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和脑卒中,而血脂异常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冠心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早在2002年,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就以近8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列为当年世界最畅销药榜首,而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将更大的精力投注在血脂的调理上。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降血脂药物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般调血脂药主要从以下方面产生作用:阻止吸收,抑制合成,促进转化,加速分解。其中临床应用较多,作用机理比较清楚的西药有4 大类。

1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代表药为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与HMG-CoA 还原酶有竞争性作用的含他汀杂环的化合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HMG-CoA 还原酶,限制胆固醇的合成,并能增加肝脏LDL 受体合成,同时使TC、LDL-C 及TG水平下降。故而他汀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血TC 及LDL-C 增高为主的患者。美国FDA先后批准了6 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由于降血脂效果显著,己成为降血脂的首选药物。有研究显示这些他汀类一般常用剂量可使LDL-C 降低10%~60%,TG降低10%~50%,HDL-C升高5%~10%[1]。

2 纤维酸类

贝特类药物即是此类药物的代表。该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a(PPAR-a)的配体,增强脂蛋白酶的作用,使血中富含TG的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加速降解,降低血中TG水平,进而可以降低LDL-C 亚型水平,能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因此,此类药物主要适用于TG升高为主的患者。常用的贝特类有微粒化非诺贝特(力平脂),苯扎贝特(必降脂),吉非罗齐(诺衡、洁脂) 等。近些年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相关衍生物,增强其调脂能力,降低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等副作用。其中菲诺贝特为苯氧芳酸衍生物,具有明显降低TG和TC 的作用,且对肝脏的损害较小。利非贝罗(lifibrol)是一个集所有纤维酸衍生物优点的化合物,能降低餐后血脂水平。环丙贝特(ciprofibrate)[2]是该类药物中较新的,正在进行临床评价。

3 烟酸

降脂药物中, 烟酸类[3]因具备降脂谱广、升高HDL- C 作用强、是能够降低Lp(a)的有效药物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现已有学者[4]通过往幼年肥胖大鼠的饲料中添加烟酸的实验证实控制食谱联合烟酸可以改善血脂、血管内皮粘附功能,从而改善AS 预后。近几年相继报道的几个关于烟酸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也大多显示烟酸类可减少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及总病死率。常见副作用为面红耳赤、转氨酶升高及胃肠道反应、皮肤搔痒等。近年来出现了药物缓释技术, 烟酸缓释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 科室: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 1、药物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当: ( ) A: 减量并对症处理 B: 停药并对症处理 'C : 继续用药同时对症处理'D : 停药待过敏反应消失后, 继续使用原药物 ' E: 逐渐减量至最小剂量, 待过敏反应消失后, 再逐渐增加剂量。 2、患者,男,58岁。因“咳嗽、咳痰8天”就诊。初步诊断:急性支气管炎。给予罗红霉素口服,请告诉患者每天 最佳服药次数 ( ) A: 每日1次 'B : 每日2次 C 每日3次 D: 每日4次 3、MRSA 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药: ( ) A: 万古霉素B: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C: 利福平D: 氯霉素 4、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 ( ) A: 手术后3天 B: 术后24小时C: 术后1周D: 用至患者出院 5.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 ) A: 克林霉素 B: 亚胺培南地塞米松C: 庆大霉素 'D : 青霉素 6、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 ) A: 头孢唑啉 B .庆大霉素 C: 青霉素G D: 甲硝唑 E: 链霉素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 )。 A .20% B .30% C .40% D .50% 8、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 ) A: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 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 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D: 患者需要 9、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 ) A: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 长期用药预防 C: 晚期肿瘤患者 D :风湿热复发 10、有些抗生素应用之后,即使抗生素浓度降低到低于MIC ,也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这种现象称 为抗生素的 ( ) A: 协同作用 B: 后效应 C: 增强作用 D: 拮抗作用 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2、 厌 氧 菌 感 染 不 可 以 选 用 ( ) )。 A:亚胺培南 B: 氨基糖苷类 C: 甲硝唑 D: 克林霉素 13、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 ) 。 A: 阿奇霉素 B: SMZ/TMP C: 氨苄西林/舒巴坦 D: 环丙沙星 14、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 )。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15、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 )。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 .以上都是 16、以下备选项中,除了( )外均易产生肾脏毒性。 A .氨基糖苷类 B .头孢唑林 C .利福平 D .两性霉素B 17、治疗产ESBLs 菌感染首选 ( )。 A .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B .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 C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D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霉素类 18、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时应 ( )。 A .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B .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C .慎重经验用药 D .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9、有关庆大霉素针膀胱或伤口冲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膀胱冲洗属于抗菌素局部用药,药物在膀胱内无法达到有效的抗菌浓度,反而容易造成耐药 B: 正常情况整体尿路是个密闭的自洁系统,尿液的排泄可防止细菌逆流,膀胱冲洗破坏了其密闭性 C: 医院经常看见庆大霉素外用冲洗伤口,很正常 2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 )的治疗应选用 ( )。 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少选1个扣1分,,选错任何一个均不得分,共10题,20分) 1、广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是 ( )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2、颅脑手术及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可选用 的抗菌药物是: ( ) A: 第一代头孢菌素 B .第二代头孢菌素 C: 头孢曲松 D: 左氧氟沙星 3、患者,男,33岁。因发热、咽痛1天就诊。有慢性肾炎病史1年。初步诊断:①扁桃体炎;②慢性肾炎。下列那几种药物可以选择使用 ( )。 A: 青霉素 B: 复方新诺明 C: 阿莫西林' D: 土霉素 4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药物是 ( ) A: 青霉素 B: 磺胺嘧啶 C: 庆大霉素 D: 氨苄西林 'E : 氯霉素 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

2019继续教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10岁以下禽流感患儿金刚烷胺用药剂量为5mg/(kg/d),每日总量不超过(B) 2、1962年发现的第一个抗疱疹病毒药物是(A) 3、1987年问世的第1个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是(C、齐多夫定) 4、1岁以上的儿童,处于艾滋病期或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多少建议治疗:A<15% 5、3个月到2岁化脓性关节炎患儿,推荐应用:B、头孢曲松 6、AAD的症状一般出现在应用抗菌药物后(B) 7、AP预防措施之一为流感疫苗的接种,针对的人群不包括:B、所有小于50岁的人群 8、埃希菌属包括5个种,其中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是(A) 9、艾滋病患者发生弓形体感染首选的治疗方案为:D、乙胺嘧啶+磺胺嘧啶 11、安尼芬净推荐剂量为首剂: B、200mg 12、氨苄西林对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PAE为:A、0、5~2、1h 13、白喉首选的抗菌药物为:B、青霉素G 14、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感染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什么常常为唯一的临床体征: C、发热 15、百日咳的潜伏期一般为(C) 16、百日咳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至发病后(D)B百日咳患者应进行呼离,至发病后:D、40 17、败血症应首选:C、万古霉素 18、坂崎肠杆菌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 B 19、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棘球蚴主要侵犯 c 20、鼻病毒主要感染:B、上呼吸道

21、闭合性脑外伤或伴有颅骨骨折、脑脊液漏者发生脑膜炎常由什么细菌感染引 A 22、病程超过多长时间以上视为慢性菌痢(B) 23、病人对药物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D、克林霉素 24、不动杆菌属中临床最常见的是: B、鲍曼不动杆菌 25、布鲁菌病传染源主要为病畜,以什么为主(C) 26、布鲁菌病急性感染患者发热的典型热型为 D 27、CMV肺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出现前,死亡率为(D) 28、产碱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哪种细菌最为常见:B、粪产碱杆菌 29、肠球菌所致感染多见于:D、尿路感染 30、成人化脓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B、金黄色葡萄球菌 31、成人及青少年HIV/AIDS病人的HAART一线推荐方案为:A、AZT(或d4T)+3TC 33、成人伤寒患者首选的经验用药是:C、氟喹诺酮类 3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以什么为首发和主要症状:A、发热 3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哪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D 38、创伤或手术后脑脓肿,病原菌主要是(C) 39、从麻疹前驱期至恢复期,全病程约(C)】 41、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包括:C、氯霉素 42、大面积烧伤病人穿刺和置管频度最高的 B 43、大约多少AIDS患者会出现PCP:a 44、单纯疱疹病毒主要侵犯什么部位的皮肤黏膜(A) 45、胆道系统感染病原菌最常见的是:B、肠源性革兰阴性杆菌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者们在生物效应法和药物浓度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在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药代标记物,指征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前言: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 (如静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已经在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药学研究中,药代动力学被广泛的应用于揭示中药作用机制及设计优化的研究,并衍生出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中药药代动力学基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对其加以定量描述。 1.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1生物效应法 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药量动态变化。生物效应法从整体观点出发研究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更符合中医药理论。该法包括药理效应法、药物累计法,微生物指标法。 1.1.1药理效应法 药理效应法是一种以药理效应为指标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该法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药及其复方,特别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肇丽梅[1]采用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以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及清热合剂口服给药后体存药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中药复方清热合剂的达峰时间明显慢于单方黄芩苷。李成洪[2]等以血清一氧化氮变化为药理效应指标,研究了中药复方制剂禽病康在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时间标本存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禽病康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口服后吸收较快,分布也快,而消除较慢,体内存留时间长,药效维持时间长。宋丽

不同的他汀类调脂药物各有特色

不同的他汀类调脂药物各有特色 他汀分为天然他汀(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他汀(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天然他汀是从生物中提取得到的,如美伐他汀可以从橘青霉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因而也叫做生物他汀。相应的,完全人工合成的他汀则被称为化学他汀。目前,主要认为,化学他汀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服用以后,需要肝脏分泌羧基脂酶对其激活以后,才能抑制肝脏合成脂类物质。酶解过程会产生化学性肝损伤;而天然他汀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不需要酶解,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发生作用。其降脂作用比化学他汀强,也不存在个提差异。 阿托伐他汀为人工合成药物,比天然微生物发酵、半合成的他汀类药物好,患者使用时,很小的起始剂量就可有很好的降脂效果。从表中可见国内阿托伐他汀是降脂力度最大的药物;其次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降脂的力度均较前两种弱,但是后几种降脂药物增大剂量后可增加降脂的疗效。我们都很熟悉多数降脂药物是需要在夜间睡前服用的,但是阿托伐他汀由于其半衰期较长,可以在早晨服用。另一个独特之处是肾功能受损时可选用阿托伐他汀。目前国内阿托伐他汀的商品名是:立普妥、阿乐。 氟伐他汀是第一个完全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其代谢与其他汀类药物不同,氟伐他汀主要通过肝细胞同功酶P450 2cq 代谢,而其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P450 3A4 代谢。一些药物如环孢素A、红霉素、非洛地平、硝基地平、维拉帕米、华法令等药物也主要通过P450 3A4 代谢。氟伐他汀与这些药合用时由于互相没有干扰,不产生不良后果;而其他他汀类药物与这些药合用时则可能增加他汀类药物的浓度,甚至可能导致肌病。另外氟伐他汀无活性代谢物,令其副作用少。同样在肾功能受损时可选用。 普伐他汀,商品名为普拉固、美百乐镇等,睡前服用,是亲水性他汀类降血脂药,是唯一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因此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不容易产生相互作用。普伐他汀通过肝、肾两条途径进行清除,所以肝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通过改变排泄途径而清除。 辛伐他汀,商品名为舒降之等。增加剂量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肌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辛伐他汀可与某些药物产生相互影响,增加不良反应。 洛伐他汀的服用方法是与食物同服,因为食物可增加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最新十调脂药

十调脂药

十二、调脂药 1. 常用调脂药及其代表药物是哪些?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常可并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那么如何合理应用调脂药物,防治高脂血症呢? (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俗称他汀类。这一类药物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显著降低致病作用明显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除调脂作用之外还有稳定粥样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的临床效益,而且副作用较少,主要表现为乏力、肌痛、肝功能损伤、胃肠道轻微不适和皮疹,目前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氟伐他汀(来适可,20~40毫克/天)、洛伐他汀(美降脂,10~80毫克/天)、普伐他汀(普拉固、美百乐镇,10~40毫克/天)、阿托伐汀(立普妥、阿乐,10~80毫克/天)、辛伐他汀(舒降之,5~40毫克/天)等。 (2)烟酸类:烟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主要有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口服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起始剂量为0.1克/次,3次/天增加至1.0克/次,3次/天。该类药物有较明显的副作用,有些患者服药以后常常出现皮肤潮红、瘙痒和胃部不适,故不易耐受,长期服用应注意检查肝功能。目前烟酸类多和其他几类调脂药制成复合制剂,以利用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优势。此类药物主要有阿西莫司(吡莫酸250毫克,1~3次/天)、烟酸、烟酸肌醇酯、戊四烯酯、维生素E烟酸脂(威氏克)等。 (3)纤维酸衍生物:俗称贝特类。该类药物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也有一定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它还可以减少组织胆固醇沉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削弱凝血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和肾功能改变,用药时宜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长期应用尤可能增加胆石症发病率。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常用这类药物的缓释剂,包括非诺贝特(微粒型制剂的商品名为力平之,200毫克/天)、吉非贝齐(缓释剂为900毫克/天)、苯扎贝特(缓释剂的商品名为必降脂,400毫克/天)等。 (4)胆汁酸结合剂:也称作胆酸螯合树脂类,主要是利用其阻断胆酸的吸收,加速肝脏分解胆固醇,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这类药物包括考来烯胺(消胆胺)、地维烯胺、降胆葡胺、考莱替泊(降胆宁)等。 (5)多烯脂肪酸类:亚油酸(益寿宁、脉通、血脂平、延寿宁均为含亚油酸的复方制剂)、月见草油、ω-3脂肪酸(多烯康胶丸为复方制剂)。 另外还有些其他的药物常用调脂治疗,如丙丁酚(普罗布考)、泛硫乙胺(潘特生)、谷甾醇、猪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心脑康、降脂宁、脑心舒、糖酐酯、硫酸软骨素A、藻酸双酯钠、夫拉扎勃(去脂舒)、右旋甲状腺素钠、吡卡酯(血脉宁)、弹性酶。 2. 什么叫“他汀”类调脂药? 他汀类调脂药就是上文所说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调脂药。因为这类调脂药的英文名里都含有“statin”这个词尾,音译过来,就是“他汀”,如atrovastatin,中文名字就是阿托伐他汀,其中一种商品名是立普妥。 他汀类调脂药是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一支主要的生力军,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两种:对无冠心病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以及合并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男性、有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等)进行的治疗称为冠心病一级预防。而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但是没有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者进行的治疗称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可见无论是否患有冠心病,其胆固醇水平的升高都是必须进行治疗的。 胆固醇不能直接溶解于血液中,它们需要和载脂蛋白结合才能溶解。根据和不同的载脂蛋白结合,我们把胆固醇分成乳靡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并不是所有的胆固醇都是致病的胆固醇,有些胆固醇就是要求浓度高一些好,比如高密度脂蛋白,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好胆固醇”,而其他的几种如乳靡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都是不好的胆固醇,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坏胆固醇”。 人体血液里的胆固醇大部分是在肝脏合成的,而不是直接来自食物。而他汀类调脂药一方面可以阻止胆固醇在肝脏内的合成,使得进入到血液里的胆固醇减少;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肝脏清除血液里“坏胆固醇”的能力。这样一来,血液里的胆固醇就有了明显的下降。胆固醇下降了,那么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也就相应减少了。许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脏病患者死亡危险达30%。 另外他汀类药物还有一些调脂作用以外的好处: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舒张功能;抗氧化作用,减少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抗炎作用;使血管内膜变薄,狭窄性病变进展减缓;另外还有一定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些调脂以外的作用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有益的。 目前他汀类调脂药属于处方药物,因为这一类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比如肝功能损伤、肌病等,虽然发生率都很低,但是一定要防患未然,严格地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定期拜访处方医生以了解药物的

调脂药物种类

调脂药物一览 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调脂药物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6类: (1)他汀类, (2)贝特类, (3)烟酸类, (4)树脂类, (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6)其他。 他汀类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类调脂药物,大家比较熟悉,在此不作详细介绍,针对另外5类调脂药物以及各类降脂药的联合应用做一概述,供大家参考。 1 贝特类 贝特类亦称苯氧芳酸类药物,此类药物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α(PPARα),通过基因调控,增加血中apoAⅠ、apoAⅡ、脂蛋白脂酶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使得血液中乳糜微粒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降解加速,降低血液中三酰甘油(TG)水平,进而降低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贝特类药物包括: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和已经淘汰的绿贝丁酯。贝特类药物平均可使总胆固醇(TC)降低6% ~15%, LDL-C 降低5% ~20%, TG降低20% ~50%,HDL-C升高10% ~20%。贝特类还有一定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适用于高TG血症或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C血症。赫尔辛基心脏研究(HHS)、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HDL-C干预实验(VA-HIT)、苯扎贝特心肌梗死预防研究(BIP)、DAIS和糖尿病患者干预预防事件试验(FIELD)等临床试验证实,贝特类药物可以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

进展,减少主要冠状动脉事件。 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和胆石症等,也可引起肝脏血清酶升高和肌病。绝对禁忌证为严重肾病和严重肝病。吉非贝齐虽有明显的调脂疗效,但安全性不如其他贝特类药物。他汀类与贝特类联合应用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目的为使TC、LDL-C和TG的浓度明显降低,HDL-C的浓度明显升高。此种联合用药适用于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异常,尤其在糖尿病和代综合征时伴有的血脂异常。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血脂谱。由于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均有潜在损伤肝功能的可能,并有发生肌炎和肌病的危险,合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多。因此,开始合用时宜都用小剂量,采取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避免血药浓度的显著升高。同时密切监测肌酸激酶(CK)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浓度。对于老年、女性、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慎用他汀类和贝特类联合治疗,并尽量避免与大环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环孢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抑制剂、地尔硫卓、胺碘酮等药物合用。贝特类药物中,吉非贝齐与他汀类合用发生肌病的危险性相对较多,但其他贝特类如非诺贝特与他汀类合用时,发生肌病的危险性较少。 2 烟酸 烟酸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使用的剂量时,有明显的调脂作用。烟酸的降脂作用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和减少肝脏中VLDL合成和分泌有关。已知烟酸增加apoAⅠ和apoA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

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和基本机制,概述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1.简介 近年来,生物技术药物飞速发展,为了正确评价各种生物制品在人体内的疗效及安全性,必须研究生物因子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而与传统的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具有种族特异性、免疫原性和非预期的多向活性等特点,使得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蛋白多肽类药物因其生理活性强、疗效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蛋白质类药物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这类药物蛋白质与内源性的蛋白质结构相似,由共同的氨基酸组成,微量的需要被测定的生物因子及蛋白质存在于大量的内源性蛋白质中。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动学有其特征,吸收方面来看,一般而言,小分子肽的吸收是由被动扩散或载体转运完成的,脂溶性多肽可通过膜脂扩散,高度亲脂性的药物则能通过淋巴系统被吸收;水溶性分子则可通过水合孔和/或细胞间隙扩散,通过内吞或胞饮过程摄取入细胞,还有一些细胞转运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可通过非耗能途径穿过真核细胞的质膜,这些多肽已被成功地用于在细胞内转运比自身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许多倍的大分子物质。由于大多数蛋白多肽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和水溶性的特点,若无主动的转运或消除机制,它们大多保留在细胞间隙。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多肽酶使其失活。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案、体内蛋白结合、种属特异性、内源性物质等对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体内药物动力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选择正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可靠的测定方法至关重要。 2.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2.1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是通过目标蛋白质多肽上标记同位素,从而鉴别目标蛋白质和内源性多肽的方法。所使用的同位素有H3、C14、S32、I125等,I125其因比放射性高、半衰期适宜、标记制备简单而最为常用。标记方法有两种,一是内标法,即把含有同位素的氨基酸加入生长细胞或合成体系,该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可能较小,但由于制备复杂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二是外标法,常用的化学方法如氯胺T或Lodogen法将I125连接于大分子上,其标记的样品比放射性高,制备容易半衰期短,成为现在最常用的生物技术药物标记物。姚文兵等运用同位素示踪法I125标记来研究聚已二醇修饰干扰素а2b的药代动力学,赵宁等用碘标法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都证明了同位素示踪法的灵敏度高,省时省力的特点,特别是对研究基因工程产品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具有与其它方法相比有不可比的优越性。关于标记位点的选择,理论上任何部位均可被标记,但需考虑是否存在标记氨基酸被机体再利用合成新的蛋白质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当然,如果生物技术药物含有非天然氨基酸(如D氨基酸),标记位点的选择就不必再担心这样的问题了。

调脂药物联用方法

调脂药物联用,最新指南这样说! 原创2017-05-15翟晓波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上周,我们发布了一篇题为《调脂药物联用,你做对了吗?》,有读者对文章提出了一下疑问和质疑,今天医学界心血管频道邀请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翟晓波主任药师为大家一一解决疑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编也对上篇文章的不严谨之处向大家致歉! 作者 |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翟晓波主任药师 来源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2017年5月9日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发表了题为《调脂药物联用,你做对了吗?》一文,提出以他汀类为基础,分别联合贝特类、依折麦布、烟酸类、胆酸鳌合剂、普罗布考、n-3脂肪酸、PCSK9抑制剂,可极大地弥补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的不足。然而有读者提

出“目前,未有实验证实调脂药物联用方案较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更能降低心血管风险”、“最新版指南没有提出联用方案,只是强调了中小剂量或者剂量的调整”。 带着读者的疑问,笔者仔细研读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后,对这些问题做一说明。 近20年来,他汀类药物因在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一致显示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已成为防治这类疾病最为重要的药物(I类推荐,A级证据)。 他汀类药物的特点是起始剂量有良好调脂疗效,而剂量增倍,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他汀疗效6%效应)。除积极干预胆固醇外,其他血脂异常是否也需要进行处理,尚缺乏相关临床试验获益的证据,但为了防控ASCVD危险,也应强调非-HDL-C需达到基本目标值。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提出,由于他汀类药物作用肯定、不良反应少、可降低总死亡率,联合调脂方案多由他汀与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调脂药组成。非他汀类药物,只要能降低胆固醇,就能产生临床获益。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用能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不仅获得显著的调脂疗效,而且也能有良好的临床获益。 1.他汀类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 两种药物分别影响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可产生良好协同作用。联合治疗可使血清LDL-C 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再下降18%左右,且不增加他汀的不良反应。 多项临床试验观察到依折麦布与不同种类他汀联用有良好的调脂效果。IMPROVE-IT和SHARP研究分别显示ASCVD极高危患者及CKD患者采用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

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其他类(克林霉素) 2、选药依据: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同时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 3、用药时机:体温超过38.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0%。抗病毒对症治疗未见好转。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3至7天。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口服每日红霉素1-2克或罗红霉素150毫克或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用药3至7天。 克林霉素0.9克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热退后口服3天。头孢呋辛0.5克,每日2次口服,用药3至7天。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其他类(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2、选药依据:患者有病毒感染同时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

3、用药时机:白细胞明显增高、胸部X线改变明显,患者有原发病不能承受轻微感染者,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3至7天。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口服每日红霉素1-2克或罗红霉素150毫克或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用药3至7天。 克林霉素0.9克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热退后口服3天。头孢呋辛0.5克,每日2次口服,用药3至7天。 左氧氟沙星0.3,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2、选药依据:痰、血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3、用药时机:患者有气急加重、痰量增加、脓性痰。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7至14天。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限制使用级)1.5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7至14天。 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每日1次静脉滴注,7至14天。左氧氟沙星0.3,每日2次静脉滴注,用药7至14天。 四、肺炎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16卷第7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16No.72006年4月 ChinaJournalofModernMedicine Apr.2006 收稿日期:2006-01-20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纳米药物药动学研究的动向及成果加以概述。 1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纳米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化学药品的药代 动力学研究没有本质区别,其方法分为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1.1血药浓度法 血药浓度法是药动学研究的经典方法,主要研究纳米药物中有效成分明确者,也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常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层析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放射性同位素法和放射性免疫法等方法进行测定。如张阳德等[1]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的研究。刘炜等[2]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浓度的方法。 1.2 生物效应法 纳米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难以用常 规的血药浓度的方法测定其药代参数。80年代产生 了以药效为指标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的理论和方法。 1.2.1药理效应法药理效应法是以药物的效应强度,包括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目前,该法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纳米中药及其复方,尤其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薛焰等[3]用药理效应法测定药动学,比较了超细粉马钱子和普通粉马钱子的药动学参数。1.2.2微生物指标法其原理主要是含有试验菌株的琼脂平板中抗菌药扩散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与抗菌药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选择适宜的敏感菌株测定体液中抗菌中草药的浓度,然后按照药代动力学原理确定房室模型,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如陈鹏,毛天球等[4]以抑菌效应为指标,测定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药动学参数。 文章编号:1005-8982(2006)07-1028-04 ?综述?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张阳德1,赵志坚1,张浩伟2,张彦琼3 (1.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8;2.美国加州医疗中心, 加利弗尼亚州文图拉CA93003;3.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纳米药物载体在近年研究已取得飞跃的发展。该文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角度综述了纳米药物的吸收、分布和转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 Newdevelopmentofpharmacokineticofnano-drug ZHANGYang-de1,ZHAOZhi-jian1,ZHANGHao-wei2,ZHANGYan-qiong3 (1.NationalHepatobiliary&EntericSurgeryResearchCenter,MinistryofHealth,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2.MedicalCenterofCalifornia,CaliforniaCA93003,USA;3.Biomedicaland EngineeringInstitute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 Abstract:Theresearchofnano-drug-loadedcarrierhasmadefastprogressaspotentialdrugdeliverysystems.Fromthepointofpharmacokinetic,thispaperreviewsthepresentstateoftheabsorpation,distributionandinvertionofnano-drugs. Keywords:nano-drug;pharmacokinetic

常用调脂药物的治疗

常用调脂药物的治疗 1、调脂的治疗以控制_____作为首要目标. (单项选择)C A:总胆固醇水平 B:甘油三酯水平 C:LDL-C水平 D:HDL-C水平 2、能降低LDL-C并促使黄色瘤消退的药物是:(单项选择)D A:阿托伐他汀 B:非诺贝特 C:依折麦布 D:普罗布考 3、能分别抑制胆固醇合成和吸收的药物联合用药是:(单项选择)C A: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 B:瑞舒伐他汀/考来维仑 C:普伐他汀/依折麦布D:洛伐他汀/阿昔莫司 4、初次服用调脂药物者应在几周内复查血脂、肝功能和肌酸激酶. (单项选择)B A:3 B:6 C:9 D:12 5、下列哪种情况不是调脂药物的疗效:(单项选择)D A: 降低过高甘油三酯水平 B:降低过高总胆固醇水平 C:降低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D: 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6、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单项选择)B A:嗜睡与呕吐 B:肝功能异常与肌肉损害 C:皮疹与光敏反应 D:便秘与低血糖 7、对于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者,可选用的药品是:(单项选择)C A:依折麦布 B:普罗布考 C:吉非贝齐 D:考来烯胺 8、下列何种情况属于他汀类药物高强度剂量治疗:(单项选择)A A:阿托伐他汀40mg/每天 B:普伐他汀40mg/每天 C:氟伐他汀

40mg/每天D:洛伐他汀40mg/每天 9、对于ASCVD患者的LDL-C的目标值为(单项选择)D A:小于4.1 B:小于3.4 C:小于2.6 D:小于1.8 10、他汀治疗开始后在规定时间复查肝功能,当AST或ALT超过_____倍正常上限值时(单项选择)C A:1 B:2 C:3 D:4 儿科疾病常用非处方药应用指南 1、小儿毛发欠泽,枕秃,多汗,方颅鸡胸,夜惊或夜啼,烦躁不安,请从以下非处方药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药物(单项选择)A A.阿胶牡蛎口服液 B.夜宁丸 C.小儿腹泻贴 D.小儿清脾 丸 E.小儿秘通口服液 2、下列属于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液)的注意事项的是(多项选择)ABCDE A.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B.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 药。 C.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D.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E.糖尿病患儿、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下列不属于小儿咳喘灵颗粒的药物组成是(单项选择)D A.麻黄 B.金银花 C.苦杏仁 D.甘草流浸膏 4、小儿解表颗粒的功能主治是(单项选择)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9汇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

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sd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技术 徐兵斌2010515010 1摘要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简称TDDs)是药剂学中的一个新型领域,它在新技术、新剂型、新工艺中处于前沿的位置。现代药物经皮传递的概念、内涵、技术和应用范围已经远远地突破了传统的内容。“经皮传递”技术的进步反映了“经皮肤局部”将药物输入体内的最新成就,它可以应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和皮肤局部疾病,有比其他剂型更加安全、有效、稳定和患者依从性好的特优点。现对经皮给药系统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予以综述。 2关键词透皮吸收方法经皮给药系统新型促渗技术 3前言经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皮肤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途径。经皮给药行为主要包括药物释放、穿透和吸收,并直接受药物的理化性质、透皮给药系统和皮肤的影响。当前TDDS主要用于各种长期性和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精神病、过敏性疾病、长期性胃肠疾病等,随着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工艺材料设备的配合,TDDs将会更好地满足治疗的需求。随着经皮给药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对促渗机制的研究向分子水平迈进;实验方法更多更精密;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促渗剂及促渗方法的研究开发更广更深,这就使得更多更好的经皮给药制剂被开发出来。4主体 4.1经皮给药系统严重挑战①.早期的透皮吸收的贴剂主要是“易于传递和吸收”的药物,分子量大多在400道尔顿以下,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起到开拓作用,如今,“难于传递和吸收”的药物(如难溶型药、多肽类生物药等)正是透皮吸收技术面临的严重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打开亲水性药物的经皮传递通道。 ②.大量研究和开发压敏胶整体型的贴剂。它不仅限于全身作用的透皮系统,而且已经显示了对表皮及其下的病灶靶向治疗的优越性。从中药透皮贴剂的工艺和技术特点来看,开发整体贴剂是剂型改革的最优选择。 ③.开发新的物理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生物利用度,如离子导入、大流量输入药物的电子促进药物传递和直接跨越角质的微造微针给药等。使一些过去认为经皮给药难以实行的多肽类、蛋白质类和一些基因或疫苗的传递成为可能,为经皮传递技术展现了美好前景。 ④.联合使用新的技术、新的装置或化学促进剂,使其发挥提高经皮给药效率的良好作用。

2019继续医学教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题库答案

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A、链霉素 ()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与呋塞米合用的 原因是() A、呋塞米增加其耳毒性 对尚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进行() A、预防性治疗 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 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 对于实施隧道式血管导管或药盒置入术 的患者,建议() A、不推荐预防用药 对于实施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高危患 者,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次 A、1 关于白喉抗毒素说法正确的是()A、青霉素不可代替白喉抗毒素 关于脓胸的治疗原则,叙述有误的是()A、慢性脓胸患者可口服给药,若无好转可静脉给药 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原则,叙述有误的是()A、重症患者选用口服药,若临床表现无显著改善可肌肉注射 关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儿童群体中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大于6月龄儿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与成人相仿 关于头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A、不推荐头孢西丁用于<6个月的婴儿 经验治疗动物咬伤,宜选药物为()A、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 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即()而定 A、药敏试验结果 可诱发红斑狼疮的抗真菌药物是()A、灰黄霉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家庭的儿童,可 预防性给予下列哪种抗菌药物 A、利福平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的病原体为 () A、产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疗程通常较长,需 要考虑患者的免疫状态、感染病原菌和 药物种类,一般在()周或以上 A、6~12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 霉素等,应()给药 A、一日多次 实施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建议预防 性使用()类抗菌药物1次 A、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时,应注意抗生素相关腹泻 和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如有可疑应及时 停药 A、克林霉素 鼠咬伤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可选药 物() A、多西环素 四环素用于()A、斑疹伤寒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不包括()A、多重耐药定植菌或携带状态,不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 原因不包括() A、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减少 下列关于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叙述错 误的是() A、青霉素钾盐应快速静脉注射 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是()A、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可作为预防用药 下列关于吸入炭疽的治疗说法错误的是 () A、宜选磺胺类治疗 下列关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说法错 误的是() A、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 下列关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说法错 误的是() A、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 下列属于引起细菌性眼内炎的革兰阴性 杆菌是() A、铜绿假单胞菌及肠杆菌科细菌 医疗机构应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项目不包括()A、Ⅱ、Ⅲ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 以下对于抗菌药物给药剂量的认识,错误的是()A、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应应用可耐受的最大剂量 以下哪类手术Ⅱ、Ⅲ类切口可能含有革A、结肠、直肠、阑尾手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