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T-LZ-00 立柱(支撑)竖直度现场检测报告

JT-LZ-00 立柱(支撑)竖直度现场检测报告

JT-LZ-00 立柱(支撑)竖直度现场检测报告

立柱(支撑)竖直度测试报告

委托单编号:试验单位地址:

委托方名称:试验单位电话:

委托方地址:检评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工程名称:试验环境:

工程部位:试验日期:2010年月日

试样型号:试验仪器:垂线、钢直尺

试样产地:

试样编号:仪器编号:

抽样人:报告日期:2010年月日

一、立柱(支撑)竖直度:

试样001立柱的竖直度为2.66mm/M,小于规定值3 mm/M,符合要求。

结论试样008立柱的竖直度符合要求。

声明1、未经本站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印本报内容(完整复印除外);

2、本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试验:复核: 审核:批准:

公路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法无损检测检测现场记录表、传感器的安装、立柱特征波速的标定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公路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法无损检测检测现场记录表 注意事项: 1)柱外露出长度L0是指路面到立柱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2)立柱位置是指立柱位于道路的位置,如左幅左侧、左幅右侧、右幅左侧、右幅右侧。 3)安装方式是指立柱的埋置方式,如打入等。 4)柱内露出长度是指柱内土体上表面到立柱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资料性附录) 传感器的安装 B.1 测线的选择应遵循如下规定: 1)测线选择时应避开立柱的螺孔、焊缝。 2)测线宜选择端面(立柱上沿)未卷曲、平整处。 3)测线应与立柱的轴线方向平行。 B.2 传感器安装位置 传感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应遵循如下规定,安装示意图参见图B.2: 1)传感器到立柱顶端距离是指从立柱水平端面到传感器最近接触位置的直线距离。 2)两个传感器的出线方向应一致,且其轴线方向应与立柱长度方向平行。 3)与触发频道(CH0)连接的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距立柱顶端为0.1m。 4)与接收频道(CH1)连接的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距立柱顶端为0.6m。 图B.2 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激振系统的安装 C.1 自动激振装置的安装

1)若立柱安装有柱帽,需要移开柱帽,用打磨工具将立柱端面打磨平整。 2)传感器磁性座的弧面与立柱之间应尽量吸附紧密,且弧面的纵轴线应保证与立柱轴线平行。 3)橡胶帽的中心线应通过立柱壁厚中心线,如图C.1所示。 4)橡胶帽需要与立柱上沿平整接触。 图C.1 激振装置安装示意图 C.2 激振控制器的设置 激振控制器通过调整激振力度来影响测试波形。一般而言,较大的激振力度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底部反射信号,但力度太大,激振残留信号‘淹没’反射信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激振力度。

浅谈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

浅谈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 摘要:波形梁钢护栏是高速公路使用最普遍的安全设施。护栏立柱是护栏的主要承载部件,立柱的埋深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直接决定着交通事故发生时护栏能否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以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为例,介绍了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 关键词:护栏立柱弹性波频率反射特性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上层出不穷的交通工程事故也成了一个瞩目的问题,为了减小事故发生的次数和伤害程度,高速公路上设置了一系列的安全设施,安全护栏就是重要的一种。目前大约80%的高速公路安装波形梁钢质护栏和缆索护栏,护栏立柱式波形梁护栏的主要承载部分,立柱安装时,应保证安装位置的正确,并与道路的走向协调,立柱应垂直与地面,埋地应达到一定深度。护栏立柱防撞等级的不同对埋深度有不同的要求,必须保证立柱埋深符合国家规定或者设计要求,才能确保安全护栏的正常的发挥。 1设备介绍 1.1 仪器概要 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是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无损检测仪器。该仪器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埋置于土/混凝土中的波形梁钢质护栏立柱的埋深。 仪器通过测量冲击弹性波在钢质护栏立柱中的传播时间,计算出立柱总长,从而反算出立柱的埋深。仪器测量精度高,能应用于波形梁钢质护栏立柱的埋深检测,有助于对交通工程进行科学地安全评估和隐患处理,保障工程设施安全可靠的运行。 适用范围 本仪器适用于交通安全设施中波形梁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测试项目(埋置方式为:土或混凝土); 本仪器也适用其他打入岩土中的立柱。 仪器精度

立柱埋深检测方法

立柱埋深检测方法 1.测试的基本原理 基于冲击弹性波的立柱埋深测试的基本原理与基桩的健全性测试相同,即利用弹性波的反射特性,根据标定所得的弹性波波速,并通过立柱底部的反射时刻进而推算立柱的长度及埋深。在实际的测试中,可以利用1个频道的重复反射法测试,适合短立柱的测试;也可以利用2个频道的单一反射法测试,适合长立柱的测试。EDMA中将这2种测试方法合并,采用的是2个通道的测试方法,只是在数据处理方式上加以区分。 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单频道测试双频道测试 测试原理概要 利用自动激振装置在柱头截面上发出一个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在立柱的端面发生反射。通过对发射信号及反射信号的抽出,从而可以计算立柱长度及埋深。 1

2 发射信号及反射信号 2.单一反射法 利用首次反射信号,根据其传播时间按下式即可计算出立柱长度和埋深。 2/)(S R S T T V L L -?+= (2-2-1) 其中,L :为立柱长度,S L :传感器与立柱顶部间距离 R T :反射波到达时刻,S T :发振波到达时刻 V :在立柱中的弹性波波速,在本系统中采用P 波。其波速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或实测。把立柱作为1维物体,其中传播的P 波波速 ρE V V P = = (2-2-2) 其中,E 为立柱材料(钢材)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一般在200到210GPa 之间。 ρ为立柱材料(钢材)的密度 3.V 的取值

可以看出,V是测试立柱埋深时非常重要的参数。我们对多种立柱材料的V进行了测试。测试时采用空置方式以提高测试精度,其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材料之间的P波波速变化较小。同时,我们也用理论值进行了对比(表2)。 表1空置立柱检测结果一览表 表2 理论波速及实测波速(单位:km/s) 可以看出,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得很好。但是,当立柱埋入土中时,由于土体的约束等原因,我们发现其P波速度略有提高。因此,在EDMA的各项测试中,如无特别说明,立柱中的弹性波P波波速均取为5.18km/s。当然,在实测之前,对立柱的波速进行标定也是有益的。 3

检测中心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成立交通工程实验检测中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目前试验检测市场现状调查 (1) 三、公路工程综合甲级乙级交通工程专项类检测范围 (2) 四、成立交通工程专项类检测中心方案分析 (4) 五、成立公路工程综合乙级检测中心方案分析 (12) 六、承办单位方案 (17) 七、等级评定程序 (17) 八、结论 (19)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最新颁布的《关于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 等级标准及等级评定工作程序》交安监发(2017)113号,编制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目前试验检测市场现状调查 试验检测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交通大建设给检测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程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大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治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这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业保护现象。 近些年,国家交通事业飞速发展,行业标准越来越完善,施工标准化越来越规范,对建设系统中的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要求检测机构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并且把检测市场逐步放开了,新批准成立了一些私营检测公司。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根据交通部网站统计: 目前辽宁省内,公路工程综合甲级的有3家:省交校检测中心、省科研院检测中心、省设计院检测中心; 公路综合乙级的有47家,其中盘锦有2家:盘锦质安处检测中心和辽河石油筑路工程检测中心; 交通工程专项类的东北3省一家没有,全国一共才11家,分别是:北京4家、江苏1家、云南1家、湖南1家、陕西1家、河南1家、甘肃1家、四川1家。

基础检查方法

基础工程质量检查方法

基础工程质量检查方法 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采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逐项检查,是如实反映施工质量优劣及改进施工质量的必要依据,也是施工记录真实性的体现。为线路精品工程,采用正确的质量检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编制基础工程、杆塔工程和架线工程质量检查方法。以下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方法,要求所属施工单位也必须统一以下检测方法。 前提条件:1、施工过程所有辅助桩必须保留。2 、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计量器具。 一、基础坑深检查: 铁塔基础坑深是以设计的定位高差a为准与基础高度之和。 H= a+基础高度 二、基础埋深检查: 以基坑边最低点至坑底高度h1。 H:基础坑深 a:定位高差 h:基础高度 :基础埋深 1 若基础坑深满足设计要求,埋深未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必须通过设计进行处理。 三、转角及耐张塔预偏: 转角及耐张塔根据设计要求,对受压基础采用提高顶面高度的方法(地脚螺栓式),四个基础顶面要抹成斜面,以改善铁塔结构受力状态。 对于角钢插入式基础,则要求插入式角钢在受压基础操平印记(基础顶面位置)提高高度。

四、立柱断面尺寸检查: 100 100 以基础两对边向内100mm 处进行测量,平行两条边分别测量取平均值为立柱断面的一个尺寸,用同样方法取得另一个断面尺寸数据。 五、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偏移值检查: 用立柱断面尺寸检查方法,以1/2边长找出立柱各边中心点,画出“十”字线,十字交点即为立柱中心点O 。 以弦线连两对角地脚螺栓根部相对边缘, 其交点即为同组地脚螺栓中心点O 1。 如立柱中心点O 与地脚螺柱中心点O 1重合 证明无偏差,如不重合则OO 1两中心点距离即为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偏移值。 先找出立柱边中心点C 1、C 2及立 柱中心点0; 用钢尺沿角钢外沿拉至立柱边 找出点D 1,如D 1 C 1距离B 1与D 1至 中心点0之距离相等,偏移值为E 1 此方向偏移值E 1=B 1- A 相同方法得另一边的偏移值E 2 E 2=B 2- A 整基基偏移值E :E=√(E 12+ E 22) 七、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高度检查: 以弦线连两对角地脚螺栓顶部中心,测量基础中心点弦线高度即为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高度值。两对角线高度平均值即为该腿地脚螺栓

浅谈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及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13T14:35:27.20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作者:胡荷香 [导读] 除此之外,有关护栏立柱埋深无损修技术是否高超,还会影响诸多人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该技术的重要性。 胡荷香 (菏泽市公路管理局工程一处,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迅猛增加,成为经济快速增长、便利居民生活的重要桥梁。在公路运行的过程中,公路护栏立柱埋深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运行状况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接下来我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期刊文献就如何促进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影响因素与发展前景 1.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1.1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修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公路建设作为评价国家经济体制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建设质量等越来越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公路护栏的立柱埋置深度是否达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有关护栏立柱埋深无损修技术是否高超,还会影响诸多人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该技术的重要性。 首先,优良的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修检测技术能够使公路的质量得到保障,确保人们出行安全。公路护栏立柱的埋置深度达标与否直接关系到货车司机和乘客的性命财产安全。当今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建筑企业和单位为了节省资金,在公路建筑过程中偷工减料,修建护栏时更是采用劣质材料,对其填埋的深度是否达标、护栏有无损坏等的检测工作也是置之不理,导致许多公路出现了坍塌的现象,使许多无辜的火车司机和乘客丧失生命。其次,高超的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修技术能够提高中国的公路建设质量,从而提高中国的整体经济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修技术作为评价公路建设质量的主要指标,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屋建筑和公路等的建筑中。因此,进一步提高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对我国的国民发展起到极大的主导作用。 1.2影响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修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相关报道和期刊文献可知,影响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修技术发展的因素数不胜数,譬如检测设备的连接是否良好、立柱顶端的处理是否合理、采集仪的设置和传感器的选择性能是否良好等,都会直接地影响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修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所在地的周围环境,诸如建筑物、信号塔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路护栏立柱埋深之后的检测工作。另外,人类对该检修技术的认识不到位、专业技术较差、等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修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2.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没有创新意识,特殊工法的研究与应用得不到开发 现如今,对于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拔桩法,二为超声导波检测法,拔桩检测法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是施工方经常使用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采用的是人工抽检,所耗的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超声波检测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无损检测方式,能够避免受到所测物种材质的影响,检测效率较高。但是这一检测方式还未应用于实践,也为研究出相应的设备为公路建设服务。 2.2护栏立柱埋深检测意识不够 根据许多调查报告和新闻报道可知,目前由于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施工等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而任何一起事件都与检测不利和险情预报不及时、不准确有关。目前,我国虽然整体经济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用于施工的资金仍远远满足不了工程的需要,建筑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护栏立柱埋深的安全检测方面,每个工程上仅有一两个预警系统,而且性能系数比较低,无法预测到深层地质的具体情况。 2.3不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忽视了信息化的重要性 现代的公路护栏结构非常容易被破坏,这主要源于施工过程中信息搜集的不准确。信息化施工的实质是以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为中心,通过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以及反馈等程序有序开展,能够为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但是,据专业人员透漏该技术仍未得到普及,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时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无法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二是有关信息反馈的机器不先进,反馈信息的速度较慢,无法让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深层地质的具体情况。 2.4缺乏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检测、审核标准 当今社会,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公路建设的管理方面仍不完善,尤其是对复杂的护栏立柱埋深施工方面更为欠缺。现阶段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关护栏修建施工的单位管理不严格,一些施工人员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完全忽视了管理体制的存在,在施工过程中自主修改提前计划好的施工方案,造成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指数急剧下降,甚至使所在工程沦为豆腐渣工程,这无疑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整体提高受到影响。 3.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发展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检测方式或是任何检测技术的不到位,都会影响护栏立柱埋深的质量。我国现如今使用的拔桩检测方式,不仅需要专用的拔桩机械,且工作程序繁杂,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为此加强对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创造出更为便捷,轻巧的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第一,从政府工作部门而言,首先要加大在工程施工中有关护栏立柱埋深检测方面的投资力度。管理部门要合理分配资金,在施工场所安置质量高、安全性能好的预警系统,加大对护栏立柱埋深的检测,在施工前对所要开发的地层结构由详细的了解。第二,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人力部门在招聘有关立柱埋深检测的工作人员时,要严格把关,让有丰富经验和过硬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上岗。施工过程中极大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显示器上的图形变化,认真记录系统反映的每一个现象。另外,要使用性能较高的计算机,使地层的结构得到及时反映。第三,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在日常施工过程中,施工的管理会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及其不便利。因此,负责人必须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任务,对检测过程中涉及到的任

立柱埋深检测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

立柱埋深检测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对同一立柱,不同的测点之间、或者同一测点不同的激振力度之间的测试结果都会有有一定的偏差。如对一根2.65m的立柱,两个测点得到的长度分别是2.56和2.71m,两者之间相差0.15m。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测试次之间,部分数据之间有一定的偏差。如对2.65m的立柱的测试中,最小值为2.58m,最大值为2.77m,相差将近0.2m。因此,明确误差的原因,了解其处理方法,无疑对提高测试精度有重要的意义。 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1.主要误差因素及对策 误差就其性质而言,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或称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下面就立柱埋深检测中的误差的原因及对策作如下说明: 1)系统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试同一量时,误差的数值和正负号有明显的规律。系统误差通常在测试之前就已经存在。 (1)误差原因 例如在立柱埋深的测试中,由于激振的残留信号、与土壤接触的立柱底部的反射信号、立柱外露部分受环境干扰信号的相互叠加导致反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精确智能认定,从而出现了系统误差。 (2)对策 1

为了降低系统误差,对每根立柱,在2个或2个以上位置(测点)进行测试,并取其平均,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误差,提高测试精度; 2)随机误差 (1)误差原因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试同一量时,出现误差的数值和正号没有明显的规律,它是由许多难以控制的微小因素造成。例如在立柱埋深测试的过程中,控制器电量、击打位置的微小变化导致激振信号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风等)等都是随机误差的因素。由于每个因素出现与否,以及这些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大小、方向事先无法知道。其发生完全出于偶然,因而很难在测试过程中加以消除。 (2)对策 根据误差理论,对于随机误差,增加测试次数并对测试结果取平均,可以有效地削 /1,减随机误差。如在立柱测试中,每个测点测试10次,其随机误差可以削减到10 即为31%。 为了进一步削减随机误差,在EDMA的测试软件中,采用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异常数据可以自动筛除。 3)过失误差 (1)原因 过失误差明显的歪曲试验结果,如测试的信号不是立柱上端的激振信号、距离明显错误、传感器位置固定错误等。过失误差的数据必须剔除。 (2)对策 加强对现场测试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测试的自动化程度。 4)激振信号强弱的影响 激振信号的强弱对测试精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激振信号越强,自由振动、共鸣的现象越明显,测试长度有偏短的倾向。另一方面,若激振信号过弱,测试长度有偏长的倾向。 2.提高精度的方法总结 2

公路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

公路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体系(升拓检测浙江宁波 NCIT) 摘要:我公司研发的钢质护栏立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是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超声波相同,所不同的是采用电磁激振的方式诱发冲击弹性波。其具有激振能量较大、波长较长(衰减相对较小)、基本参数(波速)稳定等优点,使得其测试深度较深,不仅适合于新设立柱,也能够适合于埋设时间较长的既设立柱. 关键词: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立柱埋深检测,立柱无损检测 公路的护栏是关系到交通安全的非常重要的设施。其中,护栏立柱是最主要的抗力 装置,被称为“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立柱作为承受车辆驶出路外冲击力的主体,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有足够的埋入深度,直接影响到其对车辆的防护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指标。从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来看,大部分项目质量达到了要求,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因种种原因,部分项目隐蔽工程存在隐患,安全问题令人勘忧。2006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54 万公里,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规 划,未来15 年间,我国建成8.5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由于护栏立柱数量庞大,土质条件复杂等客观原因,以及其他主观方面的因素,使得不少护栏立柱未能达到设计埋深,为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在2004 年12 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对山西祁临高速公路护栏立柱埋入深度严重不足的问题作了专题报道后,引起了道路使用者、交通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交通安全的迫切需要,国内外对此进行了更加 积极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日本的国土交通省于2010 年3 月颁布了“非破壊試験による鋼製防護柵の根入れ長測定要領(案)”(中文译名:钢质护栏埋深无损检测规范),而我国于2010 年8 月正式颁布了国家标准“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GB/T 24967-2010)”,更是标志着钢质护栏立柱埋深的无损检测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我国在2010 年8 月颁布的国家标准:“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GB/T 24967-2010)”中,则对测试设备的原理、构成以及精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从测试方法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电磁感应法:该方法是在立柱内侧钻孔,插入电磁感应探头。当探头周围有金 属(立柱)和没有金属时,感应的电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据此既可探测立柱的埋深。该方法原理简单,测试精度也较高,但需要在立柱内钻孔,测试工作 量大,对土质也有松动,现在较少使用; 2) 超声波法:该方法采用超声波测试装置,在立柱的侧面安装探头并激发超声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