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准则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准则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准则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准则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准则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

《国际贸易实务》

(二)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三)学时学分

96学时,6学分

(四)适用专业

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电算化专业

二、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是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营运环节的操作、具备对外贸易交易磋商、签订合同的能力,对贸易往来过程中的贸易纠纷的处理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外贸方法解决进出口业务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技能基础。以《国际贸易概论》、《商务英语》、《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制单》等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准确理解进出口业务中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进出口业务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具有对外商务谈判、签订合同的能力,具有正确操作进出口业务的能力,具有解决进出口业务纠纷的能力,能够利用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解决进出口业务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贸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今后从事外经贸一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贸易技术与管理人才的目的。

(二)具体目标

表1《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

四、整体教学设计

本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在知识结构体系上将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进出口业务应用融为一体。在具体内容上按照必要、实用并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原则进行取舍,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环节,提高学生

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竞争欲和表现欲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根据进出口业务过程可以分三个学习项目,即项目一:交易磋商,项目二:进出口合同条款,项目三:进出口合同履行。在三个学习项目下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项目一又分解成四个学习型工作任务,项目二又分解成八个学习型工作任务,项目三又分解成六学习型工作任务。详见表2所示。

表2《国际贸易实务》整体教学设计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表3项目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表4项目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表5项目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六、考核与评价

考核评价全程化,本课程标准采取了终结性测试,加上平时表现的考核评价方式,分项目进行考核,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从课外自主学习到课内指导学习两个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两种形式,对学生的力学学习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施职业素质教育。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表6课程考核成绩表

七、教学实施条件

1、教学团队

(1)主讲教师2名;职称要求:中级及以上;

(2)兼职教师2名;职称要求:国际商务师以上,工作经历要求:具有三年以上外经贸企业组织管理经验。

2、参考文献与规范

《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际贸易实务》,刘文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