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及练习题

【知识点】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

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

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

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

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

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练习题】

一、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要对齐,从位算起。

2、用5、

3、 8、 0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3、比9999多1的数是,它是(大写)位数;比1000少1的数是,它是(大写)

位数。

二、选择:

1、用加法验算507-218=289的算式是()。

A、 507+289

B、 218+289

C、 507+2182、比2吨多650千克是()。

A、 2650吨

B、 1350千克

C、 2650千克3、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三、计算:

1、口算。

150-80= 800+600= 440-370= 250-70= 280+80= 50-4×5= 730+80= 28+58= 440+560= 270-80= 600-300= 7×5+10=

2、竖式计算并验算。(带※的要验算)

803-207= 464+749= 364-268=

※900-358= ※604+698=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一、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汇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1、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3、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1、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角),十分位(角)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 5、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轴对称图形: 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之后,左右两边能重合。 ②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2、左右对称图形距离对称轴近的另一边也近,距离远的另一边也远。 3、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①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②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③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镜子中的数学:左右对称图形左右正好相反,上下对称图形,上下正好相反。发现镜子中的人和照镜子的人左右方向正好相反。 5、平移与旋转 ①平移现象:飞机飞行、升国旗、坐缆车、开汽车。平移是指整个物体沿某个方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 一.填一填: 1.()+63=245 362-()=54 260-()=123 375=()+165 2、根据370+460=830,可以写两道道减法算式:分别是:()和 () 3、比较大小: 3000-50()2500 8003()800+3 2356-25()2331 4、被减数是300,减数是79,差是() 5、一个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把它分成4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 6、平行四边形容易(),具有不()性。 7、用15根小棒摆正方形,最多能摆()个,还剩()根;再添上()根就可以多摆一个正方形。 8、联系实际填一填。(1、2、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华每天睡9();(2)冬冬吃中午饭用了20() (3)小明跑50米大约用了12(); (4)摸摸自己的脉博,1分钟大约跳()下。 (5)4时=()分 6分=()秒 180秒= ()分9、 二.对号入座。(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一个数减去329,差是488,这个数是() A.159 B.707 C.717 D. 817 2、301比()多84。 A.217 B.227 C.385 D.317 3、()比276多198。 A.78 B.474 C.374 D.464 4、()加是639是1000。 A.361 B.161 C.461 D.561 5、求长方形的周长用()

A .长+宽×2 B .(长+宽)×2 C .长×宽 6、如图,将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红纸板剪成四块同样大小的 长方形纸板,每块长方形纸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A .24厘米 B .30厘米 C .12厘米 D .60厘米 7、把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两种长方形,( )的周长长。 8、右图中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小正方形周长的多少倍? ( ) A .2倍 B .4倍 C .6倍 D .8倍 9、哈尔滨的冬天( )会下雪。 A .一定 B .不可能 C .可能 10、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方形一定是四边形 B .青蛙每年一定会冬眠 C .世界上不可能每天都有人出生。 三.判断对错: 1、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任何一个加数都大。 ( ) 2、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4、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秒。( ) 5、分针从6走到7,经过了1分钟。( ) 6、用数字卡片5、6、0、9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9650,最小四位数是5690 ( ) 7、有A 、B 、C 、D 、E 五张卡片,从中任取出2张,可能是A 、B 。( ) 8、一个西瓜不可能重1吨。( ) 四、数图形。 A . B .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新版)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 几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数占乙的几分之几,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表示乙比甲少的数占甲的几分之几。 (甲-乙)÷乙 = 甲÷乙-1(甲-乙)÷甲 = 1-乙÷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 东北←→西南。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5、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正方向在哪里,还有以谁为主。 6、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7、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方向标跟着走动。 8、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 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选取哪个物体为主的,以谁为“主”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用乘法验算)。 2、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4)0乘任何数都得0。 (5)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6)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3、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再商。) (百位够除)(百位不够除)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 万以内加减法一.列竖式计算 995-775= 985-807= 136+471= 345+427= 622+190= 437+270= 903-786= 81+519= 525-412= 683+181= 736-675= 461+433= 833-732= 961-600= 718-608= 688-149= 166+2628= 419+489=811-796= 230-177= 8275+1421= 395-46= 4487-935= 391+589= 252+6718= 696+266= 856-213= 9909-2921= 2220-333= 397+455= 256+728= 726-501= 168+750= 3694-2149= 651-615= 878-128= 332+3848= 361+3331= 515+483= 2156-525= 423+493= 867-387= 3711-817= 803-408= 707+220= 568-309= 59+583= 494+264= 971-508= 407+320= 771-419= 443+2286= 893-818= 654+4184= 828-109= 182+1465= 715-594= 38+241=

277+566= 630-341= 929-611= 214+739= 299+437= 476-268= 459+339= 376+374= 334+497= 313+478= 305+165= 824-224= 432+316= 718+174= 469+293= 202+764= 7209-6596= 179+686= 3145-1817= 391+416=910-284= 3557-2401= 435+481= 473+6425= 5662-529= 4380+5480= 433+1457= 2792-234= 39+497= 492+85= 74+273= 935-690= 380+475= 540+448= 683-604= 476+451= 138+81= 469+412= 225+675= 433-21= 321+416= 298+600= 1367-689= 831- 374= 2345-187= 589+875= 2434-1356= 678-589= 4356-889= 3000-127= 4000-3765= 800-293= 500-389= 7000-6543= 400-328= 8000-78= 700-234= 90000-5678= 5000-1234= 10000-236=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 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 米; =0.000001 千米 2. 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 米 =0.00001 千米. 3. 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 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厘米(cm) = 1 分米 100毫米(mm) = 1 分米 10分米=1 米(m) 0.1 分米=1 厘米(cm) 0.01 分米=1 毫米(mm) 4. 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 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 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 ,000,000 毫米(公厘) 5. 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 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

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 加法各部分名称 “ +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 (加数)+ (加号)300 (加数)=(等于号)400 (和) 8. 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 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 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 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 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 算是否正确。 13. 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 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 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 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 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 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数位顺序表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3、(1)5319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2)8005里面有8个()和5个() (3)2500里有()个百,36个百是() 4、写出下面各数 2个千和5个百7个千、6个百和3个一 4个千和4个十5个千和9个一 5、连一连 六千零三六千零三十六千零三十三六千三百零三六千零三十三 6300 6003 6033 6303 6030 6、按规律填一填 (1)2980,2990,(),(),3020,3030 (2)9500,9600,(),(),9900,() 7、1640=1000+600+40 2831=()+()+()+() 6085=()+()+() 9007=()+() 8、在()里填上“>”“<” 1020()999 398()402 5940()5230 9、(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米。 (2)洗衣机售价为3198元,约是()元 (3)新长镇有9992人,约是()人。 (4)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人。

(5)收费站昨天通过7006辆汽车,约是()辆。 (6)果园有597棵苹果树,约是()棵。 10、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 6830 5021 3900 8104 ()()()()4005 2897 7053 9008 ()()()()11、(1)写出三位数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四位数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453 362>79 710>7 1 52 >526 8 6<861 1000>99 二、计算 200+400= 3000+6000= 70+50= 800+900= 600-400= 9000-3000= 120-50= 1700-900= 三、解决问题 1、下表是五一劳动节期间参观天文馆的人数情况 (1)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人? (2)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大约多几千人? 2、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 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 3、广场举办消夏音乐会,需要租1500把椅子。王阿姨有七百多把椅子,李叔叔有九百 多把椅子,够了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376+327= 909+216= 829+415= 412+415= 425+136= 564+216= 233+327= 339+276= 871+327= 844+415= 631+337= 780+216= 200+415= 778+216= 996+337= 751+136= 273+136= 171+415= 954+327= 270+235= 466+276= 498+136= 294+235= 210+337= 152+136= 917+119= 437+136= 325+235= 579+235= 662+216= 868+136= 845+136= 941+415= 600+327= 811+415= 883+337= 962+136= 986+235= 518+337= 599+119= 334+276= 198+119= 308+276= 400+327= 867+136= 396+327= 294+235= 803+415= 281+136= 954+216= 184+136= 514+327= 528+327= 801+337= 300+276= 604+415= 696+136= 894+276= 826+136= 744+327=

192+119= 637+136= 243+327= 967+235= 377+119= 703+327= 909+327= 118+119= 741+337= 592+276= 334+289= 395+216= 470+327= 979+276= 614+136= 240+235= 568+216= 497+216= 406+415= 921+276= 326+327= 712+136= 265+216= 504+337= 842+289= 767+415= 837+235= 583+216= 625+337= 462+289= 532+136= 985+327= 433+119= 729+327= 936+327= 443+327= 749+337= 321+415= 111+327= 168+415= 995+235= 713+415= 204+327= 461+337= 539+327= 862+276= 774+337= 405+415= 877+235= 278+216= 363+337= 946+216= 264+276= 188+216= 920+136= 654+327= 613+216= 183+337= 760+235= 836+327=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太全啦! |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厦大附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最粗,秒针最细最长)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是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2、进率。(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解决时间问题一般思路和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_》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万以内的加减法 知识要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例:列竖式计算25+78=? 注意:为了方便计算,把进的 数字应写在进位的地方,写的小一些,比如上例中的“1” 2、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 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三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有些区别,但是 方法是一样的。 例:里竖式计算138+87=? 3、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 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例:245-127=? 4、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 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 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 5、加法验算方法:可以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 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 如:验算 25+124=149,方法一:通过列竖式计算149+25=?;方法二:用和减去一个加数:149-25=124 6、减法验算的方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来验算,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如:验算248-142=106,方法一:用被减数减去差,248-106=142;方法二:106+142=248。 练习题(二) 1、直接写出得数。 46+34= 51-26= 45+17= 68-19= 100-84= 61-40= 54-49= 24+68= 73-28= 135-25= 36÷9= 38+62= 399-99= 600+400= 360-80=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测量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 1、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根据详尽情境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知识点: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1米=10分米或1m=10dm; 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知道1分米或1毫米的实际长度。 3.能利用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知识点: 1.体验1千米有多长。 2.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3、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多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详尽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 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人教版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园地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算一算,要细心。 亲爱的小朋友,欢迎你来到数学园地!相信你一 1、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2、请你接着算,并验算。 308验算625验算 +594-337 二、你认为下面的计算正确吗?(对的画√,错的改过来) 33925776 +471-180-58 800()77()185() 三、选一选。 1、340与153的和是()。A、393B、493 C、187 2、现在这台VCD比原来的价格便宜()钱。 A、131元 B、149元 C、49元 3、冷饮店上午卖出雪糕82只,下午卖出雪糕101只,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只。A、193B、82 C、19 四、解决问题。 1、暑假里小强一家要从北京到济南旅游。左下图是“北京——济南”火车里程表,你知道从北京到济南有多少千米吗? 2、养鸡场有公鸡168只,公鸡比母鸡少382只。母鸡有多少只? 3、

(1)买1辆自行车和1个电饭锅,能获奖吗? (2)买一台抽油烟机和一块手表,能获奖吗? (3)你想怎样买?能获奖吗? 五、 调查了解自己家第三季度(7、8、9月)的用电情况,完成下表(单位:千瓦时) (1)分别算出自己家7月、8月、9月的用电数。 (2)你家第三季度的用电数量是多少?其他同学呢? (3)和同学交流一下,说说怎样才能节约用电? 1976年《少林门》成龙/洪金宝动作、 1976年《新精武门》成龙/Chang动作/剧情 1976年《少林寺木人巷》成龙/Hwang动作 1977年《李小龙的生与死》成龙/查克.诺里斯记录 1978年《拳精》成龙动作 1978年《醉拳》成龙/石天动作/喜剧 1978年《飞渡卷云山》成龙/梁小龙动作 1978年《蛇鹤八步》成龙/Kim动作/剧情 1979年《笑拳怪招》成龙/田俊动作/喜剧 1980年《师弟出马》成龙/元彪动作/喜剧 1982年《龙少爷》成龙/Whang动作 1983年《龙腾虎跃》成龙/Chen动作 1983年《A计划》成龙/洪金宝动作/喜剧 1983年《龙腾虎耀》成龙/石天动作 1983年《奇谋妙计五福星》成龙/陈欣建动作/喜剧 1984年《快餐车》成龙/洪金宝动作/喜剧 1984年《神勇双响炮》成龙/林正英

六年级数学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例如:a×b=1则a、b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技巧大全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技巧大全 “凑整”先计算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则先计算。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2+88=100,35+65=100,21+79=100,44+56=100,55+45=100。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79叫21的“补数”,44也叫56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例题1.计算下列等式: ① 53+55+47 ②23+39+61 解:①式=(53+47)+55 =155 ②式=23+(39+61) =23+100 =123 对于不能直接凑整的,可以把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凑整。 例题2.计算下列等式: ① 87+15 ②54+79 ③65+18+27 解:①式=87+13+2

=(87+13)+2 =100+2 =102 ②式=33+21+79 =33+(21+79) =33+100 =133 ③式=60+2+3+18+27 =60+(2+18)+(3+27) =60+20+30 =110 对于没有直接凑整的数的,可以先凑整,最后再减去凑整的数。 例题3.计算:38+29+19 解:原式=(38+2)+(29+1)+(19+1)-4 =40+30+20-4 =90-4 =86 计算等差连续数(等差数列)的 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例题4.①计算1+2+3+4+5+6+7+8+9 解:原式=5×9(中间数是5,共9个数) =45 ②计算1+3+5+7+9+11+13 解:原式=7×7(中间数是7,共7个数) =49 ③计算2+4+6+8+10 解:原式=6×5(中间数是6,共5个数) =30 2,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 例题5.①计算1+2+3+4+5+6+7+8+9+10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 解:原式=(1+10)×5 =1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