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CNA学习笔记

CCNA学习笔记

CCNA学习笔记
CCNA学习笔记

CCNA学习笔记

一、网际互连

01、“计算机语言”指的是二进制代码(0或1).

02、通常引起LAN通信量出现阻塞的情况有:广播域中有太多主机、广播风暴、

组播、低带宽、为连接到网络中添加了集线器、大量的ARP或IPX流量(IPX是Nivell网的路由协议,就像因特网中的IP,但在当今的网络中,已经基本上不用它了)

03、路由器用来连接各种网络,并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陆游到另一个网络。(默认时路由器分割广播域,也可分割冲突域)

04、广播域:是指网段上所有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收听送往该网段的所有广播。

05、路由器接收到广播包时会丢弃。

06、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四种功能:数据包转发、数据包过滤、网络之间的通信、路径选择。

07、交换机用来分割冲突域,但只有一个广播域;路由器的每个接口提供一个单独的广播域。

08、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监听所有的广播包。

09、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Organg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创建了开放系统互联(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

10、OSI模型是为网络而构件的最基本的层次结构模型。

11、所有模型的主要意图,都是允许不用供应商的网络产品能够实现互操作。

12、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优点:

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简单一些的不见,因此有助于各个不见的开发、

设计和故障排除。

通过网络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

通过定义模型的每一层实现什么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防止对某一层所做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

13、OSI模型有7个不同的层,分为两个组。上3层定义了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将如何彼此通信,以及如何与用户通信。下4层定义了这样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14、OSI模型各层的功能:

应用层:文件、打印、消息、数据库和应用服务。

表示层:数据加密、压缩和转换服务。

会话层:会话控制。

传输层:端到端连接。

网络层:路由选择。

数链层:组帧。

物理层:物理拓扑。

15、OSI模型的应用层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实际通信的地方。只是当马上访问网络时,

才会实际上用到这一层。(应用层是实际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

16、表示层因它的用途而得命:它为应用层提供数据,并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的格式化。(从本质上说这一层是翻译器,并提供编码和转换功能)

17、OSI模型的协议标准定义了标准的数据将如何被格式化。像数据压缩、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这些任务就与表示层有关。表示层的一些标准中还包含了多媒体操作。

18、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会话连接。这一层也在设备和接点之间

提供会话控制。它在系统之间协调通信过程,并提供三种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它们之间的通信:单工、半双工和全工。总之会话层基本上用来使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与其他应用程序的数据

保持距离。

19、传输层将数据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传输层所提供的服务用于对来自上层应用程序的数

据进行分段和重组,并将它们组合为同样的数据流形式。它们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服务,并且可以在互联网络的发送方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逻辑的连接。

18、传输层负责为实现上层程序的多路复用、建立会话和断开虚电路提供机制。通过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它也对高层隐藏了任何与网络有关的细节信息。

20、传输层可以是无连接的或者是面向连接的。

21、在传输层,通过进行流量控制以及在系统之间允许用户请求可靠数据的传输,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2、可靠的数据传输在系统之间采用了面向连接的通信会话,其中的协议保证可以实现:

根据所传送的数据段的接受情况,对发送方做出确认。

重传没有收到确认的数据。

根据到达接收方的情况,对数据段进行排序,以得到正常的秩序。

维持可管理的数据流量,以避免拥塞、过载和数据丢失。

23、流量控制的目的是为接收方提供一种方法,以管理又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24、面向连接的特点:

建立一条虚电路(如三次握手)

使用了排序

使用了确认

使用了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的类型有缓冲、窗口机制和拥塞避免。

25、窗口用来控制未被确认的数据段的数量。

26、TCP/IP通过字节来量化信息。

27、如果接收方主机不能收到应当确认的所有数据段,接收放主机将减小窗口尺寸,以改进通信会话质量。

28、可靠的数据传送保证了通过功能完整的数据链路从一台机器向另一台机器传送数据的流

完整性。它能够保证数据不会被重复或丢失。这可以通过“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来实现,这

种方法要求接受方在收到数据时,通过向发送方回送一个确认信息,与发送方机器保持通信。

发送方将它所收到的每个数据段都记录下来,并在发送下一个数据段之前,等待对他们的确

认。当发送一个数据段时,发送方机器启动一个计时器,如果在收到从接收方返回的确认之

前计时器到期了,就重传这个数据段。

29、网络层负责设备的寻址,跟踪网络中设备的位置,并决定传送数据的最佳路径,这意味着

网络层必须在位于不同地区的互联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流。

30、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并在互联的网络中提供路由服务。

31、路由器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当路由器的接口收到一个包时,路由器就检查其目的

IP 地址。如果不是发给它的,它就在路由表中查找其目的网络地址。一旦路由器选择了一个

出接口,包就被送到那个接口上并封装成贞,最后被送出本地网络。如果路由器在路由表

不能找到对应于包的目的网络的表项,就丢弃该包。

32、在网络层有两种类型的包:数据包和路由更新包。

33、数据包用来在网络中传送用户数据,用来支持数据传送的协议叫被动路由协议。

34、路由更新包在互联网中用来向相邻路由器通告连接到网络的所有路由器的更新信息。发送路由更新包的协议叫主动协议。

35、路由器特性:

默认时,路由器不会转发任何广播包或组播包。

路由器使用逻辑地址,逻辑地址在网络层的报头中,用来决定将包转发到下一跳的

路由器。

路由器可以使用管理员创建的访问表来控制被允许进入或流出一个接口的包

的安全性。

如果需要的话,路由器可以提供第二层桥接功能,并可以通过同一个接口同时进行

传送。

第三层设备可以提供虚拟LAN之间的连接。

路由器可以为特定类型的网络流量提供服务质量(Qos)

36、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出错通知、网络拓扑和流量控制。这意味着在使用硬件地址的LAN中,数据链路层将保证数据被传送到正确的设备上,并将来自网络层

的信息转换为比特流的形式,以便物理层进行传输。

37、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封装为数据贞,并添加定制的报头,报头中包含了硬件形式的源地址

和目的地址。

38、IEEEInternet的数据链路层有两个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802.3定义了数据包这样在介质上进行传输。

在共享同一个带宽的链路中,对连接介质的访问是“先来先服务”的。物理寻址在此

处被定义,逻辑拓扑(信号通过物理拓扑的路径)也在此处定义。线路控制、出

错通知(不纠正)、贞的传递顺序和可选择的流量控制也在这一子层实现。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Contorl,LLC)802.2负责识别网络层协议,然后对他们

进行封装。LLC报头告诉数据链路层一旦贞被接收到时,应当对数据包做何处理。

他的工作原理:主机接收到贞并查看其LLC报头,以找到数据包的目的地。

LLC子层也可以提供流量控制并控制流量的排序。

ASIC)的39、第二层交换被认为是基于硬件的桥接技术,因为他使用被称为专用集成电路

特殊硬件.ASIC可以运行在千兆位的速度之下,而且延迟率非常低。

40、物理层有两的功能:发送和接收比特流。比特流的值只能是0或1——带数值的莫而斯代码。

41、物理层指定了在端系统之间,用于激活、维护及断开物理链路所需的电气、机械、规程

和功能的要求。这一层也用在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实现接口。

42、以太网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技术,这是一种介质访问控制

方法。(先听后发,边听边发)

43、将一个贞封装到不同类型的贞中就称为隧道技术。

PDF6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