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九年级全一册第6单元Writing 教学设计

人教九年级全一册第6单元Writing 教学设计

人教九年级全一册第6单元Writing 教学设计
人教九年级全一册第6单元Writing 教学设计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Writing Time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讨论的话题关于一些经典小发明物,如:拉链,茶,薯条和篮球。以这些发明物的历史为话题让学生去了解和这些发明物有关的人物,时代背景,产生的作用以及对后来社会发展的影响,虽然都是些小发明,但是他们确实改变了我们周围的世界和生活,而且学生非常喜欢这个话题,因为和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做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者在完成功能语言学习的同时,如:1) When was the zipper invented? It was invented in 1893, 2) Who was it invented by? It was invented by Whitcomb. 3) When was it brought to Korea? It was brought to Korea and Japan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4) What is the hot ice cream scoop used for? It is used for serving really cold ice-cream.5)Never give up and work hard to achieve your dreams.学习者会意识到发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努力观察和大胆的尝试,我们也可以成为发明家,从而培养学习者热爱生活,热爱发明,敢于尝试的品质和意识。

2)本环节分三个步骤完成:pre-writing, while-writing and post writing.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要点和篇章结构特点完成相关话题书面语言输出学习任务,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篇章结构意识和建立书面表达的自信心。

在写作前活动中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本单元的语言要点和话题,然后指导学生模仿表格形式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然后给学生合适的时间在提纲的范围内重新组织语言,最后小组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互为人师的思想意识。

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内初班民考民学生,共有学生40名,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级分化严重,语篇整体结构概念淡薄。2)学生已完成了单元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以及功能话题探讨,并有了相应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3)书面表达是检测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对书面表达活动缺乏信心和兴趣。

教学目标:

完成本环节需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学生对本单元的语言要点和话题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并学会利用阅读活动来帮助和促进自己的书面表达效果。

2)帮助学生提高本单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完成本单元语言输出环节的训练。

3)培养学生书面表达技巧和参与书面表达环节的自信心和兴趣。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巩固本单元的语言要点和话题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技巧与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开展书面活动有困难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

突破措施:在书面表达任务前活动中,教师会提供一些模板供学生参考,就书面表达需要的语言点给予一些必要的归纳呈现,帮助学生克服书面表达的恐惧和建立自信心,确保所有学生在书面表达活动中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和提高。

教学环节:

Pre-writing 10 minutes

【教师活动1】:

Step 1: Ask students to read conversations and passages in this unit, and then summary some functional languages, for example:

1)It is used widely in our daily lives,

2)Do you know the most popular drink in the world?

3)It is believed that it was brought to ……

4)Do you know how potato chips were invented?

5)The popularity of basketball has risen around the world.

Step 2: Prepare an empty form about inventions that were mentioned in unit 6 by PPTS.

Small inven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Step 3:Lead students to make out a writing clue for perfecting writing in while-writing process.

For example: a useful invention----computer.

【学生活动1】:

6)Step 1: Students try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s and passages in

unit 6.and then summary some useful functional sentences.

such as:

1) It is used widely in our daily lives,

2 )Do you know the most popular drink in the world?

3 )It is believed that it was brought to ……

4 )Do you know how potato chips were invented?

5)The popularity of basketball has risen around the world.

Step 2: Students try to fill in the form with information they have learnt in reading time.

Step 3: Students make out a writing clue by themselves like the sample

【设计意图】

1) Lead in the topic & Prepare for writing.

2) Offer help to students in need and develop English writing

confidence.

3) Develop students’ quality of learning the inventions in our daily life.

4) Develop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and helping them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writing.

2.While-reading 15 mins

【教师活动】:

Step 1: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support students in need: 【学生活动】:

Step 1: Finish their writing in 15 minutes in a group.

【设计意图】

Improve students’cooperation and develop their English writing confidence.

3. Post- writing 15 minutes

【教师活动】:

Step 1: Collect two of their writings and share of them in front of the whole class by slide.

Step 2: Organize students to perfect their writing individually after correcting time like the sample.

My favorite invention---Computer (lap tops) In the past few years more and more inventions have come into our life, for instance: mobile phones, mp3s. digital TVs, and

computers, but lap tops are my favorite.

They were invented in the 1970s by American, they are light and small, they are easy to carry, with a lap top we can work, study and entertain at any time, lap tops enable us to get information wherever we go since internet was developed, we also can keep in touch with our friends and relatives by e-mailing or chatting on QQ everywhere and any time.

I think computers are the most amazing inventions,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has risen at a high speed, I am sure everyone can have her or his own computer in coming future.

【学生活动】

Step 1:Read their writing and correct something unsuitable

Step 2: Perfect writing individually like the sample.

Step 3: summary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the wring period.

【设计意图】

1)Develop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2)Have a feeling of satisfaction in writing and build up

self-confidence.

板书设计: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1) It is used widely in our daily lives,

2 )Do you know the most popular drink in the world?

3 )It is believed that it was brought to ……

4 )Do you know how potato chips were invented?

5)The popularity of basketball has risen around the world.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5、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分五个模块进行教学,包括整体预习、精读品诵、略读提高、阅读拓展、读写结合。教学中我注重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并会理解运用。 2、读通本单元4篇课文,初步领会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识记掌握生字词、读通课文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试卷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试卷 (总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将金刚石加工成钻石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将CO2制成干冰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2.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小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 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D.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 4.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5.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B.二氧化碳通入蒸馏水中 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 6.一种无色气体X通过灼热的碳,得到另一种气体Y,Y和灼热的CuO反应又得到铜和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CO Y是CO2B.X是O2Y是CO C.X是CO2Y是CO D.X是O2Y是CO2 7.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试验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死亡 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 8.碳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C60外,科学家还合成了C70、C90、C240等,由此做出如下推测:①同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前景广阔;④同种元素的单质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你认为以上推测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①②③④ 9.将CO2、CO、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A.N2B.CO2和N2C.O2和N2D.CO2和CO 10.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已知:HCOOH===== 热浓硫酸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B.此装置可节约药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第六单元教案 (4)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平均分”的情况后研究“分后还有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单元时,应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大知识点进行教学。关于竖式,只要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它与除数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为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比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况要常见,为本单元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储备。所以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学生不会有太大问题,关键就是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可能会出现问题。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识,设计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理解余数的意义。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让学生在多次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中,体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表示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2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3 练习十四1课时 4 解决问题1课时 5 练习十五1课时 小小设计师1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课文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两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古诗二首》从不同地侧面反映了夏天地美丽。《荷叶圆圆》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情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学会照样子说句子,学会加标点;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朗读童话故事,懂得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注意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道理和感情。 单元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乐于识字的习惯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阅读古诗和短文,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激发学生观察夏天的景物和气候特点的兴趣。 4.感悟古诗所表现出的意境美。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二首》 2课时 《荷叶圆圆》 2课时 《要下雨了》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修订栏预习 导入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2.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3.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知识点 1. please v. 使高兴→ adj. pleased高兴的,愉快的。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 →adj. pleasant 令人愉快的,令人高兴的。用来形容事物的。 →n. pleasure 高兴,愉快 2. invent v. 发明→n. invention 发明 inventor 发明者 V. + or = n. 这样的动词有: act , collect , visit , operate , translate 1. with prep. 带有,具有与后面的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常作定语。 shoes with lights 带着灯的鞋shoes with special heels 有特殊鞋跟的鞋 —Kelly , who’s the girl glasses in the photo ? —It’s me . I used to wear glasses and have long hair . A by B of C on D with 2. such adj. 如此的,这样的,用来修饰名词。常用结构为: ⑴such + a / an + adj. + 单数可数名词=so + adj. + a / an + 单数可数名词 This is such a nice horse . 这是一匹如此好的马。= ⑵such + adj. + 复数可数名词There are such good books in the library . ⑶such + adj. + 不可数名词She has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 in the exam . 3. pleased adj. 高兴的,满意的be pleased with 对……高兴/ 满意 I am pleased with your answer . 我对你的回答很满意。 pleasant adj. 令人愉快的,用来形容物的。 It’s a pleasant vacation . 这是一次令人愉快的假期。 pleasure n. 高兴,乐趣,愉快 With pleasure 非常愿意,用来慷慨应允别人的请求的。 My pleasure . 不客气,很乐意效劳,对别人表示感谢的一种礼貌回答 ①—Thank you for your help . — My pleasure . ②—Will you come with me ? — With pleasure 1. It is said that …据说……其中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that引导的从句。 类似的句型还有It is believed that …据人们认为 It is said that he got good scores in the math exam . 2. the first / second / last to do sth . 第一个 / 第二个 / 最后一个做某事的人。 Mr Brown is the last to leave school . 布朗先生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 3. happen v. 发生指客观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未能预见的含义。 When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 事故什么时候发生的? happen to do sth 碰巧做某事 take place 发生指某些历史事件或会议的发生以及化学、物理变化的发生, 含有事先预料或计划的意思,没有偶然的含义。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氢 H 2、请写出四大反应类型,并写出其反应通式: 反应类型反应通式反应方程式举例 化合反应A+B=AB 3、同素异形体的定义为:,请举两例有关同素异形体的例子:①② 4、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下表: 物质性质作用 金刚石 石墨 焦炭 炭黑 活性炭(或木炭) 5、为什么活性炭、金刚石、石墨、焦炭、炭黑它们都是碳的单质但是性质差异却如此的明显 6、请根据了解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填写下表:

化学性质作用 稳定性 下面有关内容书写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 氧气不足时 还原性 碳和四氧化三铁 碳和三氧化二铁 碳和二氧化碳 碳和氧化铜 7、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哪些①②③ 8、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如下表格: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中酒精灯上加网 罩的作用为: 9、根据碳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填写下表: 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10、我们已知,木炭或者活性炭有一定的(性质)作用,可以去除异味和部分杂质,我们如果将性质归为两大类,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的话,那么,这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填写下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有: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方程式为: 在选取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选用稀硫酸、浓盐酸或碳酸钠 1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我们可以适用于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若我们收集的气体是密度远小于空气密度的,则 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若我们收集的气体密度远大于空 气密度,则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 (2)若我使用该装置收集氢气,那么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 当我需要检验集气瓶中氢气是否已经收集满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发生的现象什么 若使用该装置收集的是CO,则需要在(a、b)口增加(实验仪器)来进行尾气处理,原因是CO (化学性质)。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 。 14、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1)上图中,哪些是发生装置哪些是收集装置(填写序号) (2)根据所学气体收集装置填写下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解读】 这一组教材以“关爱他人”为专题,,是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依托。在本组导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识字6》用对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对比;《窗前的气球》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假如》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日记两则》则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情感熏陶:浓郁的亲情、真挚的民族情、对落后地区少年儿童的同情;古诗《回乡偶书》、《赠汪伦》展现的是令人神往的故土情深和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在本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广泛搜集材料,再通过说见闻、讲故事、唱歌、绘画、情境表演等,进行交流,使本组教学的专题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教学设计思路】 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我们林州市直八小进行了单元整合教学实验,编写了“整体预习、精读品诵、读写结合、略读提高、阅读拓展”五种课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外,要让学生用不同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真情实感,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课内大量阅读,从而提高课

堂效率,让课堂真正高效,让五种课型真正落到实处。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单元生字。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3.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2、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关爱他人》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识字六》、《窗前的气球》、《假如》、《日记两则》、《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检测课文的朗读情况。 3、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 + + 2 4 3 2 3 2CO Fe C O Fe高温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 (A )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 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高温2CO 5)参与光合作用 3、用途: 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光合作用,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2)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教学点: 1、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感受其内容,说体会 2、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3、掌握叠词的使用效果 4、复习建议书及书信的写法 课前准备:和同学老师一起学习生活的资料、照片。活动要用的贺卡、相册等。 课时安排:12课时 成长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 对同学的感情。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重点: 1、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难点: 1、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课前准备:

1、搜集班级“成长的足迹”的材料。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学的几年生活,我们有多很多老师,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不是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让学生一直怀念的老师。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启蒙”是什么意思? 2、“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 3、“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中的“宽”指的是什么? 4、从作者回忆的三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 5、《老师领进门》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6、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7、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8、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9、《新来的王老师》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10、王老师是怎样对待“差生”的? 11、你认为王老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五、通过学习这三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小学生活中,老师的教导让我们记忆犹新,同学的笑声也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接下来我们阅读两篇文章,《忘不了的笑声》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会引起你的哪些回忆? 二、《忘不了的笑声》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 地方。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丛书简介 本单元主题丛书内容有以自然为主题的文章《黄山印象》、《飞越海峡看台湾》、《美丽的蝴蝶岛》、《南海明珠——海南岛》、《庐山云雾》、《五花山》、《美丽的长白山》、《美丽的武夷山》、《神奇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洱海》、《家乡的天鹅湖》、《江南小巷》,彰显了祖国山河壮丽,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还有“古诗中的风光”,集中了《四时》、《芦花》、《贞溪初夏》、《花影》、《出郊》五首写景的古诗。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经典国学文化特色。3.单元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 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工具性主题——阅读主题: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表达主题:感情朗读,在语言中体现喜爱之情。 单元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情朗读,在语言中体现喜爱之情。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难点: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单元课时安排: 周课时为__8_节,两周共计__16___节。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food,主要语言功能项目是talk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语法结构为present tense to like, yes / 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statements。本单元section a所呈现的是与谈论喜好与厌恶相关的基本语言知识及其初步运用。这部分内容从呈现食物词汇开始,通过视、听等方式输入信息,并引出本单元主要句型:do you like…? 及其回答yes,i do / no, i don’t.接着设计了一个听力练习,要求圈出所听到的食物以及补全对话,强化记忆所学词汇和初学句型。然后教材设计了一个结对活动,以此操练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句型的变化以及回答。并借此突出本单元的语法重点。最后教材设计的food survey起到了引导学生初步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作用,以调查的形式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运用所学语言,落实新知。section b是在section a基础上的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本单元中,section b首先以听、说、写的形式展开了食物与名称配对以及对食物进行分类。接着设计了听力填写sandra和tom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自然引到了谈论一日三餐的话题的结对活动,实现了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一日三餐合理健康膳食引出同步阅读;之后的写一段话谈谈tom 的一日三餐到写一段关于自己一日三餐喜欢吃的食物,直到最后的小组活动列出购物清单,使学生从完成半真实的任务转向了完成真实的任务,从而达到了创造性活用所学语言的目的。self check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对本单元主要词汇及语言运用能力的自我评价。 综上所述,本单元以食物为主线,围绕着谈论喜欢与不喜欢以及一日三餐等语言功能项目展开了一系列任务活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运用层层递进,听说读写依次展开,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地学习语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关于食物的词汇。 2、熟练运用所学功能项目谈论喜好和厌恶。 3、能准确地用英语描述一日三餐的食谱。 教学难点:1、交际用语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 /no, i don’t. 2、描述一日三餐的方法。 3、一般现在时,主语是三单时,助动词与动词的变化。 4、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别。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整体发展基础上的,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8 牛和鹅》教学设计 课题牛和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重点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难点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 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扳、拳、怖)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谓——猥”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语法知识

第六单元语法知识 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一、基本句型结构: 1、肯定句:主语+was/ were +过去分词 ....(+by...) eg: The house was built in 1990. The desk was made by my father. The toy cars were invented by Tom. 2、否定句:主语+wasn’t/ weren/t +过去分词 ....(+by...) eg: The house wasn’t built in 1990. The desk wasn’t made by my father. The toy cars weren’t invented by Tom. 3、一般疑问句:Was/ Were +主语+过去分词 ....(+by...)? eg: Was the house built in 1990? Yes, it was. No, it wasn’t. Was the desk made by my father? Yes, it was. No, it wasn’t. Were the toy cars invented by Tom? Yes, they were. No, they weren’t. 4、特殊疑问句:疑问词+was / were +主语+过去分词 ....(+by...)? eg: When was the house built ? Who was the desk made by ? Who were the toy cars invented by ? 重点:如果宾语补足语是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时要加上不定式符号to eg: We heard Linda sing in the music room. Linda was heard to sing in the music room by us. I saw her play the piano in the classroom. She was seen to play the piano in the classroom by me. The teacher made the students copy the text. The students were made to copy the text by the teacher. 1.Someone saw him swim in the lake yesterday.(被动语态) He ______ ______ ____ swim in the lake yesterday by someone. 2.Paper ______ in China about 2,000 years ago. A.invented B.has invented C.is invented D.was invented 3.The young man who stole many bikes in our school _____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A.was catching B.is caught C.caught D.was caught 4.Many accidents ______ by drunk driving last year. A.are caused B.were caused C.have caused D.will cause 5.My mother advised me to finish my homework first. (被动语态) I _____ _____ _____ finish my homework first by my mother. 6.Flowers ____ along the road last year. A.plant B.planted C.are planted D.were planted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1、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A.蓝墨水B.红墨水C.蓝黑墨水D.墨汁 2、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它是一种单质 3.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变成干冰B.山体滑坡 C.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D.二氧化碳溶于水 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 6、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做电极的是( ) A.金刚石B.活性炭C.炭黑D.石墨 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8、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9、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B、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管如完全燃烧,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D、纳米管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10.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11、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和CO2B.金刚石和C60C.冰和干冰D.液氧和氧气 1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共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2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麦哨》,共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乡村儿童在乡间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和向往。 教学目标: 1、学生要认识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并做到有一定的速度,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初步感悟由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5、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喜爱之情,激发孩子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 2、深入感悟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来表现乡村生活的美。教学课时安排: 《乡下人家》2课时 《牧场之国》1课时 《古诗词三首》2课时 《麦哨》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知识点讲解学习

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 知识点

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知识点 Unit6 Section A 1a-2d (41-42) 一、词形变化 1. please v. 使高兴→adj. pleased 高兴的,愉快的。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 →adj. pleasant 令人愉快的,令人高兴的。用来形容事物的。 →n. pleasure 高兴,愉快 2. invent v. 发明→n.invention 发明 inventor 发明者 V. + or = n. 这样的动词有: act , collect , visit , operate , translate 二、短语 1. have a point 有道理 2. be used for 用来做 3.be used as 被用作 4. make a list 列表,列清单 5. Don’t mention it 不客气(用来回答感谢的) 6. the style of the shoes 鞋子的样式 7. hot ice-cream scoop 冰激凌加热勺 8. think of 想出 9. be invented 被发明 10. my pleasure 乐意效劳 11.in our daily lives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2. think about 考虑;思考 13. the pioneers of different inventions 不同发明的先锋 14. be listed 被列清单 15. at that time 在那时 16. be used widely 被广泛使用 三、词法及句法 1. with prep. 带有,具有与后面的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常作定语。 shoes with lights 带着灯的鞋 shoes with special heels 有特殊鞋跟的鞋—Kelly , who’s the girl glasses in the photo ? —It’s me . I used to wear glasses and have long hair . A by B of C on D with 2. such adj. 如此的,这样的,用来修饰名词。常用结构为: ⑴ such + a / an + adj. + 单数可数名词 =so + adj. + a / an + 单数可数名词 This is such a nice horse . 这是一匹如此好的马。 = ⑵ such + adj. + 复数可数名词 There are such good books in the library . ⑶ such + adj. + 不可数名词She has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 in the exam . 3. pleased adj. 高兴的,满意的 be pleased with 对……高兴 / 满意 I am pleased with your answer . 我对你的回答很满意。 pleasant adj. 令人愉快的,用来形容物的。 It’s a pleasant vacation . 这是一次令人愉快的假期。 pleasure n. 高兴,乐趣,愉快 With pleasure 非常愿意,用来慷慨应允别人的请求的。 My pleasure . 不客气,很乐意效劳,对别人表示感谢的一种礼貌回答 ①—Thank you for your help . — My pleasure . ②—Will you come with me ? — With pleasure . Unit6 Section A 3a-4c (43-44) 一、词形转换 1. accident n. 事故→adj. accidental 意外的,偶然的 2.smell v. 闻到→pt. / pp. smelt 3. nation n. 国家,民族→ adj. national 国家的 3.translate v. 翻译→ n. translation 翻译 translator 翻译,翻译者 4.sudden adj. 突然的→adv. suddenly 突然地 5.music n. 音乐→adj. musical 精品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