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3全球气候变化——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13全球气候变化——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13全球气候变化——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13全球气候变化——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

2.提出问题: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

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3.学生回答:全球气候变暖。

4.教师讲述: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

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 ℃,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

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

2004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世界最高峰珠峰雪面高程出现持续下降,世界上海拔最低之一的岛国图瓦卢却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灭顶之灾”,造成两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不仅这几个地区,近年来气温升高,全球气候都有变暖的趋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题:全球气候变化。

[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

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就是针对气候变暖而制定的全球性文件。我们对气候变化感觉不明显,因为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课前请同学们向自己的家长或熟悉的老年人作了一些调查,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从前河里的水在冬季结冰很厚,而现在冬季结冰较薄。这就说明现在比过去气温升高了。

其实地球上的气候从古到今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变化。

根据气候变化的时间跨度,我们可以分为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以及近一百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课堂活动)

1.展示图文资料: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衡量气侯的指标有两个——气温和降水,因此气侯变化实际上就是指一个特定的区域或全球长期的气温、降水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当中的指标主要表现为随温度的高低波动出现的冷暖变化、随降水的多少出现的干湿变化等等。因此气侯的变化其实就是干湿、冷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时间跨度往往很大,周期很长,可以追溯到至今上万年至几十亿年前,包含时间尺度为千年、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气候变化。由于气侯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我们很难身临其境去感受它,因此只能通过科学家提供的数据和表格来从中找到证据。

这个表格展示了在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当中,由于地壳运动等其它原因对气侯变化的影响。表格当中展现了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的三次大冰期:第一次出现在震旦纪;第二次出现在古生代,是指古生代当中世界性的湿润气侯,但是此时却是气温比较低的时候的第二次大冰期;第三个是距现在最近的时候,即新生代的第四纪大冰期。

所谓大冰期,就是指气侯寒冷而且冰盖的厚度及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期。在两个大冰期之间气侯变得比较温暖,我们称之为间冰期或温暖时期。

2.读图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当中讲述的知识,读下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幅图所展现的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横坐标是指距今的年代,纵坐标是气温变化数值;图当中通过红线和蓝线表示的就是冷暖和干湿的变化。

通过这幅图,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3.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4.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总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看到,20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

期长短不一。

(过渡)

接下来我们看看近一万年以来,即历史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的气候变化状况是怎样的。(自主学习)

从上图中看出,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500年期间,欧洲的气温比现在大约要高3至4度,北半球极地地区冰盖曾经消失,而且海平面比现在高出了大约75厘米,热带和亚热带的范围曾经扩展到英格兰等地区;而从公元15世纪以来到现在,这段期间气温却比现在低了大约1到2度,并且出现在14到17世纪的欧洲小冰期使传统的农作物频繁地绝收,这就是表示这一时期的寒冷状况。

那么我国在此期间出现什么样的气侯变化呢?我们发现,从公元前5000年以来,我国的气候出现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变化:

(过渡)

那么最近的一百多年的气候变化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读图活动)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哪些时段,全球气温有明显的上升?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什么?

2.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4.参考答案:(1)图中可看出,近百年来,气温有三个明显上升的时段:第一个时段是从1860

到1880年期间;第二个时段是从1910到1940年期间;最后一个时段就是从1950年到现在。(2)近百年来,全球的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波动上升。

5.教师强调:从这个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

球平均状况而言的,但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地区的气温都在上升。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不明显,甚至下降。

6.展示资料: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精品资料:8.小书包(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学习汉字中去。本设计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用联想、比较、拆分、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设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正确发音:神气、转笔刀。 2.巩固对学习用品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

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①观察“书”字,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②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 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 ③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课题: Unit One My classroom第一课时导学稿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What's in the classroom? A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 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3( 能听懂并能按照指令做事情。 教学重点: 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教学难点: 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 2( 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 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A,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4(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Warm-up / Revision)

1( 教师播放第一册Recycle 1单元中得"Chant and find"部分,学生跟着录 音一起说。 2( 教师出示与chant内容相符的图片,问:"What's in the picture?"让学生 进行回答。Picture一词由这里引出。 3( 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 pen 等单词。 4( 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5( 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 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把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a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2( 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学过),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3( 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classroom的内容,教读classroom 4( 让学生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2遍。,Unit 1 Let's learn/A, 5( 让学生看着课件的画面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在看了两遍课件 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学生不见得都能回答出来,能说出部分即 可。教师可针对学生回答的不同程度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完整的回答出来。如有困难,可再看一遍本部分的教学课件。 What's in the classroom?

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图等有关图表资料,认识全球 气候变化的事实。 2.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水循环、农业等 * 。 3.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树立合作意识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 。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 。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播放视频 从北半球的哥本哈根到南半球的德班,从西半球的坎昆到东半 球的巴黎,云集各国首脑,聚焦全球目光,关注一个问题,全球气候变化。 那么,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表现?对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我 们如何应对?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活动】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学案,按照要求,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 完成了知识的准备,让我们穿越时间,去探知全球气候变化的历程。 请大家完成活动二。 活动三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这幅图同学们能看懂么? 懂,那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不懂,那我们一起来研究怎么读这一副图~ 活动四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活动五 是谁?让北极熊哥哥如此忧郁? 是谁?让乞力马扎罗山的帽子不翼而飞? 又是谁?让马尔代夫阵地不保,眼看着就要香消玉殒? 不仅仅是马尔代夫,世界各地的阵地都保不住了。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深刻而广泛 * 着人类,下面,我们将走进非洲的肯尼亚,看一看气候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接下来,我们要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请同学们拿好笔,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记录下气候变化带来 * 。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快速记录,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得最多!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书包公开课教案

小书包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2.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快乐地学习吧。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多种方法识字(教学重点) 师:你们见过“书”这个字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生: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它:“书包”的“书”。师:你的方法简单而实用,很好。还谁有好办法? 生:我用想象的方法记住这个字。你看横折和横折钩像两本书放一起,竖就像铅笔,点就是橡皮,一边看书一边写字。 师:用想象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品与笔画联系起来,这个方法真不错!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横折,加横折钩,加竖,加点就是“书”。生:还可以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师:看到你们都有好办法,我也想把我的方法和你们分享,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师:那么你们可要听好了!我是根据一句话来记这个字的。有一个叫高尔基的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看,横折和横折钩这两个笔画组成了阶梯。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就一定会到达顶点的。 师:一句话也能帮助我们记住生字,所以我们在识记生字的时候要多动脑筋。选择记得快,记得牢的方法来记住生字。 ②观察“包”字,结合实物,形象记忆。书包就是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③说一说记住这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1.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替我们保管学习用品,为我们学习提供帮助。小朋友们,你们的书包里都有哪些宝贝呢? 练习说话:我的小书包里有———有----,还有--------。 1. 今天小书包里的文具们想和大家交朋友,大家欢迎吗? 2. 下面就请大家把已经认识的字,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最新人教版英语必修一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Module I Unit 1 Friendship Teaching Plan I. Teaching aims: 1. Ability Goals: ① Listening: gain useful information and clear views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 ② Speaking: express one’s attitude or views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in appropriate words. ③ Reading: let Ss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④ Writing: write a letter about how to make friends 2. Knowledge Goals: ① 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 ip; how to BE friends; how to gain friendship ②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so do I / neither do I I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All right Yes,but… ③ to get the Ss to master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④ vocabulary and phrases: upset, calm, concern, careless, loose, cheat, list, share, German, series, outdoors, crazy, purpos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trust, suffer, teenager, advice, quiz, editor, communicate, situation,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walk the dog,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so as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with, join in, be upset about, for once 3. Emotion Goals: ① To aris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② To encourage Ss to take part in the act ivities and make Ss confident; ③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小书包》优质教案

《小书包》优质教案 《小书包》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 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 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 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①观察“书”字,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②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 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 ③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中的六个词语。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再多读几遍。

去年的树名师优秀教案

去年的树名师优秀教案 [ 教学目标] 1.认识 1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 课时安排] 1 课时。 [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板书课题),作者是上个世纪英年早逝的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让我们打开书,轻声读一读,读后说说你的收获。 2.学生自由读文。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指名学生交流。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吗?出示: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 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它四处寻访,它问了、和.知道一。于是,鸟儿——。 [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一谈初读后的收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帮助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本文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内容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学生稍加整理语言,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 二、精读课文,潜心对话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 “对话”来展开故事 情节的。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儿次? 大树 树根 小鸟 门先生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了解全球气候处在波动变化中。 2. 通过历史时期及近代气候的变化趋势,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并预测其可能的影响。 3. 联系实际提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过程与方法:带着疑问,学生结合课本图文资料、自己的知识储备及多种途径获取的资料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 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对环境产生主人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气候变化的对策。 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怎样使学生理解并认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豫”这个字念什么?你认为它跟那种动物相联系?一一说文 解字中它的一种解释是“牵象之地”而豫恰恰指我国的一个省区一一河南。这里现在有没有大象?没有!河南出土的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象这个字。夏商时期,这里确实有大象的分布。看《不同时期中国野象最北界分布图》,商周、 春秋、唐、宋、现代野象最北界的分布,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请同学说。这就是全球气候变化。也就是我们课本上这个图。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商周到清末,气温在波动,但总体是下降的。 v r■■ ir ■■■ ■ ■ F T■■■r ■■ ■ ■ ■ ■ ■ ? 挪威雪线海拨高度t米} 中气温距平变化广C } 公元前公死后

环节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师】展示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的图,学生辨认这反映了哪种影响。 (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干旱、中纬度气温升高农作物增产;第二组为干旱、高温、暴雪、洪涝、飓风,看完后用一个词总结这是哪种影响;第三组是海平面上升7米的景观、后天剧照、水资源短缺) 【生】看图,思考,回答。 【师】你认为全球气候变暖还有哪些影响? 【生】一分钟独立思考,请至少8位同学回答。 【师】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小结。 环节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师】板书“影响”这个问题产生如此多的影响,我们自然要去解决它。所以要寻找原因。请一位预习的很好的学生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但是,斯科特普鲁伊特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不同意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是个“坏协议” ”,看《巴黎协定》相关内容。学校难道教错了? 【师】争论是科学的生命,没有争论的科学是死亡的科学,是无法向前发展的。 【生】 1. 二氧化碳增多以外,地球增温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2. 你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活动过程: 2分钟自主思考一5分钟讨论一发言 【师】在活动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 能力),然后看比较流行的其他的说法及网友的观点

《小书包》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5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8《小书包》人教(部编版) 8小书包 导学案设计 1.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认识“勹、亻、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字。

6.认识偏旁:“”“亻。

,多次书空,再练习。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8《小书包》人教部编版(2课时) 8.小书包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 11 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书、包”等8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书、本”2个生字。 2.正确认读课文中的6个词语。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苹果形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出课题。 1.引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 (1)小小身子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嘴巴尖尖会写算,只见短来不见长。(铅笔) (2)一间小小理发店,瘦长顾客进里面,只用身子转几圈,脑袋理得光又尖。(转笔刀) (3)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2.课件出示图片:笔袋、尺子、课本、作业本,认识学习用品及它们的名称。 3.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书包里)课件相机出示课题及书包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第8课《小书包》,齐读课题。教师一边板书课文题目,学生一边书空练习。 4.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①观察“书”字,“书”字的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竖和一点。编小口诀识记“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②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句、勺、匀) ③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④用“书包”说一句话。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温室气体的来源: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二氧化碳等) ●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二氧化碳和甲烷)●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甲烷) ●废弃物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目标 一、策略和目标的选择 温室效应具有很强的滞后特性。在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UNIPCC将各种假设条件组合成四种方案,然后对各方案下的GHG排放量及21世纪的地球温度变化作了预测:方案1:按目前GHG增长速度排放,不作任何控制。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3。方案2:停止砍伐森林、用天然气代替煤和采取能源保护措施。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2。方案3:逐步实施日益严格的削减GHG排放量措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1。方案4:与方案3内容相同,只是比它削减和取代的程度更高而已。结果气候变暖趋势将最终趋于稳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些变化的地区分布方面。对于方案1而言,不同纬度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都有所不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和地中海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国际上在制定这些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各项因素:一是气候变暖在全国或地区间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效益;二是各国对GHG的排放量负有不同的责任,如1988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5.34t、2.20t、0.56t、0.20t;三是直接削减排放量与采取适应性的预防投资这两种策略,其相对费用和效益的国家间分布不尽相同,应对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的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四是由于行动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长期的,变化与结果之间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策略的选择要考虑风险因素。 要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必须首先对减缓气候变暖的相对费用和效益作出估计。一般而言,防止气候变暖的费用随着GHG削减量的提高和削减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可接受的变暖水平可以通过比较费用与效益的方法,将现在做出的牺牲同未来获得的效益相权衡来确定。 对于是否采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科学家们大致提出三种策略:第一种策略主张“等着瞧”,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有许多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证据,那么现在采取行动可能是徒劳的。尽管现在什么也不做的策略似乎更应受到谴责,但它可能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必须做出的决策会因信息更完备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可是,什么也不做会增强损害性变暖效应,决策迟延可能会造成代价更高的损失。第二种策略主张执行稳妥的预防性策略,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降低将来采取措施的费用。第三种策略主张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稳定或降低GHG总排放量,当然这比前两种办法费用都高。从对控制GHG排放的费用效益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每一种策略和第三种策略都不足取,只有第二种策略比较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承受力较小但又可能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多年谈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终于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00年使发达国家的GHG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上。1997年第二次公约缔约国会议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候,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GHG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发展中国家的GHG排放目前尚不受限制。 二、需要采取的行动(略) 为招待稳妥的预防性策略和目标方案,需要加强信息收集和科学研究,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三、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提到的及一些国家采用的控制全球气候变化

名师教案获奖教案优秀教案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程蕊兰2013 年3 月13 日备课内容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 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 思维过程上

教学用具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 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 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 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 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 同学帮助解释。 4、指导书写。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

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往高处飞伤口裂开 心里害怕

高一上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教学设计

庆云县实验小学语文教案 年级一学科语文课题8、小书包课型新授主备人刘璐执教人邢俊香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认识三个偏旁:包字头,单人旁“亻”,竹字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 点认字和写字。 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板书设计 小书包 铅笔橡皮尺子作业本转笔刀课本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的小书包里都有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我们的小书包?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书写课题:小书包。我们去书包里看一看都有什么。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ūbāo chǐzuòyèběn bǐdāo kèzǎo xiào 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 1.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 2.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 3.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4.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一)我们的小书包(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1、谁来看一看你们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2、学生拿出来给老师看。 3、老师板书: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 (二)我们的小书包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句话?(4句话)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4个句号) 3、同学们齐读第一句话 (1)书包里,什么东西真不少呀?(宝贝) (2)你的宝贝是什么呢?我们继续看课文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句话,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你的宝贝是什么呢?(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2)你的宝贝听话吗?我们继续看课文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句话,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知识梳理】 1、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2.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1.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2.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不仅仅指二氧化碳,另外还有水汽、臭氧、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3.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直击高考】: (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图7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 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大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一:名师案例《桥》优秀教学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桥》是一篇小小说,本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 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他用自己的血肉之 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 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 内涵。 这篇文章展现了小说的一些表达特点:1.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除了小说体裁体现的这些特点以外,课文还重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高尚的品质,在这里既可以进行一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习作方法的指导,学 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在 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多读感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既感受小说的以上表达特点,同时感悟人 物高尚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村支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学习作者通过 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 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通过对比 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领悟环境 描写的衬托作用。 3.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