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

()属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 种费用总和。

直接成本

B 、间接成本

C 、制造成本

D 制造费用

2、

下列各项中, 属于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是( )。 3、

资金运动

B 、货币活动

C 营销活动 D

资产运动

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

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使会计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4、 ()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会计记录

B 、会计分析

C 会计核算

D

会计检查

5、 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

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货币计量

B 、会计年度

C 持续经营

D 会计分期

6、

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7、

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

会计职能

B 、会计主体

C 会计内容

D 会计对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 )要求。 相关性

B 、可靠性

C 、及时性

D 、可理解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下列属于资金退出的业务有( A 偿还银行借款 B

、支付发行债券的利息

C 、缴纳营业税

D 、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

9、乙企业是甲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下列各项不属于甲企业核算范围的是( )。

A 甲企业购买原材料

B 、甲企业向乙企业投资

C 乙企业购买原材料

D 、甲企业从乙企业取得分红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价证券的有( )。

A 、银行本票

B 、国库券

C 、股票

D 、企业债券

11、下列关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12、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 8月份与销售方达成购买意向, 9月份签订了购买

合同,但实际购买的行为发生在

11月份,

则企业应该在()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B 、 11 月

C 、 12 月

13、确认办公用楼租金 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10万元,50万元未付。按照权责发生制 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费用(

)。

A 10万,60万

B 、60万,0万

C 、60 万,50 万

D 、60 万,10 万

14、对于在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下列有关会计记录文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使用何种文字由各单位自己选择

民族自治地方,单位的会计记录可以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取代中文 在我国境内的外国经济组织,其会计记录可以用一种外国文字取代中文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15、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不包括的环节是( )。

A 资金的投入

B 、资金的增值

C 、资金的运用

D 、资金的退出

)。

2、

下列各项中,()运用了会计核算专门方法。

编制会计凭证 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编制资产负债表 聘请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审核

为来来经济活动制定定额、编制预算 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对未来经济活动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分析判断 对己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使会计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能够正确地反映一个经济实体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所承担的义务

3、 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银行,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现金收付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B 、权责发生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现金收付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D 、权责发生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4、

下列各项属于会计事前监督的是( )。

5、

下列企业内部部门中,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单独进行核算的有( )。

6、

分公司

B 、营业部

C 、生产车间

D 、事业部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有( )。

7、

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

会计中期包括( )。

月度 季度 半年度

年度

9、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有()。

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在物价上涨时对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

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在物价上涨时对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

10、下列业务中,应确认为债务的有()。

预收定金

预售押金

应收销货款

预借差旅费

11、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 般包括()。

原材料

库存商品

机器设备

房屋建筑

12、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

收入的确认

费用的计算和分配

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

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13、以下关于事中监督描述正确的有()。

A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对已发生的问题提出建议,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改进措施

B事中监督是对经济活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C事中监督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考核和评价D事中监督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

14、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可采用的会计基础有()。

持续经营

权责发生制

货币计量

收付实现制

15、下列各项属于供应过程经济业务的是()。

将投入的资金用于建造或购置厂房

购买机器设备

购买原材料

支付职工工资三、判断题1、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银行,权责发生制下,不能作为本月的收入。(2、资本的增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收益分配,因此会计上要求对资本的增减必须及时进行会计核算。()3、投入单位的资金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前者形成所有者权益, 后者形成债权人权益,两者统称为权益。(4、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5、单位的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6、单位股东个人的收支也应纳入单位会计核算的范围。(

7、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年度按农历起讫日期确定,即农历的月31日止。()8、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

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9、企业为减少本年度亏损而调减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日至12

10、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

第一章 基础会计总论答案

1、 【答案】C

【解析】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就是这些产品的成本、也称为制造成本。

3、 【答案】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

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5、 【答案】 会计分期是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

基本假设。

、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2、 【答案】

【解析】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知识点 “会计基本假设,货币计量”】

【解析】

【知识点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

4、 【答案】

【解析】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知识点 “会计的基本职能”】

【解析】 【知识点 “会计分期”】

6、 【答案】

【解析】 会计主体核算的只是主体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包括主体之外的其他企业或投 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知识点“会计主体”】

9、 【答案】 乙企业购买原材料属于乙企业核算内容,与甲企业没有关系。

11、

【答案】 本题考核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12、

【答案】 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在发生实际行为的时候确认收入或费用。

13、 【答案】

确认办公用楼租金 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10万元,50万元未付。权责发生制 下发生了办公楼租金

费用 60万,则权责发生制下应确认费用 60万;收付实现制下,由于只 支付了 10万元,因此应确认费用 10万元。所以答案是选项

7、 【答案】B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界定不同 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 【知识点 “会计主体”】

【答案】

【解析】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知识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解析】

【知识点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0、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核有价证券的内容。银行本票属于企业的款项。 【知识点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解析】

【知识点 “会计的基本职能”】

【解析】

【知识点 “会计基础”】

【解析】 D 。

【知识点“会计基础 ”】

第一章 总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念 92.会计本来就有,只是生产发展了,会计随之而发展()。 【答案】错误 【解析】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1. .我国两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会计本质的观点是()。 A.会计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 B. 会计信息系统论和工具论 C. 工具论和管理活动论 D.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答案】A 2.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 A. 单式记账法的产生 B.账簿的产生 C. 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 D.成本会计的产生 【答案】C 3、四柱清册中的“实在”相当于现在的()。 A.期初余额 B.期末余额 C.本期增加 D.本期减少 【答案】B 【解析】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旧管”相当于现在的期初余额,“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增加,“开除”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减少,“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末余额。 4、四柱清册中的“旧管”相当于现在的()。 A.期初余额 B.期末余额 C.本期增加 D.本期减少 【答案】A 【解析】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旧管”相当于现在的期初余额,“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增加,“开除”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减少,“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末余额。 6、四柱清册创建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A 【解析】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创建于唐朝,“旧管”相当于现在的期初余额,“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增加,“开除”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减少,“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末余额。 8.四柱清册的“旧管”与“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期初结存和期末结存()。 【答案】错误

初级经济法基础2018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法律基础

一、单选题 1.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A、规范性 B、利导性 C、任意性 D、国家意志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法的特征包含: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包 括可预测性)、规范性(包括概括性、利益导向性)。(P2、3) 2.张某与甲公司签订了一份价款为10万元的电脑买卖合同,双方约定甲公司于4月10日交货,张某于甲公司交货后的5日内付清全部价款。根据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 系主体的是()。 A、电脑 B、张某和甲公司 C、张某要求甲公司4月10日交货的权利 D、甲公司要求张某按时付清全部价款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本题中法律关系的主体为张某和甲公司。(P4) 3.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等级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C、法律>宪法>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D、法律>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法的效力等级为:(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和下级 地方政府规章;(2)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P10) 4.下列对法的分类中,属于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类的是()。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1)选项A:是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所作的分类;(2)选项C:是根据法的内容所作的分类;(3)选项D:是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所作的 分类。(P11、12) 4.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B、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 院裁决 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裁决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选项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 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 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 决。(P11) 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权利依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下列选项中,根据 享有权利能力主体范围不同进行分类的是()。 A、民事权利能力 B、政治权利能力 C、特殊权利能力 D、劳动权利能力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1)选项C:公民权利能力根据享有权利能力的主体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2)选项ABD:公民权利能力按照法律部门的不同,可以分为民事权利能力、政治权利能力、行政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诉讼权利能力等。(P4)

经济法基础章节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 甲、乙双方签订一份房屋装修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A.被装修的房屋 B.甲乙双方应当收付的款项 C.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行为 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3. 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某沙漠三天没下雨 C.战争爆发 D.海底火山爆发 4. 根据法的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属于程序法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6.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有关仲裁协议效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B.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也无效 C.仲裁庭无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只能请求法院作出决定 7. 下列各项中,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 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 B.仲裁一律公开进行 C.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D.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8.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1第一章 总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本章重要名词 1.四柱清册——“四柱清册”是唐宋时期形成的会计结账与报账方法。“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期末结存,其间存在“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恒等关系。 2. 龙门账——明末清初,我国商人设计了“龙门账”,把会计科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包括业主权益)”,其相互关系为“进-缴=存-该”,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双轨计算盈亏,并在办理结算时验证两方差额是否相等,这种检查账目平衡的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也由此而来。 3. 天地合账——清末,出现了“天地合账”。在这种方法下,一切账项,都要在“来”账和“去”账上分别登记,以反映账项的来龙去脉。账簿采用垂直书写,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为“天”,下格记付,为“地”,上下两格所记金额必须相等,称之为“天地合”。 4.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促使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经济信息管理活动。 5. 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目标的完整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的终极目标,即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会计的直接目标,即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关于会计目标,目前有两种学术观点,一是决策有用观;二是受托责任观。 6. 决策有用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作出合理的决策,这种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二是关于经济业绩和资源变动的信息。 7.受托责任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受托人为了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在经济活动中,经常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委托人将某些责任交付给代理人承担,由代理人具体开展经济活动,然后再将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向委托人报告。 8. 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和完整地记录、计算和报告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发挥其他职能的基础。 9. 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也称为控制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具有显著的特征。 10.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管理方法的基础。它是指对企业会计主体(企业)的交易、事项,按照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标准,进行组织加工并表述财务会计信息的一系列手段。会计核算方法由设置账户、复式

汽车构造习题:1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等四部分组成。 2.发动机一般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润滑系统)、(冷去系统)、(点火系统)、(启动系统)等部分组成。 3.汽车底盘主要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四部分组成。4.典型的货车车身包括(发动机舱)、(乘员室)、(货箱)等部件。 5.汽车等速行驶时,其阻力由(滚动阻力)、(空气阻力)、()等组成。 6.汽车的滚动阻力与(路面阻力)、(行驶车速)、(轮胎)以及(气压)有关。 7.汽车的空气阻力与(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相对速度)有关。 8.汽车的爬坡阻力主要取决于(车总重量)和路面的(坡度)。 9.JNl181C13汽车属于(货车),其总质量为(18吨)。 二、选择题 1.4×2型汽车的驱动轮数为(B)。 A.4 B.2 C.8 D.6 2.BJ1061型汽车属于( C )。 A.客车B.轿车 C.货车D.越野汽车 三、问答题 1.汽车是如何分类的? 按用途分成7类: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与挂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 按汽车燃料的不同将汽车分为:汽油车,柴油车,液化气汽车; 按驱动形式的不同分为单轴(两轮)驱动,两轴(四轮)驱动,多轴(全轮)驱动。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商用车辆。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将汽车分为M类,N类,O类,L类,G类。 国际分类:乘用汽车,商用汽车。 2.轿车、客车、货车和越野汽车分别依据什么分类?各分为哪几个等级?

第一章 总论 练习题

第一章 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 年龄 B. 工资 C. 汽车产量 D. 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2. 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 A. 年龄 B. 工资 C. 汽车产量 D. 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3. 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 A. 年龄 B. 工资 C. 企业类型 D. 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4. 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6. 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7. 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8.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总体是() A. IT业的全部从业者 B. 5000个IT业从业者 C. IT业从业者的总收入 D.IT业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 9.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月收入”是()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 数值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 10. 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了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质疑数据属于()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 数值型数据 D.离散型数据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法的本质与特征: (1)本质:统治阶级+国家意志 (2)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2、法律关系主体: (1)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2)组织: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3)国家 3、法律关系内容: (1)权利 (2)义务:积极、消极 4、法律关系客体: (1)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人身人格 (2)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荣誉产品 (3)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5、行为能力: (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 (2)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8周岁(<8)“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8≤X<18)“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4)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8周岁(≥18) 6、法律关系客体的适用范围:(1)物(2)行为(3)人格利益(4)智力成果 7、法律事实: (1)事件:A: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B: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2)行为:(表现形式)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几方表意)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特定形式)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主体参与)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8、法的形式: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9、适用法的效力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10、法的形式: (1)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 (3)法规: A: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 B: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条例(4)规章: A: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无“上位法”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自身的权力或者减少自身的法定职责××办法××条例实施细则 B: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办法 11、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实体法和程序法; 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一般法和特别法; 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国际法和国内法; 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公法和私法。 12、行政诉讼管辖一般由什么法院管辖:一般由基层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13、行政诉讼判决生效规定:一审判决——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一审裁定——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不上诉 14、民事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3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0年

第一章 税法总论(课后作业)

第一章税法总论(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税法的本质是()。 A.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因税收而产生的税收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 B.保证征税机关的权利 C.一种分配关系 D.为纳税人和征税单位履行义务给出规范 2.下列关于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税法在性质上属于公法,但具有一些私法的属性 B.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门法 C.涉及税收征纳关系的问题,如果符合民法中的规定,可以按照民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D.税法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的 3.下列关于征税对象、税目、税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决定着某一种税的基本征税范围,也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 B.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C.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D.我国对所有的税种都设置了税目 4.税法在实施过程中,禁止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特定纳税人给予特别优惠,这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原则。 A.税收法定 B.税收公平 C.税收效率 D.实质课税 5.下列选项中,属于税法适用原则的是()。 A.税收公平原则 B.实质课税原则 C.税收效率原则 D.法律优位原则 6.按照法律优位原则的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但是,下列()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 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C.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7.从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来看,()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税收法律关系中的纳税人 8.在税法的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税目 B.征税对象

2018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一.法律基础 1.法的本质和特征 ①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②特征?: 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规范性 2.法律关系? ?主体: 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内容(权利和义务): ①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 ②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客体: 物(自然物eg土地森林;人造物eg机器建造) 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 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人身 3.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 ①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行为,都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②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志表示,法律行为分为→ 表示行为(eg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eg拾得遗失物)

③单方法律行为(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多方法律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体意志为转移): ①自然事件(绝对事件):水灾、地震 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4.法的形式 ①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条例、办法、规定) ④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⑤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⑥特别行政区的法 ⑦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 ⑧国际条约 ?法律效力等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5.法的分类 ①按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 ②按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 ③按法的内容分:实体法(实际内容eg:民法、刑法)和程序法(程序方面eg:刑事诉讼) ④按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人的效力分:一般法(普遍适用)和特别法(特别群体时间) ⑤按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国际法和国内法 6.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习题答案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法律基础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事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法律事实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 B.地震、洪水、台风等属于法律事件 C.重大政策的改变是一种绝对事件 D.法律事件的发生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可以将法分为( B )。 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3.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关系三要素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有两个主体 B.义务主体只能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不能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 C.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D.权利和义务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 4.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事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法律事实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 B.地震、洪水、台风等属于法律事件 C.重大政策的改变是一种绝对事件 D.法律事件的发生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5.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关系三要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有两个主体 B.义务主体只能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不能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 C.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D.权利和义务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法的形式的是( B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法院的判决书 D.国际条约 7.行政法规是由( B )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会计中级职称测验财务管理第一章总论课后作业

2015年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财务管理-第一章总论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承担有限债务责任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 A.个人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个体工商户 D.公司制企业 2.下列不属于合伙企业特点的是( )。 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订立合伙协议设立 B.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C.每个合伙人对企业债务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D.较难从外部获得大量资金用于经营 3.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价值指的是( )。 A.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B.账面资产的总价值 C.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账面价值 D.当前企业所能创造的价值 4.与利润最大化相比,下列属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点的是( )。 A.重视众多相关者的利益 B.适合所有企业 C.考虑了风险因素 D.以上均错误 5.甲乙两企业投入的资本额度一样,本年获利均为100万元,但甲企业的获利已经全部转化为现金,而乙企业则全部是应收账款。A投资者在分析两个企业时,认为它们的收益水平相同,请你判断,A投资的观点不当之处是()。 A.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B.没有考虑利润获得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C.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的关系 D.没有考虑剩余产品的创造能力 6.下列各项中,符合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要求的是( )。 A.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 B.强调债权人的首要地位 C.强调员工的首要地位 D.强调经营者的首要地位 7.下列属于通过采取激励方式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方法是( )。 A.解聘 B.股票期权 C.接收 D.限制性借债 8.协调相关者的利益冲突,要把握的原则是()。 A.只需要使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在数量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知识点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分值在10分左右,主要考核前三类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本章主要涉及法律的基础理论内容,部分考点比较抽象,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本章考点导读 第一单元法律基础与法律责任 一、法的本质与特征(2008年单选题;2009年多选题;2014年多选题;2015年判断题)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 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且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国家意志 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3)“经济”决定“政治” 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的特征

【例题1·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09年)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2)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 【例题2·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法的特征包括()。(2014年) A.国家强制性 B.国家意志性 C.利导性 D.规范性 【答案】ABCD 【例题3·判断题】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2015年)【答案】√ 二、法的形式与分类(2007年单选题;2008年单选题;2011年单选题;2012年单选题;2013年判断题;2014年单选题、多选题;2015年单选题;2016年判断题)

第一章 总论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对象是( )。 A.经营过程 B.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C.会计主体 D.社会再生产资金中的数量方面 2.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特定主体的经济信息 3.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规范会计工作空间范围的会计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下列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是( )。 A.核算与分析 B.反映与控制 C.预测与决策 D.分析与监督 5.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 )。 A.会计职能 B.会计本质 C.会计对象 D.会计方法 6.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的是(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确定会计要素 C.登记会计账簿 D.编制会计报表 7.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空间范 围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8.会计分期是建立在( )基础之上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核算 D.货币计量 9.确定会计分期的目的是( )。 A.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提供会计信息确定计量基础 C.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 D.财产物资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10.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1.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主要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 )。 A.可比性 B.明晰性 C.谨慎性 D.及时性 12.企业应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运用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 )。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比性 D.及时性 13.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可靠性 B.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 14.下列会计处理中,不符合谨慎性要求的是(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计提“秘密准备” C.计提商品保修费用 D.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15.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实质重于形式 B.可靠性 C.权责发生制 D.相关性

中级经济法(2016)-第01章-总论-课后作业

中级经济法(2016) 第一章总论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规定,下列选项中,效力层级位于第三位的是()。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2.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制定主体的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D.国务院的各部、委、行、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3. 下列关于经济法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是主导者,但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并非完全被动地受控或受制于人 B.经济法的调控主体都是政府的职能部门 C.政府的职能部门都是调控主体 D.在社会团体可以成为调控主体或者规制主体

4. 8周岁的妞妞,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下列关于妞妞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有权利能力,无行为能力 B.无权利能力,有行为能力 C.有权利能力,有行为能力 D.无权利能力,无行为能力 5. 2015年4月2日,田某与宋某因为买卖合同发生纠纷。双方根据已经达成的仲裁协议依法申请仲裁。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双方针对同一纠纷再次发生争议。根据仲裁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B.不能申请仲裁,但是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C.不能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D.可以申请仲裁,但是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6. 甲乙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双方在此之前签订了仲裁协议。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仲裁协议中双方设定的义务,不能任意更改、终止或者撤销 B.甲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C.如果乙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该仲裁协议无效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知识点

1.【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调解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一般人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

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简称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者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法的可预测性)。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2.【知识点】:法律关系

3.法律关系的内容 (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4.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三大类。 (1)物 ①自然物:土地、森林 ②人造物:机器、建筑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 【解释】物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著作、发现、发明、设计 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 【解释1】著作是著作权关系的客体。 【解释2】荣誉称号、嘉奖表彰是公民、法人“荣誉权”的客体。 (3)行为(行为结果)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者不作为(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如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和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如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承包人应按期完成办公楼的建设)。 3. 【知识点】:法律事实 1.法律事件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者生老病死、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解释】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发生;人的死亡可引起婚姻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的消灭,继承关系的发生。 2.法律行为 (1)无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二者均可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2)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示行为(如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3)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订立遗嘱);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乙订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习题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一、单项选择 1、企业投资可以分为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狭义的投资仅指()。 (A)固定资产投资 (B)证券投资 (C)对内投资 (D)对外投资 2、企业分配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分配仅指对()。 (A)收入分配 (B)利润分配 (C)工资分配 (D)向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 3、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是()。 (A)税后净利 (B)净资产收益率 (C)每股市价 (D)剩余收益 4、企业财务目标,每股利润最大化较之利润最大化的优点在于()。 (A)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B)反映了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 (C)考虑了风险因素 (D)能够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5、下列选项中,()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A)企业价值最大化 (B)资本利润率最大化 (C)利润最大化 (D)每股利润最大化、 6、下面()的利率,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视为纯利率。 (A)国库券 (B)公司债券 (C)银行借款 (D)金融债券 7.企业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是()。 (A)投资活动 (B)筹资活动 (C)资金营运活动 (D)分配活动 8、下列各项中,()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A)法律环境 (B)经济环境 (C)金融环境 (D)企业内部环境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 (A)财务预测

(B)财务决策 (C)财务控制 (D)财务预算 10.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强调的是企业的()。 (A)实际利润额 (B)实际投资利润率 (C)预期获利能力 (D)实际投入资金 二、多项选择 1、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公司制企业的优点是()。 (A)股东人数不受限制 (B)筹资便利 (C)承担有限责任 (D)利润分配不受任何限制 2、纯利率的高低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通货膨胀 (B)资金供求关系 (C)平均利润率 (D)国家调节 3、企业投资报酬率的构成内容有()。 (A)平均资金利润率 (B)货币时间价值率 (C)通货膨胀补偿率 (D)风险报酬率 4、企业目标对财务管理的主要要求是()。 (A)以收抵支,到期偿债,减少破产风险 (B)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利 (C)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D)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 5、股东通过经营者伤害债权人利益的常用方式是()。 (A)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要高的新项目 (B)不顾工人的健康和利益 (C)不征得债权人同意而发行新债 (D)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6、企业资金的特点有()。 (A)处于再生产过程中 (B)必须以货币形态存在 (C)以货币或实物形态存在 (D)体现为实物的价值方面 7、一般而言,资金的利率的组成因素包括()。 (A)纯利率 (B)违约风险报酬率 (C)流动性风险报酬率 (D)期限风险报酬率

初级经济法基础各章节知识点

《初级经济法基础》考点速记 第一章总论 一、法律基础 (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记忆口诀:说起法,找国家。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来保证;本质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特征也为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益导向性、规范性。 (三)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就是说,任何一方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记忆口诀:权义不分家。 (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3.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象对) 法律关系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 (1)物,是指可为人们控制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章节框架图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章节框架图【第一章总论】 法的本质与特征 主体 法律关系内容 客体 法律基础事实事件 行为 形式及分类 法律部门、法律体系 总论 平等主体经济仲裁 经济纠纷解决途径民事诉讼 不平等主体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民事责任 法律责任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五项原则 订立主体 合同效力 订立形式 工作时间 必备条款年假 内容加班工资 试用期 劳动合同约定条款服务期 竟业限制 劳动者单方解除 单位单方解除 解除和终止终止的情形 法律后果 补偿金 不得解除和终止的情况 劳动仲裁 违法责任

覆盖范围 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 余额 享受条件 缴纳 基本医疗保险结算 医疗期 缴纳 五大险种工伤保险工伤认定 合同解除 停工留薪期待遇 缴纳 社会保险失业保险领取 停领 生育保险 征缴规定 违法责任

【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概述工具分类 办理要求 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 7种银行账户 贷记卡与准贷记卡 银行卡单位人民币卡 收单位业务手续费 预付卡记名卡 不记名卡 支付结算 汇票银行汇票 商业汇票 三类票据本票 支票 防伪 当事人 票据的一般规定票据权利 票据责任 票据行为 汇总 结算方式托收承付 委托收款 国内信用证

【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 纳税人 征税范围 税率 应纳税额计算 减免税 征收管理 增值税专用发票 营改增 增、消、营征税范围 法律制度消费税税目 应纳税额计算 征收管理 征税范围 税目 应纳税额计算 减免税 征收管理 【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纳税人 税率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收优惠 所得税税收政策 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按税目归类 减免税 征收管理

第一章 总论 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选题: 1、在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政府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 A、仅与被审计单位独立,不与委托者独立。 B、仅与委托者独立,不与被审计单位独立。 C、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不独立。 D、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独立。 2、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的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下列审计方法中,形成最晚,即最新的审计方法是()。 A、账项基础审计 B、风险导向审计 C、制度基础审计 D、财务报表审计 3、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构成了审计的监督体系。其中,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方面是基本相似的。 A、审计所依据的准则 B、审计要实现的目标 C、对内部审计的利用 D、审计中取证的权限。 4、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诞生是()的成立。 A、威尼斯会计协会 B、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D、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5、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本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最有效。 A、总会计师 B、董事会 C、总裁 D、主管财务的副总裁 6、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接审计业务,但这一规定并不限制注册师()。 A、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B、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代编财务报表等服务 C、妥善保管在审计过程中编写的工作底稿 D、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 7、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法律规范 B、政府监督 C、行业自律 D、违纪处分 8、内部审计通常不进行()审计。 A、财务报表 B、绩效审计 C、合规审计 D、内部控制审计 9、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属于()型。 A、行政 B、司法 C、立法 D独立 二、多项选择 1、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审计,可以有不同的审计分类。按照审计的内容和目的进行分类,审计可以分为()类别。 A、财务报表审计 B、经营审计 C、合规审计 D、账项基础审计 2、以下关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B、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尽管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在工作中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因此,内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础。 C、从独立性和权威性上讲,由议会领导政府审计最为适宜。 D、相对审计客体而言,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均为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