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综合实验

1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综合实验

1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综合实验
1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综合实验

实验四-循环结构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实验报告

循环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四循环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循环结构的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和调试。 2、学习通过直接对8086计算机的寄存器和存的直接访问,编写更高效简洁的汇编程序。 3、加深掌握计算机整体的工作过程。 3、加深对排序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任务 编写程序求出数组A中(20个元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数组没有排序)。 要求至少采用二种不同的排序算法来实现。( 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Shell排序、插入排序、冒泡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基数排序……) 三、实验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老师所布置的实验任务,我们根据情况选取以下两种方式实

验。 1、利用冒泡排序的方式求解数组A中元素的最大值最小值。设计流程图如 下所示: 2、利用选择排序的方式求得数组A中元素的序列。设计流程图如下所示:

四、实验环境 PC机: winXP/win7(32位)/win7(64位)+winxp 虚拟机 汇编工具:Masm.exe+Link.exe。 五、实验步骤 1)建立和生成的文件 (1)编写的源程序,源程序名为abc、扩展名为.asm (2)源程序经汇编程序Masm.exe汇编(翻译)后生成二进制目标程序,文件名为abc.obj (3)目标程序需要经Link.exe连接生成可执行程序,文件名为abc.exe 2)汇编环境 最基本的汇编环境只需要两个文件:Masm.exe和Link.exe。将这两个文件拷入到已经建好的文件夹(例如 huibian)中,并将文件夹huibian放在硬盘根

目录C :\>下 3)上机步骤 进入DOS窗口中执行。 4)调试程序 进入DEBUG后,调试程序 5)调试成功后重新汇编、连接并生成可执行代码 6)执行程序,并对运行结果截图。 利用冒泡排序求得数组A中元素的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说明:输入数据为:13,0,59,900,587,1,657,234,34,48) 利用选择排序对数组A中元素排序得到的序列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说明:输入数据为13,0,59,900,587,1,657,234,34,48)

实验七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及盐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剃减法称取碳酸钠试样一份。称量次数不超过3次。 2.正确掌握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正确地记录数据,运用公式计算结果,评价结果的精密度(用相对偏差表示)。 二、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易吸收CO2和水,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滴定溶液,应先配成近似浓厚度的溶液,再进行标定。以酚酞作指示剂,由无色变为浅粉红色30s不褪为终点。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一支、滴定台、蝴蝶夹、锥形瓶250ml二只、容量瓶250ml一只、量筒100ml一只、烧杯250ml一只、搅棒一个、滴管一个、移液管25ml一支。 试剂:氢氧化钠固体(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基准物)、酚酞指示剂(2g/l)。 四、实验步骤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制备: 称取4g固体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新煮沸的冷蒸馏水)溶解,倒入具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备用。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标定: 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二份,每份0.4-0.5g,分别放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溶液刚好由无色呈现粉红色,并保持30秒钟不退色为终点。记下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精确浓度。 3.盐酸浓度的测定: 精密移取盐酸溶液25.00mL,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溶液刚好由无色呈现粉红色,并保持

30秒钟不退色为终点。记下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计算盐酸溶液的精确浓度。 五、数据处理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盐酸溶液的浓度

微机原理简单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 《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四(1)简单输入输出 一. 实验目的与内容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TPC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掌握利用I/O指令单步调试检查硬件接口功能,学会利用示波器检测I/O指令执行时总线情况; 3)掌握简单并行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进一步熟悉掌握输入输出单元的功能

和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的情况验证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II码通过正确性。(输出端口实验必做) 2、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II码,编程输入这个ASCII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输入端口实验必做) 3、利用基本实验(1)中的输出锁存电路,设计L0~L7为流水灯,流水间隔时间由软件产生。(输出端口实验) 4、利用基本实验(2)中的输入电路,监测逻辑电平开关K0~K7的变换,当开关状态为全开时,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并结束程序。(输入端口实验) 要求: 1、输入输出端口应该可以响应外设的连续变化。 2、输出按ESC键退出;输入按任意键退出。 3、内容3、4比做一题,选做一题 二. 实验基本原理 (一)基本原理 简单并行输出实验:八D触发器74LS273的八个输入端接数据总线D0~D7,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通过2A8H~输出接口输出该字符或者数字代表的ASCII码,再通过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二进制数码,从而验证编程以及电路的正确性。 简单并行输入实验:八缓冲器74LS244的八个输出端接数据总线D0~D7,8个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K0~K7,在逻辑电平开关上预置任意字符的ASCII码,编程将此ASCII码通过2A0H~输入,ASCII码对应字符显示在屏幕上,从而验证编程及电路的正确性。 (二)实验接线图

亚硫酸钠检测方法

副产品废水中亚硫酸钠含量测定方法 原理:在弱酸性溶液中,用碘将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碘。 试剂: 盐酸溶液:1+1(用Ph试纸检测试样溶液,弱酸性时可以不加盐酸溶液) 碘标准滴定溶液:c(1/2 I2)≈0.1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c(Na2 S2O3)≈0.1mol/L 淀粉指示液:5g/L(使用期为2周) 分析步骤:称取约0.07-0.1g样品溶液,精密称定,置于250ml碘量瓶中,用滴定管加入40.00ml碘溶液及30ml—50ml水,立即盖上瓶塞,(试样为弱酸性时,可不加入2ml盐酸溶液),水封,缓缓摇动溶解后,置于暗处放置5分钟。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入约3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是除不加入试样外,其他操作和加入的试剂与试验溶液相同(标准滴定溶液除外)。 结果计算: 亚硫酸钠含量以亚硫酸钠(Na2SO3)的质量分数w1计,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w1=(V2-V1)CM/1000m ×100 式中: 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的标准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1—滴定试验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2—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待测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亚硫酸钠(1/2Na2SO3)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63.0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

盐酸-氯化铵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分析化学实验

太原师范学院 设计性实验报告 题目:盐酸-氯化铵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实验学期:至学年学期

盐酸-氯化铵混合溶液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化学系,化学, ,学号﹚ 摘要本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分步滴定实验的协调控制能力。HCl-NH4Cl混合溶液中,HCl是强酸,可以直接准确滴定【1】;NH4+(CKa <10-8)的酸性太弱,可以用甲醛法【2】滴定。加入甲醛溶液将NH4+强化,使其生成(CH2)6N4H+及H+,就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先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 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醛,用酚酞作指示剂,继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及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橙色直至黄色,然后又出现为橙色保持半分钟不褪色。平行滴定三份。根据试样量和NaOH标准溶液用量便可计算出HCl和NH4Cl各组分的浓度。该方法简便易操作,且准确度高。关键词盐酸-氯化铵混合溶液,甲醛法,酸碱滴定法,指示剂 1引言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可知测定盐酸-氯化铵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三种常用方法有: 第一种方案【3】:先取一份溶液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并以酚酞为指示剂,根据反应过程中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即可求出HCl的量;另取一份溶液用沉淀滴定法,用AgNO3溶液滴定并以K2CrO4为指示剂,待反应终止后将沉淀洗涤干净,干燥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沉淀的质量及可求出HCl和NH4Cl的总量。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实验操作繁琐而Cl-可能沉淀不完全,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案【4】是蒸汽法:即取一份混合溶液往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加热使NH4+全部转化为氨气,再用过量的HCl吸收NH3,最后用NaOH标准溶液反滴定剩余的HCl。根据反应过程中消耗的HCl和NaOH标准溶液即可求出NH4+的量;另取一份溶液用NaOH溶液体积即可求出HCl的量。此方法的缺点是生成的NH3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量结果偏小,且不易操作。 第三种方案【5】:用连续滴定法,取一份溶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待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然后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

汇编语言-实验五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实验五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输入输出程序的编写方法。 2) 熟悉系统功能调用的方法。 3) 熟悉动画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CRT上每隔一秒连续显示字符0-9。 编程提示 为了使输出的字符之间有空格,在每一个循环中输出一个0-9的字符和一个空格。为了输出0-9,置寄存器BL初值为0,每循环一次使其增量。为了保证输出是十进制,增量后用DAA调整指令。由于输出为一位十进制数,用AND 0FH 指令屏蔽高4位。 2)用系统功能调用将‘HELLO’由键盘输入,再从屏幕输出‘***HELLO***’。 3)编制在屏幕上画线的子程序,调用该子程序画一矩形。 4)编制字母下落一行的子程序,调用该子程序使字母从屏幕顶部下落到底部。 5)创建一磁盘文件,保存从键盘输入的字符串。 6)编写程序用设置系统时间,首先从键盘以十进制数形式输入时间,然后修改系统时间,并重新以十进制形式显示时间。 7)编写程序将屏幕分割成格状,每一格涂上不同颜色,格数从键盘输入。 8)编写程序在屏幕上显示菜单,输入相应菜单的序号后,选种该菜单项。 三、源程序 EXAM5-1 STACK SEGMENT STACK DB 1024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SS:STACK START:MOV BL,0 LP:MOV DL,20H MOV AH, 2 INT 21H MOV AL,BL ADD AL, 0 DAA AND AL,0FH MOV BL,AL PUSH BX OR AL,30H MOV DL,AL MOV AH, 2 INT 21H MOV BX,3E8H LP2:MOV CX,176H ;延时1ms LP1:PUSHF POPF LOOP LP1 DEC BX JNZ LP2 POP BX INC BL JMP LP CODE ENDS END START 执行程序EXAM5-1·EXE,屏幕上依次循环显示一个数字一个空格: 0 1 2 3 4 5 6 7 8 9 …… EXAM5-2 STACK SEGMENT STACK DB 1024 DUP(0) STACK ENDS DA TA SEGMENT BUFF DB 6,7 DUP(?),‘$’ DA TA ENDS INPUT MACRO BUFE MOV DX,OFFSET BUFE MOV AH,0AH INT 21H ENDM

实验四 MATLAB程序设计

实验四 MATLAB 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MATLAB 的程序流程控制结构。 (2)掌握M 文件的结构,M 函数文件编写、使用。 (3)熟练掌握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 2.实验仪器 (1)Matlab6.5应用软件安装版 一套 (3)PC 机 一台 3. 实验原理 依据MA TLAB 的编程的原理,编写M 函数文件,调用M 函数文件,完成曲线绘制。 4. 实验步骤 (1)利用for 、while 控制语句和sum 指令求和。 (2)使用MA TLAB 函数文件绘图。 (3)利用置换指令绘制脉冲响应曲线. (4)利用feval 指令实现指定的函数。 5. 实验报告内容(选做其中两题) (1)分别用for 和while 循环语句计算∑==630i i 2 K 的程序,再写出一种避免循环的计算程序。 (提示:可考虑利用MA TLAB 的sum (X,n )函数,实现沿数组X 的第n 维求和。)保存为M 文件. (2)将课本例4-8子函数编程及调用演示,三个子图上的圆和多边形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中。并保存为M 文件。保存输出结果图。 (3)利用置换指令subs(X,new),例4-18中的脉冲响应在t=[0,18]的曲线。并保存为M 文件。保存输出结果图。 (4)试利用feval ()指令计算F(x)+F 2(x),其中F 可取‘sin ’、‘cos ’。(提示:先编写以个M 函数function y=trif(F,x)实现F(x)+F 2(x)的计算,在编写调用函数完成F 为‘sin ’、‘cos ’的计算),并保存为M 文件。(指定完成sin(pi/2)+sin(pi/2)^2; cos(pi/3)+cos(pi/3)^2)

实验四 输入输出流程序设计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班级实验日期2014.5.16-2012 .5.23 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实验名称实验四输入输出流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及要求1.理解输入输出流的基本概念,明确流是一个类 2.了解输入输出流类库基本结构和主要类,掌握主要层次,其中重 点理解fstream,iostream和iomanip 3.理解流缓冲区类的派生关系以及设备缓冲、文件缓冲和流缓冲 4.熟悉格式化的输入和输出,记住主要的常用的操作符,以及各种 应用(对齐) 掌握文件的输入和输出,区别C语言中的文件写入、打开等操作,会对一个文件进行I/O操作 实验环境硬件平台:普通的PC机 软件平台:Windows 操作系统编程环境:VisualC++ 6.0 实验内容1.文件数据的读取。编制一程序来显示并保存[2,1000]内的所有素数。显示、保存素数的格式为:每行10个素数,每一个素数占7个字符,右对齐,最后一行不足10个素数时按一行输出 2.编写一个单向链表的类模板,分别实现增加、删除、查找和打印操作 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1、这个题主要考察了文件中数据的读取,还包括数据格式化输入输出。首先定义一个ofstream类的对象output,在main函数中打开文件后,再分别编写判断素数、每行输出10个数以及使辖域为7的代码,最后关闭文件。 2 这个题是C++与数据结构的结合,实现单向链表内各种功能。首先定义一个类ListNode,然后利用前插入法初始化链表,编写类模板的成员函数,再分别进行增加、删除和查找的操作

调试过程及实验结果 总结1.一旦文件被打开,文件中的文本数据信息的读/写操作与控制台文件信息的输入/输出操作就完全一致 2.定义ifstream、ofstream、fstream流类对象时,应用对象名替代控制台文本信息输入/输出使用的输入流类对象(如cin)和输出流类对象(如cout)

实验八 HCl标准溶液的标定及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HCl 标准溶液的标定及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及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2.学习HCl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掌握用递减法精密称取碳酸钠试样一份。称量次数不超过3次。 4.正确掌握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5.正确的记录数据,运用公式计算碳酸钠含量的结果,评价结果的精密度(用相对平均偏差表示)。 二、实验原理 市售盐酸试剂密度为 1.19g/ml ,含量37%,其浓度约为12mol/l 。浓盐酸易挥发,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盐酸溶液。因此,常将浓盐酸稀释成成需近浓度,然后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标定HCL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无水碳酸钠,反应为: 223222CO O H NaCl HCl CO Na ++=+ 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显橙色为终点;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时,终点由绿色变为暗红色。 HCl HCl V M m C 碳酸钠碳酸钠10002??=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250ml 锥形瓶3个、酸式滴定管、电子分析天平、烧杯、100ml 量筒、100ml 容量瓶、搅棒、25ml 移液管、250ml 锥形瓶、50ml 酸式滴定管、滴定台、蝴蝶夹。 2.试剂:0.10mol ·L -1HCl 溶液、无水碳酸钠、甲基橙指示剂溶液(1g/l )、0.1mol/lHCl 标准溶液、碳酸钠、甲基橙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HCl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根据2211V C V C =的稀释定律,配制11.0-?l mol 的盐酸标准液 在通风橱内用洁净的小量筒量取市售浓HCl 4.2~4.5mL ,倒入盛水的烧杯中,搅拌、冷却后移入500mL 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 左右,盖上玻璃塞,摇匀。

微机原理实验五输入与输出程序设计

实验六输入与输出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DOS中断调用的功能以及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2.学习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的基本方法。 3.宏指令、子程序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调试与完善。 二、设计指标与实验要求 1.设计内容 本实验要求设计完成:①屏幕输出提示(如“Want input(Y/N)?”),若键入N 则结束程序返回操作系统;键入Y则转2步;键入的是其它字母则回①步。②换行后输出提示(如“please input a strings:”),且在该提示后键入一字符串(输入到输入缓冲区)。 ③换行后输出提示(如“your inputting is:”),在该提示后输出由②步输入的字符串。 ④换行后输出提示“Want continue(Y/N)? ”,若键入Y则转②步;键入N则结束程序返回操作系统;其它字母则回第④步。 2.设计要求 ①按屏幕提示要求输入,从屏幕上获得正确结果。 ②把程序中常用的中断调用定义成宏指令(至少定义2个)。 ③字符串回显部分设计成子程序,可以选择用21H中断的2号或9号功能来实现,应 能显示由主程序指定的任一字符串。要注意这两种方法实现的设计过程是不同的。 采用2号功能的,子程序输入参数为“回显字符串地址”和“回显字符数”;采用 9号功能的,子程序输入参数为“回显字符串地址”。 ④屏幕的提示信息显示格式尽量做到兼顾美观。 3.实验步骤 ①.选用合适的程序文本编辑软件编辑源程序,并为文件取以.ASM为扩展名的文件存盘。 ②.用宏汇编软件MASM对源程序文件进行汇编,若有错误,根据提示(行号,错误类型)回源程序文件中修改。 ③.用LINK对由MASM汇编后产生的目标文件做连接,生成可执行文件;若有错误(同

单片机实验4 子程序设计-- BCD码转换为二进制

实验4. 子程序设计----BCD 码转换为二进制 单字节可存放两位压缩BCD 码(0—99) 为0 —9) 单字节BCD 码转换为二进制子程序 入口:(R0)= 压缩BCD 码的地址 出口:(A)= 转换结果 DSFR::MOV A,@R0 ANL A,#0F0H ;取十位数 SWAP A ;变为标准BCD 码 MOV B,#10 MUL AB ;(A)=D1×10 MOV R7,A ;D1× 10暂存 R7 MOV A,@R0 ANL A,#0FH ;取个位 ADD A,R7 ;A=D1×10+D0 RET 1、实验内容: 子程序设计要点: 1) 子程序一般为多次返复使用的程序段,一般应说明入口条件,DSFR 子程序的 入口条件是:被转换为二进制的单字节BCD 码为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为R0。要调用DFSR 子程序必需先将压缩BCD 码的存放地址赋与R0。而出口条件是指最后结果在哪儿存放。本子程序转换结果在ACC 内。 2) 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在调试时一般要先调试子程序、再调试主程序。

2、实验步骤 1)打开PV32编程序。汇编正确进入调试界面。否则修改程序重新汇编直到通过。 2)打开DATD窗口给20H、21H、R6、R7赋值 3)单步调试DSFR子程序观察并记禄寄存器、内存的变化。判断程序是否正确。若发现 问题重返编辑界面,修改、存盘、汇编。返回调试界面调试通过。 4) 设断点调试主程序观察并记禄寄存器、内存的变化。判断程序是否正确。若发现问 题重返编辑界面,修改、存盘、汇编。返回调试界面调试通过。 3.实验报告 1.写出主程序流程图、子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 2.根据记渌数据给程序加注解 3.调试心得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一、适用范围 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二、课程名称 C程序设计 三、学时数与学分 总学时:90 总学分: 4 实验学时:28 实验学分:1 四、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全面了解 C 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C 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 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的环境;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达到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 注:带*的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 六、教材、讲义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成绩以等级形式给出,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类。 1、平时考核: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编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及运用知识能力、程序编制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本大纲共安排28学时的实验,其中带*号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实际课时为18学时。实验项目多为设计性实验项目,每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都包含数个小的设计性题目,其中带*号的题目为选做题目,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 九、实验项目 实验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isual C++编译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用编辑程序,输入教材第一章例程序,并进行编译和运行。应了解所用的系统是用什么命令进行编译和连接运行的。编译和连接后所得到的目标程序的后缀是什么形式的 2.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以下信息: **************************** very good! **************************** 3.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一章中例,了解如何在运行时向程序变量输入数据。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格式转换符。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 char c1,c2; c1=97;c2=98; printf(“%c %c\n”,c1,c2); printf(“%d %d\n”,c1,c2); } 在此基础上 ①将第三行、第四行改为: c1=321;c2=353;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②将第二行改为: int c1,c2;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2.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int i=8,j=10,m,n; m=++i;n=j++;

微机实验 子程序设计

微机实验三分支和循环程序设计实验 一、分支程序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分支程序的结构。 2掌握分支程序的设计、调试方法。 2.实验设备 微机一台 3.内容 设计一数据块间的搬移程序 设计思想: 程序要求把内存中一数据区(称为源数据块)传送到另一存贮区(称为目的数据块)。源数据块和目的数据块在存贮中可能有三种情况。 对于两个数据块分离的情况,数据的传送从数据块的首址开始,或者从数据块的末址开始均可,但对于有部分重叠的情况,则要加以分析,否则重叠部分会因“搬移”而遭破坏。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源数据块首址〉目的块首址时,从数据块首址开始传送数据。当源数据块首址〈目的块首址时,从数据块末地址开始传送数据。 流程图: 结果: 在源数据块中存入6个数,分别使SI大于、等于、小于DI均发觉数据正确传送。可见程序正确。

实现代码如下: DATA SEGMENT ORG 3500H SRC_MESS DB 1,2,3,4,5,6 ORG 3510H NEW_LOC DB 20 DUP(0) DATA ENDS ;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E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LEA SI,SRC_MESS LEA DI,NEW_LOC MOV CX,6 CLD ;DF置0 CMP SI,DI ;源数据块首址〈目的块首址时,从数据块末地址开始传送数据。 JL NEXT1 ;如果SI小于DI,则跳转到NEXT1(否则直接执行NEXT2) NEXT2: REP MOVSB NEXT1: ADD SI,CX ; SI=SI+CX-1 从末地址开始传递数据 DEC SI ; ADD DI,CX ;DI+=DI+CX-1 DEC DI ; STD ; DF置1 JMP NEXT2 ; CODE ENDS END START 结果显示:将3500H开始的1,2,3,4,5,6复制到3510H开始的地址。 DATA SEGMENT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及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及碱灰中总碱度 的测定实验报告 摘要:练习了配制盐酸,以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并以该盐酸滴定来测定碱灰总碱度的实验操作。熟悉了滴定操作,学习了将酸碱滴定运用于实际测定的方法. 关键词:标定盐酸酸碱滴定碱灰总碱度测定 1、综述:标定盐酸溶液的常用基准物质是硼砂或污水碳酸钠.考虑到碱灰的测定实验要用本实验制备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混合碱(Na2CO3/NaOH、Na2CO3/ NaHCO3),因此本实验选用无水碳酸钠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以保证标定和测量条件一致,减少实验误差.无水碳酸钠容易提纯,价格便宜,但具有吸湿性。因此Na2CO3固体需先在烘箱中于180℃高温下烘2~3h,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备用.Na2CO3与HCl的反应如下: Na2CO3+2HCl= 2NaCl+H2O+CO2↑ 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约为4,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根据Na2CO3的质量和所消耗的HCl的体积,即可计算出准确浓度. 碱灰为不纯的Na 2CO 3 ,其中混有少量的NaOH或NaHCO 3 杂质。用酸滴定,以甲 基橙为指示剂,以上组分均被中和,测定的结果是碱的总量,常用Na 2 O含量来表 示。HCl滴定Na 2CO 3 的反应如下 Na 2CO 3 +HCl====NaHCO 3 +NaCl NaHCO 3 +HCl====NaCl+CO 2 +H 2 O 可见反应到第一化学计量点pH值约为8。3,第二化学计量点pH值约为 3.9。测定总碱度时,化学计量点的pH值突跃在3。9附近。 2、仪器与试剂:0.1mol/L的HCl标准溶液、无水碳酸钠、甲基橙指示剂、碱灰试样。 3、试验方法:(1)盐酸标定:配制0。1mol/LHCl500mL:取6nol/L浓盐酸8。3mL稀释至500mL转移至细口瓶中。Na2CO3标定HCl:称取适量Na2CO3(消耗HCl20—30mL,0.106~0.16g),加入约30mL水溶解,若不溶

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输入输出和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3 基本输入输出和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的C语言语句,熟练应用赋值、输入、输出语句。 2.理解C语言程序的顺序结构,掌握顺序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以及调试跟踪的过程。 实验内容 1.准备实验环境: (1)启动Visual Studio 201X 或者Codeblocker等C程序开发的IDE (2)如果保留了实验1的工程项目,则可以直接双击工程项目文件夹中的.sln 文件打开它即可。否则,按实验1的做法,创建一个Win32控制台应用程序(即ConsoleApplication)工程,以自己的姓名全拼音为工程名称。可能有些同学已经忘记了,我们再指导一遍: 首先新建项目:

2.理解分析程序,熟悉基本的C程序输入输出。 1)给工程新建一个源程序文件,取名为"你的姓名全拼_3_1.c",并将以下程序编写进该源程序保存: #include int main() { int a=25; double d = 4321.123456789012345; char c = 'T'; printf("你的姓名_3_1:理解输出!\n");/* 改姓名哦*/ printf("a = :%d;%5d;%-5d;%+05d!\n",a,a,a,-a); printf("a = :%5x;%o!\n",a,a); printf("d = :%f;%15f;%8.3f;%20.15f;%.2f!\n",d,d,d,d,d); printf("c = :%c;%5c;%-5c!\n",c,c,c); } 运行该程序,将运行的结果截图放在下面: 程序运行的结果图:

实验十一 子程序设计

实验十一子程序设计 知识提要: 1、掌握子程序的定义语句; 过程名 PROC [near/far] 过程体 RET 过程名 ENDP 其中过程名的命名方法与变量名相同,同一源程序中不能有相同的过程名.PROC为过程定义开始的伪指令,ENDP为过程定义结束伪指令,且PROC-ENDP必须配对使用。配对的PROC-ENDP 前面的过程名应相同。NEAR/FAR定义了过程的属性,前者表示所定义的过程只能被相同代码段的程序调用,称为段内调用;而后者所表示的过程只能被不同代码段的程序调用,称为段间远调用。 2.子程序结构形式 一个完整的子程序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 1.)子程序的说明部分 在设计了程序时,要建立子程序的文档说明,使用户能清楚此子程序的功能和调用方法.说明时,应含如下内容: .子程序名:命名时要见名中意. .子程序的功能:说明子程序完成的任务; .子程序入口参数:说明子程序运行所需参数及存放位置; .子程序出口参数:说明子程序运行结果的参数及存放位置; .子程序所占用的寄存器和工作单元; .子程序调用示例; 2、)掌握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 在汇编语言中,子程序的调用用CALL,返回用RET指令来完成。当发生CALL过程调用时,返回地址入栈;而运行RET指令时,则由栈顶取出返回地址。 CALL指令执行分两步走;第一步,保护返回地址,利用堆栈实现,即将返回的地址压入

堆栈;第二步,转向子程序,即把子程序的首地址送入IP 或CS :IP 。 RET 指令功能是返回主程序,即把子程序的返回地址送入IP 或CS :IP 。 .段内调用与返回:调用子程序指令与子程序同在一个段内。因此只修改IP ; .段间调用与返回:调用子程序与子程序分别在不同的段,因此在返回时,需同时修改CS :IP 。 3.)子程序的现场保护与恢复 保护现场:在子程序设计时,CPU 内部寄存器内容的保护和恢复,在运行主程序时已经占用了一定数量的寄存器,子程序执行时也要使用寄存器。子程序执行完返回主程序后,要保证主程序按原来状态执行,这就需要对那些在主程序和子程序中都要使用的寄存器的内容在子程序体执行之前加以保护,这就是保护现场。 恢复现场:子程序执行完后再恢复这些主程序中寄存器的内容,称为恢复现场。 一般利用堆栈实现现场保护和恢复的格式: 过程名PROC [NEAR/FAR] PUSH AX PUSH BX . . PUSH DX . . . POP DX . . . POP AX RET 过程名 ENDP 4.子程序的参数传递方法 1. 寄存器传递参数

汇编语言——输入输出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四输入/输出实验(2学时综合性实验) 1.实验目的 (1) 掌握输入输出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2) 了解PC机外围芯片8259的功能。 (3)学习如何在PC机上编写具有输入输出功能的程序,包括8259芯片的使用方法。 2.实验说明 本实验要求自行编写一个显示器输出处理程序,它可以完成内存中保存的一串字符在屏幕显示, 因此本实验既属于输入输出实验,也属于中断实验。 3.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显示器输出处理中断程序(名为NEW09),实现DOS 21H中断的9号功能,在屏幕上输出内存缓冲区BUF中以”$”结束的一串字符串。要求:缓冲区的偏移地址采用DX寄存器进行传递。 4.实验准备 (1) 预习输入输出程序设计的特点和方法。 (2) 仔细阅读参考程序,弄清外围芯片接口初始化的意义和方法。 5.实验步骤 (1) 建立源文件,并通过汇编和连接,产生可执行文件。 (2) 运行程序,观察常规字符键及功能键按下时程序的反应, DATAS SEGMENT buf db'li hongbin','$';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 DATAS ENDS STACKS SEGMENT ;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 STACKS ENDS CODES SEGMENT 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main proc far START: mov al,68h mov ah,35h int 21h push es push bx push ds mov bx,offset buf mov dx,offset new09 mov ax,seg new09 mov ds,ax MOV AX,DATAS MOV DS,AX pop ds pop bx pop es sti mov al,68h mov ah,25h int 21h main endp

子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四子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子程序的定义和调试方法。 2.掌握子程序、子程序的嵌套、递归子程序的结构; 3.掌握子程序的程序设计及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PITE 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求无符号字节序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设有一字节序列,其存储首地址为3000H,字节数为08H。利用子程序的方法编程求出该序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 图4-1 程序流程图 实验程序 S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 S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AX, 0000H MOV DS, AX MOV SI, 3000H ; 数据区首址 MOV CX, 0008H CALL BRANCH ; 调用子程序 HERE: JMP HERE BRANCH PROC NEAR JCXZ A4 PUSH SI PUSH CX PUSH BX MOV BH, [SI] MOV BL, BH CLD A1: LODSB CMP AL, BH JBE A2 MOV BH, AL JMP A3 A2: CMP AL, BL JAE A3 MOV BL, AL A3: LOOP A1 MOV AX, BX POP BX POP CX POP SI A4: RET BRANCH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步骤: (1)根据程序流程图编写实验程序; (2)经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3)键入E3000命令,输入8个字节的数据,如:D9 07 8B C5 EB 04 9D F9; (4)运行实验程序; (5)点击停止按钮,停止程序运行,观察寄存器窗口中AX的值,AX应为F9 04,其中AH中为最大值,AL中为最小值; (6)反复测试几组数据,检验程序的正确性。 程序说明:该程序使用BH和BL暂存现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开始时初始化成首字节的内容,然后进入循环操作,从字节序列中逐个取出一个字节的内容与BH和BL相比较,若取出的字节内容比BH的内容大或比BL的内容小,则修改之。当循环操作结束时,将BH送AH,将BL送AL,作为返回值,同时恢复BX原先的内容。

实验七 维生素B片的含量测定

实验七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吸收系数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B1结构中的嘧啶环为一芳香杂环,具有紫外吸收。因此可在其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进行含量测定。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量瓶(100mL)、台秤、量筒(100mL)、烧杯、分析天平、漏斗、铁架台、铁圈、滤纸、剪刀等。 2. 试剂: 维生素B1片、盐酸溶液(9—>1000) 四、实验内容: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B125m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约70ml,振摇15分钟,使维生素B1溶解,加盐酸(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再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46nm处测定吸光度,按C12H17ClN4OS·HCl的吸收系数(E1%1cm)为421计算,即得。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标示量%%100100 1% 11??????=- S m W D V E A cm 六、注意事项 (一) 仪器的准备 1. 开启电源,使仪器预热20分钟。 2. 开机前,先确认仪器样品室是否有东西挡在光路上,以免影响仪器自检。 (二)仪器的操作步骤 1. 设置波长(246nm )。 2. 测定。 3. 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三)将比色皿洗净装盒,关机 (四)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五)维生素B 1的紫外吸收峰随溶液pH 的变化而不同,因此要严格控制溶液的pH 值。 七、思考题 1.单色光不纯对于测得的吸收曲线有何影响? 2.利用邻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同一溶液在相同仪器上测得的吸光度有无不同,试做解释。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C语言程序设计重点必考实验题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36题 邓作杰编 简单程序设计与基本数据处理 1 显示短句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短句“Programming in C is fun!” 2 求两个数的和与差 输入整数a 和b,计算并输出a、b 的和与差。 3 求平方根 输入1 个实数x,计算并输出其平方根(保留1 位小数) 4 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 输入华氏温度f,计算并输出相应的摄氏温度c(保留2 位小数)。c = 5/9(f-32). 5 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 输入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输出相应的小写字母。 6编写摄氏温度、华氏温度转换程序。 从键盘输入一个摄氏温度,屏幕就显示对应的华氏温度,输出取两位小数。转换公式:F=(C+32)×9/5 。

分支结构 7 判断数的符号 输入整数x,若x 大于0,y=1;若x 等于0,y=0;否则,y=-1,最后输出y。 8 计算个人所得税 输入一个职工的月薪salary,输出应交的个人所得税tax(保留2 位小数)。 tax = rate * (salary-850) 当salary <= 850 时,rate = 0; 当850 < salary <= 1350 时,rate = 5; 当1350 < salary <= 2850 时,rate = 10; 当2850 < salary <= 5850 时,rate = 15; 当5850 < salary 时,rate = 20; 9、试编程判断输入的正整数是否既是5又是7的正倍数。若是,则输出yes;否则输出no。

循环结构 10.是求1 -100之间的所有除5余2的数之和。 11.所谓回文数是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读起来都一样的数字,如121是一个回文数,计算从1881开始到4000年为止,共有多少个年号是回文年号? 12.是求1-5000之间的能被7整除的前若干个偶数之和,当和大于600时程序退出,请将运行结果。 13.编程序求出1~100所有整数的平方和并输出结果。 14.一个数如果刚好与小于它的所有因子之和相等,则称该数为一个“完数”,如:6=1+2+3,则6就是一个完数。求出800以内的所有完数之和。 15.所谓回文数是从左至右与从右至左读起来都是一样的数字,如:121是一个回文数。编写程序,求出300—800的范围内所有回文数的和。 16.有36个学生一起买小吃,共花钱120元,其中每个大学生花4元,每个中学生花2元,每个小学生花1元,问大、中、小学生的人数分配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解(去掉某类学生为0的解)? 17. 求1至100之间的奇数和 18.输出2至1000之间在的质数。 19.输入一个3位的正整数,输出其各位上的数字。 20.对15个数进行排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21.一个数除了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之外,不能被其它整数整除,该数称为素数。求出1000-5000之间素数的和。 22.求[600,900]之间素数的个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