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明确学习目标:

(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

二、合作探究,自主研修:

问题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学生实验:打开收音机开关,调到没台的位置,用一节旧电池和一根导线,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的接触,我们会听到收音机里“咔咔”的声音。实验说明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在以上实验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本插图,交流发射过程,找出不同的看法及疑难点,先由学生表述,再由教师纠正。

信号发射: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再由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由天线把载有音频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信号的接收:先由天线接收在空中传播的各种电磁波,再由调谐器选出载有声音信号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送到耳机,耳机将音频信号取出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的声音了。

联系实际,学生归纳:信号的发射是由电台完成的,信号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完成的。(进一步理解课本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图)

问题2: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稍稍谈一谈它与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区别。

b.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述:电视信号分为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发

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

问题3: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

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不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1、小组合作,讨论自学中不明白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疑问作出讲解。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以下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

1、请简单描述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请描述电视的工作过程

3、你知道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吗?

4、阅读课本“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并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的插孔,用线连起来.

5、我们天天看电视,你们想过没有,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并说出你的看法.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1.关于移动电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移动电话中的声音信号是靠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的

B.移动电话中的声音信号是靠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

C.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合,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D.移动电话间的通话要靠基地台转接

2.从广播电台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 ( )

A.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磁波

B.随声音变化的低频电磁波

C.经声音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

D.经图像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

3.用收音机收听无线电广播时,收音机中承担选台工作的是 ( )

A.接收天线 B.调谐器 C.检波器 D.扬声器

4.调制器的作用是 ( )

A.把声音信号变为电信号

B.能接收电磁波

C.能制造电磁波

D.把电信号加到高频振荡电流卜

5.收音机“收音”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调谐——检波——接收天线——喇叭

B.调谐——接收天线——检波——喇叭

C.接收天线——调谐——检波——喇叭

D.接收天线——检波——调谐——喇叭

6.日光灯启动时,在旁边的半导体收音机中会听到“喀喀”声音,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日光灯启动器相当于电台,收音机是接收装置

B.日光灯启动时向外发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后发出“喀喀”声

C.日光灯启动时,电路中电流迅速变化在周围产生电磁波

D.收音机是一个电台,日光灯启动器是接收装置

7.下列关于广播、电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射电磁波要有振荡器、话筒、调谐器和天线

B.接收电磁波需要有天线、调谐器、检波器和耳机

C.用电磁波不能传送图像

D.收音机、电唱机、电视机都是接收电磁波的接机

8.电磁波接收时,调谐器的作用是 ( )

A.产生高频振荡电流

B.发射电磁波信号

C.接收电磁波信号

D.选择需要的电磁波

9.下列关于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电磁波的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B.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跟光速相等

C.无线电广播用的是长波和微波

D.频率大的电磁波其波长较小

六、课后拓展延伸:

1、我们看电视节目,其信息是通过波传递的,电视机与其它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联,其外壳上的散热窗是为了防止电流的效应造成的危害。

2、电视机换台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的发射频率

B、电视机的接收频率

C、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总结一下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信息发射、传递、接收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参考教案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郏县第一实验中学王晓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致新 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 (波速=波长×频率。c=λf)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

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二、分组自学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3、移动电话 三、重点突破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板书] [生甲](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生乙]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生丙]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生丁]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生戊]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生己]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生庚]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生辛]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差不多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得力量,它得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得潜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进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得进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得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进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得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得协同进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得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进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进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进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得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得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得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得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歪,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得业务进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得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如此中国联通得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得强劲竞争.两者得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得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公开课教案】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学生回答:(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2)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多媒体播放图片) 教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电磁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

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同学们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探究点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学生看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探究点三移动电话 活动:1: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始于80年代。1987年11月,中国首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在广州投入商用,爱立信为供应商,在网用户150人。网络总投资为3730万元,其中引进设备900万美元。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代移动电话。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引入竞争、促进发展也成为放在电信改革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1993)178号文件,同意组建中国联通公司。从此,电信业进入了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全新阶段。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 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放。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10 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

关于3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分析(有用)

1、引言 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几乎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移动台把其电子序列号(ESN)和网络分配的移动台识别号(MIN)以明文方式传送至网络,若二者相符,即可实现用户的接入,结果造成大量的克隆手机,使用户和运营商深受其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主要有基于时分多址(TDMA)的GSM系统、DAMPS 系统及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CDMAone系统,这两类系统的安全机制的实现虽然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私钥密码体制,采用共享秘密数据(私钥)的安全协议,来实现对接入用户的认证和数据信息的保密,因而在身份认证及加密算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2G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继承了2G系统安全的优点,同时针对3G系统的新特性,定义了更加完善的安全特征与鉴权服务。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除了能够提供传统的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外,还应当能支持电子商务、电子支付、股票交易、互联网业务等,个人智能终端将获得广泛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最终会演变成开放式的网络,能向用户提供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网络的开放性以及无线传输的特性,使安全问题将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 2、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 安全威胁产生的原因来自于网络协议和系统的弱点,攻击者可以利用网络协议和系统的弱点非授权访问和处理敏感数据,或是干扰、滥用网络服务,对用户和网络资源造成损失。按照攻击的物理位置,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可以分为无线链路的威胁、对服务网络的威胁和对移动终端的威胁。主要威胁方式有以下几种: (1)窃听,即在无线链路或服务网内窃听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及控制数据; (2)伪装,即伪装成网络单元截取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及控制数据,伪终端欺骗网络获取服务; (3)流量分析,即主动或被动流量分析以获取信息的时间、速率、长度、来源及目的地; (4)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即修改、插入、重放、删除用户数据或信令数据以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5)拒绝服务,即在物理上或协议上干扰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及控制数据在无线链路上的正确传输,以实现拒绝服务攻击; (6)否认,即用户否认业务费用、业务数据来源及发送或接收到的其他用户的数据,网络单元否认提供的网络服务;

2017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公告

2017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公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移动)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1999年9月8日挂牌成立。安徽移动下辖16个市分公司、63个县级分公司及1 个全资子公司,拥有各类员工15700余人。 安徽移动省公司承担着贯彻执行集团公司有关信息通信的方针政策和业务规定,制定并组织实施全省信息通信发展计划,管理全省信息通信建设、运行维护、业务经营及企业内部人力、党群等综合管理任务;同时负责管理下属市县分公司及子公司。 安徽移动自成立以来,运营收入、客户和网络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公司实现运营收入210.6亿元,移动电话用户超过3000万户,建成2G/3G/4G基站总数近10万个,其中4G网络已全面覆盖全省城乡、交通干线以及3A级以上风景区,有线光纤宽带网络覆盖超过1400万家庭和98%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成为区域主导通信运营企业。“十二五“期间,累计上缴中央和地方税收超130亿元。 安徽移动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助推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安徽信息化水平,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此外,公司还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弘扬社会正气、关怀弱势群体、保护生态环境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安徽移动近年来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外商投资企业”、“全国通信行业用户满意企业”、国家级“诚信维权单位”、“全国履行社会责任贡献突出奖”、“全省外商投资经济效益先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好企业”、“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安徽移动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弘扬“正直包容坚韧致远求是图新协作争先”的工作文化,坚持以人为本,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展示才华的环境,不断拓宽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努力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为建设美好安徽、全面提升安徽信息化水平,迎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诚邀社会各界英才及优秀学子加盟,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明天! 公司名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岗位需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练习题及答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练 习题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广播、电视和移动 一、填空题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是:在广播电台话筒把播音员的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是: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________.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________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________从中取出来,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转换成________,我们就听到广播了. 2.电视中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________,发射机把________加载到________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________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内的电路把________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________. 3.移动电话靠空间的________来传递声音信息.当你讲话的时候,它用 ________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________,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4.音频信号是由________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________的频率相同,在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视频信号是由________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射频电流的频率________,发射能力 ________. 5.我国电视频道6频道的频率范围是167 MHz到175 MHz,这个频道的波长范围是_____m到________m. 二、选择题 6.(多选)课外活动时,几位同学在一起谈论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他们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向外发射电磁波 B.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 C.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D.电磁波的发射要通过天线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经典案例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一、移动通信运营业迅猛发展 我国通信运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经过5年的努力,电信运营业的发展模式已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通信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技术水平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起步,国内用户数以年均30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目前已达到6000多万户,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1月-4月,全国新增电话用户3452.9万户,总数达4.55亿户,其中固话用户达2.2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6亿户。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48.4%,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9%。 图1 1995年—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1987年我国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至今的16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7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多户;而10年之后的1997年8月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1000万户;此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在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了1亿户,并于同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2亿户。截止到200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26亿户,普及率为16.2%。

图2 1996年—2002年全国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 目前,我国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祖国内地的所有地(市)和99%以上的县(市)。我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而且0.33%的掉线率使得我国的GSM网络质量也已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我国GSM用户占全球总用户的1/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成为GSM网络大国。1998年以来,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平均每年以接近6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合计2.7亿户。 图3 1998年—2002年移动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亿元人民币) 2002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45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4.4%,5年平均增长达20.1%,收入规模是1997年的2.5倍。其中,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47%,成为第一支柱业务;全国移动电话本地通话量占本地话务总量的89.3%,明显分流了固话业务;移动长话占长话总时长的27.9%。

--当前移动通信的安全隐患和解决方法

当前移动通信的安全隐患和解决方法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移动无线通信产业在历次的技术变革中,都准确把握了技术方向,在适当的时机引入了适当的技术,保证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在未来的20年里,移动/无线技术还将向何处发展,我们面临哪些机遇呢?我们又面临哪些挑战性的问题呢? 当前,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固定和移动宽带化的发展趋势,通信网络和业务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提供的业务将从以传统的话音业务为主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二是通信的主体将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安全性问题是移动无线通信难解的心结。关于移动无线通信安全问题,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切身体会,比如说手机病毒、流氓软件、间谍软件、手机隐私保护、垃圾信息、电话骚扰等等,这些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引起了生产商与运营商的强烈关注。 移动通信设备 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领域,与电脑遭受的威胁相比,移动通信设备面临的安全威胁可谓小巫见大巫。然而,最近几年,针对移动通信设备的恶意软件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以非移动设备为攻击目标的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可通过邮件和信息附件、下载应用程序以及蓝牙等方式传播。与此同时,网络钓鱼诈骗垃圾邮件和移动间谍软件也开始将魔掌伸向移动通信设备。而黑客们也在通过一种新型社交网络,采用一些狡猾的伎俩诱使用户安装这类恶意软件。 如今,越来越多的员工带着某种智能电话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去上班,无论黑莓、iPhone还是其他的智能移动终端开始涌入工作场所:从智能电话、VoIP系统、闪存棒到虚拟网络世界,不一而足。作为公司,他们不愿意将公司的机密和信息让员工带着外出和泄密,作为员工,个人也不愿意将个人的隐私数

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简介

企业logo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介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 中国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目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公司。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客户品牌。 中国移动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做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战略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致力于实现企业在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相关方不断创造丰富价值,实现和谐发展。 目前,中国移动的基站总数超过50万个,客户总数超过5亿户。中国移动连续六年在国资委考核中获得最高级别——A级,并获国资委授予的“业绩优秀企业”称号。连续10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77位,品牌价值不断上升,连续四年进入《金融时报》全球最强势品牌排名。上市公司连续二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是中国内地唯一入选的企业。 中国移动是联合国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正式成员,认可并努力遵守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并加入该组织倡导的“关注气候变化”(Caring For Climate)行动。目前,中国移动已成为气候(Climate Group)成员,努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获评“最具公益心的中国企业”等称号。 公司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是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上海地区的移动电话(网号134-139,150,157-159,188)、IP电话、互联网接入业务及相关的信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业务。 目前,上海公司客户规模达到1375万户,全年通话时长、净增话务量市场份额、运营收入等指标均在大都市成熟市场上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企业的全业务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②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②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1G,2G,3G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的演进

1G,2G,3G移动通信系统安全的演进 Abstract 移动通信一直是大家很关注的话题,从最初的1G系统发展到现在的3G系统,从中我们能够很清楚看到系统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随着网络业务的不断增多,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越来越敏感,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人数的不断增多,移动通信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将重点放在1G系统到3G安全性能的演进上面,观察系统是从哪些方面一步一步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得出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1.引言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64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900年马可尼等人利用电磁波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取得了成功,从此世界进入了无线电通信的新时代。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之后,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起来,尤其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没有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在移动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区制、蜂窝组网的理论,它为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开辟了道路。 而本文所研究的正是基于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小区制、蜂窝组网理论所实现的系统的安全。这里所提出的系统一共分为三代,分别为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以及现在很热门的3G。通过对一代一代通信系统安全的研究,可以看到移动通信系统过程的演进和技术的发展,也能够看到当前运用到2G、3G当中的安全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移动通信安全技术的总结,能够清楚的明白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所面临安全上的新挑战和新发展。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和频率复用等关键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常规移动通信系统所面临的频谱利用率低、容量小及业务服务差等问题,但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仍然还是一个模拟系统,所以还存在着同频干扰和互调干扰、系统保密性差及提供的业务种类比较单一等局限。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代表是美国的AMPS移动电话业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根本上的技术缺陷,所以在第二代中采用了数字调制技术,让系统从一个模拟系统转向了数字系统,这样的转变使得系统既能够支持语音业务,也可以支持低速数据业务。而2G系统主要采用TDMA或CDMA方式,其具有频谱利用率高、保密性和语音质量好的特点,不过,随着用户的数目的增多,其系统容量,频谱利用等各方面的局限性也体现出来。2G系统的代表有GSM和CDMA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前身是FPLMTS也就是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在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向任何人发送任何信息。3G业务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带宽多媒体业务,并保证高可靠服务质量,3G 业务包含了2G可提供的所有业务类型和移动多媒体业务。 接下来文章的结构如下:第2章列举出一些移动通信当中所面临的攻击,包含攻击的原理和造成的结果;第3章也是文章综述的重点那就是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当中分别是采用什么样的安全对策来避免第2章中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攻击;第4章中通过观察第3章中采取的安全对策,结合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给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性方面的展望;最后,第5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第三版) 目录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2)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各通信服务公司(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 (3) 三、总部各部门及处室的中英文名称 (9) 四、研究院、设计院和管理学院内设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13) 五、常用职务的中英文名称............................................................................. (15) 六、常用职称的中英文名称............................................................................. (16) 七、备注............................................................................. .. (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二〇〇九年五月 1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序号 中文 英文 公司名称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2 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Hong Kong) Group Limited 3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Limited 4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TieTong Tele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5 辛姆巴科公司 CMPak Limited 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pany Limited 7 中国移动(深圳)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Shenzhen) Limited 8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 驻外机构名称 9 驻英国代表处 UK Representative Office 10 驻美国代表处 US Representative Office 其他 11 中国移动通信战略咨询委员会 China Mobil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咨询委员会 China Mobil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2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各通信服务公司(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 序号 中文

教案及教学分析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广播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电视了解声音,图像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移动电话理解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学生回答:(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2)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多媒体播放图片) 教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电磁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

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同学们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探究点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学生看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探究点三移动电话 活动:1: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新中国通信三大运营商发展简史 中国通信的改革重组发展史(1949—至今)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从此,新中国也有了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国家机构 中国通信的改革重组发展史(1949—至今) 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从此,新中国也有了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国家机构。

电信竞赛序幕拉开 1994年,邮电部成立移动通信局和数据通信局,同年3月,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由电子信息部组建,由彩虹集团、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大型国有电子企业投资,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同年7月19日,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三家投资,中国联合通信(联通)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业终于打破国企垄断的坚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电信长城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电信长城)成立,经营800M的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 1997-1998年,邮电分营。 1998年3月,在原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同时,电信业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行业监管。4月,国家邮政局成立,邮电分家;9月,国信通信(国信)成立,运营电信寻呼业务。 电信业第一次重组 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中国电信总局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后来寻呼和卫星并到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成立、信天通信成立;同年4月,由中科院、广电总局、铁道部、市政府四方出资,中国国际网络通信(小网通)成立;4月,电信长城并入联通,5月,国信并入联通。2000年4月20日,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5月17日,剥离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业务后成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12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4年由铁道部交给国资委,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1月10日,中国卫通与国信寻呼签订协

移动通信技术的家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一、家庭网络的安全性 (3) 二、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解决方案 (4) 2.1 改进的家庭网络架构 (4) 2.2 服务按需启停(ServiceonDemand:SoD) (5) 2.3 ACL构建策略 (8) 2.4 移动通信过程的安全增强 (10) 三、方案分析 (12) 3.1 应用背景 (12) 3.2 SoD临界状态处理 (12) 3.3 安全分析及其优点 (13) 参考文献: (13)

移动通信技术的家庭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摘要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家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我们首次提出了服务按需启停(SoD)的概念,并采用了双通信通道和双ID的用户通信和认证方式以及双ID认证构建的访问控制ACL,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在移动通信交互过程中采用对称与非对称密钥结合的安全增强方案。 【关键词】家庭网络安全SoD 移动通信ACL

引言 家庭网络是当前网络研究的热点,被看作是当前宽带网络的延伸和下一代网络(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关键增值点。家庭网络是计算机、数字家电和移动信息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无缝协作,在家庭环境中共享数字媒体内容,并提供集成的话音、数据、多媒体应用,提供自动控制与远程管理等功能,达到信息在家庭内部网络的共享及与外部公网的充分流通和共享的网络系统。 由于家庭网络涉及个人隐私和家庭设备的安全,家庭网络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家庭网络安全也是目前一个非常重要和活跃的研究方向。针对家庭网络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整个家居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了宏观上的概括,并给出了从安全策略、网络方案、主机方案到灾难恢复等六个层次的解决方案的建议,但其并未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此外,对基于智能卡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和使用时间戳来增强密码安全等方面的文章已有很多。目前大部分研究都从某个方面对家庭网络安全进行了研究且一般侧重在用户认证上的居多。 我们在家庭网关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引入了移动通信模块来支持通过用户移动信息终端(如手机)与家庭网关进行交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单、综合、实用的家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一、家庭网络的安全性 随着家庭网络接入到Internet中,在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种威胁如病毒传播、木马程序窃取信息、黑客攻击等也对家庭网络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

中国移动分公司的简介

从1999年9月16日挂牌成立至今,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移动”)在衔接、发展、腾飞的轨迹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奋斗的征程,骄人的业绩,凝聚着全体员工不懈奋斗的辛勤汗水,诠释着“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 内蒙古移动全面负责自治区境内的“139、138、137、136、135、134”及“159”国家公众移动电话网的发展规划、建设维护和经营服务。目前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服务品牌,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移动已建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领先的综合通信网络。截止到2006年9月底,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95万门,基站达到3099个,客户总数超过600万户,与206个国家和地区的27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11个国家和地区的97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短信通达104个国家和地区的206家运营商,彩信通达16个国家和地区的23家运营商。同时,建设起了完善的网络和业务支撑系统,不断推进行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在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内蒙古移动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客户需求为源动力,努力推进服务质量提升、打造精品网络、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工作,走出了一条质量与效益并重、改革与发展同步的全面、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之路。内蒙古移动发展的十年,是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通信生产力的十年;是不断精细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十年;是不断创新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的十年;也是积极应对竞争、造福广大客户的十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的磨砺,内蒙古移动已经造就了一支优秀的队伍。今天,他们正以蓬勃的朝气、开拓的锐气、高昂的士气,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移动“做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的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内蒙古移动通信既是国有企业,又在海外上市,运营管理好这样一个公司本身就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通过海外上市,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要求,内蒙古移动通信引入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诚信、透明、公开、高效的公司治理,企业发展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运营体制、管理制度方法上,内蒙古移动通信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形成了战略、预算、绩效、薪酬的闭环管理体系,同时还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在设备采购、网络管理、内部资金调度等方面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集中化低成本运营管理的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益,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网络维护方面,集中化管理得到普遍应用,实现了前台客户服务部门与后台支撑管理部门的实时联动,建立了高效的电子生产调度闭环流程。从2000年初至2005年底,内蒙古移动通信通信客户数增长了近6倍,网络规模也相应扩大了4倍,但员工总数却没有更多的增加,这也是得益于先进的信息化支撑管理上市后,公司的各级管理者感受最深的,就是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从过去以总量增长为依据,变为现在的更注重效益、注重服务、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需要公司在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上不断实施创新,改变传统管理手段,建立一种新的“压力传递机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内蒙古移动通信推行了以职位、薪酬、绩效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职位管理体系,建立起能上能下用人激励机制,营造了吸引优秀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