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

一、单选题:

1. 红十字运动起始于19世纪中叶的

A. 欧洲

B. 亚洲

C. 非洲

D. 美洲

2. 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

A. 亨利·杜南

B.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C. 阿皮亚

D. 弗雷德里克·帕西

3. 发生于1859年的索尔弗利诺战役,是红十字运动的。

A. 本源

B. 精髓

C. 直接源头

D. 导火索

4. 亨利·杜南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了项重要建议: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5. 1864年8月22日在日内瓦召开了“关于中立化在战地服务的军队医务部门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12个国家的正式代表签署了第个日内瓦公约。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6. 日内瓦5人委员会是的前身。

A. 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B.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C. 红十字会协会

D.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7. 1864年3月8日,在普鲁士与丹麦之间爆发的日勒苏益格战役中,佩戴红十字臂章的第一次在战场上出现,并提供人道服务。

A. 士兵

B. 救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志愿者

8. 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演化为当今的

A.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B.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C. 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D.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

9.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等人被称为红十字运动的先驱,他们所从事的战场救护,不仅早于亨利·杜南,而且同样体现了“人道”、“”思想。

A. 奉献

B. 博爱

C. 自由

D. 平等

10. 红十字运动和国际人道法始终围绕着亨利·杜南在后所提出的两项重要建议的轨迹向前发展。

A. 土俄战争

B. 日勒苏益格战役

C. 索尔弗利诺战役

D. 日俄战争

11. 1948年,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的生日)定为,并要求各国红十字会在这一天举行庆祝纪念活动。

A. 红十字会协会日

B. 世界红十字日

C. 世界红十字会日

D. 国际护士节

12. 1863年“”的成立,标志着红十字运动的诞生。

A. 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B.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C. 红十字会协会

D. 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

13. 1997年11月26日,通过的《》为红十字运动各组成部分规定了基本的工作框架,明确了红十字运动的三个组成部分在不同情况中的工作。

A. 塞维利亚协议

B. 国际红十字运动章程

C. 马尔顿条款

D. 海牙公约

14. 1875年更名为“”的“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者和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倡导者和监护人。

A.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B.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C. 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D.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

15. 国际委员会不受任何政治、宗教等影响,在获得各方信任的情况下,不加歧视地对给予保护和救助,执行日内瓦公约所赋予的职责。

A. 最易受损害群体

B. 武装冲突受害者

C. 灾民

D. 军队医务人员

16. 红十字会协会成立于1919年,它的创始人是

A. 亨利·杜南

B.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C. 阿皮亚

D. 亨利·戴维逊

17. 是世界红十字运动的基本成员和重要力量。

A.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B.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C. 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D.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

18. 各国红会是本国政府的助手,是独立自主的全国性团体。

A. 人道工作

B. 慈善工作

C. 和平工作

D. 救护工作

19. 红十字标志首次在战争中被采用是在1864年3月的普鲁士与丹麦之间的战役。

A. 土俄战争

B. 日勒苏益格战役

C. 索尔弗利诺战役

D. 日俄战争

20. 在1876年土耳其与俄罗斯战争爆发时,标志首次被使用。

A. 红十字

B. 红新月

C. 红水晶

D. 红狮日

21. 红十字运动标志的含义,决定了标志的性。

A. 保护性

B. 标明性

C. 神圣性

D. 特殊性

22. 红新月与红十字具有同等资格,成为一些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的

的特定标志,也是这些国家的红新月会的标志。

A. 军队医务部门

B. 红大卫盾组织

C. 医疗机构

D. 慈善组织

23. 2007年1月14日,标志正式开始启用。

A. 红十字

B. 红新月

C. 红水晶

D. 红狮日

24. 在1965年召开的第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正式通过了现行的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

A. 18

B. 19

C. 20

D. 21

25. 是红十字运动各组成部分的共同标准,是本运动理论的基石。

A. 国际人道法

B. 红十字会法

C. 基本原则

D. 日内瓦公约

26. 国际人道法是红十字运动创始人将人道思想从伦理学范畴扩大到法学范畴,把性概念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变成对国家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A. 公正

B. 中立

C. 独立

D. 人道

E. 普遍

F. 统一

27. 为确保,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委员全部由瑞士籍人士担任。

A. 公正

B. 中立

C. 独立

D. 人道

E. 普遍

F. 统一

28. “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的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是原则最主要的内涵和本运动的宗旨。

A. 公正

B. 中立

C. 独立

D. 人道

E. 普遍

F. 统一

29. 在国际人道法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重要原则。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国际人道法未包括的情况下,“平民和战斗员仍受来源于既定习惯、人道原则和公众良心要求的国际法原则的保护和支配”。

A. 塞维利亚协议

B. 国际红十字运动章程

C. 马尔顿条款

D. 海牙公约

30. 国际人道法的核心是“”。“”的对象主要是不直接参加战斗或不再参加战斗的人员。

A. 区分

B. 中立

C. 保护

D. 人道

E.尊重

31. 国际人道法是由一系列条约、公约、宣言和协定组成的,其中,

是国际人道法的主要法律文书,也是国际人道法最核心的内容。

A. 塞维利亚协议

B. 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C. 马尔顿条款

D. 海牙公约

32. 红十字国际联合会的最高机构是大会,每年召开一次。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33. 截至2013年12月,全世界共有189个国家成立了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有188个国家承诺履行国际人道法。这充分体现了红十字运动的原则。

A. 公正

B. 中立

C. 独立

D. 人道

E. 普遍

F. 统一

G.志愿服务

34. 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成立时间为

A. 1863年2月9日

B. 1919年3月10日

C. 1904年3月10日

D. 1904年4月10日

35.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A. 人道支援

B. 人道救助

C. 人道主义

D. 人道博爱

36. 的定义是:本运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形式得到好处。

A. 人道

B. 志愿服务

C. 独立

D. 公正

37. 每年的5月12日是世界护士节,是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也是红十字运动的先驱。

A. 亨利·杜南

B.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C. 阿皮亚

D. 弗雷德里克·帕西

38. 1907年,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拟设立奖,1912年第九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正式确定颁发奖章。

A. 亨利·杜南

B.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C. 阿皮亚

D. 弗雷德里克·帕西

39. 2000年,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九月的第个星期六

定为世界急救日,并要求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在这一天举办宣传活动。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40. 中国红十字会于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

A. 1989

B. 1952

C. 1949

D. 1963

二、多选题:

1.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B.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C. 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D.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

2. 1901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A. 亨利·杜南

B.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C. 阿皮亚

D. 弗雷德里克·帕西

3. 原则是国际委员会信守的工作准则。

A. 公正

B. 中立

C. 独立

D. 人道

E. 普遍

F. 统一

4. 国际委员会的工作遍及世界各地,它的工作对象是因武装冲突或敌对行动影

响而需要保护的人:

A. 灾民

B. 军事医务人员

C. 伤员

D. 战俘

E. 流离失所的平民

F. 处于被占领状态下的平民

5. 由于国际委员会对人类和平事业的突出贡献,它于年和

年两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年,在国际委员会诞生100周年的时候,它第三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A.1989

B. 1917

C. 1944

D. 1963

E.1919

F. 2007

6. 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起主导机构作用;在自然灾害中,

起主导机构作用;在特殊情况中,起主导作用;在既有战争或武装冲突,又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由主导协调。

A.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B.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C. 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D.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

7. 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标志有:

A. 红十字

B. 红新月

C. 红水晶

D. 红狮日

8. 红十字运动标志主要有下列含义:。

A. 保护性

B. 标明性

C. 神圣性

D. 特殊性

9. 红十字运动标志的法律基础包括等方面。

A. 国际人道法文书

B. 国际红十字运动规章

C. 红十字会法

D. 标志的普遍适用性

10. 对红十字标志的不正当使用,包括:。

A. 滥用

B. 误用

C. 装饰

D. 联想

11. 七项基本原则中,原则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本运动的基础,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原则是保证本运动达到其目标的基本要素;原则是本运动的组织原则。

A. 公正

B. 中立

C. 独立

D. 人道

E. 普遍

F. 统一

G. 志愿服务

12. 原则对于国家红会尤为重要,是其它各项原则能否实现的关键。不能保持,则都要受到制约。

A. 公正

B. 中立

C. 独立

D. 人道

E. 普遍

F. 统一

G. 志愿服务

13. 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道原则、及禁止报复原则。

A. 公正原则

B. 中立原则

C. 区分原则

D. 军事需要原则

E. 普遍原则

F. 比例原则

14. 国际人道法,又称为:或。

A. 红十字会法

B. 国际公法

C. 战争法

D. 武装冲突法

E.国际难民法

F. 国家人权法

15. 日内瓦四公约于1949年重新修订,包括。

A. 陆地公约

B. 海上公约

C. 战俘公约

D. 平民公约

16.红十字的标志具有作用。

A. 保护

B. 保障

C. 标明

D. 表明

17. 红十字会会员的权利有

A. 参加红十字会的有关会议

B. 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C. 佩戴红十字标志

D. 可以不缴纳会费

18. 红十字标志不能用于场合或途径。

A. 所有医院

B. 医药商店

C. 药厂

D. 公司的标志

19. 红十字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

A. 生命

B. 健康

C. 尊严

D. 权利

20. 和平时期,不可以使用保护性红十字标志的人员是。

A. 救护车随车医疗人员

B. 军方医疗人员

C. 地方医疗人员

D. 红十字医疗人员

21. 于1996年1月29日发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为维护红十字标志的严肃性,为正确使用红十字标志提供了法律依据,具有重要作用。

A. 国务院

B. 中央军委

C. 中国红十字会

D. 人民政府

22. 为鼓励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

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之所以选定这一天,是因为6

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德生日。

A. 世界卫生组织

B. 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

C.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D. 国际输血协会

23. 2012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zhog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进,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率。

A. 社区

B. 农村

C. 学校

D. 企业

E. 机关

F. 军队

24. 中国红十字会在和平时期的人道工作主要是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工作目标,围绕传播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等核心内容,认真履行职责,开展符合我国实际的各项工作。

A. 备灾

B. 救灾

C. 卫生救护

D. 国际救援

E. 维和

F. 社区服务

25. 遗体捐献应当遵循原则。

A. 自愿

B. 公平

C. 无偿

D. 奉献

26. 不属于造血干细胞进入患者体内的方式是。

A. 给患者口服造血干细胞

B. 从患者静脉中输入,类似于输血

C. 给患者做手术

D. 给患者做移植手术

27. 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为:。

A. 红十字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B. 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

C. 动产和不动产的收入

D. 人民政府的拨款

28. 某邪教组织与政府军队发生冲突,双方都有多人受伤。出于对邪教的憎恨,红十字医院只收治受伤的军人,拒绝治疗邪教受伤信徒。请问这违背了红十字运动的哪几项原则?

A. 公正

B. 中立

C. 独立

D. 人道

E. 普遍

F. 统一

G. 志愿服务

三、判断题:

1.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医疗救护。()

2. 在1876年的土俄战争中红新月标志被首次使用,和1929年红新月标志被确认。()

3. 国际委员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会和联合国的政府代表均应参加定期举行

的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

4. 最先使用“白地红新月”标志的国家是土耳其。()

5.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香港、澳门红十字会分别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分会,

这遵循了红十字运动的统一原则。()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实施日期是2000年10月31日

()

7. 国际人道法是战时国际法,国际人权法是平时国际法。()

8. 红十字运动的工作目标是最易受损害群体。()

9. 红十字运动的行为准则是七项基本原则。()

10. 1992年10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中国红十字会“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的职责。

()

11. 1986年,本运动正式称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12. 中国红十字会综合大楼上的中国红十字会会徽可以作为保护性标志。

()

13. 一个国家红会可以同时使用红十字与红新月标志。()

14. 只有军方医疗人员可以使用保护性的红十字标志。()

15.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备灾救灾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的首要职责。()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测试题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测试题 (单项或多项选择) 1、红十字运动起源于,创始人是。 (1)战场救护,南丁格尔(2)战场救护,亨利?杜南 (3)卫生救护,亨利?杜福尔。 2、《索尔弗利诺回忆录》描写了发生于年月的奥地利 陆军与法国-撒丁联军的一场激战。 (1)1859、6 (2)1914、6 (3)1939、6 3、亨利?杜南撰写的《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于年月出版。 (1)1859、6(2)1862、11(3)1864、10 4、亨利?杜南是国人,年诞生,年逝世。 (1)瑞士,18281910(2)英国,18281910 (3)瑞士,18641919 5、年,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月日(亨利? 杜南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1)1889,5、8(2)1910,5、29(3)1948,5、8 6、亨利?杜南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 (1)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 (2)为战俘和家人间提供传递书信的服务。

(3)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 7、年“五人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首次会议,它的正式名称是,1875年改名为。 (1)1863,战场救护国际委员会,国际红十字委员会 (2)1863,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3)1864,战场救护国际委员会,红十字国际联合会 8、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通过了10项决议,其中包括采用作为标志。 (1)1863,白底红新月,保护性 (2)1864,白底红十字,标明性 (3)1863,白底红十字,保护性 9、红十字标志在年普鲁士与丹麦之间爆发的日勒苏益格战役 中首次使用。 (1)1864(2)1876(3)1910 10、签署第一部日内瓦公约的外交会议是年召开的,第一 部日内瓦公约的内容是。 (1)1929,关于战俘待遇 (2)1899,关于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 (3)1864,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 11、白底红新月标志在年由首先使用的,年被确认 为与红十字具有同等地位的正式标志。

无菌技术的概念和原则

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的概念和原则 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发生感染和交又感染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实践中。如注射、导尿、穿刺、手术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以防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交叉感染。无菌技术的操作规程是根据科学原则制定的,每个医务人员必须速守,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 1、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使已灭菌的物品不被污染,保持无菌,以防微生物侵入机体的操作技术。 2、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是指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为放置无菌物品而准备的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在进行无菌操作前,操作者要戴好帽子、口罩并洗手。 2、在进行无菌操作时,环境要保持清洁。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物品使用后,必须重新灭菌后方可再用;无菌物品一旦从无菌容器或包内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 4、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并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存放和使用。无菌包应放置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应重新灭菌。

5、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镊)。未经消毒的手臂及用物不可跨过无菌区。 6、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被污染或疑有污染,不可再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以防止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铺无菌盘: 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红十字运动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红十字运动 知识题库 第一部分综合知识题(共48 题) 单项选择题(共12 题) 1.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是____C____。 A. 顾拜旦 B. 吕海寰 C. 亨利·杜南 2. 《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描写了发生于____A____年6 月24 日爆发的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联军的一场激战, 4 万多受伤或垂死之人被遗弃在战场。 A. 1859 B. 1914 C. 1939 3. 国际红十字大会每____A____年召开一次。 A. 四 B. 三 C. 两 4. 国际红十字运动由____A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A.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B. 红十字国际联合会、各国红十字会、各国红新月会 C.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新月会国际委员会、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5. 我国政府分别于____A____年和年承认了日内瓦公约和附加议定书。 A. 1956、1983 B. 1949、1977 C. 1956、1993 6.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182 个国家成立了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有188 个国家承诺履行国际人道法,这充分体现了红十字运动的____D____原则。 A. 公正 B. 中立 C. 独立 D. 普遍 7. 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成立时间为____B____。 A. 1904 年2 月10 日 B. 1904 年3 月10 日 C. 1904年4 月10 日 8.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____C____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A. 人道支援 B. 人道救助 C. 人道主义 9. 在我国,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保障红十字会履行职责,对其活动进行监督,还要给予 ____B____。 A. 重视和支持 B. 支持和资助 C. 指导和帮助 10.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捐赠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 通知》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 该通知自____A____起执行。 A. 2000 年1 月1 日 B. 2003 年1 月1 日 C. 2006年1 月1 日 11.《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于___A_____年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 A. 1999 B. 2000 C. 2001 12. 上海市现有遗体捐献登记机构___C_____。 A. 27 个 B. 19 个 C. 8个 多项选择题(共12 题)

红十字运动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1)

红十字运动知识题库 第一部分综合知识题 单项选择题 1.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是____C____。 A.顾拜旦 B.吕海寰 C.亨利·杜南 2.《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描写了发生于____A____年6月24日爆发的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联军的一场激战,4万多受伤或垂死之人被遗弃在战场。 A.1859 B.1914 C.1939 3.国际红十字大会每____A____年召开一次。 A.四 B.三 C.两 4.国际红十字运动由____A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A.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B.红十字国际联合会、各国红十字会、各国红新月会 C.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新月会国际委员会、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5.我国政府分别于____A____年和年承认了日内瓦公约和附加议定书。 A.1956、1983 B.1949、1977

C.1956、1993 6.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197个国家成立了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有188个国 家承诺履行国际人道法,这充分体现了红十字运动的____D____原则。 A.公正 B.中立 C.独立 D.普遍 7.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____C____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A.人道支援 B.人道救助 C.人道主义 8.在我国,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保障红十字会履行职责,对其活动进行监督, 还要给予____B____。 A.重视和支持 B.支持和资助 C.指导和帮助 9.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捐赠有关所得税 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 该通知自____A____起执行。 A.2000年1月1日 B.2003年1月1日

红十字会基本知识

红十字会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会务知识 1、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创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1828—1910)。 2、1948年,红十字协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5月8日亨利·杜南的生日定为红十字日。 3、亨利·杜南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 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及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 4、1863年,“五人委员会”,首次在日内瓦召开首次会议,它的正式名称是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75年 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5、186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通过了10项决议,其中包括采用白底红十字作为保护性标志。 6、白底红新月标志在1876年由土耳其首先使用的,1929年被确认为与红十字具有同等地位的正式标志。 7、亨利·杜南1901年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奖励他为红十字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 8、南丁格尔是现代医务护理的创始人,她的生日是5月12日被定为国际护士节;她被称为红十字运动的 先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以表彰各国在护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护士。 9、红十字运动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及各国红十字会三个部分组成。 10、红十字运动1986年被正式称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11、红十字运动的最高审议机构是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 12、为确保中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委员全部由瑞士籍人士担任。 13、和平时期,各国红十字会的寻人工作都是直接联络与合作,只有在战争或武装冲突时期及其他它特殊 情况下,中央寻人局才介入。 14、国际联合会的最高机构是大会,执行机构是领导委员会,办事机构是秘书处。 15、在国际救援活动中,红十字运动三个组成部分在不同情况中的分工不同,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红十 字国际委员会起主导作用。 16、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 17、红十字标志具有保护作用和标明作用,二者不得混淆使用。 18、红十字标志的法律基础包括国际人道法文书,国际红十字会规章和标志的普遍适用性三方面。 19、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共有七项(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普遍、统一),第一项是人道原 则。 20、“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的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是人道原则最主要的内涵和红十字运动的宗旨。 21、“不歧视,给予苦难者与其痛苦程度相称的帮助、排除个人偏见”是公正原则的内涵。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组织过两个国际军事法庭,分别对二战中德国和日本的首要战犯进行审判。 23、国际刑事法院设在荷兰的海牙,2002年7月1日正式开始工作。 24、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初名为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25、中国红十字会于1912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 2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与1950年8月进行改组,李德全任是改组后的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 27、1952年第18届红十字国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这是新中国在 国际组织中恢复的第一个合法席位。 28、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29、1999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彰彭佩云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30、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于1990年在金门就双方参与见证其主管部门执行海上遣返,达成协议,即《金门 协议》。 31、1997年7月和1999年12月,香港红十字会和澳门红十字会先后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享有高度自治权的 分会。 32、2001年11月,在国际联合会第13届大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当选为领导委员会成员。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于1993年10月31日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在护理中,控制致病微生物,避免发生感染的最好办法就是无菌技术。护/士需要把临床护理中无菌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运用于护理中,减少病人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无菌技术概念 无菌技术就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医微生物侵入机体与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与管理方法。 1、无菌技术就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与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与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 2、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

红十字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红十字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红十字知识竞赛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世界红十字日是每一年的( C ) A、6月14日 B、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C、5月8日 2、正常成人心跳每分钟( B )次 A、50次 B、60-100次 C、110-120次 3、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深度与频率为( C ) 次,100-120次/分 B、3-4厘米,100-120次/分 C、至少5厘米,至少100次/分 4、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 C ) A、10分钟 B、15分钟 C、4分钟 5、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A ) A、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侧卧位 6、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时,通常用下列( C )方法打开气道 A、迅速将口腔打开

C、仰头举颏法 7、呼吸心跳停止后,脑细胞发生缺血缺氧,这种情况持续多长时间,脑功能即不能恢复( C ) A、1-2分钟 B、4-6分钟 C、超过10分钟 8、现场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 A )为宜 A、90度 B、120度 C、60度 9、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C ) A、5-6次/分钟 B、20-24次/分钟 C、10-12次/分钟 10、现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之比为( A ) A、30:2 B、15:2 C、20:3 1、现场救治成人气道异物梗塞,进行腹部冲击的部位是( A ) A、脐上二横指 B、胸骨下部 C、脐下二横指 2、现场救治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时,应将婴儿置于下列( B )体位 A、头高脚低位 B、头低脚高位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是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 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4、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 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打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可,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液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好。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 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无菌持物钳须置于无菌容器内,有效期限 4 小时;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盖打开,钳端闭合,不可在盖孔中取、放;如需取远处物品时,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取出无菌物品。 3、无菌包使用法: 1)、查看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粘贴。 2)、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处,撕开粘贴。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开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竞答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竞答题 单位姓名评分 一、单选、多选题(30题每题2分,把答案英文代号填入横线上) 1、红十字运动起源于什么?创始人是谁? (A)战场救护,南丁格尔;(B)战场救护,亨利?杜南; (C)卫生救护,亨利?杜福尔。 2、1889年,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亨利?杜 南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A)5月8日(B)5月29日(C)5月18日 3、亨利?杜南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 (A)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 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B)为战俘和家人间提供 传递书信的服务。(C)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 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 4、186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通过了10项决议,其中包括采用什么图案作为什么标志。。 (A)白底红新月,保护性;(B)白底红十字,标明性; (C)白底红十字,保护性 5、签署第一部日内瓦公约的外交会议是1864年召开的,第一 部日内瓦公约的内容是。 (A)关于战俘待遇; (B)关于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 及遇船难者;(C)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 6、亨利?杜南于1901年获首次颁发的,奖励他为红十字 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 (A)诺贝尔和平奖(B)人类进步奖(C)发展和平奖 7、南丁格尔是现代医务护理创始人,她的生日被定为国际 护士节;她被称为红十字运动的先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南丁格 尔奖章,以表彰各国在护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护士。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竞答题竞答题答案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竞答题 单位姓名评分 一、单选、多选题(30题每题2分,把答案英文代号填入横线上) 1、红十字运动起源于什么?创始人是谁? B (A)战场救护,南丁格尔;(B)战场救护,亨利?杜南; (C)卫生救护,亨利?杜福尔。 2、1889年,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 A (亨利? 杜南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A)5月8日(B)5月29日(C)5月18日 3、亨利?杜南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 A 、 C 。 (A)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B)为战俘和家人间提供传递书信的服务。(C)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 4、186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通过了10项决议,其中包括采用什么图案作为什么标志。C。 (A)白底红新月,保护性;(B)白底红十字,标明性; (C)白底红十字,保护性 5、签署第一部日内瓦公约的外交会议是1864年召开的,第一部日内瓦公约的内容是 C 。 (A)关于战俘待遇; (B)关于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C)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 6、亨利?杜南于1901年获首次颁发的 A,奖励他为红十字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 (A)诺贝尔和平奖(B)人类进步奖(C)发展和平奖 7、南丁格尔是现代医务护理创始人,她的生日A 被定为国际护士节;她被称为红十字运动的先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以表彰各国在护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护士。 (A)5月12日(B)3月12日(C)5月8日 8、红十字运动由 A 三个部分组成。 (A)国际委员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会(B)国际大会、代表会议、常设委员会(C)国际委员会、中央寻人局、各国红

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概念: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医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 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 物品或区域。 2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 一、单选题: 1. 红十字运动起始于19世纪中叶的 A. 欧洲 B. 亚洲 C. 非洲 D. 美洲 2. 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 A. 亨利·杜南 B.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C. 阿皮亚 D. 弗雷德里克·帕西 3. 发生于1859年的索尔弗利诺战役,是红十字运动的。 A. 本源 B. 精髓 C. 直接源头 D. 导火索 4. 亨利·杜南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了项重要建议: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5. 1864年8月22日在日瓦召开了“关于中立化在战地服务的军队医务部门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12个国家的正式代表签署了第个日瓦公约。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6. 日瓦5人委员会是的前身。 A. 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B.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C. 红十字会协会 D.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7. 1864年3月8日,在普鲁士与丹麦之间爆发的日勒益格战役中,佩戴红十字臂章的第一次在战场上出现,并提供人道服务。 A. 士兵 B. 救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志愿者 8. 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演化为当今的 。 A.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B.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C. 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D.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 9.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等人被称为红十字运动的先驱,他们所从事的战场救护,不仅早于亨利·杜南,而且同样体现了“人道”、“”思想。 A. 奉献 B. 博爱 C. 自由 D. 平等 10. 红十字运动和国际人道法始终围绕着亨利·杜南在后所提出的两项重要建议的轨迹向前发展。 A. 土俄战争 B. 日勒益格战役 C. 索尔弗利诺战役 D. 日俄战争 11. 1948年,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的生日)定为,并要求各国红十字会在这一天举行庆祝纪念活动。 A. 红十字会协会日 B. 世界红十字日 C. 世界红十字会日 D. 国际护士节 12. 1863年“”的成立,标志着红十字运动的诞生。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的概念 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清洁:用清水或去污剂,清除物品表面污垢,减少细菌数量达到公共卫生规定的安全水平。 消毒: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 灭菌: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 无菌:是用灭菌方法使传播物体不存在任何微生物的状态。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原则 ●在执行灭菌操作时,必须先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凡经过灭菌而未被 污染的区域为无菌区,如铺好的无菌桌和已消毒过的手术部位。 ●进行无菌操作时,环境要清洁,操作地方要宽敞,防止落入灰尘或触及 污染物。 ●进行无菌操作前,要戴好帽子和口罩,防止因头发上的灰尘和头屑,以 及飞沫等造成污染,将衣袖卷至肘关节以上,认真刷洗双手 ●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 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其中物品应尽早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被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无菌巾或包潮湿后,即不能再认为是无菌的,因布类潮湿后,微生物可 通过毛细管作用而侵入。 ●进行无菌操作时,手臂均不可接触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操作者应与

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 ●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取无菌物品时,要面向无菌区,手臂必须保持在自己腰部水平以上(或 桌面以上),因为在视线以外的无菌物品,污染时不易被察觉,其无菌程度也就不可靠。 ●不可面向无菌区谈笑,咳嗽或打喷嚏,不能控制时,应将头扭转过去, 防止强力喷出的飞沫落入无菌区。 ●任何接触创面,注入体内或插入体腔的物品必须无菌,包括盖伤口与切 口的敷料,注射针头及导管等。 ●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建立一个无菌区,只有已灭菌的物品方可在无 菌区中使用,所使用的物品必须是无菌,稍有怀疑应立即更换,切勿拍打无菌包,外面的包布为多孔材料以利蒸汽透过,拍打会使污染进入包内 有以下情况的物品应视为有菌: (1)在非限制区的无菌物品 (2)无菌包的包布已经潮湿 (3)无菌包堕落在地方 (4)灭菌有效时间及效果不能肯定 (5)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 ●无菌手术衣的应用 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身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以及衣袖(肘上2英寸),两侧到腋中线,其他的部位应视为有菌区。手术人员在穿好手术衣以后,肘部内收,靠近身体,应保持在腰平面以上,肩平面以下,前臂不应下垂,双手不应接近面部,双臂不可交叉,也不应将手放于腋下。 ●经过无菌区时要面向它,不要在两个无菌区之间挤过去,与另一手术人

无菌技术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外科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有密切关系。正确掌握无菌技术是预防切口感染,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每人都必须充分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手术室各项工作中更好地执行无菌技术。这个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的规章,即无菌操作原则。如有违反,应立即纠正。 1.建立一个无菌区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如稍有怀疑应立即更换。物品有下列情况者,应视为有菌,不能在无菌区内使用:①在非限制区内的灭菌敷料;②无菌包破损或潮湿;③无菌包坠落在地面上;④灭菌有效时间及效果不能肯定;⑤怀疑无菌物已被污染。 无菌区的建立应尽量接近使用时间,以减少暴露和污染的机会。 2.无菌手术衣的应用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身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及袖子。其他部位应视为有菌区。手术人员在穿好手术衣后,前臂不应下垂,应保持在腰平面以上。双手不应接近面部或交叉及放于腋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由于手术衣在腰平面以下视为有菌的,因而不应接触无菌桌及铺好的手术台。手术人员倚墙而立或靠坐在未经灭菌的地方,均是违反无菌原则的。也不应来回走动或走出手术间以外。如因手术需要移动,应面向无菌区。与另一手术人员换位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上。在经过来穿手术衣人员面前时,应互相让开,以免碰撞污染。 3.正确使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任何无菌包及容器的边缘均应视为有菌,开包时应将包布的四角翻转并用手握住,防其滑脱污染内容物。取用无菌物时注意不触及边缘。利用包布铺无菌区时,包布的内面是无菌的,包布的外面和边缘是有菌的。若取无菌包内某种无菌物,余下无菌物仍须保持无菌时,可按原包包好,但须在4小时内应用此包内的无菌物,否则须重新灭菌。 无菌容器为盛无菌敷料、器械或药液之用。打开无菌容器时,盖子应朝上,取出无菌物后即盖好。以容器浸泡消毒用物时,须写上浸泡时间,中途投入其他器械,应重新计算消毒时间。

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测试题

红十字应救护培训测试题(一) 1、世界急救日是每一年的(B) A、12月29日 B、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C、8月8日 2、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A) A、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B、用木板、铁板、玻璃板保护头部 C、用塑料布、毛巾、床单保护头部 3、正常成人心跳每分钟(B)次 A、50次 B、60-100次 C、110-120次 4、现场心肺复苏包括A、B、C三个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 ) A.胸外心脏按压 B、开放气道 C、人工呼吸 5、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C) A、10分钟 B、15分钟

C、4分钟 6、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A) A、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侧卧位 7、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时,通常用下列(C)方法打开气道 A、迅速将口腔打开 B、托颌法 C、仰头举颏法 8、下列(A)器官属于呼吸道 A、鼻 B、口腔 C、肺 9、现场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A)为宜 A、90度 B、120度 C、60度 10、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C) A、5-6次/分钟 B、20-24次/分钟

C、10-12次/分钟 11、现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之比为(A) A、30:2 B、15:2 C、20:3 12、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按压时的部位是(A) A、胸骨中下1/3交界处 B、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C、胸骨上1/3 13、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B) A、60次/分钟 B、至少100次/分钟 C、80次/分钟 14、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是(B) A、2-3厘米 B、至少5厘米 C、7-8厘米 15、现场救治成人气道异物梗塞,进行腹部冲击的部位是(A) A、脐上二横指 B、胸骨下部 C、脐下二横指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 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3、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4、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无菌操作间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7、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无菌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1、玻璃器皿的消毒和清洁

⑴新购玻璃器皿的处理 新购玻璃器皿应用热肥皂水洗刷,流水冲洗,再用1%~2%盐酸溶液浸泡,以除去游离碱,再用水冲洗。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试剂瓶、烧瓶或量具等,经清水洗净后应注入浓盐酸少许,慢慢转动,使盐酸布满容器内壁数分钟后倾出盐酸,再用水冲洗。 ⑵污染玻璃器皿的处理 ①一般试管或容器可用3%煤酚皂溶液或5%石炭酸浸泡,再煮沸30分钟,或在3%~5%漂白粉澄清液内4小时,有的亦可用肥皂或合成洗涤剂洗刷使尽量产生泡沫,然后用清水冲洗至无肥皂为止。最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②细菌培养用的试管和培养皿可先行集中,用1kg/cm2高压灭菌15~30分钟,再用热水洗涤后,用肥皂洗刷,流水冲洗。 ③吸管使用后应集中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小时,逐支用流水反复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④油蜡沾污的器皿,应单独灭菌洗涤,先将沾有油污的物质弃去,倒置于吸水纸上,100℃烘干半小时,再用碱水煮沸,肥皂洗涤,流水冲洗。必要时可用二甲苯或汽油去油污。 ⑤染料沾污的器皿,可先用水冲洗,后用清洁或稀盐酸洗脱染料,再用清水冲洗。一般染色剂呈碱性,所以不宜用肥皂的碱水洗涤。 ⑥玻片可置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取出后流水冲洗,再用肥皂或弱碱性煮沸,自然冷却后,流水冲洗。被结核杆菌污染或不易洗净的玻片,可置于清洁液内浸泡后再冲洗。 2、无菌器材和液体的准备 将玻璃器具中的培养皿、培养瓶、试管、吸管等按上述方法洗净烘干后,用一洁净纸包好瓶口并把吸管尾端塞上棉花,装入干净的铝盒或铁盒中,于120℃的干燥箱中干燥灭菌2小时,取出备用。对于手术器械、瓶塞、工作服以及新配制的PBS洗液,则采用高压

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知识

红十字运动的起源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简称红十字运动)自1863年在欧洲涎生,迄今已遍布世界179个国家和地区。红十字运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运动,与联合国、奥委会并称为世界三大组织。 一个人: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1828~1910年)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1901年,亨利.杜南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一场战争:1859年6月24日,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意大利邦国)联军30多万人激战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叫索尔弗利诺的村庄。因缺乏医疗救护,士兵伤亡惨重,约有4万多受伤濒危之人被遗弃在战场。 一本书:亨利杜南先生亲眼目睹了伤病员的惨状,出于人道和良知,发动村民参加救护,并劝导参与救护的人不带成见地医治所有的伤病员。战后,亨利杜南写下了《索尔弗利诺的回忆》。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战争的悲惨情景及想对伤员进行救援但力不从心的遗憾和不安,他在书中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 一是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 二是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 五人委员会:亨利杜南的建议得到了日内瓦的4名知名的公民--日内瓦公共福利会会长莫瓦尼埃律师、杜福尔将军、阿皮亚医学博士和莫诺瓦医学博士的赞赏和支持。1863年2月9日,他们5人在瑞士日内瓦宣告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即日内瓦五人委员会),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日内瓦国际会议:1863年10月26日,伤兵委员会召集和主持召开了有16个国家和4个私人组织的36名代表参加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大会一致通过了《红十字决议》,决定采纳亨利杜南在书中提出的两项重要建议,并采用白底红十字臂章作为救护人员的保护性标志。 日内瓦公约:1864年8月8日-22日,在日内瓦召开了外交会议。8月22日,参加会议的12个国家的正式代表签署了第一个日内瓦公约--《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共有10项条款,包括1863年日内瓦国际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公约规定了救护车、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包括志愿人员和随军牧师应被视为中立而受到保护和尊重;提出"受伤或患病的战斗员,不论属何国籍,都应得到收容和保护"这一重要原则;宣布使用白底红十字标志的旗帜和臂章以区别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公约最后呼吁各国政府批准加入这一公约。 从此,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开始发展起来,并得到国际法的保障。 红十字运动标志 红十字标志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种特殊标志,是被世界各国政府承认的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100多年来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城镇村庄,都可以看到鲜艳的白底红十字标志在空中闪耀,给伤病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带来救助和生还的希望。 一、红十字运动标志的由来 1、红十字标志。在1864年的日内瓦公约制定之前,各国军队医务部门及其设施等均采用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标志,但这得不到法律保护。鉴于此,红十字运动的创始者们提出要规定一个标志,这个标志应该是式样简单、易于识别,为大家普遍接受并且受法律保护。在

红十字应救护培训测试题(二)

红十字应救护培训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 2.5 分共42.5 分) 1、一旦发现病人意识丧失, 心跳呼吸停止, 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2、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时,病人的正确体位是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3、排除婴儿气道异物时,应将其头置于头低脚高位。 4、现场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包括 C 胸外心脏按压 A 打开气道 B 人工呼吸三个步骤。 5、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胸骨下二分之一处。 6、“生存链”中的“五个环节”是:第一环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第二环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第三环快速除颤第四环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第五环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7、外伤出血的止血方法首选指压止血法,然后应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对于四肢较深的伤口可以采取填塞止血法,如上述方法仍不能奏效,最 后在四肢可以使用止血带止血法。 8、前臂骨折固定时,夹板的长度应超过肘、腕两个关节。 二、判断题请在括弧内打√或×(每题 2.5 分共20 分) (×)1、发生骨折时,可以将木板直接缚于骨折的肢体上进行固定。 (√)2、对严重外伤的伤员,应该采取“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 (×)3、运送断肢时,可将其直接放在冰块中。 (×)4、婴儿心肺复苏时,用一只手掌根按压。 (√)5、不能用铁丝、电线等作为止血带。

(√)6、心跳骤停时一般要经过心室纤颤的过程,所以需要早期心脏电除颤。 (√)7、做人工呼吸前,首先要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 (√)8、硝酸甘油的正确用法是舌下含服。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 2.5 分共37.5 分) (C)1、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深度与频率为: A 1-2 厘米,100—120 次/分 B 3 -4 厘米,100-120 次/分 C 至少5 厘米,至少100 次/分 (A)2、一患者右手中指被机器切断,应选用哪种包扎方法: A 回返式包扎 B “8”字包扎 C 螺旋返折式包扎 (C)3、一个体重60 公斤的人,约有血液: A 3000 毫升 B 6000 毫升 C 4800 毫升 (C)4、一儿童从高处坠落,头部受伤,鼻腔及耳道出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 用棉球塞住 B 用冷水冲洗 C 不堵塞 (B)5、腹部外伤,出现肠外溢,现场包扎的方法是: A 三角巾腹部包扎 B 敷料覆盖伤口后做圈,用碗扣住伤口,再用三角巾包扎 C 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再用敷料覆盖伤口 (C)6、一把匕首插入腹部,此时伤者神志清醒,你应采取何种方式救助: A 匕首拔出后施行加压包扎 B 匕首拔出后施行填塞止血并包扎 C 不拔出匕首,采用简单包扎固定后送往医院 (C)7、呼吸心跳停止后,脑细胞发生缺血缺氧,这种情况持续多长时间,脑功能即不能恢复。 A 1-2 分钟 B 4 -6 分钟 C 超过10 分钟 (B)8、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应为: A 15 :1 B 30 :2 C 15 :2 (C)9、使用止血带的正确方法: A 每隔40—50 分钟,放松2-3 分钟 B 松紧要适度 C 以上均正确。(A)10、搬运颈椎骨折的伤员,错误的方法是: A 拉车式搬运 B 使用脊柱板搬运 C 四名救护员平抬平放(C)11、前臂开放性损伤大出血时,上止血带的位置应在: A 上臂中1/3 B 上臂中下1/3 C 上臂上1/3 (C)12、如果有人触电: A 立即切断电源 B 用干燥的木棍或竹竿快速挑开电源 C 以上均正确(C)13、火灾发生后,现场逃生的正确方法: A沿安全通道快速爬行 B 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 C 以上均正确(B)14、在高层楼房内遇到地震时应: A 立即逃出楼房 B 立即躲进开间小的地方 C 在阳台上呼救(A)15、如果被弱酸、碱烧伤,应立即: A 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 B 涂抹药膏 C 用敷料包扎伤处

院感知识培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院感知识培训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时,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不可佩戴手饰。 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 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必须 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一周左右,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操作者

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操作中保持无菌: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的身体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并面向无菌区;手臂就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水平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品;不可面对无菌区域谈笑、咳嗽、打喷嚏;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7)一物一人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