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汽车市场之后启示

美国汽车市场之后启示

美国汽车市场之后启示
美国汽车市场之后启示

编者按:随着汽车市场的成熟,在汽车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车辆会被充分利用,获取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在高度成熟的美国汽车市场,很多经验都值得仍未不断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所借鉴,尤其是随着存量车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存量车年限的增加,旧车拍卖及车辆拆解市场,在中国渐渐兴起。那么,在旧车拍卖和报废车辆拆解领域,美国市场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美国汽车拍卖起步早、制度较为完善,中国尚处于萌芽状态。相对家电自行车等常用物品,汽车残值较高,在中国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美国市场为例,在美国汽车拆解市场,碰撞件占流通比率达38%-80%,中国碰撞件尚未流通,未来前景广阔。

美国报废汽车拆解处理行业整体规模已经达到700亿美元左右,占美国循环经济整体产值的三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国内完善的报废汽车处理体系,年内可回收废钢铁1600万吨,废铝85万吨,废轮胎38.6万吨,以及超过4.6万吨的可再制造零部件。

中国汽车拆解业刚起步,空间广阔,规模预计411亿元,存在10倍发展空间。与汽车行业的发展前10年是黄金期相对应,未来10年将是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快速发展期,未来十年将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行业规模将达到4200亿元。黄标车整治和五大总成零件再利用将是中国汽车拆解未来盈利点。

一、二手车及事故车拍卖市场分析

美国二手车的交易主要为以下三种模式:

品牌经销商

数以百万计的二手车通过B2B完成交易、各大经销商之间的二手车年交易量超过2300万;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品牌经销商都同时经营新车和二手车业务,二手车的车型不受经销商专卖车型的限制。这类二手车的价格略高于其它形式销售的二手车,但由于品牌经销商的专业经营和高诚信度,消费者普遍接受。

二手车连锁店

规模比较大的二手车连锁店也是二手车销售的一个重要途径,此类连锁店通常对出售的二手车做一些外部整修,对部分二手车提供一定时间的保修服务,出售的价格比汽车经销商稍低。

二手车拍卖企业

在美国,旧车要到消费者手中,首先要经过拍卖行的拍卖。二手车拍卖在过去的20多年中发展迅速,从20世纪80年代仅占经销商收入的10%到2005年的33%,是二手车交易形式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而二手车拍卖的模式也从最初的现场拍卖,发展到如今的卫星拍卖和网络拍卖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网上拍卖以其方便和快捷吸引了越来越多原本以传统的拍卖方式进行交易的经销商。

二手车市场的三个典型公司

美国从80年中期开始,新车与二手车相比较,新车销量呈下降趋势,二手车销量在逐年上升。从美国交通局官网数据显示,二手车销量从1990年开始一直稳定在新车销量的三倍左右。下面以三个典型的公司,来阐述美国二手车市场的三种典型的交易模式。

Manheim公司的品牌经销商经验

Manheim是全球领先且历史悠久的汽车营销服务提供商,于1945年公司成立。Manheim 在世界各地约有100个办事处,是全国最大的批发汽车拍卖行。该公司会为汽车批发商的汽车进行再销售,其顾客包括汽车经销商,制造商,汽车出租公司以及车队。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实体店和网上拍卖,并提供与拍卖相关服务,例如汽车翻新,事故赔偿金额鉴定以及二手车评估等。

1945年,Manheim第一个拍卖行开始拍卖二手汽车。1959年,Manheim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拍卖行。2000年,Manheim连着旗下20多个拍卖点被ADT拍卖商以10亿美金收购。2006年,Manheim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图:二手车拍卖市场饼图

如图所示,截止去年12月,在二手车拍卖市场份额上,Manheim占比最大达46%,而KARAUCTIONS旗下公司ADESA占比第二。

1997年,ManheimAuctions的收益达到10亿美元,卖出的汽车总值总达280亿。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贝里(时任CEO)开展了一项价值4.13亿美元的5年资产改良项目,目标是把该公司的拍卖所发展为“汽车经销超级中心”。资金主要用于开发一个新型的汽车拍卖网站,于1999年上线。所有在ManheimAuctions注册的汽车会被自动摄像,更加方便了人们对二手车的选购。

2012年,Manheim’sExportTrader处理近800万二手车,超过500亿美元价值的交易额。为业内树立了现场和网上拍卖二手车的行业标准。

Manheim汇集了全国合格的二手车卖家,包括汽车经销商,银行,汽车租赁公司,汽车制造商和政府机构的大额买家。2006年,该公司在中国也成立一家公司。为了不被误以为只是一家拍卖所,该公司将名称缩短为Manheim,其在中国的产业道路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COPART公司在二手车连锁领域的经验

COPART公司是一个提供在线拍卖和车辆再处理的公司,于1982年成立,是全美最大的事故车拍卖公司,最大的事故报废车连锁站。COPART在90年代的扩张速度非常快,从1990年仅在加州拥有四个拍卖驻点扩张到1997年在26个州拥有53个拍卖代理商;在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得克萨斯州COPART的年成交量从1990年的17,200辆汽车增长到1993年超过45,000辆,增长了近三倍。

COPART于199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代码CPRT),从1992年仅有的600万美元净收入发展到1997年超过1.26亿美元的几何级别的快速增长。其业务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事实上,COPART相当于是一家连接保险公司和汽车零配件经销商之间的中介平台。

该公司提供车辆与一系列的服务流程,也在互联网上通过拍卖形式出售车辆。拍卖汽车主要来源包括保险公司、银行和金融机构、慈善团体、汽车经销商,车队运营商和汽车租赁公司。

如图所示,公司自1992年~2013年的财务分析数据走势,其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公司业务盈利被看好。以2012年为例子,其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9.24亿美元,其净利润高达1.82个亿,占比高达19.7%。

COPART在1995年收购NER拍卖集团,但是这场收购由于没有很好的整合进入公司的业务体系,导致了其在1996年增长率下降到仅有25%,这也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了经验。COPART现任领导人正打算将其业务推广至全美任何一个地方,其年报数据显示自1999年公司拍卖的事故车为66,400辆(较1998年为64050辆上升3.7%)。另外公司1994年上市发展至今,现在主营业务收入为两方面:分别是汽车销售和服务收入。

KAR Auction公司在二手车拍卖的经验

KARAuction是一家全美主要车辆批发拍卖商,拥有遍布北美230多个实体拍卖场所以及多个网站(主要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一个二手车、“整车”、以及报废车辆交易平台,于2012年共促成超过330万辆二手车及报废车辆;现在通过拍卖点每年能销售300多万辆二手车。

对比COPART公司:KARAUCTIONS主要是二手车拍卖、汽车金融;COPART主要是事故车拍卖整车拍卖。

盈利模型为通过为二手车买卖双方提供平台,并从中(双方)收取一定的拍卖费用,以及为客户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如:运输、修复、检测等其他汽车后服务;此外,公司仅仅作为平台商以促成买卖双方交易完成,并不涉及收购汽车再出售予第三方的业务,因此并无管理库存的风险。

二、汽车拆解市场分析

目前,美国报废汽车拆解处理行业整体规模已经达到700亿美元左右,占美国循环经济整体产值的三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国内完善的报废汽车处理体系,美国国内目前拆解汽车超过12000家,专业破碎企业超过200家,年内可回收废钢铁1600万吨,废铝85万吨,废轮胎38.6万吨,以及超过4.6万吨的可再制造零部件,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多达5万多家。我们着重介绍一下汽车拆解的龙头企业LKQ公司。

(下图是美国汽车配件维修更换中使用再生件的比率)

美国2011年汽车保有量2.49亿辆,其报废汽车数量也达到了1200万辆,同比增长12.9%,高于美国新车销售10.8%的同比增速。在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年报废量的推动作用下,美国国内报废汽车处理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途径及特点

在美国,汽车所有者是不能随意废弃报废汽车,一般需要主动将报废汽车提交给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企业将废旧汽车上的零部件拆卸下来,送到专业厂家对其中尚有使用价值的部分进行整修和翻新,然后运往修车厂重新使用。另外针对被拆解剩下的金属车架会被送往大型挤压机压碎分离出钢,汽车废液必须送往专业回收企业处理,采取付费填埋方式处理。

汽车拆解再制造件的市场流通

美国目前拥有12000多家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大约20000家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约200家拆后报废汽车粉碎企业。75%的报废汽车材料能够实现回收利用,发动机、变速器、门窗、电机等经检验合格,拆解翻新后重新出售。金属车体破碎成碎片后运往钢厂按材料性质划分回炉。

下图对汽车机械零配件市场近30年新配件和再制造配件的市场份额进行描述。另外近八年的碰撞零配件市场呈现再制造配件逐渐增多的趋势。

汽车零配件市场变化

机修保养类部件统称为“机修件”,伴随着第一条装配线而诞生的美国机修配件市场已经发展逾100年。事故车碰撞部件与机修部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差异。后市场碰撞部件的话题与汽车保险公司和维修厂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车身部件及碰撞时需要更换的部件则统称为“碰撞部件”,也可被认为是车辆发生事故要更换的部件。碰撞部件的市场直到1980年前才起步,从小规模存在转向大规模发展经历了大约10年的时间。由于碰撞部件市场是由保险公司作为购买者来带动的,因此我们研究方向主要在于碰撞部件市场。

仅针对维修厂的环境来讲,在美国,机修保养类部件和碰撞类部件在汽车后市场存在着显著区别。造成区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碰撞部件市场是由保险公司作为购买者来带动的,而机修保养类部件的汽车后市场则是由车主驱动的。

报废汽车拆解法规规定的汽车报废和公民物权的关系

美国许多州没有强制报废制度,主要通过增加安全性能年检和汽车排放检测次数、通过高昂的保险费来促使车主淘汰汽车。汽车使用时间越长,汽车保险费和维修费用会越高。这些因素促使消费者在买新车、二手车和汽车报废间作出选择。

表:美国报废汽车处理相关法规

二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LKQ公司分析

LKQ公司主营业务

LKQ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二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经营着超过40个专门拆解事故报废车的商店,并将拆解出来的可用零配件卖给修理商或部分翻新公司。LKQ成立于1998年,发展

到如今公司的市值为80亿美金。

LKQ在2012年产生41亿美元的收入,欧洲市场占据32%收入,主要北美市场占72%,并供应着全美四分之三的维修业再制造配件市场。2003年10月,LKQ宣布IPO,市值一跃达到146亿美元,年收入高达3.28亿美元。LKQ专注的拆解回收市场在于售后市场经常紧缺的库存商品或经常性损坏的零部件。

LKQ公司的发展路径

在1999年连续收购了北美35个汽车拆解类回收再制造公司,并开始组建全国贸易联盟销售再制造零部件产品,其在汽车拆解行业的规模因此确立并扩大。当年,LKQ的年收入为2亿美元,LKQ通过实施积极的收购推动增长的扩容策略,着手整合零散批发替代汽车零部件产业,自2004年以来至今已经收购了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的171个汽车零配件相关的公司,成为北美汽车售后市场和再制造的碰撞汽车零部件的最大供应商。

2006年5月,LKQ以8.1亿美金收购了Keystone汽车工业公司(一家服务于后市场车辆碰撞更换零件的供应商),是LKQ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从收购之前的再生产品收入和售后市场产品收入分别占据71%和29%转变成收购之后的收入占比变为39%和61%。(具体可参考图:LKQ公司主营业务盈利对比)

2011年10月,LKQ扩展到国外市场,收购了一家以英国市场为基础的欧洲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2013年4月收购总部位于荷兰的Sator控股汽配公司。这种通过并购来增大市场份额的手段,使得LKQ现在成为欧洲机械修配零部件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LKQ在2012年产生41亿美元的收入,北美市场占72%,欧洲市场为32%。

LKQ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其主营业务分三个板块,分别是售后和翻新产品、回收产品和其他收入。公司在2004年开始专注于汽车后市场,将自家拆解的碰撞零配件进行翻新并在后市场销售,其占主营业务持续扩大。LKQ包含了1100个横跨美国的汽车垃圾站,每年能增加20万个碰撞和机械零配件即大约1100万美元的产品附加值。LKQ公司于2003年在美国纳斯达克进行IPO,获得融资。

LKQ具体产品分析

Aftermarket parts and Refurbished parts占比从29%升至61%售后零部件(Aftermarketparts)这不是由OEM制造商生产的新的通用零部件(LKQ在北美市场销售的零部件来源是台湾和亚洲地区)经过翻新的零部件(Refurbishedparts):翻新已经使用过的产品;LKQ从报废汽车中直接拆解获取的零配件。

Recycled products占比从71%降至39%再生产品(Recycledproducts)由原始设备制造商生产的已经被使用过的汽车部件;(来源:LKQ通过在拍卖会上购买事故报废车辆,然后拆

卸,并在其报废汽车场拆解)

Other New OEM:汽车品牌制造商生产的零部件再制造零件(Remanufacturedparts)-将二手产品零配件进行再制造;LKQ从报废事故车拆解并进行加工而得到的零配件。

为什么汽车的刹车盘前轮比后轮大?

小车一般都是前驱,前轮碟刹盘比后轮碟刹盘... 显示问题详情

赞同3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雨神,喜欢冒险的工程师

收起

言生喆、陈晨、费忠苇等人赞同

感觉几个回答用重心前移来解释不是非常合理,虽然起劲纠结条件的话也对,先m一下,等下课了再来回答

-----------------------------------下课了,开始正式答题--------------------------------------------

看了之前的几个答案,都提到了一个事实,就是刹车的时候前轮负荷比后轮重,所需要和提供的制动力也比后轮大,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在分析得时候都提到了重心前移的问题,虽然重心前移在实际当中的确存在,但是这并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问题,这样来分析问题还是有待商榷的。个人认为,应该从力矩平衡来解释这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的动力学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尽量用简单的东西来描述。

先说常识: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滑动或者转动的必要条件是合外力和合外力矩为零。另一种表述是物体在合外力和合外力矩为零的情况下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化模型

上图黑线是一个粗糙水平面(摩擦系数不为零),红色是一个类似于桌子的物体,蓝点为该物体重心,F1和F2为地面对腿的支撑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

刚性杆与面接触力方向垂直于面,根据这个我们知道F1,F2与G平行。

根据力平衡方程我们知道F1+F2=G(该式中都为标量)

我们知道,这个方程里面有两个未知数,是有无数多解的,那如何求出具体解,我们接着看重心的位置是已知的,如果我们假设匀质且对称的话,那我们可以知道G到两条腿中心位置的水平方向距离是相等的,我们写成S1=S2;

我们接下来用另外一个方程,合外力矩为零,取重心为参考点:

G过重心,所以该力对重心力矩为零。

F1对重心的力矩为F1*S1,方向顺时针

F2对重心的力矩为F2*S2,方向逆时针

由此可以知道

F1*S1=F2*S2

如果S1=S2,可以推出F1=F2,在代入F1+F2=G,我们可以知道F1=F2=G/2

如果S1不等于S2,我们可以容易解出

F1=S2/(S1+S2)*G

F2=S1/(S1+S2)*G

我们在看下一个系统

我们现在对该物体的重心施加一个力为F大小已知(绿色,水平向左,作用点在重心上)更加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在腿和地面的接触点分别会产生两个摩擦阻力(f1和f2,蓝色,水平向右)

还是合外力平衡方程:

竖直方向:F1+F2=G

水平方向:f1+f2=F

这组方程里面有四个未知量,还是解不出。

那我们再看合外力矩平衡:我们知道接触点到重心的竖直距离为S

我们知道,G和F过重心,对重心的力矩为零

F1对重心的力矩为F1*S1,方向顺时针

F2对重心的力矩为F2*S2,方向逆时针

f1对重心的力矩为f1*S,方向逆时针

f2对重心的力矩为f2*S,方向逆时针

我们知道:

F1*S1=F2*S2+f1*S+f2*S

进一步整理:

F1*S1=F2*S2+F*S

最后求出:

F1=S2/(S1+S2)*G+F*S/(S1+S2)

F2=S1/(S1+S2)*G-F*S/(S1+S2)

当S1=S2的时候

F1=G/2+F*S/(S1+S2)

F2=G/2-F*S/(S1+S2)

比较上面两个表达式,我们知道F*S/(S1+S2)>0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

F1>F2.

我们现在再做一个假设,我们假设F足够大,大小刚好可以使桌子保持匀速滑动,并且桌子出于匀速滑动状态。

我们知道当物体匀速滑动的时候,其与支持面的滑动摩擦力只取决于接触点正压力大小及滑动摩擦系数大小。

由上面的F1>F2我们就可以简单推出来f1>f2.

以上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我们现在来看实际在汽车上是什么样的情况。

汽车可以看成上述模型,只是把接触点换成轮子。

当刹车的时候,实际上主要是由轮子于地面的摩擦力(简化来说,还有风阻等,力传递链上还有刹车于轮毂啊之类的)提供的阻力,我们知道在上面推演中的F在这里就等于汽车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加速度方向与车速度方向相反)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前轮对于地面的正压力是肯定大于后轮的,这就是说前轮的符合大于后轮的原因。

因为刹车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打滑,那么就要把刹车力控制在轮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之内,而我们知道最大静摩擦也是只跟接触点正压力有关,这就是说前轮的最大静摩擦是大于后轮的。由于刹车时我们不希望轮子打滑,那么只能是刹车片和刹车盘或毂产生滑动摩擦,我们知道刹车盘越大,那么可能获得的刹车力也越大(还跟刹车踩的轻重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当汽车刹车时前轮可以获得更大刹车力,原因是由于前轮上对地面的正压力更大所导致的。因此在设计汽车的时候,工程师就把前轮的刹车盘设计得更大,以利用这个特性。

可以设计得一样大么?当然可以,但是首先要满足前轮的需要,那么对于后轮来说那就是一种浪费了,然后工程师么都是很抠的....

以上原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骑自行车刹车,可以试一下只捏前刹和只捏后刹,在保持同样捏闸力度的情况下看看那个刹车距离长(谨慎使用,通常情况下只急捏前刹,人会飞出去的,急刹只捏后刹很容易打滑然后侧摔...)如果双手同时捏的话你可以感觉到有甩尾的情况而前轮仍然保持滚动。

关于重心移动的说法,这个说法对于工程师来说是很好理解的,换个坐标系就完了,工程当中这种想法对于解决很多问题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对于科普来说可能很多人都会看得有点糊里糊涂的。

当然,死抠条件的话,的确重心是会有轻微移动,会导致上面分析中的S1减小,S2增大,但是影响微乎其微。

所以个人认为,从普遍的意义来理解还是用力矩平衡来解释比较好

《大国崛起》美国篇观后感

思考美国崛起,创造中国未来 ——《大国崛起》美国篇观后感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向我们介绍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故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了解这些国家的发展过程,可以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而美国,则是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关注的国家,现在的美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国,更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航向标、晴雨表。虽然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有人预言,中国很快会成为一个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但是观看了大国崛起美国篇之后,美国曲折的发展道路上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美国走向成功的过程更值得我们思考。 美国的崛起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中原因,包括很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也有其自身在国际关系的不断调整中发展的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还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一是美国在开国前有一大批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和创业者。当《五月花号公约》签订的时候,就意味着美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后的他们综合了欧洲许多民族的现代技术、现代制度和现代思想,为美利坚的强大和崛起提供最为重要的开拓者。二是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的地势广阔,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远离世界的其他主要大国。尽管美国在争霸中参与了许多战争,但在美国本土上却很少发生战争,而且由于他们在一战和二战中的策略,都是得益的国家。三是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成功地调整了美国的内部矛盾而且体现了人格平等的主题。此后,美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签订的《宅地法》点燃了美国人到西部去创造未来的巨大热情。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四是几次工业革命的作用。使美国终于走在了世界经济的最前沿。五是二战后的美国从欧洲得到大批科学家、思想家和技术人员,不仅使发达的美国如虎添翼,而且形成了吸纳国际顶尖人才的现代传统,形成了不断创新的动力机制。这些使得二战后美国成为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的超级大国。六是在独立而广大的土地上产生了理想的文化和制度环境。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来保护发明创造,正如林肯总统的一句话:“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更重要的是宽容的大国心态和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未美国的崛起之路添加了最重要的砝码。 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三百年的中国,如何看待像美国这样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如何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如何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我们都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是飞速发展的中国,是走向世界前沿的中国,是不断富饶强大的中国。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我们中国人都期盼中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然而统一的蓝图是如何描绘的呢?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强大如英国者,不能阻挡美国的独立。强大如南方军者,也不能阻挡美国北方军的统一。独立与统一,谁是谁非?历史的老人告诉我们:只有民主的,进步的,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才有资格统

(整理)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作者:李雪寒 内容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 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 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

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 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 第4位。

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oc

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电影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综合艺术。说到电影的起源,如果你问一位美国人,他会告诉你是爱迪生;如果你问法国人他则会告诉你是卢米埃尔兄弟。其实两个答案都没有错,但世界上较为公认的则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美国的电影可追述到1893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这个可以看作美国电影的开始,随后美国电影开始了飞速的发展。19世界末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中下层居民的急剧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当1905年镍币影院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美国电影迎来了黄金时代。随后当黄金时代的结束美国电影转入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同时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在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黄金时代,喜剧片、歌舞片、西部片、爱情片、强盗片等,每一种类型电影占据一块电影市场,吸引一批观众,异彩纷呈的好莱坞电影世界征服了全世界的电影观众 中国电影相比则逊于美国电影的发展。自电影由欧洲传入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放映的电影大部分是外国片。1905年中国最早的电影《定军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族电影的开始,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中国的民族电影是在引进的西方的电影技术、意识形态、艺术手段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而这其中美国电影无论从思想还是电影拍摄技术及内容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49年中国电影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一项之前,美国好莱坞电影完全占据着中国电影市场。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受好莱坞浪漫爱情片影响,出现了一系列才子佳人的电影,虽然数目众多,但其类型和内容完全照搬好莱坞电影,没有形成自己的类型模式。建国后,电影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工具,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让人耳熟能详的战争片、反特片等影片,但仍不是纯粹中国类型的电影。 西部片是好莱坞最成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影片,这给中国影片极大影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草莓山读后感_心得体会

草莓山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草莓山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草莓山读后感 《草莓山》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的儿童诗人玛丽·安·霍贝尔写的。她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歌、童谣和图画书,因其在童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儿童诗歌杰出成就奖、美国国家育儿出版金奖等多项大奖,并数次获得儿童桂冠诗人的称号。玛丽是一个懂得把握细节和语言的杰出作者,她完美地平衡了两者,自然而然就把读者领进了故事,让我们流连忘返。 故事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爸爸终于找到工作。文中的主人公艾丽,一家都从纽黑文搬到了斯坦福的草莓山。离开熟悉的环境与最好的朋友,真是一件伤心事。不过,当得知新家位于一条叫草莓山的街上时,艾丽心中的不安似乎消退了,这个神奇的街名给了她无尽的遐想。一片长满青草的坡地,你可以一直滚下去,在山坡下一面有着白色小门的美丽石墙前面停住,然后就像《爱丽丝漫游奇境》里描写的那样,走进墙上的一扇小门里,漫山遍野都长满了草莓,肥大多汁的红草莓,想摘多少就摘多少。神奇的是,草莓山真的有了草莓,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难道是草莓山的魔力? 在草莓山,艾丽平静的生活不时荡漾起小小的涟漪,有温馨也有伤感……可最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值得珍惜的友谊。就像玛莎,她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主人公艾丽,一个是辛西娅。但是,当艾丽问玛莎谁是她最好的朋友时,她却说:“在学校里,辛西娅是我最好的朋友,在家里,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这使艾丽很难受,因为最好的朋友只有一个,而且辛西娅还叫她脏犹太人!艾丽还有一个新朋友叫米米。(玛莎说他很脏,所以从不跟她玩)起初,艾丽连想都没有想过会跟米米做最好的朋友,但是中间因为经过了太多事,经过反复的思考,艾丽觉得其实米米才是他最好的朋友,一个跟她形影不离的朋友!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 李婧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漫长历程来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介绍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一、二级市场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为了方便美国政府债券的销售和交易,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换言之,作为当今全世界交易额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当年实际上是债券交易所。随着股票发行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债券逐渐离开交易所市场。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债券的销售主要依靠华尔街雇佣的销售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与此同时,债券的交易转向了场外市场,但交易极其不活跃,因为大多数债券投资者都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其目的在于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金融体制变化刺激了债券的交易。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全球固定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不仅发生大幅度的上升(相应的是债券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且,波动极其剧烈(相应

的是债券价格的剧烈变化),这种状况使得购买债券的风险迅速增加。两次石油危机的另一个间接结果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使得大量企业、地方政府开始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来获得直接的债务性资金,其结果就是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增长。债券价格风险的上升和发行量的增加从规避风险、提供流动性等两个方面对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此外,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也要求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债券二级市场,以便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现在,债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美国的债券市场也成为了汇聚全球资金的重要资本市场。截止到2005年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25.33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股票市值21.22万亿美元的1.2倍。 二、美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与结构 1、美国政府债券 这种由美国政府(财政部)发放的债券被称为国库券。有三种分类: 美国短期国库券(Treasury Bills)─期限从九十天到一年不等; 美国中期国库券(Treasury Notes)─期限二到十年不等; 美国长期国债(Treasury Bonds)─期限十到三十年不等。 人们普遍认为国库券是最为安全之债券投资,因为有美国政府完全的信用担保。除非天灾人祸,否则到期一定会兑付。债券期限1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af6781181.html, 2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af6781181.html,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伟大的博弈 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读后感1500字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读 后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读后感1500字: 这是一本描述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描述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历史书。虽然也有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总体上来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读本。由美国约翰·S·戈登著,祁斌译。讲述了从1653年华尔街诞生起350多年的历史。读史使人明智。在漫长的历史硝烟里,大国崛起,传奇人物风起云涌。这是一本优秀的著作,读后感慨颇多。 感悟一: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不管路途是多么的曲折。因为生产力和经济是在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这是在中学政治中背过的,现在才慢慢理解了它的意思。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19世纪中期美国政府的腐败是多么的彻底。由于证券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在股市中兴风作浪的投机商无一例外地都豢养和控制着忠实于自己的法官。股市投机者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场腐败的立法官员竞相订立和随意篡改股市规则的游戏,股市博弈的结果,更多地取决于立法官员们侵害公权的无耻程度和技巧高下。”市场在疯狂的投机者和腐败的立法者的推动下,一次

次地攀上高峰,又一次次地跌落低谷,狂热—崩溃—恐慌—衰退—复苏—狂热,周而复始,渐渐成熟。人类总是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没有失败的惨痛经历,就不会有变革创新。 历史上华尔街和美国经济数次遇到危机时刻,南北战争打响的时候,林肯说“国家的根基已经动摇,我该怎么办?”一战爆发时,人们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将迅速崩溃,而在经历了短暂的恐慌后,战争创造的军需品和农产品的巨大需求,给美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4年的战争,欧洲的明灯熄灭了,“美国世纪”开始了。美国不仅在实业上,而且在金融上,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联想到现在进行的毛衣战,我坚信中国必将大国崛起,不管遇到多大的外部阻挠,不管内部未来有多大的变数。这是由中国的基因决定的,中国的人口、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和资源、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天生就是世界大国。历史上,中国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200多年前,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3。历经磨难、浴火重生,复兴之路尽管有曲折,但历史洪流,浩浩汤汤,不会回头。我们这一代人何其有幸,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繁荣富强的祖国王者归来。 感悟二:自由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石,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只能是又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十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重创了美国经济,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灾难。以至于大萧条成了那个时期经济衰退的专

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

案例作者: 梁能 来源: 梁能,《跨国经营概论》 案例研究:三家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进入战略”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小轿车保有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小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市场。不难想象,世界各国的汽车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在80年代中期,日本的铃木,韩国的现代和南斯拉夫的尤口(Y ugo)家汽车商相继进入美国市场,但只有韩国的现代取得了显著成功(见表1)在美国市场站住了脚。比较这三家公司的美国市场进入战略,对志在跨国经营的企业有相当启发。 (1)韩国现代的“进入市场时机” 80年代中期,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重新抬头,美国也不例外,以种种关税和非关税形式对汽车进口加以限制。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不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筑起的贸易壁垒,可能成为另一个国家打入市场的“战略窗口”。 8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战后历时最长的经济萧条,高失业、高通货膨胀使汽车销量骤减,在1982年降到年销售720万辆的水平。1983年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扩张,汽车销量从1983年起开始回升,到1986年,新车销售量达到1100万辆,创造了美国新车年销量的最高水平。 但是,当时对美出口汽车的主要国家日本,却因受所谓“自愿出口限制”配额的影响,每年允许增加的进口日本车仅为10万辆,这就造成了对进口车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个日本本田汽车的美国经销商说,“我可毫不费力地一个月内卖出60辆本田车;但我却只能拿到25辆。” 由于日本车对美出口量受到配额限制,而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又从1985年开始大幅升值,日本汽车商纷纷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据统计,在郭国“现代”车打入美国的1986年,日本产的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平均售价上涨达7%。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三大汽车商对低价车也不感兴趣。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三大厂商觉得与其多生产价低利薄的基本型轿车,不如趁日本汽车涨价的时机,相应提高美国车的售价。当年,美国同类汽车的售价上涨了6。3%。克莱斯勒总裁艾科卡认为,低档车(售价5400美元以下)的市场至多不过10万辆,低于最低经济批量50万辆的水平。艾科卡说:“等低价车市场超过10万辆,我再考虑。但不是现在。” 总之,由于日本车的向高档升级,和底特律对低价车市场的无动于衷,给韩国及其他汽车生产国创造了一个打入美国市场的战略窗口。据美国汽车销售商联合会估计,当时5000美元以下的低档普通车的市场每年至少在200万辆。 (2)打入美国市场的“产品战略” 韩国现代公司早就瞄准了美国市场,在1980年,当“现代”车在韩国本国的销量只有10万辆时,“现代”就建造了设计规模为60万辆的现代化生产厂,准备伺机进入美国市场。1986年时机成熟,韩国“现代”的定价为4995美元的现代卓越牌汽车也已准备就绪。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五篇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五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一 影片一开始,有这样的一段字幕:“modern times.”a story of industry , of individualenterprise—humanity crusading in the pursuit ofhappiness.我想这段话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关于工业化和资本企业在追求发展过程中扭曲人性的故事。这句话很经典也很深刻,无情且绝对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黑暗。 然后呈现的情景是绵羊簇拥而行,工人蜂拥而至,人类已与动物无异,在巨大的资本剥削面前,人性扭曲,毫无尊严。可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如此。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关于这点,后面我们会提到关键原因在于以广大劳动工人为代表的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个过程被称作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接着流水线工作呈现在眼前,在这里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式。依据教材内容,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价值。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片中资本家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片中老板不停地给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间,变相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不择手段想出了自动喂食机,妄图压榨工人最起码的休息权,希望工人吃饭时也能工作,可以说资本家为了金钱

也丧失了人性。马克思对这种做法作出了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最终卓别林饰演的夏洛尔不堪重负,精神失常,竟将别人的鼻子,纽扣都当成螺栓,被送进的精神病院。在此期间,我们还要留意这样一个镜头,就是工友们追逐精神失常的夏洛尔时,当看见传送带转动时本能地回到流水线旁,放弃追捕,我们概之以“条件反射。”能形成这样的结果,我既感到悲哀,更为之同情。 摩登时代观后感二 在这里也引发了我对此片的另一感触:一部讲述即便在困境中也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励志电影,只要心中有梦,就该去追!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遗憾。片中夏洛尔失业,入狱,就业,再失业,再入狱……可不管经历了多少,始终都是在不停地奔跑。正如亚伯拉罕·林肯所说:“虽然我走的很慢,但我决不后退。”人生就需要这种积极的态度。 将电影的情节引申至相关的理论层面上,并结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工人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支配和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也属于资本家所有。 而前面所提到的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创

案例分析——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

案例研究:三家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进入战略”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小轿车保有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小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市场。不难想象,世界各国的汽车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在80年代中期,日本的铃木,韩国的现代和南斯拉夫的尤口(Yugo)家汽车商相继进入美国市场,但只有韩国的现代取得了显著成功(见表1)在美国市场站住了脚。比较这三家公司的美国市场进入战略,对志在跨国经营的企业有相当启发。 资料来源:《汽车新闻数据年鉴》。 (1)韩国现代的“进入市场时机” 80年代中期,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重新抬头,美国也不例外,以种种关税和非关税形式对汽车进口加以限制。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不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筑起的贸易壁垒,可能成为另一个国家打入市场的“战略窗口”。 8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战后历时最长的经济萧条,高失业、高通货膨胀使汽车销量骤减,在1982年降到年销售720万辆的水平。1983年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扩张,汽车销量从1983年起开始回升,到1986年,新车销售量达到1100万辆,创造了美国新车年销量的最高水平。 但是,当时对美出口汽车的主要国家日本,却因受所谓“自愿出口限制”配额的影响,每年允许增加的进口日本车仅为10万辆,这就造成了对进口车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个日本本田汽车的美国经销商说,“我可毫不费力地一个月内卖出60辆本田车;但我却只能拿到25辆。” 由于日本车对美出口量受到配额限制,而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又从1985年开始大幅升值,日本汽车商纷纷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据统计,在郭国“现代”车打入美国的1986年,日本产的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平均售价上涨达7%。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三大汽车商对低价车也不感兴趣。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三大厂商觉得与其多生产价低利薄的基本型轿车,不如趁日本汽车涨价的时机,相应提高美国车的售价。当年,美国同类汽车的售价上涨了6。3%。克莱斯勒总裁艾科卡认为,低档车(售价5400美元以下)的市场至多不过10万辆,低于最低经济批量50万辆的水平。艾科卡说:“等低价车市场超过10万辆,我再考虑。但不是现在。” 总之,由于日本车的向高档升级,和底特律对低价车市场的无动于衷,给韩国及其他汽车生产国创造了一个打入美国市场的战略窗口。据美国汽车销售商联合会估计,当时5000美元以下的低档普通车的市场每年至少在200万辆。 (2)打入美国市场的“产品战略” 韩国现代公司早就瞄准了美国市场,在1980年,当“现代”车在韩国本国的销量只有10万辆时,“现代”就建造了设计规模为60万辆的现代化生产厂,准备伺机进入美国市场。1986年时机成熟,韩国“现代”的定价为4995美元的现代卓越牌汽车也已准备就绪。 当然,上一节所述的战略窗口,对于日本铃木和南斯拉夫的“尤口”车来说,同样是敞开的。韩国的成功,与其选择的产品策略是分不开的。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美国大萧条读后感

《美国大萧条》读书笔记 奥地利学派是一个少数派,是一个比较边缘且有着自己鲜明特征的学派,其观点独特,思想另类。比如他们基本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和过程理论等特点,使它成为了冲击主流思想的小众。而实际上,奥地利学派是比较综合的,它涉及面之广,起码融合了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甚至社会理论等。所以,他们的著作往往给人以极大震撼和颠覆感,品读以后仿佛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心潮澎湃而久不能平复。 罗斯巴德(1926-1995)就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智慧之作《美国大萧条》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如今拜读,依然是受益匪浅。该书以美国大萧条为背景,运用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得出与主流观点截然不同的结论。 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财富损失最重、影响程度最深的经济大萧条以1929年10月纽约股市的崩盘为标志。股市在 1929年9月1日是最高点,市值总计896亿,到1932 年7月1日跌到156亿,跌了740亿美元,跌幅达82.5%。随着纽约股市的惨跌,美国爆发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期间,产量及物价下降、股市暴跌、失业率奇高、投资极度萎缩。 对于这样一次浩劫,各派学者都努力考究,希望能找到其真正根源以便能防止灾难再次发生。罗斯巴德通过把1921年到1929年分成了12 个时段进行研究,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分开考虑,得出政府通过有意的货币扩张造成了人为的繁荣的结论。也就是说:大萧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失败,而是过度积极的国家造成的失败。这一结论不仅与凯恩斯的政府主义背道而驰,而且与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也有明显分歧。 奥地利学派是坚信自由主义的学派,他们认为在一个纯粹的市场中,只要没有政府的干预,是不会出现连续不断的错误的,它有自己的修正能力。而政府错误或者过激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普遍性的商业周期。罗斯巴德认为:“商人受到银行信贷膨胀的误导,对高级的资本商品进行过度投资,而这类商品的生产要得以顺利维持,就必须伴随着较低的时间偏好以及大量的储蓄与投资;一旦通货膨胀渗透到大多数人民生活中,旧有的消费-投资比例就会被重新确立起来,同时对较

美国汽车市场的调查报告

美国汽车市场的调查报告 戴川泽国贸六班20126728 一、研究背景 做为头号发达国家的美国,有着在全球处于高度成熟期的汽车市场,其庞大的市场历来是各大知名汽车品牌竞相追逐的平台。 美国国际贸易数据基本简介: 主要出口商品类型:资本密集型商品、技术密集型商品、农产品、服务类文化产品 主要进口商品类型:劳动密集型商品、能源密集型商品 主要城市:华盛顿、纽约、芝加哥、底特律、旧金山等 下面。我们来观察美国09年至12年的进出口贸易额的汇编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自09年至12年,美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一直是稳步上升的,在波动起伏的程度上,进口额要大于出口额。

以下是美国11年至13年汇编统计出的主要进口来源及其比重: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三年里,美国的贸易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国,并且,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占有较大比重。 这是美国近十年的GDP统计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1999年至2008年,其GDP一直处于波动起伏之中,而2008年受严重的经融危机影响,出现大幅下滑,一度呈现负增长态势,自2009年才开始逐渐复苏,直至现在的2014年。 二、研究目的 以丰田汽车为代表,来整体分析日系车在美国市场近几年的销量情况与优劣势 二、研究方法 摘取各大权威机构的统计资料数据(包含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外国期刊等的统计资料),综合对比数据并加以分析,再参考专家的市场分析文献,最后给出研究结论与建议 四、研究分析 在2009年的时候,在美国汽车市场,不论是美国本土汽车品牌还是欧系、日系、韩系汽车,均受制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集体下挫的景象。而2009年至2011年间,由于受日本地震、泰国洪水、日元升值及汽车召回事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日系车在美国市场遭遇年年失意,市场份额被欧系、韩系汽车所蚕食。但是,自2012年后,日系车就开始采取措施反攻美国市场,并且成效明显。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优秀毕 业论文) 【字号大中小】【打印】【返回】【上一篇】【下一篇】发布时间: 2009-9-27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 张乐 [摘要] 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到今天, 已经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人不禁将此次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美国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本文拟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揭示其对现代国家预防和解决经济危机的启示。 [关键词] 大萧条; 成因; 启示 2007年夏天,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很快波及全球,发展至今天,已经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扩展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损失之惨重,让人不禁将此次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美国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有人更直接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喻为“21世纪的大萧条”。本文拟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成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揭示其对现代国家预防和解决经济危机,特别是对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 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危机期间,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数千万人失业,成千上万家庭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派萧条和动荡之中。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 , 国民生产总值从1044亿美元降到410亿美元,进口贸易由45亿美元降到13亿美元,出口贸易从53亿美元降为17亿美元。到了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黄金外流接近2.5亿美元,黄金储备已低于支付通货所需的最低数量;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 [1]发生在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对世界经济的打击之大,可以称得上是灾难性的。在美国, 大萧条造成了将近12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与资源利用不足。在随后的几年中, 大萧条像一种恶性瘟疫迅速席卷了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从1929年10月下旬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 以上,失业率高达30%-50% ,世界贸易额猛烈缩减,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比1929年缩小了2/3,[2] 回到1919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人们众说纷纭, 不少人将所发生的一切归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经济背后起着作用。经济学家则引发了一场现代宏观经济学革命,对大萧条的成因看法不一,争论激烈,但相同的是,大萧条无情地撕碎了蒙在古典经济学身上的面纱, 使人们看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与局限性。以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作为假设和条件的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政策方面主张自由放任和国家不干预经济的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的古典经济学核心观点,被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量失业的现实置于难堪境地,使人们开始对大萧条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反思。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两种观点,“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货币主义都对大萧条的成因做出了相应的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首次从财政政策即政府通过税收和开支来影响整个经济的政策的角度, 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成因。20世纪60年代, 货币主义者从货币政策, 即中央银行通过利率、贴现率、买卖债券等手段, 调节货币供应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2000字3000字5000字五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2000字3000字5000 字五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 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政府为了平易通货膨胀,只能想办法让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原地不动,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让这些货币在股市里窝着去,只要不出股市,这些多余的货币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货币价格。于是,今年年初,我们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扬,如期看到了外资撤退后国资杀入救市的场面。但国资还能撑多久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怎样能度过这个难关呢?作文 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当然,如果负债买房的话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将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贷款利率,也许今天你要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来,已经要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现在是人类重新认识金钱的时候了,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应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应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魔鬼的化身。人类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钱变成鸟笼中的鸟,为人类服务的鸟。人与钱,人与权,权与钱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正义,重感情的社会。作文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现代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思虑的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