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 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

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

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教材助读

1.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由和共同决定的。

人口增长总态势:

(1)时间变化

①农业革命前:

②农业革命期间:

③工业革命后:

④近100年来:

(2)空间变化

①变化特征:发展中国家增长 ;发达国家增长

②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

2.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

(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的差异

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向,继而向转变。(3)、人口增长模式空间差异

①发达国家:

②发展中国家:

③全世界:

④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向的转变。

二、预习自测

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3、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4、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多属于“现代型”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多属于“原始型”

C、我国各地的人口增长模式都已进入“现代型”

D、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原始型向传统型过渡的阶段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率的原因是()

①气候条件改善②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④政治上的独立,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我的疑问】对课本预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知识链接】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远的关注,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40年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增长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达到了60亿。通过观察这些数字,同学们可以发现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人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有何不同?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人口数量变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探究案

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读下图思考: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趋势?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期?为什么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0年后会增加多少人?如果10年后,自然增长率变为1.7%,那时人口增加多少人?

3、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4、我们往往有个错觉,认为降低人口数量的增长就是人越少越好,是不是这样呢?阅读P4图1.5“世界部分国家人口政策”的资料,探讨: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应该采取怎样的人口政策及措施?能否相同?为什么?填写下表

自然增长水

平人口

增长

特点

原因

今后变

化趋势

主要问题人口政策

发达国家水平较

增长

缓慢

发展

中国家水平较

增长

很快

特别提醒:

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为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此外,我国还面临着问题(特别在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且因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地区之间不平衡,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条件。

②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并不是出生率。因此出生率高,人口增长速度并不一定快。

5、读图1.6思考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6、观察图思考:

①人口的数量变化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

②原始型与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有什么区别?

③传统型和现代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④图中有两条曲线,一条表示出生率,一条表示死亡率,二者之差是。

⑤从图上看,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自然增长率越;两曲线越,自然增长率越。若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值,人口呈增长。

7、了解P6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本原因是什么?

【知识拓展】: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

1、人口学家还常常按人类生命史不同阶段分组,一般分为未成年(0~14岁)、青壮年(15~64岁)和老年(65岁以上)三组。

2、按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又分为增长型(快增长和慢增长型)、静止型(零增长型)和缩减型(负增长型)等几种。

①快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基底宽阔,15岁以下年龄组占人口比重大而塔顶尖细,65岁以上人口组所占比例小,表明具有人口迅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②慢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塔基不宽,向上逐渐变窄,表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长。

③零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与塔身几乎等宽,塔顶逐渐变窄。

④负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最窄,塔顶较宽,略呈纺锤状,人口增长动力不足。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 0.3% 0.7% 2.2% 1.2%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11.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1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13. 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二、填空题

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韩国 1.5 0.6 0.9

尼加拉瓜 3.7 0.6 3.1

中国 1.71 0.66 1.05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其计算方法是。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属于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___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由于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_模式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答案

一、教材助读

1.人口的自然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不断增长

(1)时间变化

①极其缓慢②速度加快③迅速增长④急剧增长

(2)空间变化

①很快 ; 很慢

②出生率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

人口老龄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2.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

传统型高低高

现代型低低低

(2)、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3

①现代型②传统型③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④传统型现代型

二、预习自测

1、C提示:本题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通过读图,得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再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即可计算出正确答案。

2、C

3、D

4、A

5、D

6、C提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基本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解题关键是通过读图得出四个国家出生率和死亡率,再求四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然后根据“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可得到正确答案。

探究案

1、总趋势:不断增长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营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较快。

2、200000×2% = 4000人200000×(1+2%)10 = 243799人 243799×1.7% = 4145人

3、说明了人口增长快慢不仅取决于自然增长率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

4、对比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及原因差异

自然增长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

今后变 化趋势 主要问题 人口政策

发达国家

水平较 高

增长 缓慢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

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较高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

会逐渐减少 ①老龄化问题严重 ②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

③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 低

增长 很快

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低,需要劳动力多; 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出生率高、就业困难、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等进而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特别提醒:

①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老龄化 。② 人口自然增长率 。 5、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区分人口增长模式

(1)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低高,原始型是高高低 (2)从数值上区分: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于0,甚至为负值。

6、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②原始型和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主要区别在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原始型是出生率、死亡率处于高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而现代型则是低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 ③传统型和现代型的根本区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1%的数值指标是二者的划分界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则属于传统型;若小于1%,则属于现代型。 ④自然增长率。

⑤越大,高;接近,低。负值,负增长。

7、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训练案

一、选择题

二、(1)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2)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

(3)A 、E A 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死亡率高造成的; E 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出生率低造成的 (4)E C D 计划生育 现代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D

B

B

C

A

C

D

C

B

A

B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及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及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及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及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2、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远的关注,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40年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增长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达到了60亿。通过观察这些数字,同学们可以发现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人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有何不同?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人口数量变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

高一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1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 【学习目标】 1、能区分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2、能根据材料分析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差异、不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并能简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课前预习】 1、上网查询世界、中国、常州在不同时期人口数量是如何变化的。 2、阅读课本1—5页,把有不理解的地方写出来。 【问题探究】 1、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_______人数与同期________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_______人数与同期_________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______数减去______数)与_________数之比即自然增长率= ________率—__________率 2、某镇有1万人,2009年出生婴儿并成活了130个,死亡人数为30人,该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人口是在增加、减少?还是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3、完成书本第2页的“读图思考”,第3页的“活动”。 4、在下图填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归纳总结】 1、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由自然增长率及_______________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决定。

【课堂反馈】 1、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 D.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 2、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 C.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 3、“世界60亿人口日”的时间是( ) A.2000年1月3日B.1999年10月12日 C.1999年12月10日D.2000年12月25日 4、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中国B.尼日利亚C.美国D.印度 5、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是()A.快速增长B.负增长C.接近零增长D.零增长 判断题: 6、人口增长得快慢就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7、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所以每年净增加的人口很多() 8、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9、人口的增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平衡() 10、世界上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3.学会运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 (3)空间差异 ①特点: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思考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是否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暂不考虑人口机械增长)? 答案不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时,如果仍是正值,则人口总数仍在增长。如果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则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如上图):a出生率;b死亡率;阴影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A(原始型) 高高低 B(传统型) 高低高 C(现代型) 低低低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表现 差异具体表现 时间20世纪50年代 到70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空间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答案年净增人口=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虽然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2~4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 1953年 B. 1964年C.1982年D.2010年 8.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9~10题。 9.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0.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7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地理必修Ⅱ(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高平一中毕向荣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自学讨论 1、通过读“图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题。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2、引导学生读“图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2)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培养学生通过演算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方法 3、通过读“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教学反思: 人口的数量变化也是目前世界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讲过课后,回想一节课,下面我谈谈这节课后我的一些体会及想法。 本节课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法上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案例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负增长现象、80年代的生育小高峰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如分析完案例后再回到教材看一下芬兰这一案例,效果更佳。

高一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认识和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影响。 2.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学会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好充分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资料进行练习计算,进一步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分析字、数据资料及景观图片,理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多种素材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比较法及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读图思考练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资料。 ■教学过程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doc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10 小题,每小题 4 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 1905 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 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 2 ~4 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 2006 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 6 题。 省 (区) 广东广西新疆湖南 出生率11.78‰14.44‰15.79‰11.90‰ 死亡率 4.49‰ 6.10‰ 5.03‰ 6.75‰ 0-14 岁20.5% 22.64% 23.5% 18.70% 15-64 岁72.1% 68.21% 70% 72.03% 65 岁及以上人口7.4% 9.15% 6.55% 9.27%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 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读“新中国六次人口普查年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表”,完成 7-8 题 年份出生率 ( ‰ ) 死亡率 ( ‰ ) 年份出生率 ( ‰ ) 死亡率 ( ‰ ) 1953 37 14 1990 21.06 6.67 1964 30.68 11.5 2000 14.03 6.45 1982 22.28 6.60 2010 11.90 7.11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复习(后附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复习(后附答案) 【典例1】读世界及甲、乙、丙、丁四大洲人口增长动态 统计图,回答(1)~(3)题。 (1)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1995~2000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列 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乙、甲、丙、丁 (3)甲、乙、丙、丁依次是() A.欧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 B.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 C.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 D.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信息。第(1)题,图中纵坐标是人口出生率,横坐标是人口死亡率,丁死亡率都在1%左右,出生率在1%至2%之间,变化幅度最小。第(2)题,注意图中斜线表示自然增长率,1995~2000年的数据要比较甲、乙、丙、丁中6代表的数据。第(3)题,各年份中丁的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最低,应是发达国家,欧洲符合,可排除A、C两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亚洲,所以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要高于亚洲,则甲是非洲。 【参考答案】(1)D(2)C(3)D 【变式训练】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的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2)题。

(1)甲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1.333%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地老年人口比重高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甲地0~14岁死亡人口数为2 000×0.6%=12,15~59岁死亡人口数为 6 500×0.6%=39,60岁及以上死亡人口数为 1 500×2.5%=37.5;则甲地总死亡人口数为12+39+37.5=88.5,总死亡率为88.5/10 000=0.885%。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甲地老年人口比重达15%,而乙地0~14岁人口比重达35%,故甲地为发达国家,乙地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年龄结构老,这也是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所在。 答案:(1)C(2)D 【典例2】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_国家,B国属于____国家。A国家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模式,B国家人口增长属于______模式。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 __________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习题集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回答1~3题。 1.自公元177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逐渐增速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B.自然生存条件的逐步改善C.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进步D.国际大环境的相对稳定2.关于世界人口增长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初期,人口的死亡率很高,因此人口增长缓慢 B.世界每增长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长 C.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D.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首先是从发展中国家开始的 3.下列属于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 A.缓慢增长B.人口总量均匀增加C.迅猛增长D.人口增速减缓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4~5题。

4.与“人口自然增长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时期是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5.在Ⅰ期( ) 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下表为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 6.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D.经济增长很快,城市化水平很高 7.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医疗压力过大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 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1964~2008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 8.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A.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9.进入2008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读图,完成10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文档资料

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题组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19北京朝阳期末)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2.(2019北京朝阳期末)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3.(2019北京朝阳期末)该国最有可能是( ) A.芬兰 B.中国 C.印度 D.尼日利亚 4.(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下列地区与制约其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资源对应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5.(2019北京丰台一模)人口危机已成为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俄罗斯政府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读下表,回答下题。 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简述俄罗斯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 提升题组 下图是某国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四个时期的情况。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6.(2019北京东城期末)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7.(2019北京东城期末)丙时期,该国人口增长( )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B.经历了快—慢—快的过程 C.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8.(2019北京东城期末)为了确定该国人口的合理容量,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地区开放程度 B.自然资源 C.生活和消费水平 D.科技发展水平 下图为2019年到2019年上海市人口数据。读图回答下题。 9.(2019北京海淀期末)上海市( ) A.适度引导人口迁出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B.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C.提高地域开放程度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D.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为166万平方千米。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读下表,回答下面两题。 10.(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A.2019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2019年人口密度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9年比2019年大为减少 11.(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习题.docx

人口数量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 2 题。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 A .①时期和④时期 B .②时期和①时期 C.③时期和④时期 D .④时期和①时期 下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 数。读图,回答3~4 题。 3.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B .粮食供应缺口增大 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D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图示时期,我国() A .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B .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 C. 2010 年与 2011 年新增人口数相同 D . 2010 年与 2011 年出生率相同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 量” 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

个国家 2010 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5~ 6 题。 国民 人口密度平均平均 老年人 国家 (人 /km2 )HDI 寿命就学 口比例 (%) 年数 甲4030.38551.1 3.3 2.98 乙1260.38554.6 4.3 3.41 丙1110.71976.910.411.04 丁80.71967.28.815.26 5.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A .甲、乙B.甲、丁C.乙、丙 D .丙、丁 6.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国人口数量最多 B .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 .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下图示意某国2008 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7~ 8 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A .为发展中国家 B .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 .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8.该国 0~4 岁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5~9 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 .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C.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9~ 10 题。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变过程。(重点)3.结合资料,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及对策。(重难点)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图1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图2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1.决定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总趋势 人口数量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依据:图中曲线上扬)。 (2)时间差异 (1)总特点:不平衡。 (2)表现 (1)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2)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较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多少。例如,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较多。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模式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转变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 地区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1)出生率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 ) (2)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 (3)原始型与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其原因是相同的。( ) (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人口数量也最多。( ) (5)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了( ) A.原始型B.传统型 C.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D.现代型 【提示】(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出生率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不一定快。 (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人口的自然增长。 (3)×原始型的人口增长是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从而导致自然增长率很低,而现代型的人口增长则是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也低,从而导致自然增长率很低。 (4)×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说明人口自然增长快,但不能说明人口数量最多。 (5)D [欧美等地区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70年代后 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解析:第1题,农业革命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使人口迅速增长,而“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人口迅猛增长。第2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经济、政治、人口政策、文化及宗教、医疗卫生条件及自然条件等。 答案:1.C 2.B (2010·南通调研)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B 4.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心养老问题;人口

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C (2007·上海高考)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回答5~7题。 5.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解析: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龄段(年轻人口)人口比重2000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 答案:B 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解析:老龄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分析2000年和2025年结构图看出,60~80岁女性比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龄段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对比各选项知A项正确。 答案:A 7.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解析:从2000年和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看出,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几乎相等,这是发达国家“现代型”人口增长类型的突出特点。各选项中只有B项日本为发达国家。 答案:B (2010·百校联盟调研)右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 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 构比重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 ) A.青壮年劳动力充足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新人教必修2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程标准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时间和空间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转变。 3.应用地理曲线图和柱状图,分析人口增长。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时间分布 ①总趋势: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②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 (2)地区差异 ①特点: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如上图):a 出生率;b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A(原始型) 高高低 B(传统型) 高低高 C(现代型) 低低低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表现 差异具体表现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到70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目前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 转变 空间 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 的转变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思考】 1.结合下图分析: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 提示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体现了人口增长逐渐加快的趋势。 2.为什么发达国家的死亡率偏高? 提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提示人口数量的变化除了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 [预习效果自测]

高考地理一轮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70年代后 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解析:第1题,农业革命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使人口迅速增长,而“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人口迅猛增长。第2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经济、政治、人口政策、文化及宗教、医疗卫生条件及自然条件等。 答案:1.C 2.B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①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B 4.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①自然环境①社会福利①文化观念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C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回答5~7题。 5.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解析: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龄段(年轻人口)人口比重2019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 答案:B 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解析:老龄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分析2019年和2025年结构图看出,60~80岁女性比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

高中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的能力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点引导读图: 课文图1.2“10万年 来人口增长”结合地 图册“世界人口增长 折线图”, 1.两张图有何异 同? 2.不同阶段人口增 长有何特点?哪个 阶段人口增长速度 最快? 3.图1.3表示出第几 次科技革命人口最 迅猛增长? 4.对比农业革命前 与工业革命后人口 增长加快最主要的 影响因素是什么? 独立读图思考,并阅读课文相关 内容,以四大组为单位竞争回答 或补充 培养学生读 图分析能力, 掌握读图方 法 锻炼学生独 立思考与自 学能力,培养 集体荣誉感 与竞争意识

2.人口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点过渡:近100年来世 界各地人口都在迅 猛增长吗? 引导读图:图1.4地 区人口数量的增长” 1.图中哪3个大洲人 口数量增长较多? 2.人口数量增长最 多的大洲就是人口 增长最快的大洲? 3.为什么近50年来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较慢?(以欧洲为 例) 4.为什么近50年来 中国家的人口增长 速度飞快?(以亚洲 为例) 过渡:不同地区人口 增长状况不同,人口 政策也有所差别,引 导读图1.5及阅读部 分并思考: 5.表中有几个发展 中国家?对比发达 读图思考并计算说明 合作探究:分2大组各讨论一种 地区,组内以4人为单位。 讨论分析,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归纳两大洲人口增长的共同影响 因素 阅读并分析图表 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培养读图分 析与挖掘信 息的能力,明 确人口基数 对人口数量 的影响。 分摊任务可 以提高课堂 效率,并突显 两大洲的可 比性。 培养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 学习能力。 学会分析与 归纳人口增 长区域差异 的原因,并能 理解区域文 化对人口的 影 响 假设具极端 性,易激发学 生兴趣,能深 3.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 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 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D、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习题时要注意这点。 二、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课标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内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三、学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虽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因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且还不能形成知识结构,需合作学习,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 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答案】 C 【解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 2。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 1、6% 2、6%-0、1% 0、6% 1、8% 1、1% 增长率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经济发达,死亡率较低 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比北美洲的三倍还多 D.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 【答案】 C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地区的三倍,而总人口远大于北美地区。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 ) A.①B。② C。③D。④ 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 )

A。埃及B。德国 C。中国 D.印度 【答案】3、D 4、B 【解析】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时,人口总量达最大值。德国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似,目前呈负增长状态。 (2015·南开中学高一检测)读下列图片资料,回答5~6题。 5。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 B。2013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6。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 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 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我国仍要维持人口的低出生率水平,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越短缺。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第6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建国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建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 二、综合题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