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类型粘膜下肌瘤诊治的临床分析

不同类型粘膜下肌瘤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录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8)

讨论 (15)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文献综述 (24)

综述参考文献 (29)

前言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疾病,根据生长部位分为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其中粘膜下肌瘤占10%~15%[1]。根据Haarlem学校制定的粘膜下肌瘤的分型标准[2],将粘膜下肌瘤分为3型:0型有蒂且未向肌层扩展;I型无蒂,大部分位于宫腔内;II型无蒂,小部分位于宫腔内。由于其生长部位靠近宫腔且向宫腔继续生长,即使较小的肌瘤也可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经量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阴道排液等,重者还将引发贫血和其他后果,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以往对于这种类型的肌瘤,需要行开腹手术将子宫切开取出肌瘤,对患者创伤大,且术后子宫有瘢痕形成,增加妊娠后子宫破裂风险,对于严重者直接切除子宫[3,4],据美国Farquhar CM的统计,每年约15~20万女性因粘膜下肌瘤行子宫切除术[5]。对部分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来说,摘除子宫会增加她们的心理压力[6]。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追求微创技术的要求逐渐强烈,传统的开腹手术逐渐被摒弃,宫腔镜技术得到巨大发展。

宫腔镜技术可追溯到150年前,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应用于我国医学领域,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手术的弊端,是对患有子宫肌瘤急需切除又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女性最好的手术方式[7,8]。大量的研究证明TCRM不仅可以解决患者的病痛,还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日[3,9,10],是该类患者的首选术式[11]。但TCRM对于II型粘膜下肌瘤以及直径≥5cm的肌瘤是否安全,目前尚在探讨中[12-14]。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211例粘膜下肌瘤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三种类型粘膜下肌瘤临床表现的规律并评估TCRM治疗粘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从而指导妇科医师的临床诊疗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