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有效教学

义县一中陶春艳

在很多学者眼里,学术是一个严肃的概念,具有专属的性质,学术研究是特定时空中,

特定社会群体的专属工作,按照此逻辑,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肯定不是研究,充其是自己教学

经验总结,但从美国当代教育家政欧内斯特那里我们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他认为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教学的学术就是传播知识。

《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明确认定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教师具有深厚的教

学专业知识,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他们对专业的科学,、客观、理性思考,并通过规范的

学术文章呈现出来。谁说我们的研究不是学术研究呢?多年来,我们进行过无数次教研活动,

撰写过无数论文,今天特别感谢教育学会给我们这次以学术名义交流的机会。在我们普通教师的视角里,我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否实现目标的达成,

大家有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也不乏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从而形式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今天,

我以自己从教二十二年的经历,总结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及学习。

我就从我们教学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入手,说说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如何减少运算错误

数学课上,学生产生运算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而且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在面对学生犯错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呢?首先,我们应弄清错误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1、概念不清例如:32×94÷25=6×94÷25错因是乘方概念不清,将指数与底数相乘。

2、运算符号的错误

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

符号的错误可以说屡见不鲜,尤其是异号两数相加,更是难点,到了减法更是漏洞百出。例如

: -5+2=3 -5-2=-3 3、错用运算律:例如(-2)÷(1-52

) =-2÷1-(-2) ÷(5

2

)4、对负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清:例如

:-131=-1+315、违背运算顺序:例如:(-5)-(-5)×9=0×96、违背去括号法则:

-(-7)+(-3)=-10 7、紧张错乱:前几天有个赛课活动,我正教初一的有理数乘法一节,一道(-6)×9的口

算题竟然让我听到了-14 的奇葩答案。从上面七个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

学生的错误之多,有的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有的可能出乎我们教师的预料。为什么学生在计算中会有这么多的错误呢?

首先,有理数运算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第一次接触到有理数的运算。

在中小学学习内容的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强,有的适应能力弱,造成过渡欠缺,还停留在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状态中。

第二,缺乏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我们常遇到一些课堂发言积极,聪明伶俐,思维也较迅捷

的学生,但计算中却总是错误不断,主要是思维不严谨,有些好面子,好表现,不肯回头检

查,造成错误连连。

第三,教师的态度使学生紧张负担过重,或者紧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不知所措。

教师的态度及课堂的气氛,环境,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准确性,

一张严肃甚至严厉的面孔,让学生紧张不已,

大脑处于茫然一片的状态。后来我问-6×9=-14的学生,她说因为在录像,紧张的都不知道

老师在问什么,只听到有的同学似乎在说-14。这也不禁让我想起当初考车的经历,至今还

耿耿于怀。作为连方向盘都未摸过的菜鸟我来说,受到教练严厉的质问:这样还教学生呢?当时我真的想给他一拳头。在考车时紧张得把方向盘都提了起来(车是有些破),大脑一片空白,最后,考了两次才过去。由己及人,自己在教学中,一定尽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

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的学习。

第四,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符号在不同位置有时是负号,有时是减号,到乘法中,负

负又得正,却会造成学生的困扰。

要解决学生的易出现的错误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1、要想少出错,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出错误是正常的,

要正确对待错误,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化被动为主动,

2、备课时可适当从学生易错的思路去构思;大家有多年教学经验,想更多学生易错的思路,提炼加以训练,达到先入为主,直接避免错误,,加深印象的作用。

3、课堂上应加强对典型思路的分析,尤其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讨分析;

4、教师在数学过程中,通过一两个典范的例题,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使用学

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5、应当注意从实际事例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退步引入并加以抽象,尤其要从学生接触

过的具体内容入手,这就好比给学生的思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他们在感知新概念时不觉得

生硬突然,而是觉得平稳通畅,从而能正确的掌握应用。例:在讲有理数乘法时,两个负数

相乘得正,是教学的难点,引入实际例子:一只小蜗牛在数轴上向左爬行得负,每分钟爬2个单位长度,爬三分钟到原点处,三分钟前在何位置

在数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具有上进心强、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成功

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减少运算错误。(举例张文军)例如,适当开展竞赛、评比,引入竞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题目,使每名学

生都有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的必胜信心。

数学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①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结构特征,确定

运算方向。②进行运算灵活性的训练,既注意运算法则,又关注方法。③养成瞻前顾后的习

惯,又克服畏难的情绪,引导他们养成回头看的习惯,如,可以留有充足的时间,不允许提

前交卷等。④力求以最合理的方式,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二、问题提出后,学生出现沉默怎么办?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点名作答时,也只是支吾以对,课堂气氛沉闷尴尬。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例如,讲到方程解应用题时,我们常提

问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会回答出是:审题;解题步骤;找等量等等答案。所以一个提

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

(3)教师提问时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例如: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我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教师本意要求学生立即举手作出反应,但是,简单二字却起到了适

得其反的作用,好学生不屑于回答,如果答对了不光荣,答错了丢面子,差的同学也不愿意

思考,我们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简单也是我们教师自认为的简单,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言,他们不见的觉得简单,学习是要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

(4)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不急于回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一

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通常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

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的问题做出反应,

其实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保持沉默也未尝不是一种最佳选择。

提升的策略

(1)切忌问题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应站在学习者的位置,切实考虑到他们的认知角度。例如,有的教师会提问函数的概念,学生很少会准确地叙述出来,造成课堂气氛尴尬,其实

我们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只要了解这个概念,我们教师只要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识别哪些是汉书就可以了。学生掌握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2)所提问题要少而精。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充分的吃透教材和学

情之后设计出来,而我们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极力避免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等无效问题。还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设计一些

能启发他们思考,拓展思维以至创新的应用,综合型问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么?

师生共同活动、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流,课堂较多的出现了合作学习的局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存在形似而神非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存

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还常常限于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方式比较单调。

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和层次感。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学习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

4、小组中的优等生总是发言的代言人。

如何使合作学习的应用达到预期效果,发挥其效性,使其不流于形式呢?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应把握契机,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般在以下情况下,可采用合作学

习:

(1)学生意见不一,有争论

(2)独自学习,难以解决问题

(3)出现新知识

其次,讲究实效,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当一些疑难问题学生独立

思考有障碍或者答案会有多种可能性时,比如说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还有多少条棱,为了深刻理解问题,需要学生组成4-6人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

学会倾听,尊重别人,学会交流,同时,找到认同感和成就感。

再次,在采取小组合作方式之前,教师要给小组中每名成员分好工,保证分工的有效性,即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明确职责,激发成员的集体责任意识、荣誉感,使学生认识到合作

学习就是依赖小组成员共同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树立“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集体观念,焕发出小组内合作伙伴的兄妹手足之情及相关的责任感,共同商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或约定,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场面、有效开展,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安全的学习

氛围,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定位,以便在小组汇报交流时作必要的点评、

精讲,指点迷津。教师只有将角色准确定位,才能准确地引导、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

总结汇报时,才可以做到胸中有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组、调控、生成新的信息非常重

要,教师要真正做到“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

四、学生的想法在老师的预料之外怎么办?

目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明显活跃了,问题也多了,经常在课堂上提出很多新问题,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解决了学生提出的新问题,那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完

成不了,这怎么办?

以往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精致得如同无暇的碧玉,不希望看到任何偏差,不允许出现任何瑕疵,但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

彩的课堂,因此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

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以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来的教学病点变成

教学亮点。例如:前几天遇到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实际应用的一道题:去年7月小名到银行开户,存入1500元,以后根据收入情况每月存入一笔钱,下表为小名从8月到12月的存款情况:

月份8 9 10 11 12

与上月比较-100 -200 +500 +300 -250 则截止到去年12月份,存折上的钱数为()

A 9750元

B 8050元

C 1750元

D 9550元

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奇怪,多么荒唐,也不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多么离经叛道,

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例如,前几天,学习有理数加法,学生举例蛇吞鸟。。。。。。教师要将此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这样,我们才

能培养出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五、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探索,时间不够怎么办?

一个结论若由教师“给”只需要一分钟,而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取”的时间就可能

是其数倍甚至十几倍,这将影响到一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该怎么办?

在课堂上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应这位教师的教学观。我们教师往往认为把教材讲解得越明白易懂,学生的疑问越少,对知识的掌握越深刻,仅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臆断去“框套”学生,而不去思考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重视“学生的学”,离开了实现“一切为了

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例如,前几天讲解数轴一节时,我自认这么简单的问题一条直

线,规定出三要素,并且在黑板上画图做示范强调每一项注意事项,讲解得很明白清晰,结

果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让学生画数轴时,有两个正方向的,单位长度不统一的,不画原点的,坐标左大右小等,众多错误竟然都能跃然纸上。我抓紧补救,便发动小组力量,互查,自查,改正,才把这一关顺利通过。

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发现结论明显要比直接学习结论花费更多的时间,例如,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这节课,学生自己探索11中展开图,会耗费大量时间,而教师给

出结果只需要几分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以知识为载体,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从事

发现学习和主动探索,宁可知识的密度和容量小些,也要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潜能的

开发。

这么多年的教学让我得益最多的,应该就是“放手”二字,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

来是一个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力和方法的事,刚开始时,需要一个问题或一个时间段五分

钟,十分钟的放,形式可以以“一带一”“以一带组”到最后就可以一节课一节课的放手了。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到初三总复习的时候,各种综合试题接踵而来,它们综合性强,发散思维要求高,但这三年的放手培养却让我看到了胜利的果实。我在课堂上几乎是一种“游手好闲”的状态,无论怎样难的题,都会涌现出几种不同的解法,而且会争先恐后的去前面讲

解。一个个青春靓丽的面孔,在这些青春期的孩子眼里,吸引力自不是我这个半老还不是“徐娘”的老师所能比拟的。他们有共同协作的情感体验,有求知欲望的激发与升华,有数学语

言的表述与提炼,演绎着一节节充满魅力的课堂。而我当然不能单纯的享受这种状态,每一道题,每个细节,都要精心的准备,以备不时的“吹毛求疵”之用,也让他们不能太得意忘

形,知道本师太也不是浪得虚名。最后,在中考这场战役中,他们也以骄人的成绩交上一份

圆满的答卷。

课堂上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投入是节约时间的根本保证,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这些素材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备课时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对每个环节精雕细琢,探索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总之,敢于“放手”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

群体讨论去获取数学知识。作为一位教师,当你肯放开呵护的双手,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

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去解决,多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

找答案,你就会发现,孩子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凭借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从教育科研的高度,

积极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努力探索适合课改及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会将数学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性,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探索研究,让自己站在

新高度上,以最大价值回报这个光辉而又任重道远的职业!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x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2.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体会画图、转化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用价值,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形成乐于和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灵活运用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展开联想,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1)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4:3。 (2)一瓶果汁,喝了。 根据上面的分数与比,你能想到些什么? 要求学生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分数和比等形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2.揭示课题,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今天的学习任务是选择合适的问题转化策略,把一个陌生的、较难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会解答的问题。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要求学生围绕导学单自主探索研究。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小组合作,围绕导学单自学 导学单: (1)认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根据题中的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想一想可以应用什么策略解决,试着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解决时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4)在组长的安排下,各组整理好不同的方法,准备大组交流。 2.交流学习收获,完善认知结构。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想法。 大家可能有的方法如下: 方法1:画线段图,看出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利用女生人数21人,先求出总人数,再求出男生人数。 方法2:把“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转化成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3,按比例分配求出男生人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是怎样让学生高效地获得新知,在数学方面获取新知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有效呢?著名教育家赞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体会: 一、用爱心为学生搭建求知的桥梁 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 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积极给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下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对数学课的看法,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求知的过程,让学生有的放矢 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体验成功的快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去获取新知,放手让学生去学数学。 3、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对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身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 1、独立思考习惯。 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交流习惯。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11-12-02T11:12:34.2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期上供稿作者:张璐[导读] 目前我们已经大致知道了数学活动如何开展的一些相关问题,现在说说如何具体进行数学活动教学。 张璐新疆石河子第十六中学 832000 摘要:数学活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是在传统的教育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需求,以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层次学习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学生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教学模式,本文针对上述特点进行了论述。关键字:数学活动学生综合发展教学模式 当今是个数字化的时代,跟数学密不可分。放眼望去,数字化的电子产品琳琅满目,电子产品的“信息化”、“数字化”日新月异,而信息和数字都离不开数学,数字化就是用数学方法将实际材料组织起来。在数学中,组织实施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如果不涉及数学教材深度以及一定的时间长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是因为数学与现实生活经历联系得如此密切,所以我们不得不好好地组织数学活动,认真学好数学。 一、现代的教育模式缺乏深入实施活动教学 说到学好数学,就会想到我国的素质教育,就是一种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接收的课堂讲学教育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少,同时数学活动展开得也不够充分,数学的本质凸显不够,数学教学缺乏创造性和数学性,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也没有被真正激活,极大地影响了主体数学教育科学地把握教学的进程与节奏。因此,我们有必要科学合理地实施数学教学活动。 二、数学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我们必须首先承认,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就是数学活动教学的主要特征,它的组织实施形式多元化。首先数学活动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加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另外所组织的活动必须是从深入的课本内容到现实生活的实践联系要达到整体统一,物质文化性的和实践性的内外活动主体具有整体性。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及受教育时间的不同,所以整体的活动教学要有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和进行,循序渐进地进行。当然,整个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教师的活动环境和空间是开放式的,活动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不局限于课堂内。 三、实施数学活动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目前我们已经大致知道了数学活动如何开展的一些相关问题,现在说说如何具体进行数学活动教学。经验是最好的导师,因此我们一定要借鉴一下之前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贵州师范大学与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所曾共同研究并得出“数学情境,问题提出”的研究成果,是很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它的整个活动模型过程是,首先要有一个本次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探索思考并且能够提出相关知识的数学问题,之后联系理论的数学知识去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继而产生新的数学情境,又涉及到更深一层的数学知识及相关问题,如此循环。就是这种由情境到发问的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问精神、思维探索能力和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因此说这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雏形,即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并在解答中提出新问题,以此开展整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在整个数学活动教学中,学生的个体思维和独立活动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团体合作的活动能力也不能轻视。有时一个数学问题的出现需要大家一起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大家的团体智慧,这时就需要开展学生群体合作活动了。首先需要大家分组讨论,当然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技能等方面要相对平衡,各个小组要有共同的目标和探求成功的责任感,要有意识地互相接纳、互相信任,互相交换心得和成果,要有一定的团体配合。实施活动的前提是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同时要处理好整个活动的集体教学和时间分配,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并时时鼓励学生互相竞争、自由探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共同竞争中共同进步,体味成功的快乐。 四、实施数学活动教学的注意事项 实施数学活动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教学设计的内容一定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才能尽可能达到活动教学的目的。其次,随着数学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广大的数学教师在课程理念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才是数学活动教学的关键。教师一定要创造性地、灵活地驾驭数学教材,不能单一死板地只传授数学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另外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提出的问题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要具有一定的激励性、一定的难度挑战性。 最后,我们在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努力创新意识,并且将这些意识活动应用到实施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去独立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把数学教学过程转化成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体味数学、解决数学、感受数学的过程来学习数学,让他们享受数学的真正魅力。参考文献 1.苏斌中学数学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杨莉娟活动教学的内涵、立论基础及其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1999, (03)。 3.杨莉娟活动教学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几个观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处理时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概念的外显(即定义的描述),而忽略了概念的内涵(即本质属性与特征),较多的是死记硬背、通过习题的反复操练来巩固概念,学生生厌,而且也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把握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致使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了认知上的偏差。 3、孤立地学习数学概念。教师往往执行于教材编排,把一些概念分课时逐一进行教学,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零零碎碎,缺乏一定的体系,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上增加障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4、概念与应用脱节。学习概念后需要通过应用环节来巩固概念的理解和内化,但发现有时练习的跟进与针对性不强;还发现学生在应用中,往往会忽略概念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去推理辨析,把概念给架空了。 5、重视和优化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学的硬功夫和必备能力。引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在大量的实践中,深刻洞悉、把握规律,勤于反思、创造性驾驭,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向智慧型教师发展的一个途径,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2、研究述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而相对比较忽视概念建立和概念巩固的作用和实效,在后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理性框架和实践的积累。往往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探索;重计算轻过程等。目前一线教师还缺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深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没有做到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教学实例比较缺乏。这也将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以后有所收获的方面。 1、关于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往往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希望通过一些课堂实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2、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加,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内涵会比较相近,学生容易混淆;由于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常常会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由于概念之间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这一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实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升,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所以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能够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理解》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来说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实行导入,不但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实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理解》时,要求学生: 1.能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水平;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谈元认知开发与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的关系

谈元认知开发与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问题的解,当然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当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结构包括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五大成份。其中,监控系统处于支配地位,对其它四个系统起着定向、控制和协调作用。这种监控系统也即元认知,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思维其它方面的发展,也影响着数学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学生的元认知也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得以发展。因此,对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 必要。 二、元认知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1.元认知能修正数学问题解决的目标 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目标是问题解决者主观经验的知觉,它既是问题解决的出发点,也是问题解决的归宿,它影响和制约着问题解决的进程。因为问题解决者在自拟目标的影响下,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对问题解决的进程进行积极的、自觉的监视。一旦进程与目标不符,而又相信自己的进程时,则将怀疑其目标,对目标必将修改或放弃,以确定新的目标。对目标的修正必须由元认知来进行,通过元认知体验,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问题解决者要监控其解题计划,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结构,致使数学问题解决得以顺利进行。元认知对目标所起的作用是通过 定向、调节和控制功能表现出来的。 2.元认知能激活和改组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策略是在思维模式的作用下反应出来的,它影响着数学问题解决的进程和质量。问题解决者在解题过程中通过三种方式来操作策略。 ①激活策略,即以目标的期望为出发点,将材料系统放入知识背景,在操作系统的作用下激活认知结构,选择解题策略;②制订策略,即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系统在认知结构中的相似性,寻求数学认知结构中的“相似块”,制订解题策略;③改组策略,即通过对问题解决进程的反馈,问题解决者要进行自我评价,对进程的评价实质上也就是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评价,一旦对自己的目标确信无疑而又达不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目标时,则将怀疑其策略,有必要对策略进行改组。问题解决者在操作策略时,实际上均 受元认知的指示和指导。 即通过元认知体验,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检验回顾解题方法,调控解题策略,最终逼近问题目标状态。 调控策略的指标是通过策略的可行性、简捷性、有效性反应出来的。 3.元认知能够强化解题者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主体意识解题者能否自我激活是关系到问题解决系统能否优化的先决条件。由于数学问题通常有一定的障碍性,这就要求解题者必须发挥主体作用,排除障碍,激发问题解决的欲望。而元认知在问题解决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内反馈的调节,即通过元认知体验来调动积极性和探究性,因此,元认知能积极监控、调节自身学习活动的思维过程,并逐步强化解题者对问题解决的主体意识。元认知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强化解题者的主体意识。①通过元认知知识的导引作用,使解题者能主动审清题意,揭示问题矛盾之所在,使其能主动搜索解题策略;②通过元认知体验的自我启发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使其能积极超越障碍;③通过元认知的调控作用,来刺激解题者思维模式深层结构的内部运行机制,并通过对解题过程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使思维活动成为一种有目的性、可控性的组织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解题者的主体意识,导致问题得以最快、最好的解决。 三、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心 得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 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 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 要想当好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小

学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总之,教师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可以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增强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汇编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懂得了好多数学的道理,对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而数学史对于大学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认识到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数学史与大学数学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文科学生的人格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史是大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家与困难、问题的斗争史。数学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比如,微积分是由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维尔斯特拉斯等多位大数学家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历时千年才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建立的历史,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的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的克服障碍,在探索中学习。 2.数学史可以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大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 大学数学的学习也相应的恶化成枯燥无味的公式记忆和解题演练。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赖登塔尔就批评那种注重逻辑严密性、而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育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2]。因此, 如何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数学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不容质疑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两方面都是这样。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比如,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它们的设计涉及对运动与变化的计算,而这只有在微积分发明后才有可能。又如,原子能的释放,首先是由于爱因士坦利用数学工具导出的著名公式揭示出质能转化的可能性。而现在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学的参与。“神舟飞船”的历次成功飞行都离不开数学家的参与。数学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同样也很深刻。比如,日心说的决定性胜利是在牛顿用当时最新的数学工具——微积分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从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演出太阳系的运动之后。哥白尼的学说得到证实恰是通过这样的事实:天文学家加勒根据几位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推算和预报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学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适时的将数学知识与其在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对数学课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3.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数学史上,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变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比如,自从数学中引入了变量,运动就进入了数学。在高等数学中至始至终贯穿着动态的变量的思想,函数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函数出现历史的介绍,就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用变化、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

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

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 皇桐中学陈捐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很迷茫,不知道怎么选择,或者是选择哪种比较好是我们考虑比较多的问题。所谓数学教学策略是指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教学所作的系统决策和设计。它包括设计数学学习情景的策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辅助手段的策略,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的策略等。 从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分析可知,数学老师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几个阶段顺利地进行,以达到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为目标。相应的,数学学习策略就应该围绕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和学习数学的情感系统来定制。下面我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模式来讨论数学教学策略。 一、选择和分析数学教学内容的策略 数学认知结构是内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数学知识结构又通过数学教材反映出来,所以选择和分析数学教学内容,必须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照本宣科,还要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新组织,使它成为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发展的相对完善的直升结构。具体来说: (1)分析和领会单元数学知识结构,并按事实、技能、概念、原理等几个方面对数学内容进行分类,,以弄清教材中的知识分布情况;在此基 础上,以整体观点为指导,瞻前顾后,随时把本单元的知识与其他内 容联系起来,以客服知识的离散性,使学生学习时形成经纬交织、融 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同时有助内化和保持行知识。 (2)在分类的基础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就是知识的中心点,即单元或学科领域中核心的几百知识点,它在抽象性、 包摄性、概括性程度上高于其他知识,理解了中心点的知识,其他知 识掌握就顺理成章了。然后考虑以突破重点、难点为核心,并参照课 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分配的教学时数,安排课时和教学顺序。 (3)根据各类知识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辅助手段和各种教学教材。 事实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本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近年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千姿百态。然而,要搞好教学工作,只拥有教学模式还远远不够,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个框架,就好像是一个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教学中,让其指导教学,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达到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为了新授课的优化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上好每一节新授课,是摆在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项任务。下面结合自己新授课的教学实际介绍几点做法: 1、新授课是以传授、探究和学习新知识为主的课,主要是通过教与学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它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授课要突出一个“新”字,把握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技能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识。注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以旧引“新”、变式递进、降低难度,使学生知识有序积累,从分组测量到分组合作学习,达到把握新内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固着点的潜在距离,确立合适的梯度,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作业的设计等,不论是什么层次的设计,都应以优化设计为标准。对于新授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认为: 首先从构建情境入手,即教师通过构建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老老实实坐着听、一动不动规规矩矩举手发言的模式,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参与。 其次要组织学生根据新授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组合作教学、开放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彼此提高学习技能、增加自信,学生不是直面结论,而是直面问题,鼓励学生冒险,宽容失败。 最后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要忘记学法指导,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新授课不同的内容因材施教地指导学法、鼓励创新,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的,同时需要学生自己不断进行内化。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分为大凡策略和分外策略两类。 一、大凡策略 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只需依据生活经验或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过程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 1.生活化。生活化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学习新知时,关键要在问题解决后向学生点明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数学化。数学化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时,关键是在解决问题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运用什么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3.纯数学。纯数学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分析、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学习与旧知有密切联系的新知时,关键要在需解决的数学问题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 二、分外策略 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较繁复,常需要一些分外的解题策略来突破难点,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并顺利解决问题。 1.列表的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信息资料繁复难明、信息之间关系含混”的问题,它是“把信息中的资料用表列出来,观察和理顺问题的条件、发现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带领学生经历填表过程;(2)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3)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感受函数关系。

2.画图的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2)画图前要理请数量关系;(3)画图要与数量关系相统一。 3.替换的策略。这种策略较适用于解决“条件关系繁复、没有直接方法可解”的问题,它是“用一种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去替代变换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把握替换的思路,提出假设并进行替换、分析替换后的数量关系;(2)掌握替换的方法,在题目中寻找可以进行替换的依据、表示替换的过程;(3)抓住替换的关键,明确什么替换什么、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4.转化的策略。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解决“能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比较简易解决的问题”的问题,它是“通过把繁复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奇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的一种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突出转化策略的实用价值,精心选择数学问题;(2)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把新问题、非常规问题分别转化成熟悉的、常规的且能够解决的问题;(3)在丰盛的题材里灵敏应用转化策略,提高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5.假设的策略。这种策略主要运用于解决“一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藏”的问题,它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推算,对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进行合适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策略。如学习人教版第11册《鸡兔同笼》时,为了能使隐藏繁复的数量关系明朗化、简单化就可采用假设策略,如右图。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合理的假设;(2)要弄清楚由于假设而引起的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并作合适调整;(3)根据一个单位相差多少与总数共差多少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如何分类其实并不严重,严重的是要理解常用策略的本质、把握每种策略的运用范围和要点,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施策略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定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堂教学评价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 一、变单一性为多样性 如果一堂数学课,老是以鼓掌拍手高呼口号或用口头禅进行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越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越强。久而久之,学生反应冷淡。 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灵活多变,还可以将口头语言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也可以尝试实物评价,更可以创新评价的方式,可以根据教材或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9加几”时,当学生想出多种算法并进行优化时,教师灵机一动,夸她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并在黑板上画苹果的简笔画奖励她,使她兴奋不已,更使其

他同学羡慕不已。 二、变单向性为多向性 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在进行总结时,学生进行自 我评价,学生能说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还能比较角的大小,找到生活中的角和会做角,并能评价自己及他人在这节课的表现。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学生间的互评,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可以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 如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教师抽生在黑板上解答后,让学生在台上接受同学们的提问,把讲解权和提问权适度地交给学生。学生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指出不足。 新课程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时,学生也能大胆质疑。这样,通过师生间的互评,能使学生具有不惟书、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断断续续,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精读了这本书,也做了详细的笔记,这是一个本教会我们新教师怎么备课、上课、听课、分析课的实战用书,我不想作一篇5000字的读后感,更想把它看成是对整本书的摘录和浓缩,每当我想再次回顾这本书却没有充足的时间详读时,能通过这篇文章倾其全貌,虽然我知道不太可能,但我还是放开膀子,这样做了。虽不能倾全貌,望得一二足以。 教学策略是在教育理念下对教学任务的系统谋划和具体措施。它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两个整合体:第一,教学策略是基于理念的整体教学谋划和具体教学活动措施的整合体;第二,教学策略与影响其的因素构成了一个整合体。因此,本书在第一章小学数学策略概述中,首先提出了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这可以看成是本书所提倡的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更是笔者基于多年实践研究,对于有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文中明确了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要素: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活动的系列设计及教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要素的具体内涵及其关系,数学是一门理性而又谨慎的学科,小学更是基础,本书即从宏观整体考虑教学策略,做了系统概括,又细致微观的分析小学数学各个部分的区别与具体到每一课的设计。 本书后几部分对小学数学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内容领域做了细致分析。从课程目标、课程主线、具体内容的要求,一直到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选取重点逐一摘录并谈谈我的理解与反思。 一、数与代数 《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当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说表达的问题。”运算能力不仅仅是指能够根据法则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还包括理解运算的意义和运算的算理,根据问题需要选择

数学文化与大学数学教学整合

数学文化与大学数学教学整合 1、数学文化的概念 数学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能够长久的作用于人们,不像表面的知识和技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忘记。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数学教育不能还依然停留在应付考试的目的上,要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教给学生一种方法、思维模式和体会其中蕴含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探寻数学中蕴含的更为深沉的文化力量。 2、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2.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观是对数学的基本看法的总和,包括对数学的事实、内容、方法的认识以及对数学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的认识,是对数学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公式堆砌的枯燥的推导过程,数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进步。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了解,能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同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在科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学生将会认识到数学的内在吸引力,感受

到数学鲜活的生命力,改变数学只是僵化的固定教条的看法。学生通过对数学横向和纵向上的双重认识,真正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认识到数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种开放的数学观将会促进数学理论、数学方法和数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大学数学教学和未来数学的发展。 2.2实现以人为本教学的转变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认为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学还要求学生要掌握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精神,实现从以知识为本的数学教学向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转化。在数学教学中,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除了进行考试外,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认为数学是“无用”的,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作用。这种把数学同社会、现实生活分离开来,将学生限制在狭小的课堂上研究“纯数学”的问题,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使数学成为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数学的产生的探讨,对数学思想、思维的认识,能够使学生的大脑更加活跃,在快乐中学习、探求数学的奥秘。学生还可以将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使数学发挥促进人发展的作用。 2.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活的灵魂。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使大学数学的教与学不在枯燥无味,数学文化本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