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性报告

物性报告

物性报告
物性报告

膠膜的優點

熱熔膠的優點

特殊強度及性能

建議加工程序

功能测试报告模板

功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X项目功能测试报告日期: 2016-××-××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号日期撰写人审核人批准人变更摘要 & 修订位置V1.020160224 V2.020160301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编写目的 (4) 1.3术词及缩略语 (4) 2 系统概述 (4) 2.1功能概述 (4) 2.2系统业务流 (4) 2.3与其它系统间关系 (4) 3 测试设计 (5) 3.1测试准备 (5) 3.1.1 测试目标 (5) 3.1.2 测试范围 (5) 3.1.2.1. 功能测试 (5) 3.1.3 测试环境 (5) 3.1.4 业务流测试方法 (6) 4 测试用例 (6) 5 测试执行 (6) 6 测试结果分析 (6) 6.1测试需求覆盖率分析 (6) 6.2用例执行率 (6) 6.3按缺陷级别统计 (7) 6.4按缺陷类型统计 (7) 6.5缺陷分析 (7) 6.6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7) 7 测试总结 (7) 8 约束和假设 (7) 9 测试交付物 (7) 10 测试建议 (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对整个项目的描述、对被测系统的简要描述> 1.2编写目的 <阐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3术词及缩略语 <详细解释本次测试涉及的专业用语和缩略语>

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

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 陈桂生,廖 艳,曾亚光,付志勇,邓丽娟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21) 摘 要:材料热物性是对特定热过程进行基础研究、分析计算和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在 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业生产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各行业节能技术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材料热物性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装置研究上的差距,阐明了热物性测试的重要意义及我国在材料热物性测试领域仍未建全量值传递体系的不足。 关键词:材料热物性;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热学微系统;标准物质;量值传递体系中图分类号:O551.3;TK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124(2010)05-0005-04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ing CHEN Gui-sheng ,LIAO Yan ,ZENG Ya-guang ,FU Zhi-yong ,DENG Li-ju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hengdu 610021,China ) Abstract: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for study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of special thermal process.As the most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wide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ngineer desig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field.They are also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 industry.In this paper ,thermal propertie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were introduced.The difference of research on the guarded hot -plate device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a was compared.The importance of thermal properties testing was clarified.Finally ,the necessity of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full value transfer system in thermal properties testing field was discussed. Key words: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guarded hot plate apparatus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micro-system ;reference materials ;value transfer system 收稿日期:2010-04-11;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06-22作者简介:陈桂生(1953-),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温度计量 测试研究工作。 1引言 材料科学是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的支柱和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基础,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材料,材料日益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材料的热物性是材料的重要特征参量,它是指材料在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映各种热力学特性的参数的总称,包括材料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率、比热容、热膨胀系数、发射率、热流密度等[1]。材料热物 性参量在航空航天、 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能源的有效利用、国防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建筑节能、空调制冷、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医学、冶金、电力等工业领域都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能源短缺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 战,这使节能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被各国列为重 点发展对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能源缺口逐年扩大,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仍然偏低,节能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大有潜力可 挖。节能技术的研究, 首先从关注能量的耗散开始。能量的耗散主要集中在热力转换这一过程中,如 电力生产、 炼钢、化工产品的分解与合成、建筑采暖等都是通过热力转换过程完成。因此, 提高热力转换效率及降低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是节能的重要途径。要提高热力转换效率和降低能源的损耗,合理地控制热能的转移和传递方式,就必须对材料的热物性参数进行研究,建立测试体系为各行业降低能耗和节能技术的研究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热物性测试技术的发展过程 早在18世纪,人类就开始对材料的热物性进行 第36卷第5期2010年9月中国测试 CHINA MEASUREMENT &TEST Vol.36No.5September ,2010

性能测试报告模版

目录 第1章概述 (1) 第2章测试需求分析 (1) 第3章测试场景设计 (4) 第1章概述 1.1目的 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此测试;参与人有哪些;测试时间是什么时候;项目背景等。 编写此测试方案的目的是通过测试确认软件是否满足产品的性能需求,同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起到优化系统的目的。测试的依据是产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如果用户没有提出性能指标则根据用户需求、测试设计人员的经验来设计各项测试指标。此模板使用于性能测试的方案设计和测试报告记录。 1.2名词解释 此方案中涉及的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专业名词。 1.3参考资料 此方案参考和依据的所有文档。 第2章测试需求分析 2.1测试目的

说明此测试的目的。例如: 1、IAGW增加了短信过滤功能和鉴权功能,需要执行性能测试,得出系统的性能指标; 2、持续进行大压力测试,对系统进行稳定性测试。 2.2测试对象 说明被测试产品的名称,版本,特性说明。 比如: Product Name: IAGW License Version: v1.1 Build Date: 20060715 2.3系统结构 简要描述被测系统的结构。 2.4测试范围 2.4.1测试范围 如:XXXX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软件响应时间的性能测试、CPU、Memory的性能测试、负载的性能测试(压力测试) 2.4.2主要检测内容 如: 1. 典型应用的响应时间 2. 客户端、服务器的CPU、Memory使用情况 3. 服务器的响应速度 4. 系统支持的最优负载数量 5. 网络指标 6. 系统可靠性测试 2.5系统环境

说明测试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2.5.1硬件环境 2.5.2软件环境 2.5.2.1测试软件产品 主要说明被测试的软件产品模块名称和各模块分布情况。 2.5.2.2测试工具 说明所使用的测试工具。 第3章测试场景设计 3.1场景1 说明测试执行时的业务操作情况。相当于Use Case。不同场景下,将得到不同的测试结果。因此性能测试的结果必须与场景关联。例如: 测试IAGW在不与其他Server通讯的情况下,多用户并发访问交易响应时间<3秒的限制下,系统每秒钟处理的最大短信条数。 3.1.1测试目的 说明此场景测试的目的。例如: IAGW每秒钟处理最大短信条数。 3.1.2测试配置 说明该测试所使用的配置

热响应测试报告

石家庄地源测试项目岩土热响应研究测试报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2010年11月21日

石家庄地源测试项目 岩土热响应研究测试报告 测试人员: 编制人: 审核人: 测试单位: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报告时间: 2010年11月21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记录............................................. 钻孔设备.............................................. 钻孔记录.............................................. 三、测试目的与设备................................................... 四、测试原理与方法................................................... 岩土初始温度测试......................................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测试.............................. 五、测试结果与分析................................................... 测试现场布置......................................... 测试时间............................................. 夏季工况测试......................................... 冬季工况测试......................................... 稳定热流测试.........................................

热重试验报告

热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分析测试的原理,掌握一些相关的热分析信息。 能看懂热分析的基本信息图,会解一些基本的热分析图。 二、实验原理 1、热重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热重分析仪主要由天平、炉子、程序控温系统、记录系统等几个部分构成。 最常用的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即变位法和零位法。所谓变位法,是根据天平梁倾斜度与质量变化成比例的关系,用差动变压器等检知倾斜度,并自动记录。零位法是采用差动变压器法、光学法测定天平梁的倾斜度,然后去调整安装在天平系统和磁场中线圈的电流,使线圈转动恢复天平梁的倾斜,即所谓零位法。由于线圈转动所施加的力与质量变化成比例,这个力又与线圈中的电流成比例,因此只需测量并记录电流的变化,便可得到质量变化的曲线。 2、影响热重分析的因素 (1)试样量和试样皿 热重法测定,试样量要少,一般2~5mg。一方面是因为仪器天平灵敏度很高(可达0.1μg),另一方面如果试样量多,传质阻力越大,试样内部温度梯度大,甚至试样产生热效应会使试样温度偏离线性程序升温,使TG曲线发生变化,粒度也是越细越好,尽可能将试样铺平,如粒度大,会使分解反应移向高温。 试样皿的材质,要求耐高温,对试样、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和气氛都是惰性的,即不能有反应活性和催化活性。通常用的试样皿有铂金的、陶瓷、石英、玻璃、铝等。特别要注意,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材质的试样皿,否则会损坏试样皿,如:碳酸钠会在高温时与石英、陶瓷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所以象碳酸钠一类碱性样品,测试时不要用铝、石英、玻璃、陶瓷试样皿。铂金试样皿,对有加氢或脱氢的有机物有活性,也不适合作含磷、硫和卤素的聚合物样品,因此要加以选择。 (2)升温速率 升温速度越快,温度滞后越严重,如聚苯乙烯在N2中分解,当分解程度都取失重10%时,用1℃/min测定为357℃,用5℃/min测定为394℃相差37℃。升温速度快,使曲线的分辨力下降,会丢失某些中间产物的信息,如对含水化合物慢升温可以检出分步失水的一些中间物。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及数据答案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⒈通过对空气—水蒸气光滑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1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0.4中常数A、m的值。 ⒉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纹管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设备由两组黄铜管(其中一组为光滑管,另一组为波纹管)组成平行的两组套管换热器,内管为紫铜材质,外管为不锈钢管,两端用不锈钢法兰固定。空气由旋涡气泵吹出,由旁路调节阀调节,经孔板流量计,由支路控制阀选择不同的支路进入换热器。管程蒸汽由加热釜发生后自然上升,经支路控制阀选择逆流进入换热器壳程,其冷凝放出热量通过黄铜管壁被传递到管内流动的空气,达到逆流换热的效果。饱和蒸汽由配套的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产生。该实验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主要参数见表1。 表1 实验装置结构参数

图1 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1— 光滑套管换热器;2—螺纹管的强化套管换热器;3—蒸汽发生器;4—旋涡气泵; 5—旁路调节阀;6—孔板流量计;7、8、9—空气支路控制阀;10、11—蒸汽支路控制阀; 12、13—蒸汽放空口; 15—放水口;14—液位计;16—加水口; 孔板流量计测量空气流量 空气压力 蒸汽压力 空气入口温度 蒸汽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三、实验内容 1、光滑管 ①测定6~8个不同流速下光滑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α1。 ②对 α1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 m 中常数A 、m 的值。 2、波纹管 ①测定6~8个不同流速下波纹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α1。 ②对 α1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 四、实验原理 1.准数关联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很多,根据因次分析得到的对流传热的准数关联为: Nu=CRe m Pr n Gr l (1) 式中C 、m 、n 、l 为待定参数。 参加传热的流体、流态及温度等不同,待定参数不同。目前,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特定 范围的参数。本实验是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因此,可以忽略自然对流对传热膜系数的影响,则Gr 为常数。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Pr 可视为常数。所以,准数关联式(1)可写成 Nu =CRe m (2) Re 4 du V d ρ ρ π μ μ == 其中: , 500.02826W/(m.K)d Nu αλλ = =℃时,空气的导热系数

软件功能测试报告模板

魔方宝系统 软件功能测试报告2017年10月

1.测试环境 2.问题统计 (说明:该报告为阶段性测试的统计报告,该报表统计的bug数量为:本发布阶段内第一份申请单 提交日期为起,直至填写报告这天为止的BUG数量,如果以前版本中有问题延期至本发布阶段来修正, 那么该缺陷也需要统计进来;如果是功能测试报告则只统计当轮的即可,如果是功能+验证则需要统计本发布阶段的) 2.1按BUG犬态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表按状态统计 3.测试综述 本轮测试持续将近 周,到目前为止(如果是功能测试则是指本轮次,如果是功能+验证测试 则是指本发布阶段)发现的BU(数据量________个,其中,重新开启:________ 个,未解决:_____ 个,已解决:____ 。(如果是功能+验证测试,则还需说明本轮次新发现的bug情况,如:本轮测试新发现的问题 有多少个?其中严重的有多少个?)从测试的角度给出该轮测试是否通过,是否需要做回归测试,或验证测试。 4.问题与建议

主要是在本发布阶段针对开发经理要求不测试且最终确实未测试,但是测试人员从质量的角度认为 需要测试的功能点做简要说明 总结项目测试过程,以及和开发人员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验,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改进建 议等 5.其他 (如果对应的测试申请单中既有功能测试类型,又有验证测试类型,那么只出功能测试报告即可, 同时该项 必填,需要在此附上本发布阶段的遗留问题清单以及本发布阶段新发现的重大 bug 清单;遗留 问题清单中如果不属本发布阶段测试范围的须在备注中说明) 5.1 5.2 5.3 质量风险[可选] 遗留问题列表(本发布阶段发现的,以及前发布阶段延期至本阶段来修正的缺陷 ) 表10遗留冋题列表 重大bug 列表(指本阶段新发现的重大BUG 青单) 表11重大bug 列表

热穿透报告样本

检测字(2013150)第002号 Serial No.RLSJJC-2013150-002 检测报告 TEST REPORT 检测项目:1050g/袋炒笋(条状)产品热穿透检测 委托单位:********* 委托单位联系人:******* 详细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检测日期:2013年06月13日

附录二推荐热力杀菌规程RLSJJC-2013150-002 ********* ************* 产品信息(PRODUCT INFORMATION) 产品名称(Product name)炒笋(条状)(Fried Bamboo Shoots, Strip, No Liquid Added)产品净重(Net weight)1050g 包装尺寸(Packing size)300×230×25mm 包装形式(Container Type)软包装袋(Flexible Pouch) 加工方法(Processing method)卧式静止,使用托盘(Still(Horizontal, Perforated, Salver))产品最终pH(Finished pH) 5.2 加热介质(Heating medium)侧喷淋水式(Water Spray) 关键因子(CRITICAL FACTORS) 填充方式(Fill method)机械填充(By Machine) 固形物最大厚度(Max. Thickness (particle size))20mm 摆放后最大厚度(Thickness in retort)25mm 摆放方式(Container position in chain)水平摆放(Horizontal) 最大空气残留量(Max. res.air)160CC 最小控制压(Min Overpressure)0.18MPa 固体最大填充量(Max Weight (FILL))1070g 说明NOTE: 1.本次检测是在正常生产,按照最大装罐量等关键因子的前提下进行的。 2.如蒸汽管道、产品规格、产品成分配比等条件或参数有变动时,应进行重新检测。

功能测试实验报告模版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实验》课程 实验报告 实验2: 功能测试和Uft 工具使用

学号: 姓名: 班级: 一、实验类型 参照《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实验目的 参照《实验指导书》 2. 实验要求 参照《实验指导书》 二、实验步骤 参照《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环境 参照《实验指导书》 四、测试方法 参照《实验指导书》,结合教材内容简单描述所使用的测试方法 五、实验题目和测试用例 (一)实验题目 第1题A加B程序的加法功能测试 这是一个计算1~100 之间两个整数之和的加法器程序,用Java 语言编写。程序的具体要求:如果输入数据为1~100 之间两个整数,则计算和并输出;否则给出提示信息“请输入1~100 之间的整数”。 第2题Windows 系统自带的计算器程序除法功能测试 (二)设计测试用例 针对每一个题使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见附录 1 ) 六、实验过程和记录 (一)第1题的实验过程和记录 (1))准备一个Excel 表文件,表名取为“加法-测试参数化表-学号-姓名”,文件名取为“等

价类-1 至100 加法-测试用例及测试记录-学号-姓名”,内容为根据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的 测试用例; (2))启动UFT ,工作空间命名为学号,在选择插件对话框中勾选“Java 插件”,新建一个测试“EX2-1 ”并新建解决方案“EX2-1 ”; (3))在数据视图界面的“数据”选项卡中“Action1 ”导入Excel 表文件数据; (4))在“Action1 ”中对数据进行编辑,删除作为标题的第一行; (5))进行录制脚本设置,设置“可执行文件”为本次实验的A 加B版本1中的APLUSB 程序; (6))录制脚本,为输出结果插入检查点,录制完成后在编辑脚本页面修改脚本代码(见附录3); (7))在流程界面中,为Action1 设置操作调用属性,将迭代方式设置为“从行 1 运行到行23”; (8))运行脚本,记录运行结果,填写测试记录(见附录4)。 注意: (1))成功录制脚本并运行,观察脚本运行情况 (2))分析测试报告,完成测试记录 (二)第2题的实验过程和记录 参照第一题,详细阐述实验过程和记录。测试和解决方案命名为“EX2-2 ”。 六、实验总结 要求 (1) 测试结果和分析,并且给一个评估.

测试报告模板(标准版)

测试报告模板(标准版)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China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erce Center

变更历史记录

目录 [项目名称测试报告(标准版)] 0 [V1.0(版本号)] 0 [2010年9月9日] 0 第1章简介 (4) 1.1目的 (4) 1.2范围 (4) 1.3名词解释 (4) 1.4参考资料 (5) 第2章测试简介 (5) 2.1测试日期 (5) 2.2测试地点 (5) 2.3人员 (6) 2.4测试环境 (6) 2.5数据库 (7) 2.6测试项 (7) 第3章测试结果与分析 (7) 3.1对问题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7) 3.2遗留问题列表 (11) 第4章简要总结测试的结果 (11) 第5章各测试类型测试结论 (13) 5.1功能测试 (14) 5.2用户界面测试 (14) 5.3性能测试 (14) 5.4配置测试 (15) 5.5安全性测试 (15) 5.6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5) 5.7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15) 5.8业务周期测试 (15) 5.9可靠性测试 (15) 5.10病毒测试 (16) 5.11文档测试 (16) 第6章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16) 第7章建议的措施 (16) 第8章追踪记录表格 (17) 8.1需求—用例对应表(测试覆盖) (17) 8.2用例—需求对应表(需求覆盖) (17)

第1章简介 测试报告的简介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测试报告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等。 1.1 目的 阐明此测试报告的目的。 1.2 范围 简要说明此测试报告的范围:它的相关项目,以及受到此文档影响的任何其他事物。 1.3 名词解释 列出本计划中使用的专用术语及其定义 列出本计划中使用的全部缩略语全称及其定义 表1 名词解释表

锅炉测试报告

锅炉热工试验报告 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年月日

锅炉热工试验报告 1.任务及目的要求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受XXXXXX 公司的委托,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于年月日对该公司使用的型锅炉(产品编号:)进行热工测试。 测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已于2009年1月24日颁布,并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质检特函〔2008〕264号文《关于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所有在用工业锅炉实际运行能效状况进行普查,并客观记录相关数据。 测试目的:通过对锅炉热效率的测试,掌握在用锅炉的热效率和能耗情况,评介该锅炉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2.试验依据 a)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b)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3.项目概况 4.锅炉设计参数及实际燃料特性 锅炉设计相关参数见表1 实际燃料特性见表2

表1 锅炉设计基本参数

5.试验工况说明及结果分析 1. 试验条件 本次热工测试在 XXXXX锅炉车间现场进行,测试期间锅炉运行正常,负荷稳定,燃烧良好。试验在锅炉正常运行状况下进行。 1.1本次试验以燃料低位发热量为基准。 1.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本次试验采用正、反平衡法来测定锅炉热效率。 2. 试验内容 年月日对本台锅炉进行了热工测试,试验共进行了2个试验工况。根据《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10180-2003)》的要求,2次试验测得的正、反平衡效率之差应不大于5%,2次试验测得的正平衡效率之差应不大于3%,2次试验测得的反平衡效率之差应不大于4%,最终结果取两个试验工况的平均值。 试验期间锅炉燃烧稳定,设备运行正常。试验期间各主要参数维持稳定。试验期间主要进行了以下项目的测量: 2.1 烟气成分分析:利用烟气分析仪测量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中的RO2、O2、CO含量,每15~20分钟进行一次分析。 2.2 排烟温度测量: 在省煤器出口烟道上用烟气分析仪上热电偶测量锅炉的排烟温度。 2.3 进行燃料取样分析:有输送皮带的锅炉在进料口前的输送皮带上取样,无输送皮带的在炉前煤斗或试验煤堆中取样,并进行燃料元素成份及低位发热量的分析。 2.4 飞灰取样:在尾部烟道气流稳定的适当直段处利用飞灰取样器进行取样,条件不允许的,也可在除尘器排灰口处进行取样,每个试验工况的灰样混合后缩分为一个分析样,进行飞灰可燃物含量分析。 2.5 炉渣取样:可从渣流中连续接取,或定期从渣槽(池、斗)内掏取,同时保证炉渣具有代表性,进行炉渣可燃物含量分析。

功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X项目功能测试报告日期: 2016-××-××

文档修订记录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项目背景 (4) 编写目的 (4) 术词及缩略语 (4) 2 系统概述 (4) 功能概述 (4) 系统业务流 (4) 与其它系统间关系 (4) 3 测试设计 (5) 测试准备 (5) 测试目标 (5) 测试范围 (5) 功能测试 (5) 测试环境 (5) 业务流测试方法 (6) 4 测试用例 (6) 5 测试执行 (6) 6 测试结果分析 (6) 测试需求覆盖率分析 (6) 用例执行率 (6) 按缺陷级别统计 (6) 按缺陷类型统计 (7) 缺陷分析 (7)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7) 7 测试总结 (7) 8 约束和假设 (7) 9 测试交付物 (7) 10 测试建议 (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对整个项目的描述、对被测系统的简要描述> 1.2编写目的 <阐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3术词及缩略语 <详细解释本次测试涉及的专业用语和缩略语> 2系统概述 2.1功能概述 2.2系统业务流 <简述本次功能测试的业务主线> 2.3与其它系统间关系 <列举与被测系统相关的系统,阐述系统间的业务流和数据流关系>

3测试设计 3.1测试准备 3.1.1测试目标 <明确本次测试的具体目标,如有多轮测试则注明各轮次的测试目的> 3.1.2测试范围 <明确本次测试的范围,简要地列出被测系统中将接受本次测试或将不接受本次测试的业务功能,例如是针对应用系统开展的测试还是对系统间接口开展的测试等等> 3.1.2.1.功能测试 <明确本次功能测试的功能点> 3.1.3测试环境 <明确本次测试的环境> 硬件环境 人力资源环境

检验报告样本型式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样本(型式检验报告)

————————————————————————————————作者:————————————————————————————————日期: 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检验报告 NO:D09-SG0015 产品名称储水式电热水器生产日期2009年11月 型号规格xxxxxxxxxxxxx 编号或批号 商标------ 等级------- 样品单号3053929 受检单位xxxxxxxxxxxxxxxxxx 检验类别市专项执法检查委托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 样品数量3台 生产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 抽样基数13台 抽样地点xxxxxxxxxxxxxxxx 到样日期2009年12月2日来样方式xxxxxxxxxxxxxxxxxxxxxx 验讫日期2009年12月22日样品特征和状态完好 检验依据GB4706.12-200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储水式热水器的特殊要求》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20289-2006《储水式电热水器》 《2009年第四季度广东省专项监督检验电热水器产品检验细则》 检验结论 本次专项执法检查检验项目共20项,其中标志和说明项合格,A类不合格0项,B 类不合格0项。 A类不合格项目:------- B类不合格项目:------ 检验报告专用章 2009年12月25日 备注xxxxxxxxxx

批准:审核:编制: 序号检验项目标准要求 检测结果单项 判定 1# 2# 1 分类按防触电保护分类I类I类---- 按防水保护程度分类IPX4 IPX4 ---- 2 标志器 具 上 应 有 标 志 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V)220 220 合格电源种类与符号符合符合合格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Hz)50 50 合格额定功率(W&KW)2000W 2000W 合格制造厂名或代理商名、商标或识别标志符合符合合格器具型号DSZF-40 合格II类结构的符号---- ---- ---- 按其防水等级的IP代码,IPX0不标出IPX4 IPX4 合格额定压力(Pa) 0.6MPa 0.6MPa 合格额定容量(L)40L 40L 合格具有一个额定值范围,应采用由一个连字符分开的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来标示 ---- ---- ---- 不同额定电压设定应清晰可辨---- ---- ---- 应标出每个额定电压所对应的额定输入功率---- ---- ---- 使用正确的符号符合符合合格电源性质的符号,应紧挨所标示的额定电压符合符合合格II类器具符号所放置的位置,应不可能与任何其他标示发生混淆---- ---- ---- 连接到三根或三根以上的供电导线的器具和多电源器具,配备正确的接线 图,并固定在器具上 ---- ---- ---- 除Z 型连 接 专为中性线使用的接线疯子用字母N表示符合符合合格接地端子必须用接地符号表示符合符合合格上述符号不应标在螺钉、可拆卸的垫圈或其它在连接导线时可能被 拆卸的部件上 符合符合合格 可能引起危险的开关,其标志和放置的位置应清楚的表明它所控制的是器 具的那个部分 符合符合合格 开关和调节装置的不同位置应用数字、字母或其它标志加以表示,较大数 字应对较大输入功率 符合符合合格 数字“0”只能表示“断开”档位,除非不致与“断开”档位相混淆---- ---- ---- 在安装或正常使用期间,打算调节的控制器应标出调节方向的标示符合符合合格使用说明书应随器具一起提供,以保证器具能安全使用符合符合合格符合附录AA要求的热水器,在使用说中应注明“一旦发生器具以外的接 地系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热水器,并拔下其电源插头或断开与 供电电路的一切连接,并与制造厂的维修人员联系处理” ---- ---- ----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DOC)

XX省XX市学院片区地源热泵工程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 XX省XX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五月

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为XX省XX市学院片区(XX市学院、新华苑)地源热泵工程,位于XX省省XX市市。本工程拟采用节能环保的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我所对该工程地埋管场地进行了深层岩土层热物性测试。本次试验进行了1个孔的测试。报告时间:5月10日~5月11日。 二、测试概要 1、测试目的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出现偏差可能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拟通过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并利用专业软件分析,获得地埋管区域基本的地质资料、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及测算的每延米地埋管换热孔的换热量,为地热换热器设计、换热孔钻凿施工工艺等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 2、测试设备 本工程采用XX省建筑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自主研制开发的型号为FZL-C(Ⅲ)型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如图1所示。该仪器已获得国家发明

专利(ZL 2008 1 0238160.4)。并已广泛应用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馆、济南奥体中心等一大批地源热泵工程中的岩土层热物性测试。见附件3。 3、测试依据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 2009年版)。 测试原理见附件2。 图1 FZL-C(Ⅲ)型岩土热物性测试仪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1、测试孔基本参数 表1 为测试孔的基本参数。 表1 测试孔基本参数 项目测试孔项目测试孔 钻孔深度(m)100 钻孔直径(mm)150

埋管形式双U型埋管材质PE管 埋管内径(mm)26 埋管外径(mm)32 钻孔回填材料细沙主要地质结构粘土与玄武岩 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见表2。循环水平均温度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见图2。测试数据见附件1。 初始温度:16.2℃; 导热系数:1.66W/m℃; 容积比热容:2.1×106J/m3℃。 3、结果分析 钻孔结果表明:该地埋管区域地质构造以粘土为主。具体地质构造见表2。测试结果表明:埋管区域的平均综合导热系数为1.66W/m℃,数值中等;平均容积比热为2.1×106J/m3℃,数值较大;岩土体平均初始温度16.2℃,数值偏低,有利于夏季向地下放热。

项目测试报告模板

大规模多终端网络视频全流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测试报告 一、检测概述 受鉴定委员会委托, 鉴定委员会专家测试组于2010年5月8日对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北大方正集团公司联合完成的“大规模多终端网络视频全流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研究成果――基于容的视频检索系统v2.0、方正天骄网络视音频发布系统v4.0、方正精睿新媒体发布系统v2.0,进行了测试。 二、被测系统介绍 1 基于容的视频检索系统v2.0,其软件模块包括: ●镜头分割和关键帧提取; ●广告片段检索; ●镜头检索; ●台标检索。 硬件平台包括: ●高性能PC机 软件平台包括: ●操作系统:Windows XP+SP3 ●数据库:MYSQL 5.0 ●Web服务器软件:Apache 2.0

●客户端浏览器:IE6.0 2 方正天骄网络视音频发布系统v4.0,其软件模块包括: ●视频快编软件 ●实时流生成 ●实时流控制转发 ●实时流收录 ●实时流监控 ●嘉宾访谈 硬件平台包括: ●快编工作站 ●实时流生成服务器 ●实时流控制转发服务器 ●实时流收录服务器 ●实时流监控服务器 ●嘉宾访谈服务器 软件平台包括: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SP2 ●数据库:SQL Server 2005 3 方正精睿新媒体发布系统v2.0,其软件模块包括: ●中心管理程序

●编单程序 ●基于Web管理发布 ●模板制作程序 ●播放程序 ●进程保护程序 ●播放配置部署程序 硬件平台包括: ●管理工作站 ●中间层混合控制机 ●播放终端 ●Web、文件、数据库服务器 ●移动工作站 软件平台包括: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SP2,Windows XP+SP3 ●数据库:SQL Server 2005 ●播放终端:Windows XP+SP3 三、测试容 1 基于容的视频检索系统v2.0 测试小组对基于容的视频检索系统的功能模块衔接、软件功能、用户界面、用户文档、病毒检查、中文符合性、安全可靠性等软件性能分别进行了抽查,现分述如下:

v2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报告标准样式

xxxxx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 技 术 报 告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 二O一一年十月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报告 项目名称:xxxxxx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 测试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源热泵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 测试时间:2011-10-11 ~2011-10-13

目录 1 测试目的和测试依据....................................................... - 1 - 1.1测试目的 ............................................................. - 1 - 1.2测试参考标准........................................................ - 1 - 2 测试原理与方法 ............................................................ - 2 - 2.1岩土热响应试验..................................................... - 2 - 2.2 现场测试方法 ....................................................... - 5 - 3 测试仪器和要求 ............................................................ - 1 - 3.1规要求................................................................ - 1 - 3.2测试单位测试用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及其检定/校准证书 ........ - 1 - 3.3测试单位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研究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方案 .................................................................... - 3 - 4.1项目概况 ............................................................. - 3 - 4.2测试孔成孔条件..................................................... - 3 - 4.3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步骤 .......................................... - 3 -5现场试验数据计算分析和测试结果 ....................................... - 5 - 5.1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 - 5 - 5.2钻孔单位延米(孔深)换热量参考值............................. - 5 -附录现场测试部分原始数据曲线图........................................ - 8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