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答案整理

传统文化答案整理

传统文化答案整理
传统文化答案整理

绪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就是(B)

A、崇德重义

B、以人为本

C、载道化成

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

A、《周易、贲》

B、《周易、震》

C、《周易、艮》

3.“文”不包括(D)

A、人文

B、地文

C、天文

D、物文

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就是(A)

A、“易”、“道”

B、儒、释、道三家并列

C、儒道互补

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就是(B)

A、中庸之道

B、中与为美

C、阴阳五行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以人为尊

B、以仁为本

C、以民为贵

2.礼教的核心就是:(ABCDE)

A、长幼有序

B、朋友有信

C、夫妇有别

D、君臣有义

E、父子有亲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就是正确的?(ABCD)

A、“五伦”就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五伦里的权利与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与有秩序。

C、五伦的观念就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D、“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就是: (A)

A、天人合一

B、辩证逻辑

C、天人感应

D、形式逻辑

第二章: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就是: (D)

A、义

B、礼

C、知

D、仁

2.颜渊问仁,子曰:(D)

A、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B、仁者爱人

C、仁者其言也讱

D、克己复礼为仁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B)

A、博学

B、自我修养

C、审问

D、明辨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B)中寻找

A、个性

B、共性

5.天的涵义包括:(C)

A、道德义

B、自然义

C、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D、神性义

6.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就是:(A)

A、董仲舒

B、孟子

C、孔子

D、老子

7.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 (D)

A、人与自然的与谐

B、人与社会的与谐

C、人的身心与谐

D、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与谐

8.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就是: (D)

A、慎独

B、穷理

C、尽心

D、仁礼的统一

9.荀子提出过: (A)

A、制天命而用之

B、天人交相胜

C、尽心、知性、知天

D、不以人灭天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在线考试答案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在线考试答案单选题 (共30道题) 1.( 2.0分)公元前221年,削平山东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的是 ?A、李世民 ?B、汉武帝 ?C、刘邦 ?D、秦始皇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2.(2.0分)子曰:“己所不欲,_____。” ?A、勿施于人 ?B、施于人勿 ?C、勿达于人 ?D、要施于人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3.(2.0分)在中国文化中,主张无为、崇尚自然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4.(2.0分)《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_____。” ?A、厚德载物 ?B、格物致知 ?C、正心诚意

?D、修身齐家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5.(2.0分)中国文化中的“______”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A、大一统 ?B、以人为本 ?C、天人合一 ?D、安身保命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6.(2.0分)《周易》包括《经》和《___》两部分。 ?A、传 ?B、像 ?C、卦 ?D、言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7.(2.0分)八卦的象征意义是:乾为天、____为地 ?A、震 ?B、巽 ?C、坎 ?D、坤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8.(2.0分)提出了“中庸”的实践理性辩证原则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9.(2.0分)秦始皇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采纳了____的建议,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的出现。 ?A、吕不纬 ?B、韩非 ?C、李斯 ?D、商鞅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10.(2.0分)提出“气本论”学说的思想家是: ?A、张载 ?B、朱熹 ?C、程颐 ?D、程颢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11.(2.0分)以下属于道教经典的有: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周易》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12.(2.0分)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_____。 ?A、死谛 ?B、生谛 ?C、乐谛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

绪论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对应章节绪论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7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 5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5 ?第1部分 ?总题数:5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A. 以人为本 B. 崇德重义 C. 载道化成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A. 《周易.贲》 B. 《周易.艮》

C. 《周易.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 A. 天文 B. 地文 C. 物文 D. 人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 儒道互补 B. 儒、释、道三家并列 C. “易”、“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A. 中和为美 B. 中庸之道 C. 阴阳五行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7 23:59 ?题目数4 ?总分数 4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4 ?第1部分 ?总题数:4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作者:————————————————————————————————日期:

内容有点多,给大家整理一下吧,,谢谢了,, 涛哥整理,侵权必究 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 ) 春秋左氏传 B 国语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 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仁、礼 B 法、术、势 C 兼爱 D 无为 .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 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家族观念 B 忠君观念 C 个体人格 D 社会群体 .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 D ),以示与汉学区别。 理学 B 道学 C 考据学 D 宋学 .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A ) 德 B 道 C 君子 D 仁 .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 C )就开始的。 先秦 B 秦 C 西汉 C 东汉 ."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A )为本的。 阴 B 阳 C 阴阳互动 D 阳胜于阴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 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天人合一 B 中庸 C 阴阳 D 无为 .《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 A ) 违法犯禁之徒 B 循规蹈矩之士 好学谦虚之人 D 仁慈善良之辈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仁义、忠诚 B 正义、正气 C 万物有灵 D 驱邪逐怪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 正确的?(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1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题库 (2018.1) 注:比赛试题参照题库内容,但有可能超出题库范围,备赛时请尽量丰富备赛内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A.射B.御C.礼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B.嵇康C.刘伶D.向秀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李清照 4.“豆蔻”是指(A)岁 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 5.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6.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 7.“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 8.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 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C)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 1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A.周易B.尚书C.史记D.尔雅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A.慧思B.慧能C.神秀D.玄奘 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13.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 A.汉元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明帝 14.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 A.诗佛B.诗仙C.诗圣D.诗鬼 1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中国传统文化 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大题及解答 By 杨林一.什么是文化?谈谈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西汉以后“文”和“化”方合成一词。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文化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即“大文化”和“小文化”。通常又把文化结构分为四层: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而民族性和国度性是文化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以中华民族为例,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而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创造主体。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学习中国文化可以更加准备而深入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更加准备而深入地认识我们当前国情,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传统。 二.谈谈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中国不但疆域辽阔,而且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中国的自然条件几千年来总体变化有限,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在中国内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不同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3.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生活在海滨的人民致力于海上交通和与海外的联系;西域位于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以商业著称于世。地理障碍同样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因为与中原地区被崇山峻岭所阻隔而在历史上很长时间由越族文化占主要地位。因为可以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开放和封闭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地理障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也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三.宰相制度演变及君权相权的矛盾 (我不想管这个问题了。。。囧)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 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 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8、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9、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 粥 D饺子 11、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 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1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13、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5.“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17、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 A.285 B.286 C.287 D.288 18、“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9、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 羊 D楚汉相争 2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 洛阳 21、“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A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 书 D行书 2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 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4.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25.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 山 D峨眉山 26.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 A、60岁 B、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库完整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9、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意识传播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

中国传统文化在线考试答案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在线考 试答案

在线考试答案 单选题(共30道题) 收起 1.( 2.0分)公元前221年,削平山东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的是 ? A、李世民 ? B、汉武帝 ? C、刘邦 ? D、秦始皇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0分 2.(2.0分)子曰:“己所不欲,_____。” ? A、勿施于人 ? B、施于人勿 ? C、勿达于人 ? D、要施于人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3.(2.0分)在中国文化中,主张无为、崇尚自然的是: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4.(2.0分)《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_____。”? A、厚德载物 ? B、格物致知 ? C、正心诚意 ? D、修身齐家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5.(2.0分)中国文化中的“______”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A、大一统 ? B、以人为本 ? C、天人合一 ? D、安身保命 我的答案:C此题得分:2.0分 6.(2.0分)《周易》包括《经》和《___》两部分。 ? A、传 ? B、像 ? C、卦 ? D、言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7.(2.0分)八卦的象征意义是:乾为天、____为地 ? A、震 ? B、巽 ? C、坎 ? D、坤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0分 8.(2.0分)提出了“中庸”的实践理性辩证原则是: ? A、孔子 ? B、老子 ? C、孟子 ? D、庄子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9.(2.0分)秦始皇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采纳了____的建议,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的出现。 ? A、吕不纬 ? B、韩非 ? C、李斯 ? D、商鞅 我的答案:C此题得分:2.0分 10.(2.0分)提出“气本论”学说的思想家是: ? A、张载 ? B、朱熹 ? C、程颐 ? D、程颢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11.(2.0分)以下属于道教经典的有: ? A、《论语》 ? B、《道德经》 ? C、《孟子》 ? D、《周易》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0分 12.(2.0分)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_____。 ? A、死谛 ? B、生谛 ? C、乐谛 ? D、道谛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0分 13.(2.0分)“三纲”是指“君为臣纲、_____、夫为妻纲”。 ? A、兄为弟纲 ? B、母为子纲 ? C、父为子纲 ? D、官为民纲 我的答案:C此题得分:2.0分 14.(2.0分)“五常”是指仁、义、礼、智、____等封建道德的准则。 ? A、乐 ? B、诚 ? C、忠 ? D、信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0分

传统文化答案整理

传统文化答案整理

绪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B) A. 崇德重义 B. 以人为本 C. 载道化成 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 A. 《周易.贲》 B. 《周易.震》 C. 《周易.艮》 3.“文”不包括(D) A. 人文 B. 地文 C. 天文 D. 物文 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 A. “易”、“道” B. 儒、释、道三家并列 C. 儒道互补 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B) A. 中庸之道 B. 中和为美 C. 阴阳五行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仁为本 C. 以民为贵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长幼有序 B. 朋友有信 C. 夫妇有别 D. 君臣有义 E. 父子有亲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A.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C.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D.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 A. 天人合一 B. 辩证逻辑 C. 天人感应 D. 形式逻辑

C.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D. 神性义 1.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A) A. 董仲舒 B. 孟子 C. 孔子 D. 老子 2.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3.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D) A. 慎独 B. 穷理 C. 尽心 D. 仁礼的统一 4.荀子提出过:(A) A. 制天命而用之 B. 天人交相胜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2015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考试答案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正确) 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错误) 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正确 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正确 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正确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正确 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错误 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正确 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错误 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正确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依法治国)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 3、(孟子)就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思想。 3(老子)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4、(国家本位)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 6、(《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7、(等级伦理)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8、(道德)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9、(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10、(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10 (法治)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2020中国传统文化考试答案

2020年中国传统文化考试题及答案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500篇。 答案: (错) 2.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答案: (推己及人) 3.《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 答案: (贾宝玉) 4.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什么 答案:(汉字) 5.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所批判的是? 答案:(墨家的“兼爱”思想) 6.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包括哪些? 答案:(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 7.中唐时期诗坛上出现了比盛唐时期更多的风格流派,具体来说主要有 答案:(现实主义诗派/浪漫诗派/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8.下列属于道家人物的是 答案:(庄子) 9.《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在史学史上有开拓性的意义。 答案:(正确) 10.《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 答案:(赋) 11.“吾丧我”的意思是南郭子綦将自已杀死了。 答案:(错误) 12.书法的章法要 答案:(有节奏感/有秩序感/气息贯通) 13.“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说明中国传统史学 答案:(为政治服务的) 14.从文化阶层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答案:(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15.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是 答案:(仕女画) 16.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核心。 答案:(对) 17.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 答案:《生民》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200道题)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道题) .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 .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河南甘肃陕西山东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出自()。 赵普王安石房玄龄魏征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仁者爱人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大一统 .“一门三文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是指() 曹操、曹植、曹丕苏洵、苏轼、苏澈 班彪、班固。班超杜甫、杜牧、杜苟鹤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 《礼记》《中庸》《周易》《春秋》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是由提出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

.中国古代的教育,可分为和两大类。() 官学私学正学私学 国学民学国学家学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论语春秋诗经史记 .我国最古老的字典是() 诗经尔雅说文解字七录 .截止民国,我国规模最大,数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是? ()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儒家学说思想核心在于,而道家学说思想核心在于() 道仁博爱思辨仁空仁道 .中国的四大发明不包括 () 地动仪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 孙叔敖郑国李斯李冰父子 .《史记》是 () 编年体史书纪传体通史 纪事本末体史书纪传体国别史 .《窦娥冤》的作者是 ()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 古筝琵琶古琴箫笛 .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 A.人之外的自然。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 B.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有机身体” (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 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 (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 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

(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 (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4)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的概念,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7.什么是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含义: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 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中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 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1)传统文化指文化的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文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1.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D A. 张载 -|B.程颐 j C.程颢 2|D.朱熹 2?“指鹿为马”典故中的奸臣是(A ) A. 赵高 B. 李斯 -:C.蒙恬 D.吕不韦 3.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是(A) A. 天人合一 B. 人神合一 C. 人本主义 D. 天人相争 4. 我国奴隶制时代的上层建筑是(A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C. 立宪制 D. 共和制

5?中国历史上最大一部丛书是D A. 《史记》 B. 《汉书》 C. 《永乐大典》 D. 《四库全书》 6. 在著述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D ) J A.李鸿章 B. 林则徐 C. 洪仁玕 D. 魏源 7. 公元1世纪,佛教由(B)传入中国 A. 波斯 J I B.印度 C. 西欧 D. 暹罗 8.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对其他文化的(A) A. 开放性 B. 延续性 C. 排斥性 D. 创新性 9.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是指C z A.外国侵略者

B. 封建贵族 C. 满族统治者 :;|D.大资产阶级 10.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初的阐述者是(C) A. 孔子 J|B.老子 -C.庄子 D. 孟子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年以前的文化A A. 1840 B. 1911 C. 1919 D. 1949 12. 哪家学说在早期主要探讨社会政治技术、伦理及认识论问题,而后期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D) A. 兵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13. 孙中山欲建立的中华民国的国家性质是B A. 君主专制国家 B. 民主共和国 C.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个人整理修改版)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其中,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夕英文名Chinese New Year's Eve 别称:大年夜、除夜、岁除 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流行地区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节日起源除旧布

新、祭祀祖先 节日活动:清扫庭舍、贴年红、祭祖、守岁 节日饮食:年夜饭 节日意义:除旧布新,迎祖宗回家过年起源时间先秦时期 风俗习惯 ?年夜饭?贴年红?燃爆竹?祭祖?守岁?挂灯笼?压岁钱 节日禁忌 1、福字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19] 2、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务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20] 3、忌倒污水、倒垃圾、丢弃杂物、扫地、洒水、随地便溺。据说这样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就会降祸于人。[20] 4 、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5、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 6、忌说不吉利的字眼。 7、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典故传说 夕的传说?七郎射夕?熬年守岁?春联门神 二、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文名春节英文名Spring Festival 别称新春、年节、新禧、岁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