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摘要: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特别市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到贸易、金融、政治等多个领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对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体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我国汇率制度的

演变,并分析了选择该汇率制度的原因以及影响。

关键词:汇率制度;历史演变;形成机制;制度评价

引言

中国与周围的经济远近、大小,都细细刻画在“汇率”这个历史计量器上。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叙说着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镶嵌深度。60年一甲子。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

中,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无意义稳定,七十年代的错误升值,八十年代前期的贬值,九十年代中期至2005年的固守,2005年至2008年的过慢升值,2008年至今的的再固守美元。回眼望去,一路走的蜿蜒曲折。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及选择原因

(一)汇率只是计划

人民币的历史始于新中国的前夜。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先于共和国而成立。当年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与惊人的物价波动相适应,面值跨度从1元到5万元。1949年3月,6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

美元,到1950年3月,就变成4.2万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短短一年时间,人民币的贬值达到98%以上。

1953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机制迅速覆盖全国,1955年新的人民币开始发行,按1

万元旧币折1元新币进行兑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之后16年间都保持了一条平直的直

线,长期稳定在 2.4618:1。

(二)“一篮子”政策的失败

1971年11月,由于各国疯狂向美国要求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无法承受而崩溃,此后西方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由此带来的频繁大幅度波动,使

得中国无法“稳坐钓鱼台”。于是采用了“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方法。

“篮子”中所选用的货币是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

上的需要确定权重,再根据这些货币在前一营业日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当20世纪70年代后期爆发世界性通货膨胀时,美元汇率下跌,导致了人民币对外汇价

的节节上升。从1972年至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调为 1.53:1。1980年全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为1:2.75,比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高出 1.22元。这使中国出口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就要亏损 1.22元。

(三)两个官方汇率并存

1979年8月,国务院撕开了人民币汇率“铁幕”的一个缺口,决定除继续保留人民币的公开牌价之外,另外制定内部贸易结算价(实质是人民币贬值),从1981年1月1日起

实行。

对外公布的人民币牌价为1美元=1.50人民币,用于劳务外汇,侨汇和捐赠外汇等非来

源于进出口贸易的外汇兑换和结算。而进出口贸易则使用内部贸易结算价1美元=2.80人民币,按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1美元=2.58元人民币加上10%的利润计算而来。

在当时,要调整汇率,步伐非常艰难,所以采取“一国两汇”的招式。改革只能不以直接触动官方汇率为开端,借助于另辟市场、壮大市场的方法,稳步实现市场化的目标。

1983年,中国的贸易汇率与公布的汇价相差40%。1984年在国际市场美元汇率持续上涨和中国出现同伙膨胀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逐步调低,到该年底,对外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已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一致。1985年起中国顺势恢复实行单一汇率制度。

(四)市场汇率逼迫官方汇率

随着两个官方汇价的合一,汇率市场价开始在市井野蛮生长。

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弥补出口企业的亏损,中央政府允许外贸企业按官方汇率将部分外汇收入卖给国家银行后,留成部分拿到外汇调剂市场上去买卖。一开始规定,调剂汇率

可比内部结算汇率上浮10%。

但时间长了问题就出来了,企业留成比例从原来的6%不断放宽到20%、40%、80%,

外汇调剂中心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从1978年的47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228亿美元,

占企业留成外汇的70%以上。各主要城市都相继设立了外汇调剂中心,形成了对外汇公布的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中心,形成了对外公布的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中心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双轨制。

两种汇率并存,一开始用官方汇率的较稳,保证了计划内生产建设和生活必需品的进口

和物价稳定,又利用市场汇率提高出口利润或弥补其高于商品的亏损,解决取消财政补贴后

外贸企业亏损的问题。

但因此而形成的两种人民币对外核算标准,不利于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之间的不

公平竞争。

多种汇率的盛行,所带来的顾此失彼,使统一提上日程。

(五)第一次汇改

1994年汇改,被IMF誉为战略性决策的重大改革。

通过这次汇改,中国商品的价格一下子在世界市场上变得便宜,从此,中国进入了长达

近11年的顺差格局。此外,中国成为了一个更加吸引外部投资商的地方,经济走上了外贸拉动型的道路。

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从此摆脱了长期零增长的尴尬局面,走向了狂奔之路。

但这次汇改也给后来的中国留下了隐患。官方集中了外汇,同时也彻底摧毁了在人民币

升值背景下任何藏汇于民的可能性。

(六)二次汇改

从1949年交易市场开始,人民币由以前的贬值进入到升值的过程,到1997年东南亚金

融危机时人民币与美元比达到了8.3,三年不到的时间,人民币升值了5%。

要求人民升值的呼声,最早发起的是日本,之后,美国、欧洲开始轮番上阵,越演越烈。但是中国政府决定采取自己的升值方式。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 「美元,而使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美元兑换人民币交易价从原来的1美元8.2765元人民币调整为8.11元

人民币,一次升值2%。之后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

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

参考“一篮子货币”,似乎是30年前的回归,但此时的美元保持看稳定的比值。

(七)再盯住美元的错觉

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8月底开始,在实施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0%的爬行盯住汇率

制度三年以后,中国再次采取1997年应对东南亚危机模式,重新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兑换

美元的汇率控制在 6.82左右的水平至今。由于这个变化,人民币成为金融危机下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唯一对美元没有贬值的货币。

对于重新盯住美元的好处,就是配合也稳定经济增长的公众信心的刺激计划,并为对外经济创造一个名义上较为稳定的环境,防止来自美元资产波动的冲击。

但美元已不复当年的稳定,开始如过山车般上下滑动。

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缺陷日益突出。包括难以抵御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推波助澜新一轮的资产价格泡沫;美元已经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名义“名义锚”,盯住美元加剧国内

物价和宏观经济波动;难以发挥汇率价格杠杆调节经济资源在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功能,是产业结构、内需不足等一系列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诱因,制约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伴随严重的福利损失;阻碍了国内诸多改革和发展,尤其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资

本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国内金融业发展和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遭遇国际社会压力和不断

加剧的贸易摩擦。

盯住美元,在2009年引发美国在多个领域对中国实施贸易战、成本占。到2010年,

中美汇率战全面爆发。

二纟士审】五

三、结束语

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特别市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到贸易、金融、政治等多个领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对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体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可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已经不单纯是中国自家的事情,因此,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不

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在金融全球化迅速发

展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重要影响日益显著,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维

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根本所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不仅在

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时,这也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必然选择:汇率稳定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保障金融体系平稳运行、有利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汇率机制的核心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增加汇率弹性,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需要强调的时,完善汇率机制是我国自主的选择,必然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

四、参考文献

:1:沈君克.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冯实仁,陈芙.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J].理论界2005年11期.

:3]黄卫平,丁凯.以汇率改革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前线2006年05期.

:4]刘晓喆.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J].商业研究2007年02期.

:5 ]进一步开放条件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创新]J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