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可能性大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06 页例3 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4、6、10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试验所

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情感目标: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两个转盘、盒子、红球24 个、蓝球 6 个、漂亮的卡通人物、硬币、多媒体课件,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1、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1) 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 特意准备了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听吗?

(动画播放: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它看见玉米地里的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走着走着,来到桃树底下,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棒着几个桃子走

到一个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它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

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多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2、猜测: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去追小兔,结果会是怎样呢?

学生猜测:它有可能追到小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小兔。

师:那追到的可能性会,, 很小。

3、有些同学认为小猴不可能捉到小兔,有些同学认为小猴还有可能捉到小兔,只是可能性很小,看

来,事情的发生不仅有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

可能性的问题。

(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试验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验证

1、试验准备。

(1)介绍试验材料。

师: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都有红球和蓝球。

(2)说明试验要求。

(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要求进行摸球试验,摸球20 次,根据摸球的情况完成好摸球情况统计表

和统计图,然后观察统计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二)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小?

(3)提出注意事项。

师:最后还请同学们特别注意: 摸球时不能用眼晴看,摸球试验结束后不要打开盒子哟,能做到吗?

下面请小组长拿出记录表和统计图, 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

(1)各小组试验,教师巡视。

(2)观察、汇报。

师:谁把你们组的试验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汇报。

3、推理、验证、归纳。

(1)观察。

(集中展示各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6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呢?生发现: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出蓝球的可能性小。

师:(疑惑地)咦!每个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精品教案

《估算》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估算。(教材第15~18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主题图) 生1:我知道了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我知道了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师:问题是什么呢? 生: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与理解”,了解主题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呢?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 生1:要想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就要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 人数,即223+239得多少。 生2:223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3+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3:把223看成220,把239看成230,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就比较容易算出220+230=450,应该是坐不下。 生4:223>220,239>230,220+230=450,223+239一定大于450,所以坐不下。 生5:223接近220,239接近240,这样220+240=460,所以坐不下。 生6:在计算223+239时,我们可以从223中拿出1,这样就可以看作222;把刚才拿出的1放在239中就成了240,这样222+240=462,说明六个年级是462人,比座位总数441多,所以坐不下这么多同学。 …… 只要学生讲解估算方法合乎情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生1:首先要计算出这两个旅行团的总人数,算式是196+226。估算的时候,可以把196看作200,这样200+226=426,应该是能坐下。 生2:可以把196看作200,把226看作230,这样200+230=430,比441小,所以坐得下。 …… 只要学生解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感觉到估算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了很多方便,并且我学会了多种多样的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不是都需要精确计算的,这个时候估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方便而且接近真实情况。所以在课堂上就要模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多种多样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不用计算,把苹果准确地放到筐里。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生字相近字辨析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生字相近字辨析组词 第1单元 晨(早晨)汉(汉字)艳(艳丽)服(服气)装(服装)扮(打扮)辰(星辰)汗(流汗)色(白色)报(汇报)壮(壮大)份(月份)球(足球)读(读音)静(宁静)影(电影)停(停止)粗(粗壮)求(追求)卖(出卖)争(争斗)景(景色)亭(凉亭)且(而且)落(落叶)荒(荒山)笛(竹笛)舞(舞会)狂(张狂)假(假日)洛(洛阳)慌(慌张)由(自由)午(中午)王(王子)暇(无暇)罚(责罚)互(互换)所(所以)够(不够)猜(猜谜)扬(张扬)训(训斥)豆(豆子)听(听见)句(句号)青(青山)杨(杨树)臂(双臂)绒(绒毛) 辟(开辟)茸(毛茸茸) 第2单元 寒(寒冷)赠(赠送)残(残阳)君(君子)橙(橙子)挑(挑灯)赛(比赛)曾(曾经)浅(浅色)群(一群)登(登山)桃(桃子)列(列车)棕(棕色)料(木料)票(车票)勾(勾画)曲(歌曲)烈(烈火)综(综合)科(科学)漂(漂亮)勺(勺子)典(字典)第3单元 等(等候)剩(还剩)斧(斧子)砍(砍树)谷(谷子)柴(木柴)寺(寺院)乘(乘车)爸(爸爸)次(一次)各(各自)些(一些)煤(煤矿)油(豆油)睁(睁开)接(接触)旅(旅游)咱(咱家)

媒(媒体)抽(抽水)挣(挣钱)妾(妻妾)族(民族)自(自己)怜(可怜)扫(扫地)救(急救)拼(拼写)管(管理)胃(胃口)领(带领)打(打仗)球(足球)饼(月饼)官(官员)谓(所谓)刚(刚才)流(流动)泪(泪水)算(算了) 冈(山冈)溜(溜冰)目(目光)鼻(鼻子) 第4单元 洞(山洞)准(准备)备(准备)暴(暴雨)墙(大墙)壁(壁画)铜(铜钱)淮(淮河)各(各种)瀑(瀑布)蔷(蔷薇)璧(璧玉)饿(挨饿)蜘(蜘蛛)漂(漂亮)撞(撞见)饱(饱和)晒(晒客)俄(俄语)知(知道)瞟(瞟见)憧(憧憬)抱(怀抱)洒(洒水)第5单元 搭(搭伙)亲(亲人)父(祖父)沙(沙滩)啦(呼啦)响(响亮)塔(宝塔)辛(辛苦)义(仁义)纱(面纱)拉(拉动)晌(晌午)羽(羽毛)翠(翠竹)嘴(张嘴)悄(悄悄)吞(吞吐)捕(捕捉)习(学习)萃(萃取)确(确实)梢(树梢)蚕(蚕茧)脯(胸脯)蒲(蒲扇)英(英雄)盛(盛装)耍(帅弄)喊(喊叫)欠(亏欠)浦(浦口)芙(芙蓉)感(感动)要(重要)减(减法)久(久远)钓(垂钓)而(而且)察(查看)拢(聚拢)趣(有趣)喜(喜欢)钩(钩子)面(表面)擦(摩擦)扰(打扰)取(获取)嘻(嘻哈)睡(午睡) 唾(唾液) 第6单元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 (全册) 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相信自己 1.我很棒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懂得发扬优点。 让同学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特点,由教师判断其特点的优劣。 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并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大家面前勇敢地说出优点。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学会取长补短,就会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在性格、言谈、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形成了一些特点。你有哪些值得欣赏的优点呢?请夸夸自己吧!二、新课 1.引导学生在本上写出自己的特点,勇敢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特点。 2.对于学生的特点,教师和同学帮助评一评 3.老师仔细分析同学身上的优点,并使同学们发扬自身优点。 4.上课讨论,教师评价学生的优点并让同学来评价好朋友的优点。 三、课后作业 1.让同学们回家记录家长对自己的夸奖并整理老师,同学,家长对自己的夸奖。 2.写出听完夸奖后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五、总结 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就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这样才能使自己好上加好,越来越棒! 2.亮出自己来 教学内容: 我的特长 教学目标: 清楚自己的兴趣,明白经过努力,兴趣可以发展成特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展示自己的特长。 教学难点: 如何是兴趣发展成为特长。 教学方法:讨论、言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有了兴趣,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发展成为特长。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长,让他们为大家展示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我的特长 二、新课 1.分析列图图一女孩展示跳舞方面的特长。图二男孩展示书法上的特长。图三男孩展示游泳方面的特长。图四女孩展示剪纸方面的特长。 2.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特长 3.表演或介绍自己的特长 4.反思:为什么我的兴趣没有发展成为特长呢? 三、板书设计 四、总结 有了兴趣,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可以发展成特长,长大以后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国家争光。 3.你行我也行 教学内容: 勇敢面对不足,我的成长计划,给自己加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 30 ×8=240 240元<250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2013年春季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测评意见 一、测评对象:一年级所有学生。 二、测评时间:笔试前一周 三、测评内容: (一)测评学生能否准确地认读教材中要求认的字。 (二)测评学生能否正确、整洁、美观地书写教材中要求写的字。 (三)测评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过的课文。 (四)测评学生是否乐于表达。 四、测评方法 (一)面试,40分。 1、面试一:测试要求会认的字。 (1)利用编写的由生字组成的短文让学生认读。共提供八篇短文(见附件一),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读哪一篇。 (2)每篇供测试的短文均含有本学期所学生字100个。少数几个未学过的字加注拼音。学生认读前可稍作准备,认读时教师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字作上记号,学生开始读错,后又自行纠正,应视为正确。加注拼音的字学生如果读错,不在统计之列。 (3)测试个别进行。可由教师进行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 (4)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请你准备一下,把这篇文章读一读,要看清楚,读正确。” (5)本题分值20分。每错5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2、面试二:测试朗读课文。 (1)朗读的测试方法:从本学期学过的10篇课文中挑选10段,即为10份测试卷(见附件二)。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读哪一段。 (2)朗读的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酌情给分,分5级。一级:20—17分;二级:16-13分;三级:12-9分;四级:8-5分;五级:4-1分。 3、笔试。60分(卷面100分,再按60%折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册期末认读生字测试卷 测试卷一 雷雨过后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进度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经常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典诗词、格言警句等。并愿意与人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有礼貌。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识字教学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三、教材分简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道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 1.学习伴我成长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2.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本领,这些本领不都是天生就有的,很多是靠学习掌握的。 3.我们小孩子需要学习,大人也需要学习。 4.大人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呢? 答:我们的生活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生活,不被淘汰。 5.勉励自己学习的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6.例举学习的途径: 答:(1)向书本学习:从报纸和儿童杂志上学到许多知识。(2)向同学学习:在于同学的交往中,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友好相待。(3)向生活学习:参观科技馆,使我们增长不少科学知识。(4)跟老师、长辈学习。(5)玩耍也能学习:野外玩耍能认识很多植物和昆虫。(6)“做中学”:做事也能长本领。…… 1.例举学习的快乐: 答:(1)学习知识能感受到快乐。(2)学做家务能体会到快乐。(3)学习特长本领能体会到快乐。(4)课外阅读能体会到快乐。…… 2.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就像我们学习中的拦路虎。 3.遇到学习中的“拦路虎”怎么办? 答:(1)调整好心态,不服气、多想办法、坚持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战胜学习上的拦路虎。(2)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3)遇到不会做的事,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坚持到底就可以学会。…… 3.做学习的主人 1.我们天生爱学习,在学习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都能学得好。 2.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自己学得不够理想? 答:(1)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不虚心学习。(3)没有毅力,不能坚持学习。…… 3“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 4.有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提问题或者害怕提问题。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想法? 答: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在老师眼里,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爱思考的。会提问题,说明你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就算你提的“傻问题”,老师和同学也不会嘲笑你的,不要感到难为情。 5.怎样才是一个爱提问题的孩子? 答:(1)常带着问题去学习。(2)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3)常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4)经常就常见的事情向父母提问。 6.我们有了疑问,可以用哪些方法寻找答案? 答:(1)向别人请教。(2)查阅相关资料。(3)实地调查。(4)在网络上搜索资料。…… 7.要想学得好,就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这样才能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说课稿讲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乘法估算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校的市级教研课题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效提问”专题研究实践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实践,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基础上,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笔算末尾有0的数乘一位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切实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估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白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估算习惯。 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

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总体介绍

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总体介绍 一、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林群先生为主编,与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中学数学教研员与数学教师、数学教材专业研究与编写工作者共同成立了课题组,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几年来,课题组坚持科研领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数学教学调研等,积累了许多一手的资料,对我国数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国际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好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已经通过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现将我们编写这套教材的一些体会以及编写教科书中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作一个介绍,以便交流、探讨。 1、1、编写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与谐的发展,而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就是实施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使教材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材能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条件,就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在编写教材时,我们遵循了如下的指导思想: 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⑵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依据“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参照“标准”中的编写建议,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编写教材。 ⑶正确处理数学、社会、学生三者的关系,适应科技发展的形势,关注社会进步的需求,更新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认识,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理性精神与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遵循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2、教科书特色、 这套教科书充分注意体现普及性、基础性与发展性,不仅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注意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编写时,我们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⑴使教科书成为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 ①重视科学,关注文化。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通过教科书这面镜子的反射,结合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介绍古今数学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反映数学的作用(工具作用与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②重视基础,返璞归真。重视中学数学在数学科学与其她科学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在实现从算术到代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转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初等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 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20分) níng jìng wēi xiǎn qì guān xùn sùhòu tuì gōng jītuī dòng hǎi shēn qiè qiè sī yǔ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粗(________)怜(________)准(________)猜(_________)组(________)冷(________)谁(________)静(_________) 三、读一读,连一连。(10分) 南辕北辙目光短浅,思路狭窄 画蛇添足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井底之蛙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揠苗助长做事之前要找准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10分) 陆续连续继续 1. 他低下头,(_____)帮我把鞋带系好。

2.下课铃响了,同学们(_____)走出教室。 3.战火中,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_____)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激励鼓励勉励 4.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_____),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5.我们一定要(_____)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会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6.暑期夏令营即将结束,同学们互相(_____),拍照留念。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过泛起了一阵清风层层池水波纹(连词成句,并加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用带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仿写句子) _________不是_____________ ,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赵州桥是历史文化我国宝贵的遗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我们靠自己 蜗牛有一天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真是累死了!”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爬又爬不快。” “那毛虫姐姐和蚯蚓弟弟,他们也没有骨头,他们也爬不快,为什么不背壳呢?”“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能保护她;蚯蚓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240(元) 30 ×8=240 240元<250元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及课文内容填空(全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资料 (古诗文、课文、日积月累) 一、古诗文背诵积累:(十首) 1.《绝句》唐代杜甫(fǔ ) 退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u)》 宋人有耕(gēng)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劲而死。因释(shì)其未(1ěi)而守株, 冀(jì)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宋代王安石 túsū tòng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清明唐代杜牧 hún jiǔ m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wéi) zhūy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滁(chú)州西涧(jiàn)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you)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成语背诵归纳: 1.寓言故事成语: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2.八字成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三、日积月累 1.文学常识: mó yàn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词语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年级上册词语表 1 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校园敬爱 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朗读安静树枝 这些好奇招引古老粗壮枝干影子 2 阵雨荒野绿草跳舞狂欢功课放假 互相狂风急急忙忙自然能够双臂 5 金色水泥放晴明朗亮晶晶金黄雨珠 落叶闪闪发光尽头平展排列规则棕红叶丛歌唱迟到 6 清凉留意颜料枫叶邮票果树菊花 仙子淡黄气味香甜香味过冬丰收 8 寒冷离开一定原野发生剩下树根 斧子山谷火柴村子煤油灯告诉灯火 接着 10 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答应做梦 可怜来得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马上 消化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

12 变成门板准备暴风雨安心主人墙壁 母鸡注意根本蜘蛛漂亮因此 15 母亲外祖父雨点船夫用力船头羽毛 翠绿静悄悄翠鸟捕鱼 16 乡下窗前蒲公英盛开常常玩要 一本正经绒毛假装哈欠钓鱼而是观察合拢有趣喜爱睡觉起床 18 群岛位于南海部分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杏黄相互交错海底海面色彩 岩石成群结队条纹周身游动堆积宝贵肥料祖国事业发展必将更加 19 海滨街道交界来来往往云朵帆船渔民 遍地远处汽笛船队满载银光闪闪靠岸初夏散发除了打扫整洁 20 东北红松脑袋严严实实挡住视线花坛 显得苍翠飞舞名贵药材雪花树洞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巨大宝库 21 美妙音乐家演奏手风琴歌手歌曲轻柔 感受温柔激动合奏乐曲充满喜欢 乐器雨滴音乐会滴答所有河流轻快 合唱 22 父亲童年雾蒙蒙鼻子茫然轻声生怕 惊动气息过夜总是抖动露水湿气 呼吸时刻猎人翅膀沉重 23 红枣摆动如同无数新月后院忽然 圆乎乎赶忙墙根注视暗暗兴许清楚 活动劲头匆匆散落归拢水沟急火火 聪明本事高明好奇心弯腰黑洞洞 25 掌声文静默默轮流讲台一齐角落 慢吞吞刚刚热烈持久泪水平息动听 勇气面对 26 郊外养病跳动欢快谷粒男孩或者 严寒本来可惜肯定诚实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汇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 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中心思想汇编 1、《大青树下的小学》作者吴然。本文从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了、下课了四个方面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里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自豪、赞美的感情。 2、《花的学校》作者是印度泰戈尔。本文以孩子的视角描写了六月阵雨的落下,花儿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色,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不懂就要问》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先生请教的事情,告诫人们不要糊里糊涂地学。 4、《山行》作者是唐代杜牧。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赠刘景文》作者是宋代苏轼。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好朋友的敬佩之情。 《夜书所见》作者是宋代叶绍翁。通过对“梧桐叶”“秋风”“儿童”等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作者是张秋生。本文从描绘了一个小孩在上学路上看见法国梧桐树叶落在道 路上,就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表达了作者对雨后秋景的喜爱。 6、《秋天的雨》作者是陶金鸿。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7、《听听,秋的声音》作者是毕国瑛。中作者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8、《去年的树》作者是日本的新美南吉。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鸟儿去南方之前答应大树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后却发现大树不见了,它四处寻找,它问了树根、大门和小女孩,知道树已变成了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9、《那一定会很好》作者是流火。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好朋友故事,写了一粒种子,怀揣梦想,努力生长, 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后经历了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过程,启示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舒服”。 10、《在牛肚子里旅行》作者是张之路。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本文写青头在好朋友红头被牛吞掉以后,做出各种努力救出红头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青头不仅懂得的知识多,而且珍惜友情,勇敢无畏。 11、《一块奶酪》作者是辛勤。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抵制诱惑和爱护幼小的美好品质。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者是慈琪。本文写了一百多岁的老屋为了让小猫在暴风雨夜安心睡觉,让老母鸡有安心孵蛋的地方,让小蜘蛛能安心织网捉虫,坚持不倒下的故事。表现了老屋的慈祥和宽厚,歌颂了老屋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作者是王一梅。本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主要写了胡萝卜先生的一根胡子得到了果酱的营养后不断变长,后来给小男孩做风筝线、给鸟太太当晾尿布的绳子的故事。 14、《不会叫的狗》作者是意大利的罗大里。本文以巧妙的构思和淳朴的语言描写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向小公鸡和杜鹃学习啼叫,结果险遭狐狸和猎人毒手,最后,安排三种结局,启发我们想象故事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估算练习题

乘法估算76×9≈106×5≈50×37≈123×3≈432×2≈3058×≈129×3≈246×4≈490×4≈189×6≈404×8≈82×3≈309×6≈890×7≈720×5≈665×9≈514×4≈29×4≈402×9≈101×5≈ 501×8≈ 32×9≈ 48×6≈ 89×4≈ 392×8≈ 395×2≈ 703×7≈ 27×5≈ 216×4≈ 38×4≈ 503×6≈ 41×5≈ 502×7≈ 39×6≈ 303×5≈ 81×5≈ 52×9≈ 99×8≈ 702×3≈ 28×9≈ 801×7≈ 41×7≈ 409×8≈ 39x5≈ 304×7≈ 207×6≈ 695×5≈ 72×7≈ 202×8≈ 403×4≈ 399×6≈ 59×9≈ 289×2≈ 198×3≈ 81×3≈ 79×4≈ 88×2≈ 132×2≈ 297×4≈ 292×5≈ 168×3≈ 107×5≈ 159×4≈ 168×5≈ 101×3≈ 239×4≈ 298×5≈ 103×7≈ 501×8≈ 102×8≈ 397×3≈ 189×22≈ 152×6≈ 462×2≈ 232×5≈ 159×3≈ 189X3≈ 209×4≈ 271×2≈ 399×4≈ 361×3≈ 302×5≈ 251×2≈ 210×7≈ 216×3≈ 315×5≈ 101×9≈ 495×7≈

705×2≈896×9≈596×8≈203×8≈111×3≈201×4≈198×4≈491×5≈305×8≈981×9≈512×3≈201×4≈304×6≈412×8≈198×2≈692×7≈910×8≈715×2≈801×4≈加减法估算806+574≈659+306≈483+321≈353+726≈ 238+91≈ 68+527≈ 106+438≈ 720-112≈ 258+171≈ 349+226≈ 619-203≈ 864-243≈ 119+201≈ 888-187≈ 349+226≈ 867-325≈ 322+198≈ 486-315≈ 106+438 864-243≈ 529-247≈ 725-346≈ 346+235≈ 158+201≈ 108+439≈ 625-339≈ 719-363≈ 764-143≈ 428+101≈ 487+121≈ 457+384≈ 632-276≈ 492-209≈ 248+399≈ 531-297≈ 593-232≈ 582-198≈ 201+398≈ 503+296≈ 303+499≈ 204+368≈ 452-231≈ 429-363≈ 507-499≈ 799-201≈ 593-201≈ 503+198≈ 398+102≈ 504-201≈ 499-299≈ 800-608≈ 249+690≈ 124+196≈ 603+188≈ 796+111≈ 817-519≈ 188+216≈ 703+219≈ 308-113≈ 500-110≈ 945-249≈ 496+288≈ 422+178≈ 812-508≈ 700-203≈ 189+215≈ 549-345≈ 712+192≈ 498+392≈ 527-218≈ 638-222≈ 614-3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