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近六十年来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除旧布新、破旧立新的大体历程;掌握近六十年来“南北矛盾”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

识记(1)当代国际经济法“立法”、“守法”和“变法”之间的辩证关系;(2)国际

经济法各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3)当代经济主权问题上的新争议对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启迪;(4)公平互利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宗旨;(5)当代南北矛盾的根源和南北

矛盾的实质;(6)南北矛盾和南南联合自强的历史轨迹:“6C”律及其特点;(7)南南联合与南北合作的联系和区别;(8)南南联合在南北平等对话和南北互利合作中的重大作

用;(9)中国在南北合作、南南联合、推进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战略定位;(10)有约必守原则的基本内容、前提和限制。

领会(1)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在解决“南北矛盾”和促进“南北合作”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2)经济主权、公平互利、全球合作、有约必守诸原则之间的相互制约以及

发展中国家对这些原则的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

应用应用上述知识,观察、分析和判断当代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不断出现的新动态和

新问题,思考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和对策。

历年考点:1、国际经济主权原则的主要内容

2、公平互利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宗旨

3、有约必守原则的基本内容、前提和限制

4、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在解决南北矛盾和促进南北合作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节南北矛盾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演进

一、国际经济法向来在南北矛盾中逐步演进

南方国家是指广大的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包括亚洲南方地区的国家;北方国家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如欧洲国家、北美国家。

1、在长达

2、3百年的历史时期,制定或创立国际公法规范和准则的权力为欧美列强垄断,由此而生的国际经济秩序,势必反映列强的利益,充满了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

的色彩。

2、二战后数十年间,众多新主权国家兴起,逐渐形成发展中国家聚合的第三世界,使国际社会内部结构和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和深刻变化,创立国际公法规范和准则成为所有主权国家的共同任务。

3、近六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速,使各国经济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日益强化和不断加深。

4、第三世界的各国日益崛起,它们在制定或各自制定各类国际经济法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希望对传统国际经济法规范逐一审查,凡是符合改造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予以沿用、重申和强调,反之,则改订、废弃或破除。

二、国际经济法的立法、守法和变法

1、数十年来,世界经贸立法体制的三大弊端

(1)少数大国暗箱操作

(2)旧的立法表决制度很不公平

(3)超级大国双重标准

2、变法的必要性

(1)改革现行的经济秩序是弱势群体奋斗目标

(2)现存体制有众多不公,不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

(3)二战后迄今,改革的运动从未停止

(4)目前“南弱北强”,弱势群体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应无所作为,更忌各自为政,而应团结一致,踏实前进。

第二节经济主权原则

一、经济主权原则的提出

二、经济主权原则基本内容及形成过程

1、1952年1月,联合国大会6届会议通过《关于经济发展与通商协定的决议》,第一次肯定了各国享有经济自决权,这种规定虽然比较模糊和空泛,但毕竟是个良好开端。

2、1952年12月,联大7届会议通过《关于自由开发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的决议》,将自然资源问题与主权相联系起来,大大助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

3、1974年12月,联大29届会议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明确肯定了发展中国家对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各项基本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维护经济主权的正义主张。

4、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内容

(1)各国对本国经济事务,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利,不受任何外来干涉

(2)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有永久主权

(3)各国对境内外国投资及跨国公司享有管理监督权

(4)各国对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收

(5)各国对世界性经贸大政享有平等参与权和决策权

三、单边主义和WTO多边主义的交锋

1、新争议的缘起:乌拉圭回合与世贸组织

WTO的前身——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采取重大举措是要求全体一致,到乌拉圭回合时,通过谈判磋商,协调各方一致,达成共识,签订“一揽子”的多边国际条约。在谈判磋商过程中,要求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限制他国的经济主权,愿意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限制本国的经济主权,就成为讨论和争执的核心和焦点。

2、新争议在美国的折射:“1994年主权大辩论”:

3、美国的“主权大辩论”与“301条款”:

301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如果美国贸易代表确认外国的某项立法或政策措施,违反了该国与美国签订的贸易协定,或虽未违反有关协定,但却被美国单方认定为“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以致损害或限制了美国的商业利益,美国贸易代表便有权不顾

国内其他法律以及国际条约准则作何规定,径自依照美国贸易法“301条款”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凭借美国经济实力上的强势,采取各种单边性、强制性的报复措施,以迫使对方取消上述立法或政策措施,消除其对美国商业造成的损害或限制,或提供能令美国官方和有关经济部门感到满意的赔偿。

(1)“301条款”是美国的霸权立法;

(2)大辩论结论是“301条款”不许改变;

(3)WTO在对待美国“301条款”上暧昧模糊,留下祸患。

4、美国的“主权大辩论”与“201条款”:

201条款的主要内容:如果美国确认外国进口的某项物品,其数量增长到足以对美国国内生产同类物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使其面临严重的威胁,则美国总统有权采取一切适当和可行的措施,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对该有关进口物品加征外关税或限制进口数量,借以帮助和促进美国国内产业针对进口产品,开展竞争。

201条款是美国保护国内市场的规定,违背WTO规则,在诉讼中美国败诉,多边主义小胜,单边主义依然故我。

5、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交锋依然持续

四、经济主权之争对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启迪

1、增强忧患意识,珍惜经济主权

2、力争对全球经贸大政决策权实行公平的国际再分配

3、善用经济主权保护民族利益,抵御霸权欺凌和其他风险

4、警惕理论陷阱,摒除经济主权“淡化”论

第三节公平互利原则

一、公平互利原则的形成

二、新的平等观

1、对于经济实力相当的国家,公平互利有助于对原有平等关系的维持。

2、对于经济实力悬殊的国家,公平互利原则有助于纠正原来貌似“平等”实则不公的关系,以及创设新的实质公平关系。

3、落后国家有权单方面获得特惠待遇以实现真正的、实质的“平等”。

三、关于“普惠制度”的认识

《宪章》规定:为了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消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鸿沟,发达国家应当尽可能在国际经济合作的领域给予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不要求互惠的和不加以歧视的待遇”。同时,责成发达国家根据国际关税主管机构的决定,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积极推行“普遍的、不要求互惠和不加以歧视的关税优惠制度”。前者通常简称“非互惠的普惠待遇”或“普惠待遇”,后者是前者的原则在关税体制中的具体运用,通常简称“非互惠的关税普惠制”、“关税普惠制”、“普惠关税制”或“普惠制”。

1、实施非互惠的普惠制度,并非发达国家恩赐,也非发展中国家的乞求,其实质为历史旧债的部分偿还。

2、所谓“非互惠”并不尽然准确,实际上给惠国仍从受惠国获得重大回报和实惠。

3、当今国际市场由发达国家人为操纵价格,压低发展中国家基础产品价格,“普惠待遇”充其量是部分纠正,而非“过分要求”。

4、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各类国家经济互相依存,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普惠待遇也有利于拉动自身经济发展。

第四节全球合作原则

一、全球合作原则的中心环节:南北合作

1、南北关系是全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是主纲

2、南北矛盾根源在于世界财富的国际分配严重不公

3、南北矛盾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力图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发展中国家力图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南北合作的根据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及其密切的互相依存和互补关系

5、南北合作的主要阻力是美国。南北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四个《洛美协定》和《科托努协定》

二、南北合作初步实践之一例:《洛美协定》

1、《洛美协定》的全称为《欧洲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

2、内容

(1)非加太地区国家的全部工业品和99、2%的农产品进入欧共体可享受豁免关税和不受数量限制的优惠待遇;而欧共体国家向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商品时只要求最惠国待遇,而非互惠;

(2)非加太地区国家向欧共体出口的12种重要产品价格跌落到一定水平以下时,可向欧共体设立的专门基金中获得补贴以保证收入;

(3)欧共体5年内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约42亿美元财政援助。

三、《洛美协定》以及《科托努协定》的生命力

1、实施《洛美协定》30多年来,参加缔约的南北两类国家总数不断增加;

2、南北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每一个新版协定都较老版协议的优惠条件有所改善;

3、每次续订协定谈判虽然艰难,但总能达成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利的新协议;

4、每一个新的南北协议,从总体上看更有利于双方在各个领域谋求更全面的合作,建立更稳定、更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

四、《洛美协定》以及《科托努协定》的局限

1、在南北国家的贸易交往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等价交换;

2、关税上的普惠待遇往往伴随着种种非关税壁垒的重重限制;

3、用以稳定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收入的补贴和援助虽有增长,但与这些贫弱国家实际需求相距甚远;

4、由于在殖民地时代形成的“畸形经济”积重难返,许多非加太地区国家不得不接受外来指令继续发展单一经济,难以彻底摆脱经济落后状态。

五、南南合作

1、南南合作的基础

(1)相似的历史遭遇,大体相同的国际地位,共同的现实利害使得各国在一系列的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上有共同语言,这是南南合作的政治基础;

(2)第三世界各国独立后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力量的增强,是南南合作的良好经济基础;

(3)南南合作实质是弱者联合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反抗;

(4)南南合作在实践效果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六、南南合作的伟大战略意义

1、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是在经济实力基础上形成的,要改变它也需要实力,南南合作可以发展和壮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

2、历史表明,经济上依赖发达国家并不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南南合作,联合自强才是第三世界国家增强经济实力的可靠途径;

3、实行南南合作,联合弱小国家,对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对话、南北谈判中的地位具有现实意义;

4、南南合作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弱者互助互济、公平互利基础上的。本身就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种体现;

5、南南合作并非意味着与北方发达国家割断联系,更不是要取代南北合作,而是为了更公平的促进南北合作,实现世界各类经济的普遍繁荣。

七、多哈回合(DDR)

1、2001年11月10日,WTO于卡塔尔首都多哈通过《多哈宣言》,决定:以全球发展普遍面临的发展问题为中心,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全球性多边贸易谈判,以便对现有的WTO体制和规则,即现有的国际经济立法,加以必要的改善和更新。宣言中特别强调要把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利益放在中心地位,并明确规定,依据本宣言设定各项议题进行新一轮的多边磋商,应当在2005年1月1日以前结束。

2、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首屈一指的议题和难题是农业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利害冲突的焦点和核心,也是南北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

3、许多发达国家对本国市场采取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在“市场准入”上设置重重障碍,同时对本国农业给予多种国内资助,对本国农产品出口给予各种出口补贴。扭曲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秩序,严重损害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八、“坎昆会议”与“20国集团”

1、以巴西、印度和中国为首的20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协商协调,并于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之前8天,向WTO秘书处总干事提交了一份有关全球农业贸易改革的联合提案:《关于农业问题的框架建议》。

2、《建议》的内容有:(1)削减国内资助;(2)放宽市场准入;(3)消减和取消出口补贴。

3、会议所有分歧归根到底是发展中成员与发达成员之间带根本性的利害矛盾和冲突。最后大会无果而终,但影响深远,展示了南南联合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香港会议”的积极成果: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2005年12月13—18日,在香港召开了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继续开展多哈回合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

2、在香港会议上,除了在撤除“出口补贴”方面发达国家开出了8年后才可能兑现的远期支票外,在“市场准入”和“国内资助”上,发达国家仍不予认真放松或撤除。

3、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更进一步要求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非农产品,更大幅度开放国内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的交换条件。

十、“香港会议”后南北谈判的断而复续与僵局的再现

1、2006年7月28日,WTO总理事会正式批准总干事拉米的建议,全面停止多哈回合所有议题的谈判。

2、2008年7月29日,由南北30多个代表性国家举行的小型部长级会议谈判再度破裂,原因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难以达成一致。

3、2009年9月4日,WTO小型部长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与会方一致同意在2010年以内结束以发展为核心的多哈回合谈判。11月30日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于12月2日正式决定于2010年内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十一、从五十年来南南联合自强的历史轨迹展望DDA和WTO今后的走向

1、南北矛盾是螺旋式发展,始终存在:(1)南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势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持续存在;(2)在南北矛盾与冲突中,南北力量对比上的“南弱北强”,也势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持续存在;(3)在南北角力的进程中,南南联合自强者务必树立起“持久战”的战略思想;(4)五十多年来,南北矛盾依然始终是同时存在的。

2、多哈发展回合谈判的成功:舍韧性的南南联合自强,别无他迹可循

十二、关于南南联合、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几点结论及中国的定位

(一)结论

1、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全球弱势群体数十亿人口争取国际经济平权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和战略理念。

2、南南联合自强的战略思想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国际弱势群体力争获得和维护国际平权地位的主要手段之一。

3、南南联合自强的战略目标始终聚焦于反对任何国际霸权和国家强权,聚焦于力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性经贸大政问题上享有公平合理的发言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4、南南联合自强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瞄准与推动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实行弃旧图新的全面改革,改变当代全球财富国际分配严重不公的现状,逐步实现全球财富公平合理的国际再分配,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5、匹兹堡发轫之路更新和增强了“二十国集团峰会”这一南北对话的新平台,略微强化了弱势群体的话语权。

6、南南联合自强的战略目标和根本宗旨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功告成”,其实现过程不但需要“戒躁”,尤其需要“戒骄”。

7、中国既是全球弱势群体的一员,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和努力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属当然不让、责无旁贷。

(二)中国的在南南合作、推进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战略定位

第五节有约必守原则

一、有约必守原则的基本内容

1、“有约必守”指的是当事国一旦参加签订双边或多边经济条约,就要在享受该项条约赋予的国际经济权利的同时,也受到该条约和国际法的约束,即信守条约的规定,实践自己作为缔约国的诺言,履行自己的国际经济义务。

2、“有约必守”原则已经被正式载入国际公约,并在第2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中重申和强调。

3、“有约必守”原则已经为众多国家的国内经济立法所接受。

二、对“有约必守”原则的限制

1、合同或条约必须是合法、有效的;

2、合同或条约往往受“情势变迁”的制约。

如果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势变迁或事态变化而使国际条约中所规定的某项义务,危及缔约国一方的生存或重大发展,该缔约国一方应当有权要求解除这项义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地球概论复习汇总

地球概论复习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 知识点 第一:地平视差 天体的视差: 天文上在测定太阳系内较近的天体的距离时, 通常采用地球半径作为基 线。 从天体到基线两端的连线所夹的角, 即地球半径对该天体所张的角, 叫做天体的 视差。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叫做天体的地平视差。第二:月貌(月球地表结构)

月海: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由反射率比较低的基性岩组成。 月陆:月面上比较明亮的部分是高地,有比较厚的月尘覆盖,反射率高。 环形山:四周凸起中部低凹的环形隆起叫做环形山。现在也叫月坑。 辐射纹:从大环形山向四周辅散的明亮线条。可以穿过山脉、月海延伸数千米。月谷:暗线是深陷的裂谷,有如地球上的沟谷叫做月谷。 第三:潮汐(天文潮汐) 潮汐:地表上由于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海平面涨落现象。 太阴潮:由月球引起的潮汐;太阳潮:有太阳引起的潮汐。太阴潮》太阳潮

潮差: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潮差最大时的潮汐叫大潮;潮差最小时的潮汐叫小潮。潮汐隆起:在地球正反垂点的周围形成两个水位特高的区域称为”潮汐隆起” 引潮力: 地球上任意一点所受的引力与地球平均引力之差, 正反垂点最大其他地方逐 渐减小。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海洋潮汐的规律性和复杂性: 规律性:①每太阴日两次高潮两次低潮; ②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小潮; 复杂性:①赤道潮与回归潮;

②二分潮与二至潮; ③近地潮与远地潮; ※ 赤道潮:假定月球的赤纬为零,则两个垂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在一个太阴日 内都有相等的两次高潮和低潮,潮汐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对称。这样的潮汐称为赤道潮(分点潮) ※ 日潮不等:由于月球的赤纬不为零,它的两个垂点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以致同一纬度 ( 除赤道外 ) 的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 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 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 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 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 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 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含义:(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1、外商投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这种方式对合作条件、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承担、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的财产归属问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中采用广泛,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3)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外商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个体企业是由个体劳动者兴办,生产经营和管理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方物流:以集成商为核心,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合作团队,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四、企业系统结构 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产品、人、财、物、信息,其中,资金流被称为价值流程。 五、企业系统特征 1、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营相联系的一般属性(自然属性) 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2、工业企业的特征 ①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②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③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④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六、按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盈利全部归业主所有,企业亏损和债务也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属于此类。 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全体合伙人共享企业盈利,共担企业亏损,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生活实例:---食,海边看---,地平线呈-----,站得高看得----。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的圆圈叫------,纬线都是----,-----相等,指示------方向;经线连接南北-----并与纬线-----,是----圆长度----指示------。 4.纬度的划分:以------为零度作为起始线,向南向北各分作---,赤道以北为-----,用---作代号,赤道以南为------,用---作代号,北极点的纬度是-------,南极点的纬度是-------。 5.三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6.经度的划分: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本初子午线,作为----度经线,向东向西个分作----度,合起来共---度,零度经线以东称为-----,代号-----,零度经线以西为-----,代号----。任意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是-----,代号-------。 7.南北半球分界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这个经线圈经过的陆地----。 8.西经19度在----半球,西经21度在----半球,0度在----半球,180度在-----半球,东经159度在-----半球,东经161度在------半球。东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小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小于东经----度。西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大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大于东经-----度。9.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18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东经16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西经2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0度经线和零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180度经线和0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 10.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每一个地点的------,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 1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 12.南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春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夏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半球-----------;秋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冬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 13.五带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各地获得-----------,五带划分的界限是---------和---------,极圈属于-------,回归线属于----------;热带有---------现象,回归线上一年有----次阳光直射,赤道上有----次阳光直射;寒带有------------现象,温带-----------。 14.北回归线的纬度-----,南回归线的纬度-------,北极圈的纬度-------,南极圈的纬度-------。 15.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比----------缩小的------。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数字比例尺看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 16.比例尺大,划的范围就----,内容-----,比例尺小,划的范围就----,内容-------。 17.面对地图通常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是指---;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18.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地点的-----距离叫----高度,我国测绘部门把-----验潮站(------海)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我国的水准零点。 19.在地图上把----相同的个点连接成就是----线,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20.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想海拔----处凸出;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陡崖:等高线------。 21.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叫做----------,数值越大深度越------。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大学地球概论试题

大学地球概论(第三版)试题 10级地科阿奖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的答案只有1个,每小题1分,总分5分) 1.天顶赤纬等于------- A、恒星时 B、太阳日时 C、当地纬度 D、太阴日 2.地内行星的自转周期比地外行星-------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 3.下面四幅图中,符合丰子恺的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是------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有 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流青衫湿”,诗中描绘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内行星的公转周期小于地外行星 B、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越大 C、黄道24宫12气 D、太阳日和太阴日都要长于恒星日 二.填空题(本题共40空,每空0.5分,总分20分) 1.沿黄道作周年运动的太阳,分别于()()()和(),依次经过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和东至点,它们分别就是北半球的()()()和() 2.球面坐标系都有一个基本大圆,称为();()就是通过基圆的两级,同时垂直于基圆的所有大圆;通过原点的辅圈叫做() 3.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 4.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它们是()()()和() 5.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恒星中天时刻逐日提前();太阴日比恒星日长约(),月亮中天时刻逐日推迟约() 6.因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年的长度有四种:()()()和() 7.对于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来说,()和()是两个主要因素 8.历法一般分为三类:()()()

9.日食分为()() 10.岛屿按其成因分为()()和() 11.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12.日食的条件:(),月食的条件:()13.海洋潮汐的两个基本周期:()()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1.纬线 2.太阳常数 3.行星的逆行 4.民用晨昏蒙影 5.大地水准面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总分32分) 1.简述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6分) 2.试写出半昼弧公式,说明昼夜长短的条件(8分) 3.简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6分) 4.简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6分) 5.简述标准时制度的内容(6分) 五.画图说明题(本题共两题,总分18分) 1.画出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示意图,说明两者的不同(10分) 2.画出行星的会合运动示意图,并写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会合运动的情况(8分) 六.实践操作题(本题只有1题,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写明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根据各级各部门的业务活动需要,合理调配使用人员,使人员既 能保证计划完成的业务量,又能充分调动各个岗位人员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劳动成本的全过程。 2.作业计划:根据经营方针和市场调查结果,在指标预测的基础上,对完成计 划年度内和目标及其实现措施所做出的计划。它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及大致的交货期的要求对每个生产单位,在每个具体时期内的生产任务做出详细规定,使年度生产计划得到落实。与生产计划相比,生产作业计划具有计划期短、计划内容具体、计划单位小等三个特点。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生产作业准备的检查;制定期量标准;生产能力的细致核算与平衡。 3.客房清洁计划:客房计划卫生是指在日常的清洁卫生的基础上,拟定一个周 期性清洁计划,采取定期循环的方式,将客房中平时不宜清扫或者清扫不到,不彻底的地方全部打扫一遍。 4.鸡尾酒:鸡尾酒是一种量少而冰镇的酒。它是以朗姆酒(RUM),琴酒(GIN)、 龙舌兰(Tequila)伏特加(VODKA)威士忌(Whisky)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Bitters)、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饮料,最后还可用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作为装饰物。 5.油类火灾:由已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 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乙醚、乙醛,等引起的火灾。6.饭店计划管理:饭店根据内外环境条件,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通过对计划的 编制、执行、控制和确定饭店的经营目标,来指导饭店的经营业务活动,保证饭店取得双重效益的管理活动称为计划管理。 7.菜单:一份带价目表的菜肴清单。是餐厅将自己提供的具有各种不同口味的 食品,饮料按一定的程式组合排列与专门的纸上,供顾客从中进行选择,内容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的品种和价格。 8.饭店设备:是饭店接待服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针对不同场所不同服务项 目的功能,保证功能需要,符合饭店等级的设施。 9.饭店非正式组织:就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自由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个人 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10.高价房:

2020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之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2020年初中地理会考知识归纳(湘教版)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3)登高望远。(4)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等 2. 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 3. 记住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并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方 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图解 周 期 一天(约 24 小时)一年(约 365 天) 旋 转 特 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 公转 引 起 现 象 (一)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 (二)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 时间长短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季 节相反 2.五带 3、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如图) 北半球的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情况 夏至(A) 6.22 北回归线昼长夜短 秋分(B) 9.23 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C)12.22 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春分(D) 3.21 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气候终年炎热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没有阳光直射也没 有极昼极夜现象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没有阳光直射也没 有极昼极夜现象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气候终年寒冷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气候终年寒冷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二、地球仪 认识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划分,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演示公转自 转)。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在地球仪上,穿过地心且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叫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北极(地 球最北点),相反是南极(地球最南点)。 (4)、关于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 定义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 周的圆圈(除了两个极点)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 相交的半圆 特点形状 圆圈,除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 自成圆圈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圆圈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 成一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 长度相等。 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 1.企业: 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商品或劳务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取得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的特征: (1)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已经跃升为第一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兴企业制度。 (3)组织特征:包含许多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组织结构复杂。 (4)管理特征:现代化的管理,管理思想、组织、方法都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现代企业系统特征: (1)现代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由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要素组合而成。 (2)现代企业系统是动态系统:生产过程包含着资金、物资以及人的一系列运动。 (3)现代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再向外界输出产品或劳务。 (4)现代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系统:企业内外环境需要是多方面的,目标也是多元的。 4.企业环境特征: (1)变动性:企业环境各因素不断变化,有些是渐变,有些是突变。 (2)复杂性: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3)交互性:企业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无论哪种环境发生变化,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 (4)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都是企业决策者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 5.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为所处社会的福利,稳定和发展予以关心,支持和促进。6.企业管理: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机构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充分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尽可能多创造和增进社会福利并实现自身盈利目标的过程。 7.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和管理都服从盈利和发展的同一目标。企业经营就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管理则侧重于发挥内部优势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经营决定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管理对经营调节和控制,经营是管理的依据,管理为经营服务,两者互相分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8.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 (1)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流: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而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企业管理的创新。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1.固体地球概论,地球圈层结构,构造运动知识点

定义: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现代应用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与地球系统有关的现象及其运动规律。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 宇宙大爆炸理论:1、大爆炸时形成的一块星云因为自转和自身引力收缩形成了太阳系,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太阳,其余部分形成了其它天体系统2、由于引力的作用和引力的不稳定性,星云盘内的物质,包括尘埃层,因碰撞吸积,形成许多原小行星或称为星子,又经过逐渐演化,聚成行星,原始地球亦就在其中诞生了。3、类地行星的共同特征:它们由高熔点的矿物,像是硅酸盐类的矿物,组成表面固体的外壳和半流质的内壳,以及由铁、镍构成的金属核心所组成。) 分异作用:由于原始地球的收缩和放射性元素衰变等原因,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物质出现可塑性,局部出现熔融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开始分异,其中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固体地球。水圈和大气圈对固体地球的形成和改造有重要影响。地球在加热到铁能熔化的温度后,其物质结构和组成必然发生变异,地核的形成是地球内部物质分异作用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地球内部的物质大体上是均一的,在分异过程中,铁沉入地心,形成致密铁质的地核,低熔点的较轻物质上浮,形成坚硬的地壳表层,地壳与地核之间是分异生下的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为重要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过程。它最终导致地壳与大陆的形成。分异作用也可能促使地球内部的气体逸出,最终导致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 地球的圈层:地壳、地幔、地核、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大气圈: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 圈层。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生物圈: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

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

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 Efficiency:A measure of how well or how productive resources are used to achieve a goal. Effectiveness:A measure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goals an organization is pursuing and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organization achieves those goals. Planning:Identifying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goals and courses of action Organizing:Structuring working relationships in a way that allow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 formal system pf task and reporting relationships that coordinates and motivate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so that they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Leading: Articulating a clear vision and energizing and enabling organizational members so that they understand the part they play in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Controlling:Evaluating how well an organization is achieving its goals and taking action to maintain or improve performance Roles of managers: Decisional: Entrepreneur,Disturbance Handler,Resource Allocator, Negotiator Interpersonal: Figurehead, Leader, Liaison; Informational: Monitor,Disseminator,Spokesperson. Managerial Skills: Conceptual skills: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iagnose a situation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 Human skill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lter, lead, and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othe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echnical skills: The job-specific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required to perform an organizational role. Big Five Model of Personality Traits:Extraversion: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positive emotions and moods and to feel good about Negative affectivity: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moods, to feel distressed, and to be critical of oneself and others. Agreeableness:The tendenc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 people. Conscientiousness: The tendency to be careful, scrupulous and persevering. Openness to experience:The tendency to be original have broad interests, be open to a wide range of stimuli, be daring, and take risk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