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及其具体措施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及其具体措施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及其具体措施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及其具体措施

试论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措施

【摘要】中小城镇规划是对城镇未来发展目标的预期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措施。因此,我们在制订中小城镇规划时,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订出符合近期需要,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现代化城镇规划来。

【关键词】中小城镇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观

城镇规划是人们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与创建宜人的人居环境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发展前景特征:城镇规划是对其未来城镇发展目标的预期,也是对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措施。由于规划本身固有的导向性,使规划本身必须以过去和现在为基础,站在新的高度去展望未来、实现未来。而中国的中小城镇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城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而带动起来的、由县或乡演变而成的,基础差、底子薄,基本没有什么现代化工业,顶多就是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业,更谈不上有什么像样的城镇规划了。真正的中小城镇规划应该是当这个城镇有了一定工业基础以后,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那些有历史文化古迹和古建筑、古墓等文化遗产的中小城镇,为了开拓旅游业而制订适当规模的城镇规划。因此,我们在制订中小城镇规划时,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订出既符合近期需要,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现代化城镇规划来。

1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镇城镇建设规划(——)

镇城镇建设规划(——) ***镇城镇建设规划(20xx年——20xx年) 一、县城现状概况 1、自然概况***县城镇位于***县南部,额尔齐斯河与***河汇合处的三角洲上。南部、西部邻额尔齐斯河,北靠***河,东接杜来提乡。***县属于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区,夏季凉爽,冬季冷而不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以温差大,光照充足,1月平均气温-17.6℃,7月平均气温22.4℃,年均降水量118.7mm,无霜期平均142天,春夏多风,主导风向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1.6米。 2、人口现状 20xx年城镇现状实际居住人口为18072人,其中流动人口872人。城镇人口中 __族占29;汉族人口占13;族人口占3.8,回族人口占2.6,其它民族占1.6。 3、工业现状

位于***城镇的工业企业有1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毛纺厂、 酒厂、水泥厂、电力公司、矿产公司、冶炼厂、喀纳斯纯净水厂、肉联厂、纸塑制品厂。 4、城镇建设用地现状 A、用地 城镇现建设用地4.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230.87平方米, 其中居住用地215.28平方米,占51.5;工业用地30.33万平方米,占7.26;公共设施用地47.57万平方米,占11.38;仓储用地12.67万平方米,占3.03;道路广场用地45.29万平方米,占10.83;对外交通用地3.21万平方米,占0.78。 B、道路交通 建成区内现有城市道路总长约12.89公里,其中混凝土路面长 1.84公里,城镇道路网密度3.0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密度10.15,城区居民拥有道路面积25.03平方米/人。 C、公共设施

⑴县级医院1个,总床位数110个,防疫1个,妇幼保健站1个。 ⑵城区内现有老年活动中心1个,文化活动中心1座,体育训练场1个,图书拥有量3万册。⑶现有集贸市场3个。 现有进修学校1个,党校1个,农广校1个,驾驶培训学校1个。 二、规划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依据现状,从实际出发,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及城市形态。利用现有基础设施,集中紧凑发展,少占良田,加大改善城市绿化的力度,建成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城市。 三、城镇发展目标 规划期末,***县城镇将发展成为具有3万人的小城市,其内部功能合理,生活环境舒适优美,并充分利用两河夹小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城镇建成园林旅游城市。 规划期末,城镇几项指标应达到如下目标:

关于生态型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生态型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们加快发展、加速赶超进位的重大战略机遇。作为环鄱经济圈的城市之一,丰城市乡镇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发展中谋求科学发展,在崛起中探索绿色崛起,全力建设生态型新城镇,成为当前城镇化建设的新课题。为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探析。 一、建设生态型城镇的背景 当前,我们提出的“生态发展”“生态型城镇”等概念,主要源自于鄱阳湖经济区规划的生态主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它具有“三区一平台”四大发展定位,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批复中,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发展、文明发展”就此成为指引鄱阳

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城镇建设的主基调。 二、建设生态型城镇的要求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国务院批复,“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发展的总体目标,它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建设生态型城镇与传统城镇建设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要求。 和谐性首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其次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其中,文化是生态城镇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镇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镇的核心内容。 高效性与“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不同,生态型城镇要求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持续性它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城镇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整体性生态型城镇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三、建设生态型城镇的建议 推进生态型城镇化进程,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对照生态型城镇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完全版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1.1 城市用地分类 1.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工作。 1.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1.1.3增城市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大类、中类、 小类。 1.1.4 其中,R、C、M、W、U、S、T、D、G类用地属于城市建设用地,E6类用地属于村 建设用地;其余为非建设用地。 1.1.5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 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1.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1.1的规定。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1.1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范围q 大类中类小类 R 居住用地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 零星的用地 R1 住宅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的用地R11 低密度住宅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容积率为1的用地 R12 商品住宅用地以商品住宅为主的用地 R13 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包括以低收入者教工、公务员等特定人群为供应对象的住宅用地R14 廉租房用地 政府组织建设以租给低收入者为供应对象,不对外销售的廉租公房 用地 R2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 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 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R3道路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 停车场等用地 R4绿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 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

浅论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

浅论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高速前进的时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由于经济前进形势的改变使得城镇的许多层次都面临改变。文章重点的阐述了在规划建设时期面对的不利现象。 标签:城镇;城镇规划;管理方式 1 认真开展基建工作,确保形成综合有序的局面 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1.1 做好协调活动 确保要素之间能够协调发展是开展规划活动的关键内容。在活动的时候,应该关注城镇和地区之间的关联,关注资源和发展间的关联。 1.1.1 城镇和地区间的关联 在我们国家,人口数量庞大,资源总数不多,城镇的数量非常多,但是综合能力并不高。所以当前阶段的关键方向是合理的发展关键城市,提升中小区域的水平,以此来带动一体化步调。 1.1.2 发展和资源间的关联 在我们国家,目前城市用地和维持耕地之间面对非常严峻的形势,虽说有充足的地表水,不过表现出很大的区域性特征。所以,在开展规划的时候,各个区域应该深入的分析其所处的具体状态,确保资源和发展之间能够和谐的存在。 1.1.3 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城镇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交通,交通是联系着各地经济发展的枢纽,因此,要发展城镇经济,必须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特点,加快铁路和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城市建设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2 认真整合 首先是空间层次的。拿整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是靠海的区域,要合理的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特征,积极的开展外向型模式。其次是针对小规模的城镇来讲的。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答

1、新、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过渡、衔接? 2012年1月16日新标准正式实施,在新老标准执行的过渡期内总体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应按照不同工作阶段,区别对待。已经正式批复实施的总规,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向前追溯执行的原则,不必按照新标准重新修编。在编的总规可以坚持有选择地执行的原则,对已经完成的规划纲要或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尽量减少后续实施的不对接问题;但执行中对调整所有现状、规划数据、图纸较为困难且对编制审批进度存在重大影响的,可以不完全按照新标准重新进行技术处理。2012年以后新启动的总规修改、新编应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应区别对待。对于已经批准的控规,不必单纯为执行新标准而重新修编,可结合实施评估、动态维护,按照新标准逐步修改完善。在编、新编的控规应全部按照新标准执行,保证后续规划和用地管理的协调一致。 再次,规划审批管理系统应坚持不影响正常的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开展为前提,从易到难,由主及次地逐步推进与新标准的对接工作。比如,城市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一张图”系统)中已经入库的现状、规划数据和管理程序相关接口等,可结合规划实施评估、动态维护、修改完善、修编修订等工作逐步更新调整。 2、如何把握本标准与专项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1.0.3条明确规定,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加强了与土地、交通、园林、环保等相关技术法规的充分对接,避免本标准执行时与其他相关标准产生矛盾;二是城市(镇)总规和控规使用本标准时,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适用对象为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部门组织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地、道路交通、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专项规划应首先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等相关专项标准,不具备条件的其他镇、乡、村的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应使用《镇规划标准(GB 501 88--2007)》、《村规划标准》(在编)。 此外,本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部应严格遵守。同时,各地为满足本地城市规划编制的实际要求,在不违背本标准的前提下,可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相关规定,出台相应的地方标准或实施细则。 3、本标准适用范围中“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什么? 本标准将“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纳入适用范围,意在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小城镇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加强对空间布局和形态上已经与城市无异的建制镇的规划指导。1、0、2条文说明中规定“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设市城市标准,但管理体制仍保留镇的行政建制”,但其中并未提出量化指标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规划工作中,

灵溪镇小城镇规划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下面,仅以灵溪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关键字: 自然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2]位于浙闽交界处鳌江流域,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集镇,位于苍南县中心偏北。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南距福建省福鼎市32公里。灵溪镇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6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1737毫米。灵溪地理条件优越,其西南距闽东地区仅16公里,北上83公里即温州市区,西依玉苍山,东濒东海,周边与浙江的平阳、文成、泰顺三县和福建省的福鼎相毗邻,是浙江的南大门。 人文概况 全镇面积达88.5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下辖9个办事处、112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当地语言为闽南语。1981年苍南从平阳分析出来并确定灵溪为县城后,灵溪人民充分利用浙闽边界的地理优势,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灵溪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属三座水利发电站和一个3.5万伏变电站,工业企业有电力、建筑、砂石建材、藤编、玻璃纤维、茶叶、制衣、光学、包装印刷、化工等。城镇建设 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2004年,该镇饶北河以西约7.2 平方公里被市政府规划定为上饶市城东新区,上饶新火车站就坐落在该镇境内,给该镇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2005 年,灵溪镇党委、政府提出“接轨城区,融入都市,打造生态东郊镇,建设文明新花园”的发展定位,引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迈上灵溪发展的新征程。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一、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条件: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产业条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交通条件:灵溪镇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较多。如灵溪镇离市区为8公里,北与311高速公路连接,320国道穿境而过,依托上饶市这个区域中心城市,信息来源渠道多,人才多且引进容易,资金引进比较方便,随着今后市区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的东迁及新火车站的北移,这些都为灵溪镇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及规划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灵溪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3)规划管理中的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小城镇建设中违法批地、违章建筑案例仍然存在。 (4)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低,缺乏通盘考虑。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5)城镇规模偏小。如灵溪镇,镇区人口219万,全镇人口2.万人,即使全都住到镇区上,也因其规模小,只能搞小而全:“一条商街,一处公园,一所中学,一家卫生所…”,虽已铺马路,装路灯,搞绿化…,有城市外观,却无城市生活内在魅力和气氛。人气不旺,行人稀落,夜幕未垂,店门早闭,毫无诱发消费之氛围。 (6)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破坏;是灵溪镇发展环境管理跟不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灵溪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灵溪镇环境质量的改善;

关于大荆生态型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大荆生态型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发展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是促进经济发展 必然趋势,我们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运用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科学原理,结合小城镇特点,指导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统一规划,综合建设,以较低的资源代价换取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小城镇生态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规划;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the environment,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wns,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evitable trend, we must carry 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use of ecology and city planning scientific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owns, guiding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oordinate development, unified planning,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the low price for better economic resources development speed, to achieve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re unified, realize ecological benign circulation of small towns, and promote social and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方式

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方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城镇规划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对城镇中各方面的发展及变化存在着影响,加强城镇建设,不 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经济发展 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城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如对城镇的定位、发展方向 和规模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对城镇规划形成新的挑战,本文就针对城镇建设的 重要性,对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同时提 出具体的措施,有效的促进城镇的建设及顺利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也逐渐显示出比较重要的位置及 作用。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了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问题。所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城镇的规划 与建设。规划的合理布局及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城镇脱颖而出,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在蜂拥而起的城镇建设中,存在着几点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城镇建设有着影响。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当前,要做好城镇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主要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对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改善,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及突出的 重点进行有序的推进,努力的强化中心城市功能,使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加以提高,在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的同时,积极的发展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市周边乡镇的建设和发展。 1.1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发展还不是很发达,具有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大城市少实 力弱和中小城镇多规模小且大部分都是农村等特点,所以,城镇发展必须做到有重点,并要 做到全面协调,城镇发展要合理的发展核心城市,积极发展地区中心城市,改善提高城镇加 速城乡一体化进程。自然资源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 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我国城镇用地的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比较突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地域之间分配不均匀,所以,城镇规划要对各省市自身的情况进行考虑,按照不同的特 点及实际使资源与城镇发展相互协调。在各大小城镇,交通是城市的核心,也是连接城市各 区域间、不同城市间、城市和乡镇间的纽带,因此,要搞好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加快铁路和 公路的道路建设,建立畅通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重中之重。要想发展城镇经济,就要 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特点,加快铁路及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城市建 设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此外,绿化设施的建设、给水排水设施建设、城市居民住宅建设等对建设协调、合理城镇体 系具有积极意义。 1.2科学的整合 城镇规划建设要依据各地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等,进行科学合理 整合。如沿海城镇,就应当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好与内地的中转和通道作用。对一些 历史古迹较多的文化城镇,则不应盲目破坏,注意保护好原有古迹,对重新建造出钢筋水泥 大厦更有意义。此外,在我国整体城市规划中,加强城镇的科学整合,将城镇按照地域或是 交通特征分类指导。应当大力扶持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周边城镇。同时,形成与国际接轨、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布局合理、城乡一体化的多功能开放格局,也成为当前构建现代 化城镇网络的必然要求。 2. 我国城镇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不明确,盲目搞建设 置城镇的自身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于不顾,为表面政绩盲目的搞建设,既没有把建设搞好,又浪费人力物力,结果欲速则不达。此外,还有不少豆腐渣工程,不仅劳民伤财,对城 市后期规划发展都带来不可估量的阻碍和损失。近年来,虽然一些城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规划的思考

一、“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提出和规划层次 从“概念规划”的产生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风云突起;对城市规划工作者来说,是城市规划领域应对市场经济冲击而提出的一种规划技术内容的扩展和探索。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则是为解决招商引资所需的土地投放和国家宏观土地调控政策出现矛盾所寻求的合理平台。其实质乃是一个以政府目标和城市问题为导向的一种“研究”。 市场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化,城市在区域空间的战略地位和发展前景应该是“战略规划”研究的主题。城市发展用地的增长引起城市空间结构的转换,研究城市边缘增长的控制及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更是“战略规划”提出的初衷。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性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势必成为“战略规划”的必要课题。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赋予城市规划立足之地的根本,因此生态保护、城市特色是“战略规划”研究要追求的目标。 然而就此四大课题内容而言,此规划尚属于“研究”范畴,是为城市政府提供城市发展思路,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指导的一种规划工作方法。实际上,此方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中提到的专题报告中已被采用,同时该四大课题也就是“纲要”编制中必须明确的内容。但是在“战略规划”中将这些专题作了扩充和深化研究。内容更详尽、范围更扩大。在时序和空间上超越了“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规划目标期和控制的规划辖区范围;在内容上弱化了“城市总体规划”强调的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等几大要素;强化了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分析、空间结构、支撑体系和生态保障等核心问题的研究。 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应从“研究”走向“实施控制”

目前,各城市编制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大有取代“城市总体规划”之势。当然,作为“战略规划”要成为城市规划管理行政执法的依据,其成立与否是有待于通过行政法规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确认。但是要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实施的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进一步深化建设时序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关系;提出分期建设规划和分期建设实施政策;解决由于规划建设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影响)而对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产生的影响;提出规划实施、监控、检讨制度和措施;充实规划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将交通网络和生态安全在空间上予以落实,将宏观的研究落实到微观的控制上来,使市场经济变化而产生的多状态建设环境不至于破坏城市总体发展的目标,确保城市沿着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才有可能上升为法定规划,“战略规划”也才能真正达到城市政府目标和解决相应的城市问题。 三、“近期建设规划”应成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操作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是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之后中央行政主管部门推行的一项重点工作,也可说是一项强制性任务。其实,“近期建设规划”从来就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必要内容。只不过在以往的总体规划编制中往往将它置于总体内容的最后章节甚至虎头蛇尾地作为附录。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城市建设环境不定因素较多,对“近期建设规划”进行检讨、更新和滚动修编应该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城市问题的一个好举措。尤其在当前以城市经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更需有一个及时适应环境,能够具体指导建设项目,既有权威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来进行调控。调控解决城市重大建设项目与“十五”计划的结合;调控解决“城市经营中土地投放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实施时间:1991年3月1日 (GBJ137-90)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 第2.0.1 条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第2.0.2条城市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第2.0.3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任何新的类别。 第2.0.4条城市用地分类应采用字母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各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城市用地分类代号可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第2.0.5条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必须符合表2.0.5的规定: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一)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范围 大类中类小类

R 居住用地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R1 R11 R12 R13 R14 一类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 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R2 R21 R22 R23 R24 二类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 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之外的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建制镇的建设管理。第三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依靠群众、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村镇的规划建设,应当引导企业向建制镇、集镇集中,促进乡镇工贸小区发展。在建制镇、集镇和有条件的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鼓励农民按规划建设多层住宅。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当加强“空心村”治理、旧村改造和较分散的、生活条件差的自然村的迁村并点、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五条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二)指导、监督村镇规划的编制、调整、变更、实施;(三)负责对村镇规划区内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建设活动的管理;(四)负责

村镇房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筑工程标准设计和通用设计的推广实施工作;(五)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内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工作;(六)负责村镇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之外的住宅规划审批和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规划审批;(七)负责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管理权限内住宅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八)依法查处违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组织编制、申报和实施村镇建设规划;(三)负责村镇居民住宅建设的选址、定点及在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上住宅建设规划审批;(四)受委托对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定位、验线和验收工作;(五)负责对村镇住宅建设项目定位和确定标高,并可委托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六)负责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七)调解村民之间因建设引起的纠纷。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村镇

2020年关于小城镇建设思考

2020年关于小城镇建设思考 本文是关于2020年关于小城镇建设思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XX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

关于加快城镇规划建设探讨

关于加快城镇规划建设探讨 发表时间:2018-04-28T14:56:50.9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作者:游张平[导读]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往城镇聚集,城镇化建设也越来越多,政府对其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 景宁畲族自治县村镇规划服务站 323500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往城镇聚集,城镇化建设也越来越多,政府对其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这已经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快农村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和促进教育对政府进行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城镇规划建设相关问题作了简要探讨。关键词:城镇;规划建设;方法 一、城镇规划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条件 城镇周边建设主要是耕地,而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的地方,城镇的建设规划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耕地是城市规划中必须注意的自然因素,同时耕地数量、位置和地形也因都考虑在规划内。自然条件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特征两方面。如果城市位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应考虑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为城镇的发展提供帮助。此外,这些资源和环境将对城镇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经济产业 在城镇规划中,经济产业作为规划的重点之一,在保证原有城镇的经济产业外,也要考虑城镇未来发展方向产业进度。 1.对于发展的定位 城镇规划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城镇的原始发展,合理利用区域条件,注意环境资源、交通条件、地理等方面因素,综合发展统筹考虑,使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产业的结构 城镇支柱产业不仅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济条件,且影响着城镇建设的的形态和结构。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也应考虑到这些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取得了引人自豪的成绩。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优势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它们也对城镇形态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家禽养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规划城镇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城镇社会文化 一个城镇社会文化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教育体系,一方面是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文化因素中有人口的流动和城镇的治理两方面,对城镇规划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1.人口的流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像机械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需要劳动力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往城市聚集,这改变了农村人口和城市的比重。从目前我国人口变化的角度看,农村人口数量越来越少,一些农民长期居住在二、三线镇,这些城镇之间的人口迁移也给农村人口普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城镇规划需要考虑城镇人口结构,在人口变化的情况下,无疑会影响城镇的合理规划。 2.城镇的自治 在城镇的建设中,城镇的自治具有主导作用。全民规划也应要考虑城镇自治的问题,把规划制度和民主自治上升到制度层面,切实执行。 二、城镇规划的方法 (一)落实规划的具体要求 协调统一城镇发展的一体化,统筹安排城乡发展。通过对城乡的发展,不断促进经济的有力增长。对城乡间的基础服务设施等都要有计划的安排进行。在城镇建设中,也要严格按照要求的计划去具体实施,切实协调二者的发展。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过渡的地区也是进行新农村规划需要重点关照的地方,再规划要考虑地理位置的特点。 (二)明确城镇的发展方向 进行城镇规划的人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用科学的眼光来判断城镇产业的发展方向,从城镇长远的利益着手,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城镇的优势。有些城镇存在一些工业产业,在对这些城镇进行规划时,要考虑他们的需求,力求村民居住用地与工业占地的协调,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些城镇则位于风景区内,对于这些城镇的规划应限制房屋建设。虽然这样会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当地政府的收入有所下降,但对于整个自然生态发展来讲,是极其科学的。只有保证生态自然的完整性,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该城镇保持了自然地生态,也是今后可以发展的巨大资本。 (三)完善城镇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我国的城镇特点是规模小,分布比较散乱,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较大。目前,城镇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城镇的排水系统设施简陋,道路铺设不够全面,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较差。同时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合理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城镇发展速度的缓慢。由于村民重视对住宅的建设,而在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上,由于政府的资金没有及时投入到位,城镇的教育、文化等设施明显落后于城市,正是这种不协调的发展,造成村民不断增长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四)构建特色的城镇文化 近些年来,城镇特色文化建设是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特色的城镇文化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可以作为吸引投资和旅游的象征。城镇在规划建设中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并注意不要盲目跟从其他城镇之间发展形式,破坏城镇建设风格,这样不利于协调乡村风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