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山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010.4.9

鲁山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010.4.9

鲁山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010.4.9
鲁山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010.4.9

说明书

目录

1. 规划编制背景 (3)

1.1 宏观政策背景 (3)

1.2 微观背景 (3)

2. 现状概述 (4)

2.1 区位 (4)

2.2 自然条件 (4)

2.3 现状与建设条件 (5)

3. 规划依据与原则 (6)

3.1 规划依据 (6)

3.2 规划原则 (6)

4.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7)

4.1 规划定位 (7)

4.2 发展目标 (7)

5. 总体构思与规划结构 (7)

5.1 总体构思 (7)

5.2 规划结构 (7)

6. 用地布局 (9)

6.1 布局原则 (9)

6.2 居住用地 (9)

6.3 公共设施用地 (10)

6.4 规划用地平衡表 (12)

7. 道路交通规划 (12)

7.1 规划原则 (12)

7.2 道路系统组织 (12)

7.3 道路分级 (13)

7.4 步行系统 (13)

7.5 停车设施规划 (13)

8. 绿地景观规划 (14)

8.1 规划原则 (14)

8.2 绿地景观规划 (14)

9. 市政工程规划 (16)

9.1给水工程规划 (16)

9.2排水工程规划 (17)

9.3电力工程规划 (17)

9.4电讯工程规划 (18)

9.5燃气工程规划 (19)

9.6供热工程规划 (20)

10. 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21)

10.1 环境保护规划 (21)

10.2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22)

11. 地块规划指标控制 (23)

11.1 地块规划控制目的与方法 (23)

11.2 规定性指标 (23)

11.3 指导性指标 (26)

11.4 城市开发强度及地块控制 (26)

1. 规划编制背景

1.1 宏观政策背景

1.1.1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就要求要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构建安居乐业的城市生活,间接的促进了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1.1.2中部崛起与中原城市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一方面强调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众多举措,同时也十分强调了联系东西部的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

结合整个中部崛起战略,河南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市、48个县(市)。鲁山县位于中原城市群的外围,在整个城市群的建设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1.1.3平宝叶鲁一体化的促进

有平顶山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修编的《平宝叶鲁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把鲁山县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定位于旅游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新型城市。鲁山县在积极融入区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发展与更新也迫在眉睫。

1.2 微观背景

1.2.1 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

郑尧、二广高速公路的相继通车,给鲁山县的旅游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必将推动鲁山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1.2.2 沙河整治的顺利推进

沙河是鲁山县最大的河流,水量丰富,从县城南流过。有华力公司投资对沙河的综合治理,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进一步将修建拦河橡胶大坝,滨河的景观设计,这将有利于促进滨河地块的商业开发,城市的建设中心向南发展。

1.2.3 县城城市建设的迫切要求

鲁山县城目前发展用地受地形限制较大,老城区设施相对落后,人口密度大,居住条件差,必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而新建设项目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处于无序化状态,环境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县城面貌亟待改善提升。

1.2.4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的需要

目前,鲁山县正在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为发展目标。目前的城市环境不容乐观,要求规划更为重视绿化、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

善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大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且鲁山县正在对沙河进行综合治理,对沙河两岸及水域进行绿化美化,这项工程对县城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新目标、新情况都佐证了城南新区的开发建设是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的。

2. 现状概述

2.1 区位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地处东经112°14′~113°14′,北纬33°34′~34°00′之间,东邻平顶山市郊、叶县,南靠方城、南召,西接嵩县、汝阳,北连汝州、宝丰。城区(琴台、鲁阳、露峰、汇源四个街道办事处)位于县域中部偏东,规划面积26.5平方公里,距平顶山市区35公里。

城南新区位于鲁山县城南部,占地约983.8公顷。本次规划的范围:北起鲁平大道、中兴路,南至沙河,东起振兴路,西至滨河大道。

沙河从基地南侧边缘自西向东流过,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海拔117.57米-130.33米之间,大致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基地西侧有三里河,东南部有国家公益林场,东部相距不远有作为城市对景的鲁山坡。

2.2 自然条件

2.2.1 气候

鲁山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据近30年气象资料,鲁山县年平均气温14.8°C,7月份最高,日平均气温27.0°C,1月份最低,日平均气温1.1°C;极端最高气温43.3°C,极端最低气温-16.7°C;年平均降雨量为827.8mm,7月份降雨量最大,平均187.7mm,最高日降雨量为337.3mm;全年主要风向为东风,风向频率为8%。年平均无霜期219天,风雪日97天,最大冻土厚度220mm。历史上发生过水、旱、风、雹、霜、虫等灾害。

2.2.2 地形地貌

鲁山县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部为沙河冲击平原,地势西高东低,为一簸箕形盆地。

基地位于老城南部,南侧为沙河和滩地,北部为菜地、农田及村庄,地势较为平坦。南城壕从基地东北侧穿过,和平大道与滨河大道之间有规划的人工河自西向东穿过基地流入沙河,在南城壕与人工河之间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水系把两者联系起来。

2.2.3 水文地质

沙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尧山和木札岭,由西向东,纵贯全县,经叶县、周口等地,城区河段长6.5千米。历史上沙河1957年7月9,500立

方米/秒流量水淹南关。而修建昭平台水库后出现的近百年一遇的洪水,水库最大泄量3,150立方米/秒,安全通过县城段河道。

鲁山县域地处秦岭昆仑纬向地质构造带东段,地层分区属秦岭地层区豫西小区。出露岩层有:混合片麻岩区、火山喷发岩区、石英岩区、煤系地层区、粘土层—亚沙土岩区、花岗岩区。

城区范围内地表岩层为第四纪上更新(Q3),松散沉积物,主要岩性为亚粘土和黄土状亚粘土,厚度5~7米,其下为砂砾石层夹亚砂土,亚粘土层,一般建筑可以适应,对设置重型设备和高大建筑,需要作工程地质测试;县城以南为上更新(Q3)岩层,沙质量增多,以亚砂土为主;南部沙河漫滩部位,为第四纪全新统(Q4)冲积沙、砾石,地基载力较差。

2.3 现状与建设条件

2.3.1 现状

规划区北部沿鲁平大道有不少新的建设项目,主要有公安局、文化局、移动公司等公共建筑和阳光花园、祥瑞庄园、梅园新村等一些新建小区。中部散落着金章、三间房、望城岗、赵庄、大郭庄、刘营、申庄等村庄和农田,房屋质量相差较大,大多为村民近几年修建的单层平房和瓦房。南部原为沙河河滩地,经过华力公司最近几年的沙河综合治理,以成为城市建设用地。

现状用地平衡表

2.3.2 优势与不利因素

建设的有利条件

●优越的交通区位

●良好的生态环境

●较少现状条件限制

不利的因素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

3. 规划依据与原则

3.1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3-93)

●《鲁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国家及河南省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地形图

3.2 规划原则

3.2.1 服从城市整体发展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本区及周边地区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作了整体安排,本规划要根据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区内土地使用控制要求,进行“定性、定量、定界”的具体控制,以指导下阶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工程设计。

3.2.2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人不仅要吃饭,而且需要拥有健康的精神世界,这些应成为城市规划不可忽视的内容。在编制规划时,着力改变目前政府投资偏重于经济建设而对社会事业偏少的格局,积极向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如统筹规划,做好义务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点的布局,增加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的数量,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等,切实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3.2.3 立足鲁山城市特色

根据本区区位及自然环境特点,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水系等生态资源,使本区建设融于水、绿化之中,塑造生动和谐,富有个性的城市空间形象与高品质的园林型城市社区。

3.2.4 兼顾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地区建设的主要依据,在规划中既要坚持地区整体发展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到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兼容性。

4.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4.1 规划定位

鲁山县城南新区是集居住、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功能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区,是“三心、四轴、三区”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发展目标

4.2.1 近期发展目标

加强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和沙河防洪工程建设,推动城南新区行政中心的建设,新建一批城市级大型公共建筑和商贸设施,集聚人气,创造良好的投资开发环境。

4.2.2 远期发展目标

将该地区建设成为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完善、商贸市场发达、以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体育等为功能特色的、生态景观环境优美的城市片区。5. 总体构思与规划结构

5.1 总体构思

●规划的整体性与开发建设的时序性。充分考虑到整个城南新区是一次

性规划的,但开发建设是若干年连续不断的过程,所以在方案阶段就合理划分地块,对整个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进行统一安排,使整个城南新区成为统一的、整体性强的城市片区。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不同投资主体的需要,规划应具有

一定的刚性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整体结构与重大设施布局要明确,某些对周边及整体影响不大的设施可以灵活操作。

●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沙河、

南城壕和总规确定的人工河道,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与居住环境。

●城市整体空间形象的控制。合理确定城市的建筑高度分区和土地开发

强度及城市的绿化走廊,通过对整体建筑高度、密度、色彩、绿地率的控制,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5.2 规划结构

鲁山县城南新区的规划结构为:“三轴、四带、五中心”。

5.2.1 “三轴”

即和平大道城市发展轴、新区行政中心景观轴、县城行政中心城市空间轴。

和平大道城市发展轴——以和平大道为主体,规划形成东西向的城市发展轴。和平大道道路红线60米,道路两侧各有20米绿化带。在此主轴线两侧分布有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综合医院、高中等。和平大道两侧多为高层或者能反映城市形象的公共建筑,是新区及整个城区的一条重要发展轴线。

新区行政中心景观轴——也是新区的中心景观轴线。此轴线有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公园、初中、以及联系文化广场与沙河绿化景观带的绿线为60米的绿化走廊组成。

县城行政中心空间轴——自北向南依次有县行政中心、政府广场、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和平公园,两侧布局高层建筑,形成庄严、空间变化丰富的城市空间轴线。

5.2.2 “四带”

即滨河大道休闲景观带、人工河人文景观带和两条城市绿化休闲景观带。

滨河大道休闲景观带——自滨河大道与和平大道起,至于花园路,全长3850米。滨河大道红线宽40米,红线外留50米宽的绿化控制线,是一条公共休闲生活带和景观廊道,是市民活动休闲的理想场所,也是旅游者的旅游走廊,同时又是突出自然生态特征的空间带,是鲁山城南的绿色走廊。

人工河人文景观带——起于三里河与沙河交汇处的沙河水上旅游服务中心,至于花园路的人工湖,全长3000米。以沙河水上旅游服务中心为人文景观带的起点,以人工河道为纽带,河道两侧以2-3层的商业、文化娱乐建筑为主,以公园、商业中心作为节点,以花园路人工湖作为整个景观带的收尾,整条景观带空间有收有放,空间变化丰富。其目标是打造成一条类似与江南水乡古镇的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的商业水街,不仅满足市民及游客的需要,也提升整个城市文化品味与形象。

两条城市绿化休闲景观带——联系和平大道与滨河大道的两条南北绿化景观带,西边一条长860米左右,东边一条长1050米左右。考虑到沙河橡皮坝修建后水面较宽,以及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城市生态面临的紧迫性及市民对整个城市环境要求的提高,有必要规划城市的南北绿化景观走廊,不仅能在炎热的夏季把沙河水面上凉爽新鲜的空气导入北部中心城区,降低中心城区的温度,消除热岛效应;还能在绿化景观带内布置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等活动场地和健身器材,既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也把体育、健康、活力等生活方式和观念带入了市民的生活。

5.2.3 “五中心”

即县城行政中心、县城文化中心、县城体育中心、南区行政文化中心和县城商业金融中心。

县城行政中心——位于中兴路与泰山路之间,规划面积6.9公顷。县城行政中心是全县政治中心,内部安排县委、县政府等四大班子的办公楼及附属建筑物。是县城行政中心空间轴线的起点,也是整个城市的空间节点。

县城文化中心——位于和平大道南侧,与县行政中心隔中心广场对望,规划面积7.16公顷。县城文化中心主要安排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建筑。

县城体育中心——位于花园路东、青年路以北、南城壕以南,周边绿地相映,清水环绕,环境优美,规划面积16.49公顷。在体育中心安排体育场(包括标准田径场)、健身房、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体育馆(内设羽毛球场和保龄球馆)等设施。

南区行政文化中心——位于健康路和墨公路之间,跨和平大道,有南区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组成,规划面积17.12公顷(包括中心广场)。在南区行政文化中心内安排南区管委会,城市规划展示馆及会展中心等文化建筑。

县城商业金融中心——位于墨公路和鲁班路之间,横跨和平大道,规划面积19.39公顷。针对县城目前缺乏大型商业中心的情况,在商业中心内建大型商场及零售商业步行街区,同时布置一些高层的商务办公楼。商业中心要体现时代感,商业广场和绿化建设必不可少。

6. 用地布局

6.1 布局原则

①用地功能与运营的合理高效。

②土地利用的经济性。

③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④本区整体环境品质的提升与景观特色的塑造。

6.2 居住用地

6.2.1 规划指导思想

①注重各类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为单位组织居住区,进行居住配套设施建设。

②住宅建设与居住区环境建设同步进行,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

③考虑中低收入者的需求,满足不同阶层人的住房要求。

6.2.2 布局

城南新区的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已被定为新城区的西居住片区和新城区的东居住片区,用地面积约为396.1公顷(不包括道路面积),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40. 26%(包括中小学幼托用地)。西居住片区147.9公顷,东居

住片区248.2公顷。其中,中小学用地79公顷;社区服务中心用地2.2公顷(含社区卫生站、居委会等);农副品市场用地1.9公顷。

根据鲁山县城现有居住状况及城市总体规划对未来对居住用地的需求,确定本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8——35平方米,则本区可容纳约11.3——14.1万人,规划人口按12.5万人计算。

西居住片区——位于鲁平大道以南,墨公路以西。本居住片区位置优越,西有三里河,南临大沙河,地势平坦,环境优美。在滨水地带建设高质量低密度住宅区,外围建设成为高品质城市生活新区,形成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新区,提鲁山新居住生活质量。区内布置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4所,幼托6所。

东居住片区——位于鲁平大道以南,墨公路以东。本居住片区可分为两部分开发建设,在北部开发成本较低,经济型住房,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在南部环境好的滨河地块可建设多层、低密度的高品质居住小区。区内布置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6所,幼托7所。

6.2.3 开发强度与规模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结合鲁山县城及本区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建议在适当提高开发强度的同时增加绿化面积,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城区环境。规划范围内的一般居住用地内容积率控制在2.0以下,临沙河的多层低密度居住区容积率控制在1.6以下,在建设用地内拆迁量较大地区及城市核心区内,容积率宜控制在2.5或3.0以下。

6.3 公共设施用地

城南新区公共设施规划用地211.7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1.52%。

6.3.1 规划指导思想

①分级配置,标准合理,根据城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的规划等级来布置各项公共设施。

②布局合理,考虑市民的出行方式及使用距离。

③考虑塑造城市景观的需要。

6.3.2 行政办公用地

城南新区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主要沿城市主干道鲁平大道及和平大道布置。政府办公大楼位于中兴路与泰山路之间的地块,南区行政中心位于和平大道北侧、墨公路西侧的地块内,其它局委及零星的办公用地围绕政府办公用地及沿主要道路布置。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约为33.5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3.41%。

6.3.3 商业金融用地

区内的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包括商业用地、服务业用地和市场用地。商业设施主要有县城商业中心、商业街、居住片区商业中心等。县城商业中心位于墨公路东、鲁班路西、跨和平大道,含南北两个地块。商业中心主要布置大型商

场、超市、专卖店及商务办公。商业街主要有向阳路商业街、花园路商业街、沿人工河商业街等。向阳路商业街以精品点、中、高档次服装专卖店为主,花园路商业街主要经营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日杂用品及特色山货和农副产品,人工河商业街以服务业为主,主要经营饮食、茶楼、旅游纪念品等休闲型商业。片区商业中心有和平大道南侧,钢厂路和向阳路之间地块的西片区商业中心和和平大道与花园路交叉口周边地块的东片区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主要服务于居住片区,以经营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日杂生活用品为主。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约为101.4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0.31%。

6.3.4 文化娱乐用地

城南新区的文化娱乐用地主要包括位于政府办公用地及南区行政中心南侧的图书展览及影剧院用地及多出独立地块的游乐用地。在图书展览及影剧院用地内安排博物馆、会展中心、影剧院、图书馆、科技馆等大型文化设施,独立地块游乐用地主要有三里河与大沙河交叉口北侧的水上旅游活动中心及分布在居住片区内的游乐场。规划文化娱乐用地面积约32.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3.28%。

6.3.5体育用地

在青年路北侧,花园路东侧横跨永兴路的地块内规划布置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等。规划体育用地面积16.5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68%。

6.3.6医疗卫生用地

城南新区规划有1个综合医院,1个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两个居住区级医院及保留原由的防疫站。综合医院位于和平大道南侧,向阳路与健康路之间的地块内,其服务范围是全县。针对目前现有的妇幼保健院占地面积小、床位少、医疗条件差等情况,在和平大道及幸福路交叉口西南侧规划新的妇幼保健医院。居住区及医院主要服务于两个居住片区,承担日常门诊及社区防疫工作。原县城防疫站位于鲁平大道与花园路交叉口东南侧,本次规划保留。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约为10.0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02%。

6.3.7教育科研用地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划集中分布于和平大道以南、振兴路以西,跨府前街的南北两个地块内。北地块为科研设计用地,主要布置科研与技术咨询机构,南地块为中等专业学校用地。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约为18.1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82%。

6.4 规划用地平衡表

7. 道路交通规划

7.1 规划原则

①利用城市主干道构筑区内完整的的道路系统,同时处理好区内道路与区外道路的衔接。

②结合地形条件,路网布置道路线型与断面设计考虑城市设计要求,塑造优美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③合理安排静态交通,布置停车场与广场。

7.2 道路系统组织

本区规划道路广场用地为217.8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2.14%。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区内的道路网络布置成格网与环状相结合的形式。在

商业中心及大型公建附近合理布置社会停车场,停车场面积在0.5—1.2公顷之间。

7.3 道路分级

区内道路分为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居住小区道路和步行路(街)。

城市主干道——鲁平大道路,道路红线为62米,道路断面为三块板;和平大道,道路红线为60米,道路断面为四块板,道路红线外两侧各控制20米宽绿化带;滨河大道、钢厂路、墨公路、花园路、振兴路,道路红线为40米,道路断面为三块板,滨河大道北侧控制50米宽绿化带。

城市次干道——青年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6米,道路断面为三块板;向阳路、健康路、永兴路、长兴路、中兴路、泰山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道路断面为三块板;望城路、鲁班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5米,道路断面为一快板;府前街、新一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道路断面为一块板。

城市支路——安康路、幸福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5米,道路断面为一块板;其它新开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2——18米,道路断面为一块板。

居住小区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9米。

步行路(街)——道路红线宽度为6——20米。

7.4 步行系统

规划形成舒适优美、旅游、休憩观光的步行网络,使步行交通系统化。步行系统尽可能与车行分离,利用滨水绿地、带状公园或地下隧道等多种形式组织人车分流。结合人流, 商业建筑以一般沿街商辅与商业步行街区相混合。

步行系统主要包括沿人工河步行街、沿沙河带状公园步行系统、三条纵向带状公园步行系统和商业中心、娱乐休闲商业街区内步行系统。

7.5 停车设施规划

区内设置了10处社会公共停车场。各地块内部停车场地,根据河南省有关的技术规定及鲁山县的具体情况进行控制;各居住小区及组团内安排小型停车场。结合停车场,可酌情设置车辆维修、加油等设施。

各类公建用地应配停车场(库)。其控制指标如下表:

居住区配置停车场(库)的控制指标为:新建多层、小高层居住区不低于每户0.5车位,搬迁村庄不低于每户0.3车位。

8. 绿地景观规划

8.1 规划原则

①系统整合——系统观念和网络式思维方法为基础,综合考虑有关平衡城市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诸多的问题与矛盾。

②因地制宜——结合鲁山县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从实际出发,构建当地特色的城市景观。

③布局均衡——各种绿地比例合理,满足不同阶层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

8.2 绿地景观规划

本区共规划各类绿地129.5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13.17%。其中,综合公园9.4公顷,占总规划用地上的0.96%;社区公园10.0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1.02%;专类公园15.4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1.57%;带状公园68.0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6.91%,街旁绿地26.7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2.71%。结合总体用地布局和城市特色,形成“点”、“线”、“面”相互渗透成网状的结构模式,规划结构概括为:“三轴、四园、六带、多节点、多地标”的总体绿地景观格局。

“三轴”——规划城南新区的三条景观轴线。

和平大道景观轴——和平大道是城市东西向主干道,且位于城南新区的中心位置。和平大道红线宽度为60米,红线外两侧各有20米宽绿化控制线。和平大道两侧自西向东规划有片区商业中心、综合医院、南区行政文化中心、县城商业中心、综合批发市场、科研设计等大型公共建筑,是全区一条重要的道路景观轴线,长约4.2千米。

新区行政中心景观轴——此轴线有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文化广场、青年公园、初中、以及联系文化广场与沙河绿化景观带的绿线为60米的绿化走廊组成。以人工河为界线,河北侧的轴线主要是有公共建筑构成,南侧以自然的绿地公园构成,长约1.6千米。

县城行政中心景观轴——此轴有县城行政中心、政府广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综合公园等大型公共设施和公园组成,最能体现城市形象和职能,也是一条城市的空间结构轴,长约1.7千米。

“四园”——城南新区的四个公园。综合公园——和平公园。社区公园——青年公园、健康公园。专类公园——冶铁遗址公园。

和平公园——和平公园是南区唯一的综合公园,位于花园路与青年路交叉口东南侧,占地面积约9.4公顷。公园应以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为主,突出自

然山水园林的风貌,合理划分出游览休闲、水上活动、娱乐观光、科普教育、儿童游乐等活动空间。

青年公园——位于南区行政中心北侧,占地面积4.4公顷。公园以硬质铺地、水面和自然植被为主,与周边的行政办公、商业中心氛围相融合。公园不仅服务与周边社区居民,还为相邻办公楼内的人及到商业中心购物的人群提供休息和游憩。

健康公园——位于区内综合医院的南侧,占地面积3.9公顷。公园规划设计时可考虑与南侧的人工河水面一起考虑,以增加公园面积和丰富公园景观。公园以水环境为特色,不仅服务于周边社区,也服务人工河商业街及水上旅游的人群。

冶铁遗址公园——本着保护历史遗址的原则,在望城岗冶铁遗址上修建公园,占地面积约15.4公顷。在公园内禁止大修大建,以历史遗存保护、考古展示及青少年接受教育为主题,体现当地文化内涵及悠久的城市历史。

“六带”——规划城南新区的六条带状公园。

滨河大道带状公园——自滨河大道与和平大道起,至于花园路,全长3850米,宽50米。公园规划设计时要与南侧沙河景观想结合,以植被种植为主,可划分多个不同的种植地段,营造与山水相结合的自然公园。

人工河带状公园——起于三里河与沙河交汇处的沙河水上旅游服务中心,至于新一街,全长3800米。结合沿河商业街区的收放空间,连接社区公园及一系列街头绿地,以人工景观为主。

两条城市纵向带状公园——联系和平大道与滨河大道的两条南北带状公园,西边一条长860米左右,东边一条长1050米左右。这两条带状公园以灌木和乔木种植为主,在绿地中布置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等活动场地和健身器材,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也把运动、健康、活力等生活方式和观念带入了市民的生活。

南城壕带状公园——区内的南城壕带状公园是县城城壕公园的一部分,起于鲁平大道与花园路交叉口,至于振兴路。结合南城壕整治,城壕两侧至少控制20米宽绿化线,局部临路增加规模,设计成街头小游园。

纵向人工河带状公园——连接将相河、南城壕、南部人工河的带状公园。此带状公园穿过政府广场、和平公园,把区内的将相河、南城壕、南部人工河三条水系联系起来,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多节点”——城南新区内的多个景观节点。

区内的景观节点主要有公园、广场及较大面积的街头绿地构成。它们在全区整个景观系统中处于画龙点睛的作用。

“多地标”——城南新区内的多个地标建筑。

地标是户外广告的特殊名词。是指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或者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地区)风貌及发展建设的区域。

城南新区规划了一系列该区的地标建筑,如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县城行政中心、南区行政及文化中心等。这些大型公建对城南新区及县城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其对文化的影响上,是一个“文化策源地”,它们变了城市的面貌,给城南新区及整个县城带来了活力。

9. 市政工程规划

9.1给水工程规划

9.1.1现状概况

鲁山县自来水厂正在建设,具体地点拟确定于城北的现状钢厂西侧,计划划分2期修建,首期供水能力达5.3万吨/日.现状规划区北部沿鲁平大道部分建成区采用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其余大多采用自备井,供应生活和生产用水。

9.1.2用水量预测

?单位用地用水量指标法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按照“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进行用水预测。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规划区以居住为主的综合功能区。考虑鲁山生活用水现状,结合有关规范,人均大生活用水量指标取230升/(人?天);浇洒道路、绿地等市政用水按20升/(人?天)计;管网漏失水量按用水量10%计,则总用水量指标为275升/(人?天)。规划区用水量为3.44万立方米/日。

?用水量

结合以上两种方法,最高日用水量取3.9万立方米/日。日变化系数取1.6,则平均日用水量为2.44万立方米/日,年用水量890万立方米。

9.1.3水源及水厂规划

根据《鲁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鲁山确定于城北的现状钢厂西侧,建设自来水厂一座,远期(2020年)供水能力达到12万吨/日。水源为昭

平台水库水。

规划区用水均来自新建自来水厂,部分自备井作为备用水源。

9.1.4给水管网规划

沿规划区内主要道路布置DN500-DN200供水干管,沿支路布置DN150的配水管,并呈环状布置,以保障供水的安全可靠。

9.2排水工程规划

9.2.1排水工程现状

现状除鲁平大道,花园路、有排雨、排污管外,其余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合流排水管接入路边沟渠,排入将相河、南城壕等水体。

9.2.2规划原则

规划区的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规划坚持充分利用地形,分散出口,分流汇集,就近排放的原则,力求线路短捷。

污水规划要求全部截留,集中处理,水污染得到根本治理。

9.2.3雨水系统规划

?雨水系统设计参数及计算公式

管渠设计的重现期P=1-2年

综合径流系数采用0.55

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平顶山市公式:

q=883.8(1+0.837lgp)/t0.57

?雨水排放:规划区雨水主要向东,排入将相河、南城壕及规划的景观河道。

?逐步推广雨洪利用,将雨水资源化、变洪水为资源。

9.2.4污水系统规划

?污水排放系数取0.8,平均日污水量估算值为2.0万立方米。

?污水处理设施:在规划区以东约2.2公里处将相河下游大王庄附近已建成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3万吨/日,远期规模6万吨/日。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约2.6万吨。近期采用二级处理,远期增加深度处理设施,处理后的中水用作工业用水及市政杂用水。本规划区域污水全部送入此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利用或排放。

?污水管网:本规划区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污水沿道路干管由西向东汇集后排向城东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9.3电力工程规划

9.3.1电力工程现状

现状规划区用电主要由规划区东侧的金章35kv变电站引来,容量较小,不能满足规划区未来发展的用电需要。

9.3.2用电负荷预测

本区用电负荷依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法预测区内各地块用电负荷:

综合同时系数按0.4计,规划区用电负荷约为11万kw 。容载比按1.8计,需要配置变压器容量为20万KVA 。

9.3.3规划措施 ?电源规划

根据《鲁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在和平大道西端的市政用

地内建设城西110KV 变电站,在花园路南端的沙河南岸建设城南110KV 变电站,

同时对金章35变电站进行扩容。

?电网规划

在规划区内除设置11座10KV 开闭所(配电所)。区内10kv 配电网配电采用10kv 电力开闭所向各配电室(箱)配电方式,10KV 变电所采用环网方式环进环出,以增加10KV 供电网络的可靠性。为增加供电可靠性和方便管理,开闭所均和公建等合并设置,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400平方米。

区内所有10kv 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或电力排管)敷设,电缆沟布置在道路东、南侧人行道上,具体走向及规格详见《电力工程规划图》。

9.4电讯工程规划

9.4.1电话用户预测

采用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电话指标法预测区内电信需求量如下: 电信需求量预测表

根据以上分析计算得知,本区共需电信容量68142线。

9.4.2电信设施与线路

规划在和平大道-健康路、和平大道-长兴路、鲁平大道-花园路新建三座电话模块局。交换机容量达到7万门。建设应充分考虑IN业务、IP电话、ISDN 业务以及各种数据、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规划区内主干道下将设12-24孔电信管道。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实现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综合化。

9.4.3邮政规划

在和平大道-健康路、和平大道-长兴路、鲁平大道-花园路分别新建处邮政支局(所)。建设与鲁山县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邮政设施,满足快速化、信息化的需求。大力发展邮政、订报业务积极发展特快专递业务(EMS)。

9.5燃气工程规划

9.5.1燃气工程现状

鲁山城区现状居民生活用能源主要有煤炭和瓶装液化石油气,由于交通不方便,经济尚不发达,居民使用煤炉较多,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较少。

9.5.2气源选择

规划气源为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规划经宝丰分支接入鲁山。因此,规划区燃气工程规划确定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的燃气结构。

9.5.3城市燃气用量

规划远期气化率达到100%,均采用管道燃气。规划区用气以居民和公建用气为主,用气量根据项目情况分阶段落实。

规划设计参数:天燃气低热值35.1597兆焦/m3,实际耗热指标为71.5 m3/人.年。燃气总用气量:居民人数按12.5万人计算,居民生活用气量约为894万m3/年,公建用气按居民生活用气30%计算,则公建用气量约为268万m3/年。

燃气总量为1162万m3/年。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 区位条件 (2) 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 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 2.1 规划编制依据 (5) 2.2 规划思想 (5) 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5)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 3.1 环境容量分析 (7)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 3.3 人口规模预测 (9)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 4.1 布局原则 (11) 4.2 规划结构 (11) 4.3 用地规模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5.1 交通规划策略 (12) 5.2 道路网格局 (12) 5.3 对外交通规划 (12) 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2) 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3) 5.6 停车场规划 (13)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5) 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5) 6.2 居住组团规划 (15) 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5) 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5)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 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7) 7.2 商业用地布局 (17) 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7) 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7) 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7) 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8) 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19) 8.1 景观格局 (19) 8.2 绿地系统规划 (19) 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19)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1) 9.1 土地利用要求 (21) 9.2 开发时序 (21) 9.3 开发控制指标 (21)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3) 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3) 10.2 建筑设计 (23) 10.3 环境景观控制 (24) 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4) 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6) 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6) 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6) 11.3 旅游项目策划 (26)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12.1 给水规划 (28) 12.2 排水规划 (28) 12.3 雨水规划 (28) 12.4 供电规划 (29) 12.5 通信规划 (30) 12.6 燃气规划 (30) 12.7 环卫设施规划 (30) 12.8 管线综合规划 (30) 12.9 消防规划 (31) I

上海城市规划师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评析考试题

2017年上海城市规划师: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 评析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镇区建设用地标准的是 A:镇区的用地规模 B:绿化用地比率 C:建设用地比例 D:建设用地选择 E:综合治理 2、建筑总平面布置,是结合特定性质的建筑物进行的一项的场地设计任务。 A:合理性 B:技术性 C:综合性 D:科学性

E:经济政策 3、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道路平曲线半径为60~100 m时,对小型汽车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m。 A:0.35 B:0.50 C:0.70 D:0.95 E:经济政策 4、某女,38,持续发热15天,伴有头痛、乏力、腹痛、腹泻,查体:体温40℃,脉搏94次/分,肝脏于右侧肋下1cm可触及,血常规:×109/L,;ALT98U/L,HBsAg(-),肥达反应“O”1∶80,“H”1∶160。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病毒性肝炎 B.急性菌痢 C.伤寒 D.疟疾 E.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特点的是。 A:规划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违反 B: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C: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D:涉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E:综合治理 6、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中,是指城市是区域经济集聚增长的结果,同时又引导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好坏。 A:生产功能 B:还原功能 C:生活功能 D:区域主导功能 E:经济政策 7、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来源于。 A:欧文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书

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书一、项目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规划局东港分局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 二、项目内容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规划内容深度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对西湖镇镇域范围内的用地布局、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等空间资源统筹协调,按照产业集聚、空间集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城市建设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培植发展特色,创新体制机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等控制指标,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城镇风貌设计(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特色发展目标及定位,完善城市功能结构,构建景观风貌系统,营建公共空间体系,加强对街区、界面、建筑群体关系、建筑高度、环境景观设施等的控制和引导,对街区和地块的空间形态、建筑形体、开敞空间、交通与通道、地下空间、建筑与景观设计等提出具体的管控要求,提升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 三、技术要求 1、规划范围 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西湖镇镇域,总面积81.7平方公里。 控制性向西规划规划范围为西湖镇驻地。范围在乐台河以南以东,规划南环路以北,马安村以西,规划面积约283.38公顷。

城镇风貌设计(城市设计)范围为镇驻地核心区。 2、规划内容 一、总体规划层面 (1)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提出城镇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预测镇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2)分析城镇职能、提出城镇性质和发展目标。 (3)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布局重点。落实上位空间规划划定的“三区三线”,明确本级管制措施和落实路径。 (4)优化全域空间格局,落实重大空间布局,提出宏观的开发开放格局、区域协调格局、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生态修复格局、乡村振兴格局等重大格局; (5)提出产业发展目标、主导产业选择及产业空间布局。 (6)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布局;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限,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三、城市设计(城镇风貌设计)层面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城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4.4%。通过全方位建设,城镇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12.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38万人,城镇化率由去年35.8%提高到今年的36.4%,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0年紧紧抓住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明年将在商都县召开的契机,大力开展以“兴城建、上水平、塑形象”为主题的“城镇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旧区拆迁改造与新区扩容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台镇市政建设工程,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旧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形象,落实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七台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商都县七台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上位规划要求 在上一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论述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繁荣、生活小康为目标,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把商都县建设为商贸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镇。构建以城市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发展呈集中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以“一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城关乡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新郑市城关乡(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小组成员:张俊杰201211010015 魏娟朋201204030058 张鑫鑫201204030042 指导老师:郭芳华 王昭娜 2015年6月

第一章总则 为了落实《城关乡镇总体规划》(2009-2030)的意图,为城关乡镇的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使城关乡镇的建设能够协调有序,适应当前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居民生活环境,特制定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新郑市城市总体规划》 6、《新郑城市规划条例》 7、《新郑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8、《新郑市控制性详细编制审批办法》 9、《新郑市控制性详细编制成果办法》 13、各种相关设计规范 第四条规划原则 1、整体发展的原则:加强城镇与周边的整体关系,通过合理的用地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发挥城镇综合功能。 2、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土地,体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 4、有效规划控制的原则:通过有效的合理优化土地及建立规划控制手段,营造适合于21世纪生活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新型城镇。 5、近远期结合的原则:兼顾不同发展阶段,保证发展与实施的分阶段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使规划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第五条规划目标

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区职能互补的现代中心城镇。 第六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各种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规划文本及规划图(则)具有法律效力。 第七条本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包括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以及建(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规划管理工作,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第二章规划区功能及规模 第八条功能定位 依托城关乡镇所富有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农业和旅游业为发展导向的新型生态城镇。 第九条用地规模 总规划用地为6.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000人。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十条规划结构 依据规划区的规划定位,结合规划区内的地形情况及用地的市场开发态势,形成了一横三纵的景观轴线,各个中心散布其间,形成系统通透的结构体系。 第十一条用地规划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1.1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37.90%,人均38.43平方米。 2、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 规划教育机构用地0.1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63%,人均4.67平方米。 保持现有中学用地规模。在各个居住片区集中布置小学幼儿园,0.12平方公里 3、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0.15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91%,人均5.04平方米。 4、绿化用地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 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 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三、规划范围 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确定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以下称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范围为西起狮子山和乌龟山脚,东至滨经二路和金鳞湖东岸,南起海游港,北至横港河北岸,规划面积866.18公顷。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析-以议堂镇控规为例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讨 ——以邳州市议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摘要:《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地位,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开发强度控制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是控规编制的技术重点和难点。本文以议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例,分析小城镇控规编制的特殊要求和一些解决的技术方法,深入探讨如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满足其开发强度的要求,建立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的方法。 关键字: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强度;议堂镇; 一、引言 “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色。发展小城镇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5.94亿人,城镇化水平44.9%,并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同时,其建设面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迅速增长,伴随着空间布局不合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不少问题,因此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的问题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推动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解决好小城镇的建设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小城镇的规划问题。自2008 年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升,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小城镇建设管理最主要的法定依据。《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高度,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小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小城镇控规的编制一方面有助于完善从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层面,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环节的分层次管理,保证小城镇规划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小城镇控详能进一步细化所要进行规划管理的内容,保障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以及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的有机衔接,实现规划目标,推进小城镇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 开发强度控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与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密切相关,土地开发强度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未来土地开发的收益,突出城镇规划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因此,怎样对开发强度进行控制,以此指导单元地块容积率的确定成为小城镇控规编制的难点和重点。 二、研究背景 2.1当前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存在的问题 土地开发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入资金的数量,直观地说就是在单位基地上建造多少面积的建筑。”当前,控规层面下的城市开发强度分级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在传统规划价值观与规划编制技术层面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在国内相关研究中,主要是针对于大中城市,对小城镇的开发强度分级研究尚属空白;此外,小城镇开发建设往往基于市场经济的需求,以追求高效率的土地开发和刺激经济增长为目标导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