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李维,2005:《建城以来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廖申白,2009:《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廖申白(译注),2003:《尼各马可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刘小枫(选编),2006:《王制要义》,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施特劳斯与古典政治哲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刘小枫,陈少明(编):《经典与解释》系列,包括:《苏格拉底问题》,《修昔底德的春秋笔法》,《血气与政治》,《索福克勒斯与雅典启蒙》,《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

《雅典民主的谐剧》,《埃斯库罗斯的神义论》等,北京:华夏出版社。

卢克斯,2001:《个人主义》,阎克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罗森,2004:《诗与哲学之争》,张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罗斯,2008:《正当与善》,林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罗念生(译),2007:《罗念生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蒂尼奇,2007:《霍布斯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基雅维里,1985:《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

2005:《论李维》,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南,2004:《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曹海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麦金太尔,2003a:《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b:《追寻美德》,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迈内克,2008:《马基雅维里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迈尔,2002:《隐匿的对话》,朱雁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曼斯菲尔德,2005:《驯化君主》,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蒙森,2004:《罗马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密尔,1998:《约翰·穆勒自传》,吴良健、吴衡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苗力田(译注),1999:《尼各马可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苗力田(主编),1996:《亚里士多德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纳斯鲍姆,2007:《善的脆弱性》,徐向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尼柯尔斯,2007:《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北京:华夏出版社。

帕帕斯,2007:《柏拉图与<理想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佩迪特,2006:《共和主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普鲁塔克,1999:《希腊罗马名人传》,北京:商务印书馆。

渠敬东编,2003:《现代政治与自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萨拜因,2008:《政治学说史》(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萨克森豪斯,2010:《惧怕差异》,曹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斯勒扎克,2009:《读柏拉图》,南京:译林出版社。

斯金纳,2002:《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施特劳斯、克罗波西(主编),1993:《政治哲学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施特劳斯,2001:《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a:《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

2003b:《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托马斯,2006:《政治哲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托克维尔,1988:《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1997:《希腊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沃格林,2009:《城邦的世界》,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沃特金斯,2006:《西方政治传统》,北京:新星出版社。

吴飞(译疏),2007:《苏格拉底的申辩》,北京:华夏出版社。

西季威克,2008:《伦理学史纲》,熊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修昔底德,2006:《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许纪霖(编),2004:《共和、社群与公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2003:《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

1997:《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

应奇、刘训练(编),2006:《公民共和主义》,北京:东方出版社。

余纪元,2009:《德性之镜——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林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茗,2006:《从美国民主到法国革命——托克维尔及其著作》,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张汝伦,1995:《存在的实践哲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一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张文涛(选编),2007:《戏剧诗人柏拉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祥龙,2005:《西方哲学笔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祥龙,2010:《先秦儒家哲学九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敦华,1996:《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化参考书目

一. 世界古代史综合性参考书目 l 通史断代部分或大学教材: 1.《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1年( 注:实际主编是林志纯教授)。 2.刘家和主编:《世界上古史》(修订本),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79年初版,1987年修订版。 3.崔连仲主编:《世界史古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7年修订版。4.陈隆波罗静兰合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部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5.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6.刘家和王敦书合编:《世界史古代史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8. 刘家和廖学盛合编:《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米辰峰主编:《世界古代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 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古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11. 北师大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2. 吴于廑主编:《外国史学名著选》2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7。每种译著前都有作者小传,每册书后都有译名对照表 其中上册内容有: 1 希罗多德《历史》第7-8卷,王敦书译; 2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7卷,吴于廑译。 3 李维《罗马史》第5卷19-55章,王敦书译。 4 塔西陀《编年史》第1卷1-81章、第16卷第33-46章,李雅书译。 5 普鲁塔克《传记集》,梭伦传,阿基斯传,提比略·格拉古传, 阿基斯、克利奥米尼、格拉古兄弟合传,共4个传记,吴于廑译。 6 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第2卷,397-511年,寿纪瑜、戚国淦译。 7 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引言第1-4节,第1部分5-17节,第2部分18-33节,戚国淦译。其中下册内容有: 8 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第3卷1-7章,1350-1420年,李活译; 9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5-16章,王绳祖、蒋梦引、李澍泖、徐式谷译; 10 格鲁特《希腊史》第46章,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宪政和司法制度的变革,郭圣铭译; 11 朗克《教皇史》第1-6章,席克斯特第五,施子愉译; 12 普莱斯苛特《墨西哥征服史》第4-5卷,朱龙华译; 13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1、4、7-11章,何新译; 13.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重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其中上册“上古部分”由廖学盛、施治生主编,1982。 其中下册“中古部分”由戚国淦、张椿年、马克尧主编,1983。 E.M.儒科夫总编:《世界通史》(俄文汉译13卷本之第1-2卷)—— 14. 第一卷Ю.П. 弗兰采夫主编;文运,王瓘等16位署名译者加北京编译社合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 15. 第二卷上下册,С.Л.乌特琴科主编;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Consulente editoriale: Rodolfo Mosca, Storia Universale, Rizzoli Editore, Milano. ) 王增才、陈鸿瑜总监修《新编图说世界历史》意大利文汉译10卷本之第1-2卷——

《西方文化概论》论文

“两希”文化对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两希”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基础,它们以独特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世界。“两希”文化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之所以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突出地位,就是因为古希腊罗马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由此,古希腊文化及以后作为希腊文化继承者的罗马文化,启迪了14-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代希腊罗马在宗教神话、哲学、文学艺术及科学等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对其后的西方文明乃至当今的世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那时候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直到现在还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哲学、科学思想则奠定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下面谈一下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一、古希腊罗马神话文化为后世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基 古希腊的宗教与神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进一步说就是古希腊的各种神灵信仰是神话传说的思想基础,而神话传说反过来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宗教,神话是宗教的核心。继《荷马史诗》之后的《神谱》,把古希腊诸神纳入一个单一的世系,创造了以宙斯为首的12位主神谱系。由此可见,古希腊宗教体系的确立以及宗教教义的充实与完善,神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古希腊以神话为根基的宗教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古希腊宗教没有经典教义,没有教会组织及神职人员,这种宗教的世俗性是希腊城邦理性主义的萌芽。从根本上说,希腊重视现世生活,宗教活动在他们看来只是现实生活的补充,并不要求来世灵魂的解脱。其次,“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拉近了神与人之间的联系,为希腊及以后的西方世界创作无数优秀的文艺作品提供了不竭的题材。古希腊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不仅神的外形为人体,而且神性既高于人性又同于人性。神与人之间会有联系,有往来,人的行动会体现出支持他的那位神的意志,人类的战争、统治、生活乃至生命,都会被神不同程度地支配,而人类也会因不满神的专制选择反抗神。这些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特有的人神关系,自然会被文艺作家们所利用,发挥他们的无限想象,在文艺作品中展现神人世界。如奥维德的《变形记》,是希腊神话向西欧传播的来源之一。正如马克思说过的那样:“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二、古希腊罗马开启了世界哲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奠定了哲学派别的基础 古希腊留给西方哲学的遗产就是西方哲学的本身,正如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所指出的:“古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自由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首先在认识论方面,为希腊哲学发展迈出第一步的是“智者学派”,他们持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观点。“自然论”者认为,人与社会的诸多习俗和制度是从自然而来的,有其自然的依据,是人自身难以认识与改变的这种观点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最终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潭。“约定论”者主张社会的习俗和制度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并无永恒自然的依据。这观点虽然突出了人的认识主体地位,但他们否定了自然规律对于人认识的决定性,否认了人主体认识的客观内容主要是自然,逐步变成了“相对论”观点。然而说到西方哲学认识论的奠基人,还要算古希腊人文哲学的真正开创者———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将哲学的研究从自然转向人,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提高个人的素质和完善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2015年04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265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柏拉图认为人的三种品行分别是 A.理性、志气、欲望 B.理性、志气、正义 C.智慧、勇敢、正义 D.智慧、理性、志气 正确答案:A(1分) 2.按照柏拉图的分工原则,理想的国家应该由三种不同身份的人组成,但其中不包括 A.军人 B.统治者 C.劳动者 D.知识分子 正确答案:D(1分) 3.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涉及的基本范畴是 A.善 B.活法 C.主权 D.自然法 正确答案:A(1分) 4.斯多葛学派早期代表人物是 A.芝诺 B.塞涅卡 C.奥勒留 D.埃及科特 正确答案:A(1分) 5.在12至13世纪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提出君主论的法律思想家是 A.布丹 B.奥古斯丁 C.马基雅维里 D.托马斯·阿奎那 正确答案:C(1分) 6.古以色列法律的总纲是 A.《圣经》 B.《利未记》 C.《耶里米书》 D.《摩西十诫》 正确答案:D(1分) 7.阿奎那认为,上帝用以统治支配整个宇宙的法律是 A.人法 B.永恒法 C.自然法 D.神法 正确答案:B(1分) 8.布丹认为最自然的共同体和最早的社会单位是 A.个人 B.家庭 C.部落 D.种族

《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西方文化史课外阅读书目 (带★者为必读书目) ★1.《圣经》(和合本) ★2.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3.姜守明、洪霞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6.〈法〉伏尔泰著《风俗论》,商务印书馆,上册(梁守锵译)1996年版;中册(梁守锵等译)1997年版;下册(谢戊申等译)1997年版。 ★7.〈英〉汤因比着《历史研究》上、中、下(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裔昭印著《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版。 ★9.王佐良等主编《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10.〈荷兰〉彼得·李伯庚著《欧洲文化史》(赵复三译),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郑敬高编著《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德〉古斯塔夫·施瓦布著《希腊古典神话》(曹乃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G. F. 穆尔著《基督教简史》(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4.张久宣编《圣经故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15.〈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上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6.〈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下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7.〈英〉阿伦·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东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19.〈美〉贝尔著《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20.〈美〉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德〉利奇德著《古希腊风化史》(杜之、常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2.〈德〉奥托·基弗著《古罗马风化史》(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德〉爱德华·傅克斯著《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侯焕闳译),辽宁

关于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与礼仪论文 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文化与礼仪》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个故事就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具体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另外,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是不友好的表现。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

法律谈判论文

法律谈判学心得总结——以个人谈判实践为例 专业课名称:法律谈判学 任课老师:** 学生:李建* 学号: 年级:2009级法律硕士

法律谈判学心得总结 ——以个人谈判实践为例 一、我与法律谈判学 一学期的法律谈判学课程已经结束了,时间过的匆匆,课时很是有限,然而白老师讲课总是惜时如金,每节课都让同学们过的都非常充实而且可以学到实用的新知识。研究生期间我非常喜欢听白老师讲的两门课程,一门是西方法律思想史,另一门便是法律谈判学。有些人一看到西方法律思想史也许会觉得很枯燥,但这门课在白老师讲来却是妙趣横生、十分有趣、使人增长见识。喜欢白老师讲课风格是从一次学院举办的颁奖典礼上开始的,白老师是其中的一位发言人,他的发言真是自信满满,煽动力十足,俨然一位优秀的演讲家。后来得知白老师给我们开了一门西方法律思想史,然而我在上学期却没有选,主要是由于当时怕这门课程会非常理论和枯燥,但后来认识白老师以后我却每节课都去蹭课听。这学期很幸运给我们开了法律谈判学这门课程,白老师的讲课方式是理论结合实践,而且实践课时很多,这恰恰符合我们法律硕士的教育思路,所学课程非常的实用。这门课程上半节会详细介绍法律谈判的相关理论知识,例如法律谈判的现状、法律谈判的特征、法律谈判的准备、法律谈判的注意事项、法律谈判的技巧等。下半节课是实践课,每节课的一个案例其实是我和同学们最喜欢的部分,案例教学使我们可以真实的融入案例中间去,切实的去以法律谈判专家的角度思考,对我们的实践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大量的案例准备相信白老师也付出了许多的时间。总之,我相信法律谈判学对我以后会有很大的意义。 二、法律谈判学相关理论 所谓法律谈判学是指介绍法律谈判的基本知识,揭示法律谈判的一般规律,探讨法律谈判策略技巧应用的一门学科。法律谈判学的特点主要有准确性、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等。谈判因谈判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兴趣等的不同,接受语言的能力和习惯使用的谈话方式的个人差异以及谈判双方还有老幼尊卑、亲疏远近、上下左右等各种关系的差异而异。日常生活中谈判无处不在。 法律谈判者要有基本的原则,谈判各方要坚持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讲究谈判技巧,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为委托人谋取效益和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参考书目及复习策略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参考书目及复习策略 考研是一个需要自身努力的过程,但是选择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更有人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在这个时间里考研的学生都会纠结院校的选择,之前我有讲过如何选择学校,可以直接到我的空间里去看“汉硕考生如何选择院校”看完之后可以过来跟老师讨论你的院校选择(球球:贰肆玖贰贰伍零零捌三)。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为那些有着远大的目标选择名校的孩子来分析的5所名校的参考书特点以及复习的重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是比较赞同考研报考名校的,因为同样的付出最后得到结果之后名校带给我们更多的平台和资源。这5所学校分别是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我会从3个方面来讲,首先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大纲来分析,其次会分别根据5所院校给出的指定参考书的特点来分析,最后会综合来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的重点。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从10年出大纲开始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为什么还要分析大纲,原因很简单,虽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试题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但是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开考以来,出题都是要有一个参考的,那么这个参考是什么就是考试大纲。它是作为一个指导而存在的。 咱们先来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都考哪些内容: 专业一: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专业二: 中国文化、外国文化、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心理学 先说专业一,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大家可以从各个院校历年的真题分析当中发现专业课一现代汉语的部分能占到120甚至以上,而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占剩下的

20多分了。这就显而易见了,哪里该成为复习的重点。有的孩子会跟老师反映有的学校古汉分值比重很大,先别着急,待会老师就会讲。 再说专业课二,大家一看专业二给出的范围,马上就会崩溃了,中国文化、外国文化,我的天啊这是多大的范围啊,这个时候你要考虑好咱们国家推广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推广传播中国文化,那你来告诉我,重点在哪里呢?有些孩子会跟我说13年复旦大学外国文化就考了很多啊,是啊,但是13年复旦大学的分数线是多少呢?330对不对,你有见过复旦大学的分数线在这个水平的吗?14年是不是马上回来了呢? 跨文化这部分主要考的是主观题,大多数是后面的案例分析或者写作。教育学心理学两门大的学科怎么办,你要知道你考的什么专业,你考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不是心理学专业也不是教育学专业,自然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才是重点了吧。 5所名校指定的参考书: 厦门大学: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第三版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上下)增订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古代汉语》王力,修订本(一二册)中华书局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跨文化交际概论》吴为善、严慧仙主编,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年修订版 中山大学:

西方古典学参考书目

Bibliography of Classical Studies 西方古典学参考书目 米辰峰1996-2008年第7次修订稿 一.世界古代史综合性参考书目 通史断代部分或大学教材: 1.《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1年( 注:实际主编是林志纯教授)。 2.刘家和主编:《世界上古史》(修订本),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79年初版,1987年修订版。3.崔连仲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7年修订版。 4.陈隆波罗静兰合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部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6.刘家和王敦书合编:《世界史古代史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8. 刘家和廖学盛合编:《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米辰峰主编:《世界古代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 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古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11. 北师大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2. 吴于廑主编:《外国史学名著选》2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7。每种译著前都有作者小传, 每册书后都有译名对照表 其中上册内容有: ○1希罗多德《历史》第7-8卷,王敦书译; ○2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7卷,吴于廑译。 ○3李维《罗马史》第5卷19-55章,王敦书译。 ○4塔西陀《编年史》第1卷1-81章、第16卷第33-46章,李雅书译。 ○5普鲁塔克《传记集》节选:梭伦传,阿基斯传,提比略·格拉古传, 阿基斯、克利奥米尼、格拉古兄弟合传,共4个传记,吴于廑译。 ○6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第2卷,397-511年,寿纪瑜、戚国淦译。 ○7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引言第1-4节,第1部分5-17节,第2部分18-33节,戚国淦译。 其中下册内容有: ○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第3卷1-7章,1350-1420年,李活译; ○9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5-16章,王绳祖、蒋梦引、李澍泖、徐式谷译; ○10格鲁特《希腊史》第46章,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宪政和司法制度的变革,郭圣铭译; ○11朗克《教皇史》第1-6章,席克斯特第五,施子愉译; ○12普莱斯苛特《墨西哥征服史》第4-5卷,朱龙华译; ○13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1、4、7-11章,何新译; 13.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重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其中上册“上古部分”由廖学盛、施治生主编,1982。 其中下册“中古部分”由戚国淦、张椿年、马克尧主编,1983。 E.M.儒科夫总编:《世界通史》(俄文汉译13卷本之第1-2卷共3册为古代史)—— 14. 第一卷Ю.П. 弗兰采夫主编;文运,王瓘等16位署名译者加北京编译社合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

西方文化论文参考选题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一、说明: 1. 论文题目只做参考,具体题目请自行拟定。 2. 请选择工作量适中的题目,切忌空泛大。 2. 论文题目可以与教师协商,教师会给与一定指导。 3. 论文具体要求请见论文摸版。 二、参考选题 1.浅析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体系与法律体系 2. 雅典的兴衰和古希腊的反民主思想 3. 西方“爱智求真”的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发展 4. 西方理性传统与浪漫主义 5. 西方“怀疑批判”精神与科学理论的创新 6.中西方“以人为本”理念对比分析 7.西方中世纪文化的功过评说 8.西方文化传统与西方后现代思潮 9. 全球化与西方文明 10.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区别 11. 关于堂吉诃德的反思与断想 12. 20世纪西方企业“”文化的渊源 13. 中古西欧骑士文学的爱情婚姻观 14.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幸福观辨正 15. 伊壁鸠鲁学派与老庄学说功过分析

16. 解读伯里克利的政体:三权分立的雏形 17. 谈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8. 谈宗教宽容与科学理性的勃兴 19. 谈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 20. 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殊路同归 21. 浅析奥林匹克精神 22. 西方海外扩张与殖民主义 23. 论古希腊神话的童稚情趣 24. 浅析西方的神权与王权 25. 再论苏格拉底之死 26. 论古罗马的英雄主义 27. 论地理大发现极其影响 28. 论伏尔泰的启蒙思想之现实意义 29. 浅析中古世界的骑士文学效忠主题 30. 浅析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的途径 31. 中西方之“和谐”概念辨析 32. 论西方“海盗”情结 33. 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 34. 犹太人对西方中世界文化复兴的贡献之我见 35. 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 36.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文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37.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分析

西方法律思想史论文-论西方法律思想中的人本主义

论西方法律思想中的人本主义 班级:14级法学本科三班 姓名:杨世霖 学号:14303010017 任课老师:徐战辉

论西方法律思想中的人本主义 摘要:西方法律思想中人本主义的提出,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是西方法律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本文从刑事法律的角度,阐述西方法律人本主义对西方法律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人性,人的需要和利益;人道;刑法 人本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核心世界观,它主要强调了人的价值,需求和独立的人格,现如今人本主义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的核心主义,即所谓的“以人为本”。跟随着人类自身的进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的思想渐渐的深入人心,而人本主义的体现,也深入到了各个部门法的立法当中。从"个人"的发现,到"个 人"形象逐渐形成,再到个人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成为法律的目的,人本主义对法律的影响越来越大。 刑法是关于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种法律规范。从刑法的角度来看,任何刑罚的实施者和承受者都是是形形色色之人。但是刑法对人的认知,却有所差异。 一、人本主义的认知 作为人本主义核心的人性问题,是哲学家们所不得不深入探讨的主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性予以阐释,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西方哲学在人性问题上充满着人是理性的描述和论断。从古代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开始,人性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

重要内容。柏拉图认为,人是由可见与不可见的两部分组成的,可见的是人的形体,不可见的是蕴于形体之中的“内在的人”,就是说前者只是供给人生理活动需求的身体,而后者是人的灵魂。而人性又是灵魂的首要组成因素,即人性是理性的,它控制着人的思维活动,控制着人的激情和欲望。康德在前人的基础上给人的理性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自由的意志。他曾说:“我主张,我们必须承认每一个具有意志的有理性的东西都是自由的,并且依从自由观念而行动。” 二、人本主义对刑法的影响 黑格尔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犯人也是因意志的自由而实施犯罪行为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命运的主宰者,即使是犯罪之人,也不能把责任全部归结为环境的因素,犯罪也是其自由意志的体现。【1】刑罚既包含着犯人自己法意志的体现,所以用法律去处罚他,正是尊敬他是理性的存在。由此可见,黑格尔的刑法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理性假设基础之上的,是理性主义法律思想在刑法之中的体现。人性论是对人本性的客观认识。休谟认为:"所有各种科学都或多或少的与人类本性有关,而且无论其中的某几种科学从表面看来距离人类本性有多遥远,它们也都仍然要通过某种途径回到这种本性上来。【2】因此关于人性的研究也必然是刑法学的研究起点。 但事无绝对,菲利就是一位坚决的意志自由的反对者。他认为,意志自由论是不可靠的,因为各种物质现象都是事前存在的决定该现象的原因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因果关系规律。菲利指出,实证派犯罪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美术史的形状(2卷),范景中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3月。 西方美术史学史,陈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05月。 美术史的观念,邵宏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麦克尔?波德罗 (作者), 等 (作者), 曹意强主编,2007年。 艺术史终结了吗?,(德)汉斯·贝廷,常宁生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史的历史,【美】温尼·海德·米奈,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七卷),蒋孔阳,朱立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范景中 / 林夕《艺术批评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艺术批评史,(意)文杜里,迟轲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新艺术的震撼[美] 罗伯特·休斯,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西方现代艺术史》,[美]阿纳森著,邹德侬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现代绘画简史》,[英]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美术史与观念史》(Ⅰ-Ⅵ卷),范景中曹意强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古代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文艺复兴: 莱奥纳多:《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 丢勒,《版画插图丢勒游记》 《意大利艺苑名人传》,(意)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贡布里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文艺复兴的艺术进步观及其影响》(文章) 贡布里希:《莱奥纳多论绘画科学:评<绘画论>》(文章)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佩特:《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古典主义: 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 贝洛里:《现代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 皮莱:《绘画的基本原理》

西方文化导论论文

12级工商管理一班 201210168134 宋建 马克思教育思想的评论 [摘要]马克思教育思想产生于近代工业社会,但思想的实质已超越了近代,对当代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以现实社会中的人为出发点来揭示教育的实质,指出教育应在指导人构建、协调与世界的关系中获得超越和创新。时下正处在更新教育理念与变革教育实践时期,本文试在当代语境下解读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对照近代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寻求其对现代教育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改革、借鉴 一、马克思生平教育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后当司法参事。马克思在本城受中等教育。1835年进波恩大学,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1841年4月,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文章主张对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公齐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1867年,他的不朽名著《资本沦》第一卷在汉堡出版(第二、三、四卷在他逝世后出版)。贫穷、疾病和长期过度的劳累,严重地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3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与世长辞。 二、马克思教育思想介绍 (1)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

法律逻辑期末考试论文

司法公正与理性的法律逻辑 魏正刚(民商经济法学院 2010级3班学号:2010201099) 【摘要】司法公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司法体系所追求的目标,也只有司法的公正,法院的判决才会具有信服力。它包含公平与正义两个层面。由于这些年来,一系列争议案件连连发生,例如前几年发生的“彭宇案”在法律界和社会中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应。而造成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司法审判的不公正或者说不理性的案件审理。所以要做到司法的公正首先必须要有司法上的理性。法律论证是通向司法理性的桥梁,而法律逻辑方法是通过这种桥梁的基本交通工具。 【关键词】司法公正司法理性法律逻辑法律推理理性思维 首先什么是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在执行中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作为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公正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这里的形式公正是指对符合实质公正的法律和制度的严格的一贯的和不偏不倚的执行。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也是法治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 如果一个社会的司法不公正, 那么这个社会的其他公正也难以实现。公正与司法的关联,是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个特有现象。究其实质,无非是司法本身作为一种定分止争的活动,就应当以公正作为基本的价值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司法公正本身即为一个自然的合成词:司法就是为了实现公正,公正借助司法而获得。正如学者所指出的,公正同诉讼活动的本质联系或许产生于这样一个最原始的逻辑: 任何社会冲突都包含着对某一社会公正原则的扭曲。因此,矫正这种现象必须要有公正的意识、公正的评价和公正的力量。在另一种意义上说,任何冲突主体都不能不在形式上强调自身行为和要求的正当性,而对这种对立的正当作出判定,不能没有真正公正的标准。然而司法公正的实现,既需要在体制上能够保障法官独立执法,也需要法律规定本身的公平、人道、合乎人性。司法公正的前提是立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由于我国的法律充分体现了正义的价值,因此严格执法也就是要充分实现法的正义。但是法律也可能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之处,这就需要法官更加从追求正义的目标出发,按照法的精神和原则而公平合理的处理纠纷。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正义更为重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即使立法存在着不公平和存在缺陷,公正的司法也可以矫正这些缺陷,从而使立法的正义价值最终得到完整的实现。 司法公正的价值在于首先司法公正是维护国家法律秩序的屏障。国家司法权是基于保护社会主体的权益不致受到侵害的需要而产生和存在的如果社会主体的权益处于正常的法律状态,没有受到侵害,也就不存在请求通过司法方式保护手段的问题。公民民事或刑事的侵害时,就会借助国家司法力量予以保护,制裁违法,恢复权益的正常状态。而社会主体权益的正常秩序,是国家赖以存续的重要基础,如果侵权行为泛滥,法律秩序混乱,国家统治就会动摇。因此,任何统治阶级要维护国家的稳定,就必须建立起自身的法律秩序。要建立法律秩序,就必须借助司法手段干预纠纷,制裁侵权,保护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其次司法公正的价值在于司法公正增进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和期待。司法结果成为最直观地判定司法公正的标准。实践表明,公正的司法结果会得到普遍的接受和认同,反之会导致社会的

英语国家文化课程参考书目

英语国家文化课程参考书目 1、英美文化基础教程,朱永涛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年11月 2、欧洲文化入门(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王佐良等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2月(英文版) 3、当代英国概况,肖惠云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英文版)16开本 4、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Contemporary American Society and Culture)王恩铭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 5、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朱永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英文版)16开本 6、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下)朱永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英文版)16开本 7、英美文化博览,李常磊著,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1月,32开本 8、英语国家概况,余志远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3月,大32开本 9、英国文化(The Culture of England)范中汇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 10、当代美国概况,周静琼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英文版)16开本 11、美国文化与社会(American Culture and Society)王恩铭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英文版) 12、新编英美概况教程(A Survey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周叔麟(美)C.W.Pollard June Almes 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英文版)16开本 13、跨文化研究读本,余卫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大32开本 14、西方文化史徐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小16开本 15、主要英语国家概况(第2版)周玉娣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英文版)小16开本 16、欧洲文化概况Duncan Sidwell (英)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6月,大32开本 17、英美概况(Survey of Britain and America)(上下),张奎武主编,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第四版,大32开本 18、英语史,李赋宁编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1月第1版,大32开本 19、英国文学简史,常耀信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英文版),大32开本 20、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英文版),(大32开本 21、中西文化比较,周义徐志红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大32开本 22、西方文化史,徐新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大32开本 23、语言学教程,胡壮麟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大32开本 24、西方文化导论,叶胜年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英文),大32开本 25、语言与文化,邓炎昌刘润清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大32开本 26.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Eugene A. Nida, Shanghai Foreign

西方史学史书目1

西方史学史中文参考书目 (一)原著 (1)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花城出版社,1994年(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 (3)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1986年(4)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1986年 (5)色诺芬:《长征记》,商务印书馆,1985年 (6)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61年 (7)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8)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59年(9)恺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 (10)恺撒:《内战记》,商务印书馆,1986年 (11)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5年 (12)李维:《罗马史》选,商务印书馆,1980年 (13)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4)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5)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85年 (16)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17)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18)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 (19)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20)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香港圣经公会,1980年 (21)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1989年(22)奥古斯丁:《独语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23)格利高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24)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25)艾因哈德:《查里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26)无名氏:《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 (27)薄伽丘、布鲁尼:《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29)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0)蒙田:《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1996年

《西方文化概论》论文

《西方文化概论》 结课论文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13级1班 姓名:孙丽君 学号:02130770

我眼中的西方文化——希腊文明 西方文化是一个很广义的词,它包括了古典文化、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文化、新大陆和航海时代、二次大战后的欧美等等研究范围,而里面又可以细分很多的具体范畴西方文化有多种。老师也在课上为我们介绍了许多,例如欧洲古代社会、地中海与古代希腊文明、罗马文化,我印象最深的西方文化是希腊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下面我将以《特洛伊》这部影片为线索来表达我个人对希腊文明的理解。 一、希腊文明简介 古希腊文明首先在克里特岛获得发展。克里特文明以岛屿北部的克诺索斯为中心,在公元前2千年中期弥诺斯统治时期臻于极盛。显然是由于某种自然原因,该文明在这之后突然湮没,古希腊文明发展移向巴尔干半岛,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的迈锡尼成为新的文明发展中心。迈锡尼文明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成就,同时在经济、文化、生产技术等方面达到新的繁荣,已见于克里特文明的线型文字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更多的使用。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这一文明阶段的后期(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战争结束后,迈锡尼文明衰落。希腊社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倒退后,继而进入主要以雅典为中心的新的文明发展时期,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古典时期。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希腊被新崛起的马其顿征服。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古希腊文明进入“希腊化”时期,在东方各国文明的影响下,在

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新的发展。古代希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后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 二、特洛伊之战 影片《特洛伊》以它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古希腊时期的辉煌历史,这部影片取材于人类最古老的长篇史诗《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它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两个主要人物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是《伊利亚特》中塑造的最具有氏族贵族英雄性格品质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体现了早期西方文化所颂扬的英雄主义思想。 希腊神话中最宏伟的战争——特洛伊之战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古老的希腊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坠入对斯巴达王妃海伦不可自拔的爱慕中,他掠夺斯巴达皇宫,从斯巴达国王手中偷走王妃——从而点燃了这场几乎可以毁灭文明的战争。希腊战神阿喀琉斯随同希腊军队向坚固的特洛伊城发起猛烈的进攻。在特洛伊城坚不可摧的城墙下整场战争拉锯十年,血流成河,爱情、友谊和光荣,还有希腊人计谋留下的巨大木马,都使得这一幕幕恢宏的战争场景成为最让人们记忆犹新的神话传奇…… 三、影片简析 (一)、可歌可泣的战争 电影一开始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宏大广阔的战争场面。蛮横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