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一张纸与一面纸教学教案(三 四年级段)

小学数学一张纸与一面纸教学教案(三 四年级段)

小学数学一张纸与一面纸教学教案(三 四年级段)
小学数学一张纸与一面纸教学教案(三 四年级段)

“一张纸”与“一面纸” (认识分数2

1后) 师: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涂色的方法表示这张纸的12。(学生折纸、涂色) 师: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2

1的? 生1:我是沿较长的一边把这张纸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

21。 师:还有谁与他的表示方法不一样?

生2:我是沿较短的边对折后涂色的。(同时出示作品)

生3:我是沿这张长方形纸的对角,把它对折平均分成2份,其中涂色的一份也表示

21。 师将这三种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其他同学都同意这些意见吗?

生4: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想法。因为你让我们把这张纸的

21涂上颜色,而这张纸有两面,所以,应把这张纸的一面全涂上颜色,才可以真正表示这张纸的

2

1。 师:这……(始料未及的想法让教师一脸茫然) 相信这个意外很出乎意料,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其实全是语言惹的祸。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数学教学语言首先必须做到科学性。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进行教学活动的,规范、准确无误的语言,是学生一切学习行动的指南,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路标;而缺乏准确数学语言的引导,就会造成学生脱离正确思维的轨道,引起认知偏差,劳而无功,严重的还会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同学说“老师说的‘这张纸’就是指的‘这一面纸’”,其实“一面纸”与“一张纸”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怎能混为一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学生理解出现争议,自是在所难免的。其实,生4能够力排众议,不唯师,不唯上,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这就是一种胆识与智慧的体现。

【评析】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生的认知行为、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观察物体变得更敏锐、透彻,思考问题显得更加快捷、成熟,这势必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对数学知识下

定义、作出判断,以及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都要用词恰当,科学合理,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否则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