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跨部门协同的论文_0

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跨部门协同的论文_0

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跨部门协同的论文_0
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跨部门协同的论文_0

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跨部门协同的论文

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跨部门协同

在新公共管理改革时代,政府改革理论以市场竞争机制和分散化管理为显著特征。随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复杂化,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也日趋明显,出现了碎片化公共服务和碎片化治理的困境。因此,在后新公共管理时代,跨部门协同(cross-agency collaboration)成为政府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需求。多种跨部门协同理论应运而生,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就是这种跨部门协同理论谱系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佩里?希克斯(perri 6)作为当代英国著名的行政学家,曾经长期在德莫斯(demos)思想库工作,目前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政策系的一名教授。最近他的许多研究都是基于新涂尔干制度主义理论(neo-durkheimian institutional theory),运用结构与系统的方法研究公共服务的组织间关系和网络管理等跨组织边界的公共管理问题,发表了与整体政府理论相关的多部论著。他的独著主要有:《整体政府》(1997年)、《电子治理:信息时代政府机构的评价类型》(2004年)和《公众情绪》(2007年);他和舒尔兹、利特、斯多克、佩克等人合著了多部著作:《全观型治理:整体政府的战略》(1999年)、《走向整体治理:新的改革议程》(2002年)、《21世纪的网络管理》(2006年)。希克斯的代表性论文有:《制度有效性:一个新涂尔干主义的理论》、《西方国家整体政府研究的比较视角:一个基本的文献评估与探索》(2004年),等等。在这些论著中,希克斯在对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中产生碎片化治理及协调与整合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体政府理论,形成了一个跨部门协同的系统化理论体系。希克斯对公共服务组织间关系的理论创新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在国际行政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当代公共行政学领域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本文结合希克斯的主要著作对他的整体理论进行系统的评析。

一、功能性组织模型的局限与整体政府的提出

从起源和背景看,希克斯的整体政府(holistic government)理论主要是对功能性组织模型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按照功能进行组织设计及横向整合是一个古老的公共组织管理问题。整体论(holism)一直是人们解决组织结构管理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在过去,有过许多通过自上而下的或宏观的方法用来整合组织功能,使庞大的中央政府结构产生协同作用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常常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没有真正地超越组织设计中的功能性原则。在西方许多国家中,政府的基本结构被假定为内阁主导下的政策与行政的协调。但是,众所周知,许多内阁大臣都是他们所在部门利益的代言者,他们都努力地维护着自己的部门利益。久而久之,协调被认为是赢家和输家之间的一场游戏。因此,传统的政府组织设计在本质上是一种功能性模型(functional model)。功能性模型是传统行政理论的遗留物。在功能性组织模型的影响下,整个19世纪政府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政府组织的基本原则简而少,中央政府部门设立的核心原则就是围绕功能而建立。换言之,传统行政管理的遗留物就是政府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功能性模型为基础,就是围绕特定目的与活动(如监狱管理、警察服务、医疗管理、实施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组织设计的。这种功能性组织模型使政府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不能解决,导致了西方国家的公众一方面对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社会秩序等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其纳税抵制的倾向也日趋增长,进而引发了财政危机、治理危机和信任危机。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各国开始了以“再造政府”为内容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以回应公众的需求。这些改革运动通过建立专业机构、引入竞争、签约外包、私有化、顾客导向等措施有效地抑制了政府规模的增长,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由于功能性组织设计原则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西方各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并没有使犯罪、疾病、贫困教育、环境污染等复杂性问题得以减少。如英国政府部门尽管经

过多次组织结构改革,但功能性组织设计的原则在核心执行机构中从来没有受到真正的挑战,甚至在苏格兰、威尔士的政府机关,机构间的功能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分离。这导致部门主义的牢笼(departmental cages)左右着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思考方式。“这次改革的主要失败就在于它使政府较少地,而不是更多地解决这些重要的‘邪恶’问题。”perri 6 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demos1997pp12-13希克斯具体分析了功能性组织模型的八大缺陷:(1)高消耗。政府运作高成本地投入,低回报的服务。政府预算主要花费在“部门地窖”(departmental silos)里,消耗与功能相联系的管理活动,而不是对结果负责。这导致投资模型在经济循环中的过多运用;(2)错误事情的中央集权化。20世纪的改革使一些项目进行了集权,而另一些项目进行了分权;(3)粗糙地理解政府行为的变化;(4)短期思考;(5)重治疗,轻预防;(6)缺乏协调和问题转嫁的恶化;(7)对错误的事情进行评估;(8)对不适当的公众进行负责。

此外,整体政府理论的产生也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难以应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复杂化所产生的协同问题的一种直接回应。在过去,人们一直对学科、专业或组织之间的边界重视不够。希克斯指出,如果我们的文化、动机、结构、责任、资源流等都是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而不是关注有效的过程的话,那么政府机构就更可能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制药为例,它不会生产健康。保健只是解释了健康和疾病的一部分问题。健康与节食、饮水质量、锻炼、空气质量、住房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犯罪活动和就业也与此相类似。因此,要提升和改善健康、社区安全和就业能力,就需要公共组织、私人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协同工作、共同处理才能奏效。只有跨越组织边界进行协同运作,才能有效地解决职能交叉性的问题和提供整合性公共服务。

二、整体政府的主要理论创新

正是在对功能性组织模型内在缺陷和协同问题进行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希克斯提出了一种替代功能性组织模型的整体政府理论,即在公共部门的主要功能与服务领域之间进行横向协同与整合,以解决跨界性公共问题的思想与行动。

希克斯通过对英国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协调和整合的主要作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并根据其中央集权化程度和战略反应性策略进行分类,提出了一个整体政府理论的创新矩阵(见表1)。

上述矩阵内的具体措施构成了实施整体政府创新的基本工具。以这些工具为基础,希克斯总结了整体政府理论的九大基本内容perri 6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demos1997pp38-42:

(1)部门间主义。这主要包括部门间的工作伙伴、部长间团队及类似的跨越组织边界进行协同工作的传统策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部门间主义在英国的中央和地方层级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如英国中央政府中的毒品政策、污染控制、新技术的运用等领域,地方政府的住房与社会保障服务、住房与环境卫生、住房与交通等内容。但是由于缺乏预算权力和政府内阁的政策支持,部门间主义在英国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整体政府就是要激发部门间主义的活力,扩大其影响。

(2)跨功能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很多通过机构间伙伴关系的方式来解决治安、儿童保护等需要多机构协同解决问题的作法,积累了多机构协同工作的有效经验。在健康和社会服务领域也出现了运用多专业协同和团队结构合作的经验。整体政府理论就是要对这些有益经验进行吸收,形成一种运用整体论的思维方式跨机构和专业进行协同工作以解决职能交叉性问题和提供整合服务的跨功能合作模式。

(3)以网络为中心的协调机制。这种机制在过去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结算方式的结算中所用的管理过程就是这种机制的运用。另一个有名的案例就是伦敦的供宿兼次日早餐信息交换系统(babie)。babie由伦敦的住房单位(housing unit)主

办,它从一个到另一个地方给无家可归的人们分配住房,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住房倾销和提供等社会服务。以网络为中心的协调机制是整体政府整合机构,进行协同运作的核心机制。

(4)中央集权化及增设机构扩展其职责。在地方层次,环境卫生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兼并在一起,协同地发生作用。兼并在国家层次也出现,如教育与就业部门的创立。这反映了解决功能性交互问题的强烈预期。如建立一个“超级财政部”就意味着通过中央集权化以应对政府碎片化及其所引发的“邪恶”政策问题。整体政府是对过度分权化所产生的问题的一种矫正和对适度集权化的理性回归。

(5)限制机构转嫁成本的能力。这种作法并不少见,如在环境保护中,就有通过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以防止这些机构活动所产生的成本转嫁给其他机构。这要求展开政策讨论,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减少公共服务机构成本转嫁的情况。整体政府是要从根本上遏止成本转嫁问题,以提高政府自身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6)协同服务生产方式。协同服务生产方式通常是很有效的,如从法国舶来的“休息室”(foyers)就给无家可归的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它承担起了住房供给部门和工作培训部门的服务职能。此外,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也实行了许多年,取得了诸多成功协同服务的经验。协同服务生产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多学科的培训,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以实现共享性目标。

(7)个案管理者。个案管理者(case manager)是整体政府理论在操作层面上的一个创新。在目前,个案管理者方案虽然没有得到过实施,没有实践方面的案例,但还是可以从社会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经验中来建构这一理念。如在伦敦的哈克尼区曾经建立过跨服务功能的“浮动”行政人员。个案管理者的权力不仅来自单个部门,而且可以跨部门和领域来应对它们所面临的交互性任务和问题。

(8)信息管理与跨组织边界整合。到了20世纪90年代,政府碎片化治理进一步加深,对金钱和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成为迫切需要。如1996年英国《政府指导》的绿皮书就提议在公共部门建立一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一个可以输入和检索个人基本信息的共享的电子系统,以及一个围绕生活事件提供公共服务的触摸屏顾客界面。整体政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使跨组织界面进行整合成为可能。

(9)整体预算与采购。改变传统预算方式也是整体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单一再生预算(single regeneration budget)是整体预算和政府采购的一个重要案例,其重要经验就是跨越组织功能边界,建立各种活动(如住房、工作培训、社区发展等)的一个单一采购的预算。整体预算能够克服保健和社会医疗机构之间“击鼓传花”式照顾老人的弊端。

三、整体政府的整体性运作机理

希克斯强调,整体政府的上述内容是一个整体,必须通过整体性运作,才能达到提供整合性公共服务的目的。

1.民众分类:整体性运作的逻辑起点

整体政府是一个开放的和权变的管理系统,是一个比新公共管理更加关注服务对象的组织模型。新公共管理把政府的服务对象一律看成顾客,而在希克斯看来,仅仅关注顾客是不够的,要实现整合性服务的目标不能仅仅通过关注顾客的方法来解决,还必须通过政治的途径来协调。为此,希克斯的整体政府把政府服务对象(民众)具体划分为消费者、公民、纳税人三大类,且它们的角色和需求迥异(见表2)perri 6, diana leat, kimberly seltzer and gery stoker governing in the round-strategies for 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demos2001pp51-52。

上述服务对象的划分为民众提供个性化的公共需求创造了条件,能够有效地满足民众需求偏好。但是消费者、公民和纳税人的不同需求也容易使顾客的效率、效能与公民的政治价

值之间陷入冲突,如高效率的服务未必就是便宜的服务。这些冲突运用重塑政府时代的新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义原则、方法、技术手段等解决方式,是不能实现经济、效益、效能之间平衡发展的。因为这些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政治性的解决方式才能奏效,同时,单一化国家政治措施也未必能解决所有公共服务的政治性问题。因此,希克斯主张通过整体政府的整合性运作方法,把公共服务运作分为服务、治理和公民关系三个维度,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见表3)。

2.要素整合:整体性运作的预算模型和信息系统

从运作要素看,整体政府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预算和信息的整合,其核心要素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整合:(1)预算围绕结果和目的,而不是围绕功能和活动进行设计;(2)通过更多的竞争来实现这些目标;(3)要求跨过传统组织功能边界建立组织关系,进行有效的投标活动;(4)要求在真实的结果方面实现测量改进。在此基础上,希克斯提出了一种整体性运作的整合预算模型(见图1)。在这个模型中,基于合同结果的整合预算中的资源必须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及政府各层级之间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区域预算和个案管理者是预算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把各种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perri 6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demos1997pp46-49。

图1 整体政府的整合预算模型

信息系统也是整体政府进行整体性运作,提供整合性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是整体政府发挥作用的技术支撑。希克斯以新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整体政府的整合信息系统模型(见图2)。这个模型实质上是一个以公民为中心,基于日常生活事务需要进行整合服务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把政府的各个层级与各个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根据民众的需求提供整合服务。整合服务信息系统把电子政务中的一站式商店(one-stop shops)更推进一步,使它围绕与民众对公共服务需求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life event)组织起来,使政府成为一站式商店的后方办公室(back offices)和内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s),从而使政府整合服务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个系统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大量的个人信息与服务可以通过跨部门协同的方式得到及时处理。另一个优势就是为公共服务主体协同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整合服务信息系统,可以使各种公共服务主体(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有机地协同起来,为公众提供无缝隙的整合性公共服务。

图2 整体政府的整合服务信息系统

通过对整体预算和整合服务信息系统的分析,不难看出,希克斯的理论在操作层面上与传统的功能性组织模型具有显著的区别。正如希克斯所言:“整体政府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围绕结果而非围绕功能来定义组织和进行组织设计”perri 6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demos1997p46。希克斯甚至认为,整体政府最激进的步骤可以用结果导向的部门完全取代基于功能的治理。在功能性治理中,如果一个部门不是关注教育和失业,而是因为增强一个部门而削弱另一个部门,或因跨越住房、家庭政策、公共医疗卫生、公共信息、文化政策等受到控诉,是不能解决所有的协调与合作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信息沟通和集权失当的问题的。因此,改进的措施就是把资源集中在核心问题的处理上,把政府的文化从“部门筒仓”(departmental silo)转向一种真实的伙伴关系,建立结果导向的组织模式。因此,以结果为中心进行组织设计成为整体政府的一个核心特征。

3.推进策略:整体性运作的十大步骤

希克斯强调指出,整体政府的整体性运作还依赖于对各种推进策略的识别和运用。他认为,发展政府中的整合策略和改变管理中的过程或动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此,他提出实现整体政府的一个周期性十步推进策略:(1)识别那些有必要进行整合的组织间关系;(2)理解追求这些目标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约束条件、障碍和资源,尤其要注意理解参与机构

的历史、技巧和文化等因素;(3)识别需要整合的条件和状况;(4)识别权力工具和资源;(5)应用工具和资源,把条件置于合适的地方;(6)识别潜在的风险;(7)识别任务,克服障碍与管理风险的策略;(8)识别机制或实现任务的交互活动,并熟练地使用它们;(9)设计,并执行一个系统用来监督和评估运用整合策略所产生的结果;(10)回到任务和策略。希克斯强调,虽然整体性运作的周期性推进策略包括十个步骤,但在实践中这些步骤的运用不一定是线性的,管理人员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开始,根据具体情况反复地多次运用,不断地修正目标和策略。此外,一个国家进行整体政府改革,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但都必须在政府各个层级获得广泛的政治支持,同时也要吸收大型公司组织机构间的管理经验perri 6, diana leat, kimberly seltzer and gery stoker governing in the round-strategies for 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demos2001pp60-61。

四、整体政府两个层面的发展前景

希克斯对整体政府理论进一步拓展,从宏观上研究跨部门协同问题,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私人组织的协同包括进来,形成了整体治理理论。整体治理(holistic governance)是整体政府理论在全球层面的一个扩展。整体治理针对的不是专业主义,而是针对20世纪70年代末新公共管理改革以来所强化的碎片化治理问题。碎片化治理的主要缺陷在于缺乏良好的冲突管理或是不充分的专业化结构关系。希克斯归纳了碎片化治理的八大问题:让其它机构来承担代价的转嫁问题、冲突性项目、重复、冲突性目标、因缺乏沟通导致不同机构或专业缺乏恰当的干预或干预结果不理想、需求反应中的各自为战、民众服务的不可获取性或对服务内容的困惑、服务供给或干预中的遗漏或裂口。希克斯认为,碎片化治理主要是由治理战略中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治理系统中的行动者的自利角色所导致的。

1.整体治理:整体政府宏观层面的治理整合

希克斯指出,整体治理的挑战就是如何在政策、规制、服务供给和监督等层面上取得一致:政策层面包括政策的制定、政策内容的形成和对政策执行的监督;规制层面包括对个人、私人组织和政府内部的机构、内容和影响进行规制;服务供给层面包括服务供给的内容、组织和影响;监督层面包括对政策、规制、服务供给的评估、解释、审计和评价。在这些层面上取得一致是迈向整体治理的关键。希克斯归纳了识别和理解整体治理的层级整合、功能协调和部门整合的三个维度(见图3)perri 6, d leat,k seltzer,and g stoker 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new reform agenda basingstoke:palgrave2002pp29-30。

这三个维度表示三个面向的治理整合:第一个维度是对不同治理层级和同一层级的治理进行整合。这可以在地方政府内部各部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或地方机构与区域管理机构(如欧盟总指导处等)的具体项目之间,或地方贸易标准的制定官员、国家贸易的管制者和全球贸易标准和贸易机构之间,或在全球环境保护政策制定者之间进行整合。这一个层面的整合属于政府组织间关系的整合。第二个维度是对功能内部进行协调和整合。这既可以在一些功能内部进行协调,如使海陆空三军合作,促使国防部各部门协同工作,也可以在少数功能和许多功能之间进行协调,如保健和社会保障,或城市重建所涉及的诸多部门之间。这一个层次的整合属于部门间合作。第三个维度是部门内部的整合。这可以在公共部门内部,也可以在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或和私人组织、控股公司之间进行整合。这一层次的整合属于新生伙伴关系的整合。

希克斯进一步以目标和手段作为基本变量,区分了几种政府的理想类型(见图4)②perri 6, d leat,k seltzer,and g stoker 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new reform agenda

basingstoke:palgrave2002pp31-35,p53。渐进式政府与贵族式政府在政府机构的整合方面都采取消极的作法,它们的目标都是相互冲突的,因而是令人失望和无法接受的。碎片化政府是与新公共管理改革相对应的政府组织结构形态,它的目标虽然一致,但在实现目标的手段方面缺乏共识,容易导致机构之间相互争夺势力和地盘问题,进而产生机构裂化的

困境。只有协同政府和整体政府才是希克斯整体治理所要提倡和利用的理想政府模式。

希克斯指出,协作主要包括协同和整体性运作、协同的信息系统、机构之间的对话、协同的计划过程和决策制定等,而整合则指一种通过发展共同的组织结构、合并专业实践和干预活动等来实现执行或贯彻协作的理念。因此,整合是协作的一个更高层次。与此相对应,协同政府是指议程、政策的组织安排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及组织间的协同工作,它的目标不相互冲突,手段也不相互增强。而整体政府则是协同政府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它意味着一种更加苛刻的业务,该业务由一些基于结果的术语构成明晰的、相互加强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结果的一系列工具来完成。希克斯还从类型学视角出发,以实例分析了整体治理中协作和整合关系中相关实体间关系的类型(见表4)②。

2.网络管理:整体政府微观层面的管理协作

网络管理(managing networks)是整体治理在管理实践和操作层面的具体化,是组织间关系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微观层面的跨部门协同。通过网络管理所形成的网络化治理成为一种“公共部门管理的新形态” [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孙迎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网络类型的划分是希克斯网络管理理论的基础环节。制度因素是网络形成的一个基本动力,它对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了界定。希克斯网络划分的理论基础是新涂尔干制度主义方法(neo-durkheimi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该方法既把制度看成是社会结构及责任结构的连接要素,也把制度因素看作是组织活动的限制和压力。希克斯借鉴新涂尔干制度主义方法的基本内容,从制度因素强化网络特征出发,把网络管理中的网络分为孤立型(isolate)、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等级制(hiearchy)和飞地型(enclave)四种假定的基本理想类型(见图5)perri 6, nick goodwin, edward peck, tim freeman managing networks of twenty-first century oranisation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2006p47。

图5 新涂尔干制度主义下社会组织的网络结构类型

第一种假定类型是孤立型网络,具有很强的社会管制能力和很弱的社会整合能力,这种网络形式有一个圆周,但没有一个核心,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代表整个网络的核心。第二种假定类型是等级制网络,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社会管制能力和很强社会整合能力的网络类型,它是由一个各种机构所形成的一个圆周的核心和显著的边界组成的。第三种假定类型是个人主义网络,其社会管制能力和社会整合能力都很弱,这种网络结构既没有群体边界,也没有重要的机会给个体去开发各自的能力。第四种假定类型是飞地型网络,具有很弱的社会管制能力和很强的社会整合能力,它没有组织核心和圆周,取而代之的是显示出个体或多或少地系统性地位于整合边界上的一个内部模式中,各成员具有显著的不平等性,形成类似飞地般的网络结构。希克斯强调,这四种网络类型只是理想意义上的划分,在现实中许多网络形式大多是这四种中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类型的混合组成形式。但理想类型的划分对分析与识别网络管理的范围及进行网络管理或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上述理想网络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希克斯对网络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他认为网络管理是一种资源获取、配置、生产、分配、交换、合作、职位分配、计划与战略发展、集体意义建构等一系列决策制定活动。这些活动通常有意无意地影响着网络内部权力的位置、结构与规模,而不管这些权力是在个人、组织同行(organizational peers)之间,还是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之间。虽然跨组织边界进行管理与单一组织内部管理相比,会带来一些特殊的挑战,但希克斯认为,网络管理所需要的技巧、概念、策略和能力大多是从单一管理系统或单一组织的内部管理方式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组织间进行网络管理的基本工具与在一组织内部进行管理的基本工具是相似的。如果说存在区别的话,那就是在一个组织间的背景下,一个管理者不能行使权力或具有合法的权力去管理那些他没有被雇佣或没拥有高层执行职位的组织,而网络管理则具有这些权力。

五、对希克斯整体政府理论的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它形成了一个以协作、整合为基本特征的跨部门协同的理论模式。这种理论模式与新公共管理的竞争性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为超越新公共管理模式,寻求新型的政府改革和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归纳起来,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回应了全球化背景下公共治理问题渐增复杂性的现实,提出了一种通过“跨界性”合作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跨部门协同理论把跨越组织边界进行合作作为组织管理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着力解决组织内部各要素和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整合问题。跨部门协同理论提供了多种跨界性合作形式,既可以在横向同级政府之间协同,也可以在纵向各层级政府之间协同,还可以在公私部门之间,不同政策领域之间进行协同。这种“跨界性”合作是以“协作”和“整合”作为基本工具,使权力协调、资源依赖、责任共享得到高度的统一。这与新公共管理的竞争式管理及其碎片化治理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人们对竞争式管理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陷入困境的时候,希克斯的理论无疑提供了一种通过“跨界性”合作进行整合服务的新机制。因此,跨部门协同理论有效地解决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所形成的碎片化治理困境,为解决复杂性公共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对策。

2扬弃了传统的合作理论,使公共行政的理论研究从竞争走向合作。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在公共行政的研究中并不是一个新东西。“促进政府内部横向协作的挑战是公共行政的一个永恒的主题”peters,b g managing horizontal government: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76(2)1998pp295-311。因此,“寻求组织化的应对方式,把组织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协同工作,不仅是公共管理的一个持续的内容,也是日常社会生活的一个中心工作”perri6joined-up government in the western world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 preliminary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lo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and theory14(1)2004p131。通过协调与合作达到公共管理与公共治理的目标成为公共行政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可以把希克斯的跨部门协同理论看作是“传统的合作理论的一种复兴,只不过其内容更加复杂,具有综合性和理论性”halligan, j public management and departments: contemporary themes –future agendas australia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84(1)2005pp1-15。但是,与以竞争性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公共选择理论相比,希克斯的跨部门协同理论给公共行政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点。

3克服了新公共管理机构裂化的弊端,为公共组织创新开辟了一个新方向。新公共管理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在摈弃官僚制僵化的等级式组织结构弊端的同时,又走向了另一个反面,建立了大量独立化、分散化的公共服务执行结构,导致政府机构趋向裂化,产生了“职能悬浮”和“政府空心化”的危机rhodes, r a w rhodes, r a w political the hollowing out of the state- 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public service in britain political quarterly 65(2)1994p38,使新公共管理改革在政府组织结构创新中陷入困境。整体政府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组织结构的困境进行了弥补和修正,提出了整体性运作的组织结构,为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组织结构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即采用跨界性、协作性和聚合性为特征的新型组织结构取代新公共管理分散化、独立化和多样化的组织结构。

4.开辟了一种社会学的研究途径,推动了公共行政的知识增长。从主流的公共行政研究看,西方公共行政学主要有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研究途径rosenbloom, david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new york:clarinda company1993p6。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以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方法为基础,借鉴新涂尔干制度主义研究方法,研究政府组织内部机构的整合,以及公私组织之间的协同与整合机制。整体政府以伙伴关系及各种协同方式为基本工具,跨越组织(机构)

边界,建立了一种整体的、均衡的、自我调解和相互支持的组织管理系统,开辟了一种运用结构与系统方法研究公共行政问题的社会学研究途径。这与传统官僚制的内部取向组织设计和新公共管理的外部取向组织设计相比,整体政府理论实现了组织管理的内外部结合,其公共服务的范围既关注政府组织的内部,也突出政府组织的外部,使公共行政的研究视野、研究主题、研究领域得到了重大的深化和扩展,从而推动了公共行政的知识增长,形成了一个更为广泛、更加综合的知识结构体系。

正是由于上述特色的存在,希克斯本人断言:“21世纪政府改革的新议程变得更加明确,其核心理念和目标就是始终的整体政府”perri 6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demos1997p71。一些学者对希克斯的理论也给予较高的赞誉,如我国台湾学者彭锦鹏认为,“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务层面来加以衡量,整体治理的理论可以成为21世纪有关政府治理的大型理论(grand theory),值得行政学者广泛加以研究”彭锦鹏:《全观型治理:理论与制度化策略》,《政治科学论丛》(台湾)2005年23期。。在实践上,整体政府改革的趋势“不仅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非常明显,而且在其它并没有致力于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国家也日益显现”christensen,per lagraid:《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作为一种新趋势的整体政府》,张丽娜等译,《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9期。。毫无疑问,随着公共治理问题趋向复杂化,整体政府理论将成为公共行政研究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将成为解决公共治理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虽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但它还只是一种正走向成熟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也有一些学者对它进行了建设性的质疑和批判。如汤姆?克里斯滕森(tom christensen)和佩尔?勒格莱德(per legreid)认为:“目前还没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证明整体政府理论能够使政治和行政领导的行为能力增强”tom christensen and per legreid the whole of government approach to public sector refor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7(6)2007p1062。波立特(pollitt)认为,整体政府改革与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pollitt,c joined-up government:a survey political studies review 1(1)2003pp34-39。有学者从整体治理的基本理论假设出发,提出整体治理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3-475页。:一是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整体治理?希克斯整体政府的基础仍然是韦伯式的官僚制结构,并没有提供一种围绕问题建构的组织结构形式。二是信息技术问题。当前信息技术尽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支撑整体治理显然还不够成熟,高度发展的电子化政府及其需要具备的一大批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人员准备还是不够的。三是部门、机构的利益和公务员的能力问题。部门和机构利益往往是阻碍整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作为整合的一种手段的大部制结构就不乏失败的案例。同时,当前公务员对信息技术的驾御能力不高,也难以解决整体治理中的各种棘手问题。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主要来源于英国工党政府的改革实践,是对英国10年来现代化政府改革的一种理论归纳和总结,这使得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政治化倾向,在跨部门协同的具体实践中出现不少的问题,如产生了组织结构整合之下新的协调与合作问题,形成了协作管理中的责任困境,面临新的文化与信任危机等曾维和:《当代西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反思——走向一种“整体政府”的改革模式》,《思想战线》2009年第1期。。当然,理论上的瑕疵不能掩盖它的巨大优势,正是这些“缺陷美”显示出了以整体政府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协作性公共管理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正如美国阿格拉诺夫等学者所言:“协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美]罗伯特?阿格拉诺夫、迈克尔?麦圭尔:《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李玲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页。。

此外,对于学科积累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的中国公共行政学界而言,希克斯的整体政府

理论对我们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行政学理论提供了更广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研究视野,并提供了新型的研究方法。这对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知识创新和行政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当前的大部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而言,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后真相时代,新闻媒体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后真相时代 二、网络舆论为何反转? 1.媒体的报道错位 网络传播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呈现出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复杂性和主观性等特征,使得各类信息聚集,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根据CNNIC第42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统计,截至2018年6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7%和25.1%;受过大专、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0.0%和10.6%。网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在面对冗余的信息环境时,不具备良好的信息辨识能力。 微博@澎湃视频率先发布【疑因妻子被撞,水务局人员泳池内打男童】这一标题的新闻,避重就轻,突出安医生丈夫的公务员身份,使得舆论迅速聚焦于“水务局员工”这一话题,网民开始进行网络舆论大讨论。@澎湃视频作为微博上具有较多粉丝、影响力大的账号,通过议程设置,设置网民的舆论话题。从案例事件中可以发现,事件一经曝光,真相还不明确的情况下,一些自媒体大V便陆续登场,这些“意见领袖”制造出抓住网民情绪的推文巧妙设置了受众的议程,将焦点放在“公务员”身份上,激起网民情绪。 2.碎片化事实引发的全民脑补 互联网时代,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表达者,网民获得了表达意见的机会和能力,开始参与到网络传播的各个环节中。一方面,受众话语权力的提高有利于民意的表达,但另一方面也极易造成网络暴力。 在事件刚刚发生时,由于网络媒体的不实报道,网民纷纷指责安医生及其丈夫。而之后,男孩家长将视频片段发到网上,使得舆论影响进一步扩大。而视频中,并没有体现男孩“冒犯”安医生,只有安医生丈夫殴打孩子的一幕。但在新京报我们视频曝光当日全部监控录像后,网友开始一边倒地谴责13岁男生及其家长。“13岁的男孩已经不是小孩了”,“现在一条人命被你们活生生逼死了”。网络舆论发生了惊天大逆转。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无反转不新闻”、“坐等反转”成为一些人对待新闻报道的态度。 在事实不明,结论不清的情况下,很多网民便已经开始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言辞激烈地对当事人进行大量舆论审判。当获知真相的成本越来越高,对事件带入自身情感的解读便成为首选,议论的焦点围绕着碎片化的信息展开。在互联网中,情绪化的言论拥有广阔的生存土壤,比起追问事实的真相,人们更迫切地想要宣泄自身的情绪。

女人应该掌握的75项技能

引导语:说到技能,也许你会把它和男人联系到一起。但作为新一代的女性,也有很多技能是你们必须掌握的。下面就让小编给各位女性朋友分享一下女人应该掌握的75项技能分别是什么吧。 ? 1.学会善待批评。女士们回应批评通常采取两种做法:她们跳到对立的一面为自己辩护,而不考虑对方是否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批评能够对自己有所帮助;她们把批评埋藏在心底,结果导致自怨自艾,心里难受。当面对批评职责的时候,应该留意这些批评出自何处,批评你的人是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同时也要考虑在这些批评当中是否有值得你学习改进的地方。 2.基本的汽车保养技术。保养汽车并不是独属男士的技能;你很可能在你的汽车上花了很多的时间,那么你应该至少对引擎盖下面有些什么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样,你应该知道如何更换轮胎和推助启动你的汽车。 3.懂得如何投资。智慧地投资一些东西,无论股票、债券、房地产、贵重金属,还是你觉得它虽然刚刚起步但它会成为下一个微软或者Google的公司。 4.获得果断自信地沟通的能力。果断自信地交流沟通意味着你一定头脑冷静,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你面对面地向当事人而不是在他背后表达你的想法,你真实、明确、直接表达你的需求和感受——在恰当的时候。不要绕圈子。同时,不必要引起冲突。 5.懂得如何使用电动工具。没什么事情比能够在墙上钻一个洞并且把图画挂上更能完善自己的了。 6.参加一个自卫训练班。这可以教会你如何估计事件的情况从而采取最佳方式逃脱。希望你永远不需要用到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但是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会使你自信一个潜在的攻击者会因此认为你是个麻烦的目标。 7.喜怒不形与色。不要让别人看到你在冒冷汗。情绪在社交互动场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交流沟通你的情绪和能够读懂别人的情绪将对你的成功产生重要的帮助。 8.学会微笑,为了显示愉快和喜悦,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在不恰当的时间微笑会被别人看扁。 9.乳房自我检查。这是长久以来所提倡的必不可少的为早期乳腺癌做检测。学习如何每月起码执行一次。 10.学会委托。时常问自己,摆在面前的任务会不会使你更接近你的目标,你是不是承担这个任务的合适人选。如果它不会让你更加地接近你的目标,而其他的人可以以最高的质量来完成这个特定的任务,那么你应该把任务交给他们。 ?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协调。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理性人”的假设,即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有自身的需求,不可能以为处于政治市场就会变为“大公无私”的人,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只要财政补贴这部分公共资金的支出能够有利于地区社会利益的增进,能够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福利,配置财政补贴就认为是有效率的,就是理性的。本文从该假设中能够得到绩效评价的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以市场和居民为导向的,形成一种“企业式的政府”模式,为社会公共的“顾客”提供较高的政府服务,政府的成本不再是依据各项规章制度,而是管理活动的产出以及绩效,从成本-效益分析中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企业管理方法中消化吸收新的内容,引入了市场机制的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具有可行性,政府也可以拿来借用。例如,企业科学的组织管理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企业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要想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为企业的顾客和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不是只关心企业的投入、不重视企业的产出等等。新的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企业所成功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模式、目标管理制度、组织发展方法等政府机构也可以进行借鉴,这些并非是企业所独有的,这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可以运用到公共管理中,以促进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政府财政补贴的的有效率使用是将其合理用于公共产品,为本地居民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例如改善地区生产或生活环境,用于医疗、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改善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使本地的居民能够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政策获得实惠以提高地区的福利水平。但是,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配置给企业,企业对这部分公共资金的使用就应该产生一种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表现为促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建和促进研发经费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及提高本地区的形象,并提高长期的财政收

森林生态学结课论文正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靖晗 农林经济管理140664130 摘要: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1998年全球气候达创纪录高温,1999年入夏以来,北大西洋两岸等中高纬度地区又出现了创纪录高温天气,人们深知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重自然灾害,这个现象已困扰人类良久。本文在介绍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结合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关系,并给出应对策略,旨在引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关键词: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影响环境保护生态 1 什么是全球变暖 1.1 全球变暖的概念 全球变暖一般指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危害到了人类的居住环境。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的平均气温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很直观浅显的展示了全球变暖带来的直接影响,如世界上很多的冰河和雪山都在融化等。 1.2 全球变暖的形成 关于全球变暖现象产生的原因,目前有多种理论,世界范围内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是由于人类及有关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排放过多以及大量地毁林所造成的。在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戈尔用两条惊人相似的温度与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向我们揭示地球温度的升高,与二氧化碳浓度有直接关系,这些温室气体在空气中含量不到1%但如果没有他们,地球会比现在低30度,而大气的主要成分氦气(占78%)和氧气(占21%)对气候调节基本没有作用。[1] 人们焚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焚烧木材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同时破坏了森林降低了这些温室气体的吸收。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

浅析“后真相时代”下的舆情反转

(二).媒体和"后真相"时代的关系是什么呢? 陈龙(2017)解释道,社交媒体乱象是后真相时代的主要推手,其颠覆媒体固有价值观的行为突出地表现为以下: 一是被商业逻辑主宰的社交媒体界面充斥着谎言和假新闻。 二是社交媒体没有社会责任,在虚拟公共空间,人们为换取点击率不断降低底线,发布你想知道的内容来迎合原有观点,加强偏见,导向极化社会,由此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异化。 由于社交媒体天然的传播属性,比严肃的事实报道,以惊惧愤怒或惧怕为情感色彩的消息总能得到更广泛传播,中立客观的报道难得到共鸣。符合既定口味的大量同质化信息将人们包在过滤气泡中,不明事理的人看到的内容越多,自身越偏执,造成群体非理性情绪不断蔓延强化。 (三)“后真相”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的危机和新闻价值的改变 南塬飞雪,胡翼青(2017)新闻专业主义在后真相时代存在的危机就是公众不再以真相作为自己观念和行动的起点,代之以体验诚意和狂欢。受众不关心真相,甘愿陷在变动不安的情绪和立场的狂欢中不可自拔,在没有事实依据前提下不负责任地发表意见。今天的受众不适合被继续假定为具有足够信息素养和理性的思想者,而是分散的,懒于自行思考的个体。“新闻游牧者”以自我为中心,在多个平台间切换,找到需要的新闻。 四、论文提纲 一、概述“后真相时代”含义和杭州保姆纵火杀人案的舆情反转 (一)何为“后真相时代” (二)杭州保姆纵火杀人案中网络言论的历经阶段(截止至2017年8月) 1.杭州豪宅失火,4人遇难,舆论震惊 2.保姆被爆曾盗窃、赌博, 二、浅析当下时代“舆情反转”现象的成因 (一)信息技术发展与国民素质落后之间的矛盾 网民造谣男主人林生斌与保姆之间的关系 (二)大数据时代的情感倾向 男主人林生斌与其家人的完美人设赢得舆论导向 (三)对时效性的过度追求与“把关人”的缺失,丢弃了新闻的真实性 (四)自媒体时代下受众的狂欢 1. 喧嚣的负面情绪发泄,对保姆实施“网络暴力”。 2.物业管理、消防隐患等引发的集体不安全感 三、“舆情反转”现象的反思与启示 (一)坚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把关人”机制的落实 (二)主流媒体的带头作用

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3000字

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3000字 第一部分:剧情介绍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纪录片,其中揭露了气候变迁的资料并对此做出预测,同时也在电影中穿插了戈尔的个人活动。透过巡回全球的简报发表,戈尔指出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讨论全球变暖经济和政治的层面,并阐述他相信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若没有减少,在不久后全球气候将发生重大变化。 电影包含许多段落是为了反驳认为全球变暖不明显或尚未被证实的人。例如,戈尔探讨了格陵兰或南极洲冰床溶解的风险,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也会让约一亿人因此成为难民。格陵兰冰雪融化后的水盐分含量较低,可能会中断湾流而造成北欧地区气温骤降。 为了解释全球变暖现象,电影引用了对南极洲冰层中心样本在过去六十五万年间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数值的检测。飓风卡特里娜也被用来推论9-14公尺高的海浪对沿岸地区造成的破坏。 戈尔在纪录片的最后说到,若是尽快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种植更多植物,将能阻止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戈尔也告诉观众如何能帮助减缓暖化现象。 第二部分:观后感 《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纪录片可看性很高,导演是戴维斯古根海姆,主人公是克林顿时代的副总统阿尔戈尔。戈尔在片中调动了所有才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这场演讲比任何一部剧情片都跌宕起伏,比任何一部灾难片都震撼人心,理由很简单,除了灵魂之外,我们最不能失去的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 2000年,戈尔在总统竞选中败给布什,之后他便去哥伦比亚大学、费斯克大学以及田纳西州立大学授课,并投身环保事业,2006年他凭借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本片的主线是戈尔的一次演讲,他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工业文明下,人类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石是公共选择理论。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而是许多理论的集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他是布莱克斯堡弗吉尼亚大学公共选择中心的教授,从1955年开始研究政治决策问题,20世纪60年代明确提出了公共选择的理论,与他人建立和公共选择协会,推动这一理论的发展与传播。布坎南在1972年出版了《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比较完整的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有三个: 个人主义、经济理性、政治交易。 第一,个人主义,是指该理论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人的社会行为原因,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 第二,经济理性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一般人所有的这种特性,政府官员在公务行为中也表现出来。 第三,政治交易是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是在解决利益冲突时的谈判和妥协的过程,具有交易的性质。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是选民行为、政治官僚,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失败。 政府失败:指政府不能很好的满足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要,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巨大浪费。 政府失败的原因:

第一,由于政治家迎合短见,只代表少数人利益, 第二,信息不完全等原因造成的决策失误; 第三,由于对公共事务的垄断而缺乏竞争压力,以及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而导致的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下。 第四,政府官僚机构存在自我权力扩张的冲动,试图成为无所不为的政府,造成代替市场干预经济; 第五,政府权力寻租导致腐败。 基于这些弊端,公共选择理论主张改变政府职能,还权于市场,将对经济和大部分社会事务的管理建立在公共选择的基础之上。公共选择是一种社会机制,它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八个人的选择转化为集体的选择。

环境化学结课论文 《难以忽视的真相》影评

真相的意义 --------《难以忽视的真相》影评 “你看看这河水,潺潺的流过;听风中瑟瑟的落叶,鸟儿在鸣唱;树蛙在鸣叫;隐隐约约地还有远处奶牛的哞声。抚摸着青草,河岸露出了一块泥土,周遭是一片祥和安静。突然之间你感觉你的身体好像汽车突然换了一个档,就像深吸一口气,然后说我都要忘了这样的美景。”影片的开头这抒情化语言美妙的自然图景可以让我们这些居住在都市化的社会里的人享受到片刻的平静,可望一眼窗外灰蒙蒙的空气、嘈杂的汽车鸣笛声以及日渐诡异的天气,人们不禁要黯然神伤,感叹自己确实要忘了那自然的美景。可是人的惰性和居安性让人也无所作为。他们日渐抱怨的生活,是想要自己的后代无法见到这眼前明媚的光景吗?还是像影片的最后说到我们下一代的发问:不知道我们的父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不阻止环境如此恶化呢?所以这么多年来,戈尔孜孜不倦地以自己演讲的方式警醒着人类全球变暖的危机,犹如这部纪录片一样用心良苦。 戈尔是美国前总统候选人,他在影片中介绍了两位影响他的老师,一位是他六年级的地理老师,当时他们班一位同学提出是否南美洲的东海岸线和非洲的西海岸线在数百万年前可以拼接在一起。但是那个老师非常不屑的反驳了他。现在这个同学吸毒上瘾、一事无成,而这位老师却进入政府研究所成为科学顾问。同样现在的科技也证明了南美洲的东海岸线和非洲的西海岸线是可以拼接在一起的。这样一个例子就严重的反应了一个事实:人类在面临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真相时,往往会陷入一种极度无知的自我判断,根据以往的经验的判断,而往往可笑的是那点人类视若珍宝的经验也是很没有科学依据的,所以此时人类就会进入自己给自己所造的谬论中而无法自拔。在影片中戈尔也用有趣的动画向我们展示了政府在面对温室效应时一味的认为只要将巨大的冰块放入温暖的海水来降温就可以解决问题一劳永逸了,一点都没有考虑到海平面会因此而升高的问题,这讲白了就是一种很幼稚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想法,正是人类的谬论和居安性所导致的。还有以前很多人认为地球太大了,我们现在做的一丁点污染环境的小事根本伤害不到那么庞大的地球,而现在我们也意识到这是非常可笑的了。就像马克·吐温所说:“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所以,戈尔就认为人们做什么事都应该遵循自然,就像另一个影响他终身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百科名片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范式[3]。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4]。“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然而过了多年,“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扩大支出产生高税收、政府公共服务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自由市场、个人责任、个人主义来重塑国家和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崛起的“新右派”思想,主要来源于自由经济思想、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它强调自由市场的价值,批评政府干预的弊端,主张用市场过程取代政治或政府过程来配置社会资源并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它认为国家和政府作为非市场力量,会扭曲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高税收将资源从“创造财富”的私营部门转移到“消费财富”的公共部门,妨碍经济增长和削减社会福利。只有让市场进行资源的最佳配置,

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审判现象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11), 1965-1970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b14920997.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14920997.html,/10.12677/ass.2019.811269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Public Opinion Trial in the Post-Truth Era Zhengyun Shao 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Nov. 7th, 2019; accepted: Nov. 20th, 2019; published: Nov. 27th, 201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riticism of the “keyboard man” group has raised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opi-nion trial” issue. The consequences include rumors, violence and an increasingly frequent reversal of public opi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behind the phenomenon of public opinion trial through social events such as the case of Chongqing bus. It is found that the “keyboard man” phenomenon is the interwoven results of individual and social forces. Public opinion will be influenced by personal motivation such as self-presentation, and there might be a confirmatory bias.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social media and fact digging is the hotbed of rumo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individualization of social media and group polarization lead to intensified public opin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raw a clear line between public opinion and judicial procedure, and publicize the law through social events;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we-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 to create di-alogue and provide diversified information; guide public opinion care instead of public opinion trial, and relieve public sentiment. Keywords Social Media, Post-Truth, Public Opinion Trial, Group Polarization 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审判现象研究 邵正韵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7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20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7日

谈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前后呼应手法

浅析纪录片制作中的首尾呼应手法 XXX 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学系 摘要:首尾呼应是纪录片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文章通过探讨纪录片制作中运用的 首尾呼应手法的类型,分析了首尾呼应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独特作用,并辅以实例,对在纪录片创作中运用首尾呼应手法作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首尾呼应手法纪录片 引言 “首尾呼应”亦作“前呼后应”,其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出自<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如著名的《再别康桥》就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强化了“再别”的感情色彩,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但这种复踏已不是简单的民歌体的复踏,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而某种意义上,首尾呼应的手法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也获得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在大多数的优秀纪录片中,我们几乎都可以发现首尾呼应的影子。那么纪录片创作中的首尾呼应手法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呢?它在电视节目创作中又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纪录片创作中首尾呼应手法的类型 同样是首尾呼应手法,但在不同的纪录片中往往会以不同的形态呈现,我们可以根据纪录片中的音画关系,即从画面重复和音响重复两个维度将前后呼应手法大致分为三类:画面重复型;音响重复型和相似重复型(即音画类似开头,都有所变动);比如说环保战士戈尔的一部片子《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开头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同时配有解说词:你看着这河水,潺潺地流过。听着风中,瑟瑟的落叶。鸟儿在鸣唱,树蛙也来凑热闹。隐隐约约地还有远处奶牛的哞声。抚摸着青草,河岸露出了一小块泥土,周遭一片祥和宁静。突然之间,你感觉身体,好象汽车突然换了一档,就想深吸一口气,然后说:“噢,我都忘记这样的美景了。”而在结束时影片又回到了片头那个同样的美景中,亲切熟悉,让人回味!只是解说词却变成了:我们的后代,偶尔也会自问:“我们的长辈们是怎么回事?在来得及的时候,为什么都不知道清醒?”他们的问题,我们现在就应该想到。在这部片子中,首尾呼应的手法就是典型的画面相同而音响不同的画面重复型。另外根据首尾呼应的效果还可以将纪录片创作中的首尾呼应手法分为:对比型;加强型和自然型。对比型即首尾在类似中的细节之处或关键之处有所差异,并且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首尾不同质;而加强型则相反,这类似与《诗经》中常见的复踏,通过反复的吟咏而渲染和升华主题,首尾同质;对比型和加强型往往更多地偏向于表现主义,策划者的设计意图比较明显,相较而言,自然型则更多地偏向于现实主义,它往往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而自然形成首尾的呼应,策划者的主观意图隐藏较

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

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 ■杜建卿 [摘要]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本文旨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笔者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在传统公共行政的两大理论基础在理论和现实层面接受到了危机,而以公共选择理论为代表的新的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传统公共新政构成了新的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公共管理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政府职能是掌舵非划桨、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行政服务态度上坚持?顾客导向?的价值理念等诸方面的内涵。但对新公共管理的质疑也依然存在,主要包括该理论经济人假设与公共性的矛盾、顾客导向与公民权的矛盾;新瓶装旧酒的质疑以及政府掌舵的困境等。即便如此,长远而言,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现实背景;理论内涵;理论反思 [作者简介]杜建卿,男,1990年2月生,云南弥勒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8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主导范式的地位。本文将就新公共管理提出的理论及现实背景、理论观点及内涵、以及该理论的反思进行系统的梳理及评述,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一、新公共管理提出的理论及现实背景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是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论危机以及现实实践过程中的挑战双重合力所导致的结果。 传统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在由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并由古德诺系统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以及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之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认为,政治与行政是可以分开的,政治负责政策的制定,而行政则负责执行。依据这样的理论预设,公共行政便可建立一套科学、最佳的管理和组织原则。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在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影响下,为追求公共组织的高效率,构建的一种非人格化、制度化的官僚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由于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促使政府管理进入科学化,有效解决了当时政府的腐败问题,又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两大理论作为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其提出具有跨时代之意义,以此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较之以前的管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自其产生以来,已逐步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模式。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内在理论缺陷,在其形成后不久就遭到了包括政治学行为主义和人际关系学派的激烈批判。 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二分理论在实践中的不可行。行政学者罗伯特?达尔和沃尔多都曾指出,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传统行政模式的不切实际之处就在于,政治与行政必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不含任何价值判断的公共行政只是一个神话而已。此外,面对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学者们也认为,由于官僚制的理性形式、不透明性、组织僵化以及等级制的特点,使得它不可避免地会与民主制发生冲突。同时,以这种程式化、固定化的方式应对丰富而不规则世界,必然导致了各种现实的冲突与压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的公共行政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愈来愈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等。 而在这一理论基础本身存在缺陷而招致批评的同时,经济和社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及特点,新的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新的层面上对传统公共新政构成了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理论新变革的出现。二战后的西方各国政府所普遍采用的是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政府对社会生活实行全面干预。但当这只?看得见的手?获得巨大成功时,?政府失灵?也表现得同样明显。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失败的是政府而非市场,解决公共管理的危机之道便是减少政府的职能,尽量交由更有效率的市场来调控货品和服务的供应,以达到最有效率的资源配臵。由此,他们认为市场可以取代政治或行政成为管治社会的主导机制,只有将?经济效率?奉为最高标准,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使众多自利的个体走到一起,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17-后真相时代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17-后真相时代 从小你我就被教育要诚实,所谓的诚实,一般来说就是对真相要敏感,不要说谎。 长大后,你我进一步明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做到真诚,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友好感情。 而现在,作者却告诉你我,人类其实一直都活在后真相时代。尤其是今天这个骇人的后真相时代。 所谓的后真相,简单地理解,就是用谎言来掩盖事实,达到一种利己的目的。听上去很糟糕的行为,事实上遍布你我周围,每时每刻、随处可见。 比如,从小看到大的广告,不管是广告插播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插播广告,耳濡目染,以至于都不觉得哪里不对劲,看到周围的人那么说、那么做,索性也就那样认为了。因为,追寻真相是相当花时间的。 从石器时代开始,拥有讲故事能力和虚构能力的智人,就已经开始运用某种不断自我强化的神话来进行团队合作。迄今为止,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神话,就是《圣经》,其中记载的大多也都是故事,而且是由我们人类所写,只是经过千年的传颂之后,早已被很多人当做是不容置疑的美谈

了。 宗教就是这样诞生的。 如果只有1000个人,相信某个编造的故事,相信一个月,这是假新闻。但如果是10亿人,相信某个编造的故事,相信1000年,这就成了宗教信仰,而且会警告所有其他人不准说这是“假新闻”。 当然,在宗教的启发下,催生出很多有益社会发展的公共设施,比如医院、学校、桥梁,这是宗教积极正向的一面。反面是,因为宗教的默许,曾经发生过不止一次,灾难般的不必要的战争。 比如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下,催生的对天皇的狂热信仰,造成了很多触目惊心的惨案。而真相,往往都在时过境迁之后才被公之于众,并广为接受。比如1931年,日军借口遭到攻击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的血泪史你我都耳熟能详。 可以看到,这种虚构的故事有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团结人心。我们平常玩的游戏、体育竞技项目,也是可以团结人心,帮助建立个人身份认同、巩固大规模的社群。国家和宗教,在作者看来,就像是打了类固醇的足球俱乐部。 我们把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拿来努力控制世界,而非努力理解世界;而且就算我们努力理解世界,通常也是为了

2019-2020年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氏是含义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某一历史时期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它应是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候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候,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候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3.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4.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A.确立皇帝制度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5.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推断,宋朝 A.君权进一步制约相权 B.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C.集体宰相制正式确立 D.政事堂与枢密院共享最高行政权 6.中国古代监察区向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变化是一个经常性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朝的“道”等均是如此,这说明 A.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 B.监察制度名存实亡 C.监察官员独立性过强容易形成割据 D.中央对地方的监管遭到削弱 7.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8.“(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 李洋柴中达 新公共管理的出现被称为行政管理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它涉及到以往的公共行政领域所未涉及的大量专题,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服务供给、理性人、交换范式、制度选择、政府失败、自给型公共组织等,成为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导理论。 第一,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通过“政府公共政策化”将政府从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解决机构臃肿、预算超支、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与腐败盛行的顽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策组织与规制组织的职能是负责“掌舵”,而服务提供组织与服从型组织的职能是“划桨”。这样做可以自然而然地达到消肿减肥的目的,减少开支、提高效率。 第二,将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服务理念都可以为公共部门所用。应该打破政府部门的垄断,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对产出和结果高度重视,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机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终身任职。 第三,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于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 第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以授权、分权的办法来对外界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与集权的机构相比,授权或分权的机构有更多优点,比集权的机构有多得多的灵活性;对于新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比集权的机构更有效率;比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精神;能够比集权的机构产生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生产率。 第五,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与之签定绩效合同,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这是组织由过去的“规则驱动型”向“任务驱动型”转变。 第六,考虑外部性问题。“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由于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政府可以将一些公共产品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实行公共产品消费低收费制,从而减少人们对公共产品消费,增加私人产品消费,同时也改变公共服务者激励机制,减少公共产品带来外部性。 第七,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了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的灵活性,如以短期合同制替代常任制,实行不以固定职位而以工作实绩为依据的绩效工资制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进行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主要目标是建立电子化政府。随着知识爆炸性的增长,政府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转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改革这种状况,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实现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西方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自20世纪70年代由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衰弱、西方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的不堪负重以及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问题的浮出水面,成为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其次,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是西方政府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再次,自二战以后,由于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张,政府规模的无限膨胀,使得西方各国政府普遍臃肿,效率低下;最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求西方各国对政府组织作出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与调整。这些因素共同促成西方各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浪潮,西方国家普遍进入新公共管理时代。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的挑战与坚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14920997.html,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的挑战与坚守 作者:钱毅君孙愈中 来源:《新闻论坛》2019年第04期 【内容提要】进入后真相时代后,新闻传播不再被传统主流媒体和专业记者所垄断,传播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是传播行为复杂化,导致新闻传播活动中经常发生事实与真相缺失现象,情感宣泄与观点阐述大行其道。本文认为,传统主流媒体要在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积极利用新技术,通过人机协作与人机共生等途径,依托固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与自媒体争夺受众,把对新闻真实性的坚守有效地贯穿到新闻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之中,并根据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策略,牢牢把住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杜绝后真相时代事实真相被忽视的反常现象。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 ;传播主体 ;传播行为 ;新闻真实性 ;挑战与坚守 早在2004年,美国学者拉尔夫·凯伊斯就正式提出了“后真相时代”的概念,他认为,在这个时代既有客观事实也有谎言,同时还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现实”,那就是信息内容不完全客观但也不完全虚构,而是一种包含个人情绪化在内的事实。①在后真相时代,传者主体的全民化和部分自媒體人及公民记者媒介素养的缺乏,使传播伦理的认知模式被严重歪曲,大量不顾事实真相的信息进入大众传播领域。对此,笔者拟从三个层面对后真相时代怎样看待、应对、处理新闻真实性挑战与坚守关系的变化进行一番探讨。 一、从专业记者到全民记者,如何看待传播主体多元化与传播行为复杂化 “后真相”是入选《牛津英语词典》2016年的年度词汇,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②网络语境下,新闻传播的主体已由专业记者扩展到了全民记者。大量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的自媒体人和公民记者没有专业记者那样受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把关、导向等意识不会像专业记者那样强,因此对传播伦理底线的踩踏和传播法规红线的跨越现象就经常有所发生。在“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员”的情况下,智能手机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各种信息的采集、制作和发布,并能够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态传播。由于他们与专业记者不同,媒介素养不高,传播的新闻信息失实情况就非常严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掌握新传播技术的普通公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新闻信息,很多热点事件,自媒体人和公民记者经常早于专业记者在场,专业记者无法与他们比拼时效。”③以绍兴市为例,目前许多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报道的首发权已不再在报纸记者、广播记者和电视记者手里,而是被众多的自媒体人和公民记者所夺走。除首发权外,新闻事件的解读权,也不再为专业记者所掌控。这一方面促使了新闻信息的多层面、多角度和全方位传播,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如何保证新闻真实性的问题。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pdf

《难以忽视的真相》讲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及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明显的灾难性的片段,并在最后呼吁保护环境、减缓暖化。,下面给大家分享《难以忽视的真相》,一起来看看吧!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1 《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影片讲述了前美国副总统高尔戈尔致力于宣传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危害,这个纪录片以高尔戈尔的讲述和他的人生细节相结合,生动幽默的讲解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温室效应的前因后果,大量的现实证据给我们描绘了随着温室气体的发展而导致的各种灾害的发生,而且程度正在加深。这个就是本片要告知我们的主题。看完整个记录片,我有种惊恐万分的感觉油然而生。 可是,近几十年地球温度的升高是否就如片中所说的,是因为我们人类大量使用了能源,向大气层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的呢?记得社会研究方法课上,老师跟我们讲述了另一方见解,片中的温度变化曲线和二氧化碳变化曲线是不足以支撑“温室效应说”的。因为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先是温度变化曲线上升后,二氧化碳曲线才随之上升的,这个不是跟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度升高的说法相反吗?看了这部纪录片后,这个疑问,一直就挥之不去。 正如片中说的,当今世界,大部分气象学专家都承认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这种说法,只有少数专家提出了异议。两者都理由十足,信哪方呢?作为在校大

学生,这样的不相苟同的学说,我们仅供参考,因为,我们无力去说明谁对说错,但是,我们必须从中看到,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不可偏信一方,这个符合了马克思的辩证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当今各种各样的学说中迷失了方向。 想了这么多,有个想法应该是肯定的。温室效应学说虽然还存在疑问,我们人类是否就可以继续肆无忌惮的向大气排放废气呢?难道我们人类可以拿这个足以严重影响我们生存环境的后果来进行这场博弈吗?假如少数专家是对的,那我们人类应该值得庆幸。但是如果不幸,被大部分专家言对,可是我们人类为了发展,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毫无顾忌地排放废气。结果,大气温度达到了如片中小女孩的冰激凌还没吃就融化了的程度。终于,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用我们间接升高了地球温度的恶果来证明了温室效应的正确性。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吗?在这场博弈面前,我觉得,我们人类应该学会屈服,屈服于危害人类生存环境恶果的未确定性的。 无论如何,片中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无非就是动员大家保护我们人类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不管地球温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环保对于人类来说,总是一件好事,节约能源本来就是人类的一种美德。片中说的温室效应只是关于环保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全球变暖,但是.,严酷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如此,水资源的污染与浪费,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白色污染,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人口过剩等等都是我们人类面临的需要我们着手解决的。就拿我自己身边的事来说。记得,小时候每到台风季节,台风带来的降水就会灌满村里的所有鱼塘、小溪以及田地。那时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