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动物自学指导大纲

经济动物自学指导大纲

经济动物自学指导大纲
经济动物自学指导大纲

《经济动物》函授自学指导书

一、课程简介

《经济动物学》是为生物类函授本科各专业的考试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动物品种资源保护,选种育种,引种驯养,繁殖技术,饲料营养及环境因子的作用等知识;了解主要经济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综合利用等内容。二、主要内容

《经济动物学》是生物科学本科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动物品种资源保护,选种育种,引种驯养,繁殖技术,饲料营养及环境因子的作用等知识;了解主要经济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综合利用等内容。

三、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系统掌握经济动物品种资源保护,选种育种,引种驯养,繁殖技术,饲料营养及环境因子的作用等知识;了解主要经济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综合利用等内容。

四、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自学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绪论

一、自学内容:

掌握经济动物,经济动物的概念,了解家养动物,野生动物的关系,经济动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动物的类群和我国的经济动物资源。

(二)本章重点:

经济动物,经济动物以及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三)本章难点:

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四)本章考点:

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五)学习指导:

第一节经济动物的概念

一、经济动物的内容

经济动物 (Economic animal science)以经济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引种,驯化,饲料营养,环境控制,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合理利用及有效保护等方面内容的一门学科。

二、什么是经济动物

广义上的经济动物,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利用和开发价值的动物。

狭义上的经济动物,是指介于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处于半驯化状态,或者驯化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稳定的品种,品系的动物。

三、家养动物、野生动物的关系

1.野生动物是家养动物的祖先。

2.野生动物在经历了长期的圈养和多代定向选育后,形成了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品种系,既形成了家养动物。

3.家养动物在形态特征,行为习性,繁殖周期,生产性能等方面有别于野生的祖先。

第二节经济动物的类群与我国的经济动物资源

一、经济动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提供多元化的产品:肉食,毛皮,药物(麝香、鹿茸等);娱乐:狩猎,旅游,观赏;生态功能。

2.提供种源:为家养动物的驯养提供源种;经济动物是家养动物品种改良的资源库;丰富的野生经济动物和畜禽品种资源,无疑会为育种提供宝贵的素材,是世界动物遗传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为科学研究,尤其是仿生学研究提供原型蛙眼,昆虫的复眼,蛇类的颊窝,猫头鹰的视觉等。

二、经济动物的类群

根据主要的应用目和获得经济效益的情况,可将经济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型

珍稀动物:金丝猴,大熊猫,东北虎,丹顶鹤,朱鹮,扬子鳄,大鲵;

毛皮动物:狐,貉,水獭,黄鼬,貂,海狸鼠,獭兔,麝鼠,雁鸭;

渔猎动物:偶蹄类,雉类,野鸭,鸠鸽类,各种鱼等;

药用动物:梅花鹿,熊,乌骨鸡,蛇,鳖,蜈蚣,土元;

肉用动物:野猪,黄羊,驯鹿,野驴,犬,野鸡,蟒,牛蛙等;

实验动物:用于各种实验,如小白鼠,豚鼠,狗,猫;

观赏动物:麋鹿,孔雀,笼养鸟,热带鱼,蝈蝈;

其他经济动物:

役用动物:鸬鹚,鹰,牧羊犬等;

伴侣动物

特种动物

三、我国的经济动物资源

据初步统计,我国陆生野生动物中,兽类由428种,鸟类1186种,爬行动物315种,两栖类208种.其中兽类中的130种,鸟类中的150种,两栖类忠20种以上为重要的经济动物;其它陆生动物中的蜈蚣,土元,蚂蚁,蝗虫,蝉等无脊椎动物也因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被开发利用。

我国水域辽阔,生活着2000多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有许多已经被引种驯化,如四大家鱼,鲻鱼,梭鱼,对虾,贝类等,在沿海进行了港湾海滩养殖,在内陆开展了湖泊,池塘,水库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经济动物, 经济动物学

2.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养原理

(一)自学内容:

野生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野生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的基本原则,经济动物驯养的措施与理论基础,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过程,经济动物资源保护.

(二)本章重点:

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三)本章难点:

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四)本章考点:

野生经济动物驯养的关键问题,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经济动物驯化的

理论基础,经济动物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五)学习指导:

第一节野生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

引种:将本地或外地经济动物品种引入相应驯养体系的过程。

驯化:是指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野生动物培育成家养动物的过程(——目标),驯化过

程中通过人工选择(——手段)淘汰不利习性,保留有利习性,使野生动物能够适应家养环境,

并形成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品种和品系(——结果)。

驯化的内容:栖息条件(海水到淡水),动物行为(去除野性);食性(肉食到杂食);繁殖

习性(变洄游,迁徙为定居);抗逆能力(耐热,寒,病)。

一、野生经济动物驯化的意义

野生经济动物的驯化饲养,提高其生产能力,及时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减轻对野生

资源的压力,有利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保存;(直接利用野生资源,其供应具有不稳定性) 人工种群向野生环境中的释放,有助于野生种群的恢复,发展。

总之,经济动物的驯化饲养是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

持续发展重要保障.

二、野生经济动物驯化的关键问题

1.创造适宜的人工环境

(1) 通过野生动物生境的调查,了解其栖息环境(栖息地,隐蔽处,领域等)特征以确定驯养方

式,场地选择,管理措施等。如:蛙对水环境的要求,冬眠需要土质的洞;鳖需要沙质的产卵场。

(2) 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确立对野生动物的驯化措施,提高生产性能;但并非一定要照搬野

生环境条件(变温动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常年繁殖).野生环境不一定最好。

2.食性与营养

不同动物的食性不同: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有些动物不同生长阶段食性不同:蝌蚪,

成蛙;食性可以经驯化而有所改变:肉食到杂食等。

通过对野生动物的食性和生活规律的调查,了解食性特征,食物种类和采食量,以确定在

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饲料供应,日粮配合与加工,饲喂制度,制定饲料计划,促使野生动物适应

家养条件。如:鱼苗采食特点与投饵要求;又如:蛙食活饵到食静态饵料;又如:中华鳖食肉性到杂食。

3.繁殖与育种

繁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育种)的途径。

通过对动物繁殖规律的调查研究,确定人工繁殖技术措施,特别是如何提高繁殖,成活率等问题;如:环颈雉的人工繁殖种群,家鱼,中华绒鳌蟹的繁殖问题。

第二节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的基本原则

一、利用与保护并重,保护为主的原则

生态系统的系统特性:结构性,稳定性等。

适度干预不影响生态平衡,最大收获量。如: 草场肯食,有利于草场更新。

过渡干预导致生态失衡,生物资源退化,危害人类长远利益。但目前野生资源危机严重,应以保护为主。

二、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

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

种群数量变动的敏感期禁止渔猎。

繁殖期,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繁殖后最高,繁殖前最低)。

换毛(羽)期,动物毛皮,肉,脂质量下降。

2 变野生为家养,提高生产性能,减少环境压力

降低产品成本,实现均衡供应,减少野生经济动物资源的压力(使偷猎者无利可图)。3.加强经济动物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促进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经济动物驯养产品的劣势:驯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低水平竞争能力弱,需加大力度开展产品的深度和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使从业者有利可图)。

4.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第三节经济动物驯养的措施与理论基础

各种家畜家禽都是人类经过长期的选中育种和定向选育的结果.畜禽的驯养成功为经济动物的驯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一、经济动物驯养的一些措施

1.根据动物的行为特征,制定出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

昼夜节律,季节节律,繁殖节律。

摄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炫耀),社群行为(鸡,猪)。

2.直接驯化与间接驯化相结合

利用驯化程度高的经济动物对驯化程度低的动物进行驯化。

3.早期发育阶段驯化

个体发育的早期是动物行为发育的敏感期,事半功倍。

4.性活动周期驯养驯化

二、经济动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

生物的进化:由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整个生物界表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形成的多样化的生物世界.(野外生存适合度增加)。

经济动物的驯化:由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的作用下,通过长期的定向选育,形成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品种或品系.(更加适合家养环境,生产性能最大化)。

第四节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过程

一、济动物的引种

引种的途径

狩猎——仅限于种群复壮和建立新种群。

直接从其它驯养单位引种,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驯化,更易于驯养。

二、经济动物的运输

检疫:防止疫病的传播(尤其是人畜共患病)。

运输:麻醉运输,避光运输,淋水湿运。

三、济动物的饲养管理

为获得优质高产的动物产品和经济效益,必须对经济动物实行集约化或半规模化的饲养,使经济动物产生新的种群关系。

1.食物链与食物锥体理论的应用

食物链,食物网。不同食性动物饲养的难易程度;肉食性>杂食性>植食性;一活饵为食的动物难于饲养;食性可以因驯化而变化;根据食性特点和营养需要,配制经济动物的饲料。2饲养管理方式

精养:笼养,栏养,网箱养殖,池塘养殖;

散养:将经济动物放养于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少量补喂即可高产;

混养:笼养与散养相结合,或者不同的物种混养.

3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1)选择优良品种或驯化程度高的品种

(2)根据动物的食性和营养需要,为其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

(3)科学的饲养管理

(4)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

第五节经济动物资源保护

一、动物资源的价值

对于物种资源而言,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二、动物资源的危机

生物一旦灭绝就无法再生,这对人类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1 850年至今,已经有75种鸟类和哺乳类灭绝,297种哺乳动物,359种鸟类,190种两栖爬行类和80种鱼类濒临灭绝。畜禽生产方面,发达国家依赖少量的高产品种维持发展,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大量的优秀的地方品种资源,但缺乏资金支持,许多种类也面临灭绝.世界畜牧业发展面临危机。

三、动物资源的保护

加强立法,依法保护

采取措施科学保种

采取措施科学保种

建立良种群和核心群

家系等数留种法

防止近亲交配

超低温冷冻保存精子

超低温冷冻保存受精卵或胚胎

复习思考题

1 .野生经济动物驯养的关键问题

2 .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3 .经济动物驯化的理论基础

4 .经济动物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第三章经济动物的饲料及其营养功能

(一)自学内容:

掌握饲料分类,各类饲料特点,各种饲料成分的营养功能.

(二)本章重点:

主要掌握各种饲料成分的营养功能.

(三)本章难点:

各种饲料成分的营养功能.

(四)本章考点:

各种饲料成分的营养功能.

(五)学习指导:

第一节经济动物的饲料

饲料是动物养殖业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生产动物产品的物质基础。

一、饲料分类

1.按饲料的来源,理化性状分类,将饲料分为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其他添加剂饲料;

2.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等营养特性分类,又可将饲料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等。

二、各类饲料概论

1.青饲料(种类、特点)

蛋白质饲料油饼类(种类、特点)

动物性饲料(种类、特点)

矿物质饲料(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单一的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微量,常量元素饲料)

维生素饲料: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种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种类、特点)

添加剂:不包括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氨基酸在内的所有添加剂.( 种类、特点)

第二节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一、氨基酸的营养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养.20种氨基酸在体内能参与蛋白质合成,都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

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体需要,但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一般必需氨基酸有10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缬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体内合成量较多,或需要量较少,不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具有合成各种氨基酸的能力,因此,没有划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实际意义。

二、限制氨基酸

限制氨基酸:饲料蛋白质中,按照动物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饲料中的限制氨基酸:饲料中最主要酌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和蛋氨酸。

三、想氨基酸模式(IAAP)

概念:理想蛋白质的概念有多种表达方法,但含义相同。

理想蛋白质是指含有最佳氨基酸比例,以及最大利用效率的饲料蛋白质。

指为动物合成蛋白质提供最佳比例的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量。

指动物实现最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时的氨基酸平衡模式;

表达方式: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模式一般用各种EAA相对于赖氨酸的量表示,也可用各种EAA占饲粮蛋白质的比例表示。

四、物对蛋白质营养的消化

单胃动物

消化部位:胃(胃蛋白酶,20%),小肠(胰蛋白酶,主要);

吸收部位: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

哺乳动物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可吸收完整蛋白,获得免疫机能。

吸收的形式:氨基酸单体为主,还有部分短肽.

反刍动物

消化部位:瘤胃,皱胃,小肠。

吸收形式:瘤胃(氨态氮),小肠同单胃动物。

第三节脂肪的营养功能

一、脂肪的分类

真脂: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肪酸,中性脂)。

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和蜡等。

二、脂肪功能

重要的结构物质,机体的膜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等。

重要的能源物质,每1克脂肪可释放约9kcal热量,分别是等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

2.25倍左右。

脂肪可保护机体,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于脂肪才能被吸收) 三、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的,或所合成的量不能满足人体需要的脂肪酸。

四、动物对脂类物质的消化

单胃动物

消化部位:小肠(胰脂酶,主要);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后部;

吸收的形式:游离脂肪酸,甘油单脂酸,胆固醇,磷脂等.

反刍动物

幼体消化与单胃动物相似;

消化部位:瘤胃,空肠后部(主) ;

第四节其他饲料的营养功能

一、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

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唐,大豆低聚糖(单体3-10个);

多糖:淀粉,糊精,糖原,纤维素,果胶.

2.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3. 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

二、低聚果糖

1.低聚果糖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不会引起体内血糖值的波动,可以作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患者理想的代用糖;

2.它能促进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因而能够预防感染,保持肠道正常功能;

3.另外,低聚果糖难以为口腔细菌利用,是一种防龋齿代用糖。

三、纤维素

纤维素是多糖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1.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①纤维素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能预防便秘,痔疮等疾病;同时,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②纤维素还能减慢人体对糖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预防糖尿病;

③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食感,可减轻体重,有利于减肥;

④近年研究证明高纤维饮食使Ⅰ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加,从而节省胰岛素的需要量.

四、矿物质的营养功能

矿物质与有机营养素不同,它们既不能在人体内合成,除排泄外区不能在休内代谢过程小消失.基于在体内的含量和饲料中需要量不同,它可分成二类:

1.常量元素或大量元素

①动物体中含量在0.01%以上;

②,钙,磷,硫,钾,钠,氯,镁等.

2.微量元素

①动物体中含量低于0.01%;

②现在已知有铁,锌,铜,碘,锰,钼,钻,硒,铬,镍,锡,硅,氟,钒,砷共15种必需的微量元素;

③近年有人认为铷,溴,锂有可能也是必需的.

五、维生素的营养功能

1.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是指在正常生命活动中维持健康,促进生长所需的一类特殊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既非结构成分,也非能源物.

2. 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及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不溶于水,但溶于脂肪及脂溶剂中,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与脂类吸收密切相关.当脂类吸收不良时,其的吸收大为减少,甚至会引起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 C.B族维生素包括VB1(硫胺素),VB2(核黄素),VB6,VB12,叶酸,泛酸,烟酸,胆碱,肌醇,生物素等.

维生素E: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因为它能促进人体内黄体激素的分泌,具有抗不育活性,所以又称生育酚.

3.生理功能

第五节养分的可消化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可消化养分

动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只有一部分被动物消化吸收,其余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这部分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称为可消化养分.

可消化蛋白质,可消化氨基酸,可消化脂类,碳水化合物等.

二、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动物因素: n动物种类不同,个体差异,生理阶段;

饲料因素:饲料组成,饲料加工方式,饲料形式,饲料供应量。

复习思考题

1 .按照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功能,可将饲料分为哪几大类

2 .饲料的营养成分包括那几大类

3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有哪些不同之处

第四章不同经济动物的营养需要(了解)

(一)自学内容:

了解经济动物的各阶段营养需要.

(二)本章重点:

经济动物饲料能量利用基本情况.

(三)本章难点

鱼类营养的特点

(四)本章考点

经济动物饲料能量利用基本情况.

(五)学习指导

第五章环境与经济动物健康(了解)

(一)自学内容:

掌握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对经济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二)本章重点:

高温,低温,湿度,有害气体对经济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三)本章难点:

高温对经济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四)本章考点;

高温,湿度对经济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五)学习指导

第六章经济动物的繁殖及环境工程(了解)

(一)自学内容:

掌握各种经济动物的繁殖特性和增强繁殖性能的一般技术.了解场址选择的依据,掌握适合动物进行生产的环境因素.

动物的一般防疫措施及动物畜舍的一般管理方法.

(二)本章重点:

经济动物的繁殖特性和环境要求

(三)本章难点:

幼小动物成活率提高及防疫程序的设计.

(五)学习指导:

第七章经济动物饲养管理技术各论

(一)自学内容:

了解各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认识各种动物的行为.掌握各种经济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及繁殖特性,防疫技术。

(二)本章重点:

主要掌握各种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技术。

(三)本章难点:

各种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

(四)本章考点:

各种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技术.

(五)学习指导:

第一节家鸽

了解家鸽的生活习性,掌握训养方法.饲喂方法,日常管理.鸽舍的构建及常见病的防治. 重点:鸽的生活习性及日常饲养管理

难点:鸽的育雏

第二节:鹌鹑

了解鹌鹑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密集饲养技术,掌握饲料配合原则及各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重点:鸽的生物学特性及日常饲养管理

难点:鹌鹑的育雏饲料配合技术

第三节:梅花鹿生物学特性

掌握饲养管理方法及鹿茸的采收加工方法.

重点:梅花鹿生茸期的饲养管理及鹿茸的采收加工

难点:鹿茸的采收,加工处理

第四节麝香鼠

了解的麝香鼠生活习性.掌握饲养管理方法及麝香的收取方法

重点:麝香鼠的饲养管理及麝香收取方法

难点:麝香的收取

第五节珍珠獾

了解珍珠獾的生活习性,掌握饲养管理方法及獾油的采收方法

重点:珍珠獾的饲养管理及獾油的收取

难点:珍珠獾的幼年期的管理

第六节狗

了解狗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狗的品种,掌握狗的繁殖饲养技术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重点:狗的繁殖饲养技术

难点:狗的适时配种

第七节狐

了解狐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合人工饲养的品种.掌握繁殖,饲养,管理及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重点:狐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难点:适时配种与幼狐的哺育

第八节貉

了解貉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繁殖与饲养管理技术

重点:貉的繁殖与饲养管理技术

难点:繁殖技术

第九节兔

了解兔的生物学特性及兔的分类与主要品种,掌握皮用,毛用和肉用的饲养管理技术与

繁殖生产技术,对于常见兔病能够初步诊断治病,预防.

重点:兔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繁殖生产技术,兔舍环境控制

难点:繁殖技术与兔舍环境控制

第十节鸵鸟

了解鸵鸟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繁殖饲养技术

重点:鸵鸟的繁殖饲养技术

难点:鸵鸟的孵化与育雏技术

第十一节孔雀

了解孔雀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繁殖饲养技术

重点:孔雀的繁殖饲养技术

难点:孔雀的孵化与育雏技术

第十二节乌骨鸡

了解乌骨鸡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繁殖,饲养,利用技术

重点:乌骨鸡的繁殖,饲养技术

难点:乌骨鸡的孵化与育雏技术

第十三节山鸡

了解山鸡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繁殖,饲养,利用技术

重点:山鸡的繁殖,饲养技术

难点:山鸡的孵化与育雏技术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指定教材:《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余四九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版社,2003.

2.教学参考书:《动物饲养学》,胡坚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

3.《经济动物学》,塞道建主编,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

4.《生态学》,李博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虽获得了一定发展,农村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景象,但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加快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改革及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所以要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现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基本为集体经济和小农经济,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农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并且农村市场存在极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及生产能力,所以要积极开发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1]。当前我国存在农村土地荒置、农民掠夺式经营土地等现象,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物质及劳动很少,缺乏长远规划和科技运用,只依赖于传统经验;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劳动生产发展相对缓慢,无法安置剩余劳动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1.2存在的问题。第一,经济结构单一,思想理念滞后。土地一直都是农民的生命,以往基于土地的农作物种植相对单一,只局限于生活所必需的花生、大豆、小麦、水稻等,而忽视市场所需的农作物,致使种植收益也相对单薄,降低土地附加收益。目前在农村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是为市场而种植耕作还是为生活而种植耕作。除此之外,农业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加上乡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其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较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 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 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浪费了土地资源。 (二)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三)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 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 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

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 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 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 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 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 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095023B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类别:专业扩展选修课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周学时:3 课程总学分:0.5 开设实验项目数:5 适用专业:生物检测 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开课系部:生命科学系和生化实验中心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一)实验目的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是本科专业拓展课程《动物生理学》的实验部分,是本科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生理现象或效应,可加深对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直观理解,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扎实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与意识,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三)实验要求 主要以活体动物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采取急性离体和在体实验的实验方法,主要利用急性分离、离体灌流等实验技术设计动物生理学的实验内容,用以验证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大部分实验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动手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计算机对实验结果的处理、统计以

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使学生初步掌握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方 法。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要求和所用设备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 一、目的要求 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观察并了解结缔组织的共同特征,并联系机能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比较观察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肌纤维的结构特点;观察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尼氏体的形态与分布;观察有髓神经纤维的的形态结构;识别并比较观察各种血细胞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 四种基本组织切片;各种血涂片; 三、观察内容 1.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的切片 2.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切片 3. 变移上皮切片 4. 复层扁平上皮切片 5.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的切片

[精品]养殖专业模拟考试卷及答案.doc

养殖专业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营养与饲料部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维持需要:维持是指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称为维持需要。 2、理想蛋白质①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Z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②是指含力最佳氨基酸组合和利用率的饲料蛋口质, 同时为动物合成蛋白质提供最佳比例的必需氨基酸(EAA)o 3、口粮:满足一头动物一區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称为LI粮 4、配合饲料:指在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及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多种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丁艺流稈生产的饲料。 5、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屮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的各种少量或微量物质。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4分) 1、配合U粮的依据或者是配合U粮必须的两个步骤是查饲养标准和杳饲料营养价值表。 2、解决草食动物对青绿饲料常年均衡供应需要的重要技术措施是青贮饲料。 3、在配合饲料屮添加量较大的常量矿物质元素是钙和磷。 4、体重的0. 75次方,体重单位为千克.或者W° 75kg.称为代谢体重。 5、除反刍动物外,饲料屮蛋白质几乎是唯一的可用來形成动物体蛋白的氮的來源。 6、微生物消化消化是反刍动物能够大量利川粗饲料的根木原因。 7、维生素D是类固醇衍生物,包括维生素D2即麦角骨化酹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醉。 8、一个完整的饲养标准应包括两个部分即饲养标准和饲料营养价值表。 9、每增重lKg活重或生产lKg畜产品所消耗饲料最.或者每lKg饲料增重或生产畜产品的量(Kg),称为饲料转化效率。 10、添加剂预混料是配合饲料的核心,其配方质最的高低直接影响肴配合饲料的质量。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 C A A A I)(、A A 1、预混料生产的混合均匀度要求变异系数在()。 A. 5%以内 B. 8%以内 C. 10%以内 D. 12%以内 2、为了使肉仔鸡生长发冇速度快,一般其I I粮能量水平较高,一般以()形式来增加I I粮能量浓度。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从价值上可以将其分为药用动物、裘皮 ( 革) 用动物、肉用动物和观赏动物等几大类。本地养殖的特殊品有蝎子、七彩山鸡、梅花鹿、牛蛙、蜗牛、蓝狐 ( 银狐、雪狐) 、獭兔等,笔者针对目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准备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者提供参考。 1 特种养殖的主要特点及现状 1. 1 高投入、高产出和高风险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引种费用相对较高,需要较大的场地和特殊的笼舍设计,饲料价格相对较高,卫生防疫和产品加工的方法各异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效益较好,但高效益的项目风险也比较大,市场行情的波动大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1. 2 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要求较高 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繁多,因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需要饲养人员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日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缺乏。市场上特种经济动物的成品配合饲料种类很少,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用的疫苗和药品等也多是使用畜禽药品,只是在剂量上有所调整特种经济动物的产品加工技术复杂。 1. 3 炒种和欺诈使投资者望而却步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涉及多个行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成立强有力的行业管理组织,供求市场混乱,存在着倒种、炒种和欺诈等现象,许多养殖户上当受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任何一种动物的养殖要发展成一种产业,都必须经历抓捕驯化、小群饲养、适度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生产四个阶段。受经济、文化、科技、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的经济动物养殖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就同一经济动物而言,其发展现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受饮食习惯及文化的影响外,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和科技发达、自然条件好的国家或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发展较快。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历史比较悠久,但由于经济和科技落后、生活水平低等因素,使得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长期处在抓捕驯化和小规模生产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步解放和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农民的商品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经济动物及其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经济动物养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种类由少变多,饲养规模由小变大,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良好发展势头。部分经济动物的养殖已经进入了集约化生产阶段,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2 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准备条件 2. 1 养殖目的明确,有足够的资金和抗风险能力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不能抱投机和暴富的心理,在资金投入时要进行详细的预算。动物养殖至少要经过一到两个生产周期才能见到效益,在见效前的场房建设、引种、饲料、水电和人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资金投入,依据实际财力制定养殖规模。 2. 2 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专业人才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发展很快,如果投资规模较大,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才,按行业标准建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即使是一家一户式的小规模饲养,也应掌握或了解先进的养殖技术,如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蓝狐的改良、选用合适的饲料配方等。 2. 3 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养殖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可以从事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时亦需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同时还要依法符合动物防疫、检疫的要求。例如,对肉用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卫生检疫要依照相关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办理。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 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1997 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教学 一、教学目标 在了解人体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掌握人体及哺乳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则。理解机体的工作原理,即生命活动的过程,特别是机体适应于内外环境变化的调控过程,涉及从分子到整体的多水平研究的整合。充分认识到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以及生命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并通过对人体功能的了解,科学和自觉地维护自身健康。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1.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2. 内环境及稳态。 3. 生命活动的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反馈系统:负反馈,正反馈。 教学要求: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体内控制系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稳态和负反馈的概念。 重点、难点: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负反馈和正反馈系统。 第二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学时 主要内容: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和载体。 3.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钠钾泵等离子泵),继发主动转运。 4.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物质跨膜转运各种方式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重要作用。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细胞膜的电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Na+平衡电位,不应期,不衰减传导。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以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重点和难点: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第四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6学时 主要内容: 1.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终板电位,量子释放(微终板电位)。

2.神经元突触:突触的分类和结构,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活动的调节(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中枢递质。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区分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理解突触抑制的作用方式。了解中枢递质种类。 重点: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 难点:突触抑制。 第五章骨骼肌生理——肌肉细胞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学说,横桥周期。 3.骨胳肌收缩的机械特性:单收缩和强直收缩,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和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理解和掌握骨骼肌收缩原理。重点: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难点:横桥周期,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第六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6学时 主要内容: 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器官反射,脊休克。 2.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去大脑僵直。 3.脑的高级功能:脑电图,学习和记忆。 教学要求:了解脑的高级功能。掌握脊髓及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重点:牵张反射。 难点:去大脑僵直。 第七章感觉器官 4学时 主要内容: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和感受器电位,适应。 2.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成像系统和调节,视网膜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3. 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基底膜的频率分析,毛细胞的换能,微音器电位。 教学要求: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感受器的功能和换能机制。 重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杆和视锥系统的特点,暗适应,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分析。难点:视色素的感光机制,听毛细胞的感音机制。 第八章血液 2学时

《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及养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特种动物资源及养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及养殖技术》是一门研究除传统畜牧业以外的特种经济动物驯化、饲养、驯化、繁殖、育种及、疾病防治和产品开发的的课程。是一门结合野生动物资源和家畜饲养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本课程涉及面广,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课程的重点在于特种经济动物的驯化历史,方法及产品加工内容,以及怎样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所在区域的资源特点,受到动物生产、动物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经营管理及贸易等方面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特种经济动物及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科技推广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国家对特种经济动物的福利与经济动物饲养技术法规的基本内容。 2.掌握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3.掌握毛皮动物饲养和产品加工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药用动物饲养和产品加工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5. 掌握各类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特种经济动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专题。 2.毛皮动物生产与利用专题。 3.药用动物生产与利用专题。 4.特种经济禽类生产与利用专题 5.肉食类经济动物开发和利用专题。 6.其他特种经济动物的的开发和利用专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结束后,根据课程基本要求,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考核,也可采取学生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 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网站 1. 余四九主编。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1世纪教材 2. 赵万里主编. 经济禽类生产. 北京: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 3. 孙占鹏主编.特种动物生产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0 4. 朴厚坤.皮毛动物饲养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 白秀娟.养狐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6. 潘红平.药用动物养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7.郑文波.特种动物养殖与疫病防治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8.李家瑞.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9.《中国特种经济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配置技术》杨嘉实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10.《经济动物学报》,主办:吉林农业大学, 11.《特产研究》,主办:吉林左家特产研究所 12.韩坤,梁凤锡,王树志,中国养鹿学[M]1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动物普通病教学大纲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普通病》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部分 一、课程代码:110331121 二、课程类别:专业课 三、课程性质: 《动物普通病》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四、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畜牧业及其疾病防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动物普通病诊治的理论、观点,系统掌握动物普通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技术,具备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进行诊治的实际技能,从而胜任畜牧兽医工作。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学生应掌握临床常用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动物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常见手术的施行方法和动物常见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临床表现,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外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学时分配参考表:

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通过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考核和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核。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中技能考核占20% ,课堂提问、出勤、作业和平时测验占20% 。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以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及养殖学、营养饲料等先行课程为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中兽医等课程的衔接与协调。 九、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李国江.动物普通病.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参考资料: 1、郭定宗.兽医内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倪有煌,李毓义.家畜内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威廉.雷布汉.奶牛疾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主体部分 理论教学: 第一章治疗技术 一、学习目的 了解动物的输液及特殊疗法。掌握几种常用的治疗技术,如投药法、注射法、穿刺法、冲洗法、物理疗法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投药法 (一)灌角及药瓶投药法:包括应用范围、用具、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片剂、丸剂、舔剂投药法:包括应用、用具和方法。 (三)胃管投药法:包括应用用具、方法、胃管插入食道的判断、注意事项及药物误投入肺的表现与抢救措施。 (四)饲料饮水及气雾给药法:包括拌料给药、饮水及气雾给药。 第二节注射法 (一)皮下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肌肉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静脉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腹腔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瓣胃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皱胃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乳房注入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穿刺法 (一)瘤胃穿刺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马骡盲肠穿刺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腹腔穿刺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动物饲养学考试复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动物饲养学考试复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必需氨基酸 2、营养需要 3、饲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合饲料按营养特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刍动物瘤胃蛋白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在营养功能上,维生素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区别是() A、不能提供能量 B、不能构成体组织 C、既不供能,也不构成体组织 D、不参与代谢 2、反刍家畜体内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

A、粗蛋白质 B、粗脂肪 C、无氮浸出物 D、粗纤维 3、配制仔猪日粮时,可选择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为() A、豆粕 B、棉籽粕 C、菜籽粕 D、花生粕 4、饲粮中蛋白品质的好坏取决于() A、蛋白质含量 B、氨基酸种类 C、氨基酸数量 D、必需氨基酸的平衡状态 5、新生哺乳动物对养分的吸收机制为() A、主动吸收 B、胞饮吸收 C、被动吸收

D、以上均不正确 6、麸皮属于() A、粗饲料 B、蛋白质饲料 C、能量饲料 D、矿物质饲料 7、检测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采用() A、定量化学分析法 B、定性化学分析法 C、化学快速检测法 D、化学仪器分析法 四、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2分,共16分) 1、家禽饲料标准中的能量指标通常采用消化能。() 2、反刍家畜可以直接利用饲料中的粗脂肪合成畜体脂肪。() 3、维生素A原只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 4、青绿饲料可作为一般反刍家畜饲料的唯一来源。() 5、钙、磷缺乏可导致幼畜出现软骨症。() 6、稀释剂的作用是既可以稀释饲料浓度,又可以承载活性成分。()

我国宠物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宠物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当前,我国宠物产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区位特征显著、市场成长迅速、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等特点。 (一)区位特征显著 我国的宠物经济带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开放和发达的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以及全国各省会大中城市,内地发展还相对缓慢。宠物市场主要分南、北两个市场,可以说中国南北方宠物交易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促进中国宠物业繁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未来宠物业的长足发展。 北方宠物市场的繁盛带在东北部地区,以京津地区和东北三省最为突出,东北地区尤以鞍山、沈阳、大连、哈尔滨四地为最。为了促进宠物的交流与推广,这些地方每年都会陆续举办全国性大型犬展活动,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好评,为推动我国北方犬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南方宠物市场的繁盛地主要是成都、广东两地,成都是全国最大的货源地和繁殖基地之一;广东省尤其是南海大沥狗市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宠物批发地。此外上海的宠物市场也是全国宠物集散地和批发地之一。 同时,广东和天津是我国两大观赏鱼繁殖基地;广东和浙江成为我国两大宠物用品生产基地。 (二)国内市场迅速成长,速度惊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上的转变,饲养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宠物消费也随之形成规模,同时展现巨大潜力。尽管各大城市政府都执行了严格的宠物饲养限制条例,实际宠物量近年来却有增无减。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被并称为“中国五大宠物城市”。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用于进行宠物交易的“花鸟市场”,稍大城市的“花鸟市场”规模和数量会更多。花鸟市场是城市中宠物饲养和交易的主要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登记注册的宠物狗有50多万只(实际上在大城市中给狗登记上户的比例占30%),而且仍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上海约有70万只,每年在宠物经济上的花费更高达6亿元;深圳目前已登记的宠物狗5万只、宠物猫3万只。每只犬每年入户、年审、防疫、狗粮等费用超过5000元,其宠物经济年产值也高达5000万元,并且每年将以1000万元左右的速度攀升;在杭州,每年从市场购买的宠物大约有5.5万只;武汉有宠物的人家约有9万户左右;在经济不甚发达的辽宁养狗数量超过20万只,宠物业也发展很快,业已形成生产、繁育、流通产业链。据粗略估算,全国宠物犬只的拥有量大均在1000万以上,如加上猫、鸟等其他宠物,全国约有1亿只。近年来随着宠物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投资需求的旺盛增长以及利润的丰厚,围绕着宠物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有关的宠物消费,如:宠物美容、宠物训练、寄养、摄影等正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宠物产业。据估计目前中国宠物经济的市场潜力至少达150亿元人民币,且呈快速增长趋势。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至少有宠物1.5亿只,其产值有望突破400亿元。如此迅速的宠物消费需求,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面对这样一个潜藏着巨大商机的宠物市场,国际著名宠物饲料品牌纷纷登陆中国市场。2001年北京进口宠物食品的销售额约为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作为欧洲第一宠物食品品牌1994年进入我国市场的法国皇家(Royal Canin),目前在国内高档宠物食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以上,近年来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凭借专卖店和宠物用品店的销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汇总讲解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66071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适应专业:生物技术/科学 总学时数:32(实验课32学时单独开设)学分:2(不含实验课) 选用教材:左明雪主编.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杨秀平主编. 动物生理学. 第1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科学本科生专业的一门限选课,是学习生物学其他课程的最重要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学习要求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高等动物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发生机制、调节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牢固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一些生理现象。 三、成绩考核办法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由上课表现、出勤、其中考试成绩组成,占20%,期末考试占80%。 四、教授大纲及课时安排 绪论(2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动物机能调节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4个水平和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了解《动物生理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方法。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动物机能调节方式;4个不同研究水平;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 (二)、组织器官水平 (三)、系统水平 (四)、整体水平 二内环境稳定是细胞功能活动的基本条件 (一)、内环境和稳态 (二)、细胞内自稳态是细胞实现功能的基本条件 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二)、机体稳态的反馈调节 第一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6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胞兴奋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在同一神经细胞上传导和如何在细胞之间传递的,最终是如何引起肌肉收缩的。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第一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细胞的兴奋性和兴奋的产生条件 二、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第二节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 一、突触传递 二、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体系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 四、突触后电位和突触的活动 五、突触传递的特征 第三节兴奋在神经肌接头的传递 一、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经济动物养殖学作业

浅谈狮头鹅的养殖与管理 姓名:XXX 学号:XXXXX 本来我对经济动物养殖是一窍不通的,甚至连经济动物有哪些我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要如何对这些经济动物进行养殖和管理。但是通过对“经济动物养殖学”的学习,我颇有收获。我不但知道了,狮头鹅、白肢虾、鳖,甚至连我们平常所见到的鸡也是属于经济动物。原来经济动物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这门课程当中所指的经济动物养殖主要是指大规模的养殖,它与我们家常所养的小规模的经济动物不同。大规模的经济动物的养殖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管理,否则很难收获成功。 在课堂中,我们学习了猪的养殖、鸡的养殖、狮头鹅的养殖、鳖的养殖、淡水鱼的养殖以及淡水虾的养殖等多门养殖技术。在这么多的养殖技术当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狮头鹅的养殖。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我比较喜欢鹅这种动物,相比起鸡、鸭之类,它显得出类拔萃,颇具高贵的形象;其次,是受到有关鹅的文学的熏陶,如杜甫“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吕温的“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吃鹅肉,其肉鲜嫩而有弹性,很是爽口。 要想大规模的养殖狮头鹅,首先是要对他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确定如何饲养。狮头鹅是国内外最大的肉用型鹅种之一。原产于我国广西和广东。该鹅体躯硕大,头深广,额和脸侧有较大的肉瘤,从头的正面观之如雄狮状,故称“狮头鹅”。该鹅耐粗饲,食量大,生长快。一般70日龄时体重可达5千克~7千克;公鹅体重12千克~17千克,母鹅体重9千克~13千克;开产日龄210天~240天,年产蛋25枚~35枚,蛋重200克。抗病力强,耐粗饲,适于小规模和规模饲养,是目前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单纯的了解狮头鹅的习性还远远不能的管理好狮头鹅群,若想让狮头鹅健康的更好的生长,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下面我就课堂所学的知识,简单的介绍一下狮头鹅的管理。肉鹅的饲养管理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1周龄~3周龄为育雏期,4周龄~8周龄为中雏期,9周龄~10周龄为大鹅期(育肥期)。首先是,育雏期的管理:刚出壳的雏鹅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因此应保证有适宜的温湿度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五峰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学院:法学院学号:2010131228 姓名:赵长珍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我的家乡五峰经济发展的现状,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次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这个方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家乡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富裕安康,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农村、富裕农村发的目的。五峰农业产业结构在一步步的优化,但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2012年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五峰经济现状、发展问题、解决对策、产业结构、和谐农村 五峰经济现状 本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调查,我本次关于五峰农业结构深入了解大多在我走亲访友途中完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化的随机调查,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在此,通过五峰农村的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的了解可以深化到对于整个山区农村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通过这次亲身调查还发现了很多五峰农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和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比较前些年五峰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五峰人民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新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投入资金由于支持烟叶种植的发展,也收效明显;再则,养殖业在五峰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带领下形成规模化养殖,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出去烟叶和养猪,通过我所在的村庄来看,还存在很多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养羊、养牛、种植魔芋、种植土豆等等,我相信这些产业要是得到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定可以为五峰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总的来说,现在五峰的经济产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烟叶和养猪是一般农户的主打产业和收入来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