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城市政府公用基础设施,它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一系列城市公用事业。当前,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很多城市政府为此设立了城投公司,负责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建设、组织和资产运营。与此同时,由于城建资金需求重大,但政府财力非常有限,以及受“适度负债,超前建设”城建思路的影响,绝大部分城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在70?以上。本文基于当前城建投融资环境,提出关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体制改革

一、当前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投资主体单一

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旧的投融资体制的束缚,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主体一直是由政府、政府的主管部门和国有企业担任。单一的投融资主体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资金短缺,进而使得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

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单一的投融资主体不仅不能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充足的资金,还使得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并影响到政府对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等其他方面的投资。以武汉市为例,截至2013年三季度,武汉城投负债1307.55亿,其中债务余额为253亿,负债率为77.43%,负债水平偏高,债务负担偏重。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长期单一的投资主体,这一问题不仅造成了政府负债率的一步步飙升,而且同样不利于进一步开放城建市场,引入民营资本进入这一个长期半封闭的市场。

(二)投融资渠道狭窄且缺乏畅通性

从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总体特征为:一是政府投资起主导作用。目前的预算内资金仍保持在35%左右,比例偏高;而非预算内资金,如政策性贷款、商业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等,大多是以政府信誉为担保的举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其它资本的投入。也就是说,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仍为财政资金和以财政资金为导向的银行贷款;二是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直接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较低。这就充分的体现了目前城建的投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另外,由于融资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资金和政府担保债券,而政府资金拨付流程多,手续复杂,因此支付时间要长,这就影响了投资的效益。这一问题的影响在政府保障性住房

上有所体现,由于政府的投资渠道缺乏畅通性,导致政府拖欠建筑商工资,建筑商停工,对政府投资效益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不利于城建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

(三)投资过程中存在短期行为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政府由于缺乏前期的规划行为,造成投资项目中不乏短期行为。而这些短期行为的后果就是造成投资项目运行的长久性得不到保障,到最后项目也就自然收不回成本,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烂尾工程”。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例,安庆市皖江大道于2009年建成通车,为迎接省运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又于2011年重新改造,将地面改造成沥青路,改造投资达到7600万。这7600万的代价正是来自于政府投资过程中缺乏对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

与深远考虑。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的不少城市设施建设中都存在,且伴随着领导班子的换届,为增加政绩而愈演愈烈,长期下来,并不利于一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科学界定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

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的应该是一个

领路人的角色,即城市基建发展之初主要由政府部分进行投资,在整个城建事业起步之际就应该适当开放市场,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做到:

(一)政府与市场共同发生作用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依靠政府和市场“两只手”

的共同力量,“两只手”都要硬,缺“一只手”,不论缺哪只手,或“一只手”不到位,都不能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作为领路人并不能放弃在城建投融资路上行走的权利,同时也应该给予民营企业一定的空间,给他们一定的投资空间,用好“两只手”,发挥双赢效益。

(二)政府和市场应该合理进行分工

在城建投融资项目发展成熟之际应当坚持市场起基础

性作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观点。对于一些可以向市场开放的项目,应逐步解禁,吸引非政府资本投入到城市基建事业中去。面对开放的城建市场,政府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运动员,应当在这些市场上发挥一个监管的作用,然后让民营资本自由运转。

(三)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当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政府在整个城建市场中既应该规范市场行为,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更好的引导市场朝良性发展的道路上发展,同时也应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使得自己能够辅助市场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市场在开拓创新的同时也应该遵循政府的法律法规,从而实现自己与政府的双赢。

三、城建中投融资方式的创新及其优缺点

在当前环境下,进行城建投融资改革可以同时发展两条道路:一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准经营性城建投融资体制,二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城建投融资体制。下面具体的来谈一

谈这两种体制。

(一)以企业为主导的准经营性城建投融资体制

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准经营性城建投融资体制就要求

政府开放那些垄断性城建项目,例如供水、供电等。在此模式下,经过市场调节,人们会自发的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企业的项目,大大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合理的配置了资源;同时,政府也不用因此背上沉重的负债,可以把钱投入到公益性的城建当中,把钱真正花在刀刃上。这对于政府、企业、消费者来说无疑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在这个体制下不可忽略的就是这些城建投资资本

的回收周期较长,其他资本可能缺乏对这一体制的信任,从而使这一体制缺乏活力。对此,政府一方面可以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补贴,增强他们进入这一领域的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给予税收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城建投资中来。(二)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城建投融资体制

与准经营性城建投资相对应的就是公益性城建投资,而这种投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发挥外部效应,所以就算开放市场将民间资本引入其中,也不见得有资本愿意进入其中。所以要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城建投融资体制。

当然,这种体制可能会造成政府负债率过高,但这个问题其实是有解决方案的:当一个城市公益性城市建设十分完善时,必然吸引更多的企业驻扎其中接受更为全面的基础设

施服务,这样就会进一步抬高当地的土地价格,而当前政府主要的城建投融资收入都来自于卖地所得,这样一来政府所缺的资金又会得到补充,形成一个良性的资本循环。这既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同时也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

四、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实际案例分析

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实际案例的分析,这里主要选取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北京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项目

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总投资153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社会投资者参与投资的地铁项目,也是京港两地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额最大的合作项目。此项目采用PPP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成立了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PPP公司)负责市场化运行,此PPP公司的主要股东包括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BIIC)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BCG)、香港铁路有限公司(MTR),在占股比例上,BIIC占其中2%的股权,BCG和MTR分别占其中49%的股权。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实现全线ATO运行,实现国内地铁开通的最好水平。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在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PPP新型融资模式的优势。就4号线而言,为政府节省

了初始投资46亿元、追加投资6亿元、更新改造投资40亿元,有效的弥补了建设资金不足,加快了地铁建设速度。4

号线PPP模式的成功对全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都可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二)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这一项目具有典型的城市公益性项目的特征,即初始投资大,投资回报率低。在此条件下,政府对此项目进行了市场化运作,其内容包括:成立项目法人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深度挖掘可经营性资源,在秦淮河沿线划出2000―3000亩可开发用地,与外资民企等社会资本

合作开发项目的旅游设施及延伸资产;同时在此基础上,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政策支持,包括调增的污水收费中每吨划拨的0.15元,年限20年,预计可获得10-15亿元的

资金支持,国家和省水利专项资金支持1.6亿元。

这一案例深刻的体现了公益性城建投融资体制。由政府引导整个项目的开发,使项目带来正的外部效应,吸引更多其他资本进入这一市场。同时,这一项目又体现了公益性城建投融资的新思路,创新了这一项目的盈利模式,对各种融资工具和资本结构进行了合理安排,具有一定的可借鉴价值。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相关建议

对于当前中国不少城市陷入城建投资负债的泥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一定的融资手段给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新的面貌,例如BOT、BT、PPP之类的新型融资手段,将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压力从政府身上转移。当然,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修改市场准入准则,开放可以开放的市场,让市场去调节资源配置。例如,供水、供热、电力等市场可以向民间资本适当开放。与此同时,政府提供一系列的补助政策,如减免税收等吸引一些资本进入那些前期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项目中去,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效益。

另外,作为政府官员,不应盲目为政绩,为GDP而做出短期行为,应在充分考虑项目可行性与效益性的基础之上,组织专家学者对项目展开进一步研究,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对一个城建项目的前期分析与实地调研绝对是要占到整个工程的一大部分时间的。同时,领导者应放弃长官意识,与专家学者就项目进行多次沟通,提高项目的专业性。

最后,整个城建项目的建设必须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不能因为眼前的经济效益就忽视工程长远效益的考虑,坚决杜绝短期行为,走长远发展道路,建立起政府与市场联动型的城建投融资新模式,让各方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陆冰陆平贵陆玉龙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3]《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融资与管理研究》刘静

[4]《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及案例分析》蔡龙

[5]《高负债地区警钟初鸣》《第一创业证券》

[6]《我国可持续发展中投融资模式创新与风险研究》朴明根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筑通向未来之路 宁波市市长张蔚文 一、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进入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整个世界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势头强劲,信息化成为各国和地区开展经济科技竞争和提高综合实力的制高点,成为推动经济和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么一种大的背景下,从现代化与信息化关系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信息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个都不开信息化” 。因此,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除了具有传统资源配置中心、生产控制中心和经营管理中心等功能外,还必须是一个现代化信息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的增强,将越来依赖信息化水平,依赖于信息化基础设施。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早在 1993年,美国政府就发表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动议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提出在全美建设通达全国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完成美国从工业时代

向信息时代的过渡,开发更大的潜在市场,从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展。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掌握世界经济竞争先机的枢纽。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施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2.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 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 城市基础设施在传统概念主要包括:市政、环卫、公交、供水、供热、供等,或者说传统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在上述几个方面。而 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从 业社会跨入信息社会,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把人、家庭、学校、图书馆、医院、政府与企业一关联起来,可以获得各种各样公用和专用的信息资源,可以传送音频、数图文、视像和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用户所需的不同应和不同性能要求,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交流,进行学生活、办公,开展电子商务。特别是电子商务,将改变企业竞争和运作,改变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信息高速公路是人们通向未来之路。信息基础设施应该为 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3.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城市信息化的内涵很丰富,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信息基础设施作为载体,所谓有“ 路” ,才能跑“ 车” , 才能有“ 货”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有效径,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网络应用环境,激发需求,营造市场, 大大促进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也有赖于信息化基础设建设,政府、企业、家庭上网,将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二、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湖南省株洲市融资工作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工作,推进融资和偿债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 (一)改革的基本目标 实现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投得了、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全市的投融资以及偿债工作,坚持量力而行,投建分离,做到投资按规划,融资有计划,偿债有来源;整合政府资源,打造规模大、实力强、高效统一的政府融资平台,增强政府融资能力,满足基本建设的资金需求;坚持融资与经营相结合,建立偿债的长效机制,确保政府债务按期偿还,维护政府信誉,防范债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与债务管理体制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株洲市投融资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主管财税、城建、金融、工交的副市长任副主任,协管财税的副秘书长以及市人大财经委、预算委,市财政局、发改委、劳动局、建设局、审计局、监察局、国土局、金融证券办、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办公室和融资平台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投融资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其执行机构即市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融资办),由市财政局长兼任主任,市融资办负责投融资管理日常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投融资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审批政府投融资计划;确定政府建设资金的投向和融资方案;研究制定政府投融资政策和制度;制定并严格实行政府融资平台年度考核制度;决策政府投融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融资办主要职责是: 1.代表市政府对全市投融资与政府债务实行统一管理。 2.负责拟定年度融资计划,报投融资委员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3.负责管理政府债务,编制年度市本级政府债务预算,制定偿债计划和平台年度经营性收入计划。 4.设立全市“城市建设和偿债资金”专户,适时调度融资资金与偿债资金,实行跟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5.代表市政府统一调度全市各项政府性基(资)金。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达到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动态过程。加快推进大武口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大武口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功能;营造城乡优美环境,创造良好的创业和人居条件。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大武口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石嘴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由原大武口区和石炭井区合并而成。人口23.94万,面积1007.5平方公里(含隆湖经济开发区)。辖区内中央、自治区、市属及私营企业近百家,带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集煤炭、电力、机械制造、化工、冶金于一体的工业体系,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以世界钽铌铍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享誉世界,宁夏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区及隆湖经济开发区正在积极建设之中,区内化工企业生产的石灰氮、双氰胺产量雄居亚洲之首,城市电力供应充裕,集中供热、供排水网络配套齐全,能源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数字程控、宽带网可提供面向全球的优质通讯服务。交通网络四通八达,109国道、110国道、石中高速公路、包兰电气化铁路穿境而过,银川河东机场距市区80公里;人民广场、市政广场、五环广场、体育广场、东方广场、太西广场、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满足了市民娱乐健身需求。邮电通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以大武口区为中心,连接广大城乡矿区,网点密布,四通八达的邮电信息网。以程控交换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为主的公用电信网络通达全国及世界各地。计算机互联网已进入普通百姓之家。市境内供电、供水充裕,特别是随着市委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对接、蓝天碧水和民心“三大工程”以及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大武口污水处理厂、大武口第二水厂、石嘴山煤气工程、道路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我区现有城市道路总长度82公里,农村公路110公里。城市人均占有道路面积13平方米,农村人均占有道路面积40平方米。市区内道路东西11条街,南北14条路,城市规划路除永康路因拆迁未修通外,其它全部修建完成,道路硬化率达99%。。二、存在问题(一)部分道路人为损坏严重。一是各类管线挖掘频繁,造成补丁路面。二是区域重型车辆密集,道路损坏严重。(二)重点地区道路管养体制不顺,村级道路严重失养,大大缩短了道路服务年限,不能有效发挥投资效益;公共交通布局不完善,群众出行不便。(三)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武口区承担了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并积极多方筹措资金,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建设项目,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但在建设工程中,由于区级财力有限,建设资金大部分不到位,大部分工程都是由施工单位垫资、拖欠人工工资、机械费、材料款等来完成。经多年积累,旧账未清,新帐堆积,拖欠工程款问题越加严重,政府付款信誉不断降低,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参与政府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积极性。(四)城市防洪能力差,缺乏雨水收集排放系统。污水管道陈旧、老化严重,堵塞频繁。管理职责不明,存在星瀚集团收费而政府维修的现象。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措施加快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市政大交通的格局,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生态环境,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树立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范畴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带动

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最终稿)

广州开发区基本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根据《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我区创新发展模式的要求,为理顺我区基本建设“投、建、管”关系,大幅提高投资效益、提高我区发展建设速度,促进国企科学发展,按照区党委、管委会的工作部署,参照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做法,提出我区基础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 一、现状分析 ㈠投融资体制的沿革。 ⒈投融资方式。建区初期,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投资。1993年开始通过区国资公司、东区公司、永和公司等代财政融入资金用于建设。随着基建规模的逐年增长,为保障区建设发展的资金需求,2000年,我区通过凯得公司向中行融入了我区第一笔财政性长期贷款。目前,已通过区国资公司及凯得公司代财政向银行融入相当数额资金,用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区财政融资工作原由区财政局主管,2002年明确为由区计划与科技局主管(2003年正式交接),现由区发展和改革局主管,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 ⒉建设模式。建区初期,我区的基建任务由“工总”、“建总”两大总公司分专业承担(工总负责工业小区的开发建设,建总负责征地、填土、绿化、电力工程及工、民、建项目的建设等)。1988年,经市建委同意,将原委托“建总”代管的建设管理职能交由区“基建规划办”具体负责协调实施。1991年至1993年间,由区市政管理处负责

区市政建设与管理,由区规划办负责房地产和环境监测管理工作。1993年,区社会事业管理局成立,由该局按照工作职责对市政设施、公用事业进行建设和管理。1996年以后,由区国资公司等业主具体负责全区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至今,逐渐演变为由10家业主及若干代业主共同承担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⒊国企发展。我区成立之时,即成立了“工总”、“建总”、“商总”三家政府全资的国有企业(广州市正局级),根据管委会的指令,承担区经济发展的业务。又陆续成立了“国投”、“新总”、“能总”等20多家国企,经过10多年的运营,部分国企被清算停业,部分被重组、兼并,区属全资国企减少至13家。2003年后,区国企进行改革,区属全资企业减少到现在的6家(工、建、商、世星、国资、凯得),承担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 ㈡现行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投融资体制面临的新形势。 现行的体制,经过不断的演变,基本适应我区发展的阶段性需要。随着我区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区域面积不断加大、投资总量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全面建设新城区、落实贯彻“三促进一保持”政策的新任务,对我区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提出了改革要求。 ⒈单一的投融资方式与建设国际化新城区的新要求不适应。目前,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投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近年来,区财政投资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大幅增长,2009年年度计划安排逾百亿元,财政负担较重,按现行方式,新增融资面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经济 管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年第24卷第5期 Journal of Chongq i ng U n i versity o f T echno l ogy(Soc i a l Sc i ence)V ol 24N o .52010 收稿日期:2009-06-28 作者简介:罗兴奇(1983 ),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罗兴奇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1)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自治意识的提高,使得大量社会公共事务逐渐回归社区,社区基层组织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但现行的基层管理体制却暴露出主体身份不明、结构功 能紊乱、条块矛盾突出等弊端,难以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因此,需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从而重构我国的基层管理体制。关键词:基层管理体制;居民自治;社区中介组织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0)05-0057-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需求从单一生存追求向综合需求转变,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有了更高的期望,从而使得大量社会公共事务逐渐回归社区,社区基层组织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而旧有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已不适应目前城市基层管理职能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改变旧有管理体制,重构适应当前城市发展需求的基层管理体制。 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现状及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基层管理体制。这种以政府为主体、以单位为载体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社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有的基层管理体制的弊端开始凸显。 (一)社区组织管理结构紊乱 现行的城市社区组织由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组织构成。区一级政府是城市基层政权机关,街道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 治组织。街道作为政府派出机构,集行政、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等职能于一身,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严重。过于繁琐的职能迫使它把任务分配给居委会,形成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的格局。此外,街道、居委会权力与政府有关部门职权交叉,但街道、居委会的权力又过小,导致城市基层社区管理出现 看得见的管不了,能管的看不到 的尴尬局面。 (二)社区管理主体地位不突出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早期的城市社区建设的重点是放在社区服务 上。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重点发生重大的转变,如今的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以社区自治为突破口、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全方位推动社区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依然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诸多障碍。由于社区在法律上不具备法人资格,致使其无法独享应有的权力,缺乏管理权,没有独立的财务审批权和支配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工作的有序开展,难以形成合理的社区 管理体系[1] 。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的对策与建议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黄石市城市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当,维修不及时,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黄石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主观上政府和居民未能对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共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规划。 【关键词】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生活质量 一、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运行和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良好能为居民创造优美而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因为各种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1)黄石水电供应与邮电设施较完备,虽基本满足居民对其需求但仍需改善 在问及居民家中的水电供应情况时,仅有%的居民选择了经常中断,供应不及时;另有%的居民选择了偶尔中断,但很快就会供应;%的居民表示水电从不中断,按时供应。由此观之,政府在水电设施和邮电通讯建设两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居民基本满意。但是,又因为水电与邮电设施在居民的生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建设完备是打造居民良好生活

的基石。因此,应该继续深入推进在次两方面的设施建设,做到万无一失。 2)居民休闲方式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 居民节假日时,选择外出旅行的仅占到%,以购物逛街(%)和到游乐园、公园、广场游玩(%)为主。但仍有%的居民选择呆在家里。其中,学生多数选择在假日去网吧、ktv、电玩城去娱乐消遣。由于黄石属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因而选择外出仅占到%。深入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因为假日来临,上述三种选择已经成为居民下意识的一种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黄石市上述三种设施较为健全。而与之相对应去郊外远足和到体育馆运动的人较少。一是因为此两种方式在小城市并不盛行,二是因为黄石市配套设施很缺乏。综合观之,黄石市居民休闲方式较少,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娱乐休闲和体育健身设施。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道路状况一般,反复翻修令居民不满 有%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平坦宽阔,交通顺畅,可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状况一般,基本上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另有%的居民对道路状况十分不满,认为其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普遍认为这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

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今年初,区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用十年时间建成北京新城区的战略目标,在城市发展中首次确立了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并重的原则;八月份在区委、区政府召开的我区第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对**区城市管理工作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实施步骤、保障措施进行了具体部署。区第三次党代会和区第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区城市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在加强推进建设北京新城区进程中,进一步加强我区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北京新城区战略目标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的理性回归,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是一个涉及面极其广泛的领域。本文仅就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的产生背景、相关实践及对应措施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与思考,以期多年来形成的重建轻管、建管失衡的现状,能在体制改革上、机制运作上、实践操作上逐步回归建管并重良性循环、相辅相成的发展轨道。 一、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原则产生的背景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运作模式发端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这两个不同的领域,事实上走的是一条建管合一的捆绑式发展之路,由于城市经济的需要,城市建设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为了缓解城市建设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状况,城市管理基本上处于依附式或从属于城市管理的次要地位,因此,无论

从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上,还是两者的具体实践上,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重视和研究,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有建无管、先建后管、重建轻管的非均衡发展之路,城市管理一直处于若有若无的境地。从具体实践看,城市建设优于城市管理的非均衡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所产生的诸多矛盾也是无法回避的。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问题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而城市管理始终在依附与从属于城市建设的大潮中蹒跚而行,未能形成严格法律意义上的规范体系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第一个发展阶段出现在完全按计划经济运作的1978年以前,时间跨度达30年之久。由于长期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与干扰,这个阶段的城市发展主要集中于大型城市和工业设施基础较好的城市;中小型城市主要是为了缓解市民住房紧张的矛盾,进行的是初始阶段的小规模扩张;由于当时的建设体制尚不完备,这个阶段的城市建设形态上基本上处于一种行政命令式的状态。尽管如此,相对于城市管理而言,这个阶段的城市管理工作,从严格意义上说还未被列入议事日程,处于有建无管的状态。第二个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后到1996年之前,时间跨度近20年。这个时间的明显特征是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规模扩充时期,从建设体制、运行机制到具体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立法的角度讲,逐步出台了城市规划、建设等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从这一阶段的城市建设具体实践看,其发展无论在总体规划上,还是在具体建设上,仍然是处于一种政府主导,市场垄断及企业运作的混合型发展阶段,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城市规划上,缺乏前瞻性。由于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缓和日趋严重的住房紧张矛盾,一时间圈地盖房、开办市场,兴建商场等

最新-关于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精品

关于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1___2019年9月19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联系城市和农村纽带的城镇,其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急需加强。 性、超前性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区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给排水规划、供电规划、水利规划等专业规划不尽完善,与城镇总体规划脱节。 由于城镇建设投资大,见效慢,资金短缺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 时有发生。 高起点科学规划,是建设现代文明城镇的前提和基础。 城镇建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应强化精品意识,使城镇基础设施具有双重价值,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使之成为凝固的艺术。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根据城镇所处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规模、发展潜力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立足客观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做到适度超前、合理定位。 应优化布局,节约土地,搞好农田保护区、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妥善安排各行业和各项社会功能的协调发展,合理勾勒框架。 规划应一步到位,并留有发展余地;建设分期实施,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规划应体现时代风貌、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规划一旦形成,就不仅对建设实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城镇的发展具有约束作用,不能随意变更。

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广开融资渠道,使城镇建设由单纯的政府行为变为群众性和社会性的自觉行为,形成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支持,重点争取交通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改水和绿化建设资金,实现基础设施的改善。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城镇建设。 在保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施工的前提下,支持开发企业建设商品房对外销售,培育城镇房地产市场。 对广场、绿地、灯箱、雕塑、公厕、垃圾池等社会公益设施通过向社会招标承包或拍卖冠名权、登载广告等形式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从而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公开拍卖土地。 在出让方式上,因地制宜,可以拍卖生地后开发建设,可以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拍卖熟地,也可以综合承包开发。 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投资兴业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外地客户进镇建设。 用好用活财政政策,运用财政杠杆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对城镇建设的投资,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镇建设。 组织城镇干部群众进行义务劳动、以劳代资等活动,搞好城镇公益事业和环境绿化美化。 三、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实行严格管理手段,进行全方位管理。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城镇管理领导分工、部门协调、定期考核、监督奖惩等制度,并对管理队伍定期考核。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严格在规划统一指导下,实行建设项目审批一枝笔,不准乱开口子,杜绝违章建筑,取缔违反规划随意建设的建筑。 加强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坚持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推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加强工程质量的督促检查。

广东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广东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粤府办[2002]14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现将《广东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民政厅反映。 二00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广东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在全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01]8号)精神,我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应于2002年6月底完成。2001年,我省已在部分城市成功进行了试点,今年必须全面铺开,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办发[2000]23号和粤办发[2001]8号文件的

精神,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完成全省城市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改为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全面推进我省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发展城市社区服务,强化城市社区管理功能,推进城市基层民主,维护城市社会稳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关系和谐的新型城市社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调整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设置,建立新型社区 1、调整街道办事处设置。 街道办事处一般按照特大城市城区常住总人口4.5万以上,大城市城区常住总人口4万以上,中等城市城区常住总人口3.5万以上,小城市城区常住总人口2.5万以上;管辖范围2.5平方公里以上的标准设立。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有利于城市管理、方便群众、明晰界线的原则对本城区范围的街道办事处设置重新规划,合理调整。重新规划设置方案,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提出,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乡镇行政区划界线调整的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2、调整居委会设置,合理划分社区。 调整、划分社区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前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居委会设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解读

【意见解读】丁伯康王蓬:完善顶层设计激发投资活力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明显乏力的情况下,2016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解决投融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相较于2004年发布的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来说,《意见》以“中发”的形式发布,在文件的权威性和改革的系统性方面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今后将作为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贯彻。 通过对《意见》的学习,我们认为这个文件呈现出明显的四大特点和五个重点: 一是兼顾体制改革与机制完善的特点。《意见》以政府投融资为主线,结合当前我国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对不同的融资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等进行了明确,完善了政府投融资的顶层设计。二是兼顾政府投资与项目融资的特点。通过对政府投资和一般项目融资的详细阐述,围绕投资方向,明确了不同渠道的融资来源。《意见》中仅“投资”一词就出现119次。“投资”一词频现,也凸显了政府对投资的重要性,这也是《意见》出台的根本目的之一。三是兼顾政策指导与具体操作的特点。《意见》不仅提出“要合理把握价格、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构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的行业准入标准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监管工作指南和操作规程,促进监管工作标准具体化、公开化”等对操作性问题方面的要求,不仅有对制度方向的明确,也有操作方面的建议,对下一步投融资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

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四是兼顾清单制度与流程管理的特点。《意见》在“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部分详细阐述了“建立投资项‘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及“优化管理流程”的相关要求,可谓放、管结合,名副其实。 《意见》显露出的五个重点方面是:第一、进一步明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意见》强调要“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指出“原则上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投资行为”。政府权力则被限制在“三个清单”,体现了“法有许可才可为”到“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转变。《意见》共提到“服务”33次,“引导”12次,“调控”5次,充分体现出“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有力的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可以预见到,未来随着企业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会进一步凸显,投资效率亦会大幅度提高。 第二、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投资方向和方式。《意见》充分体现了政府性资金服务民生的导向,明确规定“政府投资资金只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的项目”,原则上不支持经营性项目,这也充分体现了“国退民进”、“不与民争利”的改革思路。为社会资本腾挪空间,有助于提升社会资本介入的活力和力度。此外,对确需支持的经营性项目,原则上不直接投资,“主要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投入,也可适当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引导”,以投代补将成为重要形式。 第三、进一步提高政府项目投资的计划性。《意见》指出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编制三年滚动政府投资计划,明确计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途径,将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举措,构建权责明晰、运转协调、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二、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一)界定城市管理职能。城市管理主要包括: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全部工作;政府依法确定的公共空间秩序管理、违法建设治理、环境保护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工作。城市管理执法即在上述领域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履行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为。 (二)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在城市日常管理以及密切相关的领域推行综合执法。到2018年6月份,xx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集中行使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负责: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相关行政处罚权;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有关未经批准修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设施的行政处罚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有关露天烧烤、焚烧垃圾、焚烧秸秆落叶等烟尘污染的行政处罚权;气象管理方面有关气球施放的行

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对户外公共场所无照经营的行政处罚权。 各镇街、开发区照此模式,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三)明确城市管理委员会职责。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高位统筹、宏观指导、组织协调、推动落实。区城管委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安排和部署城市管理目标、工作计划,研究确定城市管理方面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协调各部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内设机构为综合室:负责文字材料综合、信息上报、宣传报道、数字统计、方案制定、归档立卷等工作;考评室:负责街区制日常检查管理,汇总相关部门的检查情况进行月排名,负责市大型检查活动的安排部署等工作;调度室:负责市城管办派发案件的转递工作,收集市民反映的问题并传递属地进行处置,负责网上检查、网上处置、网上指挥调度的工作。人员由市容环卫局调配落实。 (四)持续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区市容环卫局将环卫工作编成保洁中队,按街道区域划分,与各街道进行对接。各街道可单独或挂靠设立城市管理办公室。各街道办事处可根据管理的实际,向市容环卫局申请招聘城管协管员,协管人员只能配合执法人员从事宣传教育、巡查、信息收集、违法行为劝阻等辅助性事务,不得从事具体的行政执法工作。 (五)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保障。公安机关应在城市管理部门设立治安保障机构,依法打击妨碍城市管理和暴力抗法行为。检查机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九江县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现有经济及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把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全面推进,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的有益方式。截至2008年底,城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4%,绿地覆盖率达25%,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推动了九江县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把握县城发展定位 九江县是六十年代市县分家后从市区搬迁到沙河来的,是在新城镇这样一个小规模集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这一历史原因,给城市发展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随意性大的病根。过去城市建设谈不上有什么完善的规划体系。近几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托、服务、融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的思路,结合近城优势和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实际,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现场勘察论证,对县城的功能定位、区划布局、道路景观、重点工程等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了《九江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到2020年之前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初步的规划。规划方案把城区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四大部分,规划面积达22.53

平方公里,规划骨干道路框架,以路为线,以交叉口为面,立体发展城区,把老城区定位于商贸居住、新城区定位于综合服务、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定位于工业制造,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同时,九江县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网、物流仓储、集贸市场等若干专业性规划。打下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二)加大投入、着力“还账”,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由于建城的历史原因,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九江县城市建设较兄弟城市相对落后,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为此,近几年我们加大了投入力度,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 1.开发建设新城区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大城市发展框架,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的建成使县城面积扩大了2.9平方公里。走经营城市之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是新区开发建设的一大亮点。以前的投资模式是政府对市政基础设施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使城市发展与财政负担成正比例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和财政负担的加重。九江县在新区开发建设中,吸引广东客商投资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以土地置换方式供其进行市场建设和房产开发,运用市场手段筹措建设资金,不仅满足自身配套建设需要,同时还破解了县城建设资金不足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 革的意见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湖南省株洲市融资工作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工作,推进融资和偿债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 (一)改革的基本目标 实现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投得了、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全市的投融资以及偿债工作,坚持量力而行,投建分离,做到投资按规划,融资有计划,偿债有来源;整合政府资源,打造规模大、实力强、高效统一的政府融资平台,增强政府融资能力,满足基本建设的资金需求;坚持融资与经营相结合,建立偿债的长效机制,确保政府债务按期偿还,维护政府信誉,防范债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与债务管理体制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株洲市投融资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主管财税、城建、金融、工交的副市长任副主任,协管财税的副秘书长以及市人大财经委、预算委,市财政局、发改委、劳动局、建设局、审计局、监察局、国土局、金融证券办、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办公室和融资平台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投融资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其执行机构即市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融资办),由市财政局长兼任主任,市融资办负责投融资管理日常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投融资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审批政府投融资计划;确定政府建设资金的投向和融资方案;研究制定政府投融资政策和制度;制定并严格实行政府融资平台年度考核制度;决策政府投融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融资办主要职责是: 1.代表市政府对全市投融资与政府债务实行统一管理。 2.负责拟定年度融资计划,报投融资委员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3.负责管理政府债务,编制年度市本级政府债务预算,制定偿债计划和平台年度经营性收入计划。 4.设立全市“城市建设和偿债资金”专户,适时调度融资资金与偿债资金,实行跟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急需一场大的改革。当然,这样的改革不是一时兴起、不是毫无方向,改革应依据现实的状况来改。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从三个角度力求准确有力地提出了一些实质性地改革措施。 度力求准确有力的提出了一个实质性地改革措施。 标签:城市;社区;改革;体制 一、社区和社区建设的基本范畴 社区,英文为community,“com” 是英文的词根,意为共同的,团体的。Community在《牛津高阶词典》里有九个意思。最主要的意思就是大众、公众、团体、社团。社区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范畴因素:第一,地域差异,这就是一定地域下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社区主体和地域都有很大差异;第二,社会关系,以一定的社会组织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群体;第三,互动因素,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文化、经济的环境下,形成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当前我国的社区建设就是在我党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社区群众,利用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主要有五个特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自治性。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制的现状和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举个例子,截至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1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5万人。人口的急剧增加必然带来社区总数的扩展,这也给政府和街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我国城市社区体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有两个极为明显的现象。首先,是我国城市社区政权基础。当下的政府主要强调城市管理权力的下放和政府权力在社区的整合,城市社区实际上就是最基层的群众性组织,街道办事处就是群众和政府的纽带,社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管家,主要负责社区琐碎的小事。这种最为基层的政府组织目前已经得到法律的认可,这样的一级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为中国各大城市所接受。 其次,是以城市社区为基础,积极发动基层群众参与自治,这样的基层组织是相当稳固的。有的专家、学者将这种制度称之为“社区制”,这样的制度体系解决了上级政府行政效率慢、反应慢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群众对党、政府的信任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 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现结合本市实际,针对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政府融资投资、国有企业投资的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城市道路、桥梁、河道、闸站、给排水等建设和改造项目,以下简称重点城建项目),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科学项目决策 (一)公开征求意见。制定重点城建项目计划前,市级项目由市级承建部门牵头,区级项目由各区政府(管委会)牵头,召集涉及的相关区、部门,市民群众以及有关专家,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和有关方面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和论证,听取社会各方意见。 通过专题研讨和论证,做到“四个明确”,做好“两个评估”,并对项目建设涉及的其他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实现方案优化组合。“四个明确”:即明确项目立项的依据与理由,明确项目的建设时间及工期,明确项目的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计划,明确项目的质量标准要求和工程质量追溯制度。“两个评估”:即做

好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评估和项目建设的交通影响评估。 (二)落实资金渠道。重点城建项目实施前,应明确资金来源,并按项目审批程序报批。 1、对实行政府直接投融资类的项目,需明确财政担保方式,并制定合理的回购计划。 2、对国有企业投入类的项目,需明确具体承建的国有企业,由其自筹项目建设的资金。 3、对项目公司运作类的项目,需明确具体运作的项目公司,由其自筹项目建设的所需资金。 4、对财政直接投入类的项目,需明确当年的资金需求,其建设资金由市级财政根据建设进度统筹安排,专款专用。 5、对区级政府实施类的项目,其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各区政府(管委会)自筹解决。 (三)严格决策程序。重点城建项目实行年度计划安排制度,由市建设部门牵头,制定年度重点城建项目计划,并广泛征求意见,在做好项目评估和认证后,由分管市长召集联席会议讨论拟定,并报市政府常务会研究确定。经研究确定和批准实施的重点城建项目计划由市政府发文公布,并纳入当年度各区政府(管委会)和相关责任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重点城建项目年度计划经确定后,原则上不作新增和调减,如因特殊原因确需年中新增和调减的重点城建项目,需按照项目决策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四)实行社会公示。重点城建项目计划经评估论证通过并

广州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

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快宜居城市的建设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现就我市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方案: 一、改革目标及原则 (一)目标。 1、减轻财政投资压力。改变当前城市建设投入以财政资金与银行贷款为主、投融资方式相对单一、投资责任机制不够完善的状况,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扩大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 2、明确企业在城市建设中的投融资主体地位。通过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体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育若干个资产债务结构合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集团。 3、扩大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全面清理城市建设领域的债权债务并明确其归属,制定积极合理的增资减债方案,实现提高城建投融资绩效与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城建投融资进入平衡协调的良性循环轨道。 4、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投资预算管理机制、绩效评估考核机制与风险控制机制,保证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制度化、规范化运作。 (二)主要原则。 1、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各投资主体作为市政府设立的大型国有投融资集团,负责各自领域内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自我平衡、自我发展原则。政府通过对投资主体注入资产、授予专营权以及由投资主体参与土地开发,使各投融资集团具有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3、强化政府监管原则。政府有关部门要履行好出资人的职责,加强绩效考核与风险控制,确保投资主体在安全范围内运营。 4、积极稳妥推进原则。理顺新组建投资主体与现有融资平台的资产债务关系,稳步推进投融资集团的组建。 二、组建投融资集团方案 按照《印发关于推进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2008]19号)要求,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企业产权清晰”的原则,推进投资主体的组建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